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1354-05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成都文类卷二十一
宋 扈仲荣等 编
书三
上田密谏书 张俞
七月日张俞再拜奉书枢直谏议阁下俞闻所谓大臣
者为能尊其君也所谓牧守者为能安其民也今阁下
职秉枢机功崇藩屏靖乱弭祸宣威西夏可谓大臣之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1354-0515b.png
仪元侯之表也而俞乃遗民怀忧含叹日咨于阁下曰庶抚我乎仁人得不念之俞闭志不仕非矫抗以立名
也非依隐以为行也为父年在期颐不忍舍朝夕之养
以从斗筲之禄困于迷途忘不知返属朝廷无为聘求
遗逸窃尝一授官三被召皆让不就自谓获其所养矣
今年春由议臣之言复召不行圣上谓岩穴之人不可
遂弃故兹又遽召焉俞闻命而惧盖惧八十之父将不
获其生曰宜告当途大臣以谋其所安愿复听之闻古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1354-0516a.png
之人三月不仕则皇皇相吊又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盖谓仕则禄足以及其亲也俞尝谓今之仕与古异
禄安得遽及其亲邪且令曾闵之徒居衰微之世未有
不求禄以为养者矣亦由易于进退轻于去就耳盖谓
仕于鲁则不越七百里之间东西南北相望苟于鲁不
可则卫卫不可则齐齐不可则曰邾曰莒而已朝受命
而夕获禄兹所以能屈其身而养矣又何有于不可哉
今益土去王都几里往返几时车马之费几何既仕而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1354-0516b.png
获禄几许矧四方之大仕进多门岂易为去就邪岂易及于亲邪不可以为类矣昔贡禹琅邪之人尔上书曰
臣禹年老贫穷家赀不满万钱有田百三十亩今陛下
过意召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夫以禹之廉清洁行而
老无父母之忧而又君信其贤擢居大位道行志立然
犹所陈如此矧俞之迂愚无堪素抱恋疾老幼满室无
一金之产无十亩之田嚣然不知其生其何以复去所
近而就所远者乎使禹为俞之计其所陈当何如哉庄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1354-0516c.png
生曰毛嫱骊姫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俞岂鱼鸟哉亦与人同其美尔矧高爵
美禄岂特美色而已乎世有崇台鼎食人所同好也蓬
户藜羹人之所同恶也俞岂异天下之好恶邪盖时不
适势不可也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
愚者不为今宰世之人曰吾不令一物失其所也尔无
难进吾与尔禄俾尔安而及尔亲是岂曲成万物之理
乎彼至愚之人尚不肯伤其身以徇天下之利而俞肯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1354-0516d.png
徇五斗禄以逃其亲乎身与亲孰轻重哉此蜀汉之人知已然矣盖裸壤不贵龙章齐父甘于曝背安足怪邪
今教化醇粹刑赏公明苟有伤廉害义之夫一脱刀锯
尚复攘臂于当世岂有养亲不仕而反虑非辜开辟以
来未之闻也阁下前蒙哀许父子知生传曰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伏惟少动心焉免于圣时俾一夫有吁嗟之
叹此固大臣之所宜言方牧之所存劝则天下有若俞
辈孰不闻而振焉言不能华愿收其实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1354-0517a.png
上蜀帅书 前人张俞再拜奉书密谏明公阁下世言古之大圣人必曰
三皇氏五帝氏牺农在上古其道不可复行故后世唯
以尧舜为法历百圣莫之能易而学者遂传禹尚不及
尧舜俞谓尧承四圣至治之业在位七十载故能道德
行于天地万物陶乎无为其后洪水暴于九州十有馀
年生民流宕彝伦坏乱尧视天下之溺如己之溺乃博
咨众工若皋陶之伦咸不克其事然后举舜舜亦不能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1354-0517b.png
治然后举禹果能治之遂成大功及舜有天下若尧之治乃美禹曰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
功是知滔天之害虽尧舜之圣必待禹而治之苟当时
不得禹也生民其如何后世其如何愚恐君臣父子不
为鱼鳖则九州万国沦于海矣安有今日之治哉故谓
开辟已来群圣之功唯禹为大由乎此也百川之长有
四渎而江河为大江出蜀之西徼禹乃生于西羌石纫
其地也今淫鬼无名饕蜀民之祀者迨将千百郡县犹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1354-0517c.png
能存之而神禹为蜀人江汉为蜀望大功格天地利泽施万世曾不得享蜀之祀若一淫鬼斯阙礼之甚者俞
尝恨焉伏惟明公治蜀滔滔江汉尽在土宇宜作禹庙
用康斯民昔尹吉甫作诗美申伯则曰王命申伯式是
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又美仲山甫则曰德輶如毛
民鲜克举之维仲山甫举之言政事甚易而人不能行
维仲山甫独能举而行之明公有申伯法度南邦之德
有仲山甫赋政于外之功蜀人爱戴期乎无穷若禹庙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1354-0517d.png
之作政之易者众不能作之明公若能作之可谓存乎圣而顺乎民也岂挟太山超北海之为力哉俞近述南
宾郡修禹庙碑文一首其道备其事直文虽浮滥理或
庶几方刻庙石以示后世谨录一通上献谓狂夫之言
而弃之不敢逃戾若谓斯言可采斯庙可成宜载事于
金石则江汉无尽明公之德亦无尽焉
上吕龙图书 前人
三月日孤子张俞再拜府主龙图谏议阁下俞前年客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1354-0518a.png
于长沙行人盛称阁下镇抚蜀土得蜀人欢心旋至荆南谈者益众去年冬寄蜀巴峡及还成都日闻仁厚之
风被于江汉则俞固有谒见之心不俟劝勉而后行也
今阁下不罪其蹇慢顾谓有拔俗之操特垂嘉问猥示
荐举之辞东向伏读恐惧终日尝谓天下席治平之运
士无贤不肖以词章为进者迨数十万人皆希光逐景
耀丽当世唯俞穷陋志业不脩遂放荡江海二十馀年
亦尝谬为藩侯諌臣争言起拔凡六拜召命皆以侍养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1354-0518b.png
不行非苟蓄志俟时矫世作高以图声利盖自谓才能不若下等之人安可不畏清议而妄进苟或能进必有
墙高基下之失所以绝志不求于当世而甘心于沦弃
也愿阁下察之昔先相公之辅政也诸公多称俞有小
才故得陈书以通贱志其后累辱天子之命得非素有
所受邪不然何由屡至于此今阁下政成入觐乃欲为
国荐进遗贤以慰三蜀之心蜀虽无贤岂可复以不才
尘塞朝听非徒取议四方亦将有累阁下知人之过也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1354-0518c.png
今西洛丞相文公左丞田公故三司使杨公故尚书宋公相继守蜀咸谓俞不可自弃于时每欲论荐俞必陈
诚尽辞冀安性命不然远适吴越污迹自全迨二十年
幸而无咎岂或今日违阁下特达之意哉诚惧议者之
不可也昔汉樊英辈才德高于一世李固犹谓处士纯
盗虚声况今之士邪愿寝荐章以安众望孰不谓阁下
不苟毁誉哉朝夕疾愈愿伏门下辄先尽意言直无文
惶恐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1354-0518d.png
上韩端明书 前人府主端明侍读给事阁下俞之先自晋入蜀逮今四世
矣至俞日益贱陋凡百工之事无一通解徒能游观天
下放荡山海以适意为务凡三十馀年未尝一日不游
故四方之人莫不有闻而知之者去年春自越归都方
扫弊庐未遑外事伏闻阁下受命镇蜀风声所被群听
肃然伟夫父功子德先后照耀谈者谓数百载来治蜀
大臣未有继世如韩氏之休光绍懿者也是以朝廷之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1354-0519a.png
贤下及方国之耆儒莫不欢然咨嗟而叹息为阁下之荣则俞之齿贱敢不从耆儒之后踊跃于门下哉昔任
延为会稽聘请高行如严子陵等待以师友之礼积一
岁而隐者龙丘苌遂诣府门今阁下位望风政绝任延
远甚俞虽固陋窃慕龙丘之义俯伏俟命
上韩端明书 前人
府主端明侍读侍郎阁下近奉拙诗惟念不足诵咏阁
下德业徒以发于志形于言庶与夫民之讴谣流播无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1354-0519b.png
穷岂敢测风度之远大哉阁下不鄙其辞顾辱长书明志气之所存又谕以守道独立而见知者少且谓俞或
识高明之趋向是鸴鸠欲量鹍鹏之远近河伯议海若
之浅深也岂知夫小大之分耶然亦有说焉窃尝读书
观古人事业自诗书春秋所载不论至汉以来卿大夫
事君利民之道立德守节之方动有法度学有本原磊
磊然继迹而起于时相望不绝岂苟作苟见而能成其
声名者邪及观今世之贤卿大夫则异夫古之所谓贤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1354-0519c.png
卿大夫也有能考其言行察其进退则虚实谬乱本原支离果所谓贤卿大夫安得而见之唯阁下守道立节
知礼义之原不徼世名不苟禄位不随俗上下湛然内
明若怀镜以照物毅然外立若执剑以临人奸邪惧而
循刑公正望而立志阁下岂不自谓其然乎诗曰心乎
爱矣遐不谓矣至若阁下之运用无方岂敢窥乎畛域
哉又辱明谕俾升堂尽言庶有采其是非此非小人之
望也虽然负薪有廊庙之言俞已老矣曾负薪之不若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1354-0519d.png
矣天下之事不复寘怀久矣虽欲开口论议岂能出众人之意邪又岂复出阁下之术内邪徒屈下问适资贤
者之德尔苟使当世公卿有如阁下为国待士欲尽其
论说则天下安有不治哉俞久苦羸疾未胜冠带且复
繁言用酬厚德
答吴职方书 前人
俞顿首二三月至导江遂入山复归治弊庐加以人事
久不启讯辱四月二十七日书良释思仰之劳相示府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1354-0520a.png
公谓俞所作讲堂颂为叙己之德于书衔立石礼未便安俾别为记闻之惶恐俞游天下二十馀年知识士人
甚众然未尝以文字求卿大夫之知去年十二月何侍
郎语仆曰府公兴学大作讲堂愿为之记及行又云记
成愿示其文今年二月醇翁见语亦如何侯自李伯永
赵先之及诸士大夫累累相问讲堂记如何因念国家
大兴学校三十年来凡作孔子庙记州学记者遍天下
殆千百数烂漫甚矣古未尝有也且蜀郡之学最古又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1354-0520b.png
世传其文翁讲堂久坏今府公复作之高明宏壮上可坐五百人非列郡之可拟苟欲作记则土木尚未足称
也且记之名又不足铺扬讲堂之义唯歌颂可以传于
无穷文既成投于府公辱书云求记若铭尔今以颂为
贶顾何德以堪之奚可轻示于人仆窃思之以文辞浅
陋邪不示于人实惠之大者也苟以府学不可为颂邪
则古人作之者多矣自汉至唐文章大手皆采风人之
旨以为赋颂凡宫室苑囿鸟兽草木君臣图像及歌乐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1354-0520c.png
之器意有所美莫不颂之不独主于天子乃名为颂晋赵文子室成张老贺焉曰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君子曰善颂汉郑昌上书颂盖宽饶颜师古曰颂谓称
美之班固皇甫谧皆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王延
寿曰物以赋显事以颂宣匪赋匪颂将何述焉马融长
笛赋序曰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
颂作长笛颂嵇康琴赋序亦曰自八音之器歌舞之象
历代才士并为之赋颂又若扬雄有赵充国画颂史岑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1354-0520d.png
有邓骘出师颂蔡邕有胡广黄琼画颂杨戏有季汉辅臣颂夏侯湛有东方朔画颂陆机有汉高祖功臣颂袁
宏有三国名臣颂刘伶有酒德颂马棱为广汉太守吏
民刻石颂之蔡邕美桓彬而颂之崔寔为父立碑颂之
至若袁隗之颂崔寔刘操之颂姜肱李膺陈实之颂韩
韶郭正之颂法真赵岐之颂季札若此之类史传甚众
略举数者以明体要又沈约之徒文章冠天下其所博
见通达古今皆为颂述以美王侯至唐文章最高者莫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1354-0521a.png
如燕许萧李梁肃韩愈刘禹锡辈未有不歌颂称贤人之德美草木之异者仆故取其体而述讲堂颂焉则颂
之义岂有嫌哉且郡府之有学校学校之有讲堂乃刺
史为国家行教化论道义之所又非刺史之所自有也
其于义可颂乎不可颂乎与夫颂一贤人美一草木其
旨如何且自汉已来千数百年通大贤文人史官未有
以颂不可施于人美于物而有非之者俞窃惟府公谦
恭畏让以颂名为嫌应以郑康成孔颖达解鲁颂之义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1354-0521b.png
也故未敢以书自陈今足下见教果以府公之言谓体未便安而云重撰一记鄙人岂敢复欲妄作以取戾乎
况夫讲堂颂者始称国朝文章之盛次述府公兴劝之
由遂明学者讲劝之义终美宣布之职振天声于无穷
庶乎词义有可采者也至于郑康成孔颖达云鲁颂咏
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美者颂者美诗之名非王者不
陈鲁诗以其得用天子之礼故借天子美诗之名改称
作颂非周颂之流也孔子以其同有颂名故取备三颂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1354-0521c.png
又曰成王以周公有太平之勋命鲁郊祭天如天子之礼故孔子录其诗之颂同于王者之后又曰颂者美盛
德之形容今鲁侯有盛德成功虽不可上比圣王足得
臣子追慕借其嘉称以美其人故称颂凡孔郑之说支
离牴牾如此昔郑伯以璧假许田春秋非之晋侯请隧
襄王弗许于奚请曲县繁缨以朝仲尼曰唯名与器不
可以假人武子作钟而铭功臧武仲谓之非礼季氏舞
八佾于庭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欲使门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1354-0521d.png
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孔郑既谓鲁不当作颂而曰借天子美诗之名而称颂是名器可以假人也孔子曾无
一言示贬反同二颂为经孰谓孔子不如林放乎噫颂
而可僣则僣莫大焉乱莫甚焉非圣人删诗作春秋之
意也且孔郑解经时多谬妄此之妄作何其甚哉传曰
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盖章句之徒守
文拘学各信一家之说曲生异义古之作者固无取焉
仆亦取焉足下以为如何忽因起予遂答来谕非逞辩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1354-0522a.png
而好胜亦欲释千载之惑用资抚掌解颐且假一言介于府公可乎如曰未安愿复惠教
上张文定公书 苏洵
窃以士之进拜于王公贵人之前者未始不以颂美而
求悦未始不以诉穷而求哀夫颂美而谓人悦之诉穷
而谓人哀之浅之为丈夫也闻其颂美而悦闻其诉穷
而哀亦浅之为丈夫也今洵将以不肖之身慁明公其
将何辞以叩明公之知哉曰明公之美不胜颂也洵不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1354-0522b.png
颂也洵之穷不足诉也洵不诉也今有人焉文为天下师行为天下表才为天下宗言为天下法天下其曰斯
人何如人也后世其曰斯人何如人也区区而颂其美
是天高海广之论无益之甚也故曰明公之美不胜颂
也洵不颂也洵饥焉而天下不皆饥洵寒焉而天下不
皆寒洵何恤哉故曰洵之穷不足诉也然则卒无说乎
曰何遽无也先民有言曰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
也甘言疾也夫以貌言甘言悦人者是以不贤人期人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1354-0522c.png
也以至言苦言悦人者是以贤人期人也明公柅车之初洵访诸官吏胥史皆曰明公严而明访之布衣儒生
皆曰明公恭而有礼访诸闾里编户皆曰明公廉而仁
访诸军旅士伍皆曰明公威而有信夫官吏胥史布衣
儒生闾里编户军旅士伍之知明公也固不尽其已如
是矣洵其可不以贤人期明公而悦之以至言苦言邪
昔者皋陶戒舜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贾谊说汉
文帝曰当今之势如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1354-0522d.png
未及然此言忧惧之甚也夫舜圣主也天下至治之时也汉文贤君也亦天下至治之时也而二臣犹以忧惧
之言闻之然则不忧惧而能有立者鲜矣今之人皆曰
器大者不忧量广者不惧忧与惧者庸妄人耳夫庸妄
人之忧惧非洵所云也洵所云者圣贤之忧惧也忧而
思所以谋之惧而思所以安之也今明公坐大宇下望
之如神人僚佐胥史趋走汗慄宾客之请见者皆俯伛
曲拳而后入如是谁敢以忧惧之言闻诸明公者虽然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1354-0523a.png
洵敢言之夫蜀之境壤狭而民夥虽号富庶然亦贫匮者众矣是以一挠之则不堪命者十数年故其人多怨
而易动里巷小民亦尝历评镇蜀者自吕公而下曰某
公仁某公明某公贪某公暴仁明贪暴之名百世不磨
此贤人君子之所畏也惟明公以此思惧编籍之中不
能无凶民军伍之中不能无悍卒西南徼外杂虏棋布
星列总而言之其众近数千万御得其道则敛足屏气
皆吾臣皆吾妾御失其道则圜视而起皆吾雠皆吾敌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1354-0523b.png
此贤人君子之所尤畏者也惟明公以此思忧惧则思所以安之忧则思所以谋之非不忽草茅贫贱之言不
能也洵草茅贫贱者也愚朴自负不识忌讳惟知天下
之事有不便民者辄抗言之言之不足以快愤懑奋笔
而书之近所著机策一篇权书十篇凡二万言虽不知
王公大人可以当其意否而自谓尽古今之利害复皆
易行而非迂阔浮诞之言也今录而献明公明公择而
行之兹外复有一说太祖既受孟昶降念所以镇蜀者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1354-0523c.png
遂辍吕公于台铉之间而任焉今明公才烈勋业入为宰相佐天子调阴阳正百官已晚矣而犹数千里尹蜀
者吾皇之心亦太祖之心邪吁吾皇之急贤则明公之
归朝有不期岁矣惟明公早夜汲汲以思其谋无使措
置未备而传召东至则蜀民数百年之幸也
谢张文定公书 前人
古之君子期擅天下之功名期为天下之儒人而一旦
不幸陷于不义之徒者有矣柳子厚刘梦得吕化光皆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1354-0523d.png
才过人者一为二王所污终身不能洗其耻虽欲刻骨刺心求悔其过而不可得而天下之人且指以为党人
矣洵每读其文章则爱其才至见其陷于党人则悲其
不幸故虽自知其不肖不足以晞望古之君子而尝自
洁清以避耻远辱王公贵人可以富贵人者肩相摩于
上始进之士其求富贵之者踵相接于下而洵未尝一
动其心焉不敢不自爱其身故也贫之不如富贱之不
如贵在野之不如在朝食菜之不如食肉洵亦知之矣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1354-0524a.png
里中大夫皆谓洵曰张公我知其为人今其来必将有所举宜莫如子将求其所以为依宜莫如公洵笑曰我
则愿出张公之门矣张公许我出其门下哉居数月或
告洵曰张公举子闻之愀然自贺曰吾知免矣吾尝怪
柳子厚刘梦得吕化光数子以彼之才游天下何庸其
身辱如此恐焉惧其操履之不固以蹑数子之踪今张
公举我吾知免矣孟子曰观远臣以其所主韩子曰知
其主可以信其客张公作事固信于天下得为张公客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1354-0524b.png
者虽非贤人而天下亦不敢谓之庸人矣人能使天下不得谓之庸人者几人而我则当之知我者可以吊刘
梦得吕化光柳子厚数子之不幸而贺我之幸也数百
里一拜于前以为谢者正为此耳
上府倅吴职方书 前人
洵窃谓蜀之土墙万山堑大江膏田百同蟠乎其中
故天下之地险固沃美无如蜀者即蜀而言益诸郡之
纲领嘉诸蛮之孔道故蜀之地大且要无如益与嘉者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1354-0524c.png
执事始受诏天子相益尝受命大司权领嘉事未几归益今又以事如嘉而还矣是益徯执事以治而嘉徯执
事以安一身而二任焉故蜀之吏自府漕刑外职大责
重无如执事者职大责重古君子居之未尝不竭己之
才而又得择群言舆谋以辅其志广其聪远其明而能
成功故蜀之吏宜不以贵故忽卑贱之言亦无如执事
者洵通义穷百姓读经史学计策外无他长执事爱弟
里行君气质刚正非妄许可者不知洵不肖读其文而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1354-0524d.png
怜其穷故尝幸过之而又尝使人以书而候问其死生若故旧然洵常德之思有以报而未获其所执事之始
如嘉也前郡尉张君谓洵曰吴公经是语及子且知子
矣夫其弟待之如故旧其兄未识而语及之且知之焉
然则如洵者宜如何哉不效其所有于执事以补万一
而以浅陋为解则非执事待洵意也况执事职大任重
必不以贵故忽其言耶今洵之所有而执事之所当闻
者蜀之利害也请为执事言其略夫蜀有三患其二将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1354-0525a.png
形其一既萌何哉人性骄侈耀宝贿盛纨锦赀蓄未能百金而衒诸外已若古程卓辈故使穷民恶盗得以萌
窥劫心李顺之乱实根于此今又何知草莽间无李顺
耶此将形之一患也疲兵怯弱或有变故常恃客军故
客军常曰有他盗能御我者少不若意则瞠视大叫疲
兵畏避不暇何敢议斗王均刘旰之乱实根于此今又
何知军伍中无王均刘旰耶此将形之患二也去岁邕
管逋寇南诏为之囊橐倡言于其国曰砥尔戈秣尔马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1354-0525b.png
吾将逞志于蜀今郡县欲广其备具多其戍役则民不堪否则惧其乘我虚隙此既萌之患一也夫一方而三
患具安危缓急宜曰何如而昧者犹谓今之患独在南
诏而又曰残虏非吾敌不知是三患幸而不发则已不
幸而有一起二者必从而兴其势如大鼎弱足之折馀
必随之苟有位者不皇皇汲汲蚤夜思其谋则亦见坐
漏船之中而不知茹焉𨟉𨟉焉者也然则何为而可曰西
南民性与东北尤异怯不能守嗜利而好荡是以易乱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1354-0525c.png
勇不能固慑刑而重迁是以易制今其骄侈之风虽欲化以俭德固未可岁月待得强明吏擿其奸发其非诛
之徙之则盗可以消矣疲兵虽号怯弱然武王以之而
克商诸葛孔明以之服西南蛮抑魏氏兵不敢出战杨
仪乘其馀尚能走孟达今之人亦古之人耳何强弱之
远乎盖不训练之过窃见疲兵惟忠勇宁远二军粗识
教令他不过负担而役捆屦而食奈何责其斗耶今欲
为之计莫若择客军之精锐者为之师而教之明其号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1354-0525d.png
令一其勇怯信其赏罚不旬月可与之赴汤火蹈白刃则客军知所顾忌不敢动矣犍为之西南汉源之东南
卢山之西北沿边杂虏自汉以降肆逆效勇犹可历数
然则非有雄谋大志惟暴之则逆惠之则顺譬之狗然
临之以箠鲜不吠噬豢之以食可使捍盗西汉以钩町
兵破姑缯桑榆后公孙述窃据大姓龙传董尹氏为汉
保境由是观之其人盖有时而忠也况今数百年来慑
服帖息苟重之以惠则彼独忠于古哉所宜密委边守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1354-0526a.png
常加宽恤其人之商于吾境者严讥而薄征之疾则医之死则殡之使其至如归焉彼将益乐吾德而求为我
用矣则向所谓邕管逋寇之在南诏者又安能数千里
越求为我用之虏而犯我哉纵使尽力能攻而越之则
其锐兵坚甲固已缺顿于沿边杂虏而我坐收其弊擒
之易耳今郡县大修攻守战斗之具而愚民汹汹惊顾
间有瘗金而囊糗以待窜匿者故洵敢以此说为献执
事幸置之胸中异日府公漕刑必将咨计执事执事择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1354-0526b.png
其说之可者发之幸甚吁执事权略智调视措置岷蜀其犹指挥仆妾辈耳何待洵言耶虽然居山者知虎豹
之迹居泽者识蛟蜃之穴洵诚惧执事不若洵家于此
闻见习熟而得之之详也以是不敢缄默平生所学春
秋洪范礼乐律历皆著之书非遇执事閒燕讲道时未
敢以贽兵论三篇冀执事观之而知洵与夫迂儒腐生
盖少异矣
上吴大尹书 杨天惠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1354-0526c.png
某蜀之浅丈夫也知蜀之故二三策而已矣盖秦宓之论天帝会昌之祥神禹石纽之生三皇祗车之出颇谲
诞不经而左思之赋兼六合之交会总八区之丰蔚跨
诸夏之富有复浮夸少实惟是风俗文顺自古已然传
记所录者是可观也其大者汉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
唐有陈子昂李白咸以文词为世宗长然夷考于史相
如之文以杨得意而显雄之文以客之荐而彰子昂之
文以上书而达顾不知当时牧伯大人为谁独无一人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1354-0526d.png
能以半语扳数子而发之者蜀去长安东京为险远计一时牧伯之选必其世议所谓材任公卿乃为之数子
既豪杰士其文采艳发初弗自閟又近在宇下宜易知
察方且亲以身临之竟不能回一盼之勤为若人宠其
他则又何说也且使数子恋恋乡里不一游京师则上
林之雄丽羽猎之崛奇感遇之顿挫其遂堙矣乎肉食
者安忍处此盖君子之用世莫乐乎得材迩臣之报国
无大于荐士夫惟王襄为刺史荐王褒苏颋为长史厚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1354-0527a.png
李白良可人意然汉唐上下数百年独有二公耳其难得如此呜呼某之生也后不得与斯人接也而乃今于
阁下幸见之阁下道德纯明名实奥美以法从之贵主
盟斯文以方面之尊爱焘士类自开府以来西南文艺
之俊联荐墨附宾籍者焯焯有闻矣其高者殆将与之
同升金玉于王度其下者犹欲使之有立鼓吹于儒林
以故搢绅归仁人物慕义而某此时以贫窭之故受廛
岷山之阳食指猥众待耕耨而后饱诚不可一日舍穑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1354-0527b.png
事以游其何日以来雅拜于大君子之前重以不幸有幽忧之疾有癖违之累先自绝于明时亡所用于天下
惭恐遁匿不复自齿于人伦尚敢骧首卬臆希咳唾馀
泽于一二英才后邪今者穑事有间旧疾小愈妄自念
言前日联荐墨附宾籍者非某同社之良则皆旁邑之
望也此其与某拜赐何以异故愿上名谒仰庆门下之
多获俛贺吾人之有遭焉而不敢有所请谨治书具挟
漫刺自道所以代将命者之词伏惟阁下引之斥之前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1354-0527c.png
之却之惟命之须弗敢知也不宣上制置使书 黄源
源窃惟蜀视中原最险远最僻陋自古用天下无以蜀
为也然秦汉不得蜀则不能东乡与天下争衡而吴晋
以来立国于江左者每每倚蜀为重盖汉资蜀富饶以
自给山西之形蜀之力势相半焉当此之时蜀得十二
蜀居吴楚上流而吴视楚为西门楚视蜀为巨蔽蜀一
动摇而吴楚皆不帖席矣当此之时蜀得百二顾今有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1354-0527d.png
秦汉规画天下之权有江左凭藉江淮之势资于蜀而恃之以为守其势与力二者兼取之则蜀在今不翅天
下重也天子往尝以执事镇泸又总戎于蜀口今又举
全蜀而畀之执事者总制焉此非天子以蜀重而蜀以
执事重故欤自古用蜀者诸葛亮当第一而李德裕次
之德裕南抗夷北引天下之力以自重其为功易就而
亮独以蕞尔之国南抗蛮西抗夷东备吴北敌魏无天
下之大援而功视德裕过之夫亮为力难矣然而犹未
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1354-0528a.png
若执事今者之难也昭烈之后亮一步不出大城门者三年而后为渡泸之役而后为渭上之役夫堂之不植
则其本颠大城其堂也故三年而治之藩之不固则有
后忧蛮夷其藩也故力战而服之蜀已安矣蛮夷已服
矣于是乎出其兵以与魏人角于其门亮之用蜀本末
如此视德裕为难而视今犹易之也当今执事实难焉
万斛之舟顺流举帆一日而千里何则因于水之势也
夫因其势而顺导之则苟有志焉皆可以成事势不足
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1354-0528b.png
以自强力不足以有为而求以立大功于当世盖惟有道者能之而英伟豪杰不世出之才不逮也某愚意今
蜀之力其强盛充实不若亮时远甚而纵横施设先后
次第之功惟吾之所见务在利社稷而不为嫌者又非
亮时比夫任大责重与古无以异而凭藉扶持之势绝
不可同日语则执事之为力顾不难于亮哉虽然执事
有道者自始镇蜀迄今五年于兹譬之一元之运生生
化化无一草木不被而道德之威凛然人望而畏之在
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1354-0528c.png
民则和在军则肃莫之为而为之者此天人也盖其力十倍德裕而过于亮天子宁虚鼎席而久勤执事以蜀凡
大庇吴楚而势有不得已也某老矣往尝以下吏趋走
于执事之前既辱知之矣得阙犹远愿备一官于麾下
究观执事德业之万一退而终身行焉以毋负知遇之
渥执事其幸进之否乎俯伏俟命
上汪制置书 王咨
某闻之佚胜劳治胜乱佚与治在我劳与乱在人此非
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1354-0528d.png
兵说也用国说也势相衡事相权能得其机而执之则先者胜夫惟在我者无宿忧则其力全力全则有成谋
处我于佚与治乘彼之劳且乱有所不动动必有济譬
如人之一身将与人斗当无事时必思休息屈伸使筋
骸之会无不举之处夫是以能待敌于卒然而无后忧
如无故而先自劳其身以犯风雨暑寒之变则病将起
于腹心而中先溃自谋且不给何有于制人以六国而
敌一秦六国之力全秦虽强无奈其为从也而六国者
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1354-0529a.png
汲汲然不能以一日此其势不归秦而何归天下皆曰晋之东不能济一甲于长江之北履神州之故封自今观
之有不足怪何者上流之势皆移于人一变仅止一变
随起所因且藉者皆内自戕伐之自古图回中原必兼
用蜀而我初不能得既复不能有一失于李雄再失于
符坚三失于谯纵犹初无蜀也我既乱且劳幸彼之亦
然故能支四大变于抢攘之馀此天也凡用国必有根
本之地培植拥护当使其不摇取之常不尽其财而用
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1354-0529b.png
之常不尽其力是故爱根本如爱吾命而后可国也今天下根本在蜀蜀根本在兵与民忧在民则不恤兵忧
在兵则不恤民通而一之以固吾国实有统府在及今无
战时当使优游而不劳静治而不乱二者朝廷已寄之
重臣开府而来一切镇以清静凡所施设皆为国家惜大
体而壅培其根蒂环数千里之地夜郎牂柯之境前此
时斩艾草木以迩吾封乃今帖帖不敢少肆盖西南一
面可赖矣天子注想名德考朝家登庸龙首故事在公
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1354-0529c.png
已晚顾宣威虚府未有以畀蜀事者虽然上岂以一方易天下大计哉某自此归矣而某预为蜀忧何者时方
用兵符檄星流急科严征民曰不得已不敢怨今号为
无战而所在嗷嗷不异乡时不知有急复何以加之诸
葛孔明用蜀赋养蜀兵闭关息民十五年而后出之师
行不能越五丈原国已坐困蜀之力易屈也今宿师十
万几三十年尽西南之力以给而内郡至无备汶山以
西邛笮以南牂柯犍为之壤皆控带外夷绵亘交趾而
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1354-0529d.png
髽髻毡裘与我互市虽扼形势之地无宿储而有冗兵大抵爪牙脱落无全力矣盗之于人也必其垣墙之不
支鸡犬之不闻而后得其隙焉今秦川三邑号蜀门户
而无急忧岂不足忧哉天下之险在蜀大山长谷绵数
百里梯空栈高入不可出非骑兵冲突之地敌之长技
至此无所施此坚守之国也所可深虑者吾之境中枵
然而虚问其武备有役之兵无战之兵问其财赋廪无
见粮帑无藏镪郡县皇皇日不暇给而民之为生至不
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1354-0530a.png
足赖非大臣见𦕈绵之几谁当忧之往年阁下条边事三曰举守臣曰训上丁曰督军储而近者不许县邑括
隐户之赋此皆深思长虑为保护根本之计所以惠蜀
甚厚将次第为上尽言之某尚何所伸其喙虽然尝试
妄论今之急政五一曰严戢贪吏之侵渔以杜边衅二
曰大考守兵之赤籍以责实用三曰明绝郡县之诛求
以开民生四曰痛省官吏之冗员以去浮食五曰尽蠲
积年之虚额以宽期会盖边本无事而贪吏生之军本
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1354-0530b.png
有籍而奸滥冒之调度既不得已而言利之人欲根株尽之经费至之不能给而无益之员又蚕食之至若岁
入之虚籍终不天降地出徒使其急征他取以赴期会
如割股啖口竟亦何益诚莫若为之一洗使民输以时
穫而粟织而帛不至称贷以重其困与夫上之四者皆
以次举行当此少休庶其佚而不劳治而不乱以备不
戒此在执事一露章且乡者兵民之权分故有所捍格
而不得行乃今蜀中外之事尽制于统府此非可为之
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1354-0530c.png
时乎愿深念之某西山之鄙人往年不度其贱数袖书请见而下执事降色词接之调一官躬耕待次日既一
年从父老游而目世之病固六纛之东故敢妄有献焉
去作岩邑甚懦不武预以不治为兢兢然有盟不寒决
不至为虿尾以负所学风雨不时知有庇身所也幸甚
幸甚
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1354-0530d.png

成都文类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