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1354-0630a.png

成都文类卷三十一
宋 扈仲荣等 编
记
府县学二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
(并序) 唐杨炯
叙曰银衡用九天门压西北之荒铜盖虚三地户拆东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1354-0630b.png

于中州巨块不能秘生成之业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拟诸形容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行其典礼灵图广运
百姓日用而不知神理潜行万方乐推而不厌古者熊
山南眺金崇横上帝之居凤穴西临玉室考爰皇之宅
五龙乘正按天谶以希微六羽提衡验星谣而罕漫洎
乎尊卢赫胥之代骊连栗陆之君皇极建于初基鸿图
始于中叶莫不凭三灵之宝位鼓舞阴阳籍六合之尊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1354-0630c.png

乐出其一变荡荡乎人无得而称焉巍巍乎其有成功
者也若夫司徒立勋于天地还承帝喾之家微子开国
于商周仍纂成汤之业虽赤乌历数推移于景亳之都
而白马旗裳赫奕于风丘之表由是千年有属万物知
归乾坤合而至德生日月会而星灵降奎娄胃昴风驱
白虎之精角亢房心云郁青麟之祉君王异表仪石纽
而法丹陵辅相宏姿状皋陶而图子产岂让凿乾玄象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1354-0630d.png

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神冥造化德合陶钧获冲
用于生知运幽几于性道穷庶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
然睹者不识其灵仰者不知其德步三光于太极照曜
三门含万象于中区声明万国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道尊德贵挫锐同尘始于中都宰终于大司寇能使长
幼异节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奸雄独立初明两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1354-0631a.png

不乱华黜季氏而覆三都家无藏甲非天下之至刚其
孰能与于此青光歇灭赤箓衰微一注为海岱之尊一
战有河防之霸故得三王不相袭礼亡于寇戎五帝不
相沿乐入于河海是以哀生灵之板荡痛寓县之分崩
历聘诸侯栖遑异国其为大也法象莫之能容其为高
也黎元莫之能睹时非我与遂厄宋而围陈道不吾行
终乐天而知命非天下之至柔其孰能与于此太山不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1354-0631b.png

孙之赐我也交益亲矣自敬叔之乘我也道弥尊矣于
是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金人右对仍观太祖之阶
斧扆前临还访周公之位然后删诗书而读易象动天
地而感鬼神运百代之舟车开千龄之户牖是故雷精
日角闻道德而抠衣月颊山庭奉琴书而撰杖非天下
之至文其孰能与于此智以藏往有感而必通神以知
来无微而不照论五行于帝辅潜观太皞之先揆七庙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1354-0631c.png

三江采讴谣于霸楚神无方而易无体圣人通变化之
津河出图而洛出书圣人晤兴亡之兆非天下之至明
其孰能与于此极天蟠地之礼周旋揖让之规百神于
是会昌二仪以之同节非礼无以别父子兄弟亲疏之
序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本之于元气徵之
于太古德足以法于九围道足以用于八极服先王之
制度黜红紫而无施钦上帝之明威感风雷而有变非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1354-0631d.png

本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至音将简易同和广乐
与神明合契盛于中国还陈武像之容奄有四方自得
文王之操南风奏雅知大舜之温北里宣淫体殷辛之
暴非天下之至和其孰能与于此悲夫日中则昃动静
之常也月满则亏盈虚之数也自太平王佐委龙翰于
芳年礼义霸臣摧兽文于华月则知天之将丧也则知
道之将废也虽复颓山坏木兆悲歌于两楹夏栋周墙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1354-0632a.png

铿锵万代挹希声之乐信可谓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
天下利者莫大于圣人也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宝币
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星祅日祲乾象暗而
恒文乖礼坏乐崩彝伦斁而旧章缺洎夫砀山休气潜
膺赤帝之图沛国真人密召黄星之录尊褒成之厚级
殷崇圣之荣班学校于是大兴文武由其不坠年当晋
宋运距周隋太山覆而昆崙倒天柱倾而地维绝三重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1354-0632b.png

矣黔首何依王室蠢然苍生无主闾阎匝地今来为讲
武之场荆棘参天昔日作谈经之市皇家拨乱反正应
天顺人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驰搀抢而扫秽上廓
鹏云决河海以澄奸下清鳌极今天子握大象运洪炉
星重辉海重润乾回北列垂衣裳于太紫之垣日出东
方备法驾于中黄之道释氏之无天无地尽入提封伯
阳之有物有象咸乘礼节太阶三袭明瑞气于朱符中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1354-0632c.png

家成邹鲁遂使西山童子陈歌谣于璧水之前南国老
人受几杖于环林之下乾坤之大德行矣皇王之盛节
明矣江茅鄗黍晨昏荐帝之祥凤穴麟州晷刻因天之
瑞乘舆乃选吉日协灵辰诏风伯以行观促雷师而出
豫房为天驷仍施列缺之鞭斗为帝车即动招摇之柄
奠玉帛奏金丝登介丘下梁甫拥神休而尊明号莫之
与京按玉册而考银绳于斯为盛于是回舆转旆临曲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1354-0632d.png

君得廊庙之才千载有知夫子记风云之会即以乾封
元年追赠太师礼也咸亨元年又诏曰宣尼有纵自天
体膺上哲合两仪之简易为亿载之师表顾惟寝庙义
在钦崇诸州县庙堂及学馆有破坏并先来未造者遂
使生徒无肄业之所先师阙奠祭之仪久致飘露深非
敬本宜令州县速加营葺新都学庙堂者奉诏之所立
也因三农之暇陈复道之规考帏帐于西京访埃尘于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1354-0633a.png

表纳流云于上栋白日非遥披浊雾于中阶青天在瞩
雕镌炜晔穷妙饰于重栏山海高深尽灵姿于反宇门
生侃侃如陪文杏之坛冑子锵锵若预崇兰之室每至
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蘋蘩
于上席行礼敬于质明奠椒桂于中樽敬神明于如在
尔其邑居重复原野平芜出江干之万里入参星之七
度龟城蔼蔼焕繁霞于百尺之楼蛟浦澄澄洗明镜于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1354-0633b.png

侯龙伏犹观八阵之图壮士蛇崩仍辩五丁之石左巴
右䝤之胜域陆海三江之奥壤大都督周王天皇第八
子也玄元继天而作降仙才于玉斗之庭武昭应运而
生开霸业于金城之域五潢高映流滋液于咸池十日
旁罗散光华于若木星悬帝子遥澄井络之郊岳列天
孙远控彭门之野姬公以明德之重行宝化于周南曹
植以懿亲之贤发金声于鲁北通议大夫行长史南阳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1354-0633c.png

灵襟傅说长河昭其神彩庞士元蓄西申之逸羽始践
题舆管公明绊东道之雄姿初临别乘朝议大夫守司
马宇文纯左卫将军灵州都督之次子台门鼎族传呼
棨戟之荣玉质金相海若河宗之宝庾冰清识得严令
而非常桓温贵游无车公而不乐县令郑玄嘉荥阳人
也东周玉裔北海金宗列矛戟之森森吐风流而茜茜
尺兵不用瑕丘有上德之君枹鼓希闻洛阳有神明之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1354-0633d.png

地传怀爱等荆蓝灼烁邓杞扶疏许玄度入风月之清
关郭林宗获神仙之妙境南昌晦迹共梅福而齐衡左
部韬真与乔玄而等列博士张玄鉴助教费仁敬等碧
鸡雄辩则江海沸腾白凤宏辞则烟霞喷薄一州闻道
亲居典学之官四子乘风来听中和之曲圆冠列侍执
巾帙于西阶大带诸生受诗书于北面泮宫之上更闻
通德之门小学之前复见华阴之市乡望等鱼文骥子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1354-0634a.png

辅相之才桐乡啬夫且著廉平之号莫不公私务隙
即听弦歌阴雨时閒仍观俎豆逍遥城郭拜夫子之
灵祠髣髴风尘见夫子之遗像天道之玑衡莫测下
问书生阳精之远近未知来求小子当仁不让思齐
于上古之名游圣难言有愧于中郎之石其词曰
太虚寥廓洪炉喷薄上缀三宫旁清八洛玄津独化
圣人攸作蛇柱为居龙门是托爰清爰净惟寂惟寞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1354-0634b.png

宇宙辉明文武既没成康遂行群飞海水若羽天星
玉筐曾裔金符远系钟石虽迁山河不替乾坤降德
阴阳合契虎啸风清龙腾云逝三元载伫万方攸济
鲁道既昏绵绵若存禄移公室政在私门学而方仕
谦而弥尊听之也厉即之也温义责齐国刑惩季孙
多能惟圣道废惟命天下莫容诸侯走聘至于是国
必闻其政仁义立身温恭成性不图为乐终悲击磬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1354-0634c.png

夫子文章可久可大为龙为光星衡入室月准升堂
智周通塞神兼语默几然而长黯然而息汉承周运
胡亡秦国察往知来研精茂德无必无我自南自北
万象皆宗千灵共同惟变所适居常待终乐天知命
匪我求蒙北辰之北东海之东百王遗训万世馀风
时亡玉斗运钟阳九周井龙沉秦原鹿走生人卷舌
道路钳口礼乐崩颓典章残朽万邦请命三灵授手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1354-0634d.png

年当五湖星芒夜指日晕朝枯环林摧折璧沼荒芜
赫矣高祖粤若稽古丕哉文王照临下土地维旁缀
乾纮上补鲲化三千龙飞九五爰天列圣重规袭矩
我君文思念兹在兹金镜八海珠囊四时三雍九室
秋礼冬诗纱帐语道青衿质疑载垂仙涣广创灵祠
丕图按籍远求陈迹玉槛烟开金窗雨辟睟仪侃侃
云居寂寂弟子抠衣门人避席阶列簠簋庭罗丝石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1354-0635a.png

高门扛钟阴灵肸蚃文雅雍容书池必变几席常重
今还古往寂寥无尚太山既颓吾将安仰梁木斯坏
吾将安仿异代风行殊涂影响敢立言而徵圣冀得
意而忘象
双流县文宣王庙记 李畋
圣人之性冥乎太极之先其为道也迩乎草昧之际盖
太极判而阴阳运圣人出而仁义兴动植始乎阴阳亿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1354-0635b.png

焉足议帝王之道利及生民哉故用之则治违之则亡
不僭在人取鉴方册圣宋启运文德诞敷纂极建皇一
统万宇爰自宇县率诸郡邑大籓小侯夤奉明诏建至
圣文宣王庙悉以学校肄焉双流县者汇二江之左界
申益部之右圻陶中国熙盛之风为西州衣冠之地旧
有释奠之所居县东偏年远制卑鞠为茂草梁木斯坏
想梦奠而增悲风雨不虞纵假盖而奚及景祐三祀夏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1354-0635c.png

敏达莅政优通导三时以训民诚一言而折狱由是钱
鏄之器备举敚𣀮之盗遂亡怀教既孚礼让自著遂度
地置臬徙创庙猊于县之西南隅于时执艺子来量事
度制创殿宇三间皇皇晬容被衮正位以亚圣兖国公
配坐十哲服侯冕而夹侍焉六十子朱衣纁裳以从祀
焉观其绘塑精研神彩若动复敞门闑廊庑斋厅神厨
翼以弦诵之房署以板著之位以至祼豆之器粢稷之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1354-0635d.png

以落之式歌且谣邦人知劝弦歌之声比屋讲艺之席
连甍洋洋然侃侃然子衿伐木之诗因是而作矣故今
岁国家下乡举里选之诏于郡国俾校艺于云龙庭是
邑嗣贤能书者四十有四人被荐者六斯非倡善之验
乎清识之士谓公之为政也先之以敏农农劝则俗阜
次之以辨讼讼息则民安终之以务学学优则士进兹
是三者能不为二千石之张本乎畋退居自适辱公(走吏)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1354-0636a.png

广颜生弥高之叹孟轲未有之论用志于石岂曰性与
天道不可得而闻乎若以崇饰土木谓之教盛兹故不
书
华阳县学馆记 张俞
三代之学繇秦废蜀郡之学由汉兴而天下之学由蜀
起历汉至宋殿室画像古制尽在则蜀之学其盛远矣
哉始唐之衰侯王怙乱崩裂区宇荡削典法民扰厥命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1354-0636b.png

为事凡草创制度僭袭唐轨既而绍汉庙学遂勒石书
九经又作都内二县学馆置师弟子讲习以儒远人王
师既平蜀仍而不废华阳县学馆者伪广政十二年作
迨今一百馀载矣栋挠墙圮鸟鼠攸居新进晚生陋而
不顾有弘农杨安之为县甚治慨念坠学裒群士财因
而新之事未克究得江东沈扶来承其政益用儒雅要
归于道兴学饰像严翼堂宇上以遵朝廷之制下以成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1354-0636c.png

安蒋公既已大之今平阳文公率而教之济济洋洋礼
乐流衍县乡之学亦从而兴上动下效风化柔靡可追
古治可表后式长世不坠惟贤是执实庆历四年杨君
始修之后一年而沈君克成之又一年晋人张俞为之
记
郫县文宣王庙记 前人
瞽者不能视其形聋者不能听其声问瞽者曰天何如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1354-0636d.png

之声是万物无有其大者也而聋瞽者莫能知有能举
天地雷霆之大而不谆谆然言高明之形震陵之声则
聋瞽者恶能知有其大哉今天下之人亦犹聋瞽者矣
昏冥顽戾交贼于心溺邪叛正氛塞其性繇是圣人之
道衰微闇昧而夷狄之法炽焉上之人不务明圣人之
道开肓抉聋俾知君臣父子生养之德去乱为治之本
用安天下而曰圣人之道大而不可称焉苟称之是誉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1354-0637a.png

雄明仁义拒杨墨皆徒云耶予岂不知圣人不待称而
后为圣耶然而必称诵之于后者盖人不能明于道而
溺邪说以乱其性乱而不已予惧夫道之将不传于后
世也是故力称而勤诵之犹恐夫人之不能入焉矧欲
默而自信岂不为愚惑者耶故有举天雷之大于聋瞽
者之侧亦若是而已矣孰不曰有益于视听之昧昧者
哉故予谓能言圣人者亦轲雄之徒也其可已乎郫县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1354-0637b.png

乐冯君善于治民谓庙堂之设教化所系遑遑如不及
乃治而新之栋宇像猊尊严甚厉邑之士民莫不肃向
七年秘书省校书郎安定胡君少连继为兹县甚得人
和又按礼图画衣服冕弁车旗礼乐祭祀之器于壁题
其制度帅学者讲习焉俞实邑人谨以辞记其事且俾
学者知道之所以传庆历七年记
温江县宣圣庙记 前人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1354-0637c.png

之道以柔其俗而斯邑有故庙久坏民甚病之皇祐元
年秋乐安任君为政之二年尝自讼曰斯庙之坏斯民
之病非吏之罪而谁之罪我苟安而去复将有贤者必
为之则我之玷永不磨矣又曰兹果为之则财用不可
取于公不可夺于民二者既不可则庙终不为之耶苟
必为之以利于民私之其可乎乃因禄之馀度己之用
饬材备艺脩旧起废益以壮宇渥以丹彩皇皇隆隆飞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1354-0637d.png

吉日具牲俨服涤濯行礼奠神告位以休斯民既退复
曰斯庙也示民有本也于圣人之道则何有焉所谓道
者在乎六经翼六经而明乎道者在乎群书复用禄以
贸经解义疏并诸世史古今之书蛊篆之学可以教童
孺之业者皆在焉某闻而叹曰皇家用文治天下休宁
群生得安其性命而无暴殄之害实由圣人之道行乎
万物之间故天子尝诏郡县饰像猊以明神功守宰奔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1354-0638a.png

公不敛于民而成之者至如出己之禄尽已之私严圣
人之庙成学者之事务则天下未之闻也古谓知其本
勇于义任君之谓欤君世为蜀人自唐至今用文辞登
科为将相旧族迨三百年矣故能知由孔氏之道而成
乎名春秋小善必书矧若斯之为者乎予故书君之脩
庙置经书之由以宪于后
双流县重修文宣王庙碑阴记 邓至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1354-0638b.png

不得成霸也何哉自孔子生而名教树名教树而异端
息致称皇者绝鸿荒之诮称帝者彰禅让之美为王者
杜篡夺之讥为霸者免专恣之责则皇帝王霸之实由
圣师而方显矧万古君臣之分父子之亲夫妇之节男
女之别者哉夫如是则配帝配天未为越等岂唯被衮
垂旒加一王之号可酬万古之恩乎王仲淹所谓通于
夫子受罔极之恩者诚哉是言也则李唐之追谥吾谓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1354-0638c.png

时厥后循而勿替其于建置规画则系乎贤不肖中间
壮丽者有之湫隘者有之是致风俗亦从而厚薄宫舍
九河公立改造之虞部李侯畋载之悉矣今所纪者止
明乎屋宇之制笾豆之数悦随之众糺劝之人具载碑
阴庸被采者之详观亦以验风俗之丕变肇基于此乎
郫县移建学记 张楚民
圣人以道教人非咈其所有而强其所无也因其同然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1354-0638d.png

性之所得或有见于刑名度数之末或有得于文章礼
乐之间其妙或出于形器之表始于为士终乎为圣者
有矣先王以谓有教焉非庠序则不达故自家至于天
子之国莫不有学此致治之本有国之先务也窃惟神
考御极作新人材天钖真儒发明道术通六经之说而
会于圣人之心地之相远也世之相后也考其言如同
时端拜而议于一堂之上无有不合明而易见约而易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1354-0639a.png

俗所以同天下之学几与三代侔虽穷乡陋邑犹知有
事于庠序况乎蜀学之兴其来久矣汉景武间文翁起
学宫于成都为郡国倡其后邦人司马相如扬雄之徒
为天下学者师夫汉之初蜀未有文也苟非文翁善教
有以动其英华则斯人也虽有豪杰之姿亦沉俗而不
作矣乌乎学之成也其功如此士之才世不乏也惟其
教之而已岷山之阳曰郫成都之属邑也本其风俗俭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1354-0639b.png

皆邑人也而流风未泯使后世瞻慕足以兴起旧有庙
学居廛之隅庆历中殿中丞冯君沆始兴作之楚民先
君尝纪其事逮今五十年褊迫倾颓学者嗟惧相与合
财胥东南疏明之址自邑请命于府而徙建焉已而历
久弗就垣桷颠欹上雨旁风人莫之顾有善学知本之
士五六人愤叹周营而力匮不振奉议郎

良以能借治下车顾问勉趋其终捐金庀工期月而见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1354-0639c.png

成孔子都人盛集如观阙里耆老咨叹愿率其子弟而
与于学士请琢石以识其功侯谓楚民尝试学校俾为
之词夫事重谋始始或善矣而职之非其人措之非其
术则善始者每废而不立故君子贵乎成终之为难以
侯之才无适不宜而缝掖之士犹恨侯来之晚也楚民
获书岁月载名先君之后有荣耀焉故承命唯唯
新繁县学记 吴兹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1354-0639d.png

相闻也独学宫隳败不治县大夫春秋以令修祠事而
已盖邑大剧治者力不给而父老畏吏并缘侵渔相成
无兴学事学以是废崇宁二年正月诏州县悉建学居
数月宣德郎郭君用举者领邑事始至读诏书曰兴学
校以养士令职也明诏恻怛如是其敢不承亟走按行
则腐挠庳陋不可复葺而近市喧嚣且将徙之间燕于
是属其民谕天子德音闻者获其夙心皆踊跃愿奋献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1354-0640a.png

劳徕劝相以身率之踰月而考成庙猊严肃序庑修广
堂室靓深垣墉崇固以楹计凡六百有奇役工二万而
无追胥之烦用钱八百万而县官所给才有二君师僚
吏洎诸生行释菜礼抠衣升堂颂礼甚严退即其次百
用具修父老纵观太息曰是吾蓄意数十年而不敢发
者也何意垂白而观大化之流乎旧学之建有石刻君
大父光禄公实职其首先君朝奉公尝佐是邑今诸生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1354-0640b.png

纪之使吾子孙毋忘郭氏乎乡先生句宗召即以语遣
人赴京属之同年生吴兹兹曰昔汉之初叔孙通为制
礼仪鲁两生嗤之曰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
也国家自艺祖肇造区夏百四十年于兹矣海内大宁
既庶且富雍雍乎礼乐制作之时也主人述元丰成均
之法推之四方使虞夏商周之盛复见于旦暮而郭氏
亦世官于繁故教告未孚而人欢趋之然则德泽涵养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1354-0640c.png

灵被渐摩之渥泽方蚤夜奋厉以承休德将见材行完
成可承可庸炳然并进于朝使众咸曰崇宁教养之效
循吏承宣之力也顾不美欤郭君名瑜某州人天资明
恕御吏谨辔策而抿民甚厚久而益力大父讳辅先君
讳子皋云崇宁四年记
郫县犀浦镇修文宣王庙记 王赏
韩愈称自天子至都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惟社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1354-0640d.png

子以德固自有次第柳宗元亦言夫子之祀爰自京师
太学遍于州邑夫子之道闳肆尊显二帝三王其无以
侔大也韩柳以文名唐世其论孔子之祀因以推崇其
道德然后知自生民以来果未有如孔子者予尝谓孔
子之道德不过仁义而已尔大中而易行至正而难犯
天地之所以久日月之所以明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
所以蕃山川之所以宁鸟兽之所以若莫不由此在昔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1354-0641a.png

礼乐以文之政刑以齐之天下之中国以尊四夷以服
周衰王者之迹熄而仁义之教几乎绝矣孔子以大圣
之资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传无其位不得行其
道书之六经以传后世自孔子以来有生之类不至于
灭者岂不知其所自哉尧舜禹汤文武之治止于当时
孔子之教垂之万世其祀也固宜呜呼仁义之说行为
人君者修己以安百姓为人臣者尽忠而不固其位为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1354-0641b.png

矣天下治而虽有夷狄莫之敢窥矣苟或不然则虽崇
其庙像洁其牲币新其簠簋犹曰不祀也朝廷自庆历
中诏郡国皆立学学必有孔子庙犀浦旧为县肄成治
平间府尹清献赵公始葺而新之县令冯接为记熙宁
五年县废而庙犹存历年既多椽栋毁坠宣和中蒲叔
豹监镇又修之至建炎四年有司议鬻官田庙亦与焉
镇人费大受以前输官而得之庙在田野之间为民居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1354-0641c.png

监镇张君楫见之慨然曰庙独有一殿尔其入无门其
进无廊为村僮牛羊践履可乎乃出钱三万授镇人舒
禹圭禹大受之子如渊使成之为重门两廊又辟其廊
庑为斋厅讲堂及弦诵之舍奕奕峻整克称厥居乙丑
岁二月张君率镇之士子释菜于庙以其胙行乡饮酒
礼观者欢叹禹圭等请记于予予嘉张君聪明材智长
于吏事故能尊道崇教如此是以乐为之书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1354-0641d.png

眉山程勤懋传宰华阳既新学馆属予记其事曰旧学
西向大成殿在东北栋挠椽腐风雨不庇诸生之居鞠
为茂草今改筑正文明之位南向辟三门殿中峙东西
两庑翼之以绘从祀诸子最后建讲堂舍职长诸生员
以四斋为屋凡四十五楹不侈不陋庶几仰称朝廷兴
崇学校之意勤先人政和间尝宰是邑公正不可干以
私邦人以铁面称之遗爱今未泯勤不令窃世官时适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1354-0642a.png

事济奸重困吾民讼之败风教者不敢不治他惟直是
予不敢曲法不敢深刑奔赴期会偶尔后他邑而斯人
亦相安德以馀力为是举为懋传云尔按成都记华阳
县学孟氏之太学也华阳古梁州之境卦直坤故俗尚
文星属鬼故君子通敏其人任武王伐纣始见于经自
文翁立学官得张宽司马相如辈厥后王褒何武扬雄
庄遵之流继出汉之英才蜀最为富迨今千馀载间儒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1354-0642b.png

不教子孙读书者虑求仕也彼太学所养视文翁时果
髣髴万之一耶虽然给事中郭延钧建议修礼殿宰相
毋昭裔以俸金刻石经而广政十二年别建此学君臣
孜孜如此其心以为不若是则耻焉尔况堂堂钜宋之
世而可视学宫芜废泰然不以刻意哉抑又闻治国如
治家身法即政法也惟君子见远者大者否则小而近
焉是故谋国者急聚敛而缓教化起家者先计算而后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1354-0642c.png

游崇儒雅以饰吏事譬之富家延师教子已足称贤若
倥偬不暇给而肯存心化本正如原宪之歌商颂颜子
之乐簟瓢舍古循吏或未之见也艰难以来邻好虽修
边备未弛计司责县宰令兴文书急星火懋传乃能作
是事贤乎其知务哉
重修双流县学记 缺名
老佛二氏人皆敬畏之无贵贱少长其徒欲广其居摄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1354-0642d.png

难者至于吾儒之有学学之有宫诚欲加葺焉近在吾
党率之惟艰岂吾夫子之道不以祸福贻人故人敬畏
者者不若老佛氏之加厚哉今夫学其道诵其言用其教
皆学校之所从见者也视漏弗填忽倾弗支将以是责
农商工贾可乎士必严其乡校盖已事也有司者治之
已足深愧告之而弗从其人可知矣推此慢心示其子
弟易世之后性习庸鄙不得与士并列其祸可胜既哉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1354-0643a.png

舍百步而庳陋欹侧剥蚀荒毁邑大夫士以至日奠谒
于先圣相顾骇愕请于令君愿合私财新之令君用其
请鸠工合材督视其役浃岁而毕事若殿若堂若廊若
庑焕然更新与向之所见大异矣夫园囿陂池楼观台
榭人之所以自娱者孰不先焉君顾不暇问于吾儒之
乡校则汲汲然兴起之而邑大夫士视所当为不待告
戒必尽其力易衰陋之风返全盛之观使后生子弟得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1354-0643b.png

令君之贤知所先务亦以见乡俗之美知所崇尚也
重修温江县学记(续添) 杨绾
古之学者为己非以干禄也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故
曰学者禄在其中矣始其以正治心以直养气以诚复
性以通制行明于穷理而达于知命孝于事亲而忠于
致君端已以格物脩身以齐家父子严兄弟睦夫妇敬
朋友信得志与民由之坐庙堂断国论代天工熙帝载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1354-0643c.png

泰夫如是何尝有盗儒而钧名假诗书以牟利逞浮辞
而昧至理骛虚声而丧实守若后世为者哉后世之为
吾尝悯之因温江令尹欲予铭其所学也复感慨于斯
言皇宋以文治序庠遍四海而温江学校逮三徙方为
得地盖有贤令尹刘君勃者倡之曰郭君瑜者续营之
多士悦而成之予谓二尹士志于道恶衣恶食在所不
耻况乎宫室今更新是学将备祠祭燕处之所欤抑以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1354-0643d.png

抑以进德修业为之劝予谓多士于学必至于圣人而
为君子儒非特褒衣博带书画诵说而已诸君于此相
与切磨读古人之书而求其所以言古人之书而求其
所以言绎古人之言而考其所以行非仁弗居也非义
弗由也微言妙旨决自得之志意完固思虑审定德期
于备行期于成因履召祥福祐来助功名富贵设不求
焉亦自获矣科第禄利曾何足云苟异诸此唯流俗是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1354-0644a.png

燕处之所耳岂吾所以望于诸君者哉请观铭诗江出
岷山其源滥觞昼夜不舍万折必东其流汤汤永不可
方爰归沧溟波涛驾空大江之阳古邑万春作新泮宫
于邑之南有门有垣有斋有堂惟师暨生于时讲明乐
胥讲明惟一惟精先王之道古圣之经如播良田五谷
既分是穮是蓘必有丰年咨若多士罔或弗勤学海至
海视此大江勉旃多士勿复自轻有为亦尔舜乎何人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1354-0644b.png

成都文类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