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354-0751a.png

成都文类卷四十二
宋 扈仲荣等 编
记
堂宇
墨池准易堂记 何涉
道昧于叔世而白于盛时迹毁于无知而伸于有识盖
其常尔扬子云立汉哀平新莽际号为名儒声光冯冯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354-0751b.png

墨池存焉后代追思其贤而不得见立亭池端岁时来
游明所以景行向慕入魏晋李唐其间兴衰如蠓薨薨
如蝇营营侵侮欢譊之声未穷而氏姓俄变独子云之
宅岿然下据不被废彻亦足以信其材度艺学为世所
仰也王德数尽中原溃丧王建由草窃进攘蜀土僭立
称号用淫虐暴恣以成其一切因不暇识所谓扬子云果
何人也宅与墨池垣入官界为仓庾地至知祥昶世及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354-0752a.png

积廪化作灰阜贼平生者因其地改创营坞以休养卒
徒环堵儒宫弥益污辱庆历丁亥今相国集贤文公适
为是都尹有中兴寺僧怀信诣庭言状公叹惋累日命
吏寻遗阯画疆以还其旧然屋已名龙女堂池复湮塞
淟涊矣方议疏葺而公遽追入觐事用中寝明岁戊子
提刑司田郎高侯惟几乘间独至睹荒圯渺莽咨嗟久
之且言子云八十一首十三篇逮他箴颂其词义奥远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354-0752b.png

指以为孤陋用其道反绌其迹如耸善救俗之风将坠
地弗振何退谕贤僚名卿敛俸馀以图经构知尹直驱
宥程公学据壸奥人推宗师扶乘飙流敦尚名义闻而
说命取良材凡助其用都人士逮田衣黄冠师虽平时
叛吾教訹他说以自誇者亦欣欢忘劬来相是役辨方
审曲率有意思直北而堂曰准易绘子云遗像正位南
向诸公仪观列东西序池心筑置亭其上曰解嘲前距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354-0752c.png

垂苕森列气象蔼蔼三月晦凡土木黝垩之事毕成君
子谓高侯是举也扶既废补久阙其激劝风旨虽古人
不过矧夫资识端亮学术雄富若导积石引长河愈久
愈洪无枯涸虑文章丽密据法裁诐若衣藻火以退异
服故举动建置皆可师小子不文承命恐悚谨为之记
时庆历八年
扬子云宅辨碑记 高惟几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354-0752d.png

也扬氏溯江上处巴江州(即犍为郡汉建元末领江阳今图经有扬雄宅并洞洞前
刻扬雄像此即扬侯尔以雄名最显后人慕之第称曰扬雄宅与像迨此存焉今为道宫)而扬季官
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
郫有田一廛宅一区禹贡曰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孔安
国曰岷山江所出在梁州南衡山江所经在荆州李膺
益山记曰岷山去成都五百里有岷山县江源所起也
故其西之八十里江之南石纽禹所生处而班氏谓岷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354-0753a.png

都四十里则郫不在岷山之阳明矣蜀都故(阙)曰中兴
寺即西汉末扬雄宅南齐时有僧建草玄院以雄于此
草太玄也蜀记曰草玄亭即扬雄草太玄所也宅在州
城西北二里二百八十步扬氏蜀王本记云蜀之地本
治广都樊乡后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张仪定筑成都而
县之今州子城乃龟城也亦仪所筑县经曰县在子城
西北二里一百步今草玄亭废址乃其宅去县仅二百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354-0753b.png

亦不载扬氏遗事是知季五世传一子世世为成都人
也宅岂郫乎矧郫与岷殊不相涉史氏务广载备言捃
掇之舛固亦有焉予因辩其误意泥古者止以班史岷
阳之郫有宅为然
醉经堂记 张商英
何霖泽民作堂于碧鸡圬之右名以醉经丐予记之记
曰太古之时六经之道禁于天地混茫间天下之人不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354-0753c.png

豆之事阙而不讲君臣上下宾师朋友之间无以相接
有圣人者作乃调和仁义道德之术造六经以薰酣天
下之人伏羲神农之时沈浊以厚尧舜文王泲而清之
周公斟酌以劳万民于是四海之内皆有士君子之行
焉至周末而变诸侯卿士无德可颂号呶酎奰悖于典
法仲尼乃为之赏罚而绳纠之六经之道自是始备圣
人以清贤人以浊君子以厚小人以薄仲尼既没诸子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354-0753d.png

之口腹杨墨苦而薄庄老淡而漓使好之者懵然狂惑
而不可责以正礼孟子荀卿扬雄复去其滓遂复醲厚
故韩愈嗜而美之曰孟子醇乎醇荀与杨大醇而小疵
也古之人常醉于斯矣其始也其色洒然以恭其性陶
然以和及其沉湎也静听而不闻譊譊之音熟视而不
见外物之华杳然忘家则三岁不窥仲舒之圃嗒然遗
形则累旬不栉世南之发忿而争则乐详击地肆而狂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354-0754a.png

醉人也如此今泽民既醉于经又能作堂以为醉所呜
乎泽民年少而量洪吾安知子之不为醉翁也
丛桂堂记 常环
国朝设科取士之制名谓之因隋唐之旧实肇造一王
成宪其著之甲令纲纪条目纤悉微密精审明白天下
安而服之而人材辈出公卿相望高文绝武钜德殊勋
镇社稷光邦家者率由此选故世号进士为将相科盖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354-0754b.png

试于廷一切按法无敢慢至公虽有鬼神不能窃毫发
须臾之幸有司谨尺寸铢忽之间而每获魁梧非常之
器士子就规矩绳墨之内而自见豪迈不羁之才是以
朝多得贤下罕失职虽不用三代取士之残法而尽出
三代取士之本意虽不侈三代取士之虚称而尽收三
代取士之极功故士以进士登科为荣焉夫天下之所
谓荣者荣其无私而已恩泽因缘爵公封侯者尚矣而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354-0754c.png

后士有公进惟士有公进然后天下荣之况于一邑之
小一家之中而登科者蹑踵宜乎丛桂堂之作也堂作
于延寿佛宇而延寿在双流之东门双流者成都府之
𨽻邑也宋氏家双流而双流以进士起家始于宋氏凡
宋氏登科庆历五年二人曰右贤曰右人皆赠朝散大
夫曰文礼之子也长为太常博士次为朝散大夫赠朝
议大夫治平二年一人曰构朝议之子也为朝奉大夫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354-0754d.png

请郎崇宁五年一人曰京太中之子也今为朝散大夫
太府少卿出知邠州宣和三年一人曰衍太中之孙太
府之兄曰亮之子也今为迪功郎自朝议至迪功祖父
子孙联四世自博士至朝请祖孙再世而皆大夫之后
也邑人既荣宋氏登科之始又荣宋氏登科之多推本
大夫教子之美而熙宁中邑令尚书屯田员外郎徐侯
九思尝揭其所居坊曰丛桂故堂名用之且图宋氏自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354-0755a.png

登斯堂见大夫之像则莫不乐其贤父兄使吾邑之先
生文人登斯堂见博士朝议之像则莫不训其良子弟
使吾邑之众岁时大和会过堂下瞻望宋氏之一门服
章煌煌而英风秀骨容貌出类其咨嗟叹息徘徊而不
能去者不知几何人也则为善者不亦用劝矣乎虽然
宋氏其来远矣大夫有隐君子之德有令闻于其乡弟
曰堂举贤良方正科深春秋学名见国史博士健爽挺达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354-0755b.png

使者太守东坡先生所谓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
不用扶又曰絭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者赠
送太中迎亲知彭州诗也太中受知神宗皇帝数称上
意旨屡典州两为尚书郎文学政事誉哗一时朝请雅粹
俭洁喜自晦匿太府初锁其厅取科名历郎版曹天官
遂贰光禄太府年少立朝不阿附词藻烨然迪功擢第
又以锁厅年尤少未壮辩洽有祖父大略夫善久者积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354-0755c.png

也宋氏之积厚乎既五世矣则其来者可知也或曰宋
氏善久积厚而累世之仕者又皆聪明隽拔独未大显
何也有应者曰聚兴忽起一朝不仁而贵富生儿豚犬
嗣酒瓮续饭囊非所谓福也惟礼义忠孝之传业行声
名之袭冕裳舆驷之继不斩不断譬犹源之往也无穷
而甚长是所谓馀庆也今宋氏五尺之子三尺之孙竞
务于诗书愤悱淬磨昼夜勤苦若有物迫逐之然则天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354-0755d.png

杜工部草堂记 赵次公
六经皆主乎教化而诗尤关六经之用是故易以尽性
而情性寓之咏则诗通乎易书以导事而事变达之词
则诗通乎书诗兴而礼立乐成无诗则礼乐无以发挥
诗亡而后有春秋有诗则春秋无复勤圣人之笔削然
则诗之旨不其大乎故孔子删诗之后而为二百四十
二年之褒贬孟子尤长于诗而有七篇之书其与风雅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354-0756a.png

区惜别巳失于汉华丽委靡又失于六朝唐自陈子昂
王摩诘沉涵醇隐稍为近古而造之未深其明教化者
无闻焉至李杜号诗人之雄而白之诗多在于风月草
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正何补于教化哉惟杜陵野老
负王佐之才有意当世而肮脏不偶胸中所蕴一切写
之以诗其曰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又曰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此其素愿也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尚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354-0756b.png

镜行藏独倚楼则有枉驾再顾赴期肯来礼数非不宽
也而卒未免于嫌忌致同袍有蜀道难之悲我公以甫
气味之同神交于今日而况闾阎有揖逊之风松竹无
荒芜之叹在甫所得为多则甫之精爽凛然宜安新宫
之爽垲而乐之矣傥甫无恙其遇公也受知之笃始终
不渝严公视之得无怍乎彼之畴昔论诗孰与今者刻
诗之意也天下后世由是识曲阜之履爱甘棠之木诵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354-0756c.png

又记 喻汝砺
绍兴巳未天子憪然念全蜀之民久敝于兵会成都请
帅上问于二三执政欲抡文武智略闳博之士俾之保
惠而镇绥之以休宁其父兄子弟以厌其疆场戒翟之
不嘉靖以纡予忧翼日宰相选第一二臣以闻上弗许
也已而曰朕得其人矣习先王之典章宪度重之以笃
实任事无易张焘者维予宠嘉之第蜀逴远焘能为朕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354-0756d.png

上有诏焘敢不承宰相又曰公毋遽俟聚堂尚熟议之
公曰上乏使而命焘焘其行矣奚议之为宰相以公语
闻上太息良久曰朕顾张焘术学行能是应陪禁闼策
大事其去朝廷非是而公请行益勤于是制诏中书门
下以吏部尚书张焘为宝文阁学士知成都府兼安抚
使公顿首奉诏入辞殿中具奏所以饬正蛊敝恢鸿中
兴之策上嘉纳之天语褒异曰朕当寘诸坐右且得旨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354-0757a.png

函洛历崤渭治遐瞩乎二周三秦之形胜因得与宣抚
司规所以隐蔽捍卫庸蜀之计诏从之入蜀之初乃推
上之所以夙寤晨兴念虑远方之意与夫所以临轩慰
遣忧勤宽大之诏镂板宣布蜀人呼舞至相与泣下居
无何敌人果寒盟盛夏穿塞霍荡三辅巴蜀震动当是
时关门废备储廥单耗有司责粮急甚人心寒惧公乃
下令代以官粟至秋偿焉军食丰盈民不怨疾蜀距行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354-0757b.png

便民小吏堕偷以督责为生事事滋不治民冤无愬上
因公宽恤全蜀公性俭勤厉练核庶务乃引四路之讼
而亲决之领略判断支分叶解千缕万牙细见毛脉是
非美丑各听分位间者盐酒之法日益废坏吏务便文
民困月额父媪流离噭天不闻公唏然曰煮海𣙜酤之
弊极矣知所以张之而不知所以弛之知所以用其利
而不知所以救其弊川县之吏揆书错数计日而责焉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354-0757c.png

敌人乎亟状其事以闻有诏嘉许于是州县奔走事令
绪求盈虚损浮蠲乏人不告病庚申之春岁恶蜀饥东
山之民羸馁日甚公命海惠僧真惠作饘淖廪给之赖
以全活者亡虑六万馀人又命寘四场于城中逮鳏分
贫饮茹穷燥闭籴之豪不敢牟利唯公恫视蜀人之疾
苦必思所以拊摩而饮药之其要在于建画长利存定
穷寡贬伐贪浊扶起废滞以为屏维四川悠久亡疆之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354-0757d.png

冒浊苟容渔夺百姓者振士大夫之淹滞而开其磨勘
升改者章游闻诏皆赐可嗟乎蜀大国也泉流甘清土
壤肥好士嗜书工文章民服水溉田粟稻麻密邻伍往
来盘餐酒浆自敌结难而蜀人始骚矣逮公保釐而来
细意养活财货运行诸产遂长士农工贾各有次行而
人始得以饮食滋味嗟乎公之德于蜀如此而意犹未
厌也复念文翁以道训蜀诸葛武侯以义保蜀张忠定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354-0758a.png

不留昏埃神来神去照映羽卫居顷之又语其属曰杜
少陵诗歌一千四百有馀篇考其志致未尝不念君父
而斯民是忧顾其祠宇距城不能五里骞陊摧剥何以
昭斯文之光予甚自愧乃斥公帑之馀弗匮府藏弗勤
民力命僧道安董其事增饰之虑工一千五百计泉八
十万有奇创手于绍兴庚申八月丙戍讫季冬之乙亥
告成斲石为碑二十有六尽镵其词于堂之四周次第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354-0758b.png

于诚正堂公曰属治草堂小异吾侪盍往观焉饭已肩
舆出郊谒先主武侯閟宫遂入草堂吊少陵之遗像饮
沧浪亭亭并浣花竹柏濯濯可爱纵观诗碣公顾曰考
石多所日矣愿得公文以纪其事汝砺谢曰公自妙龄
注鼎科居久之升柱史遂司帝谟作典诰文书抗直议
斥天下之病皆开物成务之文而汝砺所难也辞不可
则论著之昔之风人叙君臣父子而训之礼比兄弟朋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354-0758c.png

役宫室币帛衣服池台薮泽馌耜咸梅酒醴而制之数
善焉鼓舞咏物之不则讥切箴诲之尹吉甫召穆公仍
叔史克嘉父之流愁悽乎怨思昌美乎诵声是皆切鐕
美恶分擘善败典图崇替而鉴烛后世也少陵之诗故
亦如此根于忠信孝弟著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其纡
馀扶疏宛转附物雍容而不迫愔愔乎如揖逊议论冠
佩于一堂之上父坐子立雍雍俞俞于闺庭燕豆礼乐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354-0758d.png

义恭俭槁焉增伤悯恻当世妇子老孺之骚离赋敛征
戍之棘数哀怨疾痛慉盭隐闵亡聊之声不翅迫及其
身而亲遭之其于治乱隆废忠佞贤否哀乐忻惨起伏
之变衍迤纵肆无乎不备忽忽乎其能化也就就乎其
通道达物也越越乎其㧾一神明而贯局万类也游之
于肯綮众虚之间寓之于无所终始之际激之以海水
荡潏飞云屑雨之声吁不得尽其极也易曰通其变遂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354-0759a.png

至文也哉斯文也傥使申公传之李克受之河间献王
陈之而吴公子札观焉则昭陵之所以帝天宝之所以
微肃代之所以中兴次为雅颂釐为变风坐而第焉可
也今公治蜀其所以忧恤斯民之心见于施置如此此
其所以眷眷于少陵之诗乎故曰再光中兴业一洗苍
生忧诚公之志也欤
读书堂记 郑少微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354-0759b.png

岂有书可以诵习哉而稷契皋夔卒为万世师孔子时
书浸浸多矣然诗书易春秋皆待孔子而后成礼乐则
徒有其说而已是三千之徒其见六经盖或未完也而
孔门高第类有王佐之才其下为将为相者咸著绩业
其退而不仕者亦淡然适于性命之情自诸子九流纷
纭于后世书至汗牛充宇而颛门立党口授笔传不胜
其多学者以博览为贤六经传著以至百氏世传之史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354-0759c.png

无乎不阅然而人材愈陋事功不韪莫髣髴于昔人则
读书之与不读未可议夫损益也今夫闾阎之人初不
能佔毕而讽急就及激于义理则出词制行往往万卷
五车学士忸怩叹息不暇岂道德之运在神潜而心得
诚不止于简册间欤予友房少猷年少隽逸独往特立
不为琐琐计顾尝杜门揖古人而与语方新其所居之
北筑堂焉名曰读书谒予文记之予谓书不可不读苟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354-0759d.png

揭厉乎圣涯汎观详说志气日益灵可以至矣而犹见
笑于高人以谓君之所能者书耳中有物焉伏羲之所
不能画苍颉之所不能制君尝试掩卷茫然以思适所
得者果何等耶则兹堂之成毁君或未自保也虽然由
鞭辔而后即驭之妙自规矩而后造匠之巧室藏典训
以示家法固度越靳劵契崇廪帑者千百倍矣盖不可
不陈者姑如是焉可也必拘拘然不彻于象数之外兹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354-0760a.png

以对
近古堂记 王灼
古今一时也世或是古非今不以为矫居今行古不以
为泥何也曰古之道难施于今者既绝灭无闻矣今所
当用者间有传焉欲违之以从吾私势不可也上古穴
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之葬者厚衣以薪
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354-0760b.png

禹皋陶二谟皆首称若稽古三代之兴文质迭尚固有
损益亦各有所因盖例以古为师未尝聪明自喜妄有
建立故祖述者其正也变通者其权也日远世衰圣贤
之心迹微矣有君子焉或见而知之并时而传或闻而
知之百年而传用此治身用此治人古道赖以不坠至
若圣贤之教化德泽行国中被天下日远世衰尚一二
可观则君子又喜为之称说孟子曰纣之去武丁未久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1354-0760c.png

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
遗风夫纣去武丁虽云未远祖孙相望盖九世矣晋僖
公之时距尧已千五百岁然皆馀教未泯旧俗未迁而
君子能明其未泯与所未迁者告人岂欺众耳目要好
古之誉乎抑古之道果可向慕至此极也元丰初眉山
守居作楼观大苏先生记之曰吾州之俗士大夫贵经
术而重氏族民尊吏而畏法农夫合耦以相助此近古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1354-0760d.png

名其堂秦音楚奏示不忘本亦可谓有志于古矣汉良
少通家学多识前言往行若将与时竞壮而自放江湖
者数年始归从桑门咨决心要又若身世相忘晚乃怀
故乡眷眷其俗又若讥刺今之人不如昔欲躬振起之
何其多辙也予闻桑门奥旨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汉
良果能贯之以一则过去见在未来如梦幻光景了无
可择而吾妙用行其中尚远近云乎哉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1354-0761a.png

四老堂者华阴杨审之所建也审父损之字益之甫冠
为虞部员外郎李畋门下士工词赋六预乡书两居首
选通易诗书春秋论语讲授诸生四方从学者不下数
百人每榜计偕登第者甚众元丰中试特奏名赐同学
究出身丁母丧服除调绵州巴西县主簿后迁幕职知
盐泉县为嘉眉州考试官得人郡守监司交章荐以京
秩时年六十有六秩未满谓子孙曰吾晚籍仕版禄不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1354-0761b.png

诸公所举京秩上书固辞遂告老授通直郎继以覃沛
转奉议郎锡六品服雍容里社日与致政承议郎任杰
汉公承议郎杨武仲子臧游其后杨咸章晦之以通直
郎挂冠归即簉其间是为四老唱和诗中可见矣四老
皆以恩免得官致仕升朝朱衣象笏颙颙雅雅出则联
辔坐则连席春昼秋宵一觞一咏有无穷之乐乡人咸
钦慕焉汉翁年八十四晦之八十一子臧八十二益之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1354-0761c.png

老平时萧散于此欲绘其生而未之遂乃请于审筑堂
图像以示方来审忻然从之盖大观四年三月也堂既
成审畿继殁高亦亡而士夫瞻睹必问所因僧莫能对
畿之子云叟高之弟允恐湮没不传属余纪其始末因
录四老诗并刻于石其意甚美尝谓昔四皓当秦之末
避地商山至汉高祖亦不能臣后世仰之不啻如太山
北斗如前四公生承平时晚得一命饩廪未丰乃退而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1354-0761d.png

同心相契也世固有曳紫垂金龙钟耄齿贪恋爵禄不
忍舍甘与后生晚辈骈肩接武于权要之门为众指目
视四老独无愧耶呜呼四老其可以为世楷式可以警
当途之流竞也夫绍兴十五年记
监古堂记 师淮父
成都人有隐而不仕曰冯氏之老者君子人也尝于其
家辟地而为堂期于疏明峻洁而止不务饰也堂成则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1354-0762a.png

实其中朝夕游焉乐其百味而莫之厌也然不欲独擅
则又分其所啖嗜者以遗其子其子乐之亦犹翁之乐
也乃相与名其堂曰监古以志其所得因吾友人黄思
忠而求记于予嗟乎吾不识冯氏安知其所得者为何
然思忠尝向予语其父子者数其必有异因为之言曰
子之所以监于古者岂以今为不足也欤今固陋矣子
独不见夫日月之运行与寒暑之相移飙然如浮云之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1354-0762b.png

相去不能以寸而子区区然欲监之且使子而生于稀
韦氏之前亦将求所以为监哉吾知子有所不能且不
暇也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君子不幸而罹之欲逃
焉而不可得则乃于古而尽心焉盖亦离物违人不得
已者之为耳呜呼其事如此而吾安得訾之然而世之
所谓必有监于物者皆不足乎已者也苟足乎已则为
圣为哲矣尚奚待于外哉吾以为不然古之圣哲莫过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1354-0762c.png

免稽于古先监于前后是以道德光辉而声闻愈隆历
百世而不可掩矧惟中智而又生于圣人之后其可忽
诸故尝论之有圣哲之实者而后辞其名而不居自居
以圣哲者必无其实者也天下之祸莫大于无其实而
窃其名愚而自用贱而自专傲然于志得之地而侥一
时之荣溺于声色之奉而忘恐惧之心如是者法必亡
宜吾君子望而去之几不能与之并生而必思所以反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1354-0762d.png

吾私怪冯氏父子出于兹时而能不以世故婴其心驰
骋上下用力数千载间不为不至卒然而名其居之堂
曰监古以志其所得此必有幽深难索之理存焉今吾
特摭其近者而记之得无愧其求乎虽然人之所以好
恶者不相远也安知冯氏之不我同乎
独有堂记 郭印
予辟云溪凡二年其临流眺远坐倚行吟与夫鸣琴对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1354-0763a.png

五岁诛茅定础植堂焉字以独有取子庄子独出独入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之意客怪而问焉子之云溪过者
不拒其入来者必与之游堂名之揭何悖哉予应之曰
夫世之所谓独者蜕迹尘泥谷栖涧饮违物离人而立
于独者也惟同乎物同乎人而于同之中超然有不可
混者是之谓独独全于道者也在太极之先出庶物之
首湛兮或存不侣万法而飞潜动植智愚贵贱无一不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1354-0763b.png

和焉其见闻与人同而见见闻闻与人异颜渊之叹夫
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如有所
立卓尔回之所谓卓尔其周之所谓独欤予观天下之
人出入乎户庭而不知其所以出入往来乎道路而不
知其所以往来憧憧泯行至老且死可悲也有能于出
入往来之际知其所以然者斯可与语独有之义矣客
曰唯唯遂书以为记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1354-0763c.png

郭信可于所居之西东作堂以为燕衎之地摭蒙庄之
言命之曰独有属其友冯时行为之记夫西州沃野千
里郁葱华润其间隆堂峻宇崇台延阁览物象之奇极
游观之娱不啻千万至于美淡薄之至味顾幽寂之华
观会万象于一歧错微尘于无极能以是为燕游之适
者或无其人岂信可所以命斯堂之言乎夫昭旷在前
盲者无达观广奏盈耳瞆者绝莹听知信可之深者能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1354-0763d.png

知者独者人之对有者无之偶信可自少时已得道于
静南堂超人我之域过有无之量及今老矣道既熟矣
将以斯堂为广漠之野无何有之乡物我两忘而万物
皆我若何为独非独耶揔贯万汇而莫窥其朕若何为
有非有耶此信可之所谓独有非世俗之所谓独有者
也人见其于斯堂起居言笑不异于人而其徜徉徬徨
所以跨寥廓而游汗漫者莫得而见之矣信可曰子真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1354-0764a.png

渊乐堂记(续添) 杨天惠
吾蜀有达伯曰木雁先生生岷峨之厓长邛崃之墟出
入于脂膏游侠之窟而其心冷然独追正始永和之人
而师友之然其拔起甚苦其擢置甚厉其造端甚锐其
收续甚胜金寒玉煖五十有馀年而后得寄禄第七品
赋秩四百硕辟五亩之宅名百塍之田于是稍斥隙土
筑小堂焉名之曰渊乐会将致为臣归老于其央间以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1354-0764b.png

瞰之因书韩公示儿诗曰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
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夫经之勤营之剧悴形忍性磨
以寒暑而偶有获焉此韩公诗之所以饰喜而予欲记
之亦以志难也唯是名堂之意颇有以而或者未即晓
之今夫渊明嗜酒乐天亦嗜酒渊明工诗乐天亦工诗
凡语故事者夫人知其然乃予所以千载尚友之意殆
不其然也子盍恃予心而试发之天惠伏书嗢𠽁曰富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1354-0764c.png

论其人之天按渊明以微故辙行而乐天以直言屡黜
是其过人已远甚然尚非其巨者也晋宋之交新故糅
分朝而南暮而北未见有坚明不二者也独渊明逍遥
前去无所回其迹牛李之𠹬簪笏偾路朝为卿而暮为
𨽻未见有脱遗无预者也独乐天并介中立无所蹈其
瑕傥者先生所以取二子宁是耶抑非欤于时天惠董
役通济江上腹藁虽成窃自疑其言之强鄙弗敢出也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1354-0764d.png

生自大邑力疾归坐堂上委衣冠而嬗予闻之抵机哭
曰嗟乎无与定吾文矣盖钟明死伯牙破琴而不复鼓
然徐君亡季札挂剑而亡所爱之二人岂以死生寒久
要之盟哉吾意先生精爽超彻决不凘尽时抚鹤翎过
城郭犹当问记之有亡也辄忆枯思之遗馀稍补辑之
以授其子俾寘诸堂右
成都文类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