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431b 页
No. 971
明僧克勤书


九月一日瓦官教寺住持克勤载拜致书于
延历堂上座主大和尚侍者夫道盛于得人而衰于
失人事成于有为而败于无为此古今之确论也自
吾佛之教入中国中国之人莫不论者宗论经者宗
教而各有其师及我天台生陈隋之朝以一大藏教
序以五时列为八教开阐大涂为一宗正传使海内
外咸被佛之声教于戏盛乎唐之大历间至兴道尊
者为十传时日本传教大师由之得道尝手录一宗
论疏以归此日本传教之始也唐末五代兵起中原
大小部文悉燬于灾列祖名刹多移于他宗虽江南
数郡赖钱镠而不改如金陵瓦官亦非我宗所有一
家所传殆将蔑然矣及镠之子忠懿王遣使东求教
藏而高丽观师奉以入朝至宋有天下君圣臣贤天
亦笃生法智尊者补续残简搜访遣坠载申载明蔚
然由之中兴焉日本有法桥上士讳源信闻其有道
列疑难二十七条以寂照往问之尊者随问而答若
卷一 第 431c 页 X57-0431.png
星日粲丽不审尚及存其手泽不南渡宁宗之朝俊
芿法师先于日本传瑜伽密教入中国谒北峰于抗
灵山亦尽通其旨是皆一代伟人也勤观先佛之教
初由天台而传至日本考之唐宋之君与日本往来
修好密若父子之国得非吾徒访道专笃中国之君
见其人之忠信喜其国之礼义因以重其好焉不然
何海东之国非一皆不如日本之亲且厚也是则天
台之徒非独广佛之教利及有情亦有以助王之化
泽被生民也向蒙古僣入华夏灭宋自立日本怒胡
人有犬豕之行即与之为仇自是学教之徒绝迹于
中国矣独其参禅而来舶交海中前后相望勤疑以
为一国之人何今昔之有间通塞之不同也今我
大明皇帝神圣威武驱群胡而出境复前宋之故土
中原既平边境亦靖时则游神内典思欲振之故于
今春正月望日诏天下三宗硕德一千馀员建普度
会于京之蒋山寺 帝自斋戒一月禁天下屠杀亦
加之自率文武百官诣坛设拜又敕制乐章命乐师
奏以献佛众见瑞光烛天夜雨五色之物状如珠玑
时帝大悦天界白庵禅师以吾宗耆宿数召对经论
称旨乃复瓦官为天台教寺众则推勤主之盖前两
年皇帝凡三命使者日本关西亲王皆自纳之于时
以祖来入朝称贺 帝召天宁禅师住持祖阐瓦官
教寺住持克勤命曰朕三遣使于日本者意在见其
持明天皇今关西之来非朕本意以其关禁非僧不
卷一 第 432a 页 X57-0432.png
通故欲命汝二人密以朕意往告之曰中国更主建
号大明改元洪武乡以诏来故悉阻于关西今密次
我二人告王知之大国之民数寇我疆王宜禁之商
卖不通王宜通之与之循唐宋故事修好如初又命
曰朕闻其君臣上下咸知奉佛敬僧非汝僧不足以
取信彼有禅教僧欲访道中国悉使之来无禁惟汝
二人往哉无忽即赐之三衣与十八净物之切于用
者又恐至而言语不通选关东禅僧之在中国者得
东山长老椿庭寿公中竺藏主权中巽公以其参方
有行命贰以行勤谓通国使命佛所戒也使无补于
佛之教而欲犯佛之戒勤虽死弗为也今 皇帝既
以我为可信而遣之则是我持不妄戒也劝人禁寇
不盗戒也修两国之好使商贾交通民安其生兵不
加境不杀戒也持佛之戒而为帝者使则是为佛之
使也故承之之日勤以此而不辞况闻天台之山国
之首刹为其首者必国族大姓勤恃以为同宗之人
苟肯为我济事则是天台宗人能济两国之事两国
之君必有以待吾宗矣勤又以此而不辞列祖疏记
尝燬于五代巳虽观师来自高丽亦多所未备我往
而询诸首刹主者得奉以归国后之读其书而有必
曰某书由某人得之某人而来此又兴复教藏之功
不专于高丽观师矣勤又以此而不辞学教之人久
而不通晚以我去而彼来则澄芿诸师之后有所继
矣勤又以此而不辞故于五月二十日命舟四明三
卷一 第 432b 页 X57-0432.png
日至五岛五日而抵博多上无惊风下无骸浪苟余
心之不若是则佛祖神明宁肯使安固疾速之若是
哉及岸之日闻国命将出师收关西之地为一家自
谓吾事不加力而济矣不意使之留抵圣福以衣贸
食而翘足待命者百馀日矣而犹窅然未报不知大
国之召臣又何所议而疑我而待我哉且亲王遣一
祖来入中国尚即官给酱食陆备舆马水具舟揖殆
至京师馆于会同三日一燕之南北进贺之使皆列
坐其下 皇帝亲临朝见而抚徕之曾无毫发疑问
何则 帝谓祖来僧也而日本有前宋旧好待以腹
心故也关西之分王自分之中国之待祖来通为待
日本之使再勤固不欲望报如祖来而 皇帝命一
介之使尚欲通命于四方今以 大国之有节义尝
慕宋而仇胡又能奉佛敬僧故殊以我取信而来今
反不以信而以疑则是僧不如俗勤之数人不如一
祖来中国以礼而取日本之慢也我以复其命哉尝
闻 和尚道全而德备福厚而慧足而又国之大姓
主人宰辅多所信服伏望上以虑国家之安危下以
念宗教之盛衰以勤之意闻之
国王达之重臣然复引与之见使无负向之所陈非
徒勤得可信之名而 和尚亦有成美之称矣勤故
曰道盛于得人而衰于失人事成于有为而败于无
为盖此谓也糜滞之久赀饩殆尽令以东山长老往
速其命勤虽生缘异处未获交际然同安之心未尝
卷一 第 432c 页 X57-0432.png
不亲故辄敢进其说于左右幸无弃外为旧藏天台
圣像一轴乃前宋名匠之笔虚堂禅师所赞谨与书
同进疏记未全之目具次别椿悉望检内待命海滨
瞻企极切不宜。

克勤 戴拜

天宁 祖阐 附拜

今将天台教典教亡数目开具于后。


* 南岳

* 大乘止观二卷(宋咸平三年日本照师当㨃入中国今后亡去不存)
* 四十二字门二卷
* 无诤行门二卷
* 三智观门一卷(下同)
* 次第禅要
* 释论玄
* 天台

* 智度论疏二十卷
* 弥勒成佛经疏五卷
* 观心释一切经义一卷
* 弥勒上生经疏一卷
* 仁王般若经疏二卷
* 禅门章一卷(下去皆同)
* 般若行法
* 杂观行
* 入道大旨
* 五方便门
* 七方便义
* 七学人义
* 一二三四身义
* 法门仪
* 禅门要略
* 弥陀经义疏
* 金刚般若经疏
* 章安

* 八教大意一卷
* 南岳记
卷一 第 433a 页 X57-0433.png
* 真观法师传
* 荆溪

* 止观搜要记十卷
* 涅槃后分疏一卷(下同)
* 授菩萨戒文
* 止观文句
* 方等补阙仪

右具在前。

洪武五年九月 日  瓦官 克勤 具


* 天台传列祖

* 高祖龙树尊者
* 二祖北齐尊者
* 三祖南岳尊者
* 四祖天台智者大师
* 五祖章安尊者
* 六祖法华尊者
* 七祖天宫尊者
* 八祖左溪尊者
* 九祖荆溪尊者(巳上名九祖)
* 十祖兴道尊者(日本传教大师最澄得法师也)
* 十一祖至行尊者
* 十二祖正定尊者
* 十三祖妙说尊者
* 十四祖高论尊者
* 十五祖净光尊者
* 十六祖宝云尊者
* 十七祖法智尊者(巳上通为十七祖)

* 南屏法师
* 慈辨法师
* 车溪法师
* 竹庵法师
* 北峰法师
* 剡源法师
* 云梦法师
* 湛堂法师
* 我庵法师
* 元璞法师(此即克勤之嗣法师也)

向高祖无畏论师以下至元璞法师通为二十七传
卷一 第 433b 页 X57-0433.png
竹庵以前旁出皆无传惟北峰门下共十人中三二
派同传中国而剡源特盛然宗旨规式如出一门也。

嗣祖比丘 克勤 谨具

本按洪武五年壬子当南朝 长庆帝文中元年
北朝 后圆融帝应安五年时青莲院尊道亲王
为天台座主也。

续文献通考曰明洪武四年冬十月 日本国王
良怀遣其僧祖来朝进表笺贡马方物并僧九人
来朝诏赐文绮答之。

闽书百四十六曰高帝即位之二年使行人杨载
谕其国王良怀赐之玺书(云云)良怀遣其臣僧祖
来奉表称臣遣僧仲猷克勤第八人护送还国是
为洪武四年。

图书编五十曰洪武二年倭寇山东并海郡县又
寇淮安三年赐玺书谕其王良怀五年遣明州天
宁僧祖阐南京瓦棺寺僧无逸开谕之王遣使同
二僧入贡。

高皇帝御制文集(明太祖宋元璋文集也)曰我朝初复中土必
欲深交日本是有克勤仲猷二僧之行(云云)

九灵山房集曰僧阐(天宁寺祖阐)奉使日本得清泷石
朱求为铭铭曰懿兹研产东夷为有灵源知所归
嗟彼世人胡不思。

梦观集曰送勤无逸使日本(富春释如兰编次)

「 大明建国如虞唐
 万方玉帛朝明堂
卷一 第 433c 页 X57-0433.png
 五百僧中选僧使
 奉诏直往东扶桑
 扶桑东去渺烟水
 百万楼台海中起
 珊瑚珠树赤松西
 玉嶂金峰碧云里
 重城坚壁铁不如
 衣冠礼乐传中都
 楼般谩说粗氏使
 却灰不动苍姬书
 白河关高玉绳下
 天上灵梅移北野
 八衮神师解豢龙
 十岁小儿知习马
 自从日姓开封疆
 履地不敢称天王
 一君四相赞吁咈
 本支百世同蕃昌
 读书不贵论王霸
 上下唯知尊佛化
 尚想兵残五李馀
 全奉台书复中夏
 故人自是吾宗像
 北峰印灯垂六叶
 此行岂誇专对才
 要播玄风翊王业
 飘飘瓶锡辞九重
 大帆四月开南风
 游龙双迎浪花白
 天鸡一叫东方红
 我歌白云天万里
 人生生为当若是
 瓦官阁上望秋涛
 待汝归来报天子」


佛祖统纪曰。

「 南屏梵臻(四明法嗣)
 慈辨从谏
 东溪择乡
 竹庵可观
 北峰宗印(日本传教者俊芿一人)
 𠟡源觉先」


续佛祖统纪曰。

「 云梦允泽
 湛堂性澄
 我庵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