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3b 页
《解深密经》卷第四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
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
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
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
清净?几分所摄?」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
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
「云何名为四种清
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
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
地;增上慧清净于后后地转胜妙故,当知
能摄从第四地乃至佛地。善男子!当知如
是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云何名为十一种分
能摄诸地?谓诸菩萨先于胜解行地,依十
法行,极善修习胜解忍故,超过彼地,證入
菩萨正性离生。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
满。而未能于微细毁犯误现行中正知而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3c 页 T16-0703.png

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證得,彼诸菩
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世间圆
满、等持、等至及圆满闻持陀罗尼,由是因缘,
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
精勤修习便能證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
分圆满。而未能令随所获得菩提分法,多
修习住,心未能舍诸等至爱及与法爱,由
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
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證得,彼诸菩萨由是
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诸谛道理如实
观察,又未能于生死涅槃弃舍一向背趣
作意,又未能修方便所摄菩提分法,由是
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
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證得,彼诸菩萨由是因
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生死流转如实观
察,又由于彼多生厌故,未能多住无相作
意,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
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證得,彼诸菩
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令无相作
意、无缺、无间、多修习住,由是因缘,于此分
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
习便能證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
而未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又未能得
于相自在,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
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證
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
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
得大自在,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4a 页 T16-0704.png

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
圆满法身现前證受,由是因缘,于此分中
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
便能證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
未能得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无著、无碍、妙
智、妙见,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
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證得,由
是因缘,此分圆满。此分满故,于一切分皆得
圆满。善男子!当知如是十一种分普摄诸
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缘最初名极
喜地?乃至何缘说名佛地?」
佛告观自在菩萨
曰:「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
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远离一切
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由彼所得三
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
故第三名发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
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
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
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现前观察诸行
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
六名现前地。能远證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
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
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
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于一切种
说法自在,获得无罪广大智慧,是故第九
名善慧地。粗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
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4b 页 T16-0704.png

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
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于此诸地有几愚
痴、有几粗重为所对治?」
佛告观自在菩萨
曰:「善男子!此诸地中有二十二种愚痴、十一
种粗重为所对治。谓于初地有二愚痴:一
者、执著补特伽罗及法愚痴,二者、恶趣杂染
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二地有二
愚痴:一者、微细误犯愚痴,二者、种种业趣愚
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三地有二愚
痴:一者、欲贪愚痴,二者、圆满闻持陀罗尼愚
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四地有二愚
痴:一者、等至爱愚痴,二者、法爱愚痴;及彼粗
重为所对治。于第五地有二愚痴:一者、一
向作意弃背生死愚痴,二者、一向作意趣向
涅槃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六地
有二愚痴:一者、现前观察诸行流转愚痴,二
者、相多现行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治。于第
七地有二愚痴:一者、微细相现行愚痴,二者
一向无相作意方便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
治。于第八地有二愚痴:一者、于无相作功
用愚痴,二者、于相自在愚痴;及彼粗重为
所对治。于第九地有二愚痴:一者、于无量
说法、无量法句文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
愚痴,二者辩才自在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
治。于第十地有二愚痴:一者、大神通愚痴,
二者、悟入微细秘密愚痴;及彼粗重为所对
治。于如来地有二愚痴:一者、于一切所知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4c 页 T16-0704.png

彼粗重为所对治。
「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种愚
痴及十一种粗重故,安立诸地;而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离彼系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
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乃
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诸菩萨能破如是大
愚痴罗网,能越如是大粗重稠林,现前證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诸地,几种
殊胜之所安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
子!略有八种:一者、增上意乐清净;二者、心清
净;三者、悲清净;四者、到彼岸清净;五者、见
佛供养承事清净;六者、成熟有情清净;七者、
生清净;八者、威德清净。
「善男子!于初地中,
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后后诸
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
清净,当知彼诸清净展转增胜,唯于佛地
除生清净。又初地中所有功德,于上诸地
平等皆有,当知自地功德殊胜。一切菩萨十
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当知无上。」
观自
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菩萨生,
于诸有生最为殊胜?」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四因缘故:一者、极净善根所集起故;
二者、故意思择力所取故;三者、悲悯济度诸
众生故;四者、自能无染除他染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说
诸菩萨行广大愿、妙愿、胜愿?」
佛告观自在菩
萨曰:「善男子!四因缘故:谓诸菩萨,能善了
知涅槃乐住,堪能速證;而复弃舍速證乐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5a 页 T16-0705.png

故,处多种种长时大苦。是故我说彼诸菩萨
行广大愿、妙愿、胜愿。」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
几种所应学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
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静虑、慧到彼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
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
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
曰:「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
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
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
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
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
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
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
二种遍于一切。」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
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
佛告观自在菩
萨曰:「善男子!由五种相应当修学:一者、最
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
猛利信解;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
成妙智,精进修行;三者、随护菩提之心;四者、
亲近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观自在
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
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5b 页 T16-0705.png

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
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
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
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
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
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
随眠,而能勇猛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
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
若故,永害随眠。」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
尊!何因缘故,施设所馀波罗蜜多,但有四
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前六种
波罗蜜多为助伴故。谓诸菩萨,于前三种
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
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
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现
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
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
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故,所有静虑,
不能引发出世间慧。彼便摄受少分狭劣
福德资粮,为未来世烦恼轻微,心生正愿,
如是名愿波罗蜜多。由此愿故,烦恼微薄,
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蜜多与精进波
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
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
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
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
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而为
助伴。若诸菩萨,于菩萨藏,已能闻缘善修习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5c 页 T16-0705.png

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智波罗蜜
多与慧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
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
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
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
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
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
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
第。」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
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
佛告观自在菩
萨曰:「善男子!各有三种。施三种者:一者、法
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戒三种者:一者、转
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
情戒。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
忍;三者、谛察法忍。精进三种者:一者、被甲
精进;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三者、饶益有
情加行精进。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
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
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
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
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
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
者、无染著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
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无染著者,谓
不染著波罗蜜多诸相违事。无顾恋者,谓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6a 页 T16-0706.png

系缚。无罪过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无间杂
染法,离非方便行。无分别者,谓于如是波
罗蜜多,不如言词执著自相。正回向者,谓
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罗蜜多,回求无上大菩
提果。」
「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诸相违事?」
「善
男子!当知此事略有六种:一者、于喜乐欲
财富自在诸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二
者、于随所乐纵身、语、意而现行中,深见功德
及与胜利;三者、于他轻蔑不堪忍中,深见功
德及与胜利;四者、于不勤修著欲乐中,深见
功德及与胜利;五者、于处愦闹世杂乱行,
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六者、于见、闻、觉、知、言说
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世尊!如是一切
波罗蜜多何果异熟?」
「善男子!当知此亦略有
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
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
无恼害;六者、有大宗叶。」
「世尊!何等名为波
罗蜜多间杂染法?」
「善男子!当知略由四种
加行:一者、无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
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慇重加行故。不如
理加行者,谓修行馀波罗蜜多时,于馀波
罗蜜多远离失坏。」
「世尊!何等名为非方便
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以波罗蜜多饶益众
生时,但摄财物饶益众生便为喜足,而不
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如是名为非方
便行。何以故?善男子!非于众生唯作此
事名实饶益。譬如粪秽若多若少,终无有
能令成香洁。如是众生由行苦故,其性是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6b 页 T16-0706.png

成乐,唯有安处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
一饶益。」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
蜜多有几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
子!我终不说波罗蜜多,除上五相有馀清
净。然我即依如是诸事总别,当说波罗蜜
多清净之相。
「总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
当知七种。何等为七?一者、菩萨于此诸法
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诸法见已不生执著;
三者、即于如是诸法不生疑惑,谓为能得
大菩提不?四者、终不自赞毁他有所轻蔑;
五者、终不憍傲放逸;六者、终不少有所得便
生喜足;七者、终不由此诸法,于他发起嫉
妒悭吝。
「别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亦有
七种。何等为七?谓诸菩萨,如我所说七种
布施清净之相,随顺修行。一者、由施物清净
行清净施;二者、由戒清净行清净施;三者、
由见清净行清净施;四者、由心清净行清
净施;五者、由语清净行清净施;六者、由智
清净行清净施;七者、由垢清净行清净施。
是名七种施清净相。
「又诸菩萨,能善了知制
立律仪一切学处,能善了知出离所犯,具
常尸罗,坚固尸罗,常作尸罗,常转尸罗,受
学一切所有学处,是名七种戒清净相。
「若诸
菩萨于自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依信,一切所
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亦不反
骂、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益
事反相加害;不怀怨结;若谏诲时不令恚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6c 页 T16-0706.png

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舍,是名七
种忍清净相。
「若诸菩萨,通达精进平等之性;
不由勇猛勤精进故自举陵他;具大势力;
具大精进;有所堪能;坚固勇猛;于诸善法
终不舍轭,如是名为七种精进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有善通达相三摩地静虑;有圆满
三摩地静虑;有俱分三摩地静虑;有运转三
摩地静虑;有无所依三摩地静虑;有善修治
三摩地静虑;有于菩萨藏闻缘修习无量三
摩地静虑,如是名为七种静虑清净之相。
「若
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
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义,谓空、
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
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
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
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
了知胜义谛义,谓于七真如;又无分别离
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
缘故,及毗钵舍那故;能善成办法随法行,
是名七种慧清净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
有何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
彼相有五种业,谓诸菩萨无染著故,于现法
中于所修习波罗蜜多,恒常殷重勤修加
行无有放逸。无顾恋故,摄受当来不放逸
因。无罪过故,能正修习极善圆满、极善清净
极善鲜白波罗蜜多。无分别故,方便善巧波
罗蜜多,速得圆满。正回向故,一切生处波罗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7a 页 T16-0707.png

上正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波罗
蜜多,何者最广大?何者无染污?何者最明盛?
何者不可动?何者最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
曰:「善男子!无染著性、无顾恋性、正回向性,最
为广大。无罪过性、无分别性,无有染污。思
择所作,最为明盛。已入无退转法地者,名
不可动。若十地摄、佛地摄者,名最清净。」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
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常无有
尽?波罗蜜多亦无有尽?」
佛告观自在菩萨
曰:「善男子!展转相依生起修习无间断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诸
菩萨深信爱乐波罗蜜多,非于如是波罗蜜
多所得可爱诸果异熟?」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波罗蜜多是最增上
喜乐因故;二者、波罗蜜多是其究竟饶益一
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罗蜜多是当来世彼可
爱果异熟因故;四者、波罗蜜多非诸杂染所
依事故;五者、波罗蜜多非是毕竟变坏法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
各有几种最胜威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
「善男子!当知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
威德: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舍
悭吝、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二者、于
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资粮;
三者、于此正修行时,于现法中能自摄受饶
益有情;四者、于此正修行时,于未来世能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7b 页 T16-0707.png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
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
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
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
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
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
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
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
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
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
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
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
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
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
果。」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
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
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
无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
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善男子!我
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
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證;不可舍于言说
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
取诸法无自性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
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
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
佛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7c 页 T16-0707.png

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
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于胜解行地
软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复于无量
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
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
已上,是名近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
布施等,转复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
不现行,谓从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罗蜜
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地中烦恼
随眠可有几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
子!略有三种:一者、害伴随眠,谓于前五地。
何以故?善男子!诸不俱生现行烦恼,是俱生
烦恼现行助伴,彼于尔时永无复有,是故
说名害伴随眠;二者、羸劣随眠,谓于第六、第
七地中微细现行,若修所伏不现行故;三者、
微细随眠,谓于第八地已上,从此已去,一切
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随眠,几种
粗重断所显示?」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
子!但由二种:谓由在皮粗重断故,显彼初
二,复由在肤粗重断故,显彼第三。若在于
骨粗重断者,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位在佛
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经几不可数
劫能断如是粗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
男子!经于三大不可数劫、或无量劫,所谓年、
月、半月、昼夜、一时、半时、须臾、瞬息、刹那量劫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8a 页 T16-0708.png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
菩萨于诸地中所生烦恼,当知何相?何失?何
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污相。
何以故?是诸菩萨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诸法
法界已善通达,由此因缘,菩萨要知方起
烦恼非为不知,是故说名无染污相。于自
身中不能生苦,故无过失。菩萨生起如
是烦恼,于有情界能断苦因,是故彼有无
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无
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令诸菩萨生
起烦恼,尚胜一切有情、声闻、独觉善根,何况
其馀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
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
佛告
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于彼声闻乘
中,宣说种种诸法自性,所谓五蕴、或内六处、
或外六处,如是等类;于大乘中,即说彼法
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说乘差别性。于
中或有如言于义妄起分别,一类增益,
一类损减。又于诸乘差别道理,谓互相违,如
是展转递兴诤论。如是名为此中密意。」
尔
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 「诸地摄想所对治,
殊胜生愿及诸学,
由依佛说是大乘,
于此善修成大觉。
宣说诸法种种性,
复说皆同一理趣,
谓于下乘或上乘,
故我说乘无异性。
如言于义妄分别,
或有增益或损减,
谓此二种互相违,
愚痴意解成乖诤。」」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于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第 708b 页 T16-0708.png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诸地波
罗蜜多了义之教,于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
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
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皆得菩
萨大乘光明三摩地。
《解深密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