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第 801c 页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于中何者是五种痛断。见佛痛断。闻法痛断。
见僧痛断。法中顺行痛断。一切法寂灭痛断。
是为五痛断。复有馀五断诸痛。何等为五。
善知识者断诸痛。不生烦恼处者断诸痛。劝
持禁戒断诸痛。不作无间业断诸痛。灭诸有
断诸痛。是为五断诸痛。复别有五种断诸痛。
何等为五。商人方便善成就断诸痛。于国中
随意而住断诸痛。孝顺养父母断诸痛。舍家
出家为菩提断诸痛。舍诸欲断诸痛。是为五
种断诸痛。
于中何者是五闇。五无间业为闇。何等为五。
杀母。害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恶心出如来
血。此等为五闇。复有五生趣闇何等为五。地
狱闇。畜生闇。阎罗世闇。生不闲处闇被他欺
闇。是为五闇。
于中何者为五闇盲处。取我是闇盲处。于欲
中极生贪著为闇盲。懒墯懈怠为闇盲。多睡
眠处为闇盲。未至方处为闇盲。此为五闇盲
于中何者为五速疾波浪。瞋恚为速疾波浪。
得四禅者若作想言。我是罗汉。我慢自高是
速疾波浪。小姓摄受未曾得者已得故速疾
波浪。持戒因戒起慢是速疾波浪。不灭烦恼
故于有为中摄受速疾波浪。此为五速疾波
浪。
于中何者是五罗刹渊。无明为渊。睡眠为渊。
卷十一 第 802a 页 T21-0802.png

第一渊。若于三界流转于彼。此五渊中何者
是五种罗刹。恶知识罗刹。不闲处生罗刹。亲
承妇女罗刹不善思念罗刹。我想罗刹。是为
五罗刹渊。于彼五罗刹渊中。业者所谓承事
妇女也。
于中何者是难度五波浪行。欲界难度波浪
行。色界难度波浪行。无色界难度波浪行。若
此三界不观察不正念难度波浪行。彼不正
念众生乐求时不能知处。是为五难度波浪
行。何故言难度波浪行。然彼难起难住处。是
故言波浪行。
于中何者是五乏少处。戒乏少。多闻乏少。世
间果报乏少。闲处生乏少。善知识乏少。此为
五乏少处。于彼五乏少中。多闻乏少于一切
处最为乏少。多闻比丘者舍离一切障盖诸
法。一切邪道皆能除灭。出生一切白净诸法。
于诸佛所而不远住。于佛菩提而不舍离。最
为近住。何者在近。如上座舍利弗如大目连。
如上座须菩提。如汝阿难比丘。阿难。如是多
闻比丘当不生地狱中。亦不生畜生中。亦不
生阎罗世。在所生处于一切处恒有大智。有
何大智。彼大智者。所谓不作五无间业。多
闻比丘能散忧悲苦恼。所有毒箭最大瞋恚
亦能拔断。无有现在及未来世。无有功德不
入身者。是故阿难。欲取我教者。应当勤求多
闻。比丘勤求之时。当作三事当受正法。他生
疑惑即能除散。彼等决定。因彼诸修多罗而
取涅槃。此多闻因。比丘。若勤求多闻时。当取
卷十一 第 802b 页 T21-0802.png

种语义诸天不舍。亦不杀生。巧知业报。是等
为四。比丘求多闻时。当取五处。何等为五。取
命终时心念诸法。此处舍身已上生善处。以
诸法义令天欢欣。不被天人之所轻贱。彼处
舍身还生人间。不堕地狱畜生及阎罗世。生
人中已。以般若行当作国王。何以故。阿难。
如来说此一切施中最为第一。所谓法施。能
作如法治世王已。当受大果报。多诸眷属有
大智慧。于王治中能正思惟。如是次第以
五法故当得多闻。于诸天人无轻贱想。是故
若有智比丘。于多闻中应作勤求。于中何者
是无乏少处。多闻为无乏少处。阿难。近多闻
故当近般若。近般若故。于一切烦恼中不被
蹴踏。于多闻处有如是果而不自高。亦无瞋
恚及与毒结。不作调戏亦无放逸。曾不轻躁
审谛安详。不作毒害及我慢事。无有恐怖亦
不怯弱。至诸大众无有畏惧。于大众中不作
轻躁。若他所问能为解释。以善言辞令彼满
足。又令大众皆悉欢喜。不为诸欲所牵。亦复
不为瞋恚所牵。亦复不为愚痴所牵。亦复不
为贪心所牵。他轻慢已而不愧赧。得他赞叹
亦不自高。得舌根业其舌软薄。言辞吐纳音
旨典正。于辩论中无能过者。众人遵仰。统御
大众善能教示。常有诸天随护而行。常为他
人智慧施主。及禁戒施主。布施施主。生天施
主。涅槃施主。如是之等所说功德。于中所作
能施正法。能令住功德中。阿难。是故多闻能
作最胜施主。当为与乐施主。乃至能与涅槃
卷十一 第 802c 页 T21-0802.png

故能使增多。心不怯弱亦不轻薄。彼等他人
无作恶者亦不违背。于作教师。说言具足能
摄正法。于他问难报答断绝。如来。为如是
等诸善丈夫大利益故转大法轮。阿难。是故
若见如是诸功德已。应求多闻。作是语已。长
老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如来已说此多闻
功能者。世尊。若有令住于多闻中。彼当得
几所善根。作如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阿难
若然者我为汝作譬喻。智者以譬喻得解义
语。阿难。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若树若草若
木。乃至一指大踊出者。假使彼等一切皆有
具足叶花果实。于彼中若有一指大踊出草。
彼还生若干果实。犹如恒河中沙。然彼所有
芽。假使从地踊二指大。彼还有生若干果。
犹如有二恒河中沙。如是次第第三指大踊
出。所有指还有若干。彼木还有三恒河沙等
果。阿难。于汝意云何。彼等果树岂可能取边
数以不。阿难报言。不也世尊。佛复言。阿难。
能得彼木一指大有者。所有果可有取边数。
于彼等所有福聚不可得边数。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乃至为他说四句偈等。以不染著心
不求果报心。住为利益事故。云何此等众生。
因此法施。愿当得须陀洹果。乃至当得阿罗
汉果。假令乃至发菩提心。乃至发摄受心。
为他说劝受。乃至受四句偈等。此为前福德
譬喻。所有已当受者。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
一。俱胝百千分不及一。不可算数。阿僧祇不
及一。歌罗分数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不
卷十一 第 803a 页 T21-0803.png

于多闻中。乃至四句偈中。作如是语已。长老
阿难。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世尊善说。善男
子善女人。当于法及法师边。当云何作尊重。
作如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阿难。莫令众
生不尊重不欲法。阿难复白言。世尊。我欲
法当于法中作尊重。今欲作尊重。而我今者
共世尊朋友以来。未闻如是法。然我世尊。然
我今当作如是尊重。世尊。若诸外道若善男
子善女人。当作尊重者。世尊。若有少分求乐
住于食前。贫家所生。卑贱家中生。出家当欲
得法。彼等虽复求佛法而行。然世尊。彼等所
有真卑小下贱体。彼等决当示现。世尊。但我
今为自利益问。我等云何住。作如是语已。佛
告长老阿难言。阿难。于此中若当欲法者。若
善男子善女人。当受持读诵教。若欲诣向
和上阿阇梨边。至已应如是欲问佛语言。随
彼所止行处。若为彼教处。彼应从彼边而乞
依止虽有减十夏。若有十二夏。但为法尊重
故。应当受彼依止。何以故。虽复如来说五夏
比丘不须依止。但为彼第一于欲法中尊重。
何以故。彼欲学故。阿难。于彼时彼阿阇梨。当
应如是与依止。虽不合与依止。若如是若如
教若当得利。若教授令莫放逸。令具威仪。应
当如是劝教。彼应当如是与依止。如是诸法
具足比丘者与他依止。彼当善能依止。若如
是庄严文字句能与依止者。虽复有比丘百
夏。然不知如是文字句庄严。彼应当他边受
依止。彼复何能与他依止。若有比丘未有一
卷十一 第 803b 页 T21-0803.png

法有依止。百夏比丘不知此法行。彼当应受
依止。然若有比丘从他受教者。应向和上阿
阇梨所曾作尊重。当应随顺。彼欲受教者。住
在和上阿阇梨前。不得现示齿应不得交脚。
应不得观脚。应不得举脚。应不得动脚。应
不得举踝。应不得高处坐。不问不应语。若有
语不得违背。于阿阇梨边常须观看面。彼若
住处住三肘远。不得在上风亦不得坐。若得
教然后坐已。于阿阇梨边当生慈心。欲受教
者应先诵。旧者诵法已。于法中所有疑处。于
先乞求解释然后受教。受已右膝著地。以二
手执师足。礼师已然后而去。若彼地方有
崄者。应当背去求平正路。如是行处若彼地
方有平正。若礼师足已。面前应却行而去可
十肘。远住于他方礼已。所有道处应顺彼道
行。而彼应作如是念。我阿阇梨在我后。我更
能诣向已。不或时不能非。不能向阿阇梨边。
彼应须知时。应三时至阿阇梨边。若不来者
应当作如法。若来而不见阿阇梨彼应若以
土若以木若以草。应当作记。若阿阇梨在内
屋行处。彼应围绕行处。应顶礼彼行处而去。
或复应当作别事。唯除大小便业。向阿阇梨
不得作粗言。被诃已不得报语。阿阇梨所坐
床榻或眠卧处。应当拂拭安隐。若整顿已应
更作馀事。日在初分应来随时。随时来已。当
应问阿阇梨何所须作。阿阇梨入村落。阿阇
梨所有衣洗已手已拭毕。已以己衣拭手已。
以二手授彼衣。至已正住处应安置。善作安
卷十一 第 803c 页 T21-0803.png

已应奉与。应为其覆身。次更奉馀衣彼所受
用。为彼应作如是敬重。于阿阇梨前不得弃
舍涕唾。于常行处。不得覆两肩。亦不得覆
头。阿阇梨所在处。于经行处应拂扫治。应三
时洗浴阿阇梨。应三时行水。为彼阿阇梨应
须乞食。若为阿阇梨所经营处者。能尽身力
当作勤劬。当应求为洗钵若应为洗。应先洗
阿阇梨钵。后自洗己钵。若不与洗更不得语。
何以故。阿难。有如是诸比丘。应作如是念。如
来钵无有人洗。彼等随我学已。当应自作。然
如来许彼等。热时作凉事。寒时作暖事。彼
当所须者。彼为当应奉。亦不应阿阇梨前嚼
杨枝。于阿阇梨所有恶事不得向他说。遥见
阿阇梨应须起迎故。阿难。假使受四句偈处
即为阿阇梨。谁边诵闻四句偈。若读若抄写
若当闻。彼为彼阿阇梨边应当敬重。若向阿
阇梨边。若不作如是敬重者。当名不敬重。堕
于不敬处。住不正道已。当为说不善事。然彼
不应取。我为教师。何以故。阿难。彼不爱佛
说。彼说非法者。不敬重者当为受法。彼亦不
得入于僧中。何以故。彼痴人不住正行。然阿
难。诸佛语言正行为真。尔时长老阿难涕泣
沥泪。复作如是言。世尊。当来世少有彼等众
生。若住于如是行中。亦应作如是念。应须
住如是行中。然世尊。我当住此行中。世尊若
有比丘于阿阇梨边若和上边。不生敬重心。
复说不善事。彼当得何果报。佛告言。阿难。
若有比丘于阿阇梨边若和上边。不生敬重
卷十一 第 804a 页 T21-0804.png

无有智。应当如是说。何以故。阿难。实有无功
德阿阇梨。犹不得向人说。况复有实。阿难。于
中彼若为阿阇梨当不作敬重。有一边地狱
名曰尼诃南。于彼处生。彼生己身有四头。彼
中身炽然火焰然犹如火聚。彼处有诸虫名
曰炽然。口食彼舌根。从彼舍身已。生于畜生
中。若狼若野干。彼生于彼处有得名狼。彼于
彼处得名狼已。复当得名野干。何以故。彼以
骂阿阇梨和上故。如是彼多人见已不喜。如
于往昔以作舌过故。以是彼当食粪。而复舍
身已当生人中。于边地聚落中生。当不成就
一切诸功德。舍离一切诸功德不成就。又趣
不得人好色。不似父母。彼不为父母所爱。常
为他诽谤。常有多病患。当背诸佛世尊。当
无有智。当速还堕诸地狱中。何以故。当有如
是若有言者。与闲处者。如法阿阇梨者。真实
阿阇梨者。当不作敬重。阿难。更复当得众苦
诸法。阿难。若有受四句偈。若于谁边抄写
四句偈等安置于经中。彼中所有文字。还若
干诸劫。彼阿阇梨若置肩上若置头上负重
而行。复与一切乐具。阿难。当如是时犹不称
可供养阿阇梨。何况贵重阿阇梨者。阿难。于
未来世有诸比丘。若得如是修多罗已。作不
敬重。当作不正依。于阿阇梨和上边当说不
善处。我说彼等痴丈夫向恶苦法堕处。阿难。
我告汝我语汝。如来已说有道及非道处。如
诸比丘当有行。彼等还如是当得趣。阿难。汝
等作敬重恒常惭愧。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
卷十一 第 804b 页 T21-0804.png

僧。
于中有几种食。有几种依倚。有几种持。有几
种无畏世间。有几种智。何者是第一义。所言
智聚有几聚相。所言智慧何者智聚何者聚。
应知智者。若以烦恼若以尽智。有几尽智俱致百相。不摄诸法中。于阿字不合中。彼以阿
字应当合以百俱致。阿字与啰字合。所有啰
字而不合处。彼即尽相是名尽智。彼所分别
是为尽智。以寂静法我等当摄。亦非如言说
智智之次第。是智为地非语言者也。所有诸
佛应正遍知弃舍者。于中无有别法可名名
为尽。于中所有智慧是则名明。彼明及彼
明以满足故当见诸佛。何者为佛。何者是不
和合。于二十俱致佛名字。以世间语言中
往昔已行曾行。诸佛世尊以名字和合。彼
等以一字应当摄受。所谓遮字名。名者以遮
字共烦恼和合。当知摄受有几真荼(隋言严炽)。有
八天真荼。一是人真荼。三是地狱真荼。四
是一切真荼。彼八天真荼者。彼等当堕邪道
违背九十诸佛世尊。当堕地狱恶热恼中。一
人真荼者。当复违背二十俱致诸佛世尊。九
十九种烦恼之处诸法具足。共地狱真荼一
时弃舍。为五百烦恼之所覆障。彼当随顺畜
生所害。彼遮字门破分别故。当满百俱致世
界烦恼具足。如是东方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其人真荼者。舍离九十九种破坏语言。以二
千种相当入斗阵。五十五百那由他相为他
降伏。彼等文字已遮字和合。所有名字当有
卷十一 第 804c 页 T21-0804.png

荼者。共天真荼而作亲近。其真荼真荼共相
和合。有五十五相真得真荼名字不知方便。
至地狱亦不解脱。六十句俱致歌字名句。诸
佛世尊以一名字说。于此名字中。诸众生辈
多背诸佛。其世间中二处依倚多种真荼无
明及痴中。此三真荼亦当堕邪道。彼等俱致
数劫。以遮字门当应教化。彼等一切当应成
就第一声闻。应说一法。所谓眼识。其眼无
常为佛教化众生。非是声闻所能教化。有四
种真荼所在不定聚处。为彼人等。诸佛世尊
出现于世。彼一切处真荼句者。与平等智二
十俱致句。应以阿字门。应令和合。四十俱致
句以啰字摄。六十俱致句以遮字摄。三十三
俱致句以婆字摄。彼等当违背二十俱致诸
佛世尊。于彼中四十俱致句以啰字摄。彼当
违背六俱致诸佛世尊。所有六十俱致以遮
字摄。彼等当违背八十俱致诸佛世尊。八十
俱致劫。于流转生死中。共天诸真荼共人真
荼及地狱真荼。少有一切真荼。多有天真荼。
多有地狱真荼。有一人真荼在定聚中。已共
天真荼及地狱真荼不相舍离。是故名为人
中所有真荼。行彼人乘不行真荼乘故名为
人。几所解行诸乘事。阿难。有俱致那由他
解诸乘事。应知于中有百俱致所有平等智。
是故彼等各为智者。自馀无智者。彼等一
切满足真荼处。阿难。彼天真荼及地狱真荼
彼等共人真荼不等。是故名不平等。舍离其
一切真荼。以二真荼天真荼及人真荼。阿难。
卷十一 第 805a 页 T21-0805.png

家眷属。何者是魔家眷属。所谓人真荼和合
远离者。阿难。有九十九俱致句。当应说烦
恼杂法。彼等已遮字门摄取。彼于实际中动
移。于一切真荼中亦复动移。当具足八十二
种不定聚也及邪定聚。是故名为真荼也。遮
字门最胜处。应当摄四十相。遮字门随顺。应
知有千俱致阿字门。所有言辞文字不具足
也。以减文字减少故。当有我不具足。以我减
少故。当有语言。于诸王中不可信受。何况三
藐三佛陀边。复当违背诸佛世尊。无有胜处
故。当不得涅槃。阿难。少有众生住于无胜之
处。依住住胜众生背其天真荼当得彼便。得
彼便已不曾厌于地狱生趣。不曾得度三世
真荼。非如诸阿罗汉见生死患。见实入向如
实实际中。诸阿罗汉以如是见故。故言度彼
岸也。见实际已更不复观。故言已度彼岸也。
已于行处善观见故。不思惟已灭爱烦恼。是
故言已至彼岸也。啰字门有百千俱致诸字
门。以十分破毛道凡夫等犹尚不及波啰字
门。故名波啰字也。那字门三十分减少有十
种。诤斗义六十九。往相续返义七十七。虚
妄语言五。其间所有诸患造作之者。有九
十九百千俱致欺诳语言。为彼苦处有六十
九。当作随顺说法处。有二十龙结十种天结
十八种人结。难知至处。以少法行故。阙少法
故。当至不生处烦恼际中。不得净眼。二俱
致阿字门为天眼障。住懒惰所缚。其懒惰所
缚者。以歌字为因。作障碍缚。何者歌字因。谓
卷十一 第 805b 页 T21-0805.png

那字门。若不教示此道此非道若轻若重。如
是不教名恶知识。其恶知识者有何因。其恶
知识以无明为因。何者无明教破明处。复有
无明说九十九名字。复有无明十五种事。何
者为事。谓念不善有三十种。不善念六十种。
庄严诸凡夫辈不思念处。分别五十五欲之
毒箭。六十四瞋恚毒箭。阿字门俱致数痴毒
箭。五百生中处违背诸佛出现于世。二十九
种柱。三十种树。四十娑罗。一毒药。九十九相
覆藏。四十种火。以一因故应当见因。有九
十八瞋恚事。二十种眼瞖破分。五十五种福
伽罗如尸陀林。四十一种说。九为痴者。九种
为阉人。有二闭塞耳事。五种相为百舌事。九
患处为老业。有十种相当尽命。四十种相远
离煖气。有八千妇人名字。有二十俱致般
若名字。有一大信行。有五种过患。以心不净
故。有十种覆藏患。以心不定故。阉人有十种
乐患。是故一心不解脱。九十九烦恼为生者。
当有二十二业两相调戏。有七十四迷惑行
当减初禅。有一为般若满足。譬如睒电。亦如
金刚。有十一种耳识。以一法应当说。彼等
不知于佛菩提。彼等不知失觉分有何名。何
者觉分。若无彼何者无彼。所有名字何者是
名字。若未曾有何者是未曾有。谓觉分名字
即世所名。若世所名。彼显觉分。非如凡夫辈
所受执著。有八种名字。具足觉分者有二十。
过患觉分有十种。有五百字事。于中智者不
起斗诤。有一名字当满恶趣。有十种染著。有
卷十一 第 805c 页 T21-0805.png

十九种法具足者。名曰圣声闻也。以一句应
当摄有为名字。有九十九种说。彼是无为如
诸佛所知。于中何者为所知也。谓不證也。
何者为不證也。谓佛诸法也。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