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解脱戒经》¶ 第 659a 页
No. 1460
* 《解脱戒经》
僧昉述
译经缘起
戒律者,建定慧之妙幢、殄闇惑之明灯,度
危崄之蹊径、开憺怕之梁津。宝殿之功罔
初弗起、踰越重阁非梯靡升,正法住灭验
之常典,大圣泯晖迈馀千纪,法泽遐流犹未
周备,令文学之徒异论竞兴、薄俗之士讪音
满世。余听斯谈辄𨶳慈范,昧揽玄言乃嘱大
集,圣所嗟叹言迦叶毗,妙观我人善摧恼结、
闲邪辩正极圣冲典。每寻斯文慨五数阙,敢
以追访获斯戒本,虽未广具,敬以洗心,剪
世浮辞。大魏武定癸亥之年,在邺京都,侍中
尚书令高澄请为出焉。
羯磨中,外国云「若僧到时」(汉地回文言「时到」)「僧忍听」(言僧
至我作法时,莫遮我所作,故言「听」)外国耳听(遮听,言音字别,汉用一字,所以致或)。
解脱戒经(出迦叶毗部)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 是解脱戒经,
亿劫难得闻,
摄受正修行,
斯事倍复难。
有佛兴世乐,
兴世说法乐,
众僧和合乐,
和合持戒乐。」
「诸大德!时分一月过三月在,老死欲至,佛法
《解脱戒经》¶ 第 659b 页 T24-0659.png

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馀善法菩提分法。众僧和合坐。未受具戒者
出。」
「众僧和合先作何事?不来诸比丘说欲清净。
比丘尼遣谁来受教?」
「 「毗婆尸如来,
六十八百千,
阿罗汉众中,
说此解脱戒:
忍辱第一义,
佛说涅槃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尸弃牟尼尊,
金山无与等,
三十六万众,
说此解脱戒:
譬如明眼人,
有足能避崄,
世有聪明人,
能远离众患。
毗舍浮如来,
永离诸烦恼,
百千大众中,
说此解脱戒:
不屏说人恶,
不恼乱他人,
常奉行于戒,
衣食知止足。
拘留村陀佛,
知见广无畏,
四十千众中,
说此解脱戒:
譬如蜂采花,
但取其香味,
持至所住处;
比丘入聚然,
不破坏他意,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若正若不正。
迦那迦牟尼,
三十千沙门,
罗汉大众中,
说此解脱戒:
正观莫放逸,
当学牟尼法,
如是无忧愁,
心寂入涅槃。
迦叶波如来,
大智大名称,
《解脱戒经》¶ 第 659c 页 T24-0659.png

说此解脱戒:
一切恶莫作,
当具足众善,
自调伏其心,
此是诸佛教。
世尊大智慧,
释法王牟尼,
为尼罗浮众,
说此解脱戒:
善护于口业,
自净其心意,
身莫作众恶,
此三业清净。
僧众甚广大,
说法亦无量,
名闻大供养,
说此解脱戒。」」
「大德僧听!僧今十五日布萨说解脱戒。若僧
到时僧忍听,僧作布萨说解脱戒。白如是。」
「诸大德!今说解脱戒,众集默然听,善思念之。
若有犯者当发露,无犯者默然。默然故,知众
清净。如一一比丘问,如是比丘乃至三问,若
比丘如是众中乃至三问,忆念有犯当发露,
不发露得故妄语罪。诸大德,故妄语罪,佛说
障道法。彼比丘自忆知有犯,欲求清净当
发露。发露则安隐,不发露罪益深。诸大德!
我已说解脱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
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四波罗夷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
经中来。
「若比丘,共比丘同入戒法,戒羸不舍戒,作
不净行,习淫欲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
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若在聚落、若空
静地,他物、不与,以盗心取。若王、若大臣,若捉、
若害、若缚、若罚财、若驱出国、若与种种苦:『咄!
如是贼、汝无所知、汝痴、汝不与取。』是比丘得
《解脱戒经》¶ 第 660a 页 T24-0660.png

「若比丘,若人、若似人,
故自手断其命,若自持刀、或求持刀,教死赞
死,如是说:『咄男子!用此不善恶活为?死胜
生。』随彼所欲心所忆念,无量种种教死赞死,
彼人因是事死,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
「若比丘,不知不见上人法,无圣智见胜法,
自称言:『我知我见。』彼于异时,若捡问、若不
捡问,欲求清净作如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
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得波罗
夷不应共住。」
「诸大德!我已说四波罗夷
法。若比丘犯一一法,不得与比丘共住,如前
波罗夷不应共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
(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十三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说
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忆念故出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染污心共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
捉臂、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觉触,僧伽婆
尸沙。
「若比丘,染污心说粗恶淫欲语,如
男子女人迭互说,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
于女人前自赞身言:『姊妹!我等持戒善修梵
行,应以淫欲供养我,此法供养最第一。』僧伽
婆尸沙。
「若比丘,行媒法,持男意语女、持
女意语男,若为妇事、若为私通,乃至须臾,僧
伽婆尸沙。
「若比丘,自求作房,无主自为
己,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十二手、内广七
手。应将馀比丘往视处所,诸比丘应观处所,
无难处、无妨处。
《解脱戒经》¶ 第 660b 页 T24-0660.png

将馀比丘往观处所、若过量作,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作大房,有主为己作,应将馀比
丘往视住处。诸比丘应观住处,无难无妨。比
丘初治地作大房,有主为己作,不将馀比丘
往视住处,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瞋恚故,
于清净无犯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破
彼比丘净行。彼于异时,若捡问、若呵责、或
不捡问,便言:『此事无根说,我瞋恚故作是语。』
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瞋恚故,于清净无
犯比丘以相似法无根波罗夷法谤,为破彼
梵行。彼于异时,若捡问、若不捡问,知是异分
相似,比丘自说:『我瞋故妄语说。』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方便法,坚执
不舍。诸比丘应谏此比丘言:『大德!莫破和
合僧,莫受破僧法坚执不舍。大德共僧和
合,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增
益安乐住。大德!舍此破僧法。』诸比丘如是谏
时,舍者善;若不舍者,诸比丘应三谏,舍是
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
沙。
「若比丘,有馀同伴群党比丘说随顺语,
若二若三乃至众多,语诸比丘言:『长老!莫
谏此比丘,此比丘非恶心。何以故?此比丘所
说如法如律,此比丘知说非不知说,此比丘
所说我等心所欲喜乐忍可。此比丘所欲喜
乐忍可,我亦如是喜乐忍可。』诸比丘言:『大
德!莫作是语言:「此比丘所说如法如律,此比
丘知说非不知说。此比丘喜乐忍可,我亦如
是喜乐忍可。」何以故?此比丘所说非法非律,
《解脱戒经》¶ 第 660c 页 T24-0660.png

德!当乐和合共僧和合。僧今和合欢喜不诤,
同一住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增益
安乐住。大德!舍是破僧诤事。』诸比丘如是
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诸比丘应三谏,舍是
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
沙。
「若诸比丘,依聚落城邑住,污种姓、行
恶行。污种姓亦见亦闻亦知,行恶行亦见亦
闻亦知。诸比丘语此比丘言:『长老!汝污种
姓、行恶行。汝污种姓亦见亦闻亦知,行恶
行亦见亦闻亦知。长老!汝污种姓、行恶行。
汝等出去,不应此中住。』彼比丘语诸比丘言:
『诸比丘有爱、有恚、有痴、有怖。有馀同行比丘,
有驱者、有不驱者。』诸比丘应语此比丘言:『长
老!莫作是语言:「僧有爱、有恚、有痴、有怖。有馀
同行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何以故?诸比
丘不爱、不恚、不痴、不怖。长老!汝污种姓、行恶
行。汝污种姓亦见亦闻亦知,行恶行亦见亦
闻亦知。污种姓,行恶行,汝舍此有爱有恚
有痴有怖语。』是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若
不舍者,诸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
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恶
口,于戒律中学、如来法中如法如毗尼,自身
不受谏,语诸比丘言:『长老!莫向我说若善
不善,我亦不向诸长老说若善不善。长老!
止,莫谏我。』诸比丘谏此比丘言:『大德!于佛
戒法中学如法如律,自身当受谏,莫不受谏。
大德!如法如律谏诸比丘,诸比丘亦如法如
律谏大德。何以故?如是具足,如来、应供、等
《解脱戒经》¶ 第 661a 页 T24-0661.png

各悔过、各各共语。』彼比丘如是谏时,舍者善;
若不舍,诸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
舍者善;若不舍,僧伽婆尸沙。」
「诸大德!
我已说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犯、四乃至
三谏。若比丘犯一一法,随知覆藏,应行别宿。
行别宿竟,僧中六夜行摩那埵。卑下行净意
竟,应与除罪,顺法行二十僧中灭罪。若少一
人不满二十灭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
除。诸比丘亦有犯。此法如是。今问诸大德是
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
中来。
「若比丘,共一女人独在覆障处、无人见处坐
说欲事。有信优婆夷,三法中一一法说,若
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处
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于三法中应一一治,
若婆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夜提。如有
信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
法。
「若比丘,共一女人不覆处坐。有信优
婆夷,二法中一一法说,若僧伽婆尸沙、若
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二法中应
一一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有信
优婆夷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
法。」
「诸大德!我已说二不定法。今问诸大
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
《解脱戒经》¶ 第 661b 页 T24-0661.png

「若比丘,衣已竟,出迦絺那衣,畜长衣经十日
得持。若过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衣
已竟,出迦絺那衣,于三衣中离一一衣,异处
经一宿,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
丘,衣已竟,出迦絺那衣,得非时衣,欲须便受,
受已疾成衣。若足者善,若不足得畜至一月。
若过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共与非亲
里比丘尼博衣贸易,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
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打故衣,尼萨耆波
逸提。
「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
除馀时,尼萨耆波逸提。馀时者,夺衣、失衣、
烧衣、漂衣,名馀时。
「若比丘,夺衣、失衣、烧
衣、漂衣。时非亲里有信居士居士妇多与
衣,是比丘当知足受衣。若过受,尼萨耆波逸
提。
「若比丘,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为比丘具
衣价,持此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受
自恣请至居士家,作如是说:『居士实为我故
办衣价不?』居士言:『实尔。』比丘言:『善哉居士!
当为我办如是好色衣,为好故。』若得衣,尼萨
耆波逸提。
「若比丘,二居士各各为比丘
办衣价:『此物作衣已,与某甲比丘。』是比丘
先不受自恣请,忆念往至彼居士家,作如是
说:『居士!汝二人实欲为我作衣不耶?』答言:『实
尔。』比丘言:『善哉居士!办如是好衣价。为我
共作一衣,为好故。』若得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若王、若大臣、若婆罗门、若长者、若居
士、若商主、若长者妇,为比丘送衣价:『持此
衣价与某甲比丘。』彼使至比丘所,作是说:
《解脱戒经》¶ 第 661c 页 T24-0661.png

衣价。若我须衣时,得净衣便受。』使语比丘言:
『大德!有执事人不?』须衣比丘言:『有。若守园人、
若优婆塞,此是比丘执事人。』彼使诣执事人
所,白言:『执事!此是某甲衣价,为某甲比丘
作衣已,某时当与某甲比丘。』彼使与衣价已,
至比丘所,语比丘言:『大德!所示某甲执事人,
我已与衣价。大德!须衣时往取,当得衣。』须衣
比丘往执事人所,二返三返语言:『我须衣。』若
二返三返为作忆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四
返五返六返在前默然住,令彼忆念。若四返
五返六返在前默然住,得衣者善;若不得
衣,过是求得衣,尼萨耆波逸提。若不得衣,随
衣价所来处,若自往、若遣好使,往语施主言:
『汝先遣使送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未曾
得衣。施主还取,莫使失。是名如法。』
「若比丘,
杂憍奢耶作卧具、若使他作,成者,尼萨耆波
逸提。
「若比丘,纯黑羺羊毛作卧具、若使
人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卧具,应
用二分黑羊毛、第三分白、第四分尨,若使人作,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新卧具,
当取故者方一手褋新者上。若不著,尼
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卧具,应六年持。
若减六年更作卧具,尼萨耆波逸提。
「若
比丘,行路中得羊毛,须者应取。若无人持,得
自持行三由旬。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亲里比丘尼浣染擗羊毛,尼萨
耆波逸提。
「若比丘,种种贩卖,尼萨耆波逸
提。
「若比丘,种种贸易宝物,尼萨耆波逸提。
《解脱戒经》¶ 第 662a 页 T24-0662.png

「若比丘,自手取宝,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
丘,畜长钵不净施,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钵减五缀不漏,更求新钵,为好故,
若得者,尼萨耆波逸提。彼比丘应僧中舍,
若无钵比丘应受。应好持,乃至破。是法应
尔。
「若比丘,自乞缕,使非亲里织师织作
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非亲里居士
使织师为比丘织作衣。是比丘先不受自恣
请,忆念往织师所,语织师言:『汝今当知,此
衣为我织。极好织令致好,我当多少与汝衣
价。』若比丘与价,乃至一食,得衣者,尼萨耆波
逸提。
「若比丘,先与比丘衣,后瞋恚,若自
夺、若使人夺取,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十
日未满夏三月,若有急施衣,欲须便受,受
已依时应畜。若过畜,尼萨耆波逸提。
「若
比丘,春末一月在应求雨浴衣,半月后应用。
若过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在阿兰若
有疑怖畏处,比丘三衣中若留一一衣置舍
内,及有因缘出界离衣,乃至六夜。若过,尼萨
耆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与僧物。自回入己。
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有病听畜酥油、
生酥、蜜、石蜜,齐七日得服。若过七日服,尼
萨耆波逸提。」
「诸大德!我已说三十尼萨
耆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
「若比丘,故妄语,波逸提。
「若比丘,两舌语,
波逸提。
「若比丘,毁呰语,波逸提。
「若
《解脱戒经》¶ 第 662b 页 T24-0662.png

「若比
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男子,波
逸提。
「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同诵,波逸
提。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自说得过人
法,实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有粗
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施僧物,回与知识,波逸提。
「若比丘,半月说戒时作是说:『何用此杂碎戒
为?说是戒时令人悔恼怀疑。』轻毁戒故,波
逸提。十。
「若比丘,坏种子鬼神村,波逸提。
「若比丘,讥骂者,波逸提。
「若比丘,不受
谏,波逸提。
「若比丘,露地置僧卧具,不自
收举、不教人举,舍行,波逸提。
「若比丘,
僧房中铺草铺叶,不自举、不教人举,舍行,波
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先住处,后来强
铺卧具宿,『若嫌迮者自当去。』以是因缘,波
逸提。
「若比丘,先瞋恚,为恼乱故牵他出房,
波逸提。
「若比丘,房重阁上脱脚床,不支持,
若坐若卧,波逸提。
「若比丘,知水有虫,自
浇草土、若教人浇,波逸提。
「若比丘,欲作
大房,自观视二覆三覆,至窗牖。若过,波逸提。
(二十。外国平头屋上开窗,横覆二三板则至牖)
「若比丘,僧不差,教授
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没,波逸提。
「若比丘,入比丘
尼寺,为无病比丘尼说法教授,波逸提。
「若比丘,语比丘言:『诸比丘为资生故教授比
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
衣,波逸提。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
衣,波逸提。
「若比丘,与比丘尼计挍同道
《解脱戒经》¶ 第 662c 页 T24-0662.png

怖,此是馀时。
「若比丘,与比丘尼计挍乘
一船,若上水、若下水,除直渡,波逸提。
「若
比丘,独与女人屏处坐,波逸提。
「若比丘,
知比丘尼赞叹食,除施主先有意,波逸提。
「若比丘,展转食,除馀时,波逸提。馀时者,病
时、作衣时、施衣时,此是时。
「若比丘,施一
食处,无病比丘应一食。若过受,波逸提。
「若众多比丘于檀越家乞食,信法长者多与
饼[麨],比丘须者应取二三钵。若过取,波逸
提。持至住处,和合共食。此法应尔。
「若比
丘,足食竟更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
比丘足食竟,请与食,波逸提。
「若比丘,别
众食,除馀时,波逸提。除馀时者,病时、作衣
时、施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会时、沙门施食
时,此是时。
「若比丘,非时食可食物,波逸
提。
「若比丘,食残宿食,波逸提。
「若比
丘,不受食举入口中,除水、杨枝,波逸提。
「若比丘,得好美饮食,酥油、蜜、石蜜、乳酪、生
酥、若鱼若肉,无病为己索而食者,波逸
提。
「若比丘,知水有虫,饮用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食家,直入,波逸提。
「若比丘,
食家强坐,波逸提。
「若比丘,出家外道自
手与食,波逸提。
「若比丘,往观军阵,除因
缘,波逸提。
「若比丘,有因缘入军中,若过
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若比丘,军中住若
二宿若三宿,观军发行势力幢麾,种种观视
心生乐顺,波逸提。
「若比丘,瞋恚心打比
丘,波逸提。
「若比丘,瞋恚心以手拟比丘,
《解脱戒经》¶ 第 663a 页 T24-0663.png

「若比丘,知他比丘有粗恶罪,覆藏
者,波逸提。
「若比丘,与欲已后还悔,波逸
提。
「若比丘,语比丘言:『长老!共入某村,当
与汝多美食。』是比丘至村,竟不令与此比丘
食。语言:『长老!汝去。我共汝若坐若语不乐,我
独坐独语乐。』非馀因缘而遣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无病因缘,露地然火、若教人然,波
逸提。
「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同室宿,至三
宿,波逸提。
「若比丘,如是说:『我知佛法义,
行淫欲不障道。』诸比丘应谏此比丘言:『长老!
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
作是说,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
如是世尊说欲障道,长老舍此恶见。』是比丘
如是谏时,舍者善;若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
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波逸提。
「若比丘,知如是人未舍恶见,共宿共食、同
一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知沙弥作如是
说:『我如是知佛法义,行淫欲非障道法。』诸比
丘应谏此沙弥言:『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
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
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沙弥!舍此恶见。』如是
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比丘应语此沙弥
言:『汝自今已后莫言世尊是我大师。汝非顺
梵行,不得随馀比丘。如馀沙弥,得与大比丘
二三宿,痴人汝今无是事。出去灭去,不须此
中住。』若比丘知如是摈沙弥,若畜同一止宿,
波逸提。
「若比丘,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谤
者,波逸提。
「若比丘,净施沙弥衣钵,不问
辄用,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同路行,乃
《解脱戒经》¶ 第 663b 页 T24-0663.png

「若比丘,故断畜生命,
波逸提。
「若比丘,疑恼比丘,乃至少时不
乐,波逸提。
「若比丘,击擽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水中戏,波逸提。
「若比丘,与女人
同室宿,波逸提。
「若比丘,恐他比丘,乃至
戏笑,波逸提。
「若比丘,藏他比丘衣钵资具、
若教人藏,乃至戏笑,除馀时,波逸提。
「若
比丘,得新衣不作坏色,青、黑、木兰,波逸提。
「若比丘,若宝、若似宝,若自取、若教人取,波
逸提,除僧伽蓝及寄宿处。若取宝庄饰具,
作如是念:『取者当还。』此是时。
「若比丘,半
月浴,除馀时,波逸提。馀时者,热时、病时、作
时、风时、雨时、行时,此是时。
「若比丘,知是
贼伴,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波逸提。
「若
比丘,知年未满二十,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此人不得戒,众僧有犯。此法如是。
「若比
丘,受四月请,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常请、
更请、分请、尽形请,波逸提。
「若比丘,自掘
地、若教人掘地,波逸提。
「若比丘,语比丘
言:『汝当学此戒。』是比丘言:『我不从汝痴愚人
不正语人学戒乃至持修多罗。持律、持摩帝
隶迦(居多反),我当从问波逸提。』为求解者,应当
问持经、持律、摩帝隶迦比丘。此是如法。
「若比丘,知他共斗诤,默然听此语向彼说,波
逸提。
「若比丘,僧说戒时,不与欲默然去,
波逸提。
「若比丘,不恭敬,波逸提。
「若
比丘,饮酒者,波逸提。
「若比丘,非时入聚
落,不嘱比丘者,波逸提。
「若比丘先受请,
若前食若后食,不嘱馀比丘行诣馀家,波逸
《解脱戒经》¶ 第 663c 页 T24-0663.png

「若比丘,灌顶王夜未晓,王未出,入宫
门,除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说解脱戒时
作是言:『大德!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半月戒经
中说。』若比丘知此比丘先已二三说戒处坐,
何况多时。随彼比丘所犯罪,应如法治,更增
厌离法:『长老!汝无利、得不善。汝于说戒时,不
一心听、不敬重、不作意、不忆念。』此名厌离,波
逸提。
「若比丘,骨牙角作针筒成者,波逸
提。
「若比丘,作绳床、若木床,足应高如来
八指,除入梐。若过成者,波逸提。
「若比
丘,持兜罗绵贮绳床木床,若自作、若教人作,
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作坐具当应量作。
是中量者,长佛二手、广一手半,广长各益半
手。若过成者,波逸提。
「若比丘,作覆疥疮
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手、广二手。若
过成,波逸提。
「若比丘,作雨衣,当应量作。
是中量者,长佛六手、广二手半。若过成者,波
逸提。
「若比丘,与如来等量作衣、若过量
作衣,成者,波逸提。是中佛衣量者,长佛九
手量、广六手量,是名佛衣量。」
「诸大德!
我已说九十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
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诸大德!此四悔过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
中来。
「若比丘入村乞食,无病从非亲里比丘尼自
手受食食。是比丘出,至僧中,应悔过言:『大德!
我犯可悔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
名悔过法。
「若比丘,在白衣家食。是中有
《解脱戒经》¶ 第 664a 页 T24-0664.png

诸比丘食竟。』若无一比丘语彼比丘尼如是
言,诸比丘应悔过言:『大德!我犯可悔法,所
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若有
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若比丘知是学家,先
不受请,无病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悔过言:
『大德!我犯可悔法,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
悔过法。
「若比丘,在阿兰若有疑怖畏处,
不在僧伽蓝外受食,在僧伽蓝内无病自手
受食食。是比丘应悔过言:『大德!我犯可悔
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
过法。」
「诸大德!我已说四悔过法。今问
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
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此众学法,半月半月说解脱戒经中
来。
「不高著内衣,应当学。
「不下著内衣,应当
学。
「齐整著内衣,应当学。
「不象鼻著
内衣,应当学。
「不多罗叶著内衣,应当
学。
「不[麨]团著内衣,应当学。
「不高著
三衣,应当学。
「不下著三衣,应当学。
「齐整著三衣,应当学。
「不左右观衣,除为
齐整,应当学。
「正直入白衣舍,应当
学。
「好覆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静默入
白衣舍,应当学。
「不左右顾视入白衣舍,
应当学。
「不左右顾视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自傲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叉
腰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通肩被衣入白
《解脱戒经》¶ 第 664b 页 T24-0664.png

「不反抄衣入白衣舍,应当
学。
有戏笑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覆
头面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蹲入白衣舍,
应当学。
「不叉胁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跳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掉臂入白
衣舍,应当学。
「不摇头入白衣舍,应当
学。
「不摇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携手
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倚足入白衣舍,应
当学。
「不倚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
肩相倚入白衣舍,应当学。
「待请而入,应
当学。
「不偃卧,应当学。
「观床而坐,应
当学。
「不纵身重坐,应当学。
「不荷髀
坐,应当学。
「不悬脚坐,应当学。
「不
宽脚坐,应当学。
「不[臬*邑](区消反)脚坐,应当
学。
「正意受食,应当学。
「不溢钵食,应
当学。
「食未至不舒手索,应当学。
「不
以饭覆羹更望得,应当学。
「不以羹覆饭,
应当学。
「无病不得为己索食,应当学。
「正意受羹,应当学。
「正钵受羹,应当
学。
「不嚼食作声,应当学。
「不口吹饭
食,应当学。
「不嗅食食,应当学。
「不
食上唾,应当学。
「不吒食,应当学。
「不出舌食,应当学。
「不啮半食,应当学。
「不捏作叶食,应当学。
「不舐手食,应
当学。
「不舐钵食,应当学。
「不手称食,
应当学。
「不称钵食,应当学。
「不拉饼
食,应当学。
「不作塔形食,应当学。
「不大团食,应当学。
「不小团食,应当
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张口待饭
《解脱戒经》¶ 第 664c 页 T24-0664.png

「不视比坐钵起慊心,应当
学。
「不灒污比坐,应当学。
「不污手捉
水器,应当学。
「不以污水弃白衣舍,除
问主人,应当学。
「不以钵置地,应当学。
「不立洗钵,应当学。
「不置钵堕处险处,应
当学。
「不在危处洗钵,应当学。
「人坐己立,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立,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
卧己坐,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
坐己在非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己在后,不得为说法,应当学。
「人
前行己在后,不得为说法,应当学。
「人
在道己在非道,不得为说法,应当学。
「不
为骑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乘
舆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著屐人
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著履人说法,
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持杖人说法,除病,
应当学。
「不得为持刀人说法,除病,应当
学。
「不得为持盖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著帽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
得为著花鬘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
为著宝冠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
裹头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覆头
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立大小便,除
病,应当学。
「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
应当学。
「不得生草上大小便涕唾欧吐
𧗕(奴东反)血,应当学。
「不得上过人树,除
怖畏因缘,应当学。」
「诸大德!我已说众学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
《解脱戒经》¶ 第 665a 页 T24-0665.png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诸大德!此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有诤事起,应除灭。
「应与现前毗尼,当与现前毗尼。
「应与忆
念毗尼,当与忆念毗尼。
「应与不痴毗尼,
当与不痴毗尼。
「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
治。
「应与伏本语,当与伏本语。
「应
与多人宗,当与多人宗。
「应与草覆地,当
与草覆地。」
「诸大德!我已说七灭诤法。今
问诸大德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
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我已说解脱戒经序、已说四波罗夷
法、已说十三僧残法、已说二不定法、已说
三十舍堕法、已说九十堕法、已说四悔过
法、已说众学法、已说七灭诤法。此是释迦牟
尼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所说戒经,半月
半月说解脱戒经中来。若更有馀佛法,皆共
随顺,和合欢喜无诤,应当学。」
「 「东北方世界,
最胜两足尊,
难见难遇值,
说此解脱戒:
财富非久伴,
愚者所喜乐;
智慧能灭苦,
命终常安乐。
是七佛世尊,
说解脱戒经,
心能敬重者,
则获无上法。
所以说戒经、
何故净布萨?
为随顺学戒,
如𤛆牛爱尾。
说此戒经已,
所有诸功德,
愿三界群生,
一切皆安隐。
《解脱戒经》¶ 第 665b 页 T24-0665.png

随时降甘雨,
修行供养佛,
令正法久住。
我今说戒经,
谁能闻受行,
谓四众眷属,
安隐度善济。
世尊天中天,
一切无与等,
合十指爪掌,
敬心头面礼。
说解脱戒经,
众僧布萨竟,
若为众请者,
疾辩为宣说。」」
解脱戒经(出迦叶毗部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