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214-0001a.pn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明 朱载堉 撰
乐学新说
臣谨按汉时窦公献古乐经其文与大司乐同然则
乐经未尝亡也周礼注疏曰大司乐乐官之长掌教
六乐六舞等事而在春官宗伯者以其宗伯主礼礼
乐相将是故列职于此臣考诸舜典亦然近世好异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214-0001b.png

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
瞽百有六十人视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
有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214-0002a.png

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笙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镈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韎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师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214-0002b.png

典庸器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八人从八十人
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乐官之属凡二十种分作三类其大司乐乐师大胥
小胥此四种为一类盖大夫士之晓乐者而为国子
之师若伶伦后夔辈是也大师小师瞽矇视瞭此四
种为一类盖皆无目之人及有目而不甚明者若师
旷师冕辈是也典同己下则又皆有目者凡官皆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214-0002c.png

一命谓之下士二命中士三命上士四命下大夫五
命中大夫此大司乐为中大夫自下而上第五等也
每官有正有副其长若干员其佐必倍之若大司乐
中大夫二人则乐师下大夫四人乃其佐也乐师又
有佐焉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是也府者库役也
史者书役也胥及徒者若今皂𨽻谓之牌头胥一人
管徒十人也胥二人管徒二十人也其人数或多或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214-0002d.png

之上疑错简云
大司乐
谨按礼记所谓大司成疑即此官也
掌成均之法(均古韵字法古法字)
成均学名均者调也协律成调有法掌之者故曰大
司成
以治建国之学政(治读平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214-0003a.png

二篇然与周礼互有异同故先载其全段而后择附
各条之下
礼记王制篇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
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
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
焉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
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214-0003b.png

屏之远方西方曰棘东方曰寄终身不齿大乐正论
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
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
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文王世子篇
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千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
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214-0003c.png

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
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
论说在东序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
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
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
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
合乐必遂养老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214-0003d.png

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
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
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而合国之子弟焉
合聚也国君及其臣之子弟谓之国子
凡有道者
若伶伦后夔其道为后世所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214-0004a.png

若苌弘师襄其德为先圣所重
使教焉
使为乐官以教国子
死则以为乐祖
敬之如神不忘其所教也文王世子所谓先师指此
祭于瞽宗
亦学名也瞽者善听其为乐官宜矣乐官所宗故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214-0004b.png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虞书帝命夔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等语与此
大同直犹中也温犹和也宽犹和也栗犹中也中和
二义备矣刚毅近仁过刚非常也故教之以庸简易
得理过简非敬也故教之以祗曰祗曰庸犹所谓无
傲无虐也祖考来格神人以和孝之至也群后德让
庶尹允谐友之至也虞书周礼相去千载教人之道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214-0004c.png

周礼而已今教民榜孝顺父母等六者亦与此条暗
合也勿作非为即是非礼勿视之类先儒以为由中
应外制外养中中之谓也和睦乡里和之谓也尊敬
长上祗之谓也各安生理不改平常庸之谓也孝顺
父母教训子孙此孝友之谓也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按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亦与此条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214-0004d.png

律和声兴导之谓也兴者兴起也子曰兴于诗又曰
诗可以兴是也道者导引也子曰道之以德又曰忠
告而善道之是也讽者讽刺也楚狂接舆及荷蒉者
讽刺孔子是也诵者诵法也南容三复白圭子路终
身诵之是也言者出言也子曰始可与言诗已矣又
曰不学诗无以言是也语者荅语也子语鲁大师乐
及乐记曰居吾语女是也旧读兴去声道语皆上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214-0005a.png

以乐舞教国子
舞以乐为节故曰以乐舞
舞云门大卷
此六舞第一也下文六舞不言大卷盖云门大卷总
是一舞耳说者以为黄帝所造也谓之云门大卷何
也诗词内有此四字摘取为乐名因为舞名耳譬如
大雅云汉国风衡门之名是也其诗既亡其义不可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214-0005b.png

大咸
此六舞第二也大咸即咸池之别名乐记曰大章章
之也咸池备矣盖是二种明矣说者以为大章尧乐
咸池黄帝乐也庄子等书亦以咸池为黄帝乐周礼
旧注谓咸池为尧乐下文六舞无大章有咸池以为
尧乐近是
大㲈(古韶字与磬字不同下文放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214-0005c.png

见于虞书古文㲈与韶通或从声旁或从音旁其义
一也
大夏
此六舞第四也夏禹所造故曰大夏韶与夏皆文舞
书曰羽畎夏翟记曰夏籥序兴是为籥翟之舞明矣
大濩
此六舞第五也汤所造乐名曰大濩盖武舞也疑即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214-0005d.png

其义未详
大武
此六舞第六也周乐名曰大武其诗六篇见存其义
皆可考焉乐记详矣武始而北出分夹而进久立于
缀总干而山立备戒之已久咏叹之淫液之迟之迟
而又久故其诗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此大武之第
一成也亦名曰酌酌即勺也内则十三舞勺以此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214-0006a.png

蚤太公之志也声淫及商有司失其传也故其诗曰
胜殷遏刘耆定尔功此大武之第二成也亦名曰武
记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又曰舞莫重于武宿夜
是也乐记谓三成而南者则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
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
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
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214-0006b.png

周之命于绎思此大武之第三成也亦名曰赉序谓
大封于庙是也乐记谓四成而南国是疆故其诗曰
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此大武之第四成也
亦名曰般序谓巡守而祀河岳即南国是疆之义也
乐记曰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又曰济河而西马
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
服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214-0006c.png

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故其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
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此大武之第
五成也亦名时迈又名曰乱记曰武乱皆坐致右
轩左周召之治也此之谓欤又曰六成复缀以崇所
谓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
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
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后诸侯知所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214-0006d.png

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
之弟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
不亦宜乎故其诗曰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
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
间之此大武之第六成也亦名曰桓诗序以为桓者
武志盖武王之志如此也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214-0007a.png

文六舞也大合乐谓遍作六代乐也凡大合乐者有
六事不独祭祀然也故下文详言之
以致鬼神示(音歧下文并同)
致谓致祭也鬼神示谓人及天地之灵也礼天之神
谓之致祀礼地之示谓之致祭礼人之鬼谓之致享
此一节为下文纲领而下文则其条目也已下五条
放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214-0007b.png

下文王出入奏王夏之类是也
以谐万民
下文帅国子而舞之类是也
以安宾客
下文诏诸侯以弓矢舞之类是也
以说远人(说古悦字)
下文奏恺乐舞夷乐之类是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214-0007c.png

下文致羽物致象物之类是也
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序一本作祀误)
分为各用一代之乐酌量尊卑而用之有序也其详
如左
乃奏黄钟歌大吕(当作小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乃奏太蔟歌应钟(当作函钟)舞咸池以祭地示
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214-0007d.png

乃奏夷则歌小吕(当作大吕)舞大濩以享先妣(后稷之母)
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后稷以下至于文武)
古人言乐其理最明显者其义最深奥者莫如此条
由其深奥是故先儒未达由其未达故有窜改由其
窜改故有错误是以理之最舛义之最谬者亦莫如
此条故不得已而为改正之复为论辨之曰夫黄钟
者六律之第一也云门者六舞之第一也天神乃所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214-0008a.png

咸池六舞之第二也地示乃六者之第二故曰奏太
蔟舞咸池以祭地示如是之类所谓理之最明显者
也若夫黄钟乃仲吕之所生也小吕乃仲吕之别名
也黄钟是小吕之子小吕是黄钟之母故曰奏黄钟
歌小吕此之谓也太蔟乃林钟之所生也函钟乃林
钟之别名也太蔟是函钟之子函钟是太蔟之母故
曰奏太蔟歌函钟此之谓也夫奏也者八音齐奏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214-0008b.png

乃阴声之同也母子同调阴阳同声谓之六律六同
合阴阳之声也如是之类其义深奥难晓是故先儒
未达盖由仲吕黄钟往而不返三分损益算术不精
之所致也呜呼自汉已来其误久矣是故疑小吕不
复生黄钟遂改小吕而为大吕因附会于子与丑合
寅与亥合之说且日之所躔与斗之所建盖随岁差
年年不同若今冬至虽名子与丑合而日躔箕宿乃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214-0008c.png

不如祖冲之一行之辈哉李文察知子与丑不合寅
与亥不合而必欲强合之则又在冲之一行之下矣
此乃乐律家第一当辨者是故不可不辨
古人乐谱今虽失传然其理则未尝亡也学者不过
穷理而已必欲穷䆒古乐未亡之理莫若先自今乐
所易知者以发明之其理既明一通百达举而措之
斯无难矣乃捷要之法也孟轲氏不云乎今之乐犹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214-0008d.png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
之矣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朝制
典即孔子所谓之周也借今乐明古乐不亦可乎今
人所共知者不过释奠大成乐耳摘出首章用旋宫
法拟造新谱使后世为乐律之学者观之深信古乐
现存未尝失传也
释奠大成乐章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214-0009a.png

(仲吕之羽林钟之羽南吕之羽应钟之羽大吕之羽夹钟之羽
歌 奏 歌 奏 歌 奏 歌 奏 歌 奏 歌 奏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吕 钟 钟 蔟 吕 洗 钟 宾 吕 则 钟 射)
大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哉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太)
宣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圣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道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214-0009b.png

尊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崇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维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太)
持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王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化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斯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214-0009c.png

是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典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祀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有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常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精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太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214-0009d.png

并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隆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神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其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太
来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格 仲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于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214-0010a.png

圣 黄 林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容 太 南 姑 应 蕤 大 夷 夹 无 仲 黄 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214-0010b.pn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214-0010c.pn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214-0010d.png

初六林钟上生太蔟乾之九二太蔟下生南吕坤之
六二南吕上生姑洗乾之九三姑洗下生应钟坤之
六三应钟上生蕤宾乾之九四蕤宾下生大吕坤之
六四大吕上生夷则乾之九五夷则下生夹钟坤之
六五夹钟上生无射乾之上九无射下生仲吕坤之
上六同位者象夫妻异位者象子母所谓律取妻而
吕生子也又一说云黄钟在子大吕在丑子与丑合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214-0011a.png

辰与酉合蕤宾在午林钟在未午与未合夷则在申
仲吕在己申与已合无射在戌夹钟在卯戌与卯合
前说近是后说非也详见大师条下
凡六乐者
即前云门咸池大㲈大夏大濩大武六舞之乐
文之以五声
文犹饰也五声解见大师条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214-0011b.png

播犹布也八音解见大师条下
凡六乐者
重言以起下文
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
当作介物及坟衍
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示
当作羽物及丘陵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214-0011c.png

当作及川泽
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
当作及山林
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
当作裸物已上皆据地官大司徒文考證此条之误
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奏乐一曲名为一成又名一终又名一变虞书曰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214-0011d.png

在地谓之四灵在天谓之六神毛物三百六十麟为
之长其神则为白虎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是
也羽物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其神则为朱雀南方七
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也鳞物三百六十龙为之长
其神则为苍龙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是也介
物三百六十龟为之长其神则为玄武北方七宿斗
牛女虚危室壁是也裸物三百六十蛇为之长其神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214-0012a.png

按大司徒条下谓山林宜毛物川泽宜鳞物丘陵宜
羽物坟衍宜介物原隰宜裸物此经则以羽物配川
泽裸物配山林鳞物配丘陵毛物配坟衍介物配土
示与大司徒经文不类者则知彼是而此误矣洪范
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奏乐一成既终是名
一变可以礼介物之神及坟衍之示何也一者水数
也介及坟衍亦属水也奏乐二成既终是名再变可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214-0012b.png

丘陵亦属火也奏乐三成既终是名三变可以礼鳞
物之神及川泽之示何也三者木数也东海青龙亦
属木也奏乐四成既终是名四变可以礼毛物之神
及山林之示何也四者金数也西山白虎亦属金也
奏乐五成既终是名五变可以礼裸物之神及土示
何也五者土数故也奏乐六成既终是名六变可以
礼象物及天神何也六者六律六同之极数六乐六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214-0012c.png

得而礼矣亦此意也经凡言致者不过言致礼耳非
谓致其物来至也旧说以为大蜡索鬼神而致礼百
物乐六奏而礼毕此说是也虽然有其理未必有其
事说见下文引诗绥我思成之注
凡乐
祀天神之乐也经言凡乐不言祀天省文也下二条
放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214-0012d.png

圜钟乃夹钟也夹钟为宫则以仲吕为商林钟为角
无射为徵黄钟为羽
黄钟为角
黄钟为角则以夹钟为徵仲吕为羽夷则为宫无射
为商
太蔟为徵
太蔟为徵则以姑洗为羽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214-0013a.png

姑洗为羽
姑洗为羽亦以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为角太蔟
为徵
雷鼓雷鼗(雷古雷字注同)
只是寻常鼓鼗绘以云雷为饰故名雷鼓雷鼗旧说
八面者非
孤竹之管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214-0013b.png

律是也
云和之琴瑟
冬至之瑟用槐绘以云雷为饰故名云和记曰大琴
大瑟是也
云门之舞
六舞之首故用以祀天也
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圜古圆字注同)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214-0013c.png

圜也不然黄钟岂亦饰以黄欤
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六亦圜形云门之歌六成其舞亦以六变为节所
谓六变者只就云门之舞言耳与圜钟之在卯不相
干涉
旧说冬生阳生之始圜丘象天之形故以祀天神而
奏其乐也圜钟即夹钟也属卯正东方之律也致天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214-0013d.png

自午至亥为阴数阳数至少阴之申而止阴数至少
阳之寅而止圜钟属卯自卯至申其数六六变者圜
钟之数极于六也
凡乐
祭地示之乐也
函钟为宫
函钟乃林钟也林钟为宫则以南吕为商应钟为角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214-0014a.png

太蔟为角
太蔟为角则以仲吕为徵林钟为羽无射为宫黄钟
为商
姑洗为徵
姑洗为徵则以蕤宾为羽南吕为宫应钟为商大吕
为角
南吕为羽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214-0014b.png

为徵
灵鼓灵鼗
只是寻常鼓鼗绘以四灵为饰故名灵鼓灵鼗旧说
六面者非
孙竹之管
孙竹者笋竹也宜造小管尔雅云小管谓之𥰚即半
律是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214-0014c.png

夏至之瑟用桑绘以四灵为饰名曰空桑所谓小琴
小瑟是也
咸池之舞
六舞之亚故用以祀地也
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
方者地之形也函者地之德也易曰含弘光大是也
谓之函钟不过取其义耳其实即林钟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214-0014d.png

八亦方形咸池之歌八成其舞亦以八变为节所
谓八变者只就咸池之舞言耳与函钟之在未不相
干涉
旧说夏至阴生之始方泽象地之形故以祭地示而
奏其乐也函钟属未西南方之律也致地示以为之
宫则以致养之方也自未至寅其数八八变者函钟
之数极于八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214-0015a.png

享人鬼之乐也
黄钟为宫
黄钟为宫则以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
为羽
大吕为角
大吕为角则以姑洗为徵蕤宾为羽南吕为宫应钟
为商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214-0015b.png

太蔟为徵则以姑洗为羽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
为角
应钟为羽
应钟为羽则以太蔟为宫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
为徵
路鼓路鼗
路犹鹭也古文借路作鹭盖绘飞鹭于鼓于鼗以为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214-0015c.png

路者大也路鼓路鼗谓大鼓大鼗也旧说以为四面
者非
阴竹之管
山北曰阴其竹宜造中管尔雅曰中管谓之篞古之
中管即今正律汉志所谓昆仑之阴取竹断两节间
吹之是为律本
龙门之琴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214-0015d.png

以象君德故以为宗庙乐器之饰焉
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
上二条言舞不言歌此条言歌者其义互见也
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上二条言皆降皆出此条不言皆格亦互见也上文
舞韶以祀四望舞武以享先祖此条享先祖以韶不
以武与彼不同何也乐之用无方不滞一隅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214-0016a.png

太蔟姑洗侠列卯门故用以祀天从卯至申其数六
故云六变也函钟在未致养乎坤太蔟南吕同位娶
妻南吕姑洗隔八生子故用以祭地从未至寅其数
八故云八变也黄钟大吕子与丑合太蔟应钟寅与
亥合北方四律幽阴之义故用以享鬼从子至申其
数九故云九变也或疑颇类穿凿恐非圣人制礼作
乐之旨按商颂绥我思成条下集传引礼记曰齐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214-0016b.png

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
见乎其位周旋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
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此之谓思成苏氏曰
其所见闻本非有也生于思耳盖齐而思之祭而如
有见闻则成此人矣以此观之虞书所谓祖考来格
周礼所谓天神皆降地示皆出人鬼可得而礼礼记
所谓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214-0016c.png

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
已矣论语所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庸所谓洋洋
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如此之类文虽或广或略
而意思皆同也世之不善读周礼者乃疑以为背戾
不经非周公之制作何哉
拟冷谦旋宫谱(旧谱一首新谱三首)
臣谨按朱熹语录曰或问周礼大司乐说宫角徵羽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214-0016d.png

吕为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自是四乐各举其一者
而言之大吕为角则南吕为宫太蔟为徵则林钟为
宫应钟为羽则太蔟为宫以七声推之合如此又曰
所谓黄钟宫大吕角这便是调如头一声是宫声尾
后一声亦是宫声这便是宫调若是其中按拍处那
五音依旧都用不只是全用宫今依冷谦旧谱推衍
三谱如左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214-0017a.png

黄太姑林 南黄南林 林姑黄太 林太南黄 黄南林姑
亲庙在东 惟我子孙 永怀祖宗 气体则同 呼吸相通
黄南姑林 林姑黄太 黄太南黄 太黄太姑 黄林南林
来格来从 皇灵显融
林姑黄林 姑太南黄
已上一曲宫调曲也黄钟之宫黄钟为宫故以黄钟起调毕曲
庆源发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开基建功 京都之内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214-0017b.png

亲庙在东 惟我子孙 永怀祖宗 气体则同 呼吸相通
大应蕤南 南蕤大姑 大姑应大 姑大姑蕤 大南应南
来格来从 皇灵显融
南蕤大南 蕤姑应大
已上一曲角调曲也南吕之宫大吕为角故以大吕起调毕曲
庆源发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开基建功 京都之内
太姑林南 应太应南 南林太姑 南姑应太 太应南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214-0017c.png

太应林南 南林太姑 太姑应太 姑太姑林 太南应南
来格来从 皇灵显融
南林太南 林姑应太
已上一曲徵调曲也林钟之宫太蔟为徵故以太蔟起调毕曲
庆源发祥 世德惟崇 致我祖宗 开基建功 京都之内
应太姑蕤 南应南蕤 蕤姑应太 蕤太南应 应南蕤姑
亲庙在东 惟我子孙 永怀祖宗 气体则同 呼吸相通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214-0017d.png

来格来从 皇灵显融
蕤姑应蕤 姑太南应
已上一曲羽调曲也太蔟之宫应钟为羽故以应钟起调毕曲
凡乐事
凡大司乐所掌乐事此三字其纲也下文大祭大飨
大射大食大献等条则其目也
大祭祀宿县(古悬字下文同)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214-0018a.png

钟磬于架若夫小祭或当日可设故略而不言非谓
小祭不用乐也
遂以声展之
挂毕随即遍敲听声察其完否恐防错挂失其次序
王出入则令奏王夏
天子入坛则大司乐令众工奏王夏之曲出亦奏之
尸出入则令奏肆夏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214-0018b.png

牲出入则令奏昭夏
迎牲入坛则大司乐令众工奏昭夏之曲出亦奏之
帅国子而舞
古注引汉大乐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除
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子先取适
子高七尺已上年十二到年三十颜色和顺身体修
治者以为舞人与古用卿大夫子同义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214-0018c.png

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
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
造焉凡入学以齿郑氏注曰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
之教虞书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崇高也高尚其术以
作教也幼者教之于小学长者教之于大学皆以四
术成之王子王之庶子也群后公及诸侯皆以长幼
受学不用尊卑文献通考曰按周礼以乐舞教国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214-0018d.png

容服鲜丽故得神祇降福灵光烛坛今之舞人并容
貌鲰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难矣隋
犹以品子为之号为二舞郎逮乎唐朝遂变斯制诚
愿革兹近误考复古道其二舞人取品子年二十以
下颜容修正者为之习六乐之节学五礼之仪十年
量文武授官职宋史载徽宗大观四年六月诏曰近
选国子生教习二舞以备祠祀先圣本周官教国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214-0019a.png

考于古虽有其迹施于今未适其宜其罢习二舞大
明会典载洪武四年更定孔子释奠乐舞生择监生
及文职大臣子弟预教习之十五年诏天下通祀孔
子颁释奠仪二十六年颁大成乐于天下府学令州
县如式制造太祖高皇帝宝训内载洪武十七年六
月甲午太祖谕礼部臣曰近命制大成乐器将以颁
天下学校俾诸生习之以祀孔子朕思古人之乐所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214-0019b.png

诗章和而正后世之歌词淫以奢古之律吕协天地
自然之气后世之律吕出人为智巧之私天时与地
气不审人声与乐声不比故虽以古之诗章用古之
器数亦乖戾而不合陵犯而不伦矣手击之而不得
于心口歌之而非出于志人与乐判然为二而欲以
动天地感鬼神岂不难哉然其流已久救之甚难卿
等宜究心于此俾乐成而颁之诸生得以肄习庶几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214-0019c.png

臣谨按周制教国子者除乐德乐语外所重在舞及
弦歌耳其馀乐器则不过教瞽矇视瞭而已是故大
司乐乐师大胥小胥籥师此五条皆言教舞则有国
子学士字样其馀各条言教吹教击者则无国子学
士字样是知舞贵于八音也明矣盖学舞者乃国子
学士之职分而八音则系乐官之职矣非所以教国
子者也王制文王世子二篇亦然以此观之则宋徽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214-0019d.png

我太祖圣意盖欲矫宋徽之弊也凡在臣民幸逢文
化敢不勉力为之以复古人之意也哉
又按礼记月令篇曰孟春之月命乐正入学习舞仲
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莱天子乃帅三公九卿
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季春
之月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亲往视之文王世子篇曰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214-0020a.png

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
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
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脩之以孝养也反登歌清庙
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
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
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
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214-0020b.png

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脩之以孝养纪之以义
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
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
焉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以此观之则知古人为学
必先自学舞始而学乐次之学礼又次之而终之以
仁焉孰谓学舞之功德非至矣乎哉经云大合乐以
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此之谓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9a 页 WYG0214-0020c.png

飨谓燕宾客也其礼则有宾无尸有俎无牲此与祭
祀异也其乐则宾出入奏肆夏俎出入奏昭夏及帅
国子而舞皆与祭祀同也大飨与大祭同可谓之重
礼矣故经云大合乐以安宾客此之谓欤旧说不入
牲故不奏昭夏亦通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
舞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39b 页 WYG0214-0020d.png

舞犹别条所谓救日月则诏王鼓大丧则诏太仆鼓
之类是也
王大食三侑皆令奏钟鼓
若今大宴所奏中和韶乐亦谓之殿内侑食乐论语
亚饭三饭至于四饭此惟言三侑者文有详略义则
同也
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0a 页 WYG0214-0021a.png

鼓吹之乐是也后汉乐凡四种其第四日鼓吹铙歌
今所存者朱鹭等曲见于宋书乐志即古恺乐遗意
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
人君以乐侑食闻变则否今之辍朝古之哭则不歌
其义一也
大札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事故大者彻乐次者虽不彻去亦卸钟磬置于架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0b 页 WYG0214-0021b.png

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世俗琴有吟猱绰注等声笙有弹舌声箫管有颤声
如是之类名为淫声过高歌之则揭不起过低歌之
则咽不出皆非中和名为过声无故而歌不祥之曲
名为凶声五音皆乱迭相陵谓之慢慢犹怠也是故
下文云挞其怠慢者
谨按缦慢二字边旁不同而文相近其义一美一恶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1a 页 WYG0214-0021c.png

不可紧也下文所谓奏缦乐是也慢乃怠慢之慢故
以慢为恶言奏乐者不可怠也此条所谓禁慢声是
也读者当辨之誊写勿误也
大丧涖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涖音利廞音歆)
涖谓监临也廞谓迁徙也盖周制以乐器殉葬故令
众工迁从乐器而大司乐之官监临至于葬处复观
埋藏乐器于圹中也乐器殉葬有损无益颜渊死门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1b 页 WYG0214-0021d.png

中矣
乐师掌国学之政
诸书多云乐正此云乐师疑即乐正是也据王制及
文王世子等篇有大乐正有乐正有小乐正而周礼乐师亦分
为三等然则下大夫四人者所谓大乐正与上士八
人者所谓乐正欤下士十有六人者所谓小乐正欤
国学之政即大司乐之所掌者而此官佐之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2a 页 WYG0214-0022a.png

古者天子八佾至士二佾皆有佾数庶人无佾数独
一人以舞可也家语子路援戚而舞及老莱子斑衣
而舞皆独一人以舞也此条及地官舞师所谓小舞
野舞者岂异于大舞哉以其无佾数独一人舞耳或
云年幼十三已上教之至二十然后教以大夏等大
舞大舞支派别立名号以教年少者为小舞
凡舞有帗舞(帗音拂)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2b 页 WYG0214-0022b.png

以云名舞皆纪瑞也先儒旧说帗者析五彩缯为之
象五色云理或然也
有羽舞
羽舞者大夏支派也书曰羽畎夏翟记曰夏籥序兴
籥翟皆以夏为名者以舞大夏所执故也诗曰左手
执籥右手秉翟是也
有皇舞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3a 页 WYG0214-0022c.png

执箫以舞故曰皇舞左傅季札观舞韶箾即此舞也
皇古凰字箾古箫字
有旄舞
旄舞者大頀支派也持旌以舞盖象成汤东征西怨
南征北怨救护万民故名曰頀乐记曰干戚羽旄谓
之乐旄即此舞是也
有干舞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3b 页 WYG0214-0022d.png

诸侯已下非谓不敢舞干戚也但不敢以朱玉为饰
耳用黑漆为饰可也
有人舞
人舞者咸池支派也咸者皆也池者施也帝轩帝尧
功德无所不施荡荡民无能名故咸池舞无所取象
但象垂衣拱手而已
臣谨按今太常雅舞立定不移惟有俯仰屈伸而无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4a 页 WYG0214-0023a.png

称觞上寿更迭起舞长沙定王但略举手左右皆笑
其拙陶谦为纾令太守张磐与谦父友而谦耻为之
屈磐尝舞属谦谦不为起固强之乃舞舞又不转言
其非礼也盖汉去古未远古舞尚未失傅犹以不舒
不转为异今太常舞不舒不转不以为异去古益远
失其傅也古人舞法举要言之不过一体转旋而已
是知转之一字其众妙之门欤今人学舞多不肯转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4b 页 WYG0214-0023b.png

教乐仪
教以乐为礼仪之节此三字纲也下文则目也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读作平声)
尔雅堂上谓之行门外谓之趋教升堂及出门皆以
乐为节肆夏解见钟师条下采荠未详郑司农云若
今时行礼于太学罢出以鼓陔为节后汉去古未远
故亲见之今则不可考矣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5a 页 WYG0214-0023c.png

车行及趋亦以此二诗为节譬若今乐御銮歌之
类也
环拜以钟鼓为节
环拜谓荅拜也礼无不荅喻如循环故曰环拜其乐
亦用肆夏仪礼燕礼篇曰若以乐纳宾则宾及庭而
奏肆夏宾拜酒主人荅拜而乐阕公拜受爵而奏肆
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乐阕所谓环拜乐节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5b 页 WYG0214-0023d.png

堂而乐阕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荠所谓以
钟鼓为节也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
无理不动无节不作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
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凡射
此二字纲也下文则目也
王以驺虞为节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6a 页 WYG0214-0024a.png

夫麟则鹿之类也其趾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犹未为
甚异耳至若驺虞则虎之类也其性亦然不食生物
为杀之而伤仁也不食完物为决之而害义也凡物
有血气之性者皆不之食斯则仁义备矣其德如此
可谓兽之圣者矣诗人之意盖言彼射兽者于茁然
葭蓬间一发而得五豝五豵以艺言之固亦善矣其
如驺虞之不杀何再言吁嗟所以叹美仁兽之德而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6b 页 WYG0214-0024b.png

而天子奏之以为射节也若夫乡射亦用驺虞为节
何也仁义之心人皆有之无间于贵贱也人人皆以
驺虞之心为心而官皆得人矣故曰乐官备也
诸侯以狸首为节
礼记射义曰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
王务焉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7a 页 WYG0214-0024c.png

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
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
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故曰射
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故诗曰曾孙
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
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7b 页 WYG0214-0024d.png

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曾孙侯氏等先儒以为狸首也
卿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
臣谨按射义曰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
采蘋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
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
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8a 页 WYG0214-0025a.png

国安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孔子曰射者何以射
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
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书曰侯以明之此之
谓欤
凡乐
谓凡用乐时也
掌其序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8b 页 WYG0214-0025b.png

治其乐政
治理奏乐之政务
凡国之小事用乐者令奏钟鼓
大事钟鼓则大司乐掌之是故此条止言小事
凡乐成则告备
乡饮酒及燕礼皆有告备之文彼云工告于乐正曰
正歌备乐正告于宾乃降与此条正相合是知乐师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9a 页 WYG0214-0025c.png

诏来瞽皋舞
旧说谓诏瞽者使来告舞者使舞也皋者告也说文
曰皋告之也引周礼诏来鼓皋舞据此则瞽字当作
鼓乐记所谓先鼓以警戒鲁颂所谓鼓咽咽醉言舞
是也
及彻帅学士而歌彻
将及彻馔则帅学乐之士而歌彻馔乐章惟天子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49b 页 WYG0214-0025d.png

记仲尼燕居篇二诗皆见周颂臣工之什
令相(令平声相去声)
周制工则瞽矇也相则视瞭也令相则乐师之所掌
也按仪礼乡饮酒礼曰设席于堂廉东上工四人二
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内弦右手相
乐正先升立于西阶东工入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
东面坐遂授瑟乃降乡射礼曰席工于西阶上少东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0a 页 WYG0214-0026a.png

左何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面东
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燕礼曰席工于西阶上少
东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小臣纳工工四人二瑟
小臣左何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
面东上坐小臣坐授瑟乃降大射仪曰乃席工于西
阶上少东小臣纳工工六人四瑟仆人正徒相大师
仆人师相少师仆人士相上工相者皆左何瑟后首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0b 页 WYG0214-0026b.png

阶北面东上坐授瑟乃降已上四条大同小异皆相
者之公礼旧注引论语某在斯某在斯者乃士相见
之私礼若在君前宾前不可也
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凡言飨食食皆
音嗣)
古礼祭祀与燕飨同自序事至令相皆见上文此条
言奏钟鼓不言告备皋舞歌彻首尾中间包括之矣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1a 页 WYG0214-0026c.png

射夫谓众耦也王大射诏诸侯以弓矢舞则大司乐
掌之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则此乐师掌之事体有
轻重故分别言也
乐出入令奏钟鼓
不独宾出入奏钟鼓至于乐出入亦奏钟鼓也
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
恺歌即恺乐也解见上文乐师倡之众工和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1b 页 WYG0214-0026d.png

尚书顾命曰天球在东序鼖鼓在西房礼记檀弓曰
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虡其
曰明器神明之也按笙师镈师等条皆有廞乐器廞
舞器之说所谓乐官指此
及序哭亦如之
哭临之时排列班次亦是乐师统帅之也
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2a 页 WYG0214-0027a.png

大胥
胥者犹言长也古有里胥今曰里长又有学长齐
长等称即古所谓胥也大胥者大学长也小胥者小学
长也皆于本类中择有才能者为之
掌学士之版
学士者学乐之士也版者簿籍今称户口册亦曰版
籍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2b 页 WYG0214-0027b.png

致犹召也诸子国君及其臣之子也大胥掌其簿籍
以待其君召之使入学学舞也古注引汉大乐律释
此义已见上文帅国子而舞条下
春入学舍采合舞(舍采读作释菜)
月令孟春之月命乐正入学习舞仲春之月上丁命
乐正习舞释菜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季春之月
择吉日大合乐今按舍采即释菜也始入学必释菜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3a 页 WYG0214-0027c.png

秋颁学合声
自春至秋学将成矣颁者犹言辨也辨其高下列其
等第因而行赏罚焉合声犹合舞也文互见耳别无
义也旧说舞属动故春合以应阳歌属静故秋合以
应阴此系穿凿是故不取
以六乐之会正舞位
会乃节奏之名乐记所谓会守拊鼓是也此条言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3b 页 WYG0214-0027d.png

乐声音之节与其和专为乐言之也二者亦彼此互
见也
以序出入舞者
学舞者当舞时入有次序出有次序皆不许错乱也
比乐官展乐器
比者校也展者陈也于众多之中择取可用者而用
之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4a 页 WYG0214-0028a.png

徵亦召也谓大胥击鼓以召学徒也文王世子篇云
大昕鼓徵所以警众是也
序宫中之事
宫中之事即房中之乐也仪礼乡饮酒礼曰乃合乐
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古注疏云
合乐谓歌乐与众声俱作周南召南国风篇也王后
国君夫人房中之乐歌也关雎言后妃之德葛覃言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4b 页 WYG0214-0028b.png

采蘩言国君夫人不失职采蘋言卿大夫之妻能循
其法度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政之端此六篇者其
教之原也故国君与其臣下及四方之宾燕用之合
乐也
小胥掌乐士之徵令
解见上文
而比之觥其不敬者(觥与觥同)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5a 页 WYG0214-0028c.png

者罚酒以辱之
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
甚则挞之书曰扑作教刑此之谓也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
其声
臣谨按宫县判县惟有名存然仪礼无之轩县特县大
槩则有之矣荀子曰县一钟而尚拊大戴礼曰县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5b 页 WYG0214-0028d.png

子所以有一钟之说也仪礼乡射及燕礼大射皆席
工于西阶上北面东上则堂上之乐盖皆西陈而北
面也仪礼工入则瑟先歌后献工亦瑟先歌后而乐
正常立于西阶东周礼登歌先击拊是乐正居歌西
歌在瑟西而瑟又在拊西其他不可考也周礼鼓人
以晋鼓鼓金奏镈师掌金奏之鼓钟师以钟鼓奏九
夏记曰入门而县兴春秋傅曰入门而金作国语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6a 页 WYG0214-0029a.png

钟次击鼓是也小胥下管播乐器令奏鼓𣌾瞽矇视
瞭凡乐事先播鼗然则𣌾引鼓者也鼗兆鼓者也观
视瞭播鼗击颂磬笙磬诗言鼗磬柷圉仪礼大射鼗
倚于颂磬西纮言鼗必及磬设鼗必倚磬之纮是钟
磬作则鼗已作及下管播乐器而乐具作焉乃鼓朄
以先之是鼗常在前而𣌾常在后也先王赐诸侯乐
则以柷将之赐子男则以鼗将之以鼗不以𣌾则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6b 页 WYG0214-0029b.png

者曰笙钟笙磬颂磬在西笙磬在东朔鼙在西应鼙
在东是堂下之乐贵西也堂下之乐贵西堂上之乐
上东者贵西所以礼宾上东于西阶之上亦以其近
宾故也观乡饮酒乡射之用乐皆乐正告备于宾特
燕礼告备于公以明君臣之分而已则乐为宾设可
知矣陈旸乐书宫县多至三十六虡穿凿不经无足
取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7a 页 WYG0214-0029c.png

旧说编钟编磬十六枚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
堵谓之肆今据仪礼拟撰宫县轩县判县特县四图
开列于后(宫判图缺)
宫县钟磬左右各四虡鼓则四面谓之肆有左无右
谓之堵
轩县钟磬左右各三虡鼓则三面谓之肆有左无右
谓之堵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7b 页 WYG0214-0029d.png

谓之堵
特县钟磬左右各一虡鼓则一面谓之肆有左无右
谓之堵
据乡射礼磬止一虡鼓止一面此乃特县之半为堵
者也据大射礼钟磬左右各三虡鼓亦三面是谓轩县
之全为肆者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8a 页 WYG0214-0030a.pn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8b 页 WYG0214-0030b.png

乐正一人 举麾一人 柷一人 敔一人
搏拊一人(兼歌) 舂牍一人(兼歌) 小琴一人(兼歌) 小瑟一人(兼歌)
中琴一人(兼歌) 中瑟一人(兼歌) 左编磬一人 右编磬一人(兼鼗)
左编钟一人 右编钟一人 左特钟一人 右特钟一人
右建鼓一人(兼朔鞞应鞞)
左阶建鼓一人(兼朔应)
右阶建鼓一人(兼朔应 仪礼但云簜在建鼓之间而无定数今拟或八人或倍之亦可)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9a 页 WYG0214-0030c.png

大排箫一人 小排箫一人 大编管一人 小编管一人
大埙一人(围七寸半)小埙一人(围五寸半)大篪一人(长尺四寸)小篪一人(长尺二寸)
大籥一人(六孔) 小籥一人(三孔) 大篴一人(六孔) 小篴一人(三孔)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59b 页 WYG0214-0030d.pn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0a 页 WYG0214-0031a.png

乐正一人 举麾一人
柷一人 敔一人
搏拊一人(兼歌) 舂牍一人(兼歌)
小琴一人(兼歌) 小瑟一人(兼歌)
左编磬一人(兼鼗) 右编钟一人(柷敔钟麾或不用亦可)
左阶建鼓一人(兼朔应

大竽一人(二十四簧) 小竽一人(十九簧)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0b 页 WYG0214-0031b.png

按仪礼乡饮酒及乡饮射篇皆云工四人二人瑟二
人歌笙四人三人吹一人和已上共八人击磬一人击
鼓一人并乐正一人共用十一人其馀不载陈祥道
曰文不备耳
大师(大如字或读作泰非)
古之乐歌必使无目之人学焉一则取其瞽者善听
专心于乐二则圣人无弃人用人皆当也此处不用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1a 页 WYG0214-0031c.png

不过瞽矇及视瞭耳
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
子寅辰午申戌此六律为阳丑卯巳未酉亥此六吕
为阴黄钟生林钟故子与未合林钟生太蔟故未与
寅合太蔟生南吕故寅与酉合南吕生姑洗故酉与
辰合姑洗生应钟故辰与亥合应钟生蕤宾故亥与
午合蕤宾生大吕故午与丑合大吕生夷则故丑与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1b 页 WYG0214-0031d.png

戌合无射生仲吕故戌与已合仲吕生黄钟故已与
子合凡阳律生阴者则阳为夫阴为妻阳尊而阴卑
凡阴吕生阳者则阴为母阳为子阴尊而阳卑律娶
妻而吕生子天地之情也旧说以为子与丑合
寅与亥合辰与酉合午与未合申与巳合戌与
卯合此乃附会于日躔与斗建之相合也其说非是
详见上文大司乐条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2a 页 WYG0214-0032a.png

即所谓六律也
黄钟
阳声第一其位在子名曰黄钟乃小吕之子函钟之
夫也故与小吕函钟互相合也
太蔟
阳声第二其位在寅名曰太蔟乃函钟之子南吕之
夫也故与函钟南吕互相见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2b 页 WYG0214-0032b.png

阳声第三其位在辰名曰姑洗乃南吕之子应钟之
夫也故与南吕应钟互相合也
蕤宾
阳声第四其位在午名曰蕤宾乃应钟之子大吕之
夫也故与应钟大吕互相合也
夷则
阳声第五其位在申名曰夷则乃大吕之子夹钟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3a 页 WYG0214-0032c.png

无射
阳声第六其位在戌故名无射乃夹钟之子小吕之
夫也故与夹钟小吕互相合也
阴声
即所谓六同也
大吕
阴声第一其位在丑名曰大吕乃蕤宾之妻夷则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3b 页 WYG0214-0032d.png

应钟(应当作夹)
阴声第二其位在卯名曰夹钟乃夷则之妻无射之
母也故与夷则无射互相合也
南吕(南当作小)
阴声第三其位在己名曰小吕乃无射之妻黄钟之
母也故与无射黄钟互相合也
函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4a 页 WYG0214-0033a.png

母也故与黄钟太蔟互相合也
小吕(小当作南)
阴声第五其位在酉名曰南吕乃太蔟之妻姑洗之
母也故与太蔟姑洗互相合也
夹钟(夹当作应)
阴声第六其位在亥名曰应钟乃姑洗之妻蕤宾之
母也故与姑洗蕤宾互相合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4b 页 WYG0214-0033b.png

五声旋宫琴谱详见律吕精义内篇
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音乐器图样详见律吕精义内篇
教六诗
谓大师之官教瞽矇以诗
曰风曰赋曰比曰兴
风者纲也赋比兴者目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5a 页 WYG0214-0033c.png

此亦纲也不言目者见前
曰颂
纲三目三是所谓六诗也
以六德为之本
中和祗庸孝友是为学诗之本
以六律为之音
六律六同曲谱是为歌诗之音不言同者省文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5b 页 WYG0214-0033d.png

率领瞽矇登堂歌诗歌在堂上者近之也
令奏击拊
作而中止止而复作不用柷敔但以搏拊舂牍为作
止之节也
下管
匏竹之属总名曰管下者谓远之也管之言下犹歌
之言登也八音诸器清细者宜近之洪大者宜远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6a 页 WYG0214-0034a.png

播乐器
即上文所谓播之以八音或云播指鼗而言也
令奏鼓朄(引去声)
作而中止止而复作则不击钟而先击朔鞞以引鼓
鼓应各三声毕然后击钟而奏乐也或问作而中止
止而复作此何谓也荅曰譬如释奠初献乐作读祝
时乐暂止是谓作而中止也读祝毕乐复作是谓止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6b 页 WYG0214-0034b.png

击柷
大飨亦如之
燕会宾客亦如祭祀奏乐详见仪礼燕礼及大射仪
大射帅瞽而歌射节
解见上文乐师条下
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大丧帅瞽而廞作柩
谥(柩古柩字)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7a 页 WYG0214-0034c.png

乐家所急乐官帅瞽临丧议谥亦非所宜故皆不论
凡国之瞽矇正焉
但系国中无目之人皆属大师之官所统
小师
无目之人多才艺者头等立为大师次等立为小师
大师掌乐事之大者小师掌乐事之小者是以谓之
大师小师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7b 页 WYG0214-0034d.png

弦丝音也箫管竹音也埙土音也鼓鼗革音也柷敔
木音也于八音内惟举其五而不言金石匏何也别
属钟师磬师笙师不属小师故也瞽矇条下亦有此
条惟少一教字为异耳
大祭祀登歌击拊
不言令奏者亲自击之也凡言令奏者使人代击也
下管击应鼓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8a 页 WYG0214-0035a.png

建鼓两旁朔鞞在西应鞞在东
彻歌
歌彻馔之乐章
大飨亦如之
大丧与廞(与音预)
凡小祭祀小乐事鼓𣌾
俱解见上文矣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8b 页 WYG0214-0035b.png

譬如设两面鼓令两人齐击之若声不齐是名不中
节若声不同是名不相和浑如一声是则名为节又
名为和也和字节字乐家以为众妙之门礼家亦然
故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又曰不以礼节之亦不可
行也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读
如字旧读和为去声非是
瞽矇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9a 页 WYG0214-0035c.png

者以补大师小师之缺
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言掌不言教者谓亲自作之也言掌教者教人作之
不亲作也
讽诵诗
乐记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
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69b 页 WYG0214-0035d.png

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
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
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已而陈德
也动已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
已上一节所谓讽诵诗也
世奠系
师乙又曰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0a 页 WYG0214-0036a.png

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
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
此已上一节所谓世奠系也
谨按世犹时也奠犹定也系犹属也毛传郑谱定某
诗属某时即所谓世奠系朱传非之恐未然也孟子
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此
之谓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0b 页 WYG0214-0036b.png

鼓祭祀燕飨一应琴瑟也此句不属上文旧以为属
上误
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所歌者不止此举此例其馀耳役犹言差役也谓众
瞽矇随大师差役也
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有目之工谓之视瞭或云似瞎而能视易曰眇能视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1a 页 WYG0214-0036c.png

掌大师之县(即古悬字)
凡设县时听大师役使也县谓宫轩判特四县解见
小胥条下
凡乐事相瞽
相谓扶持之也瞽矇无目赖视瞭有目者扶持之也
大丧廞乐器大旅亦如之
廞谓迁移乐器旅乃非常之祭祭于非常之处故须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1b 页 WYG0214-0036d.png

可知
宾射皆奏其钟鼓鼜恺献亦如之
宾者谓宾礼也射者谓射礼也二礼皆然故云皆也
鼜恺献解见镈师条下
典同
典犹掌也同即同律度量衡之同也专掌此事是故
职名典同旧说同乃六律六同之同非是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2a 页 WYG0214-0037a.png

解见大师条下
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
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
化而行鬼神也(横黍尺黄钟长十寸其法本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2b 页 WYG0214-0037b.png

传曰古之所谓
道术者无乎不
在其数则一二
三四是也又曰
一与一为二二
与一为三自此
以往巧历不能
得而况其凡乎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3a 页 WYG0214-0037c.png

六寸徵数二其
管长七寸角数
三其管长八寸
商数四其管长
九寸宫数五其
管长十寸除十
寸外馀举成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3b 页 WYG0214-0037d.png

始十者数之终自一至十阴阳未分象太极也白点
一三五七九此五位阳数也阳数自一至九而无十
见其始而不见其终故曰精气为物黑点二四六八
十此五位阴数也阴数自二至十而无一见其终而
不见其始故曰游魂为变成变化行鬼神此之谓也
洪范五行其序则先水而后土乐记五声其序则先
宫而后羽数之少者于声为清数之多者于声为浊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4a 页 WYG0214-0038a.png

十为成数少者为生多者为成此自然之理也生数
之一成数之六合而为水其位在北方属羽故黄钟
之羽其律长六寸生数之二成数之七合而为火其
位在南方属徵故黄钟变徵其律长七寸生数之三
成数之八合而为木其位在东方属角故黄钟之角
其律长八寸生数之四成数之九合而为金其位在
西方属商故黄钟之商其律长九寸生数之五成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4b 页 WYG0214-0038b.png

长十寸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之谓也数之九与十
天地之极致也黍之纵与横阴阳之至理也故黄钟
之长以纵黍较之则为八十一分九九相乘之数也
以横黍较之则为百分十十相乘之数也先儒未达
乃谓黄钟长九十分纵黍累尺则管太长横黍累尺
则管太短岂能容黍千二百哉历代造律不成盖由
此也是乃律家开卷第一义不可不辨也淮南子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5a 页 WYG0214-0038c.png

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三参物三三如
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
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
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纵黍尺黄钟长九寸其法本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5b 页 WYG0214-0038d.png

隋书律志载祖
冲之所撰约率
圆径七圆周二
十二又撰密率
圆径一百一十
三圆周三百五
十五今按二皆
约率非密率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6a 页 WYG0214-0039a.png

相乘四归得积
一万而有馀零
则知非真数也
今据周髀圆出
于方方出于九
九八十一求得
真数故著论焉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6b 页 WYG0214-0039b.png

圆者象天
圆为周也
方为径焉
十者形方
方者象地
圆方求之
周径得矣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7a 页 WYG0214-0039c.png

内方象地
方圆四九
三十六位
圆周四尺
容方九寸
弦股相求
是为定论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7b 页 WYG0214-0039d.png

尊信围三径一之说而执守之不肯运一规于壁间
以尺量之较其是否儒者之学以格物穷理为先务
数居六艺之一规矩方圆之至此最易察者而尚莫
能辨何况理之玄奥者乎无待运规不拘何等圆器
但周径分明者皆可较耳用纸一条围器一周均作
三折以较其径显然不相合矣是知围三径一之说
姑举大槩而言非密率也古有周髀算经首载周公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8a 页 WYG0214-0040a.png

盖传讹也商高所谓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
九八十一又曰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
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今详其意谓画
方形若棋盘纹每行九寸九行共有八十一寸却于
四隅之外运规为圆与四隅适相投较量四面方外
馀圆各长一尺则其一周共有四尺是谓出于矩耳
矩即今之曲尺是也规即今之料杖是也孟子曰不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8b 页 WYG0214-0040b.png

刘徽祖冲之辈皆觉围三径一之非亦尝更定新率
竟不能得其真惟元儒李冶善算乃得其秘传而叹
服之著于测圆海镜序中千载已来得此理者盖亦
鲜矣呜呼今之学者小九九尚不熟何足以语其圆
率之疏密也哉即有通算术者亦以为丈量田地不
过得其大略总差一二步何妨也殊不知圣人设此
术岂专为圆田耶大而璇玑玉衡小而黄钟玉琯凡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9a 页 WYG0214-0040c.png

圆之谬而竟不之察乎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又
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今编此书虽采古人成说
而独详于求圆一事盖欲微显阐幽补其阙略而已
详见律吕精义内篇
解曰按商高古法谓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者何也盖圆周
之内必有容方之理其方之形虽不可见而其数却易推
惟圆周虽可见而其数却难测是故测圆之术先求方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79b 页 WYG0214-0040d.png

其内所容方之斜弦亦与圆之径同皆一百步自乘得一
万步名为弦羃羃即四方手巾可以覆樽所谓举羃酌酒
是也算家有相乘有自乘二种颇不同盖自乘之数
其形必方故取名谓之羃以别之耳非真用手巾也
凡弦羃中兼有句股二羃之数减去句羃馀为股羃
今弦羃一万步盖有句羃五千步股羃五千步在其
中矣然正方者句股相同故云折半止存一羃作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0a 页 WYG0214-0041a.png

故不谓之句股但谓之方面也假令东边一面之方
是九则其东边一段之圆是十若方周三十六则圆
必是四十故用此为求圆之率四因即圆周也今圆
径一百步不知其周但推得其内所容之方面七十
步空七一空六七八以九为法归之得其东面一段
之圆七十八步五六七四二欲知南西北三段则用
四因而一全周之数得矣是故四十分之九者天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0b 页 WYG0214-0041b.png

但应乘者除之应除者乘之耳句股弦三者亦须反
求之径求周者先自乘折半开方所得而后用求圆
之率乃弦求句也周求径者先用求圆之率所得而
后自乘倍之开方乃句求弦也既求得周径矣却用
半周半径相乘是其面羃此则不难知也旧法求圆
积者盖有四术半周半径相乘者简而最善次则周
径相乘四而一者虽烦亦善惟所谓径自乘三之四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1a 页 WYG0214-0041c.png

焉
诀曰圆周四十容方九勾股求弦数可知遂以此为
求径率求周求积亦如之解曰凡圆周内求容方者
其方居圆十分之九假令圆周四十尺容方则三十
六尺圆周三十尺容方则二十七尺假如圆周三百
步其容方该二百七十步四归则得一面之勾及一
面之股各六十七步半遂各自乘并之为实开方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1b 页 WYG0214-0041d.png

方面也盖分圆为四段每段其形如弧之背分方为
四段每段其形如弧之弦背若十尺者弦必九尺矣
十为河图之数所谓天苞也九为雒书之数所谓地
符也天圆地方阴阳之理出乎自然非牵合也圆内
之方九四之则三十六方外之圆十四之则四十故
以四十分之九为圆方相求之率求周求径求积皆
用此为率也是名求圆真率后凡言圆率者放此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2a 页 WYG0214-0042a.png

八音乐器皆有图样详见律吕精义内篇
凡声
此二字者纲也下文十二声者目也
高声䃂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韽
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
按考工记凫氏为钟条下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
由出侈弇之所由兴有说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2b 页 WYG0214-0042b.png

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
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以
此推之上文十二声者专指钟而言也侈弇短长盖
随样制而有差别见宣和博古图其声无所考矣
凡为乐器
此四字者纲也下文目也
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数度皆去声)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3a 页 WYG0214-0042c.png

分釐毫丝忽微之类总名度也
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齐量皆去声)
齐谓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量谓㮚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
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釜深尺内方
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釜其声中黄钟之宫夫黄钟之
宫以横黍言之则其管长十寸经文所谓深尺内方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3b 页 WYG0214-0042d.png

盖举其一馀可推也此所谓为之量者也㮚氏条下
又言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
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
铸也此所谓为之齐者也齐量之说㮚氏详而凫氏
略者盖此二字之艺相近是故经文互相发明也记
曰量鼎得其象量鼎失其象不言钟者亦然
凡和乐亦如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4a 页 WYG0214-0043a.png

和乐其为春官宗伯所属明矣是以列在磬师钟师
之前为此故也近世妄者欲移典同补司空之阙文何
哉
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
教谓教视瞭也磬即上文视瞭条下掌击颂磬笙磬
是也尝谓钟磬二物磬则亲而不尊钟则尊而不亲
何以言之虞书鸣球为堂上乐其堂下有镛而无磬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4b 页 WYG0214-0043b.png

乡射有磬无钟皆磬亲于钟也笙磬者与吹相和之
磬也颂磬者与歌相和之磬也皆十六枚而为一架
是名编磬而编钟亦如之故以磬师教击编钟盖钟
亦有笙钟歌钟之分别是与磬同也磬师为长何也
后夔击石拊石即古之磬师也然孔子学琴于师襄
与论语击磬襄似是一人既称师襄其亦无目者欤以
俟再考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5a 页 WYG0214-0043c.png

缦乐即操缦也燕乐燕飨之乐鹿鸣关雎之属是也
钟师掌金奏
谨按仪礼乡饮乡射有磬无钟至于燕礼及大射仪
兼有钟磬盖有钟则未必无磬而有磬则可以无钟
此磬师钟师所由分别也然则礼之大者钟师分掌
之礼之小者磬师兼掌之是以磬师条兼言编钟钟
师条不言编磬则其大小详略又可知矣故曰钟则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5b 页 WYG0214-0043d.png

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
周制别有九夏非虞夏之九歌先儒或引虞书九功
惟叙九叙惟歌名为九夏非也或引周颂时迈为肆
夏执竞为繁遏思文为渠亦非或曰有声无辞或曰
有辞亡逸皆非盖夏之为言大也乐之大者也即今
大雅是也以诗言之谓之曰雅以乐言之谓之曰夏
则九夏者大雅九篇是也解见下文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6a 页 WYG0214-0044a.png

旧说王出入奏王夏新说文王之篇是也盖取王字
为乐之名故谓之王夏耳
肆夏
旧说尸出入奏肆夏新说即绵之篇是也盖取肆不
殄厥愠之肆字为乐名耳
昭夏
旧说牲出入奏昭夏新说大明之篇是也盖取昭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6b 页 WYG0214-0044b.png

纳夏
旧说四方宾来奏纳夏新说旱麓之篇是也盖取君
子纳福如玉瓒之纳黄流也
章夏
旧说臣有功奏章夏新说棫朴之篇是也盖取为章
于天及追琢其章也
齐夏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7a 页 WYG0214-0044c.png

妇德故用于夫人之祭焉
族夏
旧说族人侍奏族夏新说行苇之篇是也盖取戚戚
兄弟莫远具尔之义
祴夏
旧说客醉而出奏祴夏新说既醉之篇是也
骜夏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7b 页 WYG0214-0044d.png

篇一说古骜字与敖游之敖义通卷阿之篇曰来游
来歌是也
凡祭祀飨食奏燕乐
以钟鼓奏之
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
蘩解见乐师条下
掌鼙鼓缦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8a 页 WYG0214-0045a.png

笙师掌教吹(古文吹与吹通)
教谓教瞽矇也凡系吹者皆属笙师教习
竽笙埙籥箫篪篴管
竽笙匏音埙土音籥箫篪篴管皆竹音竽与笙合埙
与篪合籥与篴合箫与管合
舂牍应雅以教祴乐
舂牍木音应雅革音祴乐谓祴夏之乐也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8b 页 WYG0214-0045b.png

仪礼大射仪曰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
笙钟盖钟磬与笙互相应和故小雅曰鼓钟钦钦鼓
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此之谓也
燕乐亦如之
大丧廞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
大旅则陈之
解见上文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9a 页 WYG0214-0045c.png

镈是大钟虞书商颂周雅皆谓之镛是也陈旸以为
小钟非也
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飨食宾射亦如之
击鼓之节奏与金奏合者谓之金奏之鼓
军大献则鼓其恺乐
解见大司乐条下
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89b 页 WYG0214-0045d.png

昏及夜半
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飨亦如之
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
祭祀宾客舞其燕乐
已上二条殆似古人所谓世俗之乐孟子曰今之乐
由古之乐也自唐玄宗以前雅乐俗乐总统于太常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0a 页 WYG0214-0046a.png

大率多夷音今观周制亦然则其来也远矣详见鞮
鞻氏条下
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
经文旄人在籥师籥章上疑错简也旄人下士也掌
教散乐籥师中士也掌教国子礼记文王世子篇曰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
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0b 页 WYG0214-0046b.png

知籥师当在韎师旄人之前韎师旄人当在鞮鞻氏
之前也
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飨食则亦如之
羽舞钟鼓籥师自击或令胥击之所谓胥鼓南也
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籥章
谓吹籥合歌章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1a 页 WYG0214-0046c.png

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
豳籥
毛传曰籥六孔说文曰籥三孔记曰夏籥此云豳籥
疑六孔者为夏籥三孔者为豳籥也或云豳国之籥
以苇为之明堂位云土鼓蒯桴苇籥是也
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旧说迎暑以昼求诸阳迎寒以夜求诸阴皆以豳籥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1b 页 WYG0214-0046d.png

鼓故曰土鼓
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
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诗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
榖我士女此之谓以乐田畯也记曰蜡之祭仁之至
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
草服也此之谓息老物月令孟冬劳农以休息之是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2a 页 WYG0214-0047a.png

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吹而歌之燕亦
如之
后汉明帝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好立功名慷
慨有大略在州数岁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汶山以
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馀
国户百三十馀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称为臣
仆辅上疏曰臣闻诗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传曰岐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2b 页 WYG0214-0047b.png

菆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路经邛来大山零高坂峭
危峻险百倍岐道襁负老幼若归慈母远夷之语辞
意难正草木异种鸟兽殊类有犍为郡掾田恭与之
习狎颇晓其言臣辄令讯其风俗译其辞语今遣从
事史李陵与恭护送诣阙并上其乐诗昔在圣帝舞
四夷之乐今之所上庶备其一帝嘉之事下史官录
其歌焉远夷乐德歌诗曰大汉是治与天意合吏译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3a 页 WYG0214-0047c.png

酒食昌乐肉飞屈申悉备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
长寿子孙昌炽远夷慕德歌诗曰蛮夷所处日入之
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深恩与人富厚冬多霜
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涉危历险不远万
里去俗归德心归慈母远夷怀德歌曰荒服之外土
地硗埆食肉衣皮不见盐榖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
负归仁触冒险狭高山岐峻缘崖磻石木薄发家百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3b 页 WYG0214-0047d.png

汉书)
唐德宗贞元中南诏异年寻遣使诣剑南西川节度
使韦皋言欲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进乐皋乃作南
诏奉圣乐用黄钟之均舞六成工六十四人赞引二
人序曲二十八叠执羽而舞南诏奉圣乐字曲将终
雷鼓作于四隅舞者皆拜金声作而起执羽稽首以
象朝觐每拜跪节以钲鼓德宗阅于麟德殿以授太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4a 页 WYG0214-0048a.png

国王雍𦍑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难陁献其国乐至成
都韦皋复谱次其声又图其舞容乐器以献凡工器
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革牙角大扺皆夷狄
之器其声曲不𨽻于有司(见新唐书)
已上二段盖即周官韎师旄人及鞮鞻氏所掌夷乐
之遗意欤故附载于篇末
典庸器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4b 页 WYG0214-0048b.png

祗庸登庸之庸旧说以为伐国铭功之器非也
掌藏乐器庸器
乐器钟磬琴瑟之属庸器一切常用之物不止于乐
器也为歌敷席为舞立表表与席非乐器故总名庸
器用毕则收藏之
及祭祀帅其属而设笋虡陈庸器飨食宾射亦如之大
丧廞笋虡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5a 页 WYG0214-0048c.png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
飨亦如之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不言戚省文也不言羽籥者别属籥师不属此官也
已上二官乐官中微者也是故列于篇末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第 95b 页 WYG0214-0048d.png

乐律全书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