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50220a 页
卷四 第 1a 页 0468-138.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内篇养生主第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
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
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
以养亲可以尽年
郭象注生也有涯分有极也夫举重携轻
力有所限好胜者虽绝膂未足慊其愿此
知之无涯也知之名生于失当而灭于冥
卷四 第 1b 页 0468-139.png

万钧忽然不觉重之在身虽应万务泯然
不觉事之在已此养生之主也若以有限
之生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已困又
为知以救之因养而伤真大殆也必须忘
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
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盖能顺中
以为常则事事无不可养生非求过分全
理尽年而已矣
吕惠卿注生随形而有尽知逐物而无穷
卷四 第 2a 页 0468-140.png

于殆而已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恶皆生于知
其相去何若唯上不为仁义之操以近名
下不为淫僻之行以近刑善恶两遗而缘
于不得巳以为常是乃刳心去知而止乎
不知之道也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何以加
此
林疑独注有形者阴阳不能续无形者历
数不能穷故以有涯之生随无涯之知殆
卷四 第 2b 页 0468-141.png

为善不近于名斯天下之真善为恶不近
于刑斯天下之真恶唯顺性命之情而不
损不加于万物混同而无毁无誉则刑名
之所不能及也天下所以有善名因不及
者立所以有恶名因过之者生或轻生趋
义以要一时之名或贪生逐利以陷中道
之夭皆所谓近名之善近刑之恶非顺性
命之情而去其已甚者也
陈详道注善养生者内我以为主外物以
卷四 第 3a 页 0468-142.png

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
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身
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缘督而
应不得已而起以是为常而不为已甚则
在我无忤于物在彼无害于我故可以保
身而养亲全生而尽年也易曰善不积不
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则为善未
尝不近名为恶未尝不近刑而庄子言此
者盖庄子所谓善非离道也志其劵内而
卷四 第 3b 页 0468-143.png

谓南荣趎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所谓恶
者如此则所谓善者可知矣
陈碧虚注寿夭者生之有涯博通者知之
无涯天与则深不可识人为则劳而多弊
故生理之主要在善养而乃贪名逐利不
知休息重增其伪以益其生卒至于危殆
而已夫自全之善理无近名谓守朴少变
汉阴文人之徒是也自损之恶理无近刑
谓沈溺嗜好公孙朝穆之徒是也无为善
卷四 第 4a 页 0468-144.png

保身全生养亲尽年此所生之主也
赵虚斋注人从少至壮从壮至老从老至
死此生之有涯经纬万事亘古今而常存
此知之无涯人惟昧于真知而终身役役
以为知危矣生有尽而知亦尽其形化其
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处世间为善
则有无穷之誉为恶则有无穷之毁伯夷
死名盗蹠死利虽所死不同残生伤性均
也恶固不可为善亦不必为为则有心矣
卷四 第 4b 页 0468-145.png

发其感于物也一出乎性之自然形诸外
者即此中也率性之谓道缘督为经之义
也奇经八脉中脉为督
林氏鬳斋口义云以有尽之身随无尽之
思纷纷扰扰何时而止殆已者言其危可
畏于危殆之中又用心思算自以为知终
于危殆而已为善无近名至可以尽年数
句正是养生家之学庄子所自受用者若
以为善又无近名之事可称若以为恶又
卷四 第 5a 页 0468-146.png

仁义之操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迫而后
应应以无心以此为常则可以保身全生
养亲尽年即孟子所谓寿夭不贰脩身以
俟之也
褚氏管见云内篇始于逍遥游尽性之
学所以明道次以齐物论穷理之谈所
以应化又次以养生主至命之要所以
脩身也故首论无以有涯随无涯则生
任其自生而无夭阏之患知复乎无知
卷四 第 5b 页 0468-147.png

之有信能如是则因天下之善而善之
因天下之恶而恶之虽为非为也又何
有近名近刑之累哉夫人之处身应世
有当为之善恶至若圣贤任天下之重
纪纲世道扶持生灵于善恶尤有不得
不为者赏一人而天下劝罚一人而天
下戒以天下之爱恶行天下之赏罚若
天地之运行春夏生成而不以为恩秋
冬肃杀而不以为怨盖天地无心寒暑
卷四 第 6a 页 0468-148.png

怨无与焉若羿之工乎中微而拙乎藏
誉近名之善也能如飘瓦之中人不怨
斯无近刑矣按此二句即道德经建德
若偷之义诸解或引善不积不足以成
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为證则是为而
近名刑也或引上不敢为仁义之操下
不敢为淫僻之行则是不为而不近名
刑也语虽相类义实不同今经意盖谓
世人所谓善恶私而有迹特见其小者
卷四 第 6b 页 0468-149.png

岂浅识所能窥哉若四凶之恶而帝尧
除之桀纣之恶而汤武放之少正卯之
恶而夫子诛之则圣贤所谓善恶者可
见矣夫为善恶而近名刑不为善恶而
无名刑皆理之当然今则为之而不近
名刑者世人视之以为善恶而圣贤之
心常顺乎中道合天理之自然而已故
利害不能及而道德之所归也督字训
中乃喜怒哀乐之未发非特善恶两间
卷四 第 7a 页 0468-150.png

常道则虚彻灵通有无莫系吾与太极
同一混成又恶知身之可保生之可全
亲之可养年之可尽哉郭氏以中释督
而不明所以后得虚斋引證切当盖人
身皆有督脉循脊之中贯彻上下复有
壬脉为之配乃命本所系非精于养生
罕能究此故衣背当中之缝亦谓之督
见礼记深衣注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
卷四 第 7b 页 0468-151.png

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
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所见
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
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
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
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
卷四 第 8a 页 0468-152.png

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休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
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生焉
郭注自手之所触至乃中经首之会言其
因便施巧无不闲解既适牛理又合音节
直寄道于技所好非技也所见无非牛未
卷四 第 8b 页 0468-153.png

神遇不目视闇与理会也官知止神欲行
司察之官废纵心而顺理也依乎天理不
横绝也有却之处批之令离节解窾空就
导令殊因其固然刀不妄加游刃于空未
尝经槩于微碍故十九年而刃若新发硎
每至交错聚结之处视止行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理解而无刀迹如聚土也逸豫
自得拭刀而藏之刀以善用而全生亦以
善养而全也
卷四 第 9a 页 0468-154.png

则所见无非物既闻道则所见无非道神
遇不目视喻闻道者能以心契而不以知
知识识也目官知止神欲自行依乎天理
至大乎是乃未尝见全牛也天下无物
非道而无适不通亦若是而巳矣所见无
非牛更刀伤生之譬十九年而刃若新发
硎不以伤其生之譬也其为形也未始有
物不乃似其节之有间乎其为生也未始
有生不乃似其刃之无厚乎其于游刃恢
卷四 第 9b 页 0468-155.png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则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也休然为戒视止行迟以至善
刀而藏则慎终如始无败事矣
疑独注牛喻性命之理刀乃生之譬也顺
性命之理而无为则生不伤顺牛体之理
而不用力则刀不亏故手触足履疾徐动
止之间因其自然顺其常理是以中于五
音合于乐舞桑林汤乐经首尧乐会者合
音与舞而言之庖丁自谓寄道之微妙于
卷四 第 10a 页 0468-156.png

视也久则无全牛以神遇也今一于神遇
而不目视则筋骨之内皮肤之间固已冥
会矣老子曰绝圣弃知官止之谓也易曰
不疾而速神行之谓也依乎自然之理大
郤则批而离之大窾则导而通之凡此皆
因其固然岂复强为私巧哉若然则肯綮
微碍之处未尝或经而况𩨢戾大骨乎良
庖之与族庖虽岁月有远近更刀有迟速
其于伤刀一也族言其众良言其寡则庖
卷四 第 10b 页 0468-157.png

间所以十九年而刃若新发硎也族者骨
肉结聚之处见其难为运刀须当戒慎视
止行迟喻性命之精微养之为尤难提刀
四顾踌躇满志解牛至此无复解矣善刀
而藏则知至人以应为不得巳而复退藏
于密也
详道注目视者见物不见理所见无非牛
也神遇者见理不见物未尝见全牛也所
见无非理故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馀
卷四 第 11a 页 0468-158.png

以实应物以顺而不以逆于其易也遇之
以适无异砉然而中音于其难也处之以
慎无异怵然而为戒其成也视履考祥无
异提刀而四顾其终也全而归之无异善
刀而藏也善解牛者所解虽多而刀不剉
善应物者所遇虽烦而生不伤也
碧虚注识明则达理技妙则中节庖丁素
学养生之道假技以进耳始则见牛不见
理后乃见理不见牛以神遇不目视治内
卷四 第 11b 页 0468-159.png

也依乎天理自然冥会批却导窾游刃于
虚未尝经肯綮之碍况大𩨢乎是以十九
年而刃若新发硎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牛不知其死也夫解牛者观其空郤之处
游刃舞蹈以全妙技养生者岂不能避患
深隐保形不亏以全天真乎
李士表论云物本无物其体自离道无不
通安所用解庄子所谓解牛者离物冥心
而未尝见牛乘虚顺理而未尝经刃是亦
卷四 第 12a 页 0468-160.png

不为不久所解数千牛则应世故之变不
为不多而刃若新发硎者盖执迹则瞬息
已迁操本则亘古不去一身已幻敦为可
奏之刀万物皆妄熟为可解之牛哉物我
既忘能所斯泯故未尝批而大郤自离未
尝导而大窾自释奏刀騞然而无应物之
劳释刀而对而无留物之累其终也善刀
而藏之复归于无用矣以道观之在解无
解非碍则解亦不知在碍无碍非解则碍
卷四 第 12b 页 0468-161.png

族庖视庖丁碍者碍其解也解碍俱遣虚
而已矣以是道而游乎万物之表彼且恶
乎碍哉
赵注庖丁解牛进退周旋合乎音节牛之
经络皆会于首屠者刺刃于首正中其会
则百骸立解所以发文惠君之叹丁又自
言其技之精盖进乎道至于难处未尝不
戒谨恐惧心为之休视为之戒行为之止
动为之迟惟恐一毫之伤其刃所以十九
卷四 第 13a 页 0468-162.png

此善养生者也
鬳斋口义云奏刀进用其刀中音言合律
吕桑林经首皆乐名未尝见全牛言牛身
可解处一目而见也神遇犹言心会也官
知止言耳目皆无所见闻而不言之神自
行依牛身自然之腠理骨节空窾皆固然
者我但因而解之其用刀也未尝经涉肯
綮之间而况大𩨢乎良庖族庖岁月更刀
之不同均不免于损今经十九年而刃若
卷四 第 13b 页 0468-163.png

之体游刃于其间言无滞碍也喻世事皆
有自然之理但顺而行之我心泰然物亦
不能伤也至虽然一转甚有意味言人之
处世岂得皆为顺境或遇逆境之时多忙
乱失措然正当委曲顺以处之不动其心
事过而化一似元无事时始为养生得力
也
庖丁章叙述养生要旨最为亲切故写
其动作进止之度以应夫行住坐卧之
卷四 第 14a 页 0468-164.png

过盖天下事无小大有理存焉解牛而
得其理则目无全牛刃有游地养生而
得其理则身有馀适事无废功奏刀中
音喻应物之当理释刀而对喻忘生而
得理也有心乎应物则所见无非牛体
道而冥物未尝见全牛也神遇不目视
则依乎自然以虚为用而亦无所事乎
知见矣十九年而刃若新发硎言与物
无迕者生无所伤养神有道者久而不
卷四 第 14b 页 0468-165.png

结曰族以喻应酬世故事物繁剧之时
当加戒谨以成厥功定而后能应也世
人徒从事乎厚味侈服华居显位声色
悦乐以为养养愈至而生愈失经所谓
养形果不足以存生是已庖丁所好者
道则所见无非道故事物之间恬无滞
碍虽逆顺迭出万变丛挫卒有以善解
之不啻游尘之过前是何也盖能养其
生之主则玄德内充真机外应处已处
卷四 第 15a 页 0468-166.png

刀而藏安有月更之弊哉真人虑后世
学养生者溺于沉寂无为无以酬酢世
故废人事而道可立其为道也鲜矣故
寓道于技以立言而牛之解不解无庸
辩再考每至于族似指族庖见族庖之
难为故休然为戒而终无难也李士表
论意亦同此休然为戒已下赵氏点句
独异说亦可通但末后刀甚微三字句
不圆耳
卷四 第 15b 页 0468-167.png

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
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
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
王不善也
郭注介者偏刖之名知之所无奈何天也
犯其所知人也独指偏刖夫师一家之知
而不能两全其足则知之所无奈何以右
师之知而必求两全心神内困形骸外弊
矣岂直偏刖而巳哉两足共行曰有与有
卷四 第 16a 页 0468-168.png

知独者非我也夫逍遥乎自得之场固养
生之妙处又何求于入笼而服养哉言雉
心神长王志气盈豫自放于清旷之地忽
然不觉善之为善也
吕注右师盖人貌而天者也介然独立故
公文轩见而疑其非人天之生是使独也
言所得于性命之理本如此若夫与物接
而其貌有与者则人而已矣泽雉饮啄自
如心与天游而适其性命之譬也不蕲畜
卷四 第 16b 页 0468-169.png

也樊中之养虽至于神王非其所善不若
泽中饮啄之希而自得也
疑独注天生斯人使之独足而人之貌则
有与也言养生不在形骸要在神王而巳
故泽雉自适虽饮啄至少而神不亏樊中
稻粱充足适所以累身而已夫养神在于
适性故古人一亩之宫箪食瓢饮以为至
乐正明此理
详道注介者不与物通独而无与右师尽
卷四 第 17a 页 0468-170.png

异故公文轩曰云云雉之为物资养于泽
而忧畜于樊其养于泽也神可谓王矣其
忧于樊中虽王不善也盖处世而与物游
者未尝无所防离人而入于天者未尝不
自适右师惊于人则神王而善可知矣雉
神王而不善则惊于人可知矣
碧虚注作善不免天也为恶近刑人也有
与犹相与今介独者是罹祸于天虽犯法
令盖禀受愚昩亦非人也人之仪形全美
卷四 第 17b 页 0468-171.png

不知世事感变之所起事至则惑其所由
然惑则外物害之矣其害也知其所由然
则委之自尔而内无惊怛所以免乎重伤
也
赵注右师矇瞍也介相师者也人莫不有
目而我独无是天使我独非人所能为因
引雉以自解雉在泽中十步方一啄百步
方一饮不能忘机者以目有所见惧物之
害己也虑患如此岂料寘身樊笼为人所
卷四 第 18a 页 0468-172.png

也神寓于目精采发见谓之王言恃目防
患而不得免不若无目者之一委于天也
鬳斋云右师巳刖之人为右师之官介独
也刖而存一足也天与人与者言天生如
此邪刖则分明是人却曰天之生是使独
者言人之形貌皆两足相并而行此则独
异便是天使非人也盖谓世间有馀不足
虽是人为皆由造物人处患难当安之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言得食之难若
卷四 第 18b 页 0468-173.png

笼中饮啄虽饱雉之精神虽王而终不乐
故曰不善也
介一音兀断足也崔氏本作𧿁据前诸
解立说不同亦各有意义详定从本音
以偏刖释之为当有与说亦未明今拟
以与训类说之盖右师之介虽蓄于人
亦其天分使之独足而其貌则与人同
类耳况禀形最灵复有以充其内岂可
以外亏一足而自弃其全美哉是故一
卷四 第 19a 页 0468-174.png

性德者与生俱生性则为生之主不离
于斯二者是谓得其养矣形之残兀何
加损焉欲人安于患难而顺其性命之
情则吾有尊足者存所养非形骸也故
后文泽雉之喻以全性为乐畜樊为忧
再详经旨谓泽雉饮啄虽鞎而不愿就
养若受畜樊中则虽饮啄有馀而飞行
失所形虽王不善也诸本多作神使其
神王岂得谓之不善哉况受絷樊中无
卷四 第 19b 页 0469-004.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