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第 150388b 页
卷三十八 第 1a 页 0475-074.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天道第一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
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
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
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
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
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
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
卷三十八 第 1b 页 0475-075.png

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
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
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
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
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
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
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
也以此退居而间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
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卷三十八 第 2a 页 0475-076.png

而无所牵滞故虽六通四辟而无伤于静
善之乃静则有时而动万物无足以挠心
斯自得也有其具而任其自为故所照无
不洞明凡不平不至者生于有为休则未
尝动伦理也动则得者不失其所以动夫
无为也则群材万品各任其事而自当其
责故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俞俞从容自
得貌寻万物之本皆在不为中来有道为
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贵也
卷三十八 第 2b 页 0475-077.png

吕无为之体大矣何所不为哉主上不为
冢宰之任则伊吕静而司尹冢宰不为百
官之所执则百官静而御事百官不为万
民之所务则万民静而安业万民不易彼
我之所能则天下静而自得自天子至于
庶人弥无为而弥尊也
吕惠卿注天道运转无穷而未始有物故
万物成非雕而刻之也帝道一日万几而
未始有物故天下归非悦而求之也圣道
卷三十八 第 3a 页 0475-078.png

服之也明于天通于圣知其皆运而无所
积则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也运则转变
无穷无积则介然之有不留乎胸中也虽
吾之自为犹将昩乎无不静者以为而未
尝为故也况人各为其为而有不静者乎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若以静
为善而后静非本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
则其本自静非静之而后静也何则万物
得我以生我则不生万物孰能铙之明乎
卷三十八 第 3b 页 0475-079.png

芸也乃所以归其根复而归根则其自静
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上际下蟠无所不
极而藏之圣人之心则其静也非特水之
静烛须眉平中准而已盖天地于此乎观
则是其鉴万物于此乎形则是其镜也虚
则无所于逆静则一而不变恬则安于无
知淡则不与物交寂则寂然不动漠则合
气于漠此六者圣人之所以无为也天地
之平则无有高下道德之至则无以复加
卷三十八 第 4a 页 0475-080.png

万物之求而无此焉则无所于休而其神
惫于事为之众矣其能虚乎虚者刳其心
则韬乎其事而其富至于有万不同故虚
则实虽不同而其理未尝乱则虚非特以
实而伦又将以静而动动而得也孰能安
以久动之徐生则静而动动于不得已而
当则动而得者也致虚而至于静则万物
不足以铙心而无为无为则任事者责而
我不劳矣俞俞则无往而不然忧患于何
卷三十八 第 4b 页 0475-081.png

淡寂漠亦若是而已所从言之异耳万物
职职皆从无为植乃其所以为本也古之
圣人或南面而为尧或北面而为舜或以
帝王之德处乎上或以玄圣之道处乎下
或退居间游或进为抚世其明乎万物之
本则一也
林疑独注道无不在故在天为天道在帝
为帝道在圣为圣道天以道而运寒暑代
谢日月迭行未尝有积故万物莫不以之
卷三十八 第 5a 页 0475-082.png

王之入帝王言其位神圣言其道也明于
天故无为而为通于道故吉凶与民同患
无为而为者其化通乎六合与民同患者
其德顺乎四时是以古之帝王虽六通四
辟而其所以为德者任其自为而已故其
心昩乎无不静圣人之静不为动对非世
所谓静也善即所谓性自其继道以言则
善也自其成之者言则性也性者命之在
我未尝不静而世人所以不得与于此者
卷三十八 第 5b 页 0475-083.png

心所以能静也心譬则君性譬则国君正
则国治不正则国乱自然之势也欲尽其
性必先静心水静则明则平大匠取法水
静犹能若此况人心乎心者精神之宅静
之则精一而神全挠之则精竭而神疲精
一神全则其心圆明何所不照此天地之
鉴万物之镜也心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至于无为无为者天地之平
道德之至帝王圣人之所休息也唯其无
卷三十八 第 6a 页 0475-084.png

无不在焉其为出于无为则向之实者虚
矣虚之而静静而后动所以不失其动不
失其动则无为无为则群才各任其事当
其责使之尽性分之极而已俞俞自得其
心所以冥乎至理而忘物我之分忧患不
能处死生无所系归根复命而与造化为
一此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北乡即孟
子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
法尧舜而巳玄圣若虞舜侧微而玄德升
卷三十八 第 6b 页 0475-085.png

巢许之类进为抚世伊周之类圣人之迹
虽趣时应变未尝同其为道一也
陈详道注天道运而无所积非以成万物
也而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非以归天
下也而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非以服
海内也而海内服盖圣人之于天下达则
为帝王之德穷则为玄圣之道书称尧以
帝德广运而终于为天下君此帝道运而
天下归也孟子称孔子东西南北无思不
卷三十八 第 7a 页 0475-086.png

寂漠者气无为者神也能致虚守静心淡
气漠而至于无为此所以为天地之平道
德之至而帝王圣人休焉休谓其所要宿
之地玄者妙之本素者性之质玄圣素王
与书所谓玄德同帝王天子与书所谓俊
德同
陈碧虚注体不言者明于天适物变者通
于圣委之动植则自然为也昩然弗知则
无不静也圣人之静也应物而不荡非圆
卷三十八 第 7b 页 0475-087.png

故静也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
毫发难隐心静则有无易照故虚静则吉
祥止而妙道生恬淡则神气王而虚白集
寂漠则灵府宽而真君宁无为则和理全
而性命永此非特异也乃天地之平常万
物之至正圣人之所休止也心休则事虚
事虚则理悫理悫则性静性静则动不妄
矣无为则所责不在己责不在己则俞乐
而无忧年寿长矣明于此者谓虚静等八
卷三十八 第 8a 页 0475-088.png

君处下则为帝师周之柱史鲁之司寇是
也退居间游伯夷叔齐是也进为抚世传
说吕望是也君臣定位不相凌越则天下
治矣
林氏鬳斋口义云帝道圣道本难分别经
意盖以帝为三皇圣为五帝运而无积即
是纯亦不已此段主意在静字上至静之
中运而无积何尝是枯木死灰六通四辟
犹云四方上下无所障碍圣人之静也非
卷三十八 第 8b 页 0475-089.png

以挠心故不求静而自静也以水镜喻静
义甚精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八字演一
静字此乃天地一定之理道德至极之事
帝王圣人之心休止于此休则虚即惟道
集虚虚则实即襌家云真空而后实有实
理之中自有伦理便是浑然之中有粲然
者虚则静静则动便是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动无不当曰得各当其事而任其责是
无为而无不为也忧患不能处处犹入也
卷三十八 第 9a 页 0475-090.png

起八字断之以万物之本言此理出于万
物之初也馀论概同前解
褚氏管见云言天则地在其中言圣则
人在其中帝则兼三才而运化故六通
四辟而德行乎内所以治人化物上为
皇而下为王者是也其自为则入而治
己反流归源明道若昧无有不静者矣
凡人之静必静之而乃静圣人之静岂
以静为善而静哉物无足以铙心故耳
卷三十八 第 9b 页 0475-091.png

匠取法亦言其自然明平可鉴可准以
况人之精神静极而明天地万物莫逃
其鉴一身之贵何以加此而昩者役不
知止惫不知息以至澌尽而莫救可不
哀邪夫欲求所以养精神之道不越乎
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而天地之平道德
之至亦岂外乎此哉故物理于此而曲
当圣人于此而休息虽万缘扰扰而不
生其心然恍惚有物至理存焉物不终
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0475-092.png

去而年寿长得其本而操之故也若是
则为君为臣无不合道进为退处皆得
其宜此圣道法天运而无积之效也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四十
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0475-09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