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第 150435b 页
卷四十八 第 1a 页 0477-030.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缮性第二
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
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
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
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
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
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
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
卷四十八 第 1b 页 0477-031.png

道也
郭注道以不贵故能存世然世存则贵之
贵之道斯丧矣道不能使世不贵世不能
不贵于道故交相丧若不贵乃交相兴也
今所以不隐由其有情以相兴也何由而
兴由无贵也莫知反一以息迹而逐迹以
求一愈得迹愈失一斯大谬矣虽复起身
以明之开言以出之显知以发之何由而
交兴哉时命大行此澹漠之时也反任物
卷四十八 第 2a 页 0477-032.png

澹漠之时也虽有事之世圣人未尝不澹
漠深根宁极而待其自为道之所以不丧
未有身存而世不兴者也
吕注世与道交相兴则圣人作而万物睹
世与道交相丧则圣人游乎世俗而莫之
知固已隐矣奚以自隐于山林间为哉反
一无迹华胥之梦姑射之游是也深根宁
极确乎其不可拔者是也龙蛇之蛰以存
身亦若此而已矣观庄子此言似亦慨然
卷四十八 第 2b 页 0477-033.png

夫闻道者有遇于兴废之间则所以存身
者固不可不知若庄子则所谓不与圣人
同忧亦何慨然于大谬之间哉
疑独注居古而行今之道则道丧世也居
今而行古之道则世丧道也有斯世然后
可以行斯道不然则世与道交相丧而已
道无由兴乎世命也世无由兴乎道时也
时与命俱相戾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
德隐矣若列子居郑圃庄子居漆园是也
卷四十八 第 3a 页 0477-034.png

形隐者也古之隐士非避地避言括囊其
知也时命大谬安之而已当其时命而其
道大行于天下圣人未尝自以为达反归
于一而不以迹示人也不当其时命而其
道大穷于天下圣人未尝自以为穷深固
其根而安其极也孟子所谓大行不加穷
居不损是矣一者精义无迹然后入神根
者尽性宁极然后至命百姓日用而不知
反一无迹之谓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卷四十八 第 3b 页 0477-035.png

详道注古之人知与恬相养则道与世可
知矣今之人世与道交相丧则知与恬可
知矣世丧道则俗日薄道丧世则德日衰
世无由兴乎道此天地闭贤人隐之时也
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亦将隐矣况其下
者乎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身闭言藏知
之谓也身出心隐而陆沉者也与夫友木
石群鸟兽者固有间矣经所谓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者功成于无为反一无迹也天
卷四十八 第 4a 页 0477-036.png

根宁极也成焉而不以己忘物生焉而不
以物害己则能视穷如通视通如穷神不
驰于外精不耗于内岂非存身之道乎
碧虚注人存则道兴人亡则道丧世道交
丧历运使然人与世末也其要在乎本若
老聃守藏史南华吏漆园其德隐矣隐故
不自隐时使之然也伯夷采薇子陵垂钓
时命大谬也反一无迹功成不居也傅说
版筑吕望磻溪深根宁极也
卷四十八 第 4b 页 0477-037.png

作兴世俗之闻见世俗之人又何由而知
道哉世皆不知道则圣人虽在目前众亦
不识非圣人故意自隐也夫隐士非欲伏
身闭言藏知知时不可所谓邦无道则愚
是也反一无迹功成不有也道虽可行而
付物于无心在我者一而巳矣根极即自
本自根极止也深根犹退藏于密宁极犹
曰安汝止存身以待时而巳
详夫世道交丧之语意甚可悲真人超
卷四十八 第 5a 页 0477-038.png

此特为世道而言是亦悲人之悲耳究
其极致又有足以解人之悲者能于言
下以至理烛破则处穷如通视毁如成
其得失果何如哉古之隐士知时命之
谬而安之故德隐身不隐虽处乱世而
和光同尘害莫能及今之隐士窜身避
地名随迹彰不安所安固有行怪而召
衅者矣反一无迹则明道若昩深根宁
极则良贾若虚所谓随时隐显能龙能
卷四十八 第 5b 页 0477-039.png

可哉文中子天隐人隐之说盖原于此
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知穷天下不以
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
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
伤道故曰正己而己矣乐全之谓得志古之
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
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
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
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
卷四十八 第 6a 页 0477-040.png

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郭注任其真知守其自得行于坦途块然
大通自得其志独夷其心而无哀乐之情
斯乐全也所谓得志者全其内而足去来
在外物得失非我也淡然自若不觉寄之
在身旷然自得不知穷之在己故无忻欢
之喜也寄去则不乐者寄来则荒矣营外
而亏内是为倒置也
卷四十八 第 6b 页 0477-041.png

而不害乎静可也忘言而知无不知去知
而德无不备危然处其所则不待避世离
物而世物无足以累之此行身之道也道
不小行德不小识则不少损以趋世不少
损以趋世正己之谓也乐全者无以益其
乐志于道而求得之此所谓得志也道则
性命轩冕物之寄耳今以其寄去而易其
无以益之之乐则丧己失性是为倒置者
也
卷四十八 第 7a 页 0477-042.png

以在人而言不以辩饰知真知无知也不
以知穷天下兼忘天下也不以知穷德自
德不德也道行乎外则大德有所识则广
小行所以伤道小识所以伤德正己则天
下之物皆取正乎我岂小识小行所能与
哉夫忧乐出于性命天下不能损益之者
忧乐之全也舜以不得父母为忧虽天下
之富贵不能损颜子以箪食瓢饮为乐虽
天下之富贵不能益过此皆忧乐之外也
卷四十八 第 7b 页 0477-043.png

失矣夫人在天地间寄也轩冕在身又寄
于所寄世人执吾身而有之贵轩冕而宝
之以此为得志及其寄去则不乐而不知
其非吾性命所有也故君子不荣通不丑
穷此所以无忧也若以所寄轩冕为乐其
去为忧则向之得者其乐未必不荒丧己
失性谓之倒置也宜矣
详道注以知穷天下小行也以知穷德小
识也道出于命德出于性人生莫不全性
卷四十八 第 8a 页 0477-044.png

所谓得志者无它乐全而已失性之人忘
其不赀之身而逐夫傥来之荣以轩冕为
性命之根以形骸为哀乐之府不知其所
得者尘垢臭腐而所失者乃吾之所以为
我也何异乎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哉
碧虚注善行者贵默守愚者福全燕处超
然归根复命又何为哉小行则矫俗小识
则矜衒有益必有损岂为得志哉物之傥
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随物损益受役多
卷四十八 第 8b 页 0477-045.png

荒是乐乎外而丧乎内矣
鬳斋云存身言不用之时行身言用之时
也有知见而不饰以辞知有馀而不敢尽
用故虽用知而不失其自然之性危然处
其所谓所立者高反其性即反一无迹也
无为者道之大有为则小行不识不知德
之大有识则小识正己而物正则所乐者
全其得志在此不在外物也无以益其乐
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性命天爵轩冕外
卷四十八 第 9a 页 0477-046.png

乐道与它人乐轩冕同乐在我则无时而
能忧乐在物则物去乐亦去矣乐有去来
则非真乐故未尝不荒也己与性本也物
与俗末也重末而失本故曰倒置之民
辩知者戕身之具故存身者不取焉天
下之德归于玄默无知而已巍然言独
立不群处其所谓静定于此足以反其
自然之性何必它求哉小行小识形容
所见者小故为道德之累大人者正己
卷四十八 第 9b 页 0477-047.png

足重于内是以轩冕可轻于外傥来暂
去会之无心若寄去而忧者寄来则必
乐乐必荒矣己因物而丧性因俗而失
则冠屦倒施欲化天下之民也难矣(行/身)
(当是存身上文/可照危当是巍)
是篇主意谓人无超逸绝尘之见而苟徇
世缘渐失其本皆缮性滑欲于俗者也虽
未为显恶而妨道为尤甚况又益之以外
学乱之以妄思而欲复初致明是犹适郢
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0477-048.png

莽无所致力设为恬知交养之论使之易
入焉夫人处世间酬机应变不能忘知知
用则害恬要在审酌其宜处之以道事来
则知见事去则恬存久久调熟二者俱化
精神魂魄融为至和符性命于希夷归道
德之根本由是而充之与一世之人处混
芒而得澹漠虽有知而无所用则其为化
也博矣柰何政失淳和俗趋浮薄离道险
德灭质溺心至于世道交丧而不可复也
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0477-049.png

之遇存身所以存道也寄之去来无容休
戚于其间尚何以知辩为而其乐全志得
有超乎轩冕之荣者人患不知求耳此圣
贤处晦以自全之道也南华心事亦槩见
于此云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