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 第 150638c 页
卷九十四 第 1a 页 0485-102.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九十六谷九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盗蹠第二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
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见下贵
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
焉知不足耶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
忘邪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
同乡而处者以为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
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
卷九十四 第 1b 页 0485-103.png
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
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惨怛之疾
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忻欢之喜不
监于心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
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无足曰夫富之
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势至人所不得逮贤
人所不能及侠人之勇力以为威强秉人之
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
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
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
卷九十四 第 2a 页 0485-104.png
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
辞之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
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不足故求
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馀故辞之弃天
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
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
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
故辞而不受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而雍
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善卷许由得帝而
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
卷九十四 第 2b 页 0485-105.png
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
兴名誉也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
以持生则亦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知和曰
平为福有馀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
也今富人耳营钟鼓管籥之声口嗛刍豢醪
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
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也可谓苦矣贪财而
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
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
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
卷九十四 第 3a 页 0485-106.png
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
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
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
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
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
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

 郭注此章言知足者常足
 吕注无足以富为见下贵是为安体乐意
 之道知和以为富者同生同乡而世辄下
卷九十四 第 3b 页 0485-107.png
 贵之则其中无主可知是与俗化于世弃
 其至重至尊者以为世俗之所为失其性
 命之情谓之安体乐意亦疏矣惨怚恬愉
 不监于体怵惕忻欢不监于心则知为为
 而不知所以为向所谓以隋侯之珠弹千
 仞之雀是也虽至贵至富者犹不免于患
 况足于财者乎无足以富为是谓人性皆
 然孰能辞之知和以为不知足者不能让
 畔故争四处而不以为贪知足以无以天
 下为故弃天下而不以为廉廉贪之实反
卷九十四 第 4a 页 0485-108.png
 监之度而已度谓器之小大不同谓人性
 皆然不可也侅溺于冯气言冯恃多资其
 气骄满体泽则冯谓形体润泽则恃而不
 知卫生极言富之为害如此其终也观之
 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人乃缭意绝体
 而争之此则向所谓和为为而不知所以
 为也夫孔子不能化盗蹠子张不能服苟
 得苟得取直于无约无足见屈于知和则
 知善恶名利不足以相胜唯道德足以胜
 之也
卷九十四 第 4b 页 0485-109.png
 疑独注无足贪而不知分故谓人未有不
 欲兴名就利者人利其富则归之下之为
 人之所下则贵可自养其意乃乐子何无
 意于此智不足以致此而力不能行耶推
 正理而不忘以遗贪求之心耶知和对以
 今好利欲富之人中无主正不必自享富
 贵但得与之同生同乡则以为超世绝俗
 是与俗共化于世遂去至重之生弃至尊
 之道以为人之所为而不能任天之自为
 去道不亦远乎夫人之情感物而动非体
卷九十四 第 5a 页 0485-110.png
 之所有非心之所存为为者好为所以为
 者无为而无不为唯人不知无为是以虽
 处富贵之极而不免于患也无足又言富
 之胜人穷天下之美极天下之势圣贤所
 不能及道德所不能胜勇者助其威强知
 者助其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无位而
 严若君父此富者之事也若夫声色滋味
 权势人之所同欲不待学而能此性之见
 于情者天下之人孰能辞焉知和又谓智
 者之为动以百姓不违其度度者心之法
卷九十四 第 5b 页 0485-111.png
 是以足而无所争无为而无求今之不足
 者求四方争而得之亦不自以为贪有馀
 故虽得天下而辞之亦不自以为廉贪廉
 之名虽见于外而实由于内反照之心足
 以知矣不以贵骄人所以长守贵不以财
 戏人所以长守富见之于几计患虑反恐
 伤其性故辞而不受非以要名誉天下自
 以名誉归之尧舜之让许由善卷之不受
 皆就利辞害非兴名誉而名誉兴焉无足
 谓知和所尚持守名誉苦体绝甘何异久
卷九十四 第 6a 页 0485-112.png
 病长阸而不死者知和曰天下之物以平
 为福有馀为祸财其甚者今富者惑于外
 好遣忘本业侅塞于不正之气若负重升
 高可谓苦矣贪财权以慰心竭虑静居则
 没溺于欲体泽则冯陵有为求而不得则
 疾生矣积财若堵冯而不舍辱将至矣古
 人积财聚粟以备乡闾饥荒疾患之用所
 以济众而成德也今富者多积而无用求
 益而不止忧积于内无所不思防患于外
 无所不备财为天下至害也皆遣忘而不
卷九十四 第 6b 页 0485-113.png
 察及盗贼之患至求尽其所有则性命之
 情巳竭所积之财又单欲反日之贫贱无
 事不可得也而乃缭绕其意以深思决绝
 其体以禦患岂不惑哉
 碧虚注此章重解前二章世之兴名者欲
 贵就利者欲富二者安逸之道谁无其意
 乎或识暗不知或知而力怠推正理而不
 忘谓委命而弗取其于富贵也何有世俗
 以与富贵者同时同乡犹誇以为胜而内
 有主者不为物迁达古今者不为事动也
卷九十四 第 7a 页 0485-114.png
 物莫重乎身身莫重乎生今乃同俗化世
 去重弃尊以为其所为而论安体乐意之
 道何缘近之处贫贱则怵惕居富贵则忻
 愉是昩本而矜迹也为为者为兴名就利
 之为而不知富贵之自为也舍其自为而
 欲兴就者知其不免矣夫礨空之蚁唯聚
 膻臭蒙袂之士耻近嗟来鱼相忘于江湖
 人相忘于道术又何藉乎因挟哉纵肆者
 遇声色则心乐骄侈者处权势则体安此
 人之性也孰不愿之动以百姓非为己也
卷九十四 第 7b 页 0485-115.png
 不违其度少私寡欲争四处者谓征伐四
 方志在安民非利宝货故不为贪及其功
 成名遂襌位有道亦不自以为廉也王子
 搜逃乎丹穴颜阖饭牛辞聘此岂要名誉
 哉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耕而不顾此岂
 兴名誉哉贪饕之人以恬淡乌病寂寞为
 阸而不知平易为福有馀为害唯财速祸
 惨于他物而世俗弗悟也以恬淡寂寞之
 士观钟鼓醪醴则丧乱道业观膏粱充溢
 则动多艰苦观权势取慰者溺为身疾观
卷九十四 第 8a 页 0485-116.png
 攫金不顾者甚于戮辱而委积无厌忧畏
 不释一旦祸至身倾唯求所积之早尽耳
 当此之时真性已竭货财已单思放鹰犬
 于蔡上闻鹤唳于华亭讵可复得耶
 鬳斋云此人指富贵者非有甚高难及之
 行心无所主失其正性而为流俗所化非
 他是已览察古今向背以求自利而已至
 重至尊者天理皆弃而去之独为其所谓
 求富贵之事此岂安体乐意之道耶为其
 所为乃人为所以为者天理也弃天理而
卷九十四 第 8b 页 0485-117.png
 弗循虽天子犹不免患况其下者乎富贵
 之人极其美好尽其权势至人贤士有所
 不及使人因人皆言其力可役物俗云财
 能通神之意天下虽以我为非我亦安能
 辞避此设为贪者之言也知者所为以百
 姓之同得于天者为主不敢违于法度德
 足于己则无所争为不在人求无所与四
 处四方也贪廉之实非务外也求天理法
 度而监之反身而虑之不以美名害身有
 天下而不与贤名归之而无愧非求以兴
卷九十四 第 9a 页 0485-118.png
 名誉也此又把尧舜许由都做好说无足
 谓必欲求名而不求富贵则徒苦其身身
 虽存而如疾阸不死耳平为福至财其甚
 者数句极妙嗛谓塞满其口侅溺不自在
 冯气怒而气不通慰犹足取竭事做尽也
 虽静居亦没于嗜欲体肥泽而有骄满之
 意积财如堵恋而不舍戚戚焦焦满于胸
 中藏于内者恐人劫取运于外者恐遭寇
 盗可谓忧且畏矣及其患至虽欲求全其
 生去其财如贫居一日之无事不可得也
卷九十四 第 9b 页 0485-119.png
 尽性即全生竭财尽去其货单独也缭意
 绝体谓缠缚其身心
  无足耽于利故以富者安体乐意之事
  为言人而得富以处世养身无所不利
  也知和耽于名故动不违度足而不求
  计患虑反知利之不足恃而贾患速祸
  也故辞而不受非以要誉也誉自归之
  耳无足又讥其持名苦体无异病阸而
  偷生知和告以平为福有馀为害通天
  下之至论无足亦为之心服矣此后至
卷九十四 第 10a 页 0485-120.png
  篇终备言富者之所为其心术机谋不
  逃乎达人之鉴然皆无益于身终不免
  为大盗积守而已及其患至知非已晚
  石崇临东韨叹曰奴辈利吾财是也南
  华述此闻之者足以戒云侅音该奇
  侅非常冯音凭愤畜不通也醮同焦楼
  疏窗牖缭绕其意谓深思决绝其体谓
  忘生也
 刘槩云天下无是非是非生于人之情天
 下有是非是非泯于人之性是之德为吉
卷九十四 第 10b 页 0485-121.png
 非之德为凶易曰吉凶者正胜者也夫不
 能会于正以均忘而纷纷于有乌之域物
 物自贵而相贱孰能定之故虽孔蹠之分
 而相谓为盗矣庄子非不知尊孔子而贱
 盗蹠也以世人不悟均忘之理相胜以知
 相誇以能若复徇情而尊之则是非愈彰
 性命之情愈烂漫矣故借天下之所共非
 者而述其自是之情则虽圣人亦不能以
 辩胜故篇末以子张之言为未当而以知
 和之论终焉
卷九十四 第 11a 页 0485-122.png
  褚氏统论按盗蹠所言强辩饰非抑人
  扬己至矣卒使圣贤通论亦为之屈此
  天下暴恶之尤者也或者议其訾圣不
  典出于后人附会理盖不然夫孔子之
  仁盗蹠之暴固不待辩而明设为是论
  者盖欲彰夫子圣道之至容德之大也
  然则夫子之所以圣又岂蹠所能知以
  行察行以心灼心宜其立论若是此姑
  道蹠之知夫子者耳夫子之圣使蹠尽
  得而知则蹠非蹠矣故夫子虽受抑而
卷九十四 第 11b 页 0485-123.png
  名愈尊蹠虽自扬而恶愈著则天下之
  公是非未尝泯也据辞演义诸解班班
  无以相出窃详言外微旨盖有所寓而
  读者罔究例以訾圣为疵使至理未伸
  于千载之下辄为之辩正云经意本以
  讥当时国君卿相恃富贵擅生杀而不
  可以理化使孔子复生亦不免其侮辱
  故比以盗蹠而以孔子自喻次设子张
  问满苟得满而务苟得故所答亦无异
  乎蹠此皆以辩胜人不悟夫丧真背理
卷九十四 第 12a 页 0485-124.png
  而远乎道也继以无足问知和志在兴
  名就利以安体乐意为先是亦苟得之
  徒故知和告以富者贵其积而能散惠
  众周物贫人倚之以为命而免转徙填
  壑之忧昔陶朱公善理产业致富则散
  之乡邻凡三散而三徙又避其为善之
  名也今富者溺于声色嗜好而求益不
  止多积若堵而忧畏满怀利愈重而害
  愈深郿坞金谷之覆辙可鉴反不若耕
  凿自给者可以养生尽年而无累也几
卷九十四 第 12b 页 0485-125.png
  此皆所以痛针世俗之膏肓密显圣贤
  之教思学者信能遗其迹而究其所以
  言融名利之私心归道德之大本无为
  清静之化足以仁寿八荒岂止康济一
  身而已于此足以见南华卫道弘化救
  时悯俗之心与孔孟无殊辙矣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