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WYG0867-0284c.png

南园漫录卷五 明 张志淳 撰
六科称
水东日记谓公文承旨皆称五府六部都察院六科给
事中景泰间李显为都给事中强加都字为失又云今
止称六科亦未为当夫五府都督其官也六部尚书其
官也都察院都御史其官也今以为未当则是仍称六
科给事为当矣如此则五府六部俱当加官名如六科
卷五 第 1b 页 WYG0867-0284d.png

侍即都察院有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如李显要称六科
都给事中则当称五府都督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
也今以为非而不称六科都给事中却又以称六科为
未当则必称六科给事中为当则五府称都督同知佥
事六部称侍即都察院称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乃与六
科称给事中一体矣其可乎哉盖府部都察院以都督
尚书都御史为尊官以同知佥事侍即副佥都为佐贰
卷五 第 2a 页 WYG0867-0285a.png

贰今只称六科正与府部之称相合顾又非彼而是此
殆不可晓
称父母
今天下士夫皆称本府州县官为父母大人称者以是
外得忠厚之名内取身家之利见称者以是外诧尊崇
之名内获结托之利故交相尚而不可改矣然书曰元
后作民父母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大学孟子亦屡
卷五 第 2b 页 WYG0867-0285b.png

官甚至邻封府州县又甚至主簿典史又甚至称府官
为祖父母称布政司官为曾祖父母是等府于人君之
上而布政司又尊无与加矣揆以天子作民父母之义
岂不僣乎夫俗称天子亦曰爷爷爷爷亦祖父之称也
乃又加曾字于上是比爷爷之称尤重矣岂不悖乎设
使诚以坟墓桑梓之故则亦不应以天子之称加之况
称之如此其尊一不得利则明劾阴构造谤诋毁无所
卷五 第 3a 页 WYG0867-0285c.png

有司故为此不情之称而不耻有司喜于见尊于乡宦
故安受过情之謟而不辞夫不耻则又获名誉之美不
辞则又取交通之利故上下相尚既乖于礼尤病于民
而通不可变矣或谓孔子何以称鲁为父母之国曰孔
子只以父母所生之国称之初不闻其称鄹邑长为父
母亦不闻其称鲁君为父母也且周为封建鲁自君国
孔子亦未尝以父母称鲁君今天下四海统于天子至
卷五 第 3b 页 WYG0867-0285d.png

乎建安杨府丞旦为考功即中时尝言不忍以父母二
字加于人虽人不悦我竟不忍改志淳甚是其见因推
而论之
田双
辍耕录言田一双为四亩云因见云南杂志始知之近
见唐书南诏传言田一双为五亩官给田四十双则为
田二百亩且与招客先开四十双之句合恐陶偶未之
卷五 第 4a 页 WYG0867-0286a.png

大臣
王嘉为丞相以諌董贤增封忤哀帝得罪当时议即议
犹以为圣王于大臣在舆为下御坐为起疾病视之无
数进之以礼退之以义今嘉罪虽著大臣祼形就笞非
所以重国也以是观汉于大臣虽有诛戮不逮于宋然
礼之亦重矣弘治四年礼部尚书耿公裕侍即倪公岳
周公经皆送锦衣卫镇抚司去衣笞二十而倪体肥硕
卷五 第 4b 页 WYG0867-0286b.png

户书去位一时有识谓三公皆时望在位通不及十年
孰若下狱后从容以疾求去为优也此所谓祼形就笞
者与
中庸
志淳居学宫时见一官问中庸二字所出曰中出尧之
执中庸出易之庸德近观周礼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
曰中和祗庸孝友郑氏训庸为有常则中庸二字周公
卷五 第 5a 页 WYG0867-0286c.png

覆杯
杜诗教儿且覆掌中杯虞注以覆为饮酒尝见家语孔
子问子路使者云醢之矣孔子遂覆醢韩非子子路要
作沟者于五父之衢而餐之孔子使子贡往覆其饭则
覆字之义明甚而覆杯为不注酒不待言虞何以不考
礼服
辍耕录谓元以妇人礼服曰袍乃达旦称汉人则曰团
卷五 第 5b 页 WYG0867-0286d.png

𫀆岂沿习已深与
生口
魏志王昶传注云任嘏与人共买生口各顾八匹则名
牛马驴骡为生口旧矣
赖字
今人以物相质不还曰赖然左传今郑人贪赖其田则
赖之为义亦有本矣
卷五 第 6a 页 WYG0867-0287a.png

志淳幼读解曰转注如考老之类假借如令长之类窃
疑令长以圈法之字多故可言类若考老则不见其类
也殊不能自决近见王柏正始之音引长为长长行为
行行为转注而以考老之训为非极为有理乃知许慎
以考老之类为转注以令长之类为假借者真误也四
书大全小注亦漫取之不复致察况初学之士哉或疑
如此则转注似假借矣殊不知假借如豪能二字本二
卷五 第 6b 页 WYG0867-0287b.png

字无义意而借用之转注于本字有义意而圈别之故不
同也必如是然后转注二字之解方明转注者转其声
而圈注之也且考老之类今除二字其类何在乎以此
见宋人之学犹精深于今今人为举业所限一得登科
再不事学矣何由能精慱盖四书大全之成彼名一时
者亦只据许慎之谬而不及王柏之说则又无怪乎今
之为举业者矣
卷五 第 7a 页 WYG0867-0287c.png

宋人尝拟张浚于孔明周密及他书辨之明矣复有一
事如私汪伯彦之引进而与秦桧奏复其官不知孔明
可为此否又秦桧既罢黄龟年等论之其奸著矣其乞
扈从不许高宗犹在疑似之间也因浚始召赴行在浚
初不过以桧从汪伯彦学而浚为伯彦所引进故也私
意盘结基祸如此乃欲复雠中国其可得乎浚复言与
之共事始知其闇非初不知如胡安国也溺于伯彦之
卷五 第 7b 页 WYG0867-0287d.png

言也史信浚知桧闇之言而察浚以私昧之于始此岂
浚之本心也哉桧之奸恶而才足济之夫岂闇者若曰
闇于主和不肯复雠以异浚见亦其奸之至者而顾以
为闇岂得其实乎宜乎桧能倾浚而中高宗之意也浚
之起桧于前王次翁之保桧于后其揆一也
笼竹
杜诗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稍虞注桤甚明
卷五 第 8a 页 WYG0867-0288a.png

事泄吐蕃以兵五千守韦皋将击破之万波与笼官拔
颙城以来又旧唐书吐蕃传亦有笼官太笼官之称又
韦皋传擒笼官四十五人擒主笼官莭度则笼固吐蕃
之地名笼竹盖笼地所产之竹也故以对桤林
并坐
弘治中北兵火筛寇边势甚猖獗时钧阳马公文升以
少傅兼太子太傅为兵书朝廷特所倚重命阅兵于教
卷五 第 8b 页 WYG0867-0288b.png

再三荣竟不允遂各居一幕而递阅之夫以保傅之官
掌大司马之柄又值弘治之世内臣之自尊犹若此无
怪乎汉唐之末造也
迁狱
永昌文庙东有镇抚司每考讯搒掠声彻礼殿志淳在
学时随类告迁于上司皆难之后常山樊公莹为御史
至永昌佥以樊有清声亟往告焉难之尤甚时成化已
卷五 第 9a 页 WYG0867-0288c.png

无几何有言于后之镇守者又即迁于城之东至今上
下便之夫前之居上者贪污不事事宜其难矣樊以廉
洁著名而于义事亦如此诚使有制不敢擅迁则内臣
皆即日迁之不闻在上以制非之者使于事理当迁又
何以畏忌如是也今御史巡按归皆考以不推奸避事
方复道求其实称此五字以樊之名或在歉已
论人物
卷五 第 9b 页 WYG0867-0288d.png

不同而同为百代殊绝之人物遭时虽有异易地则皆
然此皆根本宋儒成说以立论而非真知四人者也盖
武侯之出处与学力才识殊非三公所能知亦非三公
所能及此所以谓之三代以上之人物也假曰不然则
请质之三顾方起与相从于留者孰重子弟死义于国
与倡王诸吕者遗教孰得才由于学学由于静与事黄
石以智计名者孰正身都将相而取信天下与事女主
卷五 第 10a 页 WYG0867-0289a.png

氏畏服以世与奉中国之大而困于西𦍑以币获免者
孰愈或曰此所任有专否也曰所任有专否正由于所
蕴之不同所蕴之不同是以随时以就功名而出处有
不及此正在所由之学术未精纯而所养之才力未充
大也学未精纯才未充大苟使三公处汉未不免仕吴
与魏必不仕吴魏亦不过少优于法正蒋琬辈而已何
以同诸葛武侯哉或又曰留侯功业大程子称其有儒者
卷五 第 10b 页 WYG0867-0289b.png

而言其学其正固非武侯比也须深思方得之岂可袭
人言以自诬哉故曰吴氏之言皆踵宋儒成说以立论
而非真知其人者也
字义
妙好美三字皆从女儒仙佛三字皆从人古人制字固
不可谓无意至于人之所需为儒人为居山为仙人而
弗人为佛其义意又各有在
卷五 第 11a 页 WYG0867-0289c.png

左右之尚各说家不一然观前汉百官表十左庶长十
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则官次尚左
与今同但中犹在左下右上今五军都督府与各卫所
则以中为尊矣
子纠
程子以齐桓公为兄子纠为弟朱子取之按春秋传昭
公二十二年王室乱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秋刘子
卷五 第 11b 页 WYG0867-0289d.png

也是故春秋之谊苟宜立也则纠虽未得国成之为子
纠猛虽未得京师成之为王猛又按荀子曰齐桓前事
则杀兄而争国则子纠为兄在春秋战国皆然当时必
无误至程子始以为弟而朱子取之莫考所自窃意程
子因孔子称管仲而以召忽为匹夫匹妇之谅无以释
其意故以纠为弟而求合孔子谅忽而功仲之意朱子
至此章亦费力辨论故不得不取程子之言以为据然
卷五 第 12a 页 WYG0867-0290a.png

得所以不必以子纠为弟诬桓公为兄而于孔子之言
春秋荀子之实自不相病之论此不暇载
书二义
杜诗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其意以学书
为诗书之书矣按东方传云学书三冬文史足用乃今
之字书在汉则史书篆𨽻之类也故曰文史足用观其
下曰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则前三冬所学为字书
卷五 第 12b 页 WYG0867-0290b.png

王孙
幼诵王维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之句不晓所以问
之郡中人皆不对偶见本草说曰草一名王孙则知维
诗之命意矣
长杨
唐人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只以长杨为
宫名故不可晓后值今乔礼书希大为太常少卿祀西
卷五 第 13a 页 WYG0867-0290c.png

也
卷五 第 13b 页 WYG0867-0290d.png

南园漫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