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亡身第六¶ 第 403c 页
高僧传卷第十二(亡身诵经)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亡身第六
* 释僧群一
* 释昙称二
* 释法进三
* 释僧富四
* 释法羽五
* 释慧绍六
* 释僧瑜七
* 释慧益八
* 释僧庆九
* 释法光十
亡身第六¶ 第 404a 页 T50-0404.png

释僧群。未详何许人。清贫守节蔬食诵
经。后迁居罗江县之霍山构立茅室。山孤
在海中。上有石盂。径数丈许。水深六七尺。
常有清流。古老相传云。是群仙所宅。群仙饮
水不饥因绝粒。后晋守太守陶夔闻而索
之群以水遗夔。出山辄臭。如此三四。夔
躬目越海。天甚晴霁。及至山风雨晦暝。停
数日竟不得至。乃叹曰。俗内凡夫遂为贤
圣所隔。慨恨而返。群庵舍与盂隔一小
涧。常以一木为梁。由之汲水。后时忽有
一折翅鸭。舒翼当梁头就唼群。群欲举锡
杖拨之。恐畏伤损因此回还。绝水不饮。
数日而终。春秋一百四十矣。临终向人说。
年少时经折一鸭翅验此以为现报。
释昙称。河北人。少而仁爱。惠及昆虫。晋末
至彭城见有老人年八十夫妻穷悴。乃舍
戒为奴。累年执役。而内修道德未尝有
废。乡邻嗟之。及二老卒。佣赁获直悉为二
老福用。拟以自赎事毕。欲还入道。法物
未备。宋初彭城驾山下虎灾。村人遇害日
有一两。称乃谓村人曰。虎若食我灾必当
消。村人苦谏不从即于是夜独坐草中。咒
愿曰。以我此身充汝饥渴。令汝从今息怨
害意。未来当得无上法食。村人知其意正
各泣拜而还。至四更中闻虎取称。村人逐
至南山。啖身都尽。唯有头在。因葬而起
塔。尔后虎灾遂息。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
亡身第六¶ 第 404b 页 T50-0404.png

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
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不。进曰必捷。
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
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
进屡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
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
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
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
受。进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
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
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
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
看。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
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饿者。别发仓廪以
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
炎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
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僧遵。
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
胜鬘金刚波若。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
业。
释僧富。姓山。高阳人。父霸为蓝田令。富少
孤居贫而笃学无厌。采薪为烛以照读书。
及至冠年备尽经史。美姿容善谈论。后
遇伪秦卫将军杨邕资其衣粮。习凿齿携
共志学。及听安公讲放光经。遂有心乐
道。于是剃发依安受业。安亡后还魏郡廷
尉寺。下帷潜思绝事人间。时村中有劫。
劫得一小儿。欲取心肝以解神。富逍遥路
亡身第六¶ 第 404c 页 T50-0404.png

劫不许。富曰。大人五藏亦可用不。劫谓富
不能亡身。妄言亦好。富乃念曰。我幻炎
之躯会有一死。以死济人。虽死犹生。即
自取劫刀划胸至脐。群劫更相咎责四散
奔走。即送小儿还家。路口时行路一人见
富如此。因问其故。富虽复顿闷口犹能言。
乃具答以事。此人悲悼伤心还家取针缝
其腹皮。涂以验药。舆还寺将息。少时而差。
后不知所终。
释法羽。冀州人。十五出家。为慧始弟子。始
立行精苦修头陀之业。羽操心勇猛深达
其道。常欲仰轨药王烧身供养。时伪晋
王姚绪镇蒱坂。羽以事白绪。绪曰入道多
方何必烧身。不敢固违。幸愿三思。羽誓志
既重。即服香屑以布缠体。诵舍身品。竟
以火自燎。道俗观视莫不悲慕焉。时年四
十有五。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
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
要弟子。精勤懔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
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
𧂐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
己身。乃还寺辞要。要苦谏不从。即于焚
身之日。于东山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
其日阖境奔波。车马人众及赍金宝者。不
可称数。至初夜行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
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
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薪所。
亡身第六¶ 第 405a 页 T50-0405.png

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大如斗。直下
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宫迎绍。经
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
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
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绍师僧
要亦清谨有懿德。年一百六十终于寺矣。
释僧瑜。姓周。吴兴馀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
粹。元嘉十五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
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
累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
王之𨅊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
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
请僧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云雾晦合密雨
交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
如其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
无昧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
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
不散。道俗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
结因缘。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
十四。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梧桐。根
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壤直耸。遂成连树
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剋炳泥洹。瑜之庶几
故现斯證。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
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传赞。赞曰。悠
悠玄机。茫茫至道。出生入死。孰为妙宝(其一)。
自昔药王。殊化绝伦。往闻其说。今睹斯人
(其二)。英英沙门。慧定心固。凝神紫气。表迹双
树(其三)。其德可乐。其操可贵。文之作矣。式
亡身第六¶ 第 405b 页 T50-0405.png

释慧益。广陵人。少出家随师止寿春。宋孝
建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烧身。
众人闻者或毁或赞。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
唯饵麻麦。到六年又绝麦等。但食苏油。
有顷又断苏油唯服香丸。虽四大绵
微而神情警正。孝武深加敬异致问慇勤。
遣太宰江夏王义恭诣寺谏益。益誓志无
改。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将就焚烧。乃于
钟山之南置镬办油。其日朝乘牛车而以
人牵。自寺之山。以帝王是兆民所凭又三
宝所寄。乃自力入台至云龙门不能步下。
令人启闻。慧益道人今舍身诣门奉辞。深
以佛法仰累帝闻改容。即躬出云龙门。益
既见帝。重以佛法凭嘱。于是辞去。帝亦续
至。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谷。投衣弃
宝不可胜计。益乃入镬据一小床以衣具自缠。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将就著
火。帝令太宰至镬所请喻曰。道行多方何
必殒命。幸愿三思更就异途。益雅志确然曾
无悔念。乃答曰。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
圣慈罔已者。愿度二十人出家。降敕即许。
益乃手自执烛以然帽。帽然乃弃烛合掌
诵药王品。火至眉诵声犹分明。及眼乃昧。
贵贱哀嗟响振幽谷。莫不弹指称佛惆怅
泪下。火至明旦乃尽。帝于时闻空中笳
管异香芬苾。帝尽日方还宫。夜梦见益振
锡而至。更嘱以佛法。明日帝为设会度人。
令斋主唱白具序徵祥。烧身之处谓药王
亡身第六¶ 第 405c 页 T50-0405.png

释僧庆。姓陈。巴西安汉人。家世事五斗米
道。庆生而独悟。十三出家止义兴寺。净修
梵行愿求见佛。先舍三指末誓烧身。渐
绝粮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
于蜀城武担寺西对其所造净名像前焚
身供养。刺史张悦躬出临视。道俗侨旧观者
倾邑。行云为结苦雨悲零。俄而晴景开明天
色澄净。见一物如龙从𧂐升天。时年二十
三。天水太守裴方明。为收灰起塔。
释法光。秦州陇西人。少而有信。至二十九
方出家。苦行头陀不服绵纩。绝五谷唯饵
松叶。后誓志烧身。乃服松膏及饮油经
于半年。至齐永明五年十月二十日。于陇西
记城寺内集薪焚身以满先志。火来至目
诵声犹记。至鼻乃昧。奄然而绝。春秋四十
有一。时永明末始丰县有比丘法存。亦烧身
供养。郡守萧缅遣沙门慧深。为起灰塔。
释昙弘。黄龙人。少修戒行专精律部。宋永
初中南游番禺止台寺。晚又适交趾之仙
山寺。诵无量寿及观经。誓心安养。以孝建
二年于山上聚薪。密往𧂐中以火自烧。
弟子追及。抱持将还。半身已烂。经月少差。
后近村设会举寺皆赴。弘于是日复入谷
烧身。村人追求命已绝矣。于是益薪进
火明日乃尽。尔日村居民咸见弘身黄金
色乘一金鹿西行。甚急不暇暄凉。道俗方
悟其神异。共收灰骨以起塔焉。
论曰。夫有形之所贵者身也。情识之所珍
亡身第六¶ 第 406a 页 T50-0406.png

怿也。饵朮含丹防生养性。欲其寿考也。
至如析一毛以利天下。则吝而弗为。彻
一餐以续馀命。则惜而不与。此其弊过矣。
自有宏知达见遗己瞻人。体三界为长
夜之宅。悟四生为梦幻之境。精神逸乎蜚
羽。形骸滞于瓶谷。是故摩顶至足曾不
介心。国城妻子舍若草芥。今之所论盖
其人也。僧群心为一鸭而绝水以亡身。僧
富止救一童而划腹以全命。法进割肉
以啖人。昙称自喂于灾虎。斯皆尚乎兼济
之道。忘我利物者也。昔王子投身功踰九
劫。刳肌贸鸟骇震三千。惟夫若人固以超
迈高绝矣。爰次法羽至于昙弘。皆灰烬形
骸弃舍珍爱。或以情祈安养。或以愿生知
足。故双梧表于房里。一馆显自空中。符
瑞彪炳与时间出。然圣教不同开遮亦异。
若是大权为物适时而动。利现万端非教
所制。故经云。能然手足一指乃胜国城布
施。若是出家凡僧本以威仪摄物。而今残
毁形骸坏福田相。考而为谈有得有失。
得在忘身。失在违戒。故龙树云。新行菩萨
不能一时备行诸度。或满檀而乖孝。如王
子投虎。或满慧而乖慈。如检他断食等。皆
由行未全美不无盈缺。又佛说身有八万
户虫与人同气。人命既尽虫亦俱逝。是故
罗汉死后佛许烧身。而今未死便烧。或于
虫命有失。说者或言。罗汉尚入火光。夫复
何怪。有言入火光者先已舍命。用神智力
亡身第六¶ 第 406b 页 T50-0406.png

投形火聚。或时裂骸分人。当知杀虫之
论其究竟详焉。夫三毒四倒乃生死之根
栽。七觉八道实涅槃之要路。岂必燔炙形
骸然后离苦。若其位邻得忍俯迹同凡。或
时为物舍身。此非言论所及。至如凡夫之
徒。鉴察无广竟不知尽寿行道。何如弃
舍身命。或欲邀誉一时。或欲流名万代。
及临火就薪悔怖交切。彰言既广耻夺其
操。于是僶俛从事空婴万苦。若然非所谓
也。赞曰。若人挺志。金石非英。铄兹所重。
祈彼宝城。芬梧蓊蔚。紫馆浮轻。腾烟曜彩。
吐瑞含祯。千秋尚美。万代传馨。
* 诵经第七(二十一人)
* 释昙邃一
* 释法相二
* 竺法纯三
* 释僧生四
* 释法宗五
* 释道囧六
* 释慧庆七
* 释普明八
* 释法庄九
* 释慧果十
* 释法恭十一
* 释僧覆十二
* 释慧进十三
* 释弘明十四
* 释慧豫十五
* 释道嵩十六
* 释超辩十七
* 释法慧十八
* 释僧侯十九
* 释慧弥二十
* 释道琳二十一
释昙邃。未详何许人。少出家止河阴白马
寺。蔬食布衣。诵正法华经常一日一遍。又
精达经旨亦为人解说。尝于夜中忽闻
扣户云。欲请法师九旬说法。邃不许。固
亡身第六¶ 第 406c 页 T50-0406.png

坞神祠中。并一弟子。自尔日日密往。馀无
知者。后寺僧经祠前过见有两高座。邃在
北弟子在南。如有讲说声。又闻有奇香之
气。于是道俗共传。咸云神异。至夏竟。神施
以白马一匹白羊五头绢九十匹。咒愿毕于
是各绝。邃后不知所终。
释法相。姓梁。不测何人。常山居精苦。诵经
十馀万言。鸟兽集其左右皆驯若家禽。太
山祠有大石函贮财宝。相时山行宿于庙
侧。忽见一人玄衣武冠。令相开函言绝不
见。其函石盖重过千钧。相试提之飘然而
起。于是取其财以施贫民。后度江南止
越城寺。忽游纵放荡优俳滑稽。或时裸袒干
冒朝贵。晋镇北将军司马恬恶其不节。招而
鸩之。频倾三钟。神气清夷。淡然无扰。恬大
异之。至晋元兴末卒。春秋八十。时有竺昙
盖竺僧法。并苦行通感。盖能神咒请雨。为
杨州刺史司马元显所敬。法亦善神咒。晋
丞相会稽王司马道子。为起治城寺焉。
竺法纯。未详何许人。少出家止山阴显义
寺。苦行有德。善诵古维摩经。晋元兴中为
寺上兰渚买故屋。暮还于湖中。遇风而船
小。纯唯一心凭观世音口诵不辍。俄见一
大流船乘之获免。至岸访船无主。须臾不
见。道俗咸叹神感。后不知所终。
释僧生。姓袁。蜀郡郫人。少出家以苦行致
称。成都宋丰等请为三贤寺主。诵法华
习禅定常于山中诵经。有虎来蹲其前。
亡身第六¶ 第 407a 页 T50-0407.png

为侍卫。年虽衰老而翘勤弥厉。后微疾。便
语侍者云。吾将去矣死后可为烧身。弟
子依遗命。
释法宗。临海人。少好游猎。尝于剡遇射孕
鹿母堕胎。鹿母衔箭犹就地舐子。宗乃
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于是摧弓
折矢出家业道。常分卫自资受一食法。蔬
苦六时以悔先罪。诵法华维摩。常升台讽
咏。响闻四远。士庶禀其归戒者三千馀人。
遂开拓所住以为精舍。因诵为目号曰法
华台也。宗后不测所终。
释道囧。姓马。扶风人。初出家为道懿弟子。
懿病尝遣囧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
入穴数里。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亡。
囧判无济理。囧素诵法华唯凭诚此业。又
存念观音。有顷见一光如萤火。追之不
及。遂得出穴。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
频作数过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梵僧入
坐。或见骑马人至。并未及暄凉。倏忽不
见。后与同学四人。南游上京观瞩风化。夜
乘冰度河。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囧又归诚
观音。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𢼨。复见赤
光在前。乘光至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
般舟为业。尝中夜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
房。呼令上乘。囧欻不自觉。已见身在郡。
后沈桥见一人在路坐胡床。侍者数百人。
见囧惊起。曰坐禅人耳。彼人因谓左右曰。
向止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法师。于是礼
亡身第六¶ 第 407b 页 T50-0407.png

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嘉二十
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矣。
释慧庆。广陵人。出家止庐山寺。学通经律
清洁有戒行。诵法华十地思益维摩。每夜吟
讽。常闻闇中有弹指赞叹之声。尝于小雷
遇风波船将覆没。庆唯诵经不辍。觉船
在浪中如有人牵之。倏忽至岸。于是笃
厉弥勤。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有二。
释普明。姓张。临淄人。少出家禀性清纯蔬
食布衣。以忏诵为业。诵法华维摩二经。
及诵之时有别衣别座。未尝秽杂。每诵
至劝发品辄见普贤乘象立在其前。诵
维摩经亦闻空中唱乐。又善神咒所救皆
愈。有乡人王道真妻。病请明来咒。明入门
妇便闷绝。俄见一物如狸长数尺许从狗
窦出。因此而愈。明尝行水傍祠。巫觋自云。
神见之皆奔走。以宋孝建中卒。春秋八十
有五。
释法庄。姓申。淮南人。十岁出家。为庐山慧
远弟子。少以苦节标名。晚游关中从睿
公禀学。元嘉初出都止道场寺。性率素止
一中而已。诵大涅槃法华净名。每后夜讽
诵。比房常闻庄户前有如兵仗羽卫之响。
实天神来听也。宋大明初卒于寺。春秋七十
有六。
释慧果。豫州人。少以蔬苦自业。宋初游京
师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尝于圊厕见一
鬼。致敬于果云。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
亡身第六¶ 第 407c 页 T50-0407.png

悲为意。愿助以拔济之方也。又云。昔有钱
三千埋在柿树根下。愿取以为福。果即告
众掘取。果得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会。
后梦见此鬼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果以
宋太始六年卒。春秋七十有六。
释法恭。姓关。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养
寺。后出京师住东安寺。少而苦行殊伦。服
布衣饵菽麦。诵经三十馀万言。每夜讽咏
辄有殊香异气。入恭房者咸共闻之。又以
弊纳聚蚤虱。常披以饴之。宋武文明三帝
及衡阳文王义秀等。并崇其德素。所获信
施常分给贫病。未尝私蓄。宋太始中还西
卒于彼。春秋八十。时乌衣复有僧恭者。德
业高明纲总寺任。亦不食粳粮唯饵豆
麦。
释僧覆。未详何人。少孤为下人所养。七
岁出家为昙亮弟子。学通诸经蔬食持咒。
诵大品法华。宋明帝深加器重。敕为彭城
寺主。率众有功。宋太始末卒。春秋六十有
六。
释慧进。姓姚。吴兴人。少而雄勇任性游侠。
年四十忽悟心自启。遂尔离俗止京师高座
寺。蔬食素衣誓诵法华。用心劳苦。执卷辄
病。乃发愿。愿造法华百部以悔先障。始
聚得钱一千六百。时有劫来问进有物不。
答云。唯有造经钱在佛处。群劫闻之𧹞然
而去。于是聚集信施。得以成经。满足百
部。经成之后病亦小差。诵法华一部得过
亡身第六¶ 第 408a 页 T50-0408.png

养未亡少时忽闻空中声曰。汝所愿已足。
必得生西方也。至齐永明三年无病而卒。
春秋八十有五。时京师龙华寺复有释僧念
诵法华金光明。蔬食避世。
释弘明。本姓嬴。会稽山阴人。少出家贞苦有
戒节。止山阴云门寺诵法华习禅定。精勤
礼忏六时不辍。每旦则水瓶自满。实诸天童
子以为给使也。明尝于云门坐禅。虎来入
明室内伏于床前。见明端然不动。久久乃
去。又时见一小儿来听明诵经。明曰。汝是
何人。答云。昔是此寺沙弥。盗帐下食今堕
圊中。闻上人道业故来听诵经。愿助方便
使免斯累也。明即说法劝化。领解方隐。后
于永兴石姥岩入定。又有山精来恼明。明
捉得以腰绳系之。鬼逊谢求脱云。后不敢
复来。及解放。于是绝迹。元嘉中郡守平昌
孟顗重其真素。要出安止道树精舍。后济
阳江于永兴邑立昭玄寺。复请明往住。
大明末陶里董氏。又为明于村立柏林寺。
要明还止。训勖禅戒门人成列。以齐永明
四年卒于柏林寺。春秋八十有四。
释慧豫。黄龙人。来游京师止灵根寺。少而
务学遍访众师。善谈论美风则。每闻臧
否人物辄塞耳不听。或时以异言间止。瓶
衣率素。日以一中自毕。精勤标节以救苦
为先。诵大涅槃法华十地。又习禅业精于
五门。尝寝见有三人来扣户。并衣冠鲜洁
执持华盖。豫问觅谁。答云。法师应死。故来
亡身第六¶ 第 408b 页 T50-0408.png

尔。至明年满一周而卒。是岁齐永明七年。
春秋五十有七。豫同寺有沙门法普。亦素
行诵经。
释道嵩。姓夏。高密人。年十岁出家。少而沈隐
有志用。及具戒之后专好律学。诵经三十
万言。交接上下未尝有喜愠之色。性好檀
舍随获利养皆以施人。瓶衣之外略无兼
物。宋元徽中来京师止钟山定林寺。守靖
闲房忏诵无辍。人有造者辄为其说法训
奖以代馔焉。从之请戒者甚众。后卒于山
中。春秋四十有九。
释超辩。姓张。燉煌人。幼而神悟孤发履操深
沈。诵法华金刚波若。闻京师盛于佛法。
乃越自西河。路由巴楚。达于建业。顷之
东适吴越观瞩山水。停山阴城傍寺少时。
后还都止定林上寺。闲居养素毕命山门。
诵法华日限一遍。心敏口从。恒有馀力
礼千佛凡一百五十馀万拜。足不出门三
十馀载。以齐永明十年终于山寺。春秋七
十有三。葬于寺南。沙门僧祐为造碑墓所。
东苋刘协制文。时有灵根释法明。祇洹释
僧志。益州释法定。并诵经十馀万言。蔬苦
有至德。
释法慧。本姓夏侯氏。少而秉志精苦律行冰
严。以宋大明之末。东游禹穴隐于天柱山
寺。诵法华一部。蔬食布衣。志耽人外。居阁
不下三十馀年。王侯税驾止拜房而反。唯
汝南周颙以信解兼深。特与相接。时有慕
亡身第六¶ 第 408c 页 T50-0408.png

武二年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五。时若耶悬
溜山有姓昙游者。亦蔬食诵经。苦节为业。
释僧侯。西龚。西凉州人。年十八便蔬食礼忏。
及具戒之后游方观化。宋孝建初来至京
师。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常二日一遍。如此
六十馀年。萧惠开入蜀请共同游。后惠开
协同义嘉负罪归阙。侯乃还都。于后岗
创立石室。以为安禅之所。自息慈以来至
于舍命。鱼肉荤辛未尝近齿。脚影小蹉辄虚
斋而过。齐永明二年微觉不愈。至中不能
食。乃索水漱口。合掌而卒。春秋八十有九。
时普弘有释慧温亦诵法华经维摩首楞
严。蔬苦并有高节。
释慧弥。姓杨氏。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后
裔也。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
乃入长安终南山。岩谷险绝轨迹莫至。弥负
锡独前。猛虎肃兕无扰。少诵大品。又精
修三昧。于是剪茅结宇。以为栖神之宅。时
至则持钵入村。食竟则还室禅诵。如此者
八年。后闻江东有法之盛。乃观化京师止
于钟山定林寺。习业如先。为人温恭冲让
喜愠无色。戒范精明奖化忘勌。咨贤求善
恒若未足。凡黑白造山礼拜者。皆为说法
提诱以代肴馔。爰自出家至于衰老。荤醪
鲜豢一皆永绝。足不出户三十馀年。晓夜
习定。常诵波若。六时礼忏。必为众先。以
梁天监十七年闰八月十五日终于山舍。春
秋七十有九。葬于寺南。立碑颂德。时定林
亡身第六¶ 第 409a 页 T50-0409.png

僧正。卒于彼。
释道琳。本会稽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
涅槃法华诵净名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
居富阳县泉林寺。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
则消。琳弟子慧韶为屋所押。头陷入肩。
琳为祈请。韶夜见两梵道人拔出其头。旦
起遂平复。琳于是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
上。斋毕见帛上有人迹。皆长三尺馀。众咸
服其徵感。富阳人始家家立圣僧坐以饭
之。至梁初琳出居齐熙寺。天监十八年卒。
春秋七十有三。
论曰。讽诵之利大矣。而成其功者希焉。良
由总持难得惛忘易生。如经所说。止复一
句一偈亦是圣所称美。是以昙邃通神于石
坞。僧生感卫于空中。道囧临危而获济。慧
庆将没而蒙全。斯皆实德内充。故使徵应外
启。经云。六牙降室四王卫座。岂粤虚哉。若
乃凝寒靖夜朗月长宵。独处闲房吟讽经
典。音吐遒亮文字分明。足使幽灵忻踊精
神畅悦。所谓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
者也。
赞曰。法身既远。所寄者辞。沈吟反复。惠利
难思。无怠三业。有竞六时。化人乃卫。变
众来比。此焉实德。谁与较之。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第六¶ 第 409b 页 T50-0409.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