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慧安¶ 第 991c 页
神僧传卷第七
* 慧安
释慧安。姓卫氏。荆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绀
䰂(音采)青目。修学法门无不该贯。大业中开通
济渠追集夫丁。饥殍相望。安巡乞多钵食救
其病乏。存济者众。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
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伤苗稼。安居处
独无。圣历二年四月。告门人学众曰各归闭
慧安¶ 第 992a 页 T50-0992.png

雨偕至。其神旋绕其院数遭。安与之语丁宁
告诫。再拜而去。或问其故曰。吾为嵩山神受
菩萨戒也天后尝问安甲子。对曰。不记也。曰
何不记耶。乃曰。生死之身如循环乎。环无起
尽何用记为。而又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
起灭者亦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
如此。何年月可记耶。天后稽颡焉。闻安阙井。
敕为凿焉。安曰。此下有赤祥慎其伤物。将及
泉见虾蟆金色。蠢然出沮洳间。合其悬记。帝
倍加钦重。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嘱门人曰。吾
死已将尸向林间。待野火自焚之。勿违吾愿。
俄尔万回和尚来。见安猖狂执手言论移刻。
旁侍倾耳都不体会。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
春秋一百三十。
* 僧伽
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来
游此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
初将弟子慧俨至于泗洲临淮县。信义坊乞
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
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居人叹
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施乎。于是争求
布施。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
许。人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
族欣庆倍加信重。遂舍宅而建寺焉。由此奇
异之踪变现不一。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灵
光寺。彼泽国也。民家渔梁矰弋交午。伽苦敦
喻。其诸杀业陷堕于人。宜疾别图生计。因而
裂网折竿者多矣。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
慧安¶ 第 992b 页 T50-0992.png

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
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之微有红
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乃行抵晋陵见
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
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
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
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
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
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
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
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
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昔在长安附马都
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震
天邑。后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
石狮子而瘳。或掷水瓶。或令谢过。验非虚设
福不唐捐。却彼身灾则求马。警其风厄则索
扇。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
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预知大雪。或救旱飞
雨。神变无方莫测恒度。景龙二年。中宗遣使
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尝
独处一室。而顶上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
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
晓香还顶中。又以絮塞之。师尝濯足人取其
水饮之。痼疾皆愈。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
京邑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师
将瓶水汎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中宗
大喜。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师请以
普照王寺为名。盖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
慧安¶ 第 992c 页 T50-0992.png

亲书其额以赐焉。至四年三月二日。于长安
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
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遍满。中宗问
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师化缘在临
淮。恐是欲归彼处。故现此变也。中宗默然心
许。其臭顿息。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
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即今塔是也。后中
宗问万回师曰。僧伽大师何人耶回曰。是观
音化身也。法华经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
尼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此即是
也。先师至长安。万回礼谒甚恭。师拍其首曰。
小子何故久留。可以行矣。及师迁化后不数
月回亦卒。
* 惠安
释惠安。未详何许人也。发言多中好为厌胜
之术。时唐休璟既立边功贵盛无比。一日僧
来谓休璟曰。相国将有大祸。且不远数月然
可以禳去。休璟惧甚。即拜之。僧曰。某无他术
但奉一计耳。愿听之。休璟曰。幸吾师教焉。僧
曰。且天下郡守非相国命之乎。曰然僧曰。相
国当于卑冗官中访一孤寒家贫有才[干-木+禾]者。
拔为曹州刺史。其深感相国恩。而可以指踪
也。既得愿以报某。休璟且喜且谢。遂访于亲
友得张君者。家甚贫为京卑官。即日拜赞善
大夫。又旬日用为曹州刺史。既而召僧。谓曰。
已从师之计得张某矣。然则可以教之乎。僧
曰。张君赴郡之时。当令求二犬高数尺而神
俊者。休璟唯之。已而张君荷唐公特达之恩。
慧安¶ 第 993a 页 T50-0993.png

贵郡多善犬。愿得其神俊非常者二焉。张君
曰。谨奉教。既至郡数日。乃悉召郡吏。且告之
曰。吾受丞相唐公深恩。拔于不次得守大郡。
今唐公求二良犬。可致之乎。有一吏前曰。独
某家育一犬质状异常愿献之。张君大喜。即
取焉。既至其犬高数尺而肥其臆广尺馀。神
俊异常而又驯扰。张君曰。相国所求者二也
如何。吏白曰。郡内所有唯此耳。他皆常也。然
郡南十里某村某家民有一焉。民极惜之。非
君侯亲往不可取之。张君即命驾赍厚直而
访之。果得焉。其状与吏所献者不异。而神彩
过之。张君甚喜。即召亲吏以二犬献。休璟大
悦且奇其状。以为所未尝见。遂召僧视之。僧
曰。善育之。脱相君之祸者二犬耳。后旬日其
僧又至。谓休璟曰。事在今夕愿相君严为之
备。休璟即留僧宿其第。是夜休璟坐于堂之
前轩。命左右十馀人。执弧矢立于榻之隅。其
僧与休璟共处一榻。至夜分僧笑曰。相君之
祸免矣。可以就寝。休璟大喜且谢之。遂彻左
右与僧寐焉。迨晓僧呼休璟曰。可起矣。休璟
即起谓僧曰。祸诚免矣。然二大安所用乎。僧
曰。俱往观焉。乃与休璟偕寻其迹。至后园中
见一人仆地而卒矣。视其颈有血。盖为物所
噬者。又见二犬在大木下。仰视之见一人袒
而匿其上。休璟惊且诘曰。汝为谁。其人泣而
指死者曰。某与彼俱贼也。昨夕偕来且将致
害相国。盖遇此二犬环而且吠。彼遂为所噬
而死。某惧因匿身于此。二犬见之乃蹲于树
慧安¶ 第 993b 页 T50-0993.png

死于是矣。休璟即召左右令缚之曰。此罪固
当死。然非某心也。盖受制于人耳。愿释之。休
璟命解缚。其贼拜泣而去。休璟谢其僧曰。赖
吾师。不然死于二人之手。僧曰。此盖相国之
福也。岂所能为哉。休璟有表弟卢轸在荆门。
有术士告之。君将有灾戾。当求一善禳者为
庶可矣。轸素知其僧。因致书于休璟请求之。
僧即一书付休璟曰。事在其中耳。及书达荆
州而轸已卒。其家开视其书徒一幅纸无文
字焉。休璟益奇之。后数年遁去不知所适。
* 秀师
释秀。俗姓李氏。汴州陈留人。习禅精苦。初至
荆州后移洛都天宫寺。深为武太后所敬礼。
玄鉴默识中若符契。长安中入京住资圣寺。
忽戒禅院弟子灭灯烛。弟子留长明灯亦令
灭之。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尝有寺家不
备火烛。佛殿被灾。又有一寺钟楼遭火。又一
寺经藏焚爇。殊可痛惜。寺众不知其意。至夜
失火果焚佛殿钟楼及经藏三所。唐玄宗在
藩时。尝与诸王俱诣作礼。留施一笛。玄宗出
后。秀召弟子曰谨掌此。后有要时当献上也。
及玄宗登极达摩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秀
师年百岁卒于此寺。瘗于龙门山。道俗奔赴
数千人。燕国公张说为其碑文。
* 万回
万回师。阌乡人也。俗姓张氏。初母祈于观音
像因妊回。回生而愚。八九岁方言语。父母亦
以豚犬畜之。及长父令耕田。回耕直去不顾。
慧安¶ 第 993c 页 T50-0993.png

见阻乃止。其父怒而击之。回曰。总耕何分彼
此。乃止击而罢耕。回兄戌役于安西。音问隔
绝父母谓其亡矣。日夕涕泣忧思不止。回顾
父母感念之甚。忽跪而言曰。涕泣岂非忧兄
耶。父母且信且疑。曰然。回曰。详思我兄所要
者衣装糗粮之属请悉备焉。某将往视之。忽
一日朝赍所备而往。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
善矣。发书视之乃兄迹也。一家异之。弘农抵
安西。盖万馀里。以其万里而回故。号曰万回。
先是玄奘向佛国取经。见佛龛题曰。菩萨万
回。谪向阌乡地教化。奘驰驿至阌乡。问此有
万回无。令呼之。万回至奘礼之。施三衣瓶钵
而去。后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时张易之大
起第宅。万回尝指曰。将作。人莫之悟。及易之
伏诛以其宅为将作监。尝谓韦庶人及安乐
公主曰。三郎斫汝头。韦庶人以中宗第三。恐
帝生变遂鸩之。不悟为玄宗所诛也。天后朝
任酷吏行罗织事。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时
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见
回皆肃揖郑重问讯。诸公曰。各欲圣人一言
以定吉凶。抚沈背曰。汝真才子。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诸弟子不可更争。又谓武
曰。与汝作名佛童。当无忧也。目羲稷有不善
之色。岑以马避之。目稷云。此是野狐。其言何
足惧也。乃顾云。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诛。人益
贵重。玄宗潜龙时与门人张炜等同谒。回见
帝甚至亵渎。将漆杖呼且逐之。同往皆被驱
出。曳帝入反扃其户。抚帝背曰。五十年太平
慧安¶ 第 994a 页 T50-0994.png

闻其言。故倾心翼戴焉。五十年后盖指禄山
之祸也。及睿宗在藩邸时。或游行人间。万回
于聚落街中高声曰。天子来。或曰。圣人来。其
处信宿间。睿宗必经过徘徊也。惠庄太子。即
睿宗第二子也。初则天以示万回。回曰。此儿
是西域大树精养之。宜兄弟。后生申王。仪形
瑰伟善于饮啖。景龙中时时出入。士庶贵贱
竞来礼拜。万回披锦袍。或笑骂或击鼓。然后
随事为验。太平公主为造宅于己宅之右。景
云中卒于此宅。临终大呼遣求本乡河水。弟
子徒侣觅无。万回曰。堂前是河水。便于阶下
掘井忽然河水涌出。饮竟而终。此坊井水至
今甘美。
* 处寂
释处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师事宝修禅师。服
勤寡欲与物无竞。雅通玄奥。天后闻之诏入
内赐摩衲僧伽梨。辞乞归山。涉四十年足不
到聚落。坐一胡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
下。如家畜类。资民所重。学其道者臻萃。由是
颇形奇异。如无相大师自新罗国将来谒诜
禅师。寂预戒众曰。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宜
洒扫以待之。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开元初
新除太守王晔上任。处分令境内应是。沙门
追集。惟寂久不下山。或劝寂往参免为厉阶。
寂谓弟子曰。汝虽出家犹未识业。吾之未死
王晔其如吾何。迨晔上官三日。缁徒毕至。或
曰。唯处寂蔑视藩侯弗来致贺。晔微怒也。屈
诸僧升厅坐已。将启怒端问寂违𢬤之由。愠
慧安¶ 第 994b 页 T50-0994.png

宅至厅事。后屏树如被掴颊之声。寻尔气绝。
寂年八十七岁。示灭资中。至今崇仰焉
元圭。
释元圭。姓李氏。伊阙人也。悟少林寺禅师。大
通心要深入玄微。遂卜庐于狱中庞坞。谓其
徒仁素曰。吾始入寺东岭。吾灭汝必塔吾骸
于此。圭安禅于岩阿。时有峨冠裤褶。部曲繁
多。称谒大师。圭睹其貌伟精爽不伦。谓之曰。
善来仁者。胡为而至。曰师宁识我耶。圭曰。吾
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识也。对曰。
我此岳神也。吾能利害生死于人。师安得一
目我哉。圭曰。汝能生死于人。吾本不生。汝焉
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
与汝乎。苟能坏空及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
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岳神稽首再
拜曰。我亦聪明正直于馀神。岂能知师有广
大之智辩乎。愿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威
福。圭曰。神既乞戒即既戒矣。所以者何。戒外
无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
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圭辞不获。即为张座
焚香秉炉正机曰。付汝五戒汝能奉持。即向
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倾听虚心纳教。
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也。
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曰。何
乏我也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
淫不供而祸善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杀乎。神
曰。政柄在躬焉曰不杀。曰非谓此也。谓有滥
误混疑也。神曰能。曰能不妄乎。曰吾本正直
慧安¶ 第 994c 页 T50-0994.png

神曰能。曰能不遭酒败乎。神曰。力能。圭曰。
如上即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
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
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
不为动。寂默而不为体。悟此则虽娶非妻也。
虽享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
非惛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
淫祸善不为盗。滥误混疑不为杀。先后违天
不为妄。惛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
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
我。无我无汝。孰能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
圭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
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启跪颇恭曰。可得闻
乎。曰汝能㑦(音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
不能。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圭曰。是为五不能也。又曰。佛能空一
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能知群有
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
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
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众生界本无增灭。
亘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
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
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耳。作用冥现有情前
也。若有心有作。作用必不普周焉。岳神曰。我
诚浅昧未闻空义。愿师授我戒。我当奉行。更
何业因可拘尘界。我愿报慈德。圭曰。吾观身
无物。观无常法窟块然。更有何欲。神曰。师必
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少小神功。使已发心初
慧安¶ 第 995a 页 T50-0995.png

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
者。圭曰。无为是无为是。神曰。佛亦使神护
法。师宁隳叛佛耶。随意垂诲。圭不得已而言
曰。东岩寺之障也。莽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
非屏拥。汝能后此树于东岭乎。神曰。已闻命
矣。又曰。我必昏夜风雨摆摇震运。愿师无骇。
即作礼辞去。圭门送而观之。见仪卫如王者
之行仗。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震电。隆栋
壮宇岌礘将𡉏。定僧胆动宿鸟声狂。互相敲
磕(苦盖切)物不安所。乃谓众僧曰。无怖无怖。神
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
森然行植焉。圭谓其徒曰。吾殁后无令外知。
若为口实人将妖我也。以开元四年卒。寿七
十三。
* 通玄
通玄。姓李氏。太原东北人也。举动之间不可
量度。身长七尺馀。形貌紫色眉长过目。髭鬓
如画发绀而螺施。唇红润齿密致。戴桦皮冠
衣大布。缝掖之制腰不束带足不蹑履。虽冬
无皴(七旬切)皲(音军)之患夏无垢汗之侵。放旷自
得靡所拘绊。而该博古今洞精儒释。发于辞
气若铿巨钟。而倾心华藏未始辍怀。开元七
年春赍新华严经。曳筇自定襄而至并部盂
县之西南同颍乡大贤村高山奴家止。于偏房
中造论演畅华严。不出户庭几千三载。高与
邻里怪而不测。每日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
馀无所须。其后移于南谷马家古佛堂侧。立
小土屋闲处宴息焉。高氏供枣饼。亦至尝赍
慧安¶ 第 995b 页 T50-0995.png

以所负经论搭载去土龛中。虎弭耳前行。其
处无泉可汲用。会暴风雨拔老松去可百尺
馀成池。约深丈许。其味香甘。至今呼为长者
泉。里人多因愆阳临之祈雨。或多应焉。又造
论之时。室无脂烛。每夜秉翰于口两角出白
色光长尺馀。炳然通照以为恒矣。自到土龛
俄有二女子。韶颜都雅。每日馈食一奁于龛
前。玄食已彻器而去。凡经五载。至于纸墨供
送无亏。论成泯然不现。所造论四十卷。总括
八十卷经之文义。次决疑论四卷。一日乡人
聚饮之次。玄来谓之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
乡人惊怪谓为他适。乃曰。吾终矣。皆悲泣恋
慕送至土龛。曰去住常也。乡人下坡回顾其
处。云雾昏暗。至子时俨然坐亡龛中。白色光
从顶出上彻太虚。即开元十八年三月二十
八日也。报龄九十六。达旦数人登山。见其龛
室内蛇虺填满莫得而前。相与启告蛇虺交
散。少长追感。结舆迎于太山之北。甃石为坟
而葬之。葬日有二班鹿双白鹤杂类鸟兽若
悲恋之状焉。
* 一行
释一行。俗姓张氏。钜鹿人也。本名遂。早岁不
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已暗诵
矣。师事普寂禅师出家剃染于嵩山。师尝设
食于寺。大会群僧及沙门。居数百里者皆如
期而至。且聚于数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
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
其文至寺。其师授之致于几案上。钟梵既作。
慧安¶ 第 995c 页 T50-0995.png

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
寂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
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
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忘。
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
其游学。一行因穷大衍。自此求访师资不远
数千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
株门前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
于庭布算。其声蓛蓛。既而谓其徒曰。今日当
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
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
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术。而门
水复东流矣。自此声振遐迩。玄宗闻之召令
入内。谓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玄宗因召
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
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
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嗟叹良久。寻乃诏对
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刑和璞
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
大衍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
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其差谬。
则洛下闳之言信矣。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
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
书意旨深远。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
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
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嗟
伏。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初一行幼时家贫
邻有王姥。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尝思报
慧安¶ 第 996a 页 T50-0996.png

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
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畴也。君上执法难
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
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
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一大瓮。于中。密
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方某角有
废园。汝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
七者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如言而往。至酉
后果有群豕至。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寘瓮
中覆以木盖。封以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
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
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
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
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夫
匹妇不得其所。则陨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
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击乎。释门以瞋
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
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
星见。凡七日而复。帝尝问国祚几何有留难
否。行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帝惊问
其故不答。退以小金合进之曰。至万里即开。
帝一日发合视之。盖当归少许。及禄山乱驾
幸成都。至万里桥忽悟。未几果归。昭宗初封
吉王。唐至昭宗而灭。故终吉。至开元末裴宽
为河南尹。宽深信佛法师事普寂禅师。日夕
造焉。或一日宽诣寂。寂云。方有少事未暇款
语。且请迟回休息。宽乃屏宾从止于空室。见
寂洁涤正堂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扣门连
慧安¶ 第 996b 页 T50-0996.png

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但颔云。无不可
者。语讫复礼礼讫又语如是者三。寂唯云是
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堂自阖其
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声钟一。行和尚灭度
矣。左石疾走视之一如其言灭。度后宽服缞
绖。葬之日徒步出城送之。春秋四十五。帝哭
之哀甚辍朝三日。停龛三七日。行容貌如生。
帝亲制碑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建塔铜
人原。谥曰大慧禅师。
* 无畏
释无畏三藏。本天竺人。让国出家。道德名称
为天竺之冠。所至讲法必有异相。初自天竺
至。所司引谒于玄宗。玄宗见而敬信焉。因谓
三藏曰。师不远而来故倦矣。欲于何方休息
耶。三藏进曰。臣在天竺时。尝闻大唐西明寺
宣律师持律第一。愿往依止焉。玄宗可之。宣
律禁戒坚苦焚修精洁。三藏饮酒食肉言行
粗易。往往乘醉喧竞秽污茵席。宣律颇不能
甘之。忽中夜宣律扪虱将投于地。三藏半醉
连声呼曰。律师律师扑死佛子耶。宣律方知
其为异人也。整衣作礼而师事焉。在洛时有
巨蛇高丈馀长且百尺。其状甚异。蟠绕出于
山下。洛民咸见之。畏语曰。此蛇欲决水潴洛
城。即说佛书义。其蛇至夕则驾风露来。若倾
听状。畏责之曰。尔蛇也。当居深山中用安其
所。何为将欲肆毒于世耶。速去无患生人。其
蛇闻之若有惭色。遂俯于地顷而死焉。其后
安禄山据洛阳尽毁宗庙。果符其言。开元十
慧安¶ 第 996c 页 T50-0996.png

以小刀搅之。诵咒数番。即有物如蚪龙从钵
中矫首水面。畏咒遣之。白气自钵腾涌。语诏
使曰。速归雨即至矣。诏使驰出。顷刻风雷震
电。诏使趋入奏。御衣巾已透湿。霖雨弥日而
息。又尝淫雨逾时。诏畏止之。畏捏泥媪五躯
向之作梵语叱骂者。即刻而霁。尝过龙河以
一橐驼负经没水。畏惧失经遽随之入水。于
是龙王邀之入宫讲法。为留三宿而出。所载
梵夹不湿一字。其神异多类此。
* 金刚智
释跋日罗菩提。华言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
国人也。生数岁日诵万言。目览心传终身不
忘。年十六开悟佛理。乃削染出家。从师历游
诸国。至开元中达于广府。后随驾洛阳。其年
自正月不雨迨于五月。岳渎灵祠祷之无应。
乃诏智结坛祈请。于是用不空钩依菩萨法。
在所住处起坛。深四肘。躬绘七俱胝菩萨像。
立期以开光明日定随雨焉 帝使一行禅师
谨密候之。至第七日炎气爞爞(徒冬切)天无浮翳。
午后方开眉眼即时西北风生。飞瓦拔树崩
云泄雨。远近惊骇。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
注道场。质明京师一庶皆云。智获一龙穿屋
飞去。求观其处日千万人。初帝之第二十五
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咸宜外馆。
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
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
岁二女子。以绯缯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
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
慧安¶ 第 997a 页 T50-0997.png

力令二女持敕诣琰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
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
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仗卫驰
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冥数难移。今王遣回
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
方加归仰焉。武贵妃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
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又劝河东郡王
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
寿命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至二十年壬
申八月既望。于洛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
圆时吾当去矣。遂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
退归本院焚香发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
付嘱讫寂然而化。
* 鉴源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
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
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
如此。后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
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
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
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
红光可千馀尺。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
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
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
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
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
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
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
慧安¶ 第 997b 页 T50-0997.png

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
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
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
萨现相焉。
* 义福
僧义福者。上党人也。梵行精修相好端洁。搢
绅士庶翕然归依。尝从驾往东都。所历郡县
人皆倾向。檀施巨万皆委之而去。忽一旦召
其学徒。告以将终。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
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涉。常所
礼谒。是日亦同相造焉。义福乃升座为门徒
演法。乃曰。吾殁于是日当以决别耳。久之张
谓房曰。某宿岁饵金丹。尔来未尝临丧。言讫
张遂潜去。义福谓房曰。某与张公游有年数
矣张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法会
足以免难惜哉。乃携房之手曰。必为中兴名
臣。公其勉之。言讫而终。及禄山之乱。张均陷
贼庭授伪署。房琯翊赞两朝竟立大节
真表。
真表者。百济人也。家在金山世事戈猎。后入
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求戒
法誓愿要期。弥勒菩萨授我戒法也。夜倍日
功绕旋叩榼。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
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发
戒缘作受前方便。感斯瑞应勇猛过前。二七
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而推表坠于岩下。身
无所伤。葡卜就登石坛上。加复魔相未休。百
端千绪。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
慧安¶ 第 997c 页 T50-0997.png

平满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透迤自在。仪
卫陆离围绕石坛。香风花雨一时交集。须臾
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曰。善
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
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
和悦犹如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也。四万二
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寻发天眼焉。慈氏躬
授三法衣瓦钵。复赐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
二物。非牙非玉。乃签检之制也。一题曰九者。
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
先悔罪。罪福则持犯性也。更加一百八签。签
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或九十日。或
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限终
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
签。堕地以验其罪灭不灭之相。若百八签飞
逗四畔。唯八九二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
上上品戒焉。若众签虽远。或一二来触九八
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人重覆忏悔已。正
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者
名中品戒焉。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
不得戒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大
慈氏重告诲云。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也。嘱
累已大仗既回山川云霁。于是持天衣执天
钵。犹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草木为其低垂
覆路。殊无溪谷高下之别。飞禽鸷兽驯伏步
前。又闻空中唱告村落聚邑言。菩萨出山来
何不迎接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者。脱衣
覆路者。毡罽氍毹承足者。花絪美褥填坑者。
慧安¶ 第 998a 页 T50-0998.png

氎覆于途中。表似惊忙之色。回避别行。女子
怪其不平等。表曰。吾非无慈不均也。适观氎
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其误犯耳。原其女
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有二虎左
右随行。表语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导引。至
可修行处则乃缓步而行。三十来里就一山
坡蹲跽于前。时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
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蓝号金山寺焉
明达。
明达师者。不知其所来。于阌乡县住万回故
寺。往来过客皆谒明达以问休咎。明达不答。
但见其旨趣而已。曾有人谒明达问曰。欲至
京谒亲。亲安否。明达授以竹杖。至京而亲亡。
又有谒达者。达取寺家马令乘之使南北驰。驰
讫勒去。其人至京授采访判官。乘驿无所不
至。又有谒达者。达以所持杖画地为堆阜。以
杖撞筑之。地因坑臼人不晓。至京背有发肿。
割之血流迨地。李林甫为黄门侍郎。扈从西
还谒达加秤于其肩。至京而作相。李雍门为
湖城令。达忽请其小马。雍门不与。间一日乘
马将出。马忽庭中人立寺门坠马而死。如此
颇众。达又尝当寺门北望。言曰。此川中兵马
何多。又长叹曰。此中触处总是军队。及哥舒
翰拥兵潼关拒逆胡。关下阌乡尽为战场矣
法秀。
释法秀者。未详何许人也。居于京师。游于咸
镐之间。以劝率众缘多成善务。至老未尝休
懈。开元末明皇尝梦人云。将手巾五百条袈
慧安¶ 第 998b 页 T50-0998.png

无。乃遣募缁徒道高者令寻访。秀出应召曰。
某知回向寺处。问要几人。曰但得赍持所物
及名香一斤即可矣。遂授之。秀径入终南行
两日。至极深峻处都无所见。忽遇一碾石。惊
曰。此人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携香。
礼祝哀祈自午至夕。良久谷中雾起咫尺不
辨。近来渐散。当半崖有朱柱粉壁。玲珑如画。
少顷转分明。见一寺若在云间。三门巨额谛
视之。乃回向也。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闻
钟磬及礼佛之声。门者诘其所从来。遂引入
见一老僧曰。唐皇帝万福。令语人相随。历房
散手巾等。唯馀一分。一房但空榻无人。有
一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遂却见老僧。僧曰。
更往当已来矣。秀复至欲授手巾等。一房但
空榻者亦无人矣。又具言之。僧笑令坐。顾侍
者曰。彼房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僧曰。汝
见彼胡僧否。曰见。僧曰。此是权代汝主者。国
内当乱。人死无数。此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
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谪在人间。此
常吹者也。今限亦满。即却归矣。明日遣就斋。
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付汝主。并袈裟
手巾令自收。秀膜拜而回。童子送出才数步。
又云雾四合。及散则复不见寺矣。乃持手巾
袈裟尺八等进于玄宗。及召见具述本末。玄
宗大感悦。持以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十馀
年遂有禄山之祸。所见胡僧即禄山也。秀感
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
* 懒残
慧安¶ 第 998c 页 T50-0998.png

懒残者。唐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退食即
收所馀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昼专
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二十
年矣。时邺侯李沙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曰
非凡物也。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李公情
颇知音能辨休戚。谓懒残经音先悽惋而后
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中夜李公
潜往谒焉。望席门通名而拜。懒残大诟仰空
而唾曰。是将贼我。李公愈加谨敬。唯拜而已。
懒残正拨牛粪火出。芋啖之良。久乃曰可。以
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尽食
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公
又拜而退。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甚严。忽中
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
栏。乃以十牛縻绊以挽之。又以数百人鼓噪
以推之。物力竭而石愈固。更无他途可以修
事。懒残曰。不假人力我试去之。众皆大笑以
为狂人。懒残曰。何必见嗤。试可乃已。寺僧笑
而许之。遂履石而动。忽转盘而下。声若震雷。
山路既开。寺僧皆罗拜。一郡皆呼至圣。刺史
奉之如神。懒残悄然乃怀去意。寺外虎豹忽
尔成群。日有杀伤无由禁止。懒残曰。授我箠
为尔尽驱除之。众皆曰。大石犹可推虎豹当
易制。遂与之荆挺。皆蹑而观之。才出门见一
虎[嘟-者+缶]之而去。懒残既去虎亦绝踪。后李公果
十年为相也。
* 西域僧
释天竺亡名僧者。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
陋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
慧安¶ 第 999a 页 T50-0999.png

僧不召自来。韦氏家僮咸怒之。以弊席坐于
庭中。既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群祝
其寿。胡僧忽自升阶谓婴儿曰。别久无恙乎。
婴儿若有喜色。众皆异之。韦氏先君曰。此子
生才三日。吾师何故言别久耶。胡僧曰。此非
檀越之所知也。韦氏固问之。胡僧曰。此子乃
诸葛武侯之后身耳。武侯当东汉之季为蜀
丞相。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于世将为蜀
门帅。且受蜀人之福。吾往岁在剑门与此子
友善。今闻降生韦氏。吾故不远而来。韦氏异
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后韦皋自少金吾节制
剑南军累迁太尉兼中书令。在蜀门十八年。
果契胡僧之语也。
* 本净
释本净。未详何许人。道气高抗。闻闽岭多禅
宗知识。历往参之。又闻长溪霍童山多神仙
洞府。然山中不容凡俗。净乃入山结茅为室。
室侧有毒龙石穴。其龙夭矫而出。变现无恒。
遂呼召之而驯扰焉。又诸猛虎横路为害。樵
者不敢深入。净抚其头诫约丁宁。虎弭耳而
去。尝清宵有九人冠帻裤褶称寄宿。尽纳诸
庵内。明旦告辞偕化为鹤。鸣唳空中而去。净
后罔知其终。
* 怀玉
释怀玉。姓高氏。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
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
法。课其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经
三十万卷。翌日俄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有
慧安¶ 第 999b 页 T50-0999.png

银台却出。玉倍虔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
光晕矣。请加趺结弥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
手约人退曰。莫触此光明。数日又有白毫光
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须臾
香气盈空海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
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
* 无相
释无相。新罗国人也。是彼土王第三子。玄宗
召见隶于禅定寺号无相。遂入深溪谷岩下
坐禅。有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近身甚急。
毛手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至腹。相殊不倾
动。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忽雪深有二猛兽
来。相自洗拭裸卧其前。愿以身施其食。二兽
从头至足嗅匝而去。往往夜间坐床下搦虎须
毛。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猎者疑是异兽
将射之复止。复构精舍于乱墓间。成都县令
杨翌。疑其幻惑。乃追至。命徒二十馀人曳之。
徒近相身一皆战慄心神俱失。顷之大风卒
起。沙石飞飏直入厅事。飘帘捲幕。杨翌叩头
拜伏喘不敢语。忏毕风止。奉送旧所。相至成
都也。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用。相
之弟本国新为王矣。惧其却回其国危殆。将
遣刺客来屠之。相已冥知矣。忽曰。供柴贤者
暂来谓之曰。今夜有客曰灼然。又曰。莫伤佛
子。至夜薪者持刀挟席。坐禅座之侧。逡巡觉
壁上似有物下。遂跃起挥刀。巨胡身首分于
地矣。后门素有巨坑。乃曳去瘗之。复以土拌
灭其迹而去。质明相令召伐柴者谢之。已不
慧安¶ 第 999c 页 T50-0999.png

毁矣。至会昌废毁正与塔齐。又言。寺前二小
池。左羹右饭。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果来供
设。其神异多此类也。以至德元年卒。寿七十
七。
* 嵩岳僧
嵩岳破灶堕和尚。隐居嵩山。山有庙甚灵。惟
安一灶祭无虚日。师入庙以杖击灶云。此泥
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又击三下。灶乃
倾破堕落。须臾一青衣人设拜师前曰。我本
此灶神久受业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生。
特来礼谢。再拜而去。少顷徒众问师。灶神得
何经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只泥瓦
合成别无道理为伊。众无语。师良久云。会么。
众云。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什么不会。众僧
乃礼拜。师曰。破也堕也。于是其众大悟玄
旨。
* 仪光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
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
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
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
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
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
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
火。师以为家人。不知怪也。及将曙妇人进食
捧盘来前。犹带面衣。徒跣再拜。言曰。劳师
降临。今家人总出恐斋粥失时。弟子故起为
师造之。师知是亡人。乃受其献方祝。祝未毕
慧安¶ 第 1000a 页 T50-1000.png

堂内则闻哭。哭毕家人谒师问安否。见盘中
粥。问师曰。弟子等夜来实避殃祸。不令师知
家内无人。此粥谁所造。师笑不答。堂内青衣
惊曰。亡者夜何故横卧。手即污面足又染泥。
何谓也。师乃指所造粥以示之。举家惊异
焉。
* 慧因
僧慧因。善三论及法华金刚经。常为讲说。至
德中黄昏时见一人入门云。王请法师。因遂
僵仆。惟心顶煖七日却苏。云初随使者至一
城。极甚宏丽。入见王从数百人。下殿至阁门。
拜曰。弟子不幸主世名禄兼治罪。甚用为苦。
闻上人善讲金刚经。幸为敷析。于是就坐讲
毕。王施绢三百匹。遂令送归。次见一讲堂。有
百馀僧。相与谈论。初极礼法少时各争竞。于
手指上各生铁爪。共相拿掴血肉涂地。牛头
巨卒以火燎之。尽成灰粉。须臾又复本身。因
惊惧却苏蹶然而起。绢已在匮与前数同。遂
得此施作功德。自此更不讲说。惟持经而已。
* 普满
僧普满。随意所为不拘僧相。或歌或笑莫喻
其旨。以言事往往有验。故时人待之为万回。
后于潞州佛舍中题诗数篇而亡。所记者云。
此水连泾水。双珠血满川。青牛将赤虎。还号
太平年题诗后人莫能知。及贼泚称兵。众方
解悟。此水者泚字。泾水者自泾州兵乱也。双
珠者泚与滔也。青牛者兴元二年乙丑岁。乙
者木也。丑者牛也。明年改元贞元。岁在丙寅
慧安¶ 第 1000b 页 T50-1000.png

将赤虎。还号太平年。
神僧传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