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北山录序¶ 第 573a 页
No. 2113
* 北山录序
钱唐沈 辽
始余欲闻内典。访诸南屏梵臻法师。于是受
斯录焉。南屏云。往闻老师言。丁秘监(谓)酷爱
其书。一见如不及至手传其本。老师之言可
信不疑者。丁公所述作多所自出也善乎。一
乘以为宗。百家以为支。寻其支如涉江河随
地得宜。不得其源犹足以为多闻。况遂达其
源乎。然其书出未久而世罕传。能传者莫不
有名于时。而其传者皆秘玩之以为资不肯
广也。余闻神清在元和时其道甚显。为当世
公卿所尊礼。从其学者至千人。而性喜述作。
其出入诸经者或删焉或益焉凡百馀卷。而
斯录独发其所缊尤称赡博。使世之学者尽
得其书而达其源。何患不为神清乎。神清其
名也。生大安山下。后居长平山阴。故谓之北
山录。惟贤大师先得蜀本。将传诸好事者。请
余叙其大方而刻之。因述南屏法师之言。以
为首云。
熙宁元年五月十二日序
北山录序¶ 第 573b 页 T52-0573.png

北山录卷第一
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
西蜀草玄亭沙门慧宝注
* 天地始第一
* 圣人生第二
* 法籍兴第三
* 真俗符第四
* 合霸王第五
* 至化第六
* 宗师议第七
* 释宾问第八
* 丧服问第九
* 讥异说第十
* 综名理第十一
* 报应验第十二
* 论业理第十三
* 住持行第十四
* 异学第十五
* 外信第十六
* 天地始第一(明儒释序天地开辟物象始兴之事)
艾儒为儒奋于休声(艾长也。老而有道时人所重曰艾。所谓刻意尚行离世异端有
上古之风。此乃山谷之士。非常人所好者也。奋击也。休美也)。群儒即而慕教焉
(群众也。即就也。以艾儒博识休美群儒就而习学者也。此评世教诲之道游居好学者之可慕焉)予小
子或以宇宙权舆。再拜致怀者(予小子谦也。或疑也。宇宙
天地也。权舆初始也。言我疑于天地初始开辟之事。再拜而伸及怀抱者也)艾儒曰。富
哉问之也(富盛大也)吾知夫天地溟涬之人也(溟幸广大无际
混然未分之貌也)旦旦乎(旦旦明晓也。如言三辰昭昭也)居吾语汝(居坐也。
起而致问故令复坐而示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钩命决云。易有五太。一太易气
象未分也。二太初元气萌也。三太始形之端也。四太素形变有质也。五太极形质已具也。从太极而生天地
清浊两仪也)厥初未兆。冯冯翼翼。澒澒洞洞。清浊
一理。混沌无象(澒胡孔反。大水貌也。厥其也。淮南子云。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
洞灟灟。皆形象未分之谓也。混沌者未开通之貌也)殆元气鸿蒙萌芽资始
(殆及也。资助也。鸿濛混元之气也。庄子文)粤若盘古生乎其中。万八
北山录序¶ 第 573c 页 T52-0573.png

盘古生乎其中。治万八千岁矣)天地开辟。天日高一丈。地日
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头极东。足极西。左
手极南。右手极北。开目为曙。闭目为夜。呼
为暑。吸为寒。吹气成风云吐。声成雷霆(天地
既开。天则日高一丈。地则日厚一丈。盘古四体极大。极尽也。曙明也)。四时行焉。万
物生焉。八纮九围之大。其孰与多(八纮四方四角也。九围
九州。又八方中央)三皇五纪之尊。其孰与先也(三皇伏牺神农黄帝
也五纪金木水火土也伏牺木纪神农火纪黄帝土纪金天金纪颛顼水纪以五行相生受命百代可知也)太古
之时。燔黍擗豚。污樽抔饮。蒉桴土鼓(燔烧也。中古未有
釜甑。择米擗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污樽凿地为樽也。抔音步侯反。手掬之也。蒉音块。捊鼓杖也。以
块土为鼓杖也)冬则居茔窟。夏则居橧巢(寒则累土暑则聚薪柴居其上
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
血。茹其毛(文选茹谓啖食也)未有丝麻。衣以羽皮(此上古之
时也)后圣有作。然后修火化之利(修治也)范金合
土(铸烧器用也)以为台榭宫室户牖。以炮以燔(加于火上)
以烹(煮之镬者)以炙(贯之火上)以为醴酪(蒸酿之也。酪酢酨也。酢音醋。酨音在。有
本阙此一句)治其丝麻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
事鬼神焉。自太古至于今。年世不可胜纪。
伏牺之后。凡四十馀万年。变化财成。为君为
臣。为人为民(民劣下之称也)害益兴亡(害损也)前儒志之
(志记也)后儒承之。浩浩纷纷。未可一日而殚论
也已矣(殚尽也。已上乃艾儒所叙天地开辟之事也)涪水之滨北山野夫
背华离俗为日久矣(野夫谦也。神清字灵庾。姓章。绵州昌明县人。兄弟三人出家。
师次也。独为颖拔。绵州开元寺法云和尚即其师也。建中末卒于梓州惠义寺。撰法花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
十卷。律疏要决十卷。语录十卷。二众初学仪并识心澄观。俱舍决等论钞共百馀卷)尚志于
古而所知不博。率躬由道而至方是碍。爰在
北山录序¶ 第 574a 页 T52-0574.png

悦之曰。大哉儒言。暨更业乎释氏。涉其涯
始。怖若河汉断断然无斁慊乎(暨及也。更改也。涯始畔岸
也。庄子云。惊怖焉其河汉而无极也。斁厌慊恨也)若患闻之不早闻也曰
何其曰乾竺圣人(乾竺天竺也。圣人佛也)云前劫既坏。
天地已空。空而复成。此劫方始(世界成住坏空各二十劫。自
人寿十岁百年增一年。至八万四千岁。却百年减一年至十岁名一劫。如斯成住坏空共八十劫。周而复始也)。
是时空有微风。风渐乎烈。居此界之下。寔为
风轮(烈猛也。寔是也。立世阿毗昙论云。世界空二十劫后将成。乃有毗岚风鼓之而为风轮。最居其下厚
九亿六万由旬。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也)大云升空。降雨如轴。积
彼风轮之上结为水轮。水轮最上坚凝为金。
如乳停膜。是为金轮(地下一亿六万。真金所成。上馀八万。金银铜铁等七界
杂成。俱舍论云。水轮转坚。如乳凝冷也)三轮既成。雨自空飞霔金
轮上。既广且厚(雨渧如车轴。昼夜不息。犹如河泻。无数千年。水厚二亿四万由
旬。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风击此水。清
浊异质。为梵世为空居(有风名摄持吹令世界成。又有风名旋圆起成东西
二州。复有风名琵琶起成南州。复有风名四方四角起成北州。初成梵世。由宿因缘梵王住处如一四天下大。是
时梵王生此。梵子亦生也。欲界六天犹如梦觉。俄思往事。尔时诸天结群遍满案行。咸作是言。昔日此处有须
弥山善见城恶口园等。如是皆忆也)为宝石。为山海。为土地。为宫
室。品物惟错(若风成山次第而上。山则有顶。若风起或正或傍。山相或平或耸大地。山
川平凹岩洞穿穴。皆由风势不同也。品类也。错杂也)区域肇成。上界诸天死
者下生。体有飞光。足若御云。不饮不食。年
期无数(有天舍报于中受生。复有天人寿终生四天下受人道生。是时诸人喜乐为食。依喜乐住意
生化身。自然光明安乐而住。飞空中行。是时日月未出于世。星宿未有。昼夜不分。未辨年岁。无男女父母姓
字等事)洎乎地味如饴地皮孔甘林藤流芳香稻
发滋(是时大海乍增乍减。开川源路水所减处。有地肥出。大甘美味。生长覆地。色香触味可爱具足如细
北山录序¶ 第 574b 页 T52-0574.png

者灾乎其身。其体坚重。其光隐没。日月星辰
从兹见矣(时有一人。嗅此地肥香味。起欲著心。指捻大味。嗅而尝之。知其甘美。馀人相效。
良由地味身稍坚重。不能飞行。身光失没。既失光已。世界黑暗。遂生日月乃出星辰遂著)蠲秽
导气。人道成焉(蠲除也。明也。有大小不净之事。导气有男女欲染之事也)。忿
吝既萌。爱欲是兴。有父子焉(忿嗔也。吝悭贪也。由有爱吝遂
起贪。为人所侵。则嗔由此。颜容丑陋。福德鲜少。神通则失矣)有君臣焉。画野
分邦。列国兴焉。我疆我里。货殖阜焉。闲邪
讨罪。刑辟立焉(闲防也。辟法也。此皆建国之本也)。自此阎浮提
(则有州之地。因阎浮树以立名也)。至于百亿阎浮提。自此四天
下至于百亿四天下(东弗毗提利养胜故。西牛货州用牛货易也。北爵丹越心
直善故。此四州天下也)。距大铁围山(距至也。以铁围山绕之也)。皆同此时
成。为一大圣之寰宇也(此大千世界同为一佛王化之境也)。至若
人寿渐减。减至于十。减而复增。增至八万。
初二万岁有铁轮王。次四万岁有铜轮王。次
六万岁有银轮王。后八万岁有金轮王。如此
统一阎浮提。至于二三四天下也(铁轮王统一天下。铜二
天下。银三天下。金统四天下也)。今贤劫第九减也(贤劫千佛出。今当第九减劫也)。
馀十一劫可知也。于一减末。三十饥馑。二
十疾疫。十岁刀兵作矣。是为小三灾矣(减至
三十岁有饥馑灾。七年七月七日。由漫风起吹其方所。令时节失度谷米不成也。至二十岁有疾疫灾。由恶鬼神
损害于人七月七日也。至十岁时有刀兵灾。于相杀害。唯有刀杖以自庄严。七日七夜而止)。劫既
坏矣(世界欲坏。诸天变身似犀。昼夜三宣告令令修无觉定。最为妙乐。于寿终之后生胜光天。后七日轮
起于空时大地须弥皆发火焰。俱时洞燃以其热故吸下水轮水如苏油一切皆尽)。火灾洞乎九
天(九天欲界六天并初禅三天也)。旋岚荡乎三禅(旋岚风名荡尽也。风灾至遍净天也)。
水则汤汤然于焉其閒矣(汤音伤。水流貌。水灾至二禅故云其间。
北山录序¶ 第 574c 页 T52-0574.png

十劫。十九劫坏有情。一劫坏无情也。自此空二十劫)。空之既成。复为后劫
始也(空已复二十劫成。成已复二十劫住)。经曰。成住坏空各二十
劫。为一大劫焉(正法念处等经所明)。夫崇笃莫大乎天地
(崇高也。笃厚也)。久远莫过乎今古。伟哉大圣知天地
始。知天地终。知天之高。知地之厚。知三辰
之昭昭(三辰日月星也。昭明也)。知时年反劫。知古之往。知
今之来。强视莫如夫天眼(声闻见一千世界。缘觉见二千世界。菩萨
见三千世界。佛见大千世界)。强听莫如夫天耳(所闻如天眼数)。强念莫
如夫宿命(宿住通。忆过去无量劫事)。有此洞鉴。而不尽天下
者无之矣。故覆焘之所不及日月之所不照
(如有顶无间等也)。霜露之所不坠(四时不迁也)。舟车之所不载
(自然所获。如诸佛之界等)。尚达之于心目(目则了之。心则达之)。而况一
区之蜗角乎(昔魏[劳-力+正]与田侯谋约。田侯背之。魏莹怒将伐之。惠子闻之而见戴人。戴人梁贤
人也。曰有所谓蜗角者君知乎。然有国于蜗角之左者曰触氏。有国于蜗角之右者曰蛮氏。时与相争地而战。伏尸
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复返。君曰噫其言虚。曰臣请为君实之在四方上下有穷乎。曰无穷。曰知游于无穷而返于
通达之国谓往来也。如一芥之在太山。如一毛之附马体。何用争之也)。哀余生乎此中。
为醯鸡乎(醋上小虫也)。为蟪蛄乎(一名仙蛄。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也)。夫
何能知宇宙之辽廓。年劫之悠永但谅诚于
圣人也(嗟己同于微昧。何知天地之阔远。但诚信圣人之所说也)。夫积年以为
亿。安得亿年不为劫乎。积土以为邦域。安得
邦域不为世界乎。汤问革日。上下八方有极
乎。革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语在庄子。意问世界有穷尽乎。答云
世界十方无穷尽也。世界之外更有世界也。与列子少异)。冉有问仲尼曰。未有天
地可知乎。仲尼曰。古犹今也(冉求意谓问造立之前也。答云天
地坏而更成减而再兴也)。是知古先哲王洎先儒非不有知
北山录序¶ 第 575a 页 T52-0575.png

登太山而小天下。况有高于太山者乎(太山东岳
登之可以望天下也。知天下之不大也。况更高者。故四海九州如毫末之附马体)。诚不虚矣。古
者黄帝(帝鸿氏也)昼寝。梦游华胥氏之国(有国名华胥。在弇
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斯离也。齐中也)。盖非舟
车足力之所及。其国无师长。自然而智。无恶
死无夭殇。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故无爱憎。
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
都无所畏忌(此皆华胥国风化之事也)。洎黄帝寝寤。怡然有
得(梦中神游。及寤若有所得)。吾考思其国。若北郁之天下
也(即北俱卢洲也。立世阿毗昙云。彼国无师范。自然衣食。定寿千岁不嫁他。女亦不娶妻。若有欲心。谛瞻
彼女。女若见男视之随到别处曼殊沙树即便覆蔽。欲事即成。若不覆蔽。知是亲属即不敢犯。生儿不乳放四衢
道。行人以指内口嗍之。七日成人。无憎无爱任运而化也。神清考其所梦。似是比北洲也)。居九围
之外(人间九州)。在瀛海之中(居须弥北面大海之中也)。非天老力牧
太山稽所知也(三人皆黄帝之臣也)。帝鸿氏齐心服形。
求养身理物之道。故神所游焉。非北洲则不
如所梦也。故吾教小圣(谓中小乘人也)。前劫后劫各
八万。见闻二千界(天眼见二千界事。天耳闻二千界声等也)。中圣能
知三千(谓菩萨乘也)。大觉则既矣(既尽也。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日月
星辰丽乎中虚(丽明也。中虚空界也)。日月无兴亡(常在于天。但
运转四世界。为须弥隔之故有晦明也)。星辰无亏盈。一昼一夜。照四
大洲(日月长照二洲。且如南洲日初出东洲正午北洲黄昏西洲半夜也。南洲日午东洲黄昏北洲半夜而洲
日出。南洲日入东洲半夜西洲日午北洲天晓也。馀洲仿此也)。向南北以分寒暑
(夏则日近北而月近南。冬则月近北而日近南。春秋平也)。风力所持。不停不堕
(皆为旋岚风空中任持运转而不堕也。在须弥之半下)。上有诸天居焉。其宵旦
短长。颇与此方分至启闭晷漏同也(此西国俱舍成实等
北山录序¶ 第 575b 页 T52-0575.png

十由旬。星巨一由旬。微则一俱卢舍(由旬。或云踰
善那。此云应圣王一日应行之程。或三十里或四十。俱卢舍。此云一牛吼地。二里也。小乘一由旬。十六里也。微小
也)下面庸乎火珠水珠(庸用也。火珠日也。水珠月也)。而在鲁之
年星陨如雨(鲁庄七年四月五日如雨也)。在宋之都陨石数五
(左传。鲁僖公六年正月。陨石于宋五。盖皆云是星陨也)。盖忽焉祥异矣。儒说东
南海之外(淮南子稽圣赋等也)。大荒之中甘泉之间有羲和
国。有女名羲和。生于十日常浴日于甘泉。
尧之世十日并出。命羿射之(羿古射官名)。九禽毙于
地(日中之乌也)。至德之萌。日月若合璧。五星如连
珠(五星岁也。荧惑也。太白也。辰也。镇也。有至德之君。日月如合璧)。群星从东而
西。日月违天而东(群星与天盘右转。从东而西也。日月逆天盘。从西而东也)。太
昊画八卦(伏牺氏也)。通神明为书契代结绳。女娲
补天立极。共工颛顼竞为帝。共工头触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
就焉。地不满东南百川水潦归焉(百川皆归于巽)。扬
珠云。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志记也。其磨灭无所志记也)。
三皇之事。若有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
王之事。或隐或显(未必周备)。夫如扬子之辨(辨别也)。则
吾从何质焉(质信也)。仲尼云。五帝用说。三王用
度。言远则但由言说。迩则修法度(事既已往。但可以言说
而知。虚实无质。三王近古依其法度或当或否也)。中国以天下之峻极者。曾
莫大于昆崙之丘焉(昆崙山者。按山海经云。河水所出也。汉书张骞寻而莫见)。
上有五方之霞。下有五色之波。非大人灵仙
莫往莫来。故黄帝登之南望而旋(轩辕也)穆王宴
王母于瑶池(瑶池在昆山。周穆王与王母会燕于此。王母戴王胜豹尾虎齿主人间疫疠之鬼也)。
北山录序¶ 第 575c 页 T52-0575.png

氏特以须弥闻其大也。其山出海水八万由
旬。崇袤相均四宝所成(崇高也。袤广也。四宝东黄金。南吠琉璃。西白银。北颇
胝迦宝)。其下四方有层级。彼最上者有四大天
王宫室焉(下有坚首。持鬘。恒憍三天)。为帝释之外蕃。作捍于
修罗。迹卢之顶方乎八万(其上广八万由旬)。其平如砥。
其路如纩(砥磨石也。纩绵也)。帝释所都之地。方各八天
朝于中宫。是曰三十三天焉(须弥山四面各有八天。中有善法堂。帝
释所居。诸天朝之。共有三十三天。皆是忉利一天所摄)。海上诸山。多地居天。
盖四天王之所都邑也。故若方丈蓬莱(居海中鳌
鱼负之行也)年长貌美。光碧紫翠以为房阁。其务仙
道者。咸神仙游集之乡也。愿言羽翼而栖息
之。其天帝释股肱辅卫。有严有翼。统彼诸天。
照冒下土。御千轮殿。网以珠缀。焕乎其间。
有所显焉。故群黎罪福死生遐促吉凶期会
其欲不见于珠中不可得矣(罪福之事。事皆见帝释珠网中也)是
以。上流有罪。天执其罚(故云天命极之也)下民之罪。
天假其罚(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于善者福亦如之矣。而君
子称祸福显乎天命。言简在帝心也。又曰。吉
凶不僣(僣滥也差也)言乾道正也。故神农后稷在人
(周祖皆播种。百谷以劝民)代天之养也。皋陶(尧时治狱官也)甫刑(周穆王以
齐侯吕伋为司寇。使定五刑。故曰吕刑。吕侯后为甫侯。故曰甫刑。官也)代天之刑也。
成汤周发(成汤伐桀。武王伐纣)代天之讨也。傅说(殷高宗之相)邵
伯(周太保)代天之治也。其或享用五福(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
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寿也)威用六极(一日凶短折。二日疾。三日忧。四日贫。五日恶。
六日弱)非圣人莫能见彝伦之象也(寻常也。伦理也)大梵
北山录序¶ 第 576a 页 T52-0576.png

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窃或得非
大梵天欤。否者天之苍苍无馨无臭。孰为真
宰焉(非大梵而谁也)夫有事于圆丘(天子祭天于圆丘)类乎昊天
上帝(类祭也)飨灵威仰等(五方之神。东灵威仰。南赤熛怒。西白招拒。北叶光纪。中
方含枢纽)礼于日月星辰。斯或大梵王天帝释四
天王等之事也。凡五气五郊五帝升坛。五神
配飨。百神从祀。或四天王帝释焉。但后世行
事率承古典。古者洪荒朴略(洪大也。上古天地大荒纯朴省略而已)
各以方壤所据气运所成(所据方域乘五行之运气而王也)裁为
礼经。呼其神祇(以古事裁为礼经。呼天地神祇也)奠以牢牲。其
名虽异而事或玄符也。故西域无坛墠(筑土为坛。除
土为揖。祭告天地所也)而有天祠。与华夏互为风也。昔赵简
子享钧天之乐(史记曰。赵简子疾不知人。七日而窹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
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也)秦穆公拜鹑首之赐(秦穆公梦天赐
与金册。鹑首之地秦之分野。鹑南方朱鸟之星鹑首。鬼柳为鹑首。翼轸为鹑尾也)盖神与天
交。魂往形居。高卑虽远。其应孔迩(天高地卑。孔
甚也。迩近也)申生为被发之诉(狐偃行次见申生使之御云夷吾对余无礼余得请于上
帝。以晋与秦。后果如其言也。上帝天也。皆晋事也)刘约有美玉之请(刘约。刘聪之
太子。梦入华胥国。七日而活)盖天授其灵示死有知。孰厥下
民克诚克信(孰谁也。厥其也。克能也。若无其灵应。下民孰其能信)自此三十
三天之上。皆曰空居。非获神通不可以往。
凡有二十六所(自炎摩天终非非想。计二十六天也)层云重构。
年颜倍永(自五百岁至非非想八万劫也)其或微云。其或微形。
统以三界。昭其目也。括以四生。旌其类也。
(统总也。昭明也。微细数目虽多。总不出三界。二十八天以摄之也。胎卵湿化四生以旌表摄尽也)浑天
北山录序¶ 第 576b 页 T52-0576.png

于天内。天大地小。表里有水。天地各乘云而
立。水载而浮焉(地在水外。有云浮之。却有水里。又有天里之。天外有水。却以云浮之也)
有好问者曰(设端以徵之也)彼盘古判为厚地之趾。
其将安据欤。彼浑天之外复谁与载欤。而一
家之学者邕邕焉何思何虑(邕邕塞滞之貌也)而可获其
事也。河出昆崙山(山海经。河出昆崙。在大羊同国。蕃语谓昆崙山为闷摩梨山。译为
紫山。东去长安五千里。又张骞本传。寻河至大夏。见筇竹杖。知与蜀地相连。唯杜佑通典偏明也)浸流
积石山为禹所导。经于中国。东渐于海。斯
阿耨达池之一源也(今黄河水即阿耨达池所出也)其池自中天
之北过七黑山距大雪山之阴香醉山南摄乎
二山之间(距至也。山北曰阴。摄迫也。水在二山硖中而流也)方五十由旬。
四宝为岸。四面各流出一大河(东面金象口流出天信度河。南银
牛口流出天徙多河。无热池流出西徙缚刍河。北颇梨师子口流出。各入四方之海也)而东注之
河自葱山分流潜迈也。扶桑灵柯升于大明。
此或阎浮树也。其大者百由旬。其果可食(佛在
时。有罗汉取得之自皮展手一臂方至果核。分之以赐大众。其色如烂椹也)盛乎此洲之南
极也。鲲鹏之大或则摩竭鱼迦楼罗之类也
(庄子逍遥篇说。有鲲鱼化为鹏。面南而飞展翼垂天。此或则是经中摩竭鱼金翅鸟等。迦楼罗即金翅鸟王也)。
楚王不识于萍实(昭王过江见一物。大如斗。红如日。触王舟。皆不识。令聘问宣尼
云。是萍实可以食之。有德而出也)臧氏命祀于爰鶋(爰鶋海鸟。飞而遇风。遂泊鲁东
门。臧文仲为大夫不识令控御而祭之。孔子云。爰鶋也。其鸟大于驴也)向使不遭孔圣。
则谓彼二物恢诡也(恢大也。诡怪也)故方夏古今。燕
乡越乡于关内关外于其言盖物同而名不同
(方者四方。夏即中夏也。燕在北。越在南。言语呼名有所不同也)矧乎异域何相韪
也(矧况也。韪是也)须弥之趾。八功德水以为巨海(一清。
二冷。三软。四轻。五香。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不损腹)深广之量与须弥同
北山录序¶ 第 576c 页 T52-0576.png

双山。如轮围海。高厚之数若须弥之半(其山如车
轮绕须弥山。号七金山。一曰持双。二曰持轴。三曰担木。四曰善见。五曰马耳。六曰象鼻。七曰鱼觜。出水四万二
千由旬)上与日月齐焉。馀山馀海间而绕之。既
降又狭(相次半之)第七山外方有咸海(所谓由乾陀海。伊沙陀海。祛罗
视海。善见海。马耳海毗那多海。尼民多海。又云。一咸海。二乳海。三酪海。四酥海。五蜜水海。六吉祥海。七酒
海)而四大洲对妙高之四面。各在咸海之一
方矣。是谓一小世界(一四洲也)千小世界谓之小千
(一千四州。一千六欲天。一千个梵世。名一小千界)千倍小千名一中千(一千个小
千界。一千个二禅。名中千界)千倍中千为一大千(一千个中千界。一千个三禅。名
一大千界也)是知天地无穷。品物流形孰为六合
之外哉。儒衣缁衣各理其优(优胜也)有务玄先
生。辩蕴儒学。家富道书。曰。尔来余评。惟释
氏之博大。吾无以拟议。虽圣人之末。皆得于
糟粕(糟酒滓粕油滓。皆圣人之残末也)而甘酸腴瘠(腴肥也。瘠瘦也)孰
不云乎异矣。故遥劫非隶首能计(隶首古之善算也)曜
灵非夸父能遂(曜灵日也。夸父逐日不及渴饮黄河而竭掷其杖化为邓林也)彼日
域朱崖月窟玄墟。盖四海之有截(截边也。东日域。南朱崖。西
月窟。北玄墟也)浑仪昕天穹隆宣夜(并古史天文志之名也)历造化
之一块耳。古者中国圣人(谓伯阳尼父等)知来而藏往。
察往而知来。穷神而知化。原始而要终。苟
非其时。道不虚行(圣人知西国有佛。以非时故未欲行其道也)姑修伯益
之经大禹之迹。著三纲五常(姑且也。谓删尚书等。明九州治水山
川之事)被于诸夏。是谓一天下也。至若皮服雕
题左衽穷发(题额也。此四夷之类)为王化之所陋。其归
命贡琛。有来则书否则已(已不书之)况在大千之野
浩然无垠。于方册斯阙。不欲衍其文也(圣人慎疑。
北山录序¶ 第 577a 页 T52-0577.png

夫诞则天厌之久矣。安得行乎天下哉。诚恐
枪榆枋则笑乎南溟之远也(尺鴳飞所不过枪榆枋而笑大鹏一飞九万。
榆枋二木名。枪七良集也)故酌圣人之心以求。则万计或
一(万虑一获也)封区内之心以求。则于一罔克(罔无也。
克能也。则于一事亦不能也。封滞也)夫蛮与触(蛮触二国之事。如前蜗角处已解)闻僬
侥侏儒盈尺之躯寔骇(寔实也。骇惊也。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侏儒国人长三
尺也)僬侥侏儒闻防风鄋䐽长狄侨如(此国人并长三丈。僬侥
侏儒小人也)其骨专车。其喉戟舂(皆大人也。吴破涂山获专车之骨。问夫子云。
禹时防风氏后至戮之。此其骨也。鄋䐽国长狄乔如伐鲁叔孙得臣。以戈舂其喉而杀之也)其骇亦
蛮触耳彭祖之伤于殇子也(彭祖。殷大夫。姓戋。名坑。字长孺。寿年
八百岁。二十岁已下为长殇。十五岁已下至十二为中殇。七岁已上为下殇也)而不知为王
母之殇子也。蛇以锄铻傲乎风(锄铻不齐貌也)夔以跉
(敕锦反)踔(丑略反)傲乎蛇(趻踔跛也。蛇虽锄铻不端齐而行犹胜风。无形而行。夔虽一足而跛犹
胜蛇全无足也)故恃小者不知其大。恃近者不知其远。
恃寡者不知其众。夫何不然哉。
* 圣人生第二(道契无为仁高有象。德掩群功化周万行。称之曰圣。易云圣人与天地
合其德。此正指释迦牟尼圣主降生之事也)
惟周王二十四年甲寅春二月八日。大圣诞
于迦维(姬周第四主昭王。名瑕。康王之子。在位五十一年。二十四年岁在甲寅四月八日。佛生于迦毗
罗卫国欢喜园中无忧树下。即净饭王城中印土是也)敷德教于五天。此周人
之不知也(东南西北中五印土。皆称为天。本梵天之裔也。敷布也。化在西国。周人不知也)初
河泉泛溢大地震动。瑞气浮空入贯太微。遍
乎西方作青红色(周人虽不知。于四月八日晨朝忽见地动泉溢。望见西方有虹光等。瑞
上贯紫微)王问太史苏由曰。若何祥乎(昭王见西方瑞相不测而问苏
由也。大史占天文者)。史曰。有大圣人。生在西方。王曰。
北山录序¶ 第 577b 页 T52-0577.png

此(太史以古书占知西国有大圣人降生。王疑属于彼土故问天下如何。答以千年之后声教方及于此。即今
无他自周昭二十四年至后汉明帝永平十年。计得一千九十六年矣)王因刻石于南郊
(用纪。此事出周书异记)昔高丽问于齐人。而法上亦以此
告(高丽未达佛生之事而问之齐人。高僧法上亦引此文而对之也)夫昭王承文武
成康之烈(文王武王布德开基。成王康王赞承帝祚。以至于昭王也)刑措国治(措置
也)向能正思无为。谨变乎道。而目观其瑞。
心不精求。盖福应斯来有数故也(昭王虽睹奇瑞不能求访
圣人。而南巡楚乡。胶舡溺于汉水。此盖圣人缘合有时故也)昔世界初成有千花
见焉。远表贤劫有千佛兴矣(昔劫初时。海中有千莲花出。见表有千佛
出世)今第九减劫。人寿六万降至于百。而四佛
利见于天下(今第九劫中。人寿六万岁时俱留孙佛出世。四万岁时俱那含牟尼佛出世。二万岁
时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也)馀佛在于馀减劫(馀九百九十六佛出
馀减劫也)大圣以嗣圣之储(位继迦叶佛之后也)自知足宫降神
于王家。光被百亿。其所将从。乃大威德天。格
于上下神祇。至是鬼宿合时。于毗岚园波罗
树下。右胁而生也(格至也。知足即兜率也。毗岚此云婢守。波罗树即无忧树也。以右者
顺也。胁生者异凡也)古者枢虹应诞表厥命世。故大圣
亦以白象为瑞也(颛顼高辛等。皆感虹光绕枢星而生。其称命世之君。佛亦以日轮白
象而生表其瑞也)古者八采重瞳陟于元后(陟升也。元大也。后君也。
尧眉八采重瞳)故大圣亦以三十二相示升阶也。国
有老仙(老仙谓阿夷头耆。或云阿私陀也)言于王曰。呜呼王子
有奇表。在家为转轮王。出家成无上道。观
乎相好炳著不得在家矣(炳明也。著见以王子之相好。恐不得在家为轮王。
多出家成道也)净饭王闻之。心忉怛焉(忉怛悲惨也)诚国嗣不
在此。则吾氏泯矣(信如先生所言。若太子不在家为轮王。即恐吾氏族无继绍而灭绝
也)黎民弗保子孙其宾于国乎。其国安在哉
北山录序¶ 第 577c 页 T52-0577.png

以作训。历射御以昭艺。王子乘羊车诣学堂。
行在三之教(谓世子入学。与国人齿让也。一父在故让使知父子之道。二君在故让使知君臣之
义。三长在故让使知长幼之节也。于是选师友教太子六十四书等也)由是驾象弦弧。驰
骋捔逐。备物致绩。莫有不为天下先者(将思
谋安。安之于家则宜剪其脩行之心。立师保训以至文武之道。掷象射鼓角抵之戏。备物致功。无有及者)。爰
复考少阳之宫。徵倾邦之曼。玄黄赪练。绰约
缤纷(考成也。曼长也。美女长弱。列子云。娥媌靡曼也。为太子立宫既成。徵求美女。谓娶善觉王女耶输陀罗
等。饰玄黄之服。绰约缤纷乃容仪举动之貌)击石拊石。鼓琴鼓篁(石乐磬也。此
谓悦之以音乐也)姑务以欢娱。荣宴狂醒荡虑。闇钝耳
目泊其道性(姑且也。泊淡也)而岁始芳(谓二月八日也)感应时
来。鬼神合谋(谓净居天子至也)夜未艾(艾正也又中也)哀含胆肺
厌极嫔嫱。策素马以凌虚。诣青山而断发
(太子于是逾城矣。爰祈作佛也)体常乐而化成天下者也。呜呼人
谋蔽于鬼谋。鬼谋蔽于天谋(蔽犹暗也。人谋况议于众也。人虽有谋。
暗思神之谋而不得用也)人谋从欲。天谋从道。鬼犹非人之
敌。而况资于天乎。是故抱关士虚谨其户
(抱关谓阍者)挈壶氏虚谨于时(周礼有挈壶氏掌箭漏者)宫卫偃甲(禁兵
之属也)轩悬失举(乐奏之士也)彼昏迷之不暇。岂能致
勤于其职也。故应生之质。虽曰天性。功存被
物。而不得行乎天性矣(父子之道天性也。佛虽以应现化生之身而本在
济物。济物之行必假道成。道成不可在于爱欲。是以不得不行乎本意之事也)父王迟其不
归宫室暧而无辉(暧暗也)顾彼山林悠然长往。
涕泣涟洏。诏族父洎伯舅氏五人而往求之
(即俱伦五人等皆太子族也。令入山求而伴之也)令候其暄凉遂其行藏无
咈太子之欲(咈违戾也)过六载载省载悟。枯馁之
行不为功德。乃以腴肠实腹为至道之器(大载日餐
北山录序¶ 第 578a 页 T52-0578.png

月以是日以是夜夜何其银汉已转。群动已
息。据金刚座。如龙蟠结。戡剪大难。万德来
朝。巍巍乎浩劫鸿勋。爰𨍐于箭漏之间耳(以十
二月八日食乳糜已。尼连沐浴。于金刚座入定。示将三界九地诸惑断之。以三十四心而成正觉也)夫天
期昭昭之多。地一撮土之多。山一拳石之多。
海一勺水之多(昭昭耿光也。天以积小明而成。地以积撮土而成。山以积石而成。海以积
勺水而成也。并中庸篇文也)故积而为大能致大用。大士往修
大行举善无遗。以普贤愿普入一切(普贤行愿如华严经)故
于兹辰。其身遍坐一切道场。而小智观之以丈
六。大士观之以远大。远大则该乎报体。丈六
则专乎化躯。其犹自牖而窥于天道。随隙而
见乎多少尔(虽以丈六之身于伽耶畔金刚座上成等正觉而。实量无齐等。非属三界)悲
夫。苦海混沦。瀑流洄澓。畴先触涯俟济。吾必
津之以道焉(畴谁也。涯岸也。俟待也。济度也。津济也。谁先触涯岸求渡苦海者。吾当济之)由
是。四顾踌躇。经三七日。乃朝步造乎施鹿林。
施鹿林者古佛前化(林在波罗奈国。昔王有千鹿将尽杀之。如来提婆达多俱为鹿
王。各领五百。遂告王曰。许日供一鹿。供次者身有孕。鹿王乃代往。王感其仁慈。遂尽免其鹿。即以此园施鹿。遂
号施鹿园也)今获五人于此地(即五俱伦也。一者憍陈如。二者十力迦叶。三頞鞞即
马胜也四者跋提。五者摩诃男也)符其往事矣。殆微言三转(所谓
见道。脩道。无学道。三转法轮。唯大器前悟也)馀则末吾知也(殆及也。末莫也。虽云初谈
四谛。而其间悟入不同)是时地祇兴声。百神咸和。上畅于
九天(云天初禅三天共九天有耳识也)下遍于黄舆(黄舆地也。淮南子云。地形如车舆)
旁流于八方。人天交庆。日月贞照。莫不踊
跃。莫不抃呼。群灵熙熙于胥乐乎(熙熙和也。胥相也)
万圣乐推以大觉为法王者也。穆王时。西极
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返山川。移城
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
北山录序¶ 第 578b 页 T52-0578.png

易人之虑(既能现神通。又能化人心虑也)穆王敬之若神。事之
若君。化人无何。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袪。腾
而上者中天乃止(谒请也。袪衣袖)乃暨化人之宫。搆
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
所据。望之若屯云焉。王自以为居。数千年
不思其国(王居化境。不思返国)化人复谒王同游。所返
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彩所照。
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耳乱不能得听
(此乃化人与穆王游入诸佛净土也)王请化人求还。化人移之。王
若坠虚焉。既悟所坐犹向者之处。王问所从
来。左右曰。王默存耳(左右见王默坐。而王与化人神游净土耳)王自
三月不复。更问化人。化人曰。吾与王神游也。
形奚动哉且曩之所居。奚异王之宫。曩之所
游。何异王之囿。王大悦。窃思被所遇者佛矣
(如来在世虽声教未被于此。而佛亦曾来矣)而未悟是佛也。惜哉胡获
焉。君陈曰。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
不克由圣。诚在此矣(此乃周书之文。孔氏注云。凡人有初无终。未见道如不能
得见。已见圣道亦不能用之。所以无成也。今穆王见圣而不能求趣圣。信为惜哉)其菩提树凝
阴厚也。金刚座无倾动也(在摩竭陀国伽耶山西南十四五里。即毕钵罗树
也。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高数百尺。金刚座居其下。菩萨證圣之所。亦曰道场。大地震动。独
无倾摇也)树为座之表。居其座则荫其树。树宜勿
剪勿伐之美也。座当不骞不崩之固也(皆邵伯之诗也)
圣人之道成而德重天下。其不在兹馀所弗
堪也(宜存其旧物以表圣迹也)故外国先王锲石为像。南北
标志以观遗化也(锲刻也。于金刚座菩提树下刻二大石菩萨。后世佛法若减菩萨没地。
奘公去日已至胸也)老氏生于定王(老子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国陈郡赖乡曲仁
里。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也)仲尼生于鲁襄(仲尼以鲁襄公二十一年冬生于鲁国平乡也)
北山录序¶ 第 578c 页 T52-0578.png

行经。以大迦叶为老聃。以儒童菩萨为孔丘。
西升经云(道经也)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此乃
老氏默识能仁也)斯守雌保弱之道也。不敢为天下先
之训也。老氏之德全于是乎。诗云。无竞维烈
老氏有焉(此毛诗清庙之什竞强也。无竞竞也此诗美武王有伐纣之功。烈业也。能强其功业。如
老子有道德不为天下先也)符子云。老子之师名释迦文(符朗。字元达
符坚从弟。为青州牧。为谢玄所降归。晋后为王国宝 谮而杀之。有识度善别味著书数篇号符子)此或
追老氏之言也。昔商太宰嚭(则吴太宰伯嚭也)问于孔子
曰。夫子圣者欤。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三
王圣者欤(夏禹文命。汤王履。周武王发。为三王也)曰三王善用智
勇。圣非丘所知。五帝圣者欤(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为五帝也)
曰五帝善用仁信。圣非丘所知。三皇圣者欤
(伏牺神农黄帝谓之三皇也)曰三皇善用时政。圣非丘所知。
太宰大骇曰。然则孰为圣人乎(应言上古皆非圣者。太宰所以大
惊也)夫子有閒动容而对曰。西方有圣者焉不
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以干戈刑宪。而
法界之内率服。得不治而不乱乎。不以号今誓约而龙天莫不围绕。得非不言而自信乎。蠢识信向物类知归。得非
不化而自行乎)荡荡乎人无能名焉(此乃仲尼以知西方有佛。故此答太宰也)
是知儒道昭融如日在天。而能谦虚若此。盖
释师之党潜化著矣。三教玄同彝伦克谐。但
法被乎多方。经籍出乎多门。释宗以因果。
老氏以虚无。仲尼以礼乐。沿浅以洎深。籍微
而为著。各适当时之器。相资为美。其犹天
地四时不以麰荠故不春(麰大麦也。荠甘菜也)菱苕故不
秋(菱苕草属也)故儒教渐至也。殷汤改祝。孔钓不
纲(桀君无道。置网祝日。从天地四方来者皆入吾此网。殷汤除其三面。唯开一面改祝日。请负命者投吾此
网。论语云。子钓而不网。但以一钓取之。虽杀不多。此皆儒教渐行不杀之文也)老教中至
北山录序¶ 第 579a 页 T52-0579.png

之三宝也)释教极至也。自鸟兽刍土违而必惩(律文之诫也)
如有用释教者。使人居乎漏尽。如有用老教
者。使民至于冲和。如有用孔教者。使民登乎
仁寿。是以大圣生于盛王(谓周昭之代)五天之人。
千乘之邑。百乘之君。阶于圣智者也(千乘之邑。百
乘之君。谓净饭王之诸侯也。以佛生之世国皆證果齐圣者也)二教生乎衰世。而
大道踬于陵夷(自周第十二主幽王宠褒姒。失御天下。平王迁都洛邑。诸侯专征礼乐崩
坏。谓之衰周也)故老圣潜其龙德隐于柱下。紫气浮
关迈于流沙(老子为周柱下史见周德凌迟。遂出关往流沙。因为关令尹喜说道德二篇也)仲
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自卫返鲁而修春秋。
感其灵应。反袂拭面。称吾道穷。皆非其志也
(仲尼以鲁哀公十一年自卫返鲁。十四年西狩获麟而修春秋也)而知道者关尹也。
知儒道者颜回也。行二教者百王也。老氏为
高仙。仲尼为素王。圣谋洋洋与天地而无穷
者也。时有愠见者曰(此乃假宾主问)若不贬二教已甚
矣而胡德之欤(胡何也。乃可教而何德之有)余谓彼不知矛楯
者也(昔有卖矛楯者。双誇其功。言楯则矛剌不入。言矛则能穿十楯。或云卖汝矛而穿汝楯。如何彼无词矣)
吾经以二士为至化今鄙之(为迦叶为老子。儒童为仲尼也)则何
反其义哉。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
大圣示灭焉。是日也黑云四起。大风动地。西
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连夜不灭。王
问太史扈多。扈多曰。西方有大圣人灭。是其
衰相耳。初穆王闻西方有圣人。又亟睹光气
(亟数也)虑非周道所宜(虑其圣人来侵土坟也)命吕侯会诸侯
于涂山(涂山在会稽吴越分野吕侯吕级也)以备其变至。是靡不
大启沃也(今闻西方圣人灭无不庆悦也)昔大圣顾托大龟氏法
北山录序¶ 第 579b 页 T52-0579.png

提河畔也)末命七宝床上。北首而卧。于静夜中寂
然无声。正遍知月隐于大涅槃山(佛身喻月。圆寂喻山)万
汇号恸。泉填岳坠。恶星骤堕。诸河返流。阿
难心没忧海。罗睺罗但观无常。有学无学怆
然悠逝。诸天称曰。苦哉其娑罗林(梵云娑罗。此云坚固。
凌冬不凋也)四双八只合为二树。垂条下掩。离离皓
素如白鹤色。以是谓之鹤树也。劲叶含霜凌
冬不凋。故谓之坚固林也。初大圣将复乎无
为(则未灭前)发毗舍离至于南河岸上。履大方石。
顾阿难曰。此吾最后望金刚座及王舍城。所
留之迹也(毗舍离国在恒河南中天竺界七百里。贤圣于中结集处。即毗耶离国也)故今
石上有佛双趾。长尺有咫(一尺八寸也)广三之一
(阔六寸也)下有千辐轮相。指端万字花文及瓶鱼
等。光烂烂焉(至今石上有此文见)自古邪徒毁而还复原。
兹圣人寄迹以表教。教存而迹不亡。观者泣
其依然则长想之怀有在矣。周之二月今十
二月也(周朝十一月建子之月为岁首。则今十二月乃是周之二月也)十五日西土
之晦也(西国于一月三十日内。分前十五日为白月。后十五日为黑月。自月一日为白月朔十五日为白
月晦。自十六日为黑月朔尽日为黑月晦也)彼十二月各以星名呼之(正月
利咀啰。二月吠舍祛。三月逝瑟吒。四月頞沙茶。五月室啰伐拿。六月波啰钵陀。七月頞湿缚庾阇。八月迦剌底
迦。九月伽始啰。十月报沙。十一月磨祛。十二月颇勒窭拿也)星始为朔。星尽为
晦。故此十六日当彼之朔也。合三十日成
(前十五日白月。后十五日为黑月也)半月前号黑魄死(谓月初黑景渐消也)后
半月号白明生也(谓十六日时月光正盛)分十二月为三时。
肇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际(谓夏正也)自
是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雨际。自是十六
日至正月十五日为寒际。凉暑之风稍与此
北山录序¶ 第 579c 页 T52-0579.png

尚黑建寅为正(夏禹姒姓。名文命。以天锡玄圭之瑞。以建寅之月为武首。号人正。祭祀旌
旗衣服皆尚黑。以平旦为朔也)殷人尚白建丑为正(殷汤子姓。名履。字天乙有
白狼衔钩之瑞。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号地正。祭祀旌旗衣服皆尚白。以五更时为朔也)周人尚赤
建子为正(周姬姓。名发。有火流王屋之瑞。以建子之月为岁首号天正。祭祀旌旗衣服皆尚赤。以夜
半为朔也)而大圣在乎周年。故得以十一月言正。
异乎今之世也(佛既生周代。凡经中所有年月。皆取周朝正朔。与今建寅夏正别也)是
月也天地否闭。龙蛇斯蛰。微阳潜布于下泉。
丐萌未达于上土。以兹生者应气运而来。以
兹灭者应代谢而去也(北山和尚以佛灭乃用周正涅槃。与今之二月十五日
涅槃别也。句萌则物初生如钩也。萌生也)夫居终而不能死者非圣人
也(圣人与物无滞。其生也示相同凡。其灭也示化归真。虽现生而无生。虽示灭而非灭也)既死而
不能生者非圣人也(此方缘尽见化他方非同小圣灰身而已故云常在灵鹫山而实不
灭度也)非死非生而能死生者。是谓大圣人也
(本不属于生死而示同生死。真大圣也)而六合之间。万类职之。未捐
于有为。未窳于无为。生而复生。未始有极。
而圣人应生者。亦何有极焉(职主也。捐舍也。窳惰也。佛是万类之主。而
未舍于有为故示相。未怠惰于无为故化终而归寂。此方缘尽他方化故未有极尽者也)是以大圣
生可生之世。灭可灭之世。生灭在物。固不
在己也(示相生灭。真本元无。故云而众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八日而生。
表始华而就满也(周四月佛生是今二月也。物正荣华。八日者月渐圆满也)十五
日而灭者。显自盈而之亏也(以十五日月圆之极。虑众生起常见。故现
无常十六之后。月渐亏也)满则滋华。亏则害盈(以八日渐满故滋于荣也。以十五
日后渐亏故害盈也)揆其日。是以见生灭之有为耳。又方
昼而诞。反昼而逝者。盖生显死晦。旦勤夕逸
之徵也(佛生以昼入灭以夜者。盖生则显明也。死则晦暗也。又生居旦必有勤劳之用。死居夕乃是
闲逸之义也)嗟乎群生纷纷若乎在梦。或有见佛生
北山录序¶ 第 580a 页 T52-0580.png

相虽有多般。法身本无生灭也)譬同室而异梦。彼梦者不知彼
所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彼所梦者也(有圣教说。佛
以四月八日生。七月十五日降生。二月八日逾城。十二月八日成道。二月十五日入灭。又有圣教。以二月八日生。
二月八日逾城。二日八日入灭。又有以二月八月生。十二月八日逾城。十月八日成道。十二月十五日入灭。诸部
所记不同。如一室而异梦也)果有其分而异者不能合其同而
同者不能离其异也(以今四月八日生者。据夏正说以二月八日生。据周正说即今
北山和尚是也。俱以二月八日。乃天竺小乘别部所计也)有以庄王十年为佛生
时。按据鲁史。曲裁经意。但多穿凿之美(此乃费长房。
以周庄王十年是鲁庄公四年。恒星不见。星殒如雨。便为佛生。此乃据春秋妄为穿凿也。佛生是周第四主昭王二
十四年四月八日生。庄王是第十五主也。又恒星不见。是四月五日。乃是佛灭度后。文殊菩萨于雪山化五百仙人
而归本国。光明掩于恒星不见也)有以三月十五日为佛灭时。盖
西域他俾罗部之言。馀则不然也。老圣为秦
佚之吊。若复归周也(庄子云秦佚入吊。老子三号而出也)仲尼梦奠
于两楹(仲尼云。夏后氏葬于东楹。周人葬于西楹。殷人于两楹之间。吾殷人之后。其亡乎遂卒也)俯
万化而同尽也。天智出宇宙。死齐宇宙。其真
耶其权耶。真则象圣。权则乃圣。匪真匪权。则
以见起灭之心矣(宇宙者天地也。若人智出天地。而生死与天地万物同者。问其是真耶
是权耶。若是真则象称于圣矣。若是权化亦乃得为圣焉。除斯之外若不属。真之与权则无由达生死之心矣)。
北山录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