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89a 页
云南阿吒力教经典及其
在中国佛教研究中的价值
侯冲
在明代及其以后的云南地方文献中,有大量阿吒力密教(阿
吒力教)的记载。因所记较零散,故对阿吒力教究竟是什么派别
的佛教,一直众说不一。目前大致有四种看法:一、从印度直接
传入云南的印度密教;二、从西藏传入云南的藏密;三、从印度传
入云南后,以大理一带为中心形成的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密教,即
滇密;四、直接从印度传入大理的印度密教和从中原传入大理
的汉地密宗的结合体(此观点为笔者未见阿吒力经典时提出)。
人们都知道1956年发现的大理凤仪北汤天写经中有不少
阿吒力经典,但因被三个不同的单位保管,大多看不到原件,故
不论持何种观点的学者,对阿吒力教经典的认识,一直都很模
糊,所以在所著中对阿吒力经典均未有具体的说明,也影响了他
们对阿吒力教的认识。幸运的是,我们在云南省佛教协会顾问、
阿吒力僧赵文焕先生处看到了一些阿吒力教经典。在探究这批
经典的基础上,我们又陆续收集到其他一些经典,从而深化了对
阿吒力教的认识。这无疑是云南佛教研究的一次突破。由于这
批阿吒力经典大多不见中外历代佛书载录,也大多未为中外大
藏经所收,故它们的存世,在中国佛教研究中无疑有重要的价
值。
*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根据目前所见阿吒力经典及周泳先先生整理凤仪北汤天写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0a 页
经所编《大理国写经目》,我们将现存阿吒力经典编了一简目。
这个简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大部分重要阿吒力经
典已在这个简目中。通过这批经典,我们已可对阿吒力教的性
质作一判断。
1、《重广水陆法施无遮大斋仪》,云南省图书馆藏凤仪出土
本(残缺)。玉溪某居士处藏旧抄本《水陆大斋瑜伽密教第一
坛》、《水陆大斋瑜伽密教第二坛》,可资校对。
2、《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八卷,题「眉阳慧觉寺长讲沙门祖
照集」。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据明版刻本,现藏云南省图书
馆。昆明某先生处有光绪十一年段寿荣精抄本(缺密教部分)。
小科仪《佛门六类解结法事》(或作《六负解结法事》)据本科仪所
纂而成。
3、《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仪》四册。署「馀杭沙门元
照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抄本,现藏昆明某先生处。玉溪
某居士处藏旧抄本《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纲要》及《地藏慈
悲道场密教并经卷上》。云南省图书馆藏大理凤仪写经有《地
藏科上》、《地藏科仪》。
4、《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八卷。题「汉州绵竹大中祥
符寺住持长讲华严海印大师思觉集」,无抄写年代。现藏昆明某
先生处。玉溪某居士及另一居士处藏清嘉庆抄本《孝顺设供拔
苦报恩道场仪文》卷中、卷下及《报恩道场仪》的纪赞、提纲、密教
部分,云南省机关某先生处有清康熙二十八年抄本《孝顺设供拔
苦报恩道场仪》仪文卷上、卷中二卷的覆抄本,洱源凤羽某阿吒
力处有段宗培抄《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卷下,可资校对。
5、《销释金刚科》一卷,宋释宗镜述。清代抄本三种。此书
见于《续藏经》,有明代注释本和清抄本。天津图书馆也有明刻
这个简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大部分重要阿吒力经
典已在这个简目中。通过这批经典,我们已可对阿吒力教的性
质作一判断。
1、《重广水陆法施无遮大斋仪》,云南省图书馆藏凤仪出土
本(残缺)。玉溪某居士处藏旧抄本《水陆大斋瑜伽密教第一
坛》、《水陆大斋瑜伽密教第二坛》,可资校对。
2、《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八卷,题「眉阳慧觉寺长讲沙门祖
照集」。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据明版刻本,现藏云南省图书
馆。昆明某先生处有光绪十一年段寿荣精抄本(缺密教部分)。
小科仪《佛门六类解结法事》(或作《六负解结法事》)据本科仪所
纂而成。
3、《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仪》四册。署「馀杭沙门元
照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抄本,现藏昆明某先生处。玉溪
某居士处藏旧抄本《地藏慈悲救苦荐福利生道场纲要》及《地藏慈
悲道场密教并经卷上》。云南省图书馆藏大理凤仪写经有《地
藏科上》、《地藏科仪》。
4、《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八卷。题「汉州绵竹大中祥
符寺住持长讲华严海印大师思觉集」,无抄写年代。现藏昆明某
先生处。玉溪某居士及另一居士处藏清嘉庆抄本《孝顺设供拔
苦报恩道场仪文》卷中、卷下及《报恩道场仪》的纪赞、提纲、密教
部分,云南省机关某先生处有清康熙二十八年抄本《孝顺设供拔
苦报恩道场仪》仪文卷上、卷中二卷的覆抄本,洱源凤羽某阿吒
力处有段宗培抄《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卷下,可资校对。
5、《销释金刚科》一卷,宋释宗镜述。清代抄本三种。此书
见于《续藏经》,有明代注释本和清抄本。天津图书馆也有明刻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1a 页
古本。
6、《天宫科》不分卷(包括仪文、提纲、真言部分),中有「西竺
中岩山祖觉禅师集」之句。近代抄本。其简本为《新集天宫吉祥
鸿科仪》,题「大汉民国十年岁次辛酉蒲月后学弟子广运抄录」。
又有更简本《天宫吉祥科仪》。
7、《敬设诸天净醮法事》,包括《光明大夜上》、《光明大夜
下》。大理凤仪北汤天出土,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8、《药师科》(名不一,又作《药师道场解经颂文灌顶章句教
诫仪文》、《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文》、《药师灌顶章句拔
苦过罪生死得度纲目》、《药师科范》等),不分卷。包括教诫、仪
文、纲目、真言四部分。署「东晋天竺三藏法师闽越金身太平寺
沙门若愚述,帛尸梨密多罗奉诏译」。有嘉庆并光绪抄本。玉溪
某居士处藏旧抄本《药师七级灯科仪文》及近代抄本《佛门药师
消灾延寿灯科》为其简本。另有《药师解结诵经》,大理凤仪北汤
天出土,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9、《新集西域毛牧净土胜果道场仪》,不分卷,包括仪文、提
纲、真言三部分,署「西晋毛牧居士大善知识所集」,无抄写年代。
简本为《净土法事》。
10、《冥府十王灭罪拔苦科》不分卷,包括教诫、仪文、提纲、
密咒。嘉庆十八年抄本。《新集冥府十王科仪》为其简本。云南
省图书馆藏大理凤仪出土者包括《冥王教诫》、《冥王提纲》、《冥
王贰时》、《冥王三时》、《冥王四礼》,为残缺本。
11、《广大灵感大悲观世音菩萨香山宝科仪》(观音香山宝
科),一册,旧抄本。
12、《瑜伽焰口施食集要坛仪》全部,署「大兴善士(寺)三藏
沙门不空翻译,崇圣乞士普烁重阅校證,水目比丘心实校订」,清
光绪十九年刻本;又有光绪版,署「大兴善士(寺)三藏沙门不空
翻译,龙山乞士昌礼较(校)述」。
6、《天宫科》不分卷(包括仪文、提纲、真言部分),中有「西竺
中岩山祖觉禅师集」之句。近代抄本。其简本为《新集天宫吉祥
鸿科仪》,题「大汉民国十年岁次辛酉蒲月后学弟子广运抄录」。
又有更简本《天宫吉祥科仪》。
7、《敬设诸天净醮法事》,包括《光明大夜上》、《光明大夜
下》。大理凤仪北汤天出土,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8、《药师科》(名不一,又作《药师道场解经颂文灌顶章句教
诫仪文》、《佛说消灾延寿药师灌顶章句仪文》、《药师灌顶章句拔
苦过罪生死得度纲目》、《药师科范》等),不分卷。包括教诫、仪
文、纲目、真言四部分。署「东晋天竺三藏法师闽越金身太平寺
沙门若愚述,帛尸梨密多罗奉诏译」。有嘉庆并光绪抄本。玉溪
某居士处藏旧抄本《药师七级灯科仪文》及近代抄本《佛门药师
消灾延寿灯科》为其简本。另有《药师解结诵经》,大理凤仪北汤
天出土,现藏云南省图书馆。
9、《新集西域毛牧净土胜果道场仪》,不分卷,包括仪文、提
纲、真言三部分,署「西晋毛牧居士大善知识所集」,无抄写年代。
简本为《净土法事》。
10、《冥府十王灭罪拔苦科》不分卷,包括教诫、仪文、提纲、
密咒。嘉庆十八年抄本。《新集冥府十王科仪》为其简本。云南
省图书馆藏大理凤仪出土者包括《冥王教诫》、《冥王提纲》、《冥
王贰时》、《冥王三时》、《冥王四礼》,为残缺本。
11、《广大灵感大悲观世音菩萨香山宝科仪》(观音香山宝
科),一册,旧抄本。
12、《瑜伽焰口施食集要坛仪》全部,署「大兴善士(寺)三藏
沙门不空翻译,崇圣乞士普烁重阅校證,水目比丘心实校订」,清
光绪十九年刻本;又有光绪版,署「大兴善士(寺)三藏沙门不空
翻译,龙山乞士昌礼较(校)述」。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2a 页
13、《瑜伽焰口施食科》,一册,近代抄本,中有祭亡白文词。
云南省图书馆藏有大理凤仪北汤天生土本。又有明抄本《瑜伽
焰口施食集坛》(不见白文词)。
14、《关申三府法事》,有数种抄本。
15、《释门下瘟火二醮申奏》,一册,宣统三年抄本。
16、《释门瑜伽破狱破血河金科全部》,一册,近代抄本。
17、《佛门九品往生灯科》,一册,近代抄本。
18、《佛门迎请圣僧法事》,一册,近代抄本。
19、《佛门星辰科仪》(又作《释门禳星法事》),一册,近代抄
本。
20、《佛门经咒宝科》(又题《驱邪荡秽经咒宝科》),一册,内
容近似之书还有《诸部因缘科》、《华严字母》等。
21、《佛门三府圣诰》(又题《诸佛菩萨诸神宝诰》),一册,旧
抄本,有数种。
22、《释门预修十三转集要科仪》,一册,近代抄本。
23、《新历太岁白虎科》,一册,近代抄本。
24、《迎黄接驾法事》,一册,现代抄本。
25、《召值法事》,一册,现代抄本。
26、《启祖法事》,一册,现代抄本。
27、《释门请圣、灶扎、发牒、回向法事》一册,近代抄本。
28、《进表法事》,一册,近代抄本。
29、《释迦太子浴佛表法事》,简本为《新集太子沐浴法事》,
一册,近代抄本。
30、《绕塔开桥散花法事》,一册,现代抄本。
31、《神祇法事》(包括龙王、得道水司、本主等),一册,现代
抄本。
32、《释门法名传度法事》,一册,近代抄本。
33、《佛门荡秽法事》(解秽法事),一册,现代抄本。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3a 页
34、《退谢回禄法事》(附《佛说避瘟经》),一册,光绪庚子抄
本。
35、《召值法事、扬幡法事》,一册,现代抄本。
36、《观音表法事》、《弥陀表法事》、《弥勒表法事》、《地藏表
法事》、《延生表法事》、《浴佛表法事》、《北斗午朝表法事》、《释迦
表法事》等,或为一册,或合二表为一册,近现代抄本。
37、《慈悲三昧水忏》,三卷,近代抄本。
38、《慈悲六根水忏》,一册,清抄本。
39、《往生西方极乐宝忏》,一册,近代抄本。
40、《观音经宝忏》,一册,清抄本。又有《圣白衣观音圆通宝
忏》,署「成都天王寺赐紫沙门溥辉撰」,清抄本,现藏玉溪某居士
处。
41、《先天斗母敕赦天忏》,一册,清代抄本。
42、《祈嗣表》、《玄天表》、《求寿表》、《送圣表》,或
为一册,或合二表为一册,近代抄本。
43、《释教瘟火启师送师安师送师杂录全本》,一册,清代抄
本。
44、《诸斋道场牒式、状式、词式、表式合本》,一册,明万历九
年抄本。
45、《佛门择黄道日并各式本》,一册,近代抄本。
46、《佛门大斋事圣牌》,一册,现代抄本。
47、《佛门诸斋佛榜》,一册,近代抄本。
48、《太上北斗仙经》,一册,近代抄本。
49、《南斗延生真经》,一册,近代抄本。
50、《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一册,光绪十年抄本。
51、《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辣密谛译,旧抄本。
52、《地藏菩萨本愿经》,唐实叉难陀译,旧抄本。
53、《大方便佛报恩经》,旧抄本。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4a 页
54、《佛说药师灌顶拔除过咎生死得度经》,题「帛尸梨密多
罗译」,旧抄本。
55、《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清抄本及刻本。
56、《观音救苦经》、《血盆经》、《灶王经》、《阎王经》、《太阳
经》、《太阴经》、《受生经》、《避瘟经》,旧抄本,因为小经,故大多
是数经合抄在同一本子上,很少有单行本。
很显然,在「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以前,除了凤仪有古本
经卷外,云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理地区的洱源、剑川、鹤庆等
县,丽江地区的丽江县、兰坪等地,也保存有不少阿吒力经典,所
以浩劫后,仍有部分经典留存了下来。在没有条件全部看到云
南省图书馆藏那批凤仪北汤天佛教经典时,这些经典就理所当
然地成了解开阿吒力教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在实地调查中据阿
吒力介绍,阿吒力经典一般有经、忏和科仪。基本上是一种科仪
有一经一忏。但由于经过「文化大革命」,现在仍存世的阿吒力
经典,经、忏的数量较少,主要是科仪。并有少量有关法会牌式、
幡式及文书定式的本子存世。
* 二、云南阿吒力教经典为明代佛教之「教」所用科仪
从内容上看,这批阿吒力科仪尽管大都不见中外历代佛书
载录,也大都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但它们都来自内地,都为汉
地佛教经典。如其中的《如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就内容来
看,乃引述宗密《盂兰盆经疏》、慈觉《孝行录》和契嵩《孝论》,并
摘取经藏而成。《教诫》中称「本朝慈觉禅师」,可知思觉与宗赜
慈觉同为宋僧。宗赜慈觉神师《孝行录》久佚,《仪文》中引述该
书部分内容,从而为研究他的孝道思想和宋代中国佛教孝道思
想保存了难得的资料。我们不能因为它不见中外历代佛书记载
就以为它是云南独有的。又如剑川阿吒力现在常用的《销释金
刚科》,本名《销释金刚经科仪》,见于《续藏经》。明觉连重集《销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5a 页
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署「宋隆兴府百福院宗镜禅师述」,则它
显然为中国僧人著述。从内容上看,它主要以姚秦鸠摩罗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依据编集而成,并且必须与坊间刻本《金
刚经》(卷首为奉请八金刚、四菩萨等)配合才能举行法会。内地
僧人现在已不知道如何使用本科仪,但阿吒力僧还能。这并不
證明阿吒力教传自印度并自成体系,祇表明阿吒力保存了内地
佛教的一些较早的形式。换句话说,《金刚经科仪》至今仍为云
南剑川阿吒力广泛使用,可以说明今天的阿吒力的所作所为,是
汉地佛教的部分较早形式的遗存。
既然阿吒力经典是汉地佛教经典,它们是何时传人的?阿
吒力又是汉地佛教中的哪一支呢?
就云南地方史来看,「宋挥玉斧」尽管不尽符合历史事实,但
大理国与宋代交往不多,且主要以经济往来为主,这是不容否认
的。故即使有的科仪成书于宋代,也不可能在大理国时期传入
云南。到了元代,汉地佛教大规模传入云南,尽管大都是禅讲
宗,但也不能排除有科仪传入。惟当时云南地方史志中尚无阿
吒力一词,故阿吒力经典大规模传入云南的时间,目前暂定为明
初。
明初,明政府将佛教寺院三分为「禅、讲、教」。所谓「禅」、
「讲」、「教」,在当时的意思是:「其禅不立文字,必见性者方是本
宗;讲者务明诸经旨义;教者演佛利济之法,消一切现造之业,涤
死者宿作之愆,以训世人。」对「禅」、「讲」的含义,学者们的意
见是一致的。对教僧为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做法事为死者
洗涤罪愆,是「经忏僧」或「应赴僧」,是佛教深入民间成为民俗的
一种表现,学者们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但对教僧具体的所作所
为,不见有人作进一步的解释。究其原因,是没有可资研究的材
显然为中国僧人著述。从内容上看,它主要以姚秦鸠摩罗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依据编集而成,并且必须与坊间刻本《金
刚经》(卷首为奉请八金刚、四菩萨等)配合才能举行法会。内地
僧人现在已不知道如何使用本科仪,但阿吒力僧还能。这并不
證明阿吒力教传自印度并自成体系,祇表明阿吒力保存了内地
佛教的一些较早的形式。换句话说,《金刚经科仪》至今仍为云
南剑川阿吒力广泛使用,可以说明今天的阿吒力的所作所为,是
汉地佛教的部分较早形式的遗存。
既然阿吒力经典是汉地佛教经典,它们是何时传人的?阿
吒力又是汉地佛教中的哪一支呢?
就云南地方史来看,「宋挥玉斧」尽管不尽符合历史事实,但
大理国与宋代交往不多,且主要以经济往来为主,这是不容否认
的。故即使有的科仪成书于宋代,也不可能在大理国时期传入
云南。到了元代,汉地佛教大规模传入云南,尽管大都是禅讲
宗,但也不能排除有科仪传入。惟当时云南地方史志中尚无阿
吒力一词,故阿吒力经典大规模传入云南的时间,目前暂定为明
初。
明初,明政府将佛教寺院三分为「禅、讲、教」。所谓「禅」、
「讲」、「教」,在当时的意思是:「其禅不立文字,必见性者方是本
宗;讲者务明诸经旨义;教者演佛利济之法,消一切现造之业,涤
死者宿作之愆,以训世人。」对「禅」、「讲」的含义,学者们的意
见是一致的。对教僧为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做法事为死者
洗涤罪愆,是「经忏僧」或「应赴僧」,是佛教深入民间成为民俗的
一种表现,学者们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但对教僧具体的所作所
为,不见有人作进一步的解释。究其原因,是没有可资研究的材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6a 页
料。明洪武十六年曾命僧录司官对「今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及诸
真言密咒,尽行考校稳当可为一定成规,行于天下诸山寺院,永
远遵守,为孝子顺孙慎终追远之道,人民州里之间祈禳伸请之
用。」后在《申明佛教榜册》中又规定「显密之教,仪范科仪,务
遵洪武十六年颁降格式」。就现存阿吒力科仪真言有较统一
的形式及阿吒力以做法事为其主要佛教活动来看,可以肯定阿
吒力教就是明代的「教」;阿吒力僧,就是明代的教僧。如果想在
明代教僧及中国民俗佛教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就不能不研究云
南的阿吒力经典。
「教」在明初传入云南与明初的宗教政策有一定关系。幻轮
《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二载:洪武二十一年,明政府发布告令给僧
录司,让其「行文书各处僧司去,但有讨度牒的僧,二十已上的,
发去乌蛮、曲靖等处,每三十里造一座庵,自耕自食,就化他一境
的人」。故「教」于此后不久传入云南当无疑问。
「教」传入云南后,为了能迅速发展,教僧就替自己在云南历
史上寻找依据。元代及其以前称僧人为「阿左梨」,为了与之挂
钩,教僧就拟出一系列音近的词——阿吒力、啊吒力、阿拶哩等。
他们还根据当时云南流行一些说法,编造自己的历史。由于明
初《白古通记》将大理说成就是印度,是妙香佛国,大理土著有印
度血统,于是就有教僧称:
「夫西竺有姓名曰阿拶哩,是毗卢遮耶族,姓婆罗门,从梵天
口中而生,教习秘密大道。」
真言密咒,尽行考校稳当可为一定成规,行于天下诸山寺院,永
远遵守,为孝子顺孙慎终追远之道,人民州里之间祈禳伸请之
用。」后在《申明佛教榜册》中又规定「显密之教,仪范科仪,务
遵洪武十六年颁降格式」。就现存阿吒力科仪真言有较统一
的形式及阿吒力以做法事为其主要佛教活动来看,可以肯定阿
吒力教就是明代的「教」;阿吒力僧,就是明代的教僧。如果想在
明代教僧及中国民俗佛教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就不能不研究云
南的阿吒力经典。
「教」在明初传入云南与明初的宗教政策有一定关系。幻轮
《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二载:洪武二十一年,明政府发布告令给僧
录司,让其「行文书各处僧司去,但有讨度牒的僧,二十已上的,
发去乌蛮、曲靖等处,每三十里造一座庵,自耕自食,就化他一境
的人」。故「教」于此后不久传入云南当无疑问。
「教」传入云南后,为了能迅速发展,教僧就替自己在云南历
史上寻找依据。元代及其以前称僧人为「阿左梨」,为了与之挂
钩,教僧就拟出一系列音近的词——阿吒力、啊吒力、阿拶哩等。
他们还根据当时云南流行一些说法,编造自己的历史。由于明
初《白古通记》将大理说成就是印度,是妙香佛国,大理土著有印
度血统,于是就有教僧称:
「夫西竺有姓名曰阿拶哩,是毗卢遮耶族,姓婆罗门,从梵天
口中而生,教习秘密大道。」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7a 页
「稽《郡志》,唐贞观时,大士自乾竺来建大理,以释氏显之教
化人为善,摩顶授记。蒙氏细奴罗,号为奇王,主宰斯土;选有德
行者为阿吒力灌顶僧,祈祷雨旸。厥后复有赞陀崛多从摩伽陀
国至此,大阐瑜伽秘典,著述降伏、资益、爱敬、息灾四术以显
化。」
正像《白古通记》有众多附会却为时人推崇一样,教僧的附
会在当时也很流行,所以在明代云南地方史志中才频繁出现「阿
拶哩」、「啊吒力」、「阿叱力」等词,并有赞陀崛多「阐瑜伽教,演秘
密法,祈祷必应,至今云南土僧名阿叱力者皆服其教」的记载。
应当看到,这些名词和这些记载都是明代才出现的,在元代及其
以前并没有。所以真实的历史是,阿吒力并非观音大士所选,阿
吒力所习与赞陀崛多所传也风马牛不相及。
明万历九年抄本《诸斋道场牒式、状式、词式、表式合本》是
阿吒力为明代的「教」的一有力證据。其中所录牒文中的九州
牒、十三布政司城隍牒、各布政总城隍牒,显然是明代全国各地
通用的牒式。「祝国表」、「谢恩表」则为当时全国通用有表式。
这些表、牒说明阿吒力不是云南独有的,在明代,这种形式的佛
教通行全国。「破狱关」中「依科修建瑜伽显密某道场一供」的文
字,说明当时阿吒力所做上述道场、斋事,与瑜珈显密都有关系。
而「玉帝状」、「三元状」、「玉帝表」、「青旦词」、「梓潼词」、「玄帝
词」、「九天词」、「玉皇表」、「玉帝表」等是阿吒力僧日常斋事所用
的词、表、状,说明康熙《云南通志.凡例》中称阿吒力教「非释非
道」的原因,是由于明代的佛教到了清代,在内地已无影响,当时
的人对明代的东西一无所知,依自己有限的知识对阿吒力作了
这样的判断。因为从现存阿吒力科仪可以看出,明代的「教」是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8a 页
密教传入中国后在唐宋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教文化)及
佛教显宗结合的产物。它与一般意义上讲的禅、讲宗不同,与中
国传统宗教道教也不同,故它不是道教,而是佛教。
在阿吒力科仪中,保留有不少密教的汉译真言。但大科仪
的密教真言的格式大同小异,如都有诸部因缘等内容。在不少
小科仪中也常有「教有真言」这样的文字。所以无论如何,阿吒
力教(「教」)也祇是中国汉地密教的通俗化,而不是自成系统的
密教。而且阿吒力僧也不全是密僧。因为阿吒力在修建道场
时,由于科仪一般分为教诫、仪文、提纲和密教,必须将它们相互
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一台瑜伽显密法会,僧人因此也就至少分
为主教法师(又称秉教法师,统管道场全面工作)、主仪法师(负
责仪文的唱念)、提纲法师(负责提纲部分)和主密法师(又称为
密教师,负责密教部分)。细分则还有掌坛法师(负责主持某一
坛法事)、主经法师(按法事进行程序唱念相应佛经)、表白法师、
礼忏法师、钟鼓法师、铙钵法师等等。但不论何种法师,都祇是
暂定的。祇要能吹、打、唱、念,任何受过比丘大戒的僧人(受过
具戒才可以使用「佛法僧三宝印」)都可以充任主教法师或密教
师以及其他法师。并不是祇有密僧来行持法事。所以明代云南
地方文献中的「(秘)密僧」、「叱力」等,其实就是当时佛教寺院三
分时的教僧。明代云南地方史志对他们的记载,由于受《白古通
记》的影响,有不少地方需作仔细考究才能弄清真相。
从科仪还可看出,教僧一开始肯定是沙门(按当时的记载,
不排除一些僧人私有眷属,潜住民间的情况)。他们在词、表文
中称「沙门某」、「比丘某」,所用科仪中则有「比丘某」的字样。从
《请祖法事》则可以看出他们都出自禅宗,并按禅宗(有临济、曹
洞、云门等宗)谱系排定法名。但必须受过比丘戒的僧人才能主
持法事,可以使用「佛法僧三宝印」。后来因为僧人没了传承,一
批受过菩萨戒的在家居士继承了教僧的事业,与僧人有区别的
佛教显宗结合的产物。它与一般意义上讲的禅、讲宗不同,与中
国传统宗教道教也不同,故它不是道教,而是佛教。
在阿吒力科仪中,保留有不少密教的汉译真言。但大科仪
的密教真言的格式大同小异,如都有诸部因缘等内容。在不少
小科仪中也常有「教有真言」这样的文字。所以无论如何,阿吒
力教(「教」)也祇是中国汉地密教的通俗化,而不是自成系统的
密教。而且阿吒力僧也不全是密僧。因为阿吒力在修建道场
时,由于科仪一般分为教诫、仪文、提纲和密教,必须将它们相互
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一台瑜伽显密法会,僧人因此也就至少分
为主教法师(又称秉教法师,统管道场全面工作)、主仪法师(负
责仪文的唱念)、提纲法师(负责提纲部分)和主密法师(又称为
密教师,负责密教部分)。细分则还有掌坛法师(负责主持某一
坛法事)、主经法师(按法事进行程序唱念相应佛经)、表白法师、
礼忏法师、钟鼓法师、铙钵法师等等。但不论何种法师,都祇是
暂定的。祇要能吹、打、唱、念,任何受过比丘大戒的僧人(受过
具戒才可以使用「佛法僧三宝印」)都可以充任主教法师或密教
师以及其他法师。并不是祇有密僧来行持法事。所以明代云南
地方文献中的「(秘)密僧」、「叱力」等,其实就是当时佛教寺院三
分时的教僧。明代云南地方史志对他们的记载,由于受《白古通
记》的影响,有不少地方需作仔细考究才能弄清真相。
从科仪还可看出,教僧一开始肯定是沙门(按当时的记载,
不排除一些僧人私有眷属,潜住民间的情况)。他们在词、表文
中称「沙门某」、「比丘某」,所用科仪中则有「比丘某」的字样。从
《请祖法事》则可以看出他们都出自禅宗,并按禅宗(有临济、曹
洞、云门等宗)谱系排定法名。但必须受过比丘戒的僧人才能主
持法事,可以使用「佛法僧三宝印」。后来因为僧人没了传承,一
批受过菩萨戒的在家居士继承了教僧的事业,与僧人有区别的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399a 页
地方是自称「缁流某」,在所用科仪中也用这一称呼。但个别科
仪也有因脱漏而未改,仍有使用「比丘某」的情况。因此阿吒力
在一些地方成了世袭,并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当然,由
于阿吒力行持法事是照本宣科,故在科仪和经典遗失或焚燬后,
一些重要法事活动也就随之消失了。而有一部分经典存世,自
然也就为解开阿吒力之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我们瞭解宋代
及其以后中国俗佛教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 三、阿吒力教经典是研究中国民俗佛教的重要资料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总趋向。但中国佛教明显的世俗化是
在五代北宋之际,具体的表现是从义理性佛教过渡到民俗性佛
教。此后到20世纪晚清的一千多年,佛教与中国民间社会血肉
相连,对中国民间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国
佛教史上,五代北宋至晚清作为佛教中国化的真正表现,被视为
中国民俗佛教或中国俗佛教时期。但是,「民俗佛教研究是长期
遭人忽视的领域。以往佛教史籍多偏重于介绍学理佛方面的高
僧、教理、事件等,这样并不足以反映中国佛教的全貌,尤其不能
突出佛教用于社会教化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存在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缺乏足资研究的资料。
当前,人们正借鉴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重新省察
佛教,反思以往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工作,重新检察宋元明清佛教
的历史价值。现存阿吒力教经典如《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如
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销释金刚经科仪》等宋代中国僧人著
述及大量明代教僧所用科仪,无疑就是这一工作中值得重视的
新资料。但由于现在存世阿吒力及阿吒力经典已经不多,为适
仪也有因脱漏而未改,仍有使用「比丘某」的情况。因此阿吒力
在一些地方成了世袭,并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当然,由
于阿吒力行持法事是照本宣科,故在科仪和经典遗失或焚燬后,
一些重要法事活动也就随之消失了。而有一部分经典存世,自
然也就为解开阿吒力之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我们瞭解宋代
及其以后中国俗佛教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
* 三、阿吒力教经典是研究中国民俗佛教的重要资料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总趋向。但中国佛教明显的世俗化是
在五代北宋之际,具体的表现是从义理性佛教过渡到民俗性佛
教。此后到20世纪晚清的一千多年,佛教与中国民间社会血肉
相连,对中国民间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国
佛教史上,五代北宋至晚清作为佛教中国化的真正表现,被视为
中国民俗佛教或中国俗佛教时期。但是,「民俗佛教研究是长期
遭人忽视的领域。以往佛教史籍多偏重于介绍学理佛方面的高
僧、教理、事件等,这样并不足以反映中国佛教的全貌,尤其不能
突出佛教用于社会教化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存在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缺乏足资研究的资料。
当前,人们正借鉴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重新省察
佛教,反思以往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工作,重新检察宋元明清佛教
的历史价值。现存阿吒力教经典如《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如
来广孝十种报恩道场仪》、《销释金刚经科仪》等宋代中国僧人著
述及大量明代教僧所用科仪,无疑就是这一工作中值得重视的
新资料。但由于现在存世阿吒力及阿吒力经典已经不多,为适
一、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简目¶ 第 400a 页
应这一契机,对云南阿吒力教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培养新生力
量,可以说是对中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的重要措施。而
对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的整理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阿吒
力教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宋代以后中国民
俗佛教尤其是明代的「教」的认识,这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和佛
教中国化的研究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由于各种原因,对阿吒力经典的认识存在不少失误。
现在发现新资料了,希望大家对之给以一定的关心注意,从不同
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云南
佛教史、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都是不小的贡献。
量,可以说是对中华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的重要措施。而
对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的整理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阿吒
力教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宋代以后中国民
俗佛教尤其是明代的「教」的认识,这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和佛
教中国化的研究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由于各种原因,对阿吒力经典的认识存在不少失误。
现在发现新资料了,希望大家对之给以一定的关心注意,从不同
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云南
佛教史、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都是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