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末 旧说
卷末 旧说 第 307 页
恒春县志卷末
  旧 说


卷末 旧说 第 307 页
   旧  说
  ──光绪丁卯五年,台湾兵备道夏筱涛观察著

  台南辟土,盖肇始于光绪元年.今两江总督沈公葆桢奉命巡台时,海防戒严,亟求边备.知凤山枋以南尚八十里,置之瓯脱非宜,倡建一县,名「恒春」.廷议报可.于是,相度阴阳,经画久远,实维琅軿之猴洞山形环抱,中豁平原,堪建城池.而开山抚番,亦自南路始矣.今划率芒溪以北与凤山县接壤,而东、西、南三面皆滨海.自率芒溪历嘉鹿塘、南势湖、枋山头、刺桐脚、枫港、尖山而至车城,计程六十里,车城者,昔为福文襄驻师之所,以木为城,今改土堡,距县城十五里.自县城东越射麻里、万里得、高仕佛、八湾,计七十八里而至牡丹湾.又二十七里,至阿郎壹溪.又一百零八里,至卑南觅.[卑南觅]者,周围数十里,番社鳞比,归化最早.康熙、乾隆中,大军平朱一贵、林爽文,番酋负弩前驱,曾受银牌、文服之赐,至今藏之.移驻同知,专理番务;设塾训番,经书有成诵者.而卑南之途,又凡三出:其辟自通判鲍复康者,自枫港、射不力、圆山、双溪口、大云顶、鲁木鹿、阿郎壹而至者,计程二百三十六
卷末 旧说 第 308 页
里;又自凤山县之下淡水,历射、南昆崙、大乌万而至者,计程二百四十里,总兵张其光所辟也;又自下淡水历[赤山]昆崙坳、诸也葛而至者,计程一百七十五里,同知袁闻柝所辟也.今以恒春出射麻里者为通衢,而于万里得、高仕佛、牡丹湾,各设邮递.邑境环海无港澳,大沙湾、大埒、后湾、射、枫港等处,轮船板视天色平稳,可一寄碇.沿海各溪皆浅窄,仅祗小舠出入.如久雨,山水暴注,则俱不可涉.在山后者,惟猪束、八湾、牡丹湾等溪为著.而銮鼻为海途转捩,下有暗礁,最称天险,洋船往往失事.今仿西洋灯塔照海之法,设瞭望以便行人.邑境山多地窄,由鹅銮鼻至枫港,时有山风压船,名曰「落山风」;舟行遇之,辄遭倾覆,[过]枫港则无虞矣.陆则狮头山、尖山、龟山、大坪顶、马鞍山为扼要.番社向有上十八,下十八之分,今可纪者五十有八.又卑南番社四十有六.而牡丹、龟文实搆外衅,狮头、率芒曾示兵威.粤庄、闽庄之杂处于番社者,又不啻四五十,均有头人可资号召.番性视北路为驯.惟是山多田少,谋食维艰,而傍山宜植茶、棉、杂粮.长民者,以次第教导之.邑治无水利.近自城西至射港筑坝蓄水,以通运道,而灌民田.庶几成聚成都,荒服皆称乐土矣.


卷末 旧说 第 308 页
    附红头屿与火烧屿

卷末 旧说 第 309 页
  红头屿在恒春县东八十里.孤悬荒岛,番族穴居,不谙耕稼,以莳杂粮、捕鱼、牧养为生.树多椰实,有鸡、羊、豕,无他畜.形状无异台番,性最驯良.牧羊于山,剪耳为志,无争夺诈虞之习.民人贸易至其地者携火枪,知其能伤人也,辄望望然去之.语言有与大西洋相似者,实莫测其所由.地势,周围六十馀里,山有高至五、六十丈者.社居凡七,散列四隅,男女大小不及千丁.光绪三年,前恒春县周有基、船政艺生游学诗、汪乔年偕履其地,归述其所见如此.又有火烧屿者,横直二十馀里.与红头屿并峙.水程距卑南六十里,有居民五百馀丁.商船避风,间有至其地者.


卷末 旧说 第 309 页
    附录道里

  率芒溪至恒春路程:四里嘉鹿塘,六里南势湖,七里枋山,三里刺桐脚,十二里柴,十八里车城,十五里恒春县,总计八十里.
  恒春由枫港至卑南路程:四十八里枫港,十里射不力,十里圆山下,五里双溪口,十里武吉山,十里大云顶,十五里英华岭,十里鲁木鹿山,十里阿郎壹溪,十里巴郎卫,十里大乌万,十里干仔辟,二十里干仔崙,十三里大猫里,二十五里知木,二十里卑南宝桑,总计二百三十六里.
  恒春由射麻里至卑南路程:出东门,三十里射麻里,二十里万里得,二十里八湾
卷末 旧说 第 310 页
,二十五里牡丹湾,二十七里阿郎壹溪,馀同前,总计二百三十里.
  凤山县下淡水由赤山往卑南路程:十二里赤山,十五里双溪口.五里内社,十五里昆崙坳,十里大石岩,四十里诸也葛,二十里干仔崙,三十里大猫里,四十五里卑南,总计一百七十五里.
  凤山县下淡水由射往卑南路程:三十里射,八里半红泥嘴,十六里立里社,八里半南昆崙,二十里古阿崙,二十三里春望岩,十里大乌万溪,四十三里大猫里,四十五里卑南,总计二百十四里.


卷末 旧说 第 310 页
    附录番社

  琅軿上十八社:内龟文社、外龟文社、中文社、内狮头社(今改名内永化社)、外狮头社(今更名外永化社)、麻里巴社、中心崙社、草山社(今更名永安社)、竹坑社(今更名永平社)、阿栽米息社、周武滥社、近阿烟社、马来藕社、大干仔笠社、本武社(今更名永福社)、大加芝来社、雾里壹社、阿郎壹社.
  琅軿下十八社(今添两社):猪束社、文率社、龟仔角社、牡丹社(内附尔乃中社大社)、高仕佛社、加芝来社、八姑角阿眉社、射麻里社、四林格社、八社、竹社上快社、下快社、射不力社(更名善化社,内有五社)、射麻里阿眉大社、万里得阿眉
卷末 旧说 第 311 页
社、八阿眉社、罗佛阿眉社、麻仔社(内有山顶、山脚之分)、龙銮社(附大埒社)
  附近枋七社:率芒社(今更名知法社)、南屏社、心麻社、沙那谷社、武吉社、大笼坳社、吧郎社.
  附近赤山射十三社:本地社(即粪箕社)、望阿立上社、望阿立下社、割肉社、陈阿修社、内社、七家陈社、昆崙坳社、北力力社、董的社、立里社、排力社(即拜律社)、古阿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