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
弁言 第 1 页
   弁 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左文襄公全集」一部(清光绪十六年庚寅仲春月开雕的),计一百二十八本;原书除卷首外,分为奏稿六十四卷、谢摺二卷、文集五卷(附诗集、联语、说帖)、书牍二十六卷、批札七卷(附咨札、告示)。此外,附有「张大司马奏稿」四卷及「骆文忠公奏稿」十卷;书末,并有年谱十卷(湘潭罗正钧纂)。卷首目录列有国史本传、 墓志铭、 神道碑及总目录,但墓志铭以下均未见本文。本书节取其「奏稿」及「书牍」中与台湾有关各篇,合而辑为「奏牍」;同时,并附录著者的「国史本传」(据「全集」卷首所载)及「神道碑」(吴汝纶著。采自「桐城吴先生全书」文集卷二)二文于书末,以备查考。
  「奏稿」原为长沙杨书霖编次校勘。杨氏跋文有云:『起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讫光绪十一年乙酉七月,都六十四卷。盖公自咸丰庚申四月诏以四品京堂襄办军务,辛酉奉命督师援浙,始专摺奏事。旋授浙抚,晋督闽浙,扫荡粤贼;调督陕甘,平捻、平回,廓清关内外。凡兵饷及地方事宜,罔不躬亲料理。奏疏未尝倚办幕寮,与胡文忠、曾文正二公皆推当时大手笔。迄光绪辛巳总督两江,年已七十;间属幕友起草,而自加改削。甲申督办福建军务,则幕友所拟较多。兹编所登,凡出自公手而有关事实者,虽夹
弁言 第 2 页
片数行必录;幕府所拟,必经公修饰最多者,始行编入。寻常例摺,一概从删。谢恩诸摺,另为两卷;不欲与言事之疏错杂也』。由于这段记述,不特可知「奏稿」的「义例」,亦已获见著者经历的大概。著者服官与台湾直接有关的,计分两段时间,即在闽浙总督任内与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时期。前一时期为同治二年至五年(一八七六~七九),初则专意两浙,继则剿办「粤贼」,治军之日多、治事之日少,对于台湾的经理,较少顾及。后一时期为光绪十年至十一年(一八八四~八五),时值法兵侵台,专为督办援台军务赴闽。故本书所收「奏稿」,前一时期较为零杂,后一时期则具始末。
  至于「书牍」部分,亦可分为两个时期,但却与上述不尽相同。一在闽浙总督驻浙之时,为与闽抚徐宗干(树人)及台湾道丁曰健(述安)等讨论戴潮春事变有关事宜;一在调任陕甘总督之后,适当甲戌日兵侵台,为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钦派总理船政巡视台湾防务大臣沈葆祯(幼丹)等咨商与台防有关问题。自然,由于「书牍」体裁的关系,间亦旁及他事。
  此外,尚有两点说明。(一)「国史本传」载:光绪十一年六月有「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之奏,但此摺在「奏稿」中则未之见。执是以观,原「奏稿」或为前述「义例」所摒、或为汇辑所遗,想不在少。这就蒐集史料的观点而言,至可惋惜。(二)本书在编辑时,由于另一原因,未能充分利用「全集」原书,恐不免有疏漏之处;引为遗憾。(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