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弁言
弁言 第 1 页
   弁 言

  「魂南记」系汉寿易顺鼎先生遗著,记清光绪二十一年割台之役先生两次渡台赴援事。当是年五月初旬日军在三貂角澳底登陆后之八日,唐景崧即行内渡,台北瓦解;此后台南方面推由刘永福支撑,迄至八月杪终告弃守。其间留台将吏与沿海各督抚迭有往还,终因兵穷援绝,无法抵抗而后已。关于先生渡台赴援事,其他文献见有如下记载:
    『刘帅(按指刘永福)……苦乏饷,邀集绅商行官票、劝军需。遣人北洋乞助于北洋大臣刘坤一,南告两江总督张之洞,西南告广东总督,皆不即复。惟张之洞于五月间遣司道易顺鼎访刘帅,彼此誓复台北而无他耗,张督即令召回。久之,两江略有饷械至,已不济』(见「文丛」第五九种洪弃生著「瀛海偕亡记」)
    『闰五月二十日,台湾府黎景嵩遣苗栗举人谢维岳向张帅之洞乞师。
      台中粮饷缺乏,台南亦无接济。苗栗举人谢维岳年少有胆气,黎遣往南洋大臣张香帅告急,乞师、请饷械。香帅命道员易顺鼎到台南查军情』(见「文丛」第五七种「割台三记」所收吴德功著「让台记」)
    『先是,景嵩因粮饷不敷、兵力不足,派员绅四去乞饷。南洋大臣张之洞派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候选主事陈昙带饷银十五万两以为接济;并函致景嵩,略谓「民
弁言 第 2 页
(按指唐景崧)既遁,台民犹奋拒敌人,其忠义勇敢甚堪嘉尚!君不忍舍去,亦能支持数月,实深钦佩!兹遣易道、陈主政带饷十五万前来,聊助兵食。一切事宜,已与易、陈两君面言。以后能再收一城、一邑,自当源源接济。此款系各省义富所集」。又函属福建陆路提督黄少春派候补知州龙赞纲带「达」字营暗渡来台。讵以七月初九日行抵涵江,闻台湾(府)之变折回厦门;距失守仅二日,亦天意也』(见「文丛」第四0种思痛子著「台海思恸录」)
  按诸「魂南记」所述,上引前两种记载,系指五月下旬先生第一次渡台事;但奉刘坤一之命而行,并非张之洞所派。后一种记载,系指七月初旬先生第二次渡台前事;所称主事陈昙,似即记中之粒翁(陈粒堂)。上述各种文献所载,彼此不无少异;今得先生亲历之记,当可觇知真象之一斑。至记中所称湘帅与刘永福往来之电信,「张文襄公选集」(「文丛」第九七种)存有一二,可供参阅。刘永福在台时尝有『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人)』之叹(见「台海思恸录」及「文丛」第一二八种连著「台湾通史」);读此记与「张文襄公选集」,个中情况更可瞭然。
  先生著有「四魂集」五卷,「魂南记」为其最末一卷;前四卷为「魂北集」、「魂东集」、「魂南集」及「归魂集」,均属诗篇。其中「魂南集」即「魂南记」所经各地吟咏之什,因一并收录,合为一书。此外,再自故宫博物院辑编「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
弁言 第 3 页
料」录出先生上都察院书两通,题为「易氏呈都察院条陈时务文」,作为「附录」之一;并另收刘永福援台御日之自述资料一段,题为「刘永福援台始末」,作为「附录」之二。
  又,「魂南记」原祗以干支纪日;为求便于阅读,经查检朔闰表,夹注阴历日次(内有一二舛误,并于夹注中说明之)。至记中所称诸帅,岘帅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岘庄)、夔帅为署直隶总督王文韶(夔石)、湘帅为署两江总督张之洞(香涛)、润帅为闽浙总督边宝泉(润民)、文帅为署两广总督谭钟麟(文卿)、敬帅为湖北巡抚兼护湖广总督谭继洵云耳。(吴幅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