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五 第 1a 页 WYG0119-047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五   宋 卫湜 撰
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总干率其群
臣以乐皇尸是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
也与竟内乐之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此与竟
内乐之之义也
 郑氏曰君为东上近主位也皇君也言君尸者尊之
 孔氏曰此一经明祭时天子诸侯亲在舞位以乐皇
卷一百十五 第 1b 页 WYG0119-0475d.png
 尸也
 长乐陈氏曰天子诸侯之于尸非特备礼物以荐之
 抑又就舞位以乐之盖庙中在天子则天下之象也
 在诸侯则竟内之象也故天子冕而总干以乐皇尸
 非徒乐之所以与天下乐之也诸侯冕而总干亦与
 竟内乐之古者人君之于庙飨藉则亲耕牲则亲杀
 酒则亲献尸则亲迎然则乐则亲舞不为过矣(乐书/)
 严陵方氏曰舞位则缀兆也君于东上则以君为祭
卷一百十五 第 2a 页 WYG0119-0476a.png
 主故也干戚武舞所执也羽籥文舞所执也止言干
 主武宿夜言之明堂位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正
 谓是矣上言执干戚而不言冕下言总干而不言戚
 互相备也言总干固知其为不特执干矣祭义乐记
 所言同于天下乐之与竟内乐之言与天下竟内共
 乐皇尸也扬子曰宁神莫大于得四表之欢心是矣
 称皇尸与诗楚茨所称同义然诗与凫鹥又称公尸
 何也凫鹥兼神示祖考而言之也故曰公尸公言众
卷一百十五 第 2b 页 WYG0119-0476b.png
 之所共也楚茨指宗庙之祖考言之而已诸侯之尸
 亦称皇者尊神而已
 延平周氏曰有天下者能持盈守成有一国者能保
 宗庙社稷则祖考固已乐矣又况冕而总干躬率群
 臣以舞者哉然则天子之祭如是抑见其与众乐之
 也
 石林叶氏曰天子得天下之驩心以事其先王故舞
 与天下乐之诸侯得百姓之驩心以事其先君故舞
卷一百十五 第 3a 页 WYG0119-0476c.png
 与竟内乐之冕而总干大武之舞天子之礼也诸侯
 用之则为僣岂鲁之得用者与
 金华应氏曰比干杖钺乃武王临阵之容朱干玉戚
 为大舞象成之乐祭而用之于宗庙既以显先王之
 功舞而象其形容又欲使子孙知缔创之艰难而毋
 忘于持守故舞佾非不广缀兆非不备而君必亲执
 干戚就舞位所谓总干山立武王之事也因其事而
 原其初岂敢惮其劳而付之有司乎先曰亲执干戈
卷一百十五 第 3b 页 WYG0119-0476d.png
 而后独云总干者以干长于戚而成列可观也以君
 之尊躬执其事非乐皇尸也所以悦祖考也然食三
 老五更于大学亦必冕而总干者祭先圣先师而用
 之犹祭之因以乐皇尸也鲁之有是舞以周公佐武
 王伐纣周旋军旅之间因以歆其神灵也皇大也皇
 尸犹皇考也
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声莫重于升歌舞莫
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
卷一百十五 第 4a 页 WYG0119-0477a.png
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志轻则亦轻志重则亦重轻
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
也必身自尽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礼以奉三重而荐
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
 郑氏曰武宿夜武曲名也周道犹周之礼
 孔氏曰此一经并明祭祀之礼有三种可重之事此
 三种所重之道皆假借外物而以增益君子内志祼
 则假于郁鬯歌则假于声音舞则假于干戚皆是假
卷一百十五 第 4b 页 WYG0119-0477b.png
 于外物故与志同进同退若内志轻略则此等亦轻
 略内志殷重此等亦殷重矣案皇氏曰师说书傅云
 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
 待旦因名焉熊氏曰武宿夜即大武之乐也
 延平周氏曰芬芳之气足以下达莫如祼自然之声
 足以𤼵德音莫如升歌武功之所自成者莫如武宿
 夜此三重者君子假之于外而增之于内者也盖君
 子之于祭也内则尽志外则尽物物虽可以增其志
卷一百十五 第 5a 页 WYG0119-0477c.png
 然其轻重亦在志而已矣故君子以自尽为主
 严陵方氏曰三者盖周庙之所重故始言三重而终
 言周道也祼所以求阴而贵气臭周人则先求诸阴
 而尚臭也故重祼经言升歌清庙清庙者文王之诗
 故重升歌大武者武王之舞也故重武宿夜象成而
 为乐故谓之大武献有九而祼其一也故以属言之
 于献言属则声与舞可知矣君子之祭也内则尽志
 外则尽物然其轻重亦在志而已必自尽者所以明
卷一百十五 第 5b 页 WYG0119-0477d.png
 重也三重之本在志礼则达之于外以承其志于内
 故曰道之以礼以奉三重内既尽志外又尽礼则圣
 人所以事皇尸之道如斯而已故曰此圣人之道也
 长乐陈氏曰献之属有九而莫重于祼是以降神者
 为重凡献卿大夫及群有司皆其轻者也声莫重于
 升歌是以贵人声者为重凡见于下管象舞之器皆
 其轻者也舞莫重于武宿夜是以当时者为重凡见
 于前代者皆其轻者也凡此周道为然若夫夏商之
卷一百十五 第 6a 页 WYG0119-0478a.png
 礼则献不必重祼声不必重升歌舞不必重武宿夜
 矣祭之有是假诸物而在外者也君子之志资诸己
 而在内者也德盛者其志重德薄者其志轻志重于
 内凡假于外者安得不重邪志轻于内凡假于外者
 安得不轻邪祭有三重则周之所独天下有三重则
 夏商所同礼乐之道成于三谓之三道自由而行者
 言之谓之三重自时所尚者言之
 山阴陆氏曰诗曰会朝清明所谓宿夜前此一夕也
卷一百十五 第 6b 页 WYG0119-0478b.png
 假于外以增君子之志苟脩诸外能有所增焉耳荀
 子曰假舆马者致千里然其所谓本者真也所以明
 重者神而明之在我者也
 讲义曰郁鬯声音干戚是假于外物耳而其轻重则
 在人之志焉志重则寓于物者皆诚也乌得而不重
 志轻则是数者皆虚物尔何重之有哉唯诚其志以
 重其内尊其礼以重于外如此则荐于皇尸神其飨
 之是乃圣人所贵祭祀之道也
卷一百十五 第 7a 页 WYG0119-0478c.png
 庆源辅氏曰与志进退与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意同
 轻其志而求外之重虽圣人不可得也故君子必身
 自尽以明其重然则所谓三重者亦非自能重也必
 身自尽而不道之以礼犹为未尽也犹非圣人之道
 也
夫祭有馂馂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
言曰善终者如始馂其是己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馂
鬼神之馀也惠术也可以观政矣是故尸谡君与卿四
卷一百十五 第 7b 页 WYG0119-0478d.png
人馂君起大夫六人馂臣馂君之馀也大夫起士八人
馂贱馂贵之馀也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
进彻之下馂上之馀也
 郑氏曰术犹法也为政尚施惠进当为馂声之误也
 百官谓有事于君祭者也既馂乃彻之而去所谓自
 卑至贱进彻或俱为馂
 孔氏曰自此至观政矣一节明祭末馂馀之礼自求
 多福恩泽广被之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而祭之有
卷一百十五 第 8a 页 WYG0119-0479a.png
 馂即是克有终故引古人之言證馂为美也馂其是
 己巳语辞也又引古君子之言證馂义馂者人馂尸
 之馀也然王侯初荐毛血燔燎是荐于鬼神至荐孰
 时尸乃食之故曰尸亦馂鬼神之馀也若大夫士阴
 厌亦是先荐鬼神而后尸乃食也惠术也言尸馂是
 施恩惠之术法能施恩惠者即其政善故云可以观
 政君于庙中事尸如君则君为臣礼君食尸馀是臣
 食君馀与大夫食君馀相似故云臣馂君之馀也诸
卷一百十五 第 8b 页 WYG0119-0479b.png
 侯之国有五大夫此云六者兼有采地助祭也以下
 渐遍及下示溥恩惠也士庙中馂讫而起所司各执
 其馔具以出庙户陈于堂下百官馂讫各彻其器而
 去之
 严陵方氏曰尸犹受惠于鬼神人固当受惠于其君
 馂每变以众故始则君与三卿共四人变而加以两
 故大夫六人又变而加以两故士八人又变则又加
 以百官盖以示其惠之愈广然非实数也百官谓中
卷一百十五 第 9a 页 WYG0119-0479c.png
 下之士以及于百执事者也祭法以官师为中下之
 士则此以百官称之亦宜矣尔雅曰谡兴起也由君
 而下皆言起独于尸言谡者盖不疾而速者神也尸
 神象也故特以谡言之特牲馈食少牢馈食士虞礼
 有司篇皆言尸谡者以此
 山阴陆氏曰馂者祭之末不可不知著此虽末其他
 或不知可也惠术也可以观政言凡惠术此而已孟
 子曰是乃仁术也君起变谡言起是起也非谡也坐
卷一百十五 第 9b 页 WYG0119-0479d.png
 而起为谡君初非坐者也百官进彻之进而后馂馂
 而彻焉百官益卑矣
 石林叶氏曰馂虽为祭之末亦为祭之始荐献以飨
 鬼神以飨尸则是尸所以饮食乃馂鬼神之馀此谓
 祭之始也鬼神之惠既以及尸而君卿大夫士每变
 以众则众所饮食者乃馂尸之馀此谓祭之末终始
 皆馂则惠之术施矣先王祭而惠及下者如此为政
 之道亦何以加之乎于君与卿而言君臣以卿之备
卷一百十五 第 10a 页 WYG0119-0480a.png
 于臣道也于大夫与士而言贵贱以爵至于士而止
 也于百官而言上下以其执事未必有爵也
凡馂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
也是故以四簋黍见其脩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
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
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是故上有大
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由馂见之矣
故曰可以观政矣
卷一百十五 第 10b 页 WYG0119-0480b.png
 郑氏曰鬼神之惠遍庙中如国君之惠遍竟内也鬼
 神有祭不独飨之使人馂之恩泽之大者也国君有
 蓄积不独食之亦以施惠于竟内也
 孔氏曰兴起也初馂贵而少后馂贱而多皆先上而
 后下施惠之道亦当然也故云兴施惠之象馂之时
 君与四卿用四簋之黍欲见其恩惠脩整普遍于庙
 中也诸侯之祭有六簋今云四簋以二簋留为阴厌
 之祭故也簋有黍稷特云黍者见其美举黍则稷可
卷一百十五 第 11a 页 WYG0119-0480c.png
 知以四簋而脩于庙中如君之恩惠遍于竟内也上
 先下后谓君上先馂臣下后馂非上有财物积重不
 以施惠使在下有冻馁之民也由馂见之言民所以
 知上有财物恩惠及于下者祗由祭祀之馂见其恩
 逮于下之理
 横渠张氏曰庙中有竟内之象圣人无一事不示之
 教虽一身犹无限见法度况一庙中馂必不以祭器
 而食人不欲以神明之器而亵用又难使上下同器
卷一百十五 第 11b 页 WYG0119-0480d.png
 而食馀馂圣人因祭而设教也执事至晏朝则固已
 饥矣故庙中而食其馀
 严陵方氏曰夫施惠之道不止于馂特由馂见之而
 已故曰象见乃谓之象也四簋之黍未为多也特取
 其脩于庙中故尔庙中之惠未为大也特取其象于
 竟内故尔诸侯庙中为竟内之象则天子庙中为天
 下之象可知馂之为礼所由来尚矣诸侯特举而行
 之使勿坏而已故言脩焉祭之为泽幽足以及乎神
卷一百十五 第 12a 页 WYG0119-0481a.png
 明足以及乎人非泽之大者乎泽者德之所惠也上
 有大泽则惠及下则主人言之也由其先后有序上
 下有等顾上先下后耳非上重积之而不施使下有
 冻馁之民也周官职岁言以叙与职币授之亦此之
 意由馂而见惠故曰可以观政矣积重与老子所谓
 重积德之重积同言所积虽多而不能散也夫人与
 考工记所谓夫人能为弓之夫人同犹言人人也顾
 盖有但意
卷一百十五 第 12b 页 WYG0119-0481b.png
 讲义曰先贵后贱是有贵贱之等而自寡及众施惠
 之道然也见其脩于庙中脩犹行也谓施惠之道行
 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鬼神之惠遍行于庙中
 犹国君之惠遍行于竟内也然则鬼神有祭不独飨
 之使人馂之国君有财不独利之使民共之待于下
 流者知惠之必将至初未尝擅为己有也岂非泽之
 大者乎由馂以见政固其宜也
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
卷一百十五 第 13a 页 WYG0119-0481c.png
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
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事宗庙社
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
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
则不以事上非诸人行诸己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
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
也已
 郑氏曰为物犹为礼也兴物谓荐百品崇事崇犹尊
卷一百十五 第 13b 页 WYG0119-0481d.png
 也必身行之言恕己乃行之祭者教之本教由孝顺
 生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祭祀礼备具内外俱兼脩之于己
 然后及物是为政之本也祭之为物物为事物所行
 皆依礼故为大兴物谓兴造庶羞百品皆足故云备
 矣祭必依礼是顺也百品皆足是备也圣人设教唯
 以顺以备故曰教之本与祭既顺备可为教故人君
 因为教焉外教谓郊天内教谓祭宗庙外教尊君长
卷一百十五 第 14a 页 WYG0119-0482a.png
 故诸臣服从内教孝其亲故子孙顺孝人君身自行
 之尽其事上之道又端正君臣上下之义则政教由
 此生焉上所施于己巳所不安则不得施于下下所
 施于己巳所憎恶则不得以事于上非诸人诸于也
 谓他人行此恶事加于己巳以为非是非于人已乃
 行此恶事而施人是行于己也若如此非政教之道
 言为政必由于己乃能及物故下云必由其本顺之
 至也
卷一百十五 第 14b 页 WYG0119-0482b.png
 长乐刘氏曰上经以祭明人君为政之道此经以祭
 明人君为教之法政也者正其身而后正于人者也
 教也者行于己而人效之者也易曰大观在上顺而
 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
 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
 下服者祭以为教而民服从者也故曰祭之为事大
 矣其感动民心而忠孝百善生焉是所兴之事备也
 顺民之性而备其百善者莫大乎祭非所以为教之
卷一百十五 第 15a 页 WYG0119-0482c.png
 本欤是以圣人尽其性以为道脩其道以为教端其
 义以先民而教生焉是以为之臣为之民者虽未率
 性而忠恕之道行矣
 严陵方氏曰为物大者祭之体也兴物备者祭之用
 也非体之为大不足以致用之备非用之为备不足
 以成体之大然则备者岂徒备其用而已哉亦在乎
 无所不顺然后为备尔故曰顺以备其教之本与以
 上言顺故此言外教以尊君长内教以孝其亲教以
卷一百十五 第 15b 页 WYG0119-0482d.png
 尊其君长由其君之明而已故曰则诸臣服从教以
 孝其亲在乎崇重宗庙社稷而已故曰则子孙顺孝
 且祭所以严上固足以教之尊君长祭所以追养固
 足以教之孝其亲尽其道者尽祭之道而无所遗也
 端其义者端祭之义而有所立也有道有义教之所
 由生也于社稷亦言顺孝者与祭义言孝之至也同
 义必身行之者以身教者从故也教必以事君言之
 者欲明乎事上使下之道故也盖事上使下臣之事
卷一百十五 第 16a 页 WYG0119-0483a.png
 而已恶者好之对安者危之对好恶以情言安危以
 势言上之使下以势为主下之事上以情为主事上
 使下之道如此则所谓身行之也苟非诸人而行诸
 己岂所谓身行之哉故曰非教之道也君子之教必
 由其本教之本在乎祭祭之本在乎顺故其言如此
 然上言事上使下以为教者事上使下亦在乎顺故
 也
 石林叶氏曰祭者所以顺备自内而兴物则凡在己
卷一百十五 第 16b 页 WYG0119-0483b.png
 者无不尽是之谓顺自外而兴物则凡可荐者无不
 在是之谓备内顺而备其教达于天下教之以尊亲
 则生而知爱者也教之以尊其君长则生而知敬者
 也尊于君长则诸侯服孝于亲则子孙顺孝为仁之
 本则人道尽矣故曰尽其道尊其君长则义而已矣
 自上倡之则曰端其义先王之教所因者本也不因
 其本而强以使之则人不从故祭于亲而顺以备教
 之本也广其顺而因诸己以施诸人教之道也本言
卷一百十五 第 17a 页 WYG0119-0483c.png
 其所自道言其所成
 金华应氏曰为物指其事兴物指其具兴举也馂及
 于贱可谓备矣
 讲义曰君子之教人外则顺于君长内则孝于其亲
 诚以君亲无二道事之一本于顺而已顺者人心之
 所同君倡其顺于上则人安其顺于下故明君在上
 不劳施为而臣自服从尊事鬼神而子孙自顺孝矣
 君既自尽其道又正其义于天下则教自此生矣非
卷一百十五 第 17b 页 WYG0119-0483d.png
 诸人行诸己非顺矣不可以施于人况于事君乎不
 可以事君又可以事神乎必由其本身自顺也身顺
 而天下顺岂非顺之至乎
 庆源辅氏曰君臣父子人之大伦教莫先于此也君
 之明者无不顺也道不尽义不端虽欲教人人不从
 也故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
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
卷一百十五 第 18a 页 WYG0119-0484a.png
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
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
 郑氏曰伦犹义也
 孔氏曰从上虽云祭其事隐此广陈祭含十义以显
 教之本
 长乐陈氏曰祭所以交神于无而寓理于有致礼于
 幽而兴物于明故其为名则一而其为伦则十此其
 以神道设教也由其父子之伦则有亲疏之杀由其
卷一百十五 第 18b 页 WYG0119-0484b.png
 贵贱之等则有爵赏之施由其亲疏之杀则有夫妇
 之别而终之以长幼之序由其爵赏之施则有政事
 之均而终之以上下之际鬼神父子亲疏夫妇长幼
 五者皆内之伦也君臣贵贱爵赏政事上下五者皆
 外之伦也内之伦则主于仁外之伦则主于义仁必
 推而达乎义义必反而济乎仁此所以内外交著而
 后相成之美尽矣
 严陵方氏曰鬼神则变化有所通故曰道君臣则严
卷一百十五 第 19a 页 WYG0119-0484c.png
 谨有所守故曰义父子则恩孝有所顺故曰伦贵贱
 则名位有所差故曰等亲疏则远近有所间故曰杀
 爵赏则恩惠有所及故曰施夫妇则内外有所辨故
 曰别政事则多寡有所一故曰均长幼则先后有所
 次故曰序上下则情意有所接故曰际夫祭以鬼神
 为主故于首言鬼神之道至于惠之之道则祭之末
 也故以上下之际终焉夫先后有序如此所以谓之
 伦也
卷一百十五 第 19b 页 WYG0119-0484d.png
 石林叶氏曰祭祀以祭鬼神为主故先言事鬼神之
 道道言其洋洋在上妙而不可体也鬼神无形而立
 尸以祭者安之也尸在庙中则全于君在外则全于
 臣故次之以君臣之义义言其有权也虽有内外之
 别而所为尸者子行也以父而事子则不嫌于自卑
 故次之以父子之伦伦言其理之所在也入以明父
 子则足以致亲致亲不可以无尊卑故与为献酬者
 以五七而终久故次之以贵贱之等等言其有节文
卷一百十五 第 20a 页 WYG0119-0485a.png
 也贵贱有等而昭穆不可以不辨故次之以亲疏之
 杀杀言其恩之有降也亲疏有杀不可以不知其所
 自出故凡出命者就于大庙则次之以爵赏之施施
 言恩之广也自交鬼神之道至于爵赏之施则爱敬
 以备而所以事鬼神者必夫妇亲之故次之以夫妇
 之别别言其献异位也荐献至于馂则祭将毕矣必
 及于赐爵故族姓以昭穆为齿则次以长幼之序序
 言其先后有次也赐爵虽及于族姓而惠未广达其
卷一百十五 第 20b 页 WYG0119-0485b.png
 惠至于贱吏皆得馂而食则上下交矣故次之以上
 下之际
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诏祝于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
之道也
 郑氏曰同之言詷也祭者以其妃配亦不特几也诏
 祝告事于尸也出于祊谓索祭也
 孔氏曰此一节明第一伦交鬼神之道詷共也人生
 时形体异故夫妇别几死则魂气同归于此故夫妇
卷一百十五 第 21a 页 WYG0119-0485c.png
 共几郑注以某妃配仪礼少牢文谓祭夫祝辞不但
 不特设辞亦不特设其几祝辞与几皆同于夫也故
 郑注司几筵云祭于庙同几精气合也席亦共之必
 云同几者筵席既长几则短小恐其各设故云同几
 也诏告也祝祝也谓灌鬯馈孰酳尸之等祝官以祝
 辞告事于尸其事广也以总论事神故广言之知非
 朝践之时血毛诏于室者以朝践尸主皆在户外暂
 时之事非终始事神之道也祊谓明日绎祭而出庙
卷一百十五 第 21b 页 WYG0119-0485d.png
 门旁广求神于门外之祊郊特牲云索祭祝于祊故
 郑云索祭也
 横渠张氏曰铺筵设同几疑左右几一云交鬼神异
 于人故夫妇而同几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又曰铺
 筵设同几只设一位以其精神合也后又见合葬孔
 子善之知道有此义然不知一人数娶设同几之道
 又何如此未易处
 长乐陈氏曰人道则贵别神道则贵亲故葬则同穴
卷一百十五 第 22a 页 WYG0119-0486a.png
 而祭则同几也同几所以依神然此依神而已而未
 至乎交也故诏祝于室所以交神于阴而出乎祊所
 以交明于阳故曰交神明之道
 严陵方氏曰生则出乎一而辨故生则异室死则反
 乎一而安故死则同几铺筵设同几使神有所依且
 神无方无方则无体所谓依者人依之而已主阴阳
 之道言之则曰鬼神主幽显之分言之则曰神明合
 而言之其实一也
卷一百十五 第 22b 页 WYG0119-0486b.png
 石林叶氏曰鬼神无形而依于有形故铺筵则陈祭
 同几则配祭鬼神无方而求之有方故诏祝则在庙
 中为祊则在门外几筵祝祊祭祀之终始皆所以交
 神明而飨之也故言交神明之道而事不足以言之
 庆源辅氏曰铺筵设同几无所不备为依神也诏祝
 于室而出于祊无所不尽为求神也依之备其物求
 之尽其诚所以为交神明之道也
君迎牲而不迎尸别嫌也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在庙
卷一百十五 第 23a 页 WYG0119-0486c.png
中则全于君君在庙门外则疑于君入庙门则全于臣
全于子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义也
 郑氏曰不迎尸者欲全其尊也尸神象也鬼神之尊
 在庙中人君之尊出庙门则伸
 孔氏曰此经明第二伦君臣之义尸体既尊君宜自
 卑若出迎尸尸道未伸嫌君犹欲自尊故不迎也尸
 在庙门外则疑于臣解别嫌事也尸本是臣在庙则
 尊耳若未入庙其尊未伸君若出迎则疑尸有还为
卷一百十五 第 23b 页 WYG0119-0486d.png
 臣之道故云疑于臣尸若在庙则君父道全也云全
 君不云全父者此本明君臣故略于全父也君若出
 庙门外则君道还尊与平常不异是疑于君入庙门
 则臣子道全无所疑也今君以臣子自处不敢出庙
 门恐尸尊不极欲示天下咸知君臣之义君臣由义
 而合故云义也
 长乐陈氏曰尸卑于庙门之外而尊于庙门之内君
 尊于庙门之外而卑于庙门之内尸之为体贵其尊
卷一百十五 第 24a 页 WYG0119-0487a.png
 之而不卑君之事尸贵其卑之而不尊是以君出迎
 牲而不迎尸所以别尊卑之义故曰明君臣之义也
 延平周氏曰以君而迎牲可也以君而迎尸则嫌于
 以君而迎臣
 严陵方氏曰尸者神之象君者人之主庙门之外以
 人道为尚庙门之内以神道为尚凡迎之礼必出门
 焉君迎牲而不迎尸者非重牲而轻尸也为其有君
 臣之疑所以别其嫌也既曰嫌又曰疑疑固未至于
卷一百十五 第 24b 页 WYG0119-0487b.png
 嫌而嫌亦疑之所积也
 讲义曰夫君为尸屈而尊卑之间尚有疑焉非尊事
 鬼神之道矣故曰迎牲而不迎尸所以全尸之尊全
 己之卑使无疑也以君之尊而执臣礼以事尸如此
 则凡为臣而事君者宜如何也故以此明君臣之义
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
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伦也
 郑氏曰子行犹子列也祭祖则用孙列皆取于同姓
卷一百十五 第 25a 页 WYG0119-0487c.png
 之适孙也天子诸侯之祭朝事延尸于户外是以有
 北面事尸之礼
 孔氏曰此第三伦明父子之理主人为欲孝敬己父
 故北面而事子行之尸则凡为子者岂得不自尊其
 父乎是见子事父之道也少牢特牲礼尸皆在室之
 奥主人西面事之无北面事尸之礼故知是天子诸
 侯也郑知朝事者以郊特牲诏祝于室当朝事之节
 故知坐尸当朝事也
卷一百十五 第 25b 页 WYG0119-0487d.png
 伊川程氏曰古人祭祀用尸极有深意不可以不思
 也盖人之魂气既散孝子求神而祭无尸则不飨无
 主则不依魂气必求其类而依之人与人既为类骨
 肉又为一家之类已与尸各既已洁齐至诚相通以
 此求神宜其飨之后世不知此道以尊卑之势遂不
 肯行耳
 延平周氏曰昭穆之不可乱天理也故为尸者必顺
 昭穆之列然以己之子而为父之尸则己北面以事
卷一百十五 第 26a 页 WYG0119-0488a.png
 而忘己之为父者以其为父之尸也亦所谓斯须之
 敬矣
 长乐陈氏曰尸于王父则孙于祭者则子以孙为王
 父之尸则是以子为祭者之父子忘其子之卑而事
 于父父忘其父之尊而事子凡此所以明祭者事父
 之道而已
 严陵方氏曰十伦皆伦也止于父子言伦者有父子
 之伦然后有宗庙之祭则祭之伦本于父子而已故
卷一百十五 第 26b 页 WYG0119-0488b.png
 止以父子为伦焉而特言祭之道者以此
 石林叶氏曰尸所以象神取于异姓则嫌于不亲取
 于己子则疑于无别故为尸者子行也虽以父事之
 不疑于父不疑则人伦明矣
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
以散爵献士及群有司皆以齿明尊卑之等也
 郑氏曰尸饮五谓酳尸五献也太夫士祭三献而献
 宾
卷一百十五 第 27a 页 WYG0119-0488c.png
 孔氏曰此一节明第四伦尊卑差等也献卿大夫士
 及有司等其爵虽同皆长者在先故云以齿此据上
 公九献之礼凡祭二献祼用郁鬯尸祭奠而不饮朝
 践二献馈食二献及食毕主人酳尸故云尸饮五于
 此时献卿献卿之后主妇酳尸宾长献尸是尸饮七
 也及瑶爵献大夫是正九献礼毕但初二祼不饮故
 云尸饮七自此以后长宾长兄弟更为加爵尸又饮
 二是并前尸饮九主人乃散爵献士及群有司也若
卷一百十五 第 27b 页 WYG0119-0488d.png
 侯伯七献朝践馈食时各一献食讫酳尸但尸饮三
 也子男五献食讫酳尸尸饮一郑注大夫士祭三献
 而献宾此特牲礼文明与诸侯献宾时节不同案有
 司彻下大夫不宾尸与士同亦三献而献宾其上大
 夫别行宾尸之礼与此异也
 长乐陈氏曰卿之德隆而贵故献以玉爵大夫之德
 杀而贱故献以瑶爵至于士则德卑尤贱故献以散
 爵而已
卷一百十五 第 28a 页 WYG0119-0489a.png
 严陵方氏曰于尸言饮则主人酳之故也卿以下言
 献则饮之可知君必献臣者以宾礼隆助祭之人故
 也尸饮之后献则间之者隆杀之别也间之以五以
 七以九者饮阳事故用数之奇焉凡觞皆谓之爵此
 言玉爵瑶爵正谓一升之爵尔言散爵即五升之散
 也礼器曰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则不
 特献者然也虽受献者亦然群有司则前言进彻之
 百官后言煇胞翟阍者皆是也皆以齿者同爵则尚
卷一百十五 第 28b 页 WYG0119-0489b.png
 齿也前言贵贱之等此变言尊卑者其献也以卿大
 夫士为之等故以贵贱言之于卿大夫之等又各以
 齿故以尊卑言之
 山阴陆氏曰尸饮五若十二献当朝践亚献之节尸
 饮七当馈食初献尸饮九当馈食三献即九献尸饮
 五当馈食初献尸饮七当馈食三献尸饮九在酳尸
 矣七献五献尸饮三于是献卿欤先儒谓子男五献
 食讫酳尸尸饮一尸一饮即献卿非其差也瑶爵散
卷一百十五 第 29a 页 WYG0119-0489c.png
 爵不言洗略之也
 新安朱氏曰古礼于今实难行当祭时献神处少祝
 酌奠卒祝迎尸以后尽是人自饮了主人献尸尸酢
 主人酢主妇酢祝及佐食宰赞众宾等交相劝酬其
 繁且久所以季氏祭继以烛有圣人者作整理一过
 必不如古人之繁但仿古人大意简而易行耳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
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
卷一百十五 第 29b 页 WYG0119-0489d.png
其伦此之谓亲疏之杀也
 郑氏曰昭穆咸在同宗父子皆来
 孔氏曰此一节明第五伦亲疏之杀昭穆谓尸主行
 列于庙中父南面子北面亲者近疏者远各有次序
 是无乱也祭太庙则众庙尸主及助祭之人同宗父
 子皆至故群昭群穆咸在若馀庙唯尸主及所出之
 庙子孙来耳各以昭穆列在庙是不失伦类也杀渐
 也示亲疏有渐也
卷一百十五 第 30a 页 WYG0119-0490a.png
 延平周氏曰有事于太庙言禘祫也
 严陵方氏曰昭穆固所以别父子而父子之行又各
 有远近长幼亲疏远近以代言长幼以齿言亲疏以
 情言然而代之远近齿之长幼皆以情为主尔故下
 总谓之亲疏之杀也夫有隆然后有杀别亲疏则亲
 者隆而疏者杀矣并言杀者言自隆降之以至于杀
 也王制三昭三穆神之昭穆也此群昭群穆人之昭
 穆也首言祭有昭穆则兼神人而言之然昭穆以神
卷一百十五 第 30b 页 WYG0119-0490b.png
 为主故人于庙中乃称之
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
专也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
面史由君右执策命之再拜稽首受书以归而舍奠于
其庙此爵赏之施也
 郑氏曰一献一酳尸也舍当为释非时而祭曰奠
 孔氏曰此一节明第六伦爵赏之施爵表德禄赏功
 卿大夫等既受策书归而释奠于家庙告以受君之
卷一百十五 第 31a 页 WYG0119-0490c.png
 命也君尊尚爵赏于庙不自专故民知施必由尊也
 郑知一献非初祼及朝践馈食之一献必为一酳尸
 者以一酳尸之前皆为祭事承奉鬼神未暇策命尸
 食已毕始可行爵赏也此一献则上尸饮五君献卿
 之时也若天子命群臣则不因常祭特假于庙故大
 宗伯云王命诸侯则傧是也
 长乐陈氏曰施爵赏者必于大庙示其不敢专所以
 明父祖之尊也受爵禄者舍奠于庙示其有归美以
卷一百十五 第 31b 页 WYG0119-0490d.png
 明父子之贤也明乎祖父之尊则天下知所敬明乎
 父子之贤则天下知所逊故曰爵赏之施
 严陵方氏曰爵者锡之以名禄者锡之以利有德者
 必有名有功者必有利爵有德禄有功亦从其类也
 史则掌书也策则书其所命之事也上言执策下言
 受书互相备也夫命有所禀则非君命也祖命而已
 故史命之也由君右焉非重史也重命而已
 延平周氏曰君虽在庙中亦必南向者示其向明而
卷一百十五 第 32a 页 WYG0119-0491a.png
 听天下为不可易也臣虽在庙中亦必北面者示其
 答于君自北始
 山阴陆氏曰一献谓始献尔始献即𤼵爵赐禄不嫌
 蚤者重策命也史由君右执策命之所谓诏辞自右
 讲义曰周官以德诏爵以功诏禄则爵所以表有德
 而禄所以报有功然爵禄者非人君所得而私君既
 于庙命之则受之者可不归而释奠于其庙乎如此
 则君必不敢以爵禄私诸人而人必不敢以君之爵
卷一百十五 第 32b 页 WYG0119-0491b.png
 禄自私而授受之际皆知有所本矣
 金华应氏曰一献始命者以祭为先也不俟献终而
 命者以赏为重也
 
 
 
 
 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