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60389c 页
卷十 第 1a 页 0511-052.png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缘四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骈拇第八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疏骈合也大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
 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
 生一指成六指也出乎性者谓此骈枝二
 指并禀自然性命生分中有之侈多也德
 谓仁义礼智信五德也言曾史禀性有五
卷十 第 1b 页 0511-053.png
 德蕴之五藏于性中非剩
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注夫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此则
 骈赘皆出于形性非假物也然骈与不骈
 其于各足而此独骈枝则于众以为多故
 曰侈耳而惑者或云非性因欲割而弃之
 是道有所不存德有所不载而人有弃才
 物有弃用也岂是至治之意哉夫物有小
 大能有少多所大即骈所多即赘骈赘之
 分物皆有之若莫之任是都弃万物之性
卷十 第 2a 页 0511-054.png
 也
 疏附生之赘肉县系之小疣并禀形以后
 方有故出乎形哉而侈性者譬离旷禀性
 聪明列之藏府非关假学故无侈性也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
德之正也
 注夫与物冥者无多也故多方于仁义者
 虽列于五藏然自一家之正耳未能与物
 无方而各正性命故曰非道德之正夫方
 之少多天下未之有限然少多之差各有
卷十 第 2b 页 0511-055.png
 定分豪芒之降即不可以相跂故各守其
 方则少多无不自得而或者闻多之不足
 以正少因欲弃多而任少是举天下而弃
 之不亦妄乎
 疏方道术也言曾史之德性多仁义罗列
 藏府而施用之此直一家之知未能大冥
 万物夫能与物冥者故当非义而应夫仁
 义不多不少而应夫多少千变万化与物
 无穷无所偏执故是道德之正言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
卷十 第 3a 页 0511-056.png
无用之指也
 注直自性命不得不然非以有用故然也
 疏夫骈合之拇无益于行步故虽有此连
 终成无用之肉枝生于手指者既不益操
 捉故虽树立此肉终是无用之指也欲明
 禀自然天性有之非关助用而生也
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
 注五藏之情直自多方耳而少者横复尚
 之以至淫僻而失至当于体中也
 疏夫曾史之徒性多仁义以此情性骈于
卷十 第 3b 页 0511-057.png
 藏府性少之类矫性慕之矜此为行求于
 天理既非率性遂成淫僻淫者耽滞僻者
 不正之貌
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注聪明之用各有本分故多方不为有馀
 少方不为不足然情欲之所荡未尝不贱
 少而贵多也见夫可贵而矫以尚之则自
 多于本用而困其自然之性若乃忘其所
 贵而保其素分则与性无多而异方俱全
 矣
卷十 第 4a 页 0511-058.png
 疏言离旷素分多于聪明性少之徒矫情
 为尚以此为用不亦谬乎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
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
 疏斧形谓之黼两己相背谓之黻五色青
 黄赤白黑也青与赤为文赤与白为章煌
 煌眩目貌也岂非离朱乎是也已助声也
 离朱一名离娄黄帝时明目人百里察毫
 毛也
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
卷十 第 4b 页 0511-059.png
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注夫有耳目者未尝以慕聋盲自困也所
 困常在于希离慕旷则离旷虽性聪明乃
 是乱耳目之主也
 疏五声谓宫商角徵羽也六律黄钟大吕
 姑洗蕤宾无射夹钟之徒是也六律阳六
 吕阴总十二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此八
 音也非乎言滞著此声音岂非是师旷乎
 师旷字子野晋平公乐师极知音律言离
 旷二子素分聪明庸昧之徒横生希慕既
卷十 第 5a 页 0511-060.png
 失本性宁不困乎然则离旷聪明乃是乱
 耳目之主者也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
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
 注夫曾史性长于仁耳而性不长者横复
 慕之慕之而仁仁已伪矣天下未尝慕桀
 蹠而必慕曾史则曾史之簧鼓天下使失
 其真性甚于桀蹠也
 疏枝于仁者谓素分枝多仁义由如生分
 中枝生一指也擢用五德既偏滞邪淫仍
卷十 第 5b 页 0511-061.png
 闭塞正性用斯接物以收聚名声遂使苍
 生驰动奔竞由如笙簧鼓吹能感动于物
 欣企也然曾史性长于仁义而不长者横
 复慕之舍短效长故言奉不及之法也擢
 拔谓拔擢伪德塞其真性也曾者姓曾名
 参字子舆仲尼之弟子史者姓史名䲡字
 子鱼卫灵公臣此二人并禀性仁孝故举
 之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
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扬墨是已
卷十 第 6a 页 0511-062.png
 注夫骋其奇辩致其危辞者未曾容思于
 梼杌之口而必竞辩于杨墨之间则杨墨
 乃乱群言之主也
 疏杨者姓杨名朱字子居宋人也墨者名
 翟亦宋人也为宋大夫以其行墨之道故
 称为墨此二人并墨之徒禀性多辩咸能
 致高谈危险之辞鼓动物性固执是非由
 如缄结藏匿文句使人难解其游心学处
 惟在坚执守白之论是非同异之间未始
 出非人之域也蹩躠由自恃也亦用力之
卷十 第 6b 页 0511-063.png
 貌誉光赞也杨墨之徒并矜其小学炫耀
 众人誇无用之言惑于群物然则杨墨岂
 非乱群之师乎言即此杨墨而已也
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注此数子皆师其天性真自多骈旁枝各
 自是一家之正耳然以一正万则万不正
 矣故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
 其正而已
 疏言此数子皆自天然聪明仁辩由如合
 骈之拇傍生枝指禀之素分岂由人为故
卷十 第 7a 页 0511-064.png
 知率性多仁乃是骈傍枝之道也而愚惑
 之徒舍己效物求之分外由而不已然摇
 动物性由此数人以一正万故非天下至
 道正理也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注物各任性乃正正也自此已下观之至
 正可见矣
 疏以自然之正理正苍生之性命故言正
 也物各自得故言不失也言自然者即我
 之自然所言性命者亦我之性命也岂远
卷十 第 7b 页 0511-065.png
 哉故言正正者以不正而正正而不正之
 而言也自此以上明矫性之失自此以下
 显率性之得也
故合者不为骈
 注以枝正合乃谓合为骈
而枝者不为跂
 注以合正枝乃谓枝为跂
 疏以枝正合乃谓合为骈而合实非骈以
 合望枝乃谓枝而跂而跂实非跂也
长者不为有馀
卷十 第 8a 页 0511-066.png
 注以短正长乃谓长有馀
短者不为不足
 注以长正短乃谓短不足
 疏长者谓曾史离旷杨墨并禀之天性蕴
 蓄仁义聪明俊辩比之群小故谓之长率
 性而动故非有馀短者众人此曾史等不
 及故谓之短然亦天机自张故非为不足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

 注各自有正不可以此正彼而损益之
卷十 第 8b 页 0511-067.png
 疏凫小鸭也鹤鸧之类也胫脚也自然之
 理亭毒众形虽复脩短不同而形体各足
 称事咸得逍遥而或者方欲截鹤之长续
 凫之短以为齐深乖造化违失本性所以
 忧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注知其性分非所断续而任之则无所去
 忧而忧自去也
 疏夫禀性受形佥有崖量脩短明闇素分
 不同此如凫鹤非所断续如此即各守分
卷十 第 9a 页 0511-068.png
 内虽为无劳去忧忧自去也
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注夫仁义自是人之情性但当任之耳
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注恐仁义非人情而忧之者真可谓多忧
 也
 疏噫嗟叹之声也夫仁义之情出自天理
 率性有之非由放效彼仁人者则是曾史
 之徒不体真趣横生劝奖谓仁义之道可
 学而成庄生深嗟此迷故发噫叹分外引
卷十 第 9b 页 0511-069.png
 物故谓多忧也非其人情乎者是人之情
 性者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
啼二者或有馀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

 注谓之不足故泣而决之以为有馀故啼
 而龁之夫如此虽群品万殊无释忧之地
 矣唯各安其天性不决骈而龁枝则曲成
 而无伤又何忧哉
 疏龁者齧断也决者离析也有馀于数谓
卷十 第 10a 页 0511-070.png
 枝生六指也不足于数谓骈为四指夫骈
 枝二物自出天然但当任置未为多少而
 或者不能忘淡固执是非谓枝为有馀骈
 为不足横欲决骈龁枝成于五数既伤造
 化所以泣啼故决龁虽殊其忧一也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注兼爱之迹可尚则天下之目乱矣以可
 尚之迹蒿令有患而遂忧之此为陷人于
 难而后拯之也然今世正谓此为仁也
 疏蒿目乱也仁兼爱之迹也今世犹末代
卷十 第 10b 页 0511-071.png
 言曾史之徒行此兼爱遂令或者舍己效
 人希幸之路既开耳目之用乱矣耳目乱
 则患难生于是忧其纷扰还救以仁义不
 知患难之所兴兴乎圣迹也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
 注夫贵富所以可饕由有蒿之者也若乃
 无可尚之迹则人安其分将量力受任岂
 有决己效彼以饕窃非望哉
 疏饕贪财也素分不怀仁义者谓之不仁
 之人也意在贪求利禄偷窃贵富故绝己
卷十 第 11a 页 0511-072.png
 之天性亡失分命真情而矫性伪情舍我
 逐物良由圣迹可尚故有斯弊者也是知
 抱朴还淳必须绝仁弃义
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疏此重结前旨也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注夫仁义自是人情也而三代以下横共
 嚣嚣弃情逐迹如将不及不亦多忧乎
 疏自从也三代夏殷周也嚣嚣犹欢聒也
 夫仁义者出自性情而三代已下弃情徇
卷十 第 11b 页 0511-073.png
 迹嚣嚣竞逐何愚之甚是以夏行仁殷行
 义周行礼即此嚣嚣之状也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
 疏钩曲绳直规圆矩方也夫物赖钩绳规
 矩而后曲直方圆也此非天性也谕人待
 教迹而后仁义者非真情也夫真率性而
 动非假学也故矫性伪情舍己效物而行
 仁义者是灭削毁损于天性也
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
 疏约束缚也固牢也侵伤也德真智也夫
卷十 第 12a 页 0511-074.png
 待绳索约束胶漆坚固者斯假外物非真
 牢者也喻学曾史而行仁者此矫伪非实
 性也既乖本性所以侵伤其德也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
其常然也
 疏屈曲也折截也呴俞犹妪抚也揉直为
 曲施节文之礼折长就短行漫澶之乐妪
 抚偏爱之仁呴俞执迹之义以此伪真以
 慰物心遂使物丧其真人亡其本既而弃
 本逐末故失其真常自然之性者也此则
卷十 第 12b 页 0511-075.png
 总结前文之失以生后文之得也
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
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
约束不以缠索
 疏夫天下万物各有常分至如蓬曲麻直
 首圆足方也水则冬凝而夏释鱼则春聚
 而秋散斯出自天然非假诸物岂有钩绳
 规矩胶漆缠索之可加乎在形既然于性
 亦尔故知礼乐仁义者乱天之经者也又
 解附离离依也故汉书云哀帝时附离董
卷十 第 13a 页 0511-076.png
 氏者皆起家至二千石注云离依之也
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
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注夫物有常然任而不助则民泯然自得
 而不自觉也
 疏诱然生物禀气受形或方或圆乍曲乍
 直亭之毒之各足于性悉莫辨其然皆不
 知所以岂措意于缘虑情系于得失者乎
 是知屈折呴俞失其常也
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
卷十 第 13b 页 0511-077.png
 注同物故与物无二而常全
 疏夫见始终以不一者凡情之闇惑也睹
 古今之不二者圣智之明照也是以不生
 而生不知所以生不得而得不知所以得
 虽复时有古今而法无亏损千变万化无
 常唯一
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缠索而游乎道德
之间为哉
 注任道而得则抱朴独往连连假物无为
 其间也
卷十 第 14a 页 0511-078.png
 疏奚何也连连犹接续也夫道德者非有
 非无不生不灭不可以圣智求安得以形
 名取而曾史之类性多于仁以己率物滞
 于名教束缚既似缄绳执固又如胶漆心
 心相续连连不断怀挟此行敖游道德之
 乡者譬犹以圆学方以鱼慕鸟徒希企尚
 之名终无功用之实筌蹄不忘鱼兔又丧
 已陈刍狗贵此何为也
使天下惑也
 注仁义连连秪足以惑物使丧其真
卷十 第 14b 页 0511-079.png
 疏仁义之教聪明之迹乖自然之道乱天
 下之心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注夫东西易方于体未亏矜仁尚义失其
 常然以之死地乃大惑也
 疏夫指南为北其迷尚小滞迹丧真为惑
 更大
何以知其然邪
 疏然如是也此即假设疑问以出后文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
卷十 第 15a 页 0511-080.png
于仁义
 注夫与物无伤者非为仁也而仁迹行焉
 令万理皆当者非为义也而义功见焉故
 当而无伤者非仁义之招也然而天下奔
 驰弃我殉彼以失其常然故乱心不由于
 丑而恒在美色挠世不出于恶而恒由仁
 义则仁义者挠天下之具也
 疏虞氏舜也招取也挠乱也自唐尧以前
 犹怀质朴虞舜以后淳风渐散故以仁义
 圣迹招慰苍生遂使宇宙黎元荒迷奔走
卷十 第 15b 页 0511-081.png
 丧于性命逐于圣迹
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注虽虞氏无易之情而天下之性固以易
 矣
 疏由是观之岂非用仁义圣迹挠乱天下
 使天下苍生弃本逐末而改其天性耶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
易其性矣
 注自三代以上实有无为之迹无为之迹
 亦有为者之所尚也尚之则失其自然之
卷十 第 16a 页 0511-082.png
 素故虽圣人有不得已或以盘夷之事易
 垂拱之性而况悠悠者哉
 疏五帝以上犹扇无为之风三代以下渐
 兴有为之教浇淳异世步骤殊时遂使舍
 己效人易夺真性徇物不反不亦悲乎注
 云或以盘夷之事易垂拱之性者盘夷犹
 创伤也言夏禹以风栉雨沐手足骿胝以
 此辛苦之事易于无为之业居上既尔下
 民亦然也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
卷十 第 16b 页 0511-083.png
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注夫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章者何惜而
 不殉哉故与世常冥唯变所适其迹则殉
 世之迹也所遇者或时有盘夷秃胫之变
 其迹则伤性之迹也然而虽挥斥八极而
 神气无变手足盘夷而居形者不扰则奚
 殉哉无殉也故乃不殉其所殉而迹与世
 同殉也
 疏殉从也营也求也逐也谓身所以从之
 也夫小人贪利廉士重名大夫殉为一家
卷十 第 17a 页 0511-084.png
 帝王营于四海所殉虽异易性则同然圣
 人与世常冥其迹则殉故有瘢痍秃胫之
 变而未始累其神者也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
以身为殉一也
 疏数子者则前之世以下四人也事业者
 谓利名天下不同也名声者谓小人大夫
 圣人异号也言此四人事业虽复不同名
 声异号也言四人虽复不同其于残生以
 身逐物未始不均也
卷十 第 17b 页 0511-085.png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疏此仍前举譬以生后文也孟子云臧善
 学人谷孺子也杨雄云男婿婢曰臧谷良
 家子也牧养也亡失也言此二人名耽事
 业俱失其羊也
问藏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
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疏奚何也册简古人无纸皆以简册写书
 行五通而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问臧问
 谷乃有书塞之殊牧羊亡羊实无复异也
卷十 第 18a 页 0511-086.png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蹠死利于东陵之

 疏此下合譬也伯夷叔齐并孤竹君之子
 也孤竹神农之后也姜姓伯夷名允字公
 信叔齐名致字公远夷长而庶齐幼而嫡
 父常爱齐数称之于夷及其父薨兄弟相
 让不袭先封闻文王有道乃往于周遇武
 王伐纣扣马而谏谏不从走入首阳山采
 薇为粮不食粟遂饿死首阳山山在蒲州
 东县莆州城南三十里见有夷齐庙墓林
卷十 第 18b 页 0511-087.png
 木森竦盗蹠者柳下惠之从弟名蹠徒卒
 九千常为巨盗故以盗为名东陵者山名
 又云即太山也在齐州界去东平十五里
 蹠死其上也
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疏伯夷徇名死于首阳之下盗蹠贪利殒
 于东陵之上乃名利所徇不同其于残伤
 未能相异也
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蹠之非乎
 注天下之所惜者生也今殉之太甚俱残
卷十 第 19a 页 0511-088.png
 其生则所殉是非不足复论
 疏据俗而言有美有恶以道观者何是何
 非故盗蹠不必非伯夷岂独是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
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疏此总结前文以成后义但道丧日久并
 非适当今俗中尽殉岂独夷蹠从于仁义
 未始离名逐于货财固当是利唯名与利
 残生之本即非天理近出俗情君子小人
 未可正据也
卷十 第 19b 页 0511-089.png
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
损性则盗蹠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
其间哉
 注天下皆以不残为善今均于残生则虽
 所殉不同不足复计也夫生奚为残性奚
 为易哉皆由乎尚无为之迹也若知迹之
 由乎无为而成则绝尚去甚而反冥我极
 矣尧桀将均于自得君子小人奚辩哉
 疏恶何也其所殉名利则有君子小人之
 殊若残生损性曾无盗蹠伯夷之异此盖
卷十 第 20a 页 0511-090.png
 俗徒到置非关真极于何而取君子于何
 而辨小人哉言无别也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
谓臧也
 注以此系彼为属属性于仁殉仁者耳故
 不善也
 疏属系也臧善也吾庄生自称也夫舍己
 效人得物丧我者流俗之伪情也故系我
 天性学彼仁义虽通达圣迹如墨翟杨朱
 乖于本性故非论生之所善也
卷十 第 20b 页 0511-091.png
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
 注率性通味乃善
 疏孟子云俞儿齐之识味人也尸子云俞
 儿和姜桂为人主上食夫自无天素效物
 得知假令通似俞儿非其善故也
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
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
 注不付之于我而属之于彼则虽通之如
 彼而我己丧矣故各任其耳目之用而不
 系于离旷乃聪明也
卷十 第 21a 页 0511-092.png
 疏夫离朱师旷禀分聪明率性而能非关
 学致今乃矫性伪情舍己效物虽然通达
 未足称善也
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

 注善于自得忘仁而仁
 疏德得也夫达于玄道者不易性以徇者
 也岂复执己陈之刍狗治先王之蘧庐者
 哉故当知其自知得其自得以斯为善不
 亦宜乎
卷十 第 21b 页 0511-093.png
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
之情而已矣
 注谓仁义为善则损身以殉之此于性命
 还自不仁也身自不仁其如人何故任其
 性命乃能及人及人而不累于己彼我同
 于自得斯可谓善也
 疏夫曾参史鱼杨朱墨翟此四子行仁义
 者盖率性任情禀之天命譬彼骈枝非由
 学得而或者睹曾史之仁义言放效之可
 成闻离旷之聪明谓庶几之必致岂知造
卷十 第 22a 页 0511-094.png
 物而亭毒之乎哉故王弼注易云不性其情
 焉能久行其跂斯之谓也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
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注夫绝离弃旷自任闻见则万方之聪明
 莫不皆全也
 疏夫希离慕旷见彼闻他心神驰奔耳目
 竭丧此乃愚闇岂曰聪明若听耳之所闻
 视目之所见保分任真不荡于外者即物
 皆听明也
卷十 第 22b 页 0511-095.png
夫不自见而见彼不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
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
其适者也
 注此舍己效人者也虽效之若人而己已
 亡矣
 疏夫不能视见之所见而见目即求离朱
 之明不能知知之所知而役知以慕史鱼
 之义者斯乃伪情学人之得非谓率性自
 得己得也既而伪学外显效彼悦人作伪
 心劳故不自适其适也
卷十 第 23a 页 0511-096.png
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蹠与伯夷
是同为淫僻也
 注苟以失性为淫僻则虽所失之涂异其
 于失之一也
 疏淫滞也僻邪也夫保分率性正道也尚
 名好胜邪淫也是以舍已逐物开希幸之
 路者虽伯夷之善盗蹠之恶亦同为邪僻
 也重举适人之适者此结前生后以起文
 势故也
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
卷十 第 23b 页 0511-097.png
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注愧道德之不为谢冥复之无迹故绝操
 行忘名利从容吹累遗我忘彼若斯而已
 矣
 疏夫虚通之道至忘之德绝仁绝义无利
 无名而庄生妙体环中游心物表志操绝
 乎仁义心行忘乎是非体自然之无有愧
 道德之不为而言上下者显仁义淫僻之
 优劣也而云余愧不敢者示谦也郭注云
 从容吹累者从容犹闲放而吹累动而无
卷十 第 24a 页 0511-098.png
 心也吹风也累尘犹清风之动微尘轻举
 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





卷十 第 24b 页 0511-09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