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八
卷六十八 第 1a 页 WYG0970-07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六十八
             明 章潢 撰
  人道总叙
 大哉天乎统元气也广哉地乎统元形也人以渺然
 之身处覆载閒不啻太仓一稊米耳易乃以天地人
 并列为三才而谓易简理得成位乎其中焉乾九五
 文言谓大人与天地合德日可合明四时合序鬼神
卷六十八 第 1b 页 WYG0970-0766b.png
 合吉凶先天弗违后天奉天时人之大也一至此哉
 非意之也立天立地立人其道一也道本大而人自
 小之耳大人特自尽其立人之道非于道有所加也
 不独大人为然孔子谓人者天地之心夫心在人身
 形气之中而耳目视听手足持行百体各从其令一
 由心以为之宰也人在天地中而为之心焉岂徒五
 行之秀万物之灵典礼文物之中焉已耶天即人之
 高明也地即人之博厚也日月人之照临也雨露人
卷六十八 第 2a 页 WYG0970-0766c.png
 之润泽也雷霆人之震动也风云人之变态也阴阳
 人之卷舒也山岳人之融结也江河人之流行也鬼
 神人之屈伸也古今人之昼夜也历世帝王圣贤才
 智人之过影也举宇宙间成象成形飞潜动植一人
 之生生化化而不息也故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
 物失所痛瘝切身其心自有大不忍者人道本如是
 也所以宇宙内事皆分内事凡裁成辅相范围曲成
 剂量调燮参赞位育皆人之自尽其心以为天地心
卷六十八 第 2b 页 WYG0970-0766d.png
 而人道庶乎其无愧耳盍稽之康节与横渠之言乎
 邵子谓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
 天事谓其能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旁通人
 事又谓其能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
 物张子谓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真见人道之大有不能自诿者欤
 但道不远人人能弘道自一身以达之家国天下人
 伦物理及国朝典制礼乐何一非人道之所当究心
卷六十八 第 3a 页 WYG0970-0767a.png
 者故为人道编
  人身心总叙
 人之所以为人者形与性而已矣天地之塞吾其体
 天地之帅吾其性形性岂二之哉孔子曰仁者人也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所以大学一言以蔽之曰一是
 皆以修身为本则是身也本之为心意知而非有也
 达之家国天下而非无也具之为骨骸脏腑而非显
 也宰之为精神魂魄而非隐也呼吸与天地相通气
卷六十八 第 3b 页 WYG0970-0767b.png
 脉与寒暑昼夜相运旋所以谓人身小天地而知修
 身为本即知之至也孔门无踰颜曾颜之四勿曾之
 三省舍视听言动容貌辞气性安在哉信乎养德养
 身非二事良医良相非二道奈何人人具此七尺之
 躯卑之则为众欲所攻高之又以四大为幻欲通天
 下国家为一身而于一身之骨骸血脉且莫之辨一
 身之寒暑燥湿且莫之调摄也又乌在其为不朽而
 与天地参乎
卷六十八 第 4a 页 WYG0970-0767c.png
 
 
 
 
 
 
 
 
卷六十八 第 4b 页 WYG0970-0767d.png
 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
 之秀气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
 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
 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
 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
 邵子曰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支是以指节可
 以观天掌文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乎指掌矣可不
卷六十八 第 5a 页 WYG0970-0768a.png
 贵之哉
 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以气交而神主乎
 中三才之道也日为心月为胆星为脾辰为肾藏也
 石为肺土为肝火为胃水为膀胱府也何者谓之人
 邵子曰目耳鼻口心胆脾肾之气全谓之人心之灵
 曰魄脾之灵曰魂肾之灵曰精心之神发乎目则谓
 之视肾之精发乎耳则谓之听脾之魂发乎鼻则谓
 之臭胆之魂发乎口则谓之言八者具备然后谓之
卷六十八 第 5b 页 WYG0970-0768b.png
 人夫人者天地万物之秀气也然而亦有不中者各
 求其类也若全得人类则谓之曰全人之人
 勉斋黄氏曰夫人之生惟精与气为毛骨肉血者精
 也为呼吸冷热者气也然人为万物之灵非木石故
 其精其气莫不各有神焉精之神谓之魄气之神谓
 之魂耳目之所以视听者魄为之也此心之所以能
 思虑者魂为之也合魂与魄乃阴阳之神而理实具
 乎其中惟其魂魄之中有理具焉是以静则为仁义
卷六十八 第 6a 页 WYG0970-0768c.png
 礼智之性动则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胥此焉
 出也人须如此分作四节看方体认得著实或问朱
 文公但将理与气对看今先生分作四节何也曰理
 与气对是自天地生物而言今之说是自人禀受而
 言若但言气大易何以谓精气为物但言理横渠何
 以谓合性与知觉而名心耶此意玩味当自知之若
 以语人徒起纷纷也
 因论虚灵知觉曰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
卷六十八 第 6b 页 WYG0970-0768d.png
 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㡳这是魂魂日长一
 日魄是禀得来合下恁地如月之光彩是魂无光彩
 处是魄魄亦有光但是藏在里面又曰气之呼吸为
 魂耳目之精明是光藏在里面如今人听得事何尝
 是去听他乃是他自入耳里面来因透诸心便记得
 此是魄魄主受纳魂主经营故魄属阴魂属阳阴凝
 静阳发散
 易云精气为物精是精血气是煖气有这两件方始
卷六十八 第 7a 页 WYG0970-0769a.png
 成得个好物出来如人在胞胎中即是这两个物骨
 肉肌体是精血一路做出会呼吸活动是煖气一路
 做出然而精血煖气则自有个虚灵知觉在里面精
 血之虚灵知觉便是魄煖气之虚灵知觉便是魂这
 虚灵知觉又不是一个虚浮㡳物里面却又是许多
 道理故木神曰仁是虚灵知觉人受木之气其虚灵
 知觉则具仁之理木便是气血神便是魂仁便是个
 道理如此看方是按人身即小天地也人之气即天
卷六十八 第 7b 页 WYG0970-0769b.png
 地之气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络犹五岳四镇十二州
 人之七窍犹天之七曜凡人之脏腑十二络有病则
 面色异而变常犹岳镇十二州有灾则天象随之而
 变异惟心脏之病面色易形故以养心为要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程张所谓心皆指其虚灵之气而
 言气本寓理为性理从气发为情而心能主宰者亦
 气也
 人之面备耳目鼻口舌犹天之五行也腹备肝肺脾
卷六十八 第 8a 页 WYG0970-0769c.png
 肾心犹地之五行也耳鼻纵而孔窍凹静而阴也目
 口横而睛凸动而阳也肾属耳肺属鼻反动而为阳
 肝属目脾属口反静而为阴心舌居动静之间而心
 声形于舌舌音发于心是心舌者又一身之主也然
 项圆而颏方天地定位也鼻岳耸而口渊深山泽通
 气也眼外耀而舌下津水火不相射也喉出响而耳
 收声雷风相薄皆与天地造化相肖也
 养德养生二而无全学也矧天大德曰生今以养德
卷六十八 第 8b 页 WYG0970-0769d.png
 属儒曰正道养生属仙曰异端误矣身亡而德安在
 哉故孔子慎疾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教人存仁致中
 和孟子曰养气持志集义勿忘勿助是故立教以医
 世酌人情而制方周末文靡则伪故存仁战国气暴
 则盭故集义存仁完心也志定而气从集义顺心也
 气生而志固致中和也勿忘助也疾安由作故曰养
 德养生一也无二术也
 夫地即血天即气天包地气载血今人骨肉脏腑皆
卷六十八 第 9a 页 WYG0970-0770a.png
 血也魄也神灵运用皆气也魂也人死乃魂去魄存
 气散血尚聚也是以贵养气世降气转耗也朱丹溪
 乃曰气有馀血不足药专补血夫气有馀邪气也正
 气何尝有馀岐伯曰人以胃气为主甚矣贵养气也
 人身之天为首而一身之气自流行贯通脉络相连
 如耳目口鼻为气之出入皆在于首而其为气必自
 下而上故目如日月而五脏皆属之岂非自地而起
 乎
卷六十八 第 9b 页 WYG0970-0770b.png
 天包地地之上下皆天天之气循环转旋无一息之
 停止如人身自腹以上为天腹之下为地人身之气
 自足之涌泉而起至于头顶又降而下循环不穷然
 谓之阴阳者亦以其上下言之耳天之气在地下者
 为阴在地上者为阳其为形虽有阴阳之殊其为气
 则一也
 宇宙不曾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
卷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0970-0770c.png
 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若滞在一处岂
 能为万化之主耶古之善学者常令此心在无物处
 便运用得转耳学以自然为宗可以著意理会乎
 神理为天地万物主长在不灭人不知此虚生浪死
 与草木一耳
 我之所以为身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谓哉身非
 身也其所主者心也心非心也其所具者性也性非
 性也其所原者天也天之所以为天我之所以为身
卷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0970-0770d.png
 也然则我之身非人也天也
 道无形体万象皆其形体道无显晦人所见有显晦
 以形体言天地一物也以显晦言人心其机也所谓
 心即理者以其充塞氤氲谓之气以其脉络分明谓
 之理以其流行赋畀谓之命以其禀受一定谓之性
 以其物无不由谓之道以其妙用不测谓之神以其
 凝聚谓之精以其主宰谓之心以其无妄谓之诚以
 其无所倚著谓之中以其无物可加谓之极以其屈
卷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0970-0771a.png
 伸消息往来谓之易其实则一而已今夫茫茫堪舆
 苍然隤然其气之最粗者欤稍精则为日月星宿风
 雨山川又稍精则为雷电鬼怪草木之汇又精而为
 鸟兽鱼鳖昆虫之属至精而为人至灵至明而为心
 故无万象则无天地无吾心则无万象矣故万象者
 吾心之所为也天地者万象之所为也天地万象吾
 心之糟粕也要其极致乃见天地无心而人为之心
 心失其正则吾亦万象而已心得其正乃谓之人此
卷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0970-0771b.png
 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惟在于吾心此可见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所谓心者非今一团血肉之具
 乃指其至灵至明能作能知此所谓良知也然而无
 声无臭无方无体此所谓道心惟微也此大人之学
 所以与天地万物一体也一物有外便是吾心未尽
 处不足谓之学
 夫人知四肢百体之为我也知浩浩天地为吾躯壳
 而天地间品物万形之皆吾四肢百体也乎而知推
卷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0970-0771c.png
 而上六万四千八百年推而下六万四千八百年之
 为吾一息也乎而能因睹吾是心上覆皇天下载后
 土日月不足为明而宇宙不足为大也乎如其未也
 则是犹未睹于道也
 夫自一气动静而天地生焉天地交而万物生焉万
 物物也天地亦物也天地物之大者也自夫万物之
 形质而观之穹然而在上者吾谓之天块然而在下
 者吾谓之地焕然而代明者吾谓之日月渊然而停
卷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0970-0771d.png
 浩然而流者吾谓之江河屹然而峙者吾谓之山岳
 蔚然而秀者吾谓之草木翼而飞鬣而驰者吾谓之
 禽兽是其体盖不能以不异也亦不容以强一也非
 惟吾不能一虽天地之大固不能使万物之合而为
 一也呜呼孰知万物之不能相一者其形体也万物
 之相通而无间者实混合而为一也欤今夫万物备
 而成天地众体备而成一身天地一身之大者也一
 身天地之小者也试以身喻之人之一身外则有耳
卷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0970-0772a.png
 目口鼻四肢毛发焉内则有五脏六腑焉自其异而
 观之视者吾谓之目听者吾谓之耳食者吾谓之口
 嗅者吾谓之鼻持而行者吾谓之四肢虽耳目口鼻
 四肢固已不能相一也而况于不可胜穷者乎自其
 合者而观之坱然太虚为耳目口鼻为四肢为毛发
 为五脏为六腑耳目口鼻四肢毛发之形虽异而其
 坱然太虚者实融乎其相通也五脏六腑之形虽异
 而其坱然太虚者实混乎其无间也故观乎一身则
卷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0970-0772b.png
 知天地万物之为一体矣观乎天地则知吾身之备
 乎天地万物矣是故仰观乎天吾身之盖也俯察乎
 地吾身之载也日月吾之明江河吾之流山岳吾之
 峙草木禽兽吾之文推而大之一元之阖辟吾身之
 动静也推而细之一昼一夜之运吾身之呼吸也范
 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吾身之化也曲成万物而
 不遗曲成吾身之万物也呜呼知此者可与论仁矣
 夫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固也然不几于无分与
卷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0970-0772c.png
 夫既谓之一体则万物之有亲疏也犹夫吾身之有
 贵贱也吾耳目口鼻吾四肢毛发吾五脏六腑其大
 小之分贵贱之等截乎其不容易也天地万物固可
 混然而无别是故乾称父坤称母民曰同胞物曰吾
 与是故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是故尽己之性斯尽人之性尽人之性斯尽物
 之性是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其合而一者仁
 也其不容混者人之分也呜呼仁之为德其大固如
卷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0970-0772d.png
 是哉故窃尝论之吾身之与天地万物物也吾心其
 则也失其心则物非其物矣儒者之论盖曰心者一
 身之主宰呜呼岂独为一身之主宰实天地万物之
 枢纽欤故曰明明德于天下致中和天地位而万物
 育焉
 吾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非形骸可间人只为形
 骸间隔便执著有我殊不知此心之灵通天彻地无
 有限际天只是积气地只是积形中间为天地的灵
卷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0970-0773a.png
 明主宰只有此心伏羲立象上一画以象天下一画
 以象地中一画是天地的灵窍强名曰人人即是天
 地之心若认著我少为私意所隔便是不与天地立
 心便是三极不立
 吾人与万物混处于天地之中为天地万物之宰者
 非吾身乎其能以宰乎天地万物者非吾心乎心何
 以能宰天地万物也天地万物有声矣而为之辨其
 声者谁欤天地万物有色矣而为之辨其色者谁欤
卷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0970-0773b.png
 天地万物有味矣而为之辨其味者谁欤天地万物
 有变化矣而神明其变化者谁欤天地万物之声非
 声也由吾心听斯有声也天地万物之色非色也由
 吾心视斯有色也天地万物之味非味也由吾心尝
 斯有味也天地万物之变化非变化也由吾心神明
 之斯有变化也然则天地也万物也非吾心则弗灵
 矣吾心之灵毁则声色味变化不得而见矣声色味
 变化不可见则天地万物亦几乎息矣故曰人者天
卷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0970-0773c.png
 地之心万物之灵也所以主宰乎天地万物者也
 吾心为天地万物之灵者非吾能灵之也吾一人之
 视其色若是矣凡天下之有目者同其明也一人之
 听其声若是矣凡天下之有耳者同是聪也一人之
 尝其味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口者同是嗜也一人之
 思虑其变化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心知者同是神明
 也匪徒天下为然也凡前乎千百世已上其耳目同
 其口同其心知同亦无弗同也然则明非吾之目也
卷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0970-0773d.png
 天视之也聪非吾之耳也天听之也嗜非吾之口也
 天尝之也变化非吾之心知也天神明之也故目以
 天视则尽乎明矣耳以天听则竭乎聪矣口以天尝
 则不爽乎嗜矣思虑以天动则通乎神明矣天作之
 天成之不参以人是之谓天能是之谓天地万物之
 灵
 吾心为天地万物之灵惟圣人为能全之非圣人能
 全之也夫人之所同也圣人之视色与吾目同矣而
卷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0970-0774a.png
 目能不引于色者率天视也圣人之听声与吾耳同
 矣而耳能不蔽于声者率天听也圣人之嗜味与吾
 口同矣而口能不爽于味者率天尝也圣人之思虑
 与吾心同矣而心之不乱于思虑者通神明也吾目
 不引于色以全吾明焉与圣人同其视也吾耳不蔽
 于声以全吾听焉与圣人同其聪也吾口不爽于味
 以全吾嗜焉与圣人同其尝也吾心知不乱于思虑
 以全吾神明焉与圣人同其变化也故曰圣人可学
卷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0970-0774b.png
 而至谓吾心之灵与圣人同也然则非圣学也能自
 率吾天也
 吾心之灵与圣人同圣人能全之学者求全焉然则
 何以为功耶有要焉不可以支求也吾目蔽于色矣
 而后求去焉非所以全明也吾耳蔽于声矣而后求
 克焉非所以全聪也吾口爽于味矣而后求复焉非
 所以全嗜也吾心之知乱于思虑矣而后求止焉非
 所以全神明也灵也者心之本体也性之德也百体
卷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0970-0774c.png
 之会也彻动静通物我亘古今无时乎弗灵无时乎
 或间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皆
 自率是灵以通百物勿使间于欲焉已矣其功虽不
 同其灵未尝不一也吾率吾灵而发之于目焉自辨
 乎色而不引乎色所以全明也发之于耳焉自辨乎
 声而不蔽乎声所以全聪也发之于口焉自辨乎味
 而不爽乎味所以全嗜也发之于思虑焉万感万应
 不动声臭而其灵常寂大者立而百体通所以全神
卷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0970-0774d.png
 明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必率是灵
 而无间于欲焉是天作之人复之是之谓天成是之
 谓致知之学
 何谓天人之原曰古人说配天配命合德合明以此
 合彼尚犹二之此皆为自小其心者说耳其实人与
 天地一也吾心灵明为天地主宰天地无吾心则地
 不见其博厚矣天不见其高明矣古今不见其悠久
 矣而天地亦几乎息矣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
卷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0970-0775a.png
 我民听谓民视听即天之视听无有二也诸君自尽
 求诚之功绝去外驰收敛精神以归于一必求此心
 无愧无怍是参天两地成位于其中矣又何疑于配
 天配地乎
 目之视耳之听心之思手足之持行者孰为之曰仁
 也不宁惟是爪之生发之长筋之转脉之摇者孰为
 之曰仁也然则通吾身无一而非仁也天地大矣于
 我相关接乎万物夥矣于我相连属乎曰不相为关
卷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0970-0775b.png
 接连属者非仁也然则通天地万物无一而非身也
 乃有隔形骸分尔我同气同胞仇雠视之者彼独何
 心欤曰忍也所谓不仁者也目之明也有瞽耳之聪
 也有聋手足之利便也有痿痹则病也所谓不仁者
 也曰昔之人有以爱言仁者有以公言仁者又有以
 觉言仁者孰为近曰皆用也觉其近之矣然亦非至
 也朱子曰仁者必觉而觉不可以名仁理最尽也嗟
 夫知仁之必觉也又知觉之不足以名仁也斯其可
卷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0970-0775c.png
 与言仁也已明道先生曰学者须先识仁此知本教
 也大学先知本程门先识仁一也知本焉斯识仁矣
 天地一阴阳也人身一阴阳也人身之阴阳不外乎
 天地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亦岂外乎人身之阴阳哉
 天地一人也人身一天地也人身之动静天地之动
 静也分而言之动自动也静自静也合而言之动根
 于静静由乎动也一呼一吸一息也而天行八十馀
 里人一昼一夜三万三千六百馀息天则行九十馀
卷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0970-0775d.png
 万里人息与天行齐四体于是乎顺百病于是乎消
 一有愆焉始为众病之所袭矣是故君子贵修身以
 俟天也然则天之所以行人之所以息孰从而宰之
 曰太极太极阴阳之本也天地之心也动静之主也
 呜呼善事天者当洗心而密察焉
  总论人身阴阳合体
 吾人之生原阴阳两端合体而成其一则父母精气
 妙凝有质所谓精气为物者也其一则宿世灵魂知
卷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0970-0776a.png
 识变化所谓游魂为变者也精气之质涵灵魂而能
 运动是则吾人之身也显现易见而属之于阳游魂
 之灵依精气而露知识是则吾人之心也晦藏难见
 而属之于阴交媾之时一齐俱到胎完十月出生世
 间其赤子之初则阳盛而阴微心思虽不无而专以
 形用也故常欣笑而若阳和亦常开爽而同朝日又
 常活泼而类轻风此阳之一端见于有生之后者然
 也及年少长则阴盛而阳微虽形体如故而运用则
卷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0970-0776b.png
 专心思矣故愁戚而欣笑渐减迷蒙而閛爽益稀滞
 泥而活泼非旧此阴之一端见于有生之后者然也
 人能以吾之形体而妙用其心知简淡而详明流动
 而中适则接应在于现前感通得诸当下生也而可
 望以入圣殁也而可望以还虚其人将与造化为徒
 焉已矣若人以己之心思而展转于躯壳想度而迟
 疑晓了而虚泛则理每从于见得几多涉于力为生
 也而难望以入圣殁也而难冀以还虚其人将与凡
卷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0970-0776c.png
 尘为徒焉已矣或曰如君之论是以身为阳而在所
 先以心为阴而在所后乃古圣贤则谓身止是形心
 乃是神形不可与神并况可以先之乎曰子恶知所
 谓神哉夫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亦超万物而
 为言者也阴之与阳是曰两端两端即两物也精气
 载心而为身是身也固身也固耳目口鼻四肢百骸
 而具备焉者也灵知宰身而为心是心也亦身也亦
 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而具备焉者也精气之身显于
卷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0970-0776d.png
 昼之所为心知之身形于夜之所梦然梦中之身即
 日中之身但以属阴故其气弱其象微虽弱且微而
 较之日中之举止毫发则无殊也日中之身即梦中
 之身但以属阳故其气健其体充虽健且充而较之
 梦中举止毫发亦无殊也是分之固阴阳互异合之
 则一神所为所以属阴者则曰阴神属阳者则曰阳
 神是神也者浑融乎阴阳之内交际乎身心之间而
 充溢㳽漫乎宇宙乾坤之外所谓无在而无不在者
卷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0970-0777a.png
 也惟圣人与之合德故身不徒身而心以灵乎其身
 心不徒心而身以妙乎其心是谓阴阳不测而为圣
 不可知之神人矣或者憬然悟曰孔夫子之从心所
 欲不踰矩孟夫子之存心养性以事天是诚阴阳合
 德而神之乎其为心也哉亦神之乎其为身也哉
卷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0970-0777c.png
 
 
 
 
 
 
 
 
卷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0970-0777d.png
  易曰乾为首坤为腹
 邵子曰神者人之主将寐在脾熟寐在肾将寤在肝
 (又言/在胆)正寤在心
 又曰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寤则栖心寐则
 栖肾所以象昼夜之道也
 愚谓人之一身首乾腹坤而心居其中其位犹三才
 也气统于肾形统于首一上一下本不相交所以使
 之者神交也神运乎中则上下浑融与天地同流此
卷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0970-0778a.png
 非三才之道欤夫神守于肾则静而藏伏坤之道也
 守于首则动而运行乾之道也藏伏则妙合而凝之
 行则周流不息妙合而凝周流不息者乾坤合德也
 以身外比大空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
 午比冬夏子时乃曰坎卦肾中气生午时乃曰离卦
 气到心肾气与心气相合而太极生液所以生液者
 以气自肾中来气中有真水真水无形离卦到心气
 则太极生液如此离卦心中液生坎卦液到肾液与
卷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0970-0778b.png
 肾水相合而太极复生于气所以生气者以液自心
 中来液中有真气真气无形坎卦到肾接著水则太
 极而生气如此可以比阴阳升降至太极而相生所
 生盖阳中藏水阴中藏气也
 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契云恒顺地理
 承天布宣谓人之元气藏于腹犹万物于坤神入地
 中犹天气降而至于地气与神合犹地道之承天天
 地以此而生物吾身以此而运用太玄经云藏心于
卷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0970-0778c.png
 渊美厥灵根于此同旨邵康节曰神统于心气统于
 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按素问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
 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
 筋骨致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
 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
 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又云上古之人其知道
卷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0970-0778d.png
 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用道得终谓之常醉
 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
 神务快其心溺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愚
 谓人至于老则多忘神昏故也动则疲倦气衰故也
 养身之道以神气为本神昏气衰则以何者为本哉
卷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0970-0779a.png
 
 
 
 
 
 
 
 
卷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0970-0779b.png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
 则肾主之也由脊骨中相贯
 膻中名气海在两乳之间为气之海也气所居焉能
 分布阴阳是气者生之源乃命之主故为人父母不
 可损也
 隔膜在心肺之下与脊肠腹周回相著如幕不漏以
 遮蔽浊气使不上薰于心肺与脊系上贯于心下通
 于肾心肾水火相感而精气溢泄乃化血取精之系
卷六十八 第 28a 页 WYG0970-0779c.png
 也
 阑门神阙津液渗入膀胱浊秽流入大肠
  总言藏之要害
 岐伯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
 部于表肾治于里脾谓之使胃谓之市(水谷所归脾/味皆入也)
 鬲肓之中上有父母(气海为人/之父母也)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小心谓神/灵之舍)从之有福逆之有害
卷六十八 第 29a 页 WYG0970-0780a.png
 
 
 
 
 
 
 
 
卷六十八 第 29b 页 WYG0970-0780b.png
  五脏六腑
 喉咙已下言六脏为手足三阴咽喉已下言六腑为
 手足三阳盖为诸脏属阴为里诸府属阳为表以脏
 者藏也藏诸神而精神通流也腑者库也府主出纳
 水谷糟粕转输之谓也
 喉咙自喉咙已下六脏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以肺
 属金乾为天乾金也故天气通于肺而肺应天上运
 会厌会厌者五脏声音之门户肺属金音声应金石
卷六十八 第 30a 页 WYG0970-0780c.png
 也九墟云咽喉喘息之道其中空长可以通气息杨
 玄操云喉咙与咽并行其实两异而人多惑之盖喉
 中为息通咽中下水谷其喉咙下接肺两叶之间与
 今所绘者同若吴简序宋景所画希范喉中三窍者
 非果喉中具三窍则水谷与气各从一窍而俱下肺
 中肺下无窍何由傅道水谷入于下焦 肺手太阴
 经黄帝书云肺为诸藏之上盖藏真高于肺以行荣
 卫阴阳也肺之形似人肩二大叶中有二十四空行
卷六十八 第 30b 页 WYG0970-0780d.png
 列以分布诸脏清浊之气而为气管乃相辅之官也
 在喉咙气系之下 心手少阴经黄帝书云心形如
 未敷莲花中有九孔以道天真之气神之宇也其藏
 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而为身之君以肺为上
 盖故心在肺之下 心包手厥阴经灵枢经曰手心
 主脉起于心中出属心包下膈九枢云十二原以大
 陵为心之原即心包冗也明真心不受邪故手心主
 则心包也类纂曰手厥阴心包之经所谓一阴也一
卷六十八 第 31a 页 WYG0970-0781a.png
 名手心主其经与手阳三焦为表里今以藏象校之
 在心下横膈膜之上肾斜膈膜之下与横膜相粘其
 处黄脂漫包者心也其漫脂之外有细筋如丝与心
 肺相连者此包络也 脾足太阴经黄帝书云脾形
 似马蹄内包胃脘象土形也经经之气交归于中以
 营连真灵之气意之舍也又云脾为阴藏位处中焦
 主养四藏故呼吸以受谷气以其上有心肺下有肾
 肝故曰在中而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血之气也为谏
卷六十八 第 31b 页 WYG0970-0781b.png
 议大夫又曰仓廪之官 肝足厥阴经黄帝书云肝
 有二大叶一小叶如木甲拆之象各有支络血脉于
 中以宣发阳和之气魄之官也故藏真散于肝肝藏
 筋膜之气也为将军之官其治在左然以今之藏象
 校之则肝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而胃与小肠之右
 外 肾足少阴经黄帝书云肾藏有二形如豇豆相
 并而曲附于膂筋其外有脂裹里白外黑主藏精故
 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肾者作疆之官伎巧
卷六十八 第 32a 页 WYG0970-0781c.png
 出焉其位下连于胁今以见图藏象校之则在膈下
 粘脊膂脂膜中有系二道上则系心下则连二肾之
 系相通已上六脏也 咽门自咽门已下六腑咽应
 地气为胃之系也以胃属土坤为地坤土也故应地
 咽之下者胃脘水谷之道凡咽门承受水谷自胃脘
 而入于胃中咽咽也言可咽物也又谓之嗌言扼要
 之处黄帝书曰地气通于嗌嗌咽也以今藏象咽在
 喉之后合古书为是于欧本则非
卷六十八 第 32b 页 WYG0970-0781d.png
 胃足阳明经黄帝书云胃者仓廪之官布养四藏故
 谓五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故食气入胃散
 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
 气流经经气归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
 气行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权衡以平气口
 成寸以决死生又饮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
 散精上归于肺通诸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此水谷气
卷六十八 第 33a 页 WYG0970-0782a.png
 味奉生之理也
 胆足少阳经黄帝书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而
 为清净之府 小肠手太阳经黄帝书云小肠者受
 盛之官化物出焉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秽自胃之
 下口传入于小肠上口自小肠下口泌别而水入膀
 胱上口其滓秽传入大肠上口与今所绘藏象同
 大肠手阳明经一名回肠以其回屈而受小肠之谷
 因以名之乃肺之府也黄帝书曰大肠者傅导之官
卷六十八 第 33b 页 WYG0970-0782b.png
 变化出焉 广肠又曰肛门言其处似车𨊧形故曰
 肛门即广肠也一名直肠一名魄门黄帝书曰䐈肠
 者广肠也一名洞肠受大肠之谷而道出焉故魄门
 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膀胱足太阳经又名
 胞胞虚空也以虚承水液焉而为津液之府
 类纂云膀胱者胞之室也黄帝书曰膀胱为州都之
 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位当孤府故膀胱不利
 为癃不约为遗溺又水泉不止膀胱不藏得守者生
卷六十八 第 34a 页 WYG0970-0782c.png
 无守者死 三焦手少阳扁鹊曰膲原也为水谷之
 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膲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其始在膈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
 间陷者是也中膲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
 谷下膲者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出而不
 内以傅道也故上膲主出阳气温于脾胃分肉之间
 若雾露之溉焉中膲主变化水谷之味出血以荣五
 藏六腑及身体也又下膲主通利溲便以时傅下故
卷六十八 第 34b 页 WYG0970-0782d.png
 曰出而不内凡藏府俱五者手心主非藏三膲非府
 也以藏府俱六者合手心主及三膲也又曰藏惟有
 五府独有六者何也所以府有六者谓三膲也有原
 气之所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
 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黄帝书曰上膲如雾中膲
 如沤下膲如渎而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九墟云中
 膲亦并于胃口出上膲之后此所受气泌别糟粕成
 津液化其精微主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卷六十八 第 35a 页 WYG0970-0783a.png
 故得独行于经隧命曰荣气故言中膲如沤也仲景
 曰下膲不和清溲重下大便数难脐腹筑痛故三膲
 者寄于胸膈
  肺侧
 肺已下右侧可见心系系于脊髓下通于肾其心之
 系有二一则上与肺相通一则自心入于肺两大叶
 之间曲折向后并脊膂经络相连贯通脊髓而与肾
 系相通其下则见于第四图中其系从肺两大叶穿
卷六十八 第 35b 页 WYG0970-0783b.png
 向后附脊处正当七节之间黄帝所谓七节之旁中
 有小心也
  心气
 五脏系通于心心通五脏系心之系与五脏之系相
 连输其血气渗灌骨髓故五脏有病先于于心其系
 上系于肺其别者自肺两叶之中向后通脊与肾自
 肾而之于膀胱与膀胱膜络并行而之于溲溺处也
 肺之系者上通喉咙其中与心相通脾之系者自膈
卷六十八 第 36a 页 WYG0970-0783c.png
 正中微近左胁居胃之上并胃胞络及胃脘相连贯
 膈与心肺相通膈膜相缀也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
 胁肋上贯膈入肺中与膈膜相连也肾之系者贴脊
 膂脂膜中两肾二系相通而下行其上则与心系通
 为一
  气海膈膜
 黄帝云膻中者神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在两乳间
 为气之海也以气布阴阳气和志达则喜乐由生又
卷六十八 第 36b 页 WYG0970-0783d.png
 云膈膜之上中有父母膈膜之上者气海居焉气者
 生之原乃命之主故气海为人之父母膈膜谓心肺
 之间也其膈膜自心肺之下与脊胁腹周回相著如
 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不上薰于心肺也
  脾胃包络
 黄帝云脾之藏其府胃也脾与胃膈相连而脾处胃
 之上又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膜络肺出于左乳
 之下其动应衣宗气也故胃为之市水谷所归五味
卷六十八 第 37a 页 WYG0970-0784a.png
 所入如市之杂也大素云胃者太仓也胃之五窍闾
 里门户也(咽胃大肠小肠/膀胱为五窍)脾之有大络其系自膈下
 正中微左胁于胃之上与胃包络相附矣其胃之包
 在脾之上与胃相并结络周回漫脂遍布上下有二
 系上者贯膈入肺中与肺系相并而在肺系之后其
 上即咽门也咽下胃脘也胃脘下即胃上口也其处
 谓之贲门者也水谷自此而入胃以胃出谷气傅之
 于肺肺在膈上因曰贲门其门膈膜相贴之间亦漫
卷六十八 第 37b 页 WYG0970-0784b.png
 脂相包也若胃中水谷腐熟则自幽门而传入于小
 肠故言太仓之下口为幽门其门幽𨼆因名曰幽门
  大肠小肠会门
 扁鹊曰大肠小肠会门燕为阑处隔言阑约水谷从
 其泌别也其水谷自小肠承受于阑门以分别也其
 水则渗灌入于膀胱上口而为溲便若谷之滓秽则
 自阑门而傅道于大肠故曰下焦者在膀胱上口主
 分别有清浊也
卷六十八 第 38a 页 WYG0970-0784c.png
  命门
 藏各有一肾独有两左者为肾属水右者为命门属
 火亦犹北方之虫则有龟有蛇龟阴物者蛇微阳也
 所谓阳生于子火实藏之命门者原气之所系男子
 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脉经云左手赤中
 为肾脉右手赤中为神门脉又曰右肾为命门其腑
 则胞门子户女子胞者地气之所生也藏于阴而象
 地名曰奇恒之府今视藏象则所谓男子藏精女子
卷六十八 第 38b 页 WYG0970-0784d.png
 系胞者其原始自心之下系贯七节之傍者其系曲
 屈下行接两肾之系下尾闾附䐈肠之右通二阴之
 间前与膀胱下口于溲溺之处相并而出乃是精气
 所泄之道也若女子则子户胞门亦自䐈肠之右膀
 胱下口相并而受胎故精气血脉脑皆五脏之真以
 是当知精血来有自矣
  大小肠膀胱系
 甲乙经凡手少阴心之经络小肠手太阳小肠之经
卷六十八 第 39a 页 WYG0970-0785a.png
 属小肠手太阴肺之经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之经
 属大肠足少阴之经络膀胱足太阳经属膀胱其大
 小肠之系则自膈之下与脊齐连心肾膀胱相系脂
 膜经络散布包裹然各分纹理罗络大小肠与膀胱
 其细脉之中气血精液流走之道
  髓
 黄帝云诸髓皆属于脑又云肾生髓髓生肝九墟云
 人有四海脑为髓之海足太阳经入络于脑故五谷
卷六十八 第 39b 页 WYG0970-0785b.png
 之精津和合而为膏者肉渗入于骨孔补益于脑髓
 今视藏象其脊骨中髓上至于脑下至于尾骶其两
 傍附筋骨每接两向皆有细络一道内连腹中与心
 肺系及五脏相通
  总十二脏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如何岐伯对曰
 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卷六十八 第 40a 页 WYG0970-0785c.png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
 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傅道之官变
 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三膲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
 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
 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
 此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门塞而
 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
卷六十八 第 40b 页 WYG0970-0785d.png
 危戒之戒之即此观之信乎心为一身之主宰万化
 之根本故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形气总论
 夫人之有生也禀天地之阴阳假父母之精血交感
 凝结以为胞胎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
 至髫龀迨其成童与夫壮年岂易然哉故一月之孕
 有白露之称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先生
 右臂则为男阴包阳也先生左臂则为女阳包阴也
卷六十八 第 41a 页 WYG0970-0786a.png
 其次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胜己者
 肾属水故五脏由是为阴其次心生小肠小肠生大
 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膲以生其
 己胜者小肠属火六腑由是为阳其次三膲生八脉
 八脉生十二经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
 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
 络孙络生三百六十五骨节骨节生三百六十五大
 穴大穴生八万四千毛窍则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
卷六十八 第 41b 页 WYG0970-0786b.png
 皆备矣所谓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正
 谓此也至七月则游其魂而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
 而能动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满足母子分解其中
 有过月生者必生贵子不足日月生者必主贫薄之
 人诞生之后有变蒸之热长其精神壮其骨髓生其
 意智三十二日一变蒸生肾气焉六十四日二变蒸
 生膀胱之气焉肾与膀胱属水其数一也九十六日
 三变蒸生心气焉一百二十八日四变蒸生小肠之
卷六十八 第 42a 页 WYG0970-0786c.png
 气焉心与小肠属火其数二也一百六十日五变蒸
 生肝气焉一百九十二日六变蒸生胆气焉肝与胆
 属木其数三也二百二十四日七变蒸生肺气焉二
 百五十六日八变蒸生大肠之气焉肺与大肠属金
 其数四也二百八十八日九变蒸生脾气焉三百二
 十日十变蒸生胃气焉脾与胃属土其数五也变蒸
 已毕一期岁焉齿生发长神智有异于前也八岁肾
 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大天癸至精气溢泻阴
卷六十八 第 42b 页 WYG0970-0786d.png
 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均平筋骨坚强故真牙生
 而长极四八筋骨隆肌肉满壮五八䁂气衰发堕齿
 稿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颁白七八肝气衰筋
 不能动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五脏
 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白身重行步不正而
 无子故曰齿者骨之馀也发者血之馀也爪者筋之
 馀也神者气之馀也吁人身之难得也如此哉方其
 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
卷六十八 第 43a 页 WYG0970-0787a.png
 肠胃绵脆易饥易饱为母者调摄不得其宜必不能免
 乎吐泻惊疳之病矣及其长也嗜欲既开不能修养
 是以六气迭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百忧累其
 心万事劳其形一蜗之气安能无病焉小儿之疮疹
 大人之伤寒尤其甚也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
 不治己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
 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脏腑全图说
卷六十八 第 43b 页 WYG0970-0787b.png
 崇宁五年梁少保知大名府有群盗起内一强寇杨
 宗以计擒之案首恶论死临刑命医官并画工画之
 适徐州欧希范作恶当刑三十人亦送来刑命画工
 于法场割开诸人胸腹详视画之见喉咙中排三窍
 曰水曰食曰气相推惟水食同一窍走胞中入胃上
 口一窍通肺循腹抵脊膂转脐下两肾与任冲督三
 脉会丹田者气海也胃管下有肺两叶为华盖诸脏
 腑肺下有心外有黄脂裹之其色赤黄割开视之其
卷六十八 第 44a 页 WYG0970-0787c.png
 心个个不同有窍无窍有毛无毛尖者长者心下有
 罗膈罗膈下有胃积曲可容一斗之物外有黄脂如
 旗燄左有肝一二三四五叶者亦各各不同内欧患
 眼肝有白黑子两张气喘而且𠻳其肺皱而且黑此
 所谓表里相应也其肝短叶上有胆右胃左脾与胃
 同膜状如马肝赤紫下有小肠盘十六曲极莹净化
 物通行右有大肠亦十六曲内有所出糟粕之路外
 有黄脂粘作一块下有膀胱居脬亦莹净外无所入
卷六十八 第 44b 页 WYG0970-0787d.png
 穴全借施行津液入胞为尿此君子小人之体各异
 见成性气缓急五脏六腑皆造化所成也
 
 
 
 
 
 图书编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