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1a 页 WYG1033-006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六目录
  地部
   土田𩔖
    五色土
    分土惟三
    九达
    三路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1b 页 WYG1033-0069d.png
    三农
    三壤
    田三品
    三田
    三采
    赐地四种
    九等田
    五地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2a 页 WYG1033-0070a.png
    五地生物
    土五色
    九州之土
    土化九法
    九土
    九地
    地图六体
    地十形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2b 页 WYG1033-0070b.png
    五沟
    五涂
    六乡
    六遂
    八家为井
    九夫为井
    井田十一法
    五义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3a 页 WYG1033-0070c.png
    亩步三制
    度地五法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4a 页 WYG1033-00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六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
  地部
   土田𩔖
五色土(禹贡注王者封五色土为大社建诸侯各/割其方色土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
 东方青 南方赤 西方白 北方黑 上方黄
分土惟三(周/书)
 公侯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4b 页 WYG1033-0071b.png
九达(尔/雅)
 一达谓之道路(长/路)二达谓之岐旁(岐道/旁出)三达谓之剧
 旁(三道/交错)四达谓之衢(交道/四出)五达谓之康(史记所/谓康衢)六达
 谓之庄(左传所谓得庆氏/之木自车于庄)七达谓之剧骖(三道交复/有一岐出)
 八达谓之崇期(四道/交出)九达谓之逵(四道交出/复有旁通)
三路(郑注王制道中/之途以远别也)
 男子由右 妇人由左 车从中央
三农(周礼太宰三/农生五榖注)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5a 页 WYG1033-0071c.png
 原 隰 平地 一曰山农泽农平地之农 诗传
 三事就绪谓上中下农夫
三壤(书禹/贡)
 上 中 下
田三品(周礼司空掌田之高/下善恶而谨别之)
 上田一岁一垦为不易(一夫一/百亩)中田二岁一垦为一
 易(一夫二/百亩)下田三岁一垦为再易(一夫三/百亩)
三田(尔/雅)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5b 页 WYG1033-0071d.png
 一岁菑(今江东初耕/地反草为菑)二岁新田(诗于彼/新田)三岁畬(易不/菑畬)
三采(周礼载师注畿/内三等采地)
 家邑大夫之采地 小都卿之采地 大都公之采
 地王子弟所食邑
赐地四种(载师疏大/夫以上)
 采田 赏田 加田 圭田
九等田(同/上)
 廛里(未有/田宅)场圃(二者皆/国中地)宅田 士田 贾田(皆近/郊地)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6a 页 WYG1033-0072a.png
 田 牛田 赏田 牧田(皆远/郊地) 又甸有公邑之田
 里有家邑之田稍有小都之田畺有大都之田
五地(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所生)
 山林 川泽 丘陵 坟衍 原隰 博物志地以
 山为辅佐石为骨川为脉草木为毛土为肉
五地生物(谓辨木水火土/金五土所宜也)
 山林动物宜毛植物宜皂民毛而方 川泽动物宜
 鳞植物宜膏民黑而津 丘陵动物宜羽植物宜覈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6b 页 WYG1033-0072b.png
 民团而长 坟衍动物宜介植物宜英民晰而瘠
 原隰动物宜裸植物宜丛民丰肉而庳
土五色(释/名)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禹贡梁州/厥土青黎)土黄而细密曰埴
 埴腻如脂也(禹贡徐州厥/土赤埴坟)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土白曰漂漂轻飞散也 土黑曰垆垆然解也(禹/贡)
 (豫州厥/土坟垆)
九州之土(管子群土之长为五/粟由五粟土而次之)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7a 页 WYG1033-0072c.png
 粟 沃 位 蘟 壤 浮  纑 壏 剽
 沙 塥 犹 𢎳 殖 觳 凫 桀
土化九法(周礼草人相其地宜焚骨为/灰以渍种蕡则烧麻为之)
 骍刚用牛 赤缇用羊 坟壤用麋 渴泽用鹿
 咸泻用貆 勃壤用狐 埴垆用豕 疆㯺用蕡
 轻爂用犬 又并青黎涂泥坟垆为十二壤
九土(左传楚蔿/掩书注)
 度山林 鸠薮泽 辨京陵 表淳卤 娄疆潦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7b 页 WYG1033-0072d.png
 规堰潴 町原防 牧隰皋 井沃衍
九地(太玄九地高/下而别其差)
 沙泥 泽地 沚崖 下田 中田 上田 下山
  中山 上山
地图六体(汉武时司空裴秀著地/图以六者参而考之)
 一分率(以辨广/轮之度)二准望(以正彼/此之体)三道理(以定所/由之数)四高
 下 五方邪 六迂直(三者皆因地制宜/以较平险之异)
地十形(物理论此气势之始/终阴阳之所极也)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8a 页 WYG1033-0073a.png
 龟龙体 麟凤貌 弓弩势 斗升象 张舒形
 塞闭容 隐真之安 累露之危 膏腴之利 塉
 埆之害
五沟(周礼夫间有遂九夫为井井间有沟百夫为/成成间有洫万夫为同同间有浍以入于川)
 遂(深广各/二尺)(深广各/四尺)(深广各/八尺)(广二寻/深二仞)(受遂沟/洫浍水)
五涂(遂上有径沟上有畛洫上有涂/浍上有道川上有路以通行者)
 径(广容牛/马行)(容大/车)(容车/一轨)(容车/二轨)(容车/三轨)
六乡(大司徒所掌/在郊百里内)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8b 页 WYG1033-0073b.png
 比(六乡之民各五家为/比使相保比有长)(五比使相/受闾有胥)(四闾使相/葬族有师)
 (五族使相/救党有正)(五党使相/赒州有长)(五州万二千五百家/也使相宾乡有大夫)
六遂(遂人所掌在王/国百里六乡外)
 邻(五家犹乡/之比有长)(五邻犹乡/之闾有宰)(四里犹乡/之族有长)(五酂犹乡/之党有师)
 县(五鄙犹乡/之州有正)(五县犹乡之/乡有大夫) 司会注郊(去国/百里)(去/国)
 (二百/里)(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 又邑外曰郊郊外曰
 牧牧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
八家为井(黄帝/始作)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9a 页 WYG1033-0073c.png
 井(开四道而/分八宅)(一/井)(三/邻)(三/朋)(五/里)(十/邑)(十/都)(十二/师)
九夫为井(周礼小司徒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井(九夫田九百亩方里/而井谓四方各一里)(四井为邑方二里凡三十/六夫受田三千六百亩)
 丘(四邑为丘方四里凡十六井一百/四十四夫受田万四千四百亩)(四丘为甸方/八里凡六十)
 (四井五百七十六夫受/田五万七千六百亩)(四甸为县方十六里凡二/百五十六井二千三百四)
 (夫受田二十/三万四百亩)(四县为都方三十二里凡一千二十/四井九千二百一十六夫受田九十)
 (二万一千/六百亩) 丘氏云司徒职以四数之田之实数也
 司马法以十数之兼山川城郭言也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9b 页 WYG1033-0073d.png
井田十一法(汉志王制以周尺八尺为步/通典秦改二百四十步为𤱔)
 步(六/尺)(百/步)(百/亩)(三/夫)(三/屋)(十/井)(十/通)(十/成)(十/终)(十/同)
 畿(十/封)
五义(春秋公/羊注)
 无泄地气 无费一家 同风俗 合巧拙 通财
 货 玉海引通鉴外纪井田之义其利有十存亡相
 守出入相司嫁娶相媒有无相贷疾病相救是也
亩步三制(至道中窦俨谓/所用乃汉制也)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10a 页 WYG1033-0074a.png
 小亩步百周制也 中亩二百四十汉制也 大亩
 三百六十齐制也
度地五法
 五尺曰几(室中坐卧/故用几)九尺曰筵(堂上行礼/故用筵)八尺曰寻
 (宫中院内无几/筵故用手之寻)六尺曰步(在野论里/数故用步)七尺曰轨(涂有/三道)
 (车从中央/故用轨)
 
 
读书纪数略 卷六目录 第 10b 页 WYG1033-0074b.png
 
 
 
 
 
 
 
 读书纪数略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