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苑珠林序¶ 第 269a 页
No. 2122
* 法苑珠林序
朝议大夫兰台侍郎
陇西李俨字仲思撰
自夫六爻爰起八卦成列。肇有书契。昭乎
训典。凤篆龙图。金简玉字。百家异辙。万卷
分区。虽理究精微言殚物范。而纪情括性。未
出于寰中。原始要终。讵该于俗外。亦有藏史
之说。园吏之谈。宝经浮诞。锦籍纡怪。同镂
冰而无成。若书空而匪实。与夫贯华妙旨写
叶玄词。二乘之宏博。八藏之沈秘。竞以浅
深。较其优劣。亦犹蚁垤之小。比峻于嵩华。
牛涔之微。争长于江汉。夫其显了之义。隐
密之规。解脱之门。总持之苑。前际后际。并契
真如。初心末心。咸归正觉。导迷生于欲海。情
尘共心垢同消。引穷子于慈室。衣宝与髻珠
双至。化溢恒沙之境。功被微尘之劫。大哉
至矣。不可得而称焉。洎偕两徵周。佩日通
汉。蔡愔西涉。竺兰东游。金口之词。宝台之
旨。盈缣积籀。被乎中域。而卷轴繁夥。条流深
旷。实相真源。卒难详览。暨我皇唐造物圣上
君临。玄教聿宣。缁徒充合。传辉写液。照润
区宇。梵响赞音。喝咽都甸。弘宣之盛。指喻难
极。属有西明寺大德道世法师字玄恽。是释
门之领袖也。幼嶷聚砂。落饰䌽衣之岁。慈殷
接蚁。资成具受之坛。戒品圆明。与吞珠而等
护。律义精晓。随照镜而同欣。爱慕大乘。洞
法苑珠林序¶ 第 269b 页 T53-0269.png

三藏遍览。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
趣佳词。无足于博记。所以搴文囿之菁华。
嗅大义之瞻卜。以类编录。号曰法苑珠林。
总一百篇。勒成十帙。义丰文约。纽虞氏之
博要。迹宣道镜。晞祐上之弘明。其言以美。
其道斯著。举至赜而无遗。包妙门而必尽。但
文繁则情堕。义略则寡闻。不欲虚搆浮词。假
盈卷轴。以事不可却。文翰似多。披览日久。
还知其要。故于大唐总章元年。岁在执徐。律
惟沽洗。三月三十日。纂集斯毕。庶使缉玄词
者。探卷而得意珠。轨正道者。披文而饮甘
露。绎之以知微。观之而睹奥。与环景而齐照。
将旋穹而共久。
法苑珠林卷第一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 劫量
* 三界
* 日月
* 六道
* 千佛
* 敬佛
* 敬法
* 敬僧
* 致拜
* 福田
* 归信
* 士女
* 入道
* 惭愧
* 奖道
* 说听
* 见解
* 宿命
* 至诚
* 神异
* 感通
* 住持
* 潜遁
* 妖怪
* 变化
* 眠梦
* 兴福
* 摄念
* 发愿
* 法服
* 燃灯
* 悬幡
* 香华
* 呗赞
* 敬塔
* 伽蓝
* 舍利
* 供养
* 受请
* 轮王
* 君臣
* 纳谏
* 审察
* 思慎
* 俭约
* 惩过
* 和顺
* 诫勖
* 忠孝
* 不孝
* 报恩
* 背恩
* 善友
* 恶友
* 择交
* 眷属
* 校量
* 机辩
* 愚戆
* 诈伪
法苑珠林序¶ 第 269c 页 T53-0269.png

* 破邪
* 富贵
* 贫贱
* 债负
* 诤讼
* 诬谤
* 祝术
* 祭祀
* 占相
* 祈雨
* 园果
* 渔猎
* 慈悲
* 放生
* 救厄
* 怨苦
* 业因
* 受报
* 罪福
* 欲盖
* 四生
* 十使
* 十恶
* 六度
* 忏悔
* 受戒
* 破戒
* 受斋
* 破斋
* 赏罚
* 利害
* 酒肉
* 秽浊
* 病苦
* 舍身
* 送终
* 法灭
* 杂要
* 传记
* 劫量篇第一(劫灾有二一小二大)
** 初明小三灾+(部)【明】灾〔此有六部〕-【明】此有六部灾(此有六部)
* 述意部
* 疫病部
* 刀兵部
* 饥馑部
* 相生部
* 对除部
*** 述意部第一
夫劫者。盖是纪时之名。犹年号耳。然则时无
别体。约法而明。所以圣教弘宣多所攸载者。
虽非理观之冲规。亦惩劝之幽旨也。若乃涉
迷津于曩识。微尘之数易穷。返觉路于初心。
僧祇之期难满。此迷悟之异也。自有无间狱
中等芥城。而限命先行。天上俦衣石。以受
形。此善恶之殊也。至若娑婆世界。谓俄倾
为百龄。袈裟刹土将永劫以浃日。斯染净之
别也。统而言之。不过大小。大小之内各有三
焉。大则水火风而为灾。小则刀馑疫以成害。
是知六年华观。终焚炀于沈灰。千梵琼台。
卒漂沦于骤雨。加复诊候无徵。雩祈失效。霜
戈接刃。星剑交锋。酷毒生人崩亡殆尽。恐三
界而未悟。嗟六道而悲夫。
*** 疫病部第二
依智度论。云何名为劫。答曰。依西梵正音名
为劫簸颰陀。劫簸者(亦名劫波。秦言分别时节)颰陀者(秦言善有
法苑珠林序¶ 第 270a 页 T53-0270.png

尊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
一劫。四十小劫者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
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小劫名为
一劫。是时提婆达多比丘住地狱中。受异熟
业报。佛说住寿一劫。云何二十小劫亦名一
劫。如梵先行天。二十小劫是其寿量。佛说
住寿一劫。云何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如梵众
天寿量。四十小劫。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六十
小劫亦名一劫。如大梵天寿量。六十小劫。佛
说住寿一劫。云何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佛说
劫中世界经云。二十小劫坏。次经二十小劫
坏已空。次经二十小劫起成。次经二十小劫
起成已住。是二十小劫起成已住者。几多
已过几多未过。八小劫已过。十一小劫未
来。第九一劫现在未尽。此第九一劫。几
多已过几多未来。未来定馀六百九十年在
(至梁末己卯年翻此经为断)是二十小劫中间。有三小灾次
第轮转。一疾疫灾。二刀兵灾。三饥馑灾(此三小灾
诸经论列名前后不同。若依长阿含中阿含起世等。初列刀兵次列饥馑后列疫病。若依俱舍毗昙婆沙论
等。初列刀兵次列疫病后列饥馑。若依瑜伽对法论等。初列饥馑后列刀兵。若据年月长短次第依瑜伽对法论
者是也)今且依立世阿毗昙论云。此即第九中。
即当第三灾。此劫由饥馑故尽。佛言。是二
十小劫世界起成。得住中第一劫。小灾起时
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剡浮提中一
切国土。所有人民等遭大疾疫。一切鬼神起
瞋恶心。损害世人。寿命短促唯住十岁。身
形矬小。或二搩手。或三搩手。于其自量则八
法苑珠林序¶ 第 270b 页 T53-0270.png

一。唯有刀仗以自庄严。是时诸人不行正法。
非法贪著邪见等业日夜生长。诸恶鬼神处
处损人。是时大国王种悉皆崩亡。所有国土
次第空废。唯有小郡县是其所馀。相去辽远
各在一处。如是人者疾病困苦。无人布施汤
药饮食。以是因缘寿命未应尽横死无数。一
日一夜无量众生疾病死。由行恶法。得是果
报。于此中生。劫浊而起。舍命已后堕三恶
道。时一郡县次复荒芜。唯少家在。相去转远
各在一处。疾疫死者无人送埋。是时土地白
骨所覆。乃至居家次第空尽。是时劫末唯七
日在。于七日中无量众生遭疫死尽。设有在
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内男女。
唯馀一万留为当来人种。唯此万人能持善
行。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
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人种不断。过
七日后。是大疫病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
舍去。随诸众生饮食衣服。应念所须天即雨
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安乐无病。
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
相携持不相舍离。是前劫人寿命十岁。后劫
人民从其而生。寿命最长二十千岁。如此功
德自然得成。与善法相应。身口意善。舍寿命
后。生善道中。后天舍命还生人道。自然贤
善戒品具足。舍寿已后更生天道。久久如是。
初劫中间疫病穷尽。次第二劫来续二十千
岁。是劫中间第一寿量。是人从前二十千岁
人所生。神力自在资生具足。寿命四十千岁。
法苑珠林序¶ 第 270c 页 T53-0270.png

寿量四十千岁。资生具足。寿命六十千岁。久
久如是。说名第三劫。中间第三寿量六十千
岁。从六十千岁至八十千岁。是时女年五
百岁尔乃行嫁。是时诸人唯有七病。谓大小
便利寒热淫欲饥老等。如是时中。一切国土
富贵丰乐。无有怨贼反逆盗窃。村落次比鸡
鸣相闻。耕种虽少收实巨多。衣服财宝称
意具足。安坐受乐无所驰求。寿命八十千岁
时住阿僧祇年。乃至众生未起十恶从起十
恶。因此百年则减十岁。次复百年复减十
岁。次第渐减至馀十岁。最后十岁住不复减。
长极八万短至十年。若佛不出世次第如此。
若佛出世如正法住。众生寿命暂住不减。随
正法稍减寿命渐减。
*** 刀兵部第三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佛说一小劫者。名为一
劫。如是同前。乃至八十小劫名大劫。中至
二十小劫起成。住中第二小灾起由大刀兵。
人寿十岁时三毒邪见日夜生长。父母儿子
兄弟眷属互相斗诤。何况他人。是时诸人起
斗诤已仍相手舞。或以瓦石刀仗互相怖畏。
四方诸国互相伐讨。一日一夜害死无量。如
是过失自然而生。人行不善得是果报。于此
中生劫浊而起。是时人家一时没尽。纵有馀
残各各分散。是时劫末馀七日在。于七日
中手执草木即成刀仗。由此器仗互相残害
怖畏困死。是时诸人怖惧刀仗逃窜林薮。或
度江水隐蔽孤洲。或入坑窟以避灾难。或时
法苑珠林序¶ 第 271a 页 T53-0271.png

鹿遭逢猎师。如是七日刀兵横死其数无量。
设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
男女。唯馀一万。留为当来人种。于是时中
皆行非法。唯此万人能行善法。诸善鬼神。欲
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
毛孔。以业力故。于劫中间留人种子自然不
断。过七日后。是大刀兵一时息灭。一切恶鬼
皆悉舍去。随诸众生所须衣食。应念所须天
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
还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
病。慈悲心起无恼害意。互得相见生喜乐心。
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
相携持不相舍离。从其十岁展转行善。生人
天中至二十千岁。乃至寿命八十千岁。住阿
僧祇年。自外=别【明】外同前不烦重述外同前不烦重述。
*** 饥馑部第四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从一小劫乃至八十小
劫。住劫中第三劫小灾起时。由大饥饿灾欲
起时。由天亢旱一切人民遭大疾疫。一切鬼
神起瞋恶心。损害世人。寿命短促。唯住十岁。
身形短小。或二三搩手。所食稊稗。人发为衣
犹为上服。刀仗自严不相恭敬。贫穷困苦愚
痴邪见日夜生长。谷贵饥馑。舍罗柯行。见他
资粮便往夺食。以此因缘饿死无数。一切众
生生劫浊中。自然而起。造作恶业。天不降雨
四五年中。由大旱故觅生草菜尚不可得。何
况米谷。一切禽兽悉取食之。于一日一夜饥
饿死者其数无量。郡县空尽。唯少家在。相去
法苑珠林序¶ 第 271b 页 T53-0271.png

应是时六七年间。天不降雨。由大旱故思欲
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饭食。是劫中间唯七日
在。一日一夜饿死无数。纵有在者各散别处。
时有一人合数剡浮提内男女大小共一万
人。留为当来人种。人能行善。诸善鬼神。欲令
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
孔。以业力故。人种不断。过七日后。是饥饿一
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所须衣食。天
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
遂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
病。慈悲入心无恼害意。譬如亲爱久不相见。
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从
于十岁展转行善。生人天中。寿命长远。至二
十千岁乃至八十千岁。自外法因并同初述
(依立世中。三灾各经七日。若依馀经论说饥馑七年七月七日疫病七月七日刀兵极经七日)故瑜伽
论云。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
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宴
会。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珠。
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势。蹎
僵在地不复能起。由饥俭故。有情之类亡没
殆尽。如此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
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由此因缘。
寿不退减俭灾遂息。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
起厌患今乃退舍。尔时多有疫气瘴厉。灾横
热恼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悉殒
没。如是病灾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
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
减病灾乃息。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
法苑珠林序¶ 第 271c 页 T53-0271.png

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
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终尽。如是刀灾极
经七日方乃得过。
*** 相生部第五
依中阿含经云。过去有轮王出世。名曰顶生。
奉持斋法修行布施。国中贫者出财用给。后
经多时。然国中有贫穷者。不能出物用给恤
乏。人转穷困。因穷便盗他物。其主捕伺收缚。
送诣刹利顶生王所。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
愿天王治。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曰。实
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自济。
王即出财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
莫复作。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取
他物。于是各竞行盗。是谓因贫无物不能给
恤。故人转穷困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
色转恶。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彼人寿
四万岁。时有人复盗送王。王闻已便作是念。
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
是竭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
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
头。作此念已便敕行之。于后彼人效此利刀。
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因贫盗甚刀
杀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四万
岁。子寿二万岁。人寿二万岁时。时彼盗者便
作是念。王若知实。或缚鞭我。或摈罚钱。或
贯标上。我宁妄言欺诳王耶。念已白王。我不
偷盗。是为因贫无物。不能给恤盗杀转增。便
妄言两舌。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二
法苑珠林序¶ 第 272a 页 T53-0272.png

邪淫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一
万岁。子寿五千岁。人寿五千岁时。三法转增。
非法欲恶贪邪法。故父寿五千岁。子寿二千
五百岁。人寿二千五百岁时。复三法转增。两
舌粗言绮语。故彼寿转减形色转恶。故父寿
二千五百岁。子寿千岁。人寿千岁时。一法转
增。邪见是也。因一法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
转恶。父寿千岁。子寿五百岁。人寿五百岁时。
彼人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门梵志。不行顺
事。不作福业。不见后世罪。故父寿五百岁。子
寿二百五十岁。或二百岁。今若长寿。或寿
百岁。或不啻者。佛复告比丘曰。未来久时。人
寿十岁。女生五月即便出嫁。人寿十岁时。有
谷名稗子。为第一美食。如今糠粮以为上馔。
所有苏油盐蜜甘蔗一切尽没。唯行十恶业
道者为人所敬。都未有善。母于其子极有害
心。子亦于母极有害心。父子兄弟姊妹亲属。
展转相向有贼害心。犹如猎师见彼鹿已极
有害心。人寿十岁时。乃有七日刀兵劫盛。
彼若捉草即化成刀。若捉樵木亦化成刀。以
此刀兵各各相杀。彼于七日刀兵劫过七日
便止。尔时亦有人。生惭耻羞愧厌恶不爱。彼
人七日刀兵劫时。便入山野在隐处藏。过七
日已则从山野于隐处出。更互相见生慈悯
心极相爱念。犹如慈母唯有一子。与久离别
远来相见。极相爱念便作是语。诸贤我今相
见令得安隐。我等由坐生不善心令亲族
死尽。我等宁可共行善法离断杀业。行善法
法苑珠林序¶ 第 272b 页 T53-0272.png

十。寿二十人复作是念。若求善者寿色转
好。我等应可更增行善共离不与取。行是善
已寿便转增。人生子寿四十岁。复离邪淫。行
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八十岁。复离妄
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百六十岁。
寿百六十已。复离两舌。行是善已寿色转好。
人生子寿三百二十岁。复离粗言。行是善已
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六百四十岁。复离绮语。
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千五百岁。
复离贪疾。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
五千岁。复离瞋恚。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
子寿一万岁。复离邪见。行是善已寿色转好。
人生子寿二万岁。复离非法欲恶贪行邪法。
我等宁可离此三恶不善法。行是善已寿色转
好。人生子寿四万岁。寿四万岁时。孝顺父母。
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习福业。见
后世罪。行是善已。人生子寿八万岁。人寿八
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
相近如鸡一飞。女年五百岁乃当出嫁。唯有
七病。寒热大小便利淫欲饥渴老等。更无馀
患。时有王名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
军整御四天下。七宝千子具足。端正勇猛无
畏能伏他众。统领大地乃至大海。不以刀
仗。以法教令令得安乐(馀有疾病饥馑作法延促并皆同前)。
*** 对除部第六
依新婆沙论云。然有圣言说彼对治。谓若有
能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
刀兵灾起。若能以一诃梨怛鸡果。起殷净心
法苑珠林序¶ 第 272c 页 T53-0272.png

能以一团食施诸有情。于未来世决定不逢
饥馑灾时。问如是三灾馀洲有不。答无根本
灾而有相似。谓瞋增盛身力羸劣数加饥渴。
此说二洲。北拘卢洲亦无罪业而生彼故。又
彼无有瞋增盛故。
述曰。众生固执无思悛革。悭贪嫉妒恶业逾
盛。所以人情崄阻凶毒沿流。令入末法人
物俱恶。所有依正两报致令日夜衰耗。故付
法藏经云。阿恕伽王自为僧行食。时宾头
卢用苏浇饭。阿恕伽王白言。大圣。苏性难
消能不为疾。尊者答曰。不为患也。何以故。佛
在时水与今苏等。是故食之终不成病。尔时
尊者。欲验斯事使手入地下至四万二千馀
里。即取地肥而示于王。王今当知。众生薄福。
肥腻之味皆流入地。是故世间福转衰灭。王
供养已欢喜而退。良由世尊韬光未盈百年
尚有斯徵。况今向有二千。岂有精味。故瑜伽
论云。三灾起时。尔时有情复有三种最极衰
损。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
者。所谓寿量极至十岁。依止衰损者。谓其身
量极至一搩手。或复一握。资具衰损者。尔时
有情唯以粟稗为食中第一。以发为衣中第
一。以铁为庄严中第一。五种上味悉皆隐没。
所谓苏蜜油盐等味及甘蔗变味。
** 第二大三灾(此有四部)
* 时量部
* 时节部
* 坏劫部
* 成劫部
*** 时量部第一
依新婆沙论云。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
法苑珠林序¶ 第 273a 页 T53-0273.png

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
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
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
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世间
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
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
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
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十八亦增亦减。故对
法论云。由此劫数。显色无色界诸天寿量也。
*** 时节部第二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阴阳历运日月旋玑。称
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时极
短者谓之刹那也。如新婆沙论云。彼刹那量。
云何可知。有作是言。依施设论说。如中年女
缉绩毳时。抖擞细毛不长不短。齐此说为
怛刹那量。彼不欲说毛缕短长。但说毳毛从
指开出。随所出量是怛刹那。问前问刹那。何
缘乃引施。设说怛刹那量。答此中举粗以
显于细。以细难知不可显故。谓百二十刹那
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腊缚。此有七
千二百刹那。三十腊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
二百一十六千刹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
夜。此有少二十不满。六十五百千刹那。此五
蕴一昼一夜。经于尔所生灭无常。有说。此粗
非刹那量。如我义者如壮士弹指顷。经六十
四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掣断
众多迦尸细缕。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
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执挽众多迦尸
法苑珠林序¶ 第 273b 页 T53-0273.png

断。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犹粗非刹
那量。实刹那量世尊不说。如世尊说。譬如四
善射夫。各执弓箭相背攒立欲射四方。有一
捷夫。来语之曰。汝等今可一时放箭。我能
遍接俱令不堕。于意云何。此捷疾不。苾刍白
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不及地行药叉。地行
捷疾不及空行药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
众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二轮。二轮捷疾不
及坚行天子。此薄日月轮车者。此等诸天展
转捷疾。寿行生灭捷疾于彼。刹那流转无有
暂停。由此故知。世尊不说实刹那量。问何
故世尊不为他说实刹那量。答无有有情堪
能知故。又依安般经云。于一弹指顷心有九
百六十。又仁王经云。一念有九十刹那。一
一刹那中复有九百生灭。又菩萨处胎经云。
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
形皆有识。佛之威神入微识中皆令得度。又
毗昙论。合有十二重。一名刹那。二名怛刹
那。三名罗婆。四名摩睺罗。五名日夜。六名
半月。七名一月。八名时。九名行。十名年。十
一名双。十二名劫。一刹那者翻为一念。百二
十刹那为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
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
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计
有六百三十八万刹那。僧祇律云。二十念为
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
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日极长时昼有十八夜有十二。极短时昼有
法苑珠林序¶ 第 273c 页 T53-0273.png

夜六分有三十时。春秋分时昼夜各十五时。
馀时增减。五月昼时有十八夜有十二。十
月夜时有十八昼有十二。依奘法师西国传
云。居俗日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
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或十四日
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白前黑后合为一月。
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
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
六时。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
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
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
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
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
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
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五月十六日至九月
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
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依论计之。十
五夜为半月。两半月为一月。三月为一时。两
时为一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
二年半为一双。此由闰故。以闰月兼本月。此
谓月双非闰双也。若以五年两闰双者。二年
半有一闰。岂立只乎。积此时数明劫有四
种。一别劫。二成劫。三坏劫。四大劫。从人寿
十岁渐至八万岁。经多时八万岁。又渐减至
十岁。为一别劫。对馀总故名为别也。若以事
格量。依杂阿含经云。一由旬城高下亦尔。
满中芥子百年取一。芥尽劫犹不尽。案此即
为别劫也。若据大劫。即以八十由旬城为量
法苑珠林序¶ 第 274a 页 T53-0274.png

西千里南北四千里。满中芥子百岁诸天来
下。取一芥子尽劫犹未尽。二云有一大石方
四十里。百岁诸天来下。取罗縠衣拂石尽劫
犹未穷。此亦应是别劫也。第二有成劫四十
坏劫亦尔。所以然者。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
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
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
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若更舒之
别有六劫。一别。二成。三住。四坏。五空。六大。
若更来之则有三劫。一小劫。二中劫。三大
劫。小则别劫。中则成坏。随一大则总成与坏。
欲界中寿一劫是小劫。初禅三天寿劫是中
劫。二禅已去寿劫是大劫。外国俗算有六十
位。过此已后不可数故。名阿僧祇。此数年为
劫数。一至六十位名阿僧祇劫。此是大劫量
也。故智度论经云。以百由旬城为量。百年
取一芥。故喻以迦尸罗天衣。百年一拂。百
由旬石为量者。此并格量大劫也。即案索诃
世界(旧云娑婆世界)一大劫中千佛出世。寻夫劫波
之号。不可以时数之。故以假石芥城等。准为
一期之候。即约前中具含成住坏空等四劫
也。如前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复至十
岁。经二十返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成劫。以
年算之则经八千万万亿百千八百万岁也。
止一为小劫矣。今成劫已过入住劫来。复经
八小劫。释迦牟尼如来于住劫中当第四佛。
尚馀九百九十六佛。于后续次而出。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
法苑珠林序¶ 第 274b 页 T53-0274.png

日运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
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裁唯十六里。故毗昙
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八拘卢
舍为一由旬。一弓长八尺。五百弓长四百丈。
四百丈为一拘卢舍。一里有三百六十步。一
步有六尺。合有二百一十六丈为一里。二里
有四百三十二丈。计前五百弓有四百丈为
一拘卢舍。犹欠三十二丈不满二里。计一拘
卢舍减有二里。计八拘卢舍减十六里为一
由旬。若依杂宝藏经。一拘卢舍有五里。计毗
昙八拘卢舍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
*** 坏劫部第三
依长阿含经云。三灾上际云何。若火灾起时。
至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为际。
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为际。三灾欲起时。世
间人皆行正法。正见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
时有人得第二禅者。即勇身上升于空中。住
圣人道。天道梵道高声唱言。诸贤当知无觉
无观第二禅乐人。闻此声已即修无觉无观。
身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时地狱众生罪毕命
终来生人间。复修无觉无观。得生光音天。畜
生饿鬼阿须伦乃至六欲。皆生光音天尔时
先地狱尽。后畜生尽已。次饿鬼阿须伦乃
至他化自在天尽已。然后人尽无有遗馀。此
世败坏乃成为灾。又顺正理论云。乃至地狱
无一有情。尔时名为地狱已坏。诸有地狱定
受业者。业力置他方狱中。由此准知傍生
鬼趣。时人身内无有诸虫与佛身同。若时人
法苑珠林序¶ 第 274c 页 T53-0274.png

唱如是言。离生喜乐甚乐甚静。馀人闻已皆
入静虑。命终并得生梵世中。乃至此洲有情
都尽。是名已坏赡部洲人。东西二洲例此应
说。北洲命尽生欲界天。由彼钝根无离欲故。
生欲界天已静虑现前转得胜依。方能离欲。
乃至人趣无一有情。尔时名为人趣已坏。若
诸天趣欲界六天随一法然得初静虑。乃至
并得生梵世中。尔时名为欲天已坏。如是欲
界无一有情。名欲界中有情已坏。若时梵世
随一有情无师法然得二静虑。从彼定起唱
如是言。定生喜乐甚乐甚静。馀天闻已皆入
彼静虑。命终并得生极光净。乃至梵世中有
情都尽。如是名已坏有情世间。唯器世间空
旷而住。馀方世界一切有情感此三千世界
业尽。于此渐有七日轮现。诸海乾竭众山洞
然。洲渚三轮并从焚燎。风吹猛焰烧上天宫。
乃至梵宫无遗灰炉。自地火焰烧自地宫。非
他地灾能坏他地。由相引起故作是说。下火
风飘焚烧上地。谓欲界火猛焰上升。为缘引
生色界。火焰。馀灾亦尔。如应当知。如是始从
地狱渐减。乃至器世界尽总名坏劫。又观佛
三昧经云。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
灾将起。一切人民皆背正向邪竞行十恶。天
久不雨所种不生。依水泉原乃至四大驶河
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上大
城郭。于须弥山边置本道中(长阿含经云。其后久久有大黑风暴起
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吹使两披。取日宫殿置于须弥山半。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安日道中。乃至七日次第取之法
用并然。杂心论云。劫灭之时有七日轮住游乾陀山从彼而去。又说云。分一日为七日。
法苑珠林序¶ 第 275a 页 T53-0275.png

彫落。二日出时四大海水从百由旬乃至七百
由旬内。其水自然枯涸。三日出时四大海水
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水展转消尽。四日
出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五日出时四大海水
纵广七千由旬乃至竭尽(长阿含经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转深。犹如
春雨后亦如牛迹中水。遂至涸尽不渍人躯也)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
千由旬。皆悉烟出。从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
刹土。及八大地狱靡不烧灭。烟尽无馀。人民
命终。皆依须弥山及六欲诸天。皆悉命终
宫殿皆空。一切无常不得久住。七日出时大
地须弥山渐渐崩坏百千由旬。永无遗馀。山
皆洞然。诸宝爆裂。烟焰震动至于梵天。一
切恶道皆悉荡尽。罪终福至。皆集第十五天
上。十四天以下尽成灰墨。新生天子未曾见
此。普怀恐惧。旧生天子各来慰劳。勿生恐怖。
终不至此。人民命终生光音天。以念为食。光
明自照神足飞行。或生他土。若生地狱。地狱
罪毕亦生天上。若罪未毕复移他方。无日月
星宿亦无昼夜。唯有大冥谓之火劫。火灾果
报致此坏败。劫欲成时火乃自灭。更起大云
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是时此三千大千刹土。
水遍其中乃至梵天。故瑜伽论云。又诸有情
能灭坏业增上力故。及依六种所烧事故。复
有六日轮渐次而现。彼诸日轮望旧日轮。所
有热势踰前四倍。既成七已热遂增七。云何
名为六所烧事。一小大沟坑。由第二日轮之
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轮之所枯竭。
三无热大池。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四大海。
法苑珠林序¶ 第 275b 页 T53-0275.png

卢山及以大地体坚实故。由第六一分及第
七日轮之所烧然。即此火焰为风所鼓。展转
炽盛极至梵世。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乃至灰
墨及与馀影皆不可得。从此名为器世间已
坏。满足二十中劫。如是坏已复二十中劫住。
云何水灾。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
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犹水消盐。此之水界
与器世间一时俱没。如是没已复二十中劫
住。云何风灾。谓七水灾过已复七火灾。从此
无间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界起坏器世
间如风乾支节。复能消尽。此之风界与器世
间一时俱没。从此坏已复二十中劫住。如是略说世间已坏。又依顺正理论云。此水火风
三大灾起逼有情类。令舍下地集上天中。初
火灾兴由七日现有说。如是七日轮行犹如
雁行分路旋运。有说如是。七日轮行上下为行分路旋运。中间各相去五千踰缮那。次水
灾兴由降瀑雨。有作是说。从三定边空中歘
然。雨热灰水。有馀复说。从下水轮起涌沸
水上腾漂浸。决定义者即此边生。后风灾兴
由风相击。有作是说。从四定边空中歘然飘
击风起。有馀复说。从下风轮起冲击风上腾
飘鼓。此决定义。准前应知。三灾起时云何次
第。要先有问起七火灾。其次定应一水灾
起。此后无间复七火灾。度七火灾还有一水。
如是乃至满七水灾。复有七火灾后风灾起。
如是总有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水
风灾起皆次火灾。自水风灾必火灾起。故灾
法苑珠林序¶ 第 275c 页 T53-0275.png

天寿势故。谓彼寿量极八大劫。故至第八方
一水灾。由此应知。要度七水八七火后乃一
风灾。由遍净天寿势力故。谓彼寿量六十四
劫。故第八八方一风灾。如诸有情修定渐
胜。所感异熟身寿渐长。由是所居亦渐久住。
故毗昙论偈云。
「 七火次第过
然后一水灾
七七火七水
复七火后风」
又对法论云。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
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
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
亦尔。如是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
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又杂
心论。问何故坏劫不至第四禅。答净居天故。
彼无上地生即彼般涅槃故。亦不下生。下地
非数灭故。若彼住经坏劫者亦不然。增上福
力生彼处故。内扰乱非故。若彼地内有扰乱
者则外有灾患。彼初禅内有觉观。火扰乱故。
外为火灾烧。第二禅内喜水扰乱故。外为水
灾所漂。第三禅内有出入息风扰乱故。外为
风灾所坏。问第四禅未曾有扰乱者。何得不
常。答刹那无常所坏故。第四禅地不定相
续。随彼天生宫殿俱起。若天命终彼亦俱没
耳。
*** 成劫部第四
依起世经云。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
日月。时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
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
法苑珠林序¶ 第 276a 页 T53-0276.png

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
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
三名不堕。四名牢主。彼雨断已复还自退。
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
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混
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大风吹沫掷置
空中。从上造作梵天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
成。所谓金银琉璃玻[王*(利/(尔-小+(恭-共)))]赤珠砗磲码碯。有
斯梵天世间出生。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
百千万亿由旬。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
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魔身天墙壁
住如梵身天无异。唯有宝色精粗异耳。如是
次造他化自在天。展转至夜摩天。六天次第
具足如梵天无异精粗异耳。时彼水聚转复
减少。乃更退下无量百千亿万由旬。湛然渟
住。彼水聚中四方浮沫水上厚六十八亿由
旬。周阔无量。大风吹沫复造须弥山四宝所
成。复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七宝所成。又
吹水沫。于须弥山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
为日月天子宫殿皆七宝成。以是因缘。世间
便有七日宫殿安住现在。又吹水沫于海水
上高万由旬。为空居夜叉造玻[王*(利/(尔-小+(恭-共)))]宫殿城郭
亦尔。又吹水沫于须弥山四面。各去山一千
由旬。大海之下作四面阿脩罗城七宝庄严。
又复大风吹水聚沫造作馀大宝山。如是展
转吹水沫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并
馀一切大山之外周匝安置。名大轮围山。高
广正等六百八十万亿由旬。牢固真实。金刚
法苑珠林序¶ 第 276b 页 T53-0276.png

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渟积。以此因缘
便有大海。又起世经云。此大海水。何因缘故。
如是咸苦不堪饮食。此有三因缘。何等为三。
一者从火灾后经无量时。起大重云弥覆凝
住。后降雨滴注满世界。彼大雨汁洗梵身天
一切宫殿。次洗广天宫殿。次洗他化自在天
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宫殿洗已。洗彼宫时
所有咸辛苦味悉皆流下。次复洗须弥山及
四大洲八万小洲诸馀大山等。如是洗时浸
渍流荡其中。以是因缘令大海咸不堪饮食。
第二此大海水大神大身众生在其中住。所
有屎尿流出海中。以是因缘其水咸苦不堪
饮食。第三此大海水古昔诸仙曾所咒故。愿
海成其盐味不堪饮食。以是因缘令大海咸
不堪饮食。又依顺正理论云。所言成劫者。谓
从风起。乃至地狱始有情生。谓此世间灾所
坏已。二十中劫唯有虚空。过此长时次应复
有等住世。成劫便至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
中渐有微细风生。是器世间将成前相。风渐
增盛成立如前所说风轮水轮金轮等。然初
成立大梵天宫乃至夜摩天宫复起风轮等。
是谓成立外器世间。由有情力。谓光净久集
有情。天众既多。居处迫迮。诸福减者应散居
下。此器世间初一有情。极光净殁生大梵处
空宫殿中。后诸有情亦从彼殁有生梵辅。有
生梵天。有生他化自在天宫。渐渐下生乃
至人趣。后生饿鬼傍生地狱。法尔后成坏必
最初。若初一有情生无间狱。二十中成劫应
法苑珠林序¶ 第 276c 页 T53-0276.png

第而起。立世阿毗昙论云。一切器世界起作
已成。时二种界起长。谓地火两界。风界起
吹火界蒸鍊地界。风界恒起吹一切物使成
坚实。既坚实已一切诸宝种类皆得显现。如
是多时六十小劫究竟已度。
又长阿含经云。此三及地为四灾四劫。除地
说三为大劫。唯未至第四禅。为净居天故。无
上地可生。即于彼处涅槃。亦不下生。非数灭
故。变成天地。天地更始。了无所有亦无日月。
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
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如是
三转得其甜味。食之不已渐生粗肌。失天妙
色神足光明。冥然大暗。后大黑风吹彼海水
漂出日月。置须弥边安日道中。绕须弥山照
四天下。时诸人辈见出则欢见入则惧。自兹
以后昼夜晦朔春秋岁数终而复始。劫初成
时诸天来下为人皆悉化生。身光自在神足
飞行。无有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名众生。有
自然地味犹如醍醐亦如生苏味甜如蜜。
其后众生以手试尝。遂生味著渐成抟食。光
明转减无复神通。食地味多者颜色粗悴。其
食少者颜色光泽。遂生胜负。因缘胜负故便
生是非。地味稍歇咸皆懊恼。咄哉为祸。无复
地味。又生地皮状如薄饼。地皮又灭又生地
肤。地肤灭故。依增一经。又生自然地肥。味
甘如蒲萄酒。
又楼炭经云。地肥不生更生两枝蒱萄。其
味亦甘。久久食多共相形笑。两枝蒱萄不
法苑珠林序¶ 第 277a 页 T53-0277.png

众生食之生男女形。又增一经云。时诸天子
情欲意多者便成女人。故有夫妻之名。其后
众生淫欲转增。遂夫妻共住。其馀众生寿
福行尽。后光音天来生此间在母胎中。因此
世间有处胎生。尔时造瞻婆大城乃至一切
城郭。自然糠米朝刈暮熟。暮刈朝熟。刈后随
生。
又依中阿含经。米长四寸未有茎秆。时有众
生并取日粮。如是相学。乃至并取五日糠米。
渐生糠糩。刈已不生遂有枯株。尔时众生懊
恼悲泣。各封田宅糠米以为疆畔。其众自藏
己米盗他田谷。无能决者。议立一平等主。善
护人民赏善罚恶。便有刀杖等物考楚杀戮。
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由有田地致此诤讼。故
各共减割以供给之。故选一人形貌尊雅甚
有财德。请以为主。于是始有民主之号。田
宅舍屋之名。天下丰乐不可具述。奉行十善
哀念人民。如父母爱子。人民敬主如子敬父。
人寿大久丰乐无极。
又依顺正理论云。初受段食故。身渐坚重。光
明隐没黑暗便生。日月众星从兹出现。由
渐耽味地味便隐。从兹复有地皮饼生。竞耽
食之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
故林藤复隐。有非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
充所食。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
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
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乃至
由有劫盗过起。诠量众内一有德人。各以所
法苑珠林序¶ 第 277b 页 T53-0277.png

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王。
未有多王。自后诸王此王为首。
又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有四事长久无量
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云何为四。
一时世间灾渐起。坏此世时中间长久。不可
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二者此世间坏已中
间空旷。无有世间长久迥远。不可以日月岁
数而称计也。三者天地初起向欲成时中间
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四者天地
成已久住不坏。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是为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
计量也。
颂曰。
「 百旬芥易尽
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
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
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
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
残害有馀情
遗文虚满笥
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
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
煎迫未安宁」
法苑珠林卷第一
法苑珠林序¶ 第 277c 页 T53-0277.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