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x 页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山川[下]
山川[下]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1H 页

弥智山京城东百五十里。弥智绝顶伽叶。伽叶北迷源,小雪。又其北。古貊地。今寿春花山。山水最深。迦叶下妙德,润笔。润笔下竹杖。竹杖南上元。古时 惠庄大王幸上元。作逆釐道场。仍图画其事。令大学士恒识之。其下妙寂。妙寂下有高丽善提塔碑。龙门最大伽蓝。 惠庄时。大铸佛钟于龙门。佛事甚严。 赐佛珠百八。藏三宝。龙门下。有龙门隐者祠。
智异山青鹤洞记
南方之山。惟智异最深邃杳冥。号为神山。其幽岩绝境。殆不可数记。而独称青鹤洞尤奇。自古记之。盖在䨥溪石门上。过玉箫东壑。皆深水大石。人迹不通。从䨥溪北崖。随山曲而上。攀傅岩壁。至佛日前台石壁上。南向立。乃俯临青鹤洞。石洞崭岩。岩石上。多松多竹多枫。西南石峰。旧有鹤巢。山中老人相传。鹤玄翅丹顶紫胫。日色下见翅羽皆青。朝则盘回而上。入于杳冥。夕则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1L 页

天冠山记
天冠者。南海上神山。在长兴府治南四十里。其北岬。有天冠寺。因号为山名。浮屠觉圆曰。见华严经。又曰。支题山。支题者。塔庙之名。绝顶下。积三大石。方而高。各数丈馀。相传古初。得此为山名云。下有塔山寺。其侧有废刹。新罗时有浮屠浮释者居之。谓之义相庵云。后顶曰九龙峰。凡有水旱祀之。西有通灵台。其东岭上烟台。傍有神井塔山。前峰曰佛影峰。峰上时有紫气。山中或闻钟鼓响云。从北岬登九龙峰。望瀛洲。其夕塔山西岩赏月。朝日观金刚窟。从般若台。上神蒲石峰。有三石圩曰蒲泉。产九节蒲。登东岭与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2H 页

月岳记
九月始下塔山。因入月岳。游道岬。道岬。新罗僧道诜所居。诜学道通神。能言千载事。凡山中异迹。皆自诜翁云。至国初有浮屠学祖者居之。今其佛珠,袈裟,蒲团,铁鹤皆有之。又有龙岩寺。其上观九层浮图。仍登九井峰。峰有九龙井。遇云雾。峰上。有巨石如钟。一人摇之则有情。十人摇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2L 页

尝闻月岳阴崖。产蕙草。山中人皆不知。惟溪石间。荪草盛茂。茎叶皆香。南海上诸山。多有之。冰雪上皆青。
道岬下。立石刻国长生。其下皇山。又立石刻皇长生。父老传说道诜为之。万历中。元帅西平公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3H 页

清凉山记
太白东南为白石。又南为头陀。又西南为清凉。清凉在安东府治北九十五里才山县。山巉岩独高于众山之中。苍然偃蹇腾踊。奇佹卓出。谓之小金刚云。其最北绝顶三石峰曰紫鸾峰。又其南麓石峰曰仙鹤峰。下有莲台寺。西望莲花峰。其青壁上。有义相窟。路绝不可攀。自莲台东隅。攀石壁上真佛。其上元晓。从东普贤。回而西。直由岩隙数百仞。窥元晓井。又东少下。至元晓前楣。有题名阏逢执徐周景游九字。馀墨脱不可见。又直从山石间。登满月。其西台最奇绝。在仙鹤峰上绝顶之东。南曰紫霄峰。其高与绝顶齐。其西南崖谷间。有白云庵。最在层峰石上。多烟霞。多古木,青萝。莲花西南次峰曰香炉峰。其西曰丈人峰。又其西曰外丈人峰。皆石无草木。矹硉在烟霞之表。紫霄峰东南曰擎日峰。自山中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3L 页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4H 页

冰山记
冰山。在闻韶南四十七里。山积石磊磈。多窍穴。若霤若扉若圭户若灶若房。殆不可数记。立春寒气始生。立夏冰始凝。至夏至之极。冰益壮。寒气益洌。虽大暑盛德在火。爩燠方盛。寒洌地冻。草木不生。立秋冰始消。立冬寒气尽。至冬至之极。窍穴皆虚。以见冰于无冰之节。志异。故山谓之冰山。溪谓之冰溪。尝闻天地之气。春夏则呴嘘发育。冱阴在内。秋冬则阖歙闭藏。温厚在内。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4L 页

月影台记
月影台。在昌原府治西三十里合浦古垒傍。当大海西畔隔海。东望熊山。每月既望初昏。海潮方满。登台观月影。月出海。蓖山成影。月影在海中。积九十七亿三万八千尺有奇而极。月离山则影散。余尝于东海外极天垠。望月出。月出无影。海波皆明。与此景相殊。状皆为异。观新罗史。真圣时。有崔致远。初事唐僖宗。知天下乱。去归国。又新罗政衰。遂遗世逃隐。于是有操鸡搏鸭之语。其传称致远游月影台云。今昌原有俚语相传言崔学士古事。皆怪诞不足信。又其俗尚淫祀。于台上。巫觋日击鼓挂纸笺以祷祀。往往得灵异云。海隅无文献可徵。其傍海上。有孤云台。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5H 页

五台山记
寒溪东为雪岳。雪岳南为五台。山高大深邃。山气最积者五。谓之五台。其最北为象王山。极高峻。其绝顶为毗卢峰。其东次峰为北台。有甘露井。毗卢南地炉。地炉上为中台。山深气清。无鸟兽。释子晓礼无像佛于此。此最极也。中台少下。有狮子庵。我 太上神武王所建也。 命参赞门下近。作狮子庵记。有玉井。下流为玉溪。北台东南为满月。其北雪岳。满月绝顶为东台。东台之水。为青溪。登东台。望赤海出日。象王西南为长岭。其上西台。西台汲神井。谓之于筒之水。与寒松仙井并称灵泉。长岭东南为麒麟。其上南台。其南麓有灵鉴寺。藏史于此。上院。在地炉南麓。山中佳寺。东隅有大木。枝干赤。叶类桧。霜陨则叶凋。谓之老杉。或曰枇也。游上院。登中台五里。又登北台五里。西登长岭十里。青溪十五里。南台十里。又南十里月精。月精上观音。西与钟峰。相对而俯。钟峰在长岭西南。此举其最大者识之。山盖多土少石。山木多桧。山中之水合流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5L 页

青鹤洞九龙渊记
台山东麓。为白马山。连谷县。直西五十里。山皆石山。岩岫崒嵂。其东麓别峰为鹤台。山石尤奇。鹤台东南石洞。曰青鹤洞。有九龙渊。水流岩石上。为九折瀑布。瀑布下皆渊水。其石上。大书九龙渊奇字。出洞皆奇岩峭壁。其下溪上盘石。曰饭僧岩。过石梁山曲石磴。下临峻谷。曰观世音迁也。溪深路绝。从北崖逾柏岭。至曲渊。水深黑。大石浸渊。石下无底。过曲渊土谷。山中佳村。
寒松亭记
十月二日宿史东。早出寒松。道上见山花。初发如春。至亭上海岸。荒原断垄。往往有二三松树而已。父老曰。古有千岁深松。寒影苍苍。至今有寒松之号云。亭下观述郎井。井筑小石为之。穿盘石覆其上。苔深水清。若泉出石窦。泉甘。与长岭于筒之水。并称神井。其下石盘长六尺广三分长之二。深▣尺。作石圩。上与槃齐。其底有窍向外。其傍琢奇石。状若蟠螭昂首。而两出泑其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6H 页

东海颂
陟州。古悉直氏之地。在獩墟南。去国都七百里。东临大海。其颂曰。
瀛海漭瀁。百川朝宗。其大无穷。东北沙海。无潮无汐。号为大泽。积水稽天。浡潏汪濊。海动有曀。明明旸谷。太阳之门。羲伯司宾。析木之次。牝牛之宫。日本无东。蛟人之珍。涵海百产。汗汗漫漫。奇物谲诡。宛宛之祥。兴德而章。蚌之胎珠。与月盛衰。旁气升霏。天吴九首。怪夔一股。飙回且雨。出日朝暾。轇轧炫熿。紫赤沧沧。三五月盈。水镜圆灵。列宿韬光。扶桑沙华。黑齿麻罗。撮髻莆家。蜒蛮之蚝。爪蛙之猴。佛齐之牛。海外杂种。绝傥殊俗。同囿咸育。古圣远德。百蛮重译。无远不服。皇哉熙哉。大治广博。遗风邈哉。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山水记
[自叙]
老人无事。对积石。追忆远游往迹。记山水事。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6L 页

百丈南君子寺。智异北麓古寺。其下龙游潭。水旱用牲币。潭水发源于般若峰下。东流为临溪。又东流为龙游潭。洞壑石场。两崖水流。石上有石坎,石窦,石坑。若蛟螭蜿蜒。蟠屈蚪虬。奇诡百状。水深黑。濆涌盘涡。洄漩沸白。无浅渚者里馀。其下脩濑。又里馀曰水潺。东流为马川,严濑。从君子南崖。登白母帝释。其上天王峰。一万四千丈为绝顶。多苦寒。山木不长。八月三雪。其观望东尽日域。近海黔魅,蓐芝绝影。其外马岛。为日本之倭。其西燕,齐之海。大陆千里。极南耽乇罗。以外眼力不及。
德裕山记
南方名山绝顶。德裕最奇。九千磊上七峰。七峰上香积峰。山在感阴,高泽,景阳数郡之地。直南天岭,云峰。与天王绝顶并峙。列岫烟霞三百里。峰上有泓。泓上白沙。其木多异香冬青。赤干。叶如杉树。高数丈。泓渌净沙上。深树异香。上山有二途。其一从感阴浑川上九千磊六十里。又其一从景阳水砾。登狮子岭而至。
伽倻山记
自德裕,修道武屹。有郑氏藏书。至伽倻海印新罗古寺。有八万大藏经。南山石崖。传说新罗崔学士岩居。川石间。有红流洞,吹笛峰,光风濑,吟风台,完在岩,喷玉瀑,落花潭,叠石台,会仙岩。出洞。有武陵桥,七星台。皆石刻学士大字。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7H 页

五台。在苍海西百四十里。其北雪岳。古獩貊之域。山高大深邃。多积气者。象王,智炉,青溪,长岭,麒麟五山。绝顶皆有台。谓之五台。人迹绝远。岩岫杳冥。青溪东台。望赤海出日。象王南智炉。最在山中。多灏气。无鸟兽。道人晓礼无像佛于此。此最极云。麒麟灵鉴。太史所藏。长岭于筒之水。称神泉。与山中之水合流。至麒麟东壑。为般若渊。月井下为金刚渊。汉水之源。
太白山记
太白山。新罗北岳。文殊,大朴,三台,虞甫,虞检,摩罗邑白山。皆大山。蟠据东暆,真番之域。太白,文殊最高大。北连头陀,普贤。东极沧海。积翠六七百里。文殊绝顶。皆白砾。望之如积雪。山有太白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7L 页

壬子八月。希仲将游枫岳。仍出东界。观日出。过我石鹿求言。作读地志,东游博物六百馀言。书赠。
枫岳(读地志)
尝读地志。怾怛东海上名山。岩岫矹硉硊磈。万有二千。毗卢,国望最高大。瞰日域赤海无东。山水万瀑洞,九龙渊最奇。伽蓝,兰若百八所。其名刹。摩诃衍最深。普德窟次之。表训又次之。长安最在下。大祀万五千五十三佛。长安,表训。初作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8H 页

东界(东游博物)
东界。通川。丛石,金襕石文,习溪穿岛石窦。通南北。风涛相拍。风静则自穿岛绝海。至丛石八九里。自丛石绝海。至金襕窟十馀里。岩窟奇石。怪状不可记。
高城丹穴,三日浦石龛丹书。䢘城三大湖。烈山北明波海岸。皆鸣沙。蹑则沙鸣。襄阳洛山寺观音窟。昔我 翼祖祷嗣于此云。雪岳。从襄阳海上西北行五十里。山极高峻。中秋始雪。至夏至雪消。其西寒溪南峰危壁。其极绝顶。其下深渊。山石神秀崴磈。不可名状。悬瀑三百尺。川流盘
记言卷之二十八○下篇 第 148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