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书启
假注书李弘迪传谕后书达(甲寅八月)
臣非但病㞃垂死。亦有所不忍承 令者。臣负犯至重。待罪于近畿者。将至一月矣。今兹 仙寝未冷。何忍遽以无罪自处。而出入于 宸极之下乎。以此不敢冒赴。只自陨恸而已。
书启
假注书李弘迪传谕后书达(甲寅八月)
臣非但病㞃垂死。亦有所不忍承 令者。臣负犯至重。待罪于近畿者。将至一月矣。今兹 仙寝未冷。何忍遽以无罪自处。而出入于 宸极之下乎。以此不敢冒赴。只自陨恸而已。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17H 页

臣闻 讣差迟。成服日数未满。故祇待明日。兼且不忍遽同诸臣入参哭班之意。已达于再昨承 谕之时矣。玆者。再勤 下令。陨越罔措。
假注书李纶再来传谕后书启(甲寅八月)
臣疾势渐剧。亟欲归死于所卜葬地。已到江外。今玆史官追传留在之 谕。不胜陨越皇缩之至。且臣因仍待罪之意。不敢更为陈渎。而今又益增其违慢之诛。只有饮泣呜咽而已。
史官传谕后书启(甲寅八月)
臣伏蒙 圣上殊异之恩。再遣近侍。促臣入来。感激流涕。不知所以为喻也。呜呼。臣老病不死。复见 天地之崩坼。心肠摧裂。奔遑切迫。到此京辇之下。夫岂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17L 页

假注书金涑传谕后书启(甲寅九月二日)
猥承史官相继传 谕。惶恐震越。措身无地。才已上章陈情。必蒙 圣明鉴照。祇俟 矜察处分。
假注书李聃命传谕后书启(甲寅九月)
臣前后被 旨。至于七度。今又特下 勤谕。臣于此益增皇惑。罔知所出。臣才上疏章。略陈危悃之一二。玆复席藁。祇俟指挥。
待教睦昌明传谕后书启(甲寅九月)
今兹疏 批。又谕以安心上来。贱臣皇感益倍于前矣。第臣疾病方苦。少俟差歇。进诣城外。更陈危悃。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18H 页

岭人极言臣罪。而又以翱翔近畿。为一大何之目。故臣不敢少淹。旋即退归。席藁私次。祇俟 严命之至矣。今者。 圣慈姑置不问。而有兹 恩谕。此岂臣梦寐之所及哉。臣负犯深重。疾病危苦。既无冒承之势。而又惟 志文之制。岭人明有所尉荐。今日真得其人矣。尤何敢代斲哉。臣既当万死而复此逋慢。只望朝廷亟施刑章而已。
假注书沈思泓传谕后书启(庚申十月)
臣夙夜祇慄之中。伏承 恩谕。感激陨越。罔知所措。臣虽有十分不敢安之情势。亦有所不敢计者。谨当履发冒诣 阙外。略陈危衷。
都承旨洪万容传谕后书启(庚申十月)
小臣非不知 圣意隆厚。而使臣下各伸情理者。是法典所载。故臣既陈于 榻前。复以例单申乞矣。今此下谕出于 手札。丁宁恳恻。迥出今古。而又令都承旨。谕以姑退葬期。臣心之皇陨震越。为如何哉。古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18L 页

待教申晔传谕后书启(庚申十月)
臣迫于情势。冒昧陈劄。径出待 命矣。伏蒙近侍传谕 圣批。臣之惶陨。益不自胜。臣非敢有遐心。只以偃然在京。为有所不敢而已。岂敢有他意哉。臣谨当低徊近畿。以俟 内殿快复之日。若其永归乡里。义之所不敢出也。
承旨郑载禧传谕后书启(庚申十月)
当此 国母未豫之日。臣之不敢告退。已悉于史官书启之中矣。今者复遣承宣。 谕以万万不敢当之语。又若以臣为浩然长往者然。臣惶愧震越之馀。自悼存心处身从前无状。不见信于 君父至此也。臣既出江外。而略有私事。系是法典所载。故曾已猥陈于 榻前矣。此事了当。则即当发行。密迩京辇。更陈危怖之恳。
仁敬王后升遐时。以 大王大妃服制。礼官问议时书启。(庚申十月。)
臣才以议礼。重被国人诟谪。今日虽蒙 圣上涤瑕之恩。而危怖之心。愈往愈甚。今何敢与论于莫重典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19H 页

礼官再来问议时书启(庚申十月)
臣于今月二十七日。忽闻 内殿患候不顺。亦闻 圣候未宁。苍黄北归。行至廿许里道。承 内殿幽音。冒夜驱驰。疾病顿剧。方此委顿。咫尺 阙门。亦未诣哭班。适以此时。国有疑礼。伏蒙再下 询问之命。惶恐震越。极知不敢终默。而只以贱疾如许。情魂恍惚。如在烟雾中。凡干酬酢。亦皆废阁。宁有心神可及于议礼乎。臣再违 严命。恭俟死罪。
承旨朴纯问议时书启(庚申十月)
臣之不敢与议于典礼。此数日前。屡已冒死哀吁微诚。犹未上格。复遣喉司之臣。有此 下询。臣之震灼惶陨。何可胜喻。今此礼议已涉聚讼。而其中其姑在一款。尤有所不敢轻议者。所谓其姑。即指我 王大妃殿下而言也。方今臣民方祝亿万岁无疆之庆。而罪戾如臣。敢与在不在之论。万一异日。有以此论臣之罪者。则臣无辞以自解矣。语云。伤弓之鸟。惊曲木。臣之踪迹。大异于诸臣矣。伏乞 圣慈谅臣危衷。更无以此等事。猥以下及。则臣犹敢跼高蹐厚。低徊辇毂之下矣。不然则臣不得已冒犯万死。出于逃遁之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19L 页

假注书尹之翊传谕后书启(庚申十一月)
臣前蒙 批谕。惶陨罔措。只缘贱疾支离。讫未趋赴。兹又以 大行圣妃文字之役。史官远来宣 旨。教命荐叠。尤极震越。臣之所患。视前稍减。谨当进诣都监。祇承厥事。
都承旨洪万容传谕后书启(庚申十一月)
臣始以文字小技受 命。而都监入刻之期正急。故不敢不忍死上来。而只缘堕伤疼痛处。似歇还紧。盖缘道途触风而然也。以故。更陈实状。冀蒙 谅察矣。今者所下 批旨。丁宁反复。至遣都承旨传 谕。臣之陨穫一倍罔措也。若于文字了当之间。疾势稍间。则谨当冒进 阙下。更竭情势。而惟是迟缓迁就。益增不恭之罪。不胜惶恐之至。
承旨尹趾善传谕后书启(庚申十二月九日)
臣才上劄本。猥陈情事。盖欲略出近畿。以伸私情而已。非敢有遐心也。兹承近侍来传 圣谕。惶恐震悚。无地自容。臣之私事曲折。诚如劄辞所陈。仰恃 圣慈体下之仁。终欲忍死出往。想蒙俯赐 矜谅也。臣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0H 页

承旨尹趾善再来传谕后书启(庚申十二月九日)
一日之内。 温谕屡降。已极惶陨。即者承宣复传 圣旨。一札十行。勤勤恳恳。反复开牖。臣虽甚愚顽。宁不感动。奉读未半。涕泪交零。不能自已也。臣之所恳。元非敢远违京辇。只欲略伸私情而已。不料辞不明白。致勤 圣教。至于如此。惶怖闷蹙。益不知所对也。中心所蕴。无路罄竭。谨当冒死陈控。以俟 矜察。
都承旨洪万容传谕后书启(庚申十二月十日)
臣之略出之由。已悉于前后劄本矣。不料兹者。又遣都承旨。追及路上。传谕 圣旨。而辞意恳恻。比前加隆。至有添病之教。臣心崩陨。求死不得。臣不敢遂向前途。祇伏路傍。以为恭承 恩旨之计矣。第臣疾势少动辄加。不得与承旨偕进。当俟少间。复近城阙。以请今日逃遁之罪。
假注书郑推传谕后书启(庚申十二月)
臣病势支离。未即承 命前进。蛰伏路傍。虚叨厚廪。深恐添一罪戾。厚招物议。敢将危悃。冒昧请辞。皇恐踧踖。方俟僭越之诛矣。不料 圣慈不惟不加之罪。反赐温谕。臣震越闷蹙。不知所以为对也。臣之疾势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0L 页

承旨宋昌传谕后书启(辛酉二月)
臣于前冬最初 赐对之时。首以引年退归之意。冒达 天听。仰惟 圣明或能记忆矣。今日之去。实臣素所蓄积也。然何敢不以告于 殿下。而无端决归哉。臣退自郊班。即具短劄。以陈情悃。意以为倘得登彻。必赐 谅察矣。不料喉司之臣。径先告达。至令近侍传谕 圣旨。十行纶音。丁宁恳到。臣惶恐陨越。措躬无地。臣伏读 圣教。以三事提诲。目今天怒于上。人怨于下。 圣教所谓邦本隉扤。危疑多端云者。诚是实语也。然而窃观 圣明。一以轻徭保民为心。如此不已。则民怨息矣。民怨既息。则天怒自弭矣。臣只望 殿下之终始惟一焉。 圣教所谓积弊通变云者。如使臣言可用。则臣虽不在。二三大臣。必能商度润色。以底于无弊可革矣。如不可用。则臣虽守而告之十年。终有何益哉。 圣教所谓心经一部。每欲讲劘云者。臣伏睹 圣学高明。无待于筵臣之讨论矣。殿下之所得。皆是精义奥旨。而臣之所陈。不过章句训诂之末而已。臣每恐臣之胡辞乱说。徒以烦聒圣聪。 殿下若于临筵之际。绝去人莫己若之心。而从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1H 页

假注书柳龟徵传谕后书启(辛酉)
才承 别谕。继有劄 批。愚臣去就。何等微细。而致勤 圣教。至于如此哉。臣诚惶陨。宁欲无吪也。臣之情悃。悉已付诸承宣。以冀其登彻矣。噫。钟鸣漏尽。夜行不息。是岂 圣明之所以期于臣下者哉。 列圣以来。固有年至而不去者矣。然此则皆是宿德元老系国家安危者矣。如今蝼蚁之贱。何足以拟议于此哉。且天下道理固有尽者。亦有未尽者。君之使臣。臣之事君。当以尽者为法。不当以不尽者为准也。夫继往圣开来学。宜莫如朱子。而朱子之谨严于引年者。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1L 页

记注官曹夏卿传谕后书启(辛酉二月)
一夜昼间。三承 圣旨。揆分惶陨。更无所达。承旨史官之归。已悉微衷。倘垂 矜察。庶蒙财处。臣不胜屏营祈恳之至。
承旨宋昌再来传谕后书启(辛酉二月)
臣之去就。轻似蚁行。踪迹不安则退。 恩召下临则进。本无定体。惟命之从。自去冬以至于今。凡几去而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2H 页

假注书柳龟徵再来传谕后书启(辛酉二月)
臣于早朝。更竭微情。以付承宣之行矣。兹复承史官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2L 页

刑曹判书李䎘传谕后书启(辛酉二月)
臣离违京辇。只七个日。而史官承旨来传 圣旨。至于五次。臣之惶陨罔措。曷有极哉。臣之前后仰对者。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3H 页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3L 页

假注书李衡祥传谕后书启(辛酉三月八日)
贱臣前日之疏本。不足叨承 圣批。兹者。 圣明不以径退为罪。远遣史官。反赐 温谕。臣感激徊徨。继以涕泣也。盖臣之乞身。既据礼经。而 圣明俯谅微情。更不何督。人之听之者。莫不钦仰 圣德。以为 圣上之待臣下以礼也如此。臣下孰敢不以礼事上哉。然后臣知 圣明之所以处臣。反有贤于使臣。冒昧因循。无益于世而有愧于心也。然臣岂敢以近远。而葵藿之诚有所深浅哉。臣道途留滞。或至阡陌。与田夫野老邂逅。辄颂 慈圣暨 圣主轸恤之德意。听者无不欢欣鼓舞。或至流涕。噫。恩爱之感人之易如此。则其不可以禽兽待之也审矣。惟是蠲除一事。先声有浮其实。人民日望 德音之续下。而军卒尤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4H 页

记注官尹悏传谕后书启(辛酉三月九日)
臣才于史官之归。付上所怀。冀蒙登彻矣。旋又叨被别谕之下。臣之惶陨竭蹙。曷有其极。臣道途之馀。疾病大作。奄奄若垂尽之状。虽欲更竭微悃。猥烦 圣聪。精力有所不逮。则末由也已。赖天之灵。倘或少延。则谨当复进一疏。以祈 圣慈之矜察焉。万一因而就木。则从此永辞盛世矣。人生到此。尚复何喻。伏地呜咽。不知所云。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4L 页

臣不得奉承 圣旨。猥陈祈免之章。以臣微贱。屡渎天听。是岂分义之所敢出哉。祇伏私次。恭俟罪罚之加矣。不料兹者。远遣近侍。赐以 温批。反复开谕。 圣意蔼然。臣奉读惶感。如伏尺地。亲听 玉音。诚不觉 宸严之远隔也。至于登途之 教。臣于前后。已竭微悃。更无馀蕴。不敢复为蔓辞。以烦 睿听。只望圣学日进。圣德日起。以救涂炭之民生。以祈皇天之永命。则臣虽朝暮就木。与有荣矣。臣又窃伏闻。 冕迎有期。此又造端基福之秋也。所谓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谨独者及所谓正心诚意之效。薰陶透彻者。益可验于此矣。 殿下于此。深留睿意。则 宗社幸甚。臣民幸甚。犬马微诚。不胜区区祈恳之至。
记注官曹廷善传谕后书启(辛酉五月)
伏承史官所传本月初一日 有旨。以旱乾地震。 圣心惕然警动。特使小臣进言。冀或有万一之补。盖昔宋朝诸贤既退之后。以声息不到朝廷为义。然小臣则何敢如是。虽不命犹承。况今 圣教若是之恳恻耶。第伏念。小臣素无知识。徒习章句之末。顷者应命留邸。殆两月矣。所进言语。非不多矣。而皆不合时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5H 页

史官传谕后书启(辛酉六月三十日)
病伏垂死之中。伏承史官传谕 圣旨。遇灾致警之意。求助如渴之诚。溢于辞表。苟使臣疾病或可自勉。才分或可少裨。则其敢不趋走奉 命。以承休德哉。顾臣于三夏。伤于暑湿。绝食恃粥。朝夕待尽。此则史官之所亲见。非可诬也。病势至此。才分之有无。有不可论矣。噫。以如此艰虞之日。被如此勤恳之 命。而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5L 页

记注官张世良传谕后书启(辛酉六月)
臣猥以辞受私义。烦渎 天听。罪实难贳。恭俟诛殛。圣度包容。不惟不加之罪。又遣史官。复赐 温批。臣是何人。致勤 圣意。至于如此。兢皇震灼。罔知措身之地也。虽于贱微之分。终有所不敢安者。而若复冒死请辞。复烦 圣教如是。则臣罪益重矣。谨当恭承教命。含恩以死矣。臣伏读 圣批。诚心勤恳。可泣鬼神。臣独何心。敢爱其生。以孤 圣旨哉。惟是衰病残喘。朝夕待尽。虽欲忍死就道。其路无由。瞻望 宸严。只自摧咽而已。
礼曹正郎金涑传谕后书启(辛酉八月十一日)
臣垂死中。伏承礼曹正郎金涑所传 圣教。则以为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6H 页

史官传谕后书启(辛酉八月)
臣固知此稍廪。出于惠养之至意。而归休乡土之后。则祇受无说。故冒死控辞。盖自二月至于六月。呈状于所在地官。又露疏章。烦渎 聪明。以至于六月。则辞穷意蹙。终于承领。今又劳攘数月。道臣递谕 圣旨。则又不免复入文字。而方俟僭汰之罪矣。不料复遣近侍。 开谕丁宁。臣若感激鸿私。泯嘿而已。则是从前请辞。都归假饰矫诬。不出于诚心。人臣之事君之道。何忍如是。然而复欲控辞。则渎扰之罪。又加一层。臣之情事。实为闷迫矣。伏念臣方值秋成。粗有庚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6L 页

史官尹之翊传谕后书启(辛酉九月二十三日)
小臣承 命。校进心经释疑时。有可疑处。则不免妄以旧闻。有所修删。其犯不韪之罪大矣。方俟大何之至。食息不敢安矣。乃蒙 圣上恕其愚而略其僭。复下奖许之音。远遣近侍。传谕叮咛。而末复有收召之命。臣之惶恐陨越。何可胜任。臣之病状。屡陈于前。今不敢复渎 天聪。而惟是违慢之罪。日积月累。臣不胜怔营死罪之至。
假注书李颐命传谕后书启(辛酉九月二十八日)
朝夕就木之臣。孱喘绵绵廑存。只以远在乡曲之故。未蒙日月之照临。前后 圣教。不翅丁宁。今又耑遣近侍。十行 纶音。反覆恳恻。至以 先圣妃祥日为教。噫。我 先圣妃。行高恩厚。慈覆之德。浃于中外。宇内含生。孰不追慕荐哀乎。光阴若驷。 祥日渐迩。在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7H 页

史官传谕后书启(辛酉)
臣连承 圣批。辞旨愈隆。草莽微踪。弥增皇惑。又伏念臣实有大罪焉。日者封疏之日。病思昏迷。不觉语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7L 页

史官传谕后书启(辛酉)
臣之贱陋。猥蒙洪私。无以自露微忱。敢以浅拙俚语。仰烦 圣聪。盖惟朱子事君。虽被责落职。无不上表陈谢。矧虮虱之微臣。荷 天地之大恩。其敢昧然泯默。有若分所当得哉。然而干冒 宸严。罪合万死。祇伏私次恭俟 严命矣。不料 圣慈过赐宥赦。仍下宠札。臣感激悸怖。措躬无地。至于 收召之谕。则以臣筋力。久难勉强。况此死病缠身。朝夕就木。一番轻动。已是妄作。今复再试。以速摧残。则岂不骇人瞻聆哉。以是。永负 隆旨。死难瞑目。
假注书申启华传谕后书启(辛酉十月七日)
臣于前后史官之归。罄竭微衷。冀蒙 睿察矣。旋承圣教恳恻有加。夫去就动静。有关兴替之人。犹不敢承当。况此贱臣。曾是江湖之一凫雁。留不足为多。去不足为少者乎。鞭虽长。而不及马腹。古之义也。以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8H 页

承旨传谕后书启(壬戌二月十一日)
臣年迫八帙。死亡无日。虽使臣筋力可勉。犹不宜冒年从仕。况臣衰谢已极。悖谬罔加。加以去冬大病之后。廑廑气血。刬削无馀。瞑目之期。非朝即夕。溲勃臭秽之气。已自不觉。而人不敢近。至于墟墓神主。俾也可忘。咫尺之地。礼隔情阻。人理都丧。常愿遄死。只缘所处。幽昧荒僻。隔离天日。情实莫露。腷臆谁谅。惟有所恃者存焉。圣人处物。无不得宜。安老怀少。羁靮御马。意以为孱骸皱革。安著席荐。平心息虑。翛然归尽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8L 页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9H 页

假注书赵锡周传谕后书启(壬戌三月十一日)
臣伏承史官传谕 圣批。矜念悯恤之意。蔼然于十行之间。臣奉读呜咽。涕泪无从也。臣非不知自爱其身。而奈此衰老已极大限已尽何。更觌 威颜。永无其日。瞻天望 圣只有悲号而已。
承旨尹敬教传谕后书启(壬戌八月六日)
臣于去冬。几死道路。驮疾来归之后。 圣上医药之恩。不翅便蕃。而顾臣犬马之齿已迫八帙。治疗愈勤。衰迈愈甚。喘息虽存。言动已废。只一未冷之尸也。不料兹者。承宣远临。传谕 圣旨。十行纶音。可泣鬼神。臣是何人。敢膺兹 旨。亦以何心。不思糜粉图报乎。惟是微臣素乏袜线之用。徒误 列圣之恩。每一追思。魂骨俱惊。虽使臣年丁少壮。惟当甘伏沟壑。思湔(一作谫)盗虚名欺 圣朝之罪矣。况此躯命垂尽。筋骸都消。虽庭宇咫尺之间。犹且匍匐颠顿。不成步履。其何望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29L 页

承旨尹敬教再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八月十七日)
前日承旨之归。冒附数语以启者。诚出于肝膈。谓蒙天日之垂照矣。不料微诚未获上孚。承旨拔来。复宣圣谕。其所以提诱牖迷之意。视前有加。臣不胜皇陨。罔知措身之地。臣见方委席待尽。万一赖天之灵。得以少延。则谨当以一疏。备陈衷曲。以冀 矜察。而终若不能焉。则只将永辞明时。饮恨泉里而已。
承旨尹敬教三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八月)
前后 恩命。至于此极。顾臣何人。可以堪膺乎。只缘衰极病㞃。荐勤 圣旨。至再至三。臣之罪戾。万殒难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0H 页

注书尹之翊传谕后书启(壬戌九月二十七日)
臣自力就道。气益危缀。惫卧路傍。以俟暂苏。第以违命之日渐多。畏罪之心益深。敢冒万死。陈疏待 命矣。不料兹者。 恩旨复至。臣之陨越。于是尤甚。伏想疏本已达。臣不敢更烦 天听。以重罪戾。
假注书俞命雄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三日)
臣之无状。屡辱 恩命。至于此极。臣何敢惜此残命。更为迟留。第惟得达与否。则臣亦不敢期也。
承旨赵持谦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臣疾病支离。行且信宿。今日始到郊外。澌顿滋甚。未即自力。更欲调治数日。进诣 阙外。以请逋慢之罪矣。不料近侍又至。宣谕 圣旨。臣益增惶陨。罔知所措。臣姑观疾势。如可起动。则当承 命。
承旨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十六日)
臣之无状。乍入脩门。致有朝论之乖。皇陨惊悚。未及陛辞。苍黄径出。揆诸朝仪。乖刺甚矣。祇伏郊外。席藁待罪矣。不料 圣慈耑遣近侍。传谕 圣旨。丝纶蔼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0L 页

礼曹判书南龙翼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十六日)
臣才因承旨 宣谕。罄竭衷曲。俾或彻听矣。未及启达。而自 上复遣重臣。开牖迷惑。不啻谆复。顾此贱臣。何以堪兹。臣之情势。已尽于承旨状启中。不敢复为渎陈。以烦 圣听。又窃伏念。臣少淹城外者。诚以不能遽远城阙也。玆伏见无前 恩数。愈往愈埤。臣不敢复为迟滞。更误 恩命。兹敢仍向乡里。其得达与否。则臣亦不敢期也。第于近畿。粗有栖息之地。万一危喘未绝。得到此地。则谨当冒陈一疏。更竭肾肠之所怀焉。
礼曹判书南龙翼再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臣伏见礼曹判书臣南龙翼所被 谕旨。满纸纶音。皆非贱臣所敢承者。而至于添一疾病之谕。则臣尤不胜心陨而肝坠也。臣之情势。若不至于万不得已者。则承奉此等 教谕。岂敢终执其迷。以孤 圣上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1H 页

礼曹判书南龙翼三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臣再蒙重臣传谕 圣旨。此岂如臣所当得者。臣感泣惶陨。无地自容。盖臣上来之时。元不为久计。今兹出来。不专为人言之来也。窃自惟念。蝼蚁微臣。本不足为有无。而前后 隆恩异数。至于此极。臣虽极冥顽。宁不知感。以故行谋前却。九思十度。冒留近畿。以俟违 命之诛矣。若臣肝肺所存。则当以短疏。仰暴焉。
注书尹之翊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臣不辞径出。冒昧陈章。负犯深矣。方俟有司之勘定矣。兹蒙 圣慈悯怜。远遣史官。赐以 批辞。德音隆厚。愈往愈加。臣之惶陨。曷有其极(印本作曷其有极)。臣谨当再竭微诚。恭俟财处。
记注官韩洸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1L 页

待教崔锡恒传谕后书启(壬戌十月三十日)
臣罄竭微悃。苦辞呼吁。至于再三。而卑情隔阂。未蒙俯察。 批谕愈温。终靳允俞。臣势穷意蹙。无所容措。臣更当摅尽心腹。以冀矜许。而贱疾危㞃。㱡㱡垂尽。终不能自力。万一症情少歇。则谨当更冒万死。毕露危衷。
承旨李秀彦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七日)
臣才付微衷于传 批史官之行矣。未及启达。而承旨复至。宣谕 圣旨。臣之陨越惶怖。何可涯极。今日国势之艰虞。天灾之荐叠。有耳者皆闻。有目者皆见。虽使搜访道德才俊之士。置诸左右。纳用其言。犹惧其罔克于侥倖矣。况如贱臣者。至庸极陋。无有寸长。兼且宿负至重。虽荷 圣慈矜恕拂拭。而人言未已。朝著不靖。正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也。以故寻常跼高蹐厚。对人垂首。况且衰疾侵凌。半入鬼关。如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2H 页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2L 页

承旨李秀彦再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七日)
臣哀吁愈切。 俞音愈靳。如此厮挨。大伤义分。臣昼夜忧遑。顿失常性。循是以往。则必发狂病。横奔疾走。颠仆沟壑而后已。此岂 圣世使物得所之貌样哉。臣情实上孚。更无其路。始也冒作头势。自谓终得 圣旨。今焉劳攘数月。漫无收杀。内愧外惭。无以对人。以是归意渐决。颓如逝水。将不可复回。瞻望轩墀。但有犬马之怀而已。
承旨尹敬教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十日)
臣前后陈乞。实出肝膈。而终未上格。复遣近侍。谕旨之勤恳恻怛。又逾于前。臣于此。理穷辞竭。心神抑塞。更无呼吁之路。只有走伏穷山。以待鈇钺之诛而已。抑臣疾病危苦。朝不虑夕。古有预卜寿藏。死而便埋者。今臣所住之地。即臣埋骨之处。况且国事危急。未有甚于此时。臣亦岂欲远去京邑。以为自全之计哉。以故出城之日。不即径归者。盖以此也。粤自前月十六日以后。 恩旨络绎。使价陆续。驲路骚然。官厨苍黄。贻弊饥民。无甚于此。臣之决归之意。非得已也。然臣岂敢昧然长往哉。俟病少间。更留一疏。罄竭衷曲。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3H 页

承旨尹敬教再来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十三日)
臣之哀吁。又未蒙许。臣于此。岂敢复为烦渎。以重罪戾哉。只有退伏沟壑。以俟谴罚之加而已。
承旨赵持谦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二十日)
臣不敢坐违 朝命。冒抵江郊。咫尺 天阙。违负 隆恩。盖欲退伏沟壑。祇俟严诛。不料 圣慈曲加恕宥。复遣承宣。 德音谆谆。金石色变。顾臣何人。可以堪承。臣非不欲猥奉 隆旨。面竭肝肺。而区区所守。只欲仰成 圣朝以礼使臣之盛美而已。且伏念朝著夙夜之臣。以臣之故。遽遭谴罚。臣已极不安。而台臣加等之论。久而不已。臣虽欲抗颜冒入。人不有指点鼻笑者乎。以故。引首归路。终牾 恩命。臣罪万死。臣罪万死。
假注书金宇杭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一月)
臣违负 恩命。至于此极。罪实万死。傍人亦为代怖。而 圣慈洪量。天包海涵。反赐 温谕。谆复有加。臣于此。益不知措身之所。臣非不欲承 命一进。面竭馀悃。而素来衰疾。遇寒增剧。无计就途。臣之罪戾。一倍增重。虽蒙 圣慈曲赐恩宥。而廷议朝论。岂终宽
宋子大全卷二十四 第 533L 页

承旨鱼震翼传谕后书启(壬戌十二月二十七日)
臣十许日。安意跧伏。此实 圣慈矜怜之恩。日夕戴祝。意谓庶几瞑目而死矣。不料兹者。复遣近侍。十行纶音。反复丁宁。其忧勤恻怛之意。溢于辞表。而至引追先帝之语。臣奉读未半。涕下交颐也。当斯之时。臣之所抱。如有一毫裨益之资。则何忍退伏荒村。以死为期乎。且念年迫八十。羸癃颠仆。不成貌样。纵使臣抱羞冒入。人必指之曰。彼人也以彼老丑。贪恋恩荣。逼侧朝著云尔。则臣当内愧外赧。低首下心。逡巡却走之不暇。将何以少效涓埃乎。况今 圣教所谓四维者。岂非礼义廉耻乎。目今国势如此者。实由此物先亡。 殿下之以此为叹者。诚是至论。而今反使臣。以身犯之。臣之昏惑。窃不能释然于心也。噫。臣之不忍远去京邑。只欲国亡与亡。自献 先王之义而已。臣之情事。其亦悲矣。臣之违命之罪。至此而无以加焉。万一贱疾稍间。则窃拟更进城外。以俟有司之论定。而或蒙 圣慈矜恕。则将复奉身归死沟壑矣。烦浼 圣聪至于如此。臣罪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