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x 页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劄
劄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436H 页

伏以臣等。伏见礼官所讲定 敬宁殿练祭仪注。有曰练祭时至。 殿下具白袍翼善冠乌犀带。自内就别殿。行望哭礼。此盖沿袭辛酉前例。而臣等窃以为未安也。夫今玆丧礼之有练。非特为 世子服渐变之节。实 殿下服制之所当行也。谨按仪礼丧服杖期条为妻疏曰。为妻年月杖禫。亦如母同。礼记杂记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服问又曰君所主夫人妻。然则今日丧服。于 殿下为杖期。而杖期固有练祥禫。练祥禫之祭。又是 殿下之所当主也。是以当初 殿下所服者杖期。则可见遵用古礼。而除衰于十三日。不过依近代权制耳。既服杖期。不为之练。实非先王制礼之本意。而衰服既除。练无所施。则是亦为疑难之一端矣。然而通典为皇后大祥忌日哭临。仪博士许翰等引杜元凯之言曰。天子诸侯虽卒哭除服。其练祥日必有位。所谓位。即主丧之位也。以此观之则练祥之有位。未尝以除服而废阙也。揆以先王之礼。则杖期之有练如彼。参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436L 页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437H 页

并引避而退前所被斥。既非寻常。今虽移职。势难臧否。谏臣疏语。承宣 启辞。俱属谬戾。不足为嫌。请大司宪赵泰采司谏尹弘离并 令出仕。仍窃伏念凡人臣之进言者。当精白其心。直截其辞。不宜挟杂私意。有所探试。而正言尹志和之疏。外托于遇天灾勉君德。而阴济其救解被罪两臣之计。敢以前日之 圣教。后来之 处分。交比而互质。终乃归过于 圣志之不立。夫天下之事。唯当论其是非可否而已。不必拘掣于前后之参差。而况前日 圣教。亦非以两臣为无罪也。志和苟知两臣之无罪。则宜其明言显讼。以请原释。而不此之为。用意揣摩。游辞荧惑。藉口于前后举措之参差。而私心所在。自有不可掩者。谏诤之道。岂容如是。且史官为任。记人主言动之得失。以为劝戒。而不以所记告时君者。盖为史体之至严故也。是以唐太宗欲观起居注。褚遂良,朱子奢谏之。古人深意。于此可见。而今志和急于为两臣游说。至以书之简册等语。登诸疏章。显示褒贬。不少严密。 国史之体。从此将坏。后弊所关。不可不惩。参以彼此。宜有罪责。且 朝家之所以待台官。台官之所以自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437L 页

相臣丧论 庙享不受胙劄(副学时与馆僚联名)
伏以今玆大礿 亲享。斋已致矣。 驾将动矣。而不意相臣卒于此际。揆以古礼大夫卒。当祭则不告之义。不宜 启达其丧报。而政院既因还纳 命召。不免仰禀。此则今无可论矣。惟是 宗庙之礼至重。故夫子之以不得成礼答曾子之问。不及于大夫之丧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438H 页

竹泉集卷之二十九 第 438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