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x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年谱
年谱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4H 页

壬子。 皇明毅宗皇帝崇祯纪元后四十五年(本朝显宗大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子。(巳时)先生生于汉师东部崇教坊柏谷之第。(按先生生朝。在癸丑立春后。谈命家例以癸丑为年甲。故先生尝以癸丑生。行于世。至后七十。辞加资时。亦据此为辞。)
癸丑。(先生二岁)
甲寅。(先生三岁)
乙卯。(肃宗大王元年先生四岁)
丙辰。(先生五岁)
幼而温厚端重。不妄游戏。不遽喜愠。动止已如成人。一家尊党。皆器重之。
丁巳。(先生六岁)
戊午。(先生七岁)
己未。(先生八岁)随祖考赞成公。往骊州任所。
庚申。(先生九岁)
辛酉。(先生十岁)
壬戌。(先生十一岁)
癸亥。(先生十二岁)
尝随赞成公。入银台直所。时尤庵宋先生。造朝在 禁中。见之顾语人曰。此子德器异凡。后必为命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4L 页

甲子。(先生十三岁)八月。遭赞成公丧。
乙丑。(先先十四岁)
丙寅。(先生十五岁)
丁卯。(先生十六岁)
戊辰。(先生十七岁)
己巳。(先生十八岁)聘夫人洪氏。
夫人。南阳大姓。考讳文度。吏曹判书。贞靖公。北汀讳处亮之曾孙。谷云金公寿增之外孙。○夫人兄讳有人。字仁甫。弱冠志学。造诣已卓然。与先生相得甚欢。日以性理之学相切嗟。
庚午。(先生十九岁)
辛未。(先生二十岁)
壬申。(先生二十二岁)春。就学农岩金先生于永平白云山中。
时农岩先生。以祸故自废。讲学于峒阴山中。先生将就拜请业。先以书为贽。农岩先生与从弟昌肃书。有曰鱼生书。其有志力学。诚心求益。不易得如此。又答议政公书曰。近得贤胤来相守。真所谓长松下清风。况其才敏精勤。殊不易得。在鄙陋。资益为多。屈左徒橘颂之作。殆非虚语也。又常许以师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5H 页

随谷云金公。游谷云。
谷云爱先生特甚。携入谷云山中。讲学阅月。因遍赏九曲诸胜而返。
秋。与洪仁甫读书于道寂寺。
癸酉。(先生二十二岁)冬。从农岩先生。读书于白云寺。
先生尝言初从农岩先生。入白云山。每雪窗风铎。晓睡初醒。静听先生讽书声。琅琅出金石。一生读书根基。实有得于此时云。(按洪公遗祸。有寄先生白云山诗曰。云山独往吾辉伯。夜云寒灯孟氏书。注曰。辉伯。鱼君初字也。)
是岁。读朱子大全。
作七言长篇一首。有昼诵夜思期不息。但愿没身钻又仰之句。(按时有货朱子大全者。先生欲居之。而顾无以为价。夫人曰。无忧也。即日。夜治箴线。为人裁缝。未几。得钱若干以资之。是书遂归于先生。自是不离几案。日夜诵读不倦云。又见洪夫人行状。)
甲戌。生(一作先)生二十三岁 三月。哭洪仁甫。
洪公于先生。实有初年师友之义。赍志早没。先生恸之已甚。为之遍拾遗文往湘水。(洪公旧居积城。村名。)至于坼剔屋壁而求之。裒为一集。卒以传世。(按三渊金公昌翕悼洪公诗云。鱼郎拾遗章。坼壁乃得之。盖指此事也。)有祭文及止谷感怀诗。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5L 页

乙亥。(先生二十四岁)
丙子。(先生二十五岁)冬。从农岩先生。读书于石室书院。
丁丑。(先生二十六岁)闰四月。陪农岩先生。游道峰书院。
同门诸公多从之。饮舞雩坛。行旅酬礼。仍拜清节祠。(按文集。农岩先生语录曰。先生与诸生。访水落山梅月影堂。先生曰。梅月虽托迹缁髡。而志在名教。所立卓然。遂率诸生致礼甚恭云。盖梅月堂金公遗像。在清节祠。)
十二月。上书农岩先生。问论语疑义。
作智与知觉辨。
大学序注。云峰胡氏曰。朱子四书仁义礼。皆有定训。独智字未有明释。尝窃取朱子之意以补之曰。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农岩先生以为此说。只说得心之知觉。与智字不相干涉。与闵公以升屡书辨难。而先生又作是辨以发明之曰。性者。理也。冲漠无眹。而有其则而已矣。情者。性之发也。直截流出。而为其事而已矣。心也者。气也。神明不测。灵觉不昧。有以具此性而行此情者也。故非此心。则性不能自运。非此性。则心无所为准。今夫见孺子之入井。则心知其无罪就死。而仁之理。于是乎形焉。见穿窬之为盗。则心知其无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6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6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7H 页

戊寅。(先生二十七岁)十二月。上书农岩先生。问论语疑义。
前后两问目。农岩先生并逐条答之。多所印可。见先生集及农岩集。
己卯。(先生二十八岁)三月。陪农岩先生及先生弟三渊公。舟游三洲。
即石室地。有酬唱诗。
八月。中增广生进两解。又中文科初试。
先生自己巳士祸以后。不入场屋。至是年。复 端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7L 页

十月。中进士状元。
时先生仲弟兢斋公。亦以两场联璧。一世荣之。
因文科覆试。换封弥之变。遂废举业。
先生既不专攻举业。至是。一举中小大科。士论洽然。至覆试。时主司得先生所对策。擢置第一。而作奸者潜易其封弥。知旧见先生文者。竞相传诵。不浃日。已脍炙人口。及榜出而科券行。乃先生文也。先生固默不以语人。而人已骇愤传说。竟置狱穷治。(按陶庵李公縡三官记曰。始。李坦以台鍊。坐试所帐外。见鱼某呈试券。编某字。以其名下士。故心识之。及其券入选。意谓鱼为及第。至坼号。则乃朱晟也。疑心自此而生。退听。人言多有可疑。遂发拿覆之 启云。)先生亦以对质被逮。先生方读书石室。叹曰。吾从此不应举矣。农岩先生曰。子之志则可矣。然且勿以语人。盖谓亲在未必得行其志也。先生竟矢志益坚。士林莫不嗟惜焉。(按野史。先生试券。以露字第三张入格而被晟作奸。至禁府对质。时官问先生以纳券字号。对以不知。又以晟试券示先生问之。又对以非己所作。盖先生盛德。不欲人由我而死也。然屡度刑讯。窝赃尽露。又因诸科贼事觉。遂罢覆试榜。晟竟为奴济州。)
十二月。除内侍教官。不就。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8H 页

庚辰。(先生二十九岁)二月。从议政公。往新溪任所。
三月。还京。历览松京诸胜。
八月。往省新衙。
十月。哭金君山。
君山名崇谦。农岩先生子也。志气豪迈。才学夙就。与先生交契甚挚。而不幸短命死。先生甚恸之。有祭文挽诗。
辛巳。(先生三十岁)三月。往省新衙。
哭谷云金公。
谷云于后生中。最重先生。未尝以辈行。年德自高。常许以少友。谆谆告语。期之以先贤事业。先生至晚年。敬慕不怠。称述绪言甚多。按先生读书散录。有曰邵克夫四贤吟曰。君实之言优游。伯淳之言条畅。彦国之言铺陈。晦叔之言简当。有宋元礼之间。大为一时之壮。余辛(一作幸)游金氏父子兄弟间。窃尝妄为之说曰。谷云之言优游。农岩之言条畅。三渊之言铺陈。圃阴之言简当。虽谓之一时之壮。可也。
十月。往省新衙。
上书农岩先生。论大学自欺说。
见文集。
壬午。(先生三十一岁)正月。除 健元陵参奉。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8L 页

二月。上书农岩先生。再论大学自欺说。
见文集。农岩先生答书曰。所论几于澜漫。其参差者无多云。
癸未。(先生三十二岁)三月。往省议政公杨根任所。
八月。往省杨衙。
九月。游龙门山。
三宿乃还。
冬。上书农岩先生。论尚书五诰。
农岩先生答书曰。承谕读五诰。见得天命人心之粲然者髣髴。可见不易能如此。圣人之言。无精粗可拣择。才见如此。便是心量不弘。到得用处。必有欠阙不周遍之病矣。前此读书。到此等处。每苦其繁猥。多所忽略。今因来示。得有所省发。殊可幸也。
甲申。(先生三十三岁)正月。往省杨衙。
三月。往省杨衙。
上书农岩先生。论朴世堂思辨录中戒惧费隐两条说。
时朴世堂撰思辨录。以驳朱子四书注解。泮儒疏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9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499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0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0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1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1L 页

八月。除翊卫司副率。
九月。往省杨衙。
十一月。往省杨衙。
乙酉。(先生三十四岁)读周易。
以六日一卦为课程。昼夜不撤。凡三年。有劄录。(按尹竹岩得观沙村问答。先生言今明经与 经筵。皆以程传为主。而易之义终难见矣。盖文易孔易不同。程传从孔易。朱子方说得文易之本义云云。据此。知先生于易盖多主本义。后于疏章。又论本义之不可偏废。)
丙戌。(先生三十五岁)正月。升冰库别提。
六月。移义禁府都事。旋递。
先生本无意于禄仕。既迫于父师之命。黾勉出脚。及移是职。遂辞递。以诗自咏曰。十考低回寸禄縻。冷司闲局养孱羸。一抛鸡肋都无事。竹院清风午睡迟。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2H 页

先生素好山水之游。而縻于职事。无暇理屐。至是与金公偕发。(按集中。只有发兴元仓诗。而甲午纪行诗。又无重游之语。疑是行。或因事径返也。)
丁亥。(先生三十六岁)八月。与妹婿金诚仲(纯行)游加平。
九月。陪农岩先生。寻道峰书院。
十二月。除翊卫司翊赞。
是岁。校沧溪林公(泳)文集。
林公与农岩先生。为初年道义之交。问学工夫。精密过人。农岩先生常许以论学文字。退陶后初见。先生既校其集。有论学书禀于农岩先生。先生答书曰。承因阅此稿。有加意本原之意。甚善甚善。吾辈从前为学。只为欠此工夫。故虽有文字功课些少知见。亦无凑泊融会处。所以若存若亡。不能充积发挥。今得来谕提警。良有起予之幸。
与金圃阴(昌缉)讲胡子知言。
圃阴。农岩先生第四弟也。为学。以精思力践为主。不事文华。与先生相与最深。以胡子之学。自有力究自得之蕴。不可不一番讲求。遂以书牍往复辨证。并见先生集及圃阴集。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2L 页

时议政公拜江华府经历。先生乞暇陪往。三月还京。
闰三月。拜农岩先生于三洲。
时梦窝(昌集),老稼斋(昌业),圃阴诸公。亦来会。泛舟观渔。有联句诗。(按农岩年谱。梦窝公时罢相。退居金村。与先生朝夕相从。)
四月。丧农岩先生。服齐衰三月。
农岩先生。自庚辰哭子以后。疾患频发。至是益示惫。先生往来诊省。左右服勤。竟以是月十一日。遭山颓之恸。先生摧裂伤尽。如不欲生。以师本无服。加麻而已。而齐衰三月之制。先儒有行之者。故遂服是制。以终三月。
六月。会农岩先生窆礼于石室。
操文祭告。仍留参三虞而敀。
九月。往省沁衙。
十月。行子道凝冠礼于沁衙。
时先生有心丧。而议政公春秋已高。不可待年行礼。邀李林川(湛)为宾。而议政公主之。
乙丑。(先生三十八岁)正月。升工曹正郎。
与同门金道以等。编定农岩先生遗集。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3H 页

时。三渊以农翁行状属先生。先生要三渊亲撰。三渊答书曰。所谕行状。乃左右之任。胡为是言耶。自初佥议固有所属。以为不烦面嘱而自知担荷矣。胡为是言耶。鄙既作表作志。虽使知德与能文。一人三撰。于事体有不当者。左右若固让不当。则鄙亦已矣。宁可无行状耳。伊川之于明道。勉斋之于朱子。其为行状。岂不尽善。而明道朱子之所以不朽者。不系于此。盖自有当身立言。足垂万世。然以事则有正自不免者云云。先生犹谦不敢当。而是岁屡遘疾病。且有长殇之戚。遂因循不及就。而农翁行状遂阙焉。年谱。乃先生所草。而未详编成年月。姑录于此。(按农岩先生年谱。今已刊行于世。而不载撰缉之人。岂晚始刊行。不知为先生所编欤。据今行本跋文。即渼湖金公元行所撰。而有曰当时及门之人。伦逝殆尽。区区缀拾于文字见闻之馀者。百不一二。是尚可谓纪实也乎。书既成。穷居无力。未及入粹云云。则又若初不见先生此本而别为一本者然。亦可怪也。姑纪于此。以俟知者。)
哭农岩先生夫人。二月。会窆礼于石室。
有挽诗。
四月。哭子道凝。
道凝志气伟然。词翰夙就。人皆以远大期之。才胜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3L 页

六月。除衿川县监。
七月。葬殇子于高阳先兆。
先生自四月疾笃。至是月。始行葬礼。(后改葬于礼德望浦先兆。)
八月。赴衿川任所。
庚寅。(先生三十九岁)三月。往沁衙。奉板舆于衿川任所。
时议政公自江华移拜仁川府使。将赴任所。故先生为遂荣养之愿。便道奉迎焉。
随议政公。往衿川任所。
四月。参农岩先生大祥。
有祭文在文集。
十月。行赞成公迁窆礼于礼德望浦里。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4H 页

辛卯。(先生四十岁)正月。呈辞状递任。
前年十一月。有邑民落讼称屈。至于击铮 驾前。先生以事虽无。实终涉难安。屡呈辞状。期于必递而后已。
四月。参农岩先生忌祀。
以师门忌辰。不可无泄哀之节。约同门诸人齐会拜哭西厢隔壁。自是每年行之。
八月。与洪良臣(锡辅)游清潭。
清潭。洪氏别业也。先生爱其泉石之胜。与洪公偕发。徜徉屡日而返。后撰清潭洞府记。
壬辰。(先生四十一岁)正月。除活人署别捷。
三月。除天安郡守。(按年谱。公之除天安为四月。而考于天安郡先生案。则三月十七日。除拜。甲午九月十一日。辞递。前任李衡佐崔昌演代任。)
先生为治。一以仁恕平允为主。邑处畿湖之间。民俗素称玩巧。而至诚抚摩。不求近效。远近士友。执经问难。殆无虚日。官衙寂然。尽日无铃索鞭扑之声。
癸巳。(先生四十二岁)五月。哭圃阴金公。
先生与金公性气相合。切磨弥笃。以卒师门绪业。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4L 页

六月。会农岩先生跻享礼于石室书院。
杨州儒生具文沂等。上疏请跻配。至是。始举追享之礼。先生与同门诸人。往会于院下。
族谱成。
鱼氏旧有小谱。而义例未完。且岁久不续。阙漏益多。先生为之填补考订。积十数年之工。至是。捐俸刊行。有序在文集。
家乘成。
先生以历世寝远。先伐文献多阙。积久搜访。野乘国牒平日记闻志状简牍之类。无不蒐缉。又自文贞公以下旁亲诸公事乘。分编成书。合三大卷。有序在文集。(此条。未详年月。姑录于此。)
甲午。(先生四十三岁)九月。解郡。归作四郡之游。
有丹邱诸诗。
拜遂庵权公(尚夏)于黄江。
先生于遂庵。平生敬慕。至是。往拜其门。多所讲质。有纪梦一诗曰。几杖初陪寒水斋。伤心几度说吾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5H 页

乙未。(先生四十四岁)六月。与正庵李仲谦(显盏)上书三渊。质所论心性说。
李公与先生。为同门友。相与论心性。其说多端。大抵以为人物之性。虽同得天命之本体。而至于五常。则物只得其一偏。又以仁义礼智。为乘气之理。与太极本体不同。又以为体用一原也。今曰物具五常。而其发也。偏于一隅。是分体用而二之也。又曰。未发之中。气质之不善者。浑化而无有。先生逐条辨明。往复十馀度。至是。并呈览于三渊。其略曰。人之性。即此健顺五常。物之性。亦此健顺五常。但人则得气之正通。故推之无不通。物则得气之偏塞。故仅存一端。而其本体之浑然者。初未尝不全也。又曰。牛之必耕。马之必驰。莫非此理。安有放下物之名目作用。然后为专言理者哉。若曰耕驰底是道。非耕驰直是道云者。则道器之分。本自如此。不独物耳。人之言语动作。皆然。又曰。就气禀不同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5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6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6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7H 页

七月。遭祖妣元夫人丧。
九月。行合窆礼于赞成公墓。
是岁。长女归洪象汉。
象汉。洪公锡辅子也。洪公与先生有道义师友之好。遂有婚媾之议。而使其子往受业焉。象汉自委禽之后。就学于门下者屡年。服事如亲父兄。虽家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7L 页

丙申。(先生四十五岁)二月。与李仲谦读书于积石庵。
李公论心性诸说。终与先生不合。要先生偕往山房。昼夜辨證。二十日而还。庵在三角山下。金道以金士脩(时敏)洪象汉李黄中从。(按先生丁酉祭李公文曰。去岁之游北城古刹。劄目之编。商量益密。盖先生此行。又与李公商议朱子大全劄疑问目合编事也。劄目说。详见己酉条。又李公有北山讲义一书。即此时所录也。黄中。李公子也。)
三月。陪三渊游清潭。
时三渊要与先生会于清潭。讲太极图通书。仍论人物五常之理。三渊有诗曰。五常人物禀来同。说自濂翁至晦翁。不幸末流生异见。殆将万片裂虚空。阴阳隔断相根妙。动植全亏一化中。濯旧来新君若肯。十年林下着研穷。先生答诗曰。统体全完各具同。昭然指掌赖濂翁。五常若道分将去。一理难成满不空。何物或亏虚圈内。至圆元在碎中尘。尘编寥落微言晦。谁向源头着根穷。(按洪氏旧书。有所谓对越帖者。即先生手书。濂洛以下至我东诸贤箴赞铭祭文诸作。赐洪公象汉者。而是时。洪公携是帖。以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8H 页

是岁。除宗簿寺主簿。
升掌乐院佥正。
为四学儒生尹得和等草疏。辨尤庵先生诬。
先是。遂庵权公作俞市南所辑家礼源流序。斥尹拯背师之罪。盖拯尝受学于市南。市南辑源流。托尹拯父子證正矣。市南没。拯遂不还其书。迁就屡年。反以为其父所辑。疑眩一世。而郑抱翁瀁。又有所受托于市南者。两本对校。其慝乃显。俞氏请序文于遂庵。遂庵以拯于尤门。实为背师之人。源流一事。又涉攘夺。明正其罪于序文之中。继又上疏论拯。有曰。一则背师。二则背师。拯党迭出讼冤。侵诋遂庵。以及于尤庵宋先生。先生为诸生草疏。极言拯父子前后罪过及宋先生卫道距邪之功。于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8L 页

上书遂庵。论禽兽五常说。
时遂庵之门。巍岩李公(柬)。南塘韩公(元震)。以禽兽五常具不具为争。各主一说。以禀于遂庵。遂庵两相肯可。而颇右韩说。先生之在黄江。略有所论。而犹有未究竟者。且以农翁初年五常之说。晚来改见。别有定论。而为见初晚之分。刊入文集矣。浦中诸论。藉此为證。殊为失实。故先生以书辨之。其略曰。太极本体。冲漠无眹。而阴阳五行之理。已悉具于其中。虽初无仁义礼智之名字。而五者体段。合下完具。是乃天命全体也。人物之所得以为性者。莫非此个全体。则所谓健顺五常。岂有一物之不具哉。但理之在物。随其气禀而互有通蔽。故不能无偏全大小之别。此朱子所谓气有许多。故理亦有许多者也。理虽堕在气中。而理自理气自气。不相挟杂。故偏全大小。虽不一。而其本体之全。则未尝不自若也。此栗谷所谓理通而气局者也。盖其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9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09L 页

丁酉。(先生四十六岁)六月除富平府使。(按金公时敏东圃集。载丁酉年与先书。有曰居然岁穷。又曰。又将增齿。又曰。无之还仍。更着将脱之湿衣。爱静之素心。想不以为乐也云云。据此则先生似于是年十二月。有解郡旋仍之事。而无可考。)
九月。哭正庵李仲谦。
李公与先生同学于农岩先生。笃志深思。不得不措。但其论理气心性。有未契师旨。而别为一说者。与先生往复辨难。前后十数。终不能合。而先生于辨驳之际。心平气和。无一分自是求胜之意。李公亦感其如此。倾倒罗列。尽言求益。故交际之笃。终始无替。及其没。李公之子以行状属之。先生撰成焉。(按赞善吴公熙常。尝语其门人曰。近世性理之辨。遂成同室操戈呵叱之际。全没和气。往往使人掩目而不欲观。惟鱼杞园李正庵二家之往复。最得争也。君子之意。只是据见平说。无许多动气求胜之意。栗牛四七辨。亦如是云。)
戊戌。(先生四十七岁)二月。除司宪府掌令。
自富平来寓清潭亭舍。以踪迹不安于城闉故也。(按先生是年实被儒选。未详谁所论荐。)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0H 页

时 景庙在东宫代理。故上书辞职。而以新除职名。不敢当。故以前府使书衔以呈。
四月。复除掌令。再上书辞递。
九月。 宣懿王后膺 世子嫔选。
即兢斋公女也。时 世子嫔沈氏(追封为端敬王后)薨。 贰阃久虚。德选方急。物论齐属于兢斋公家。时先生才被儒选。又拟椒房之联。情迹惶蹙不自安。(按先生是时。上奉大耋两亲。兄弟一室。未尝分析。至是。兢斋公联戚 王家。先生情迹惶蹙。始分门以居。而兢斋之号。先生所命。以寓兢惧畏约之戒者。)
己亥。(先生四十八岁)正月。论语详说成。
先是。农岩先生以朱子论语集注精义或问等书。非为不详尽。而大全书中与朋友门人问答经义者。尤有可以参互发明。又非语类诸说出于门人纪述之比。欲汇辑为一书。名以论语详说。以惠后学。手书目录一通。使门人金时佐缮写数篇而已下世。先生遵遗旨。踵以修成。有跋在文集。(按跋文略曰。道以氏每劝余续成。而余汩于吏役。荏苒十年。未下手矣。尝梦侍先生。语及此事。极叹编次之迟。余觉而瞿然。遂亟纂集。再阅岁而讫功云云。)
四月。又除掌令。三上书辞。不许。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0L 页

五月。移寓鹿川。未几。移处栗村郊舍。
鹿川。即先生姑婿李相公濡亭舍也。先生既不得出入城闉。且以两老亲甘旨药饵之需。不能无资于京中。欲讨一近郊僻静处。李公家为借郊亭。寓居数月。而犹以不便藏修。旋即就栗村赞成公旧墓。搆家舍居之。(按。栗村。有赞成公四秀亭遗址。)
陪三渊于石郊。讲朱子语类。
石郊。即老稼斋金公郊舍也。
十月。上书辞掌令。 命还给。
除司宪府执义。上书辞。又 命还给。
十二月。再上书辞执义。不许。又呈辞状。递职。
上书后。有 东宫敦召及 大朝特教。先生又上书辞。
庚子。(先生四十九岁)正月。以从子锡胤闻官为后。
即先生季弟判决事讳有鹏长子也。
六月。 肃宗大王升遐。入京参外哭班。
景宗大王即位。 宣懿王后正位坤极。
成服出郊次。
时 国有大丧。小大遑遑。而 主上自在春宫。患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1H 页

礼官以丧礼节目来询。辞不对。
自此屡承收议之 命。而其不对者。并不书。
下别谕敦召。上疏辞。
时 上候已违豫。大小机务。或不能裁决。下 谕敦召。亦出于左右奉行而已。(按是时。 上候沉痼。宫闱近密。亦无由斡旋辅赞。则宗社大计。惟在于册 英庙。代理庶政。而一种凶逆之徒。潜挟逆宦为内援。以讳 上疾为事。兢斋公方以肺腑近亲。为诸公所倚重。而亦无由通关内外。参涉言议。其迹似密而实疏。有不可奈何于其间。而外间逆应之论。或不以为然。先生在野忧叹。至于忘寝废食。而职名虽不在身。 谕召且踵至。情迹之危蹙。又甚矣。是岁五月。趾斋闵公镇厚卒。先生为作哀辞以悼之。有曰。当 嗣圣新服之初。弥论辅佐之责。舍公其谁。而天乃夺之斯遽。此朝野相吊。惜公之不可复作者也。虽在应副信笔之作。而先生忧时茕茕之意。可见。)
八月。除杨州牧使。辞不就。
十二月。上书三渊。论庄子之学。
三渊初年之学。尝出入于诗骚庄禅。于庄特取其有得于融通昭旷之妙。尝劝先生读是书。以资其玩心高明之功。先生覆书略曰。庄子开卷窒塞。十居八九。姑阙其所难通。而即其稍解处言之。则玄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1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2H 页

辛丑。(景宗大王元年先生五十岁)三月。拜三渊于谷云。
时三渊移住谷云。先生往拜之。信宿十馀日而还。后三渊有书曰。寂寥之期。赴者良勤。而待者亦劳跂。幸而适愿融畅。殆不朽。适又日长如年。亦不以思卒为怅。只记唐人诗。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恰为实际。又曰。今会融畅。尽是未始有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2L 页

六月。有敦召之 命。
儒臣李重协于 筵中。历举遂庵权公三渊金公芝村李公(喜朝),厚斋金公(干)及先生名。请尽礼敦召。以辅初政。遂有是 命焉。
上疏辞。别 谕。
七月。孙用霖生。
哭姑婿鹿川李惠定公。
八月。闻遂庵权公丧。为位而哭。
遂庵晚见先生于黄江。期望甚大。不欲以先进自居。先生又以尤门衣钵。农岩交执。岿然在世者。惟公一人。推诚尽敬。无间于门下。至是。恸廓靡已。拟一奔哭于黄江。旋值壬寅士祸。未遑焉。
十月。哭金诚仲。
有祭文挽诗。后又撰墓志。并见文集。
十二月。闻梦窝诸大臣窜谪之报。
时时事一变。诸大臣窜逐相望。祸且不测。先生在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3H 页

哭老稼斋金公。
是年。又读周易。
自是循环讲读。以至末年。
壬寅。(先生五十一岁)二月。哭三渊金公于石郊。
先生自山颓之后。依仰三渊。尤益勤笃。虽未尝执贽为门弟子。而尊敬慕爱。无间师门。疾痛忧虞。义无异同。而至是。启手于侨舍。遗令以文稿及经说。属先生选正。(按渊翁期许先生。直以三渊之统。其评品诸语。可考而知也。集中书牍有曰。凡人所患。多在于克伐怨欲。而吾人身上。独无一焉。尝窃钦叹。以为难及。又曰。所叩存养玩乐之云。全不着题。以其迹。则依俙乎百源罗浮之轨。使性恬如吾舜瑞者享此。则便是不窥园规模背后工夫。岂不富有乎。惜乎。百渊主人。非静者也。又俞兼山肃基所著三渊语录。先生曰。吾尝就人品中作六层。曰圣人。曰大贤。曰君子。曰善人。曰俗人。曰小人。圣人。是大而化之地位也。大贤。是博约具造地位也。君子。是文质彬彬地位也。善人。是依本分无过恶地位也。如鱼舜瑞。文质交质。博约兼进者。呜呼。渊翁卓绝之行。超诣之识。于人鲜有许可。又尝以拟人非伦。传神失真为深耻。而其于先生。独称道如此。呜呼。是岂苟然者哉。盖渊翁之期望先生。固在乎直接师门之统绪。绍述农翁之志事。不独渊翁之许之也如此。抑亦先生之任之也如此。则农翁兄弟之于先生兄弟。固无间于家内之父兄子弟矣。乃有一种浮说。以讹传讹。直谓渊翁疾革时。先生往问疾。而渊翁有间然底意。不许接见云。呜呼。是知渊翁与先生本末之详者哉。按渊翁临箦时语录。信谦问曰。文稿当示谁人。曰。舜瑞存。示之可也。信谦曰。示之无害。先生曰。书札。舜瑞,俞肃基与朴弼周。相议去取可也云云。此其存没幽明相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3L 页

六月。往拜农岩先生祠宇于永平。
时师门祸故。荐酷祠宇。将往永平。先生与兢斋公出力治行具。至是。往拜庙外。
省谷云公及农岩先生墓。
有诗志感。有残生雪涕瞻荒垄。万事惊心仰远穹。往巳今寅那忍说。百年乔木但悲风之句。是时先生益无意于世。直欲铲迹深山。而难于将老。有不可得。惟黾俛朝夕。日以送谪问孤为事。至于讲辨著述。亦不遑用力云。
癸卯。(先生五十二岁)四月。与巍岩李公举书。
先生书佚不传。李公答书略曰。沧桑澒洞。茫无涯畔。山顶螺壳。犹带先天物色。况词旨含蓄。俯仰感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4H 页

入山观卜居处。
时先生有长往之意。遍入东峡诸处。求可以卜筑。到加平中山。(村名)有诗曰。尽室入山吾计应云云。
五月。率同门二十二人。诣 阙外上疏。辨尤庵,农岩两先生诬。
时京畿儒生金弘锡投疏。丑辱两先生。先生倡疏论。与同门生二人二人。伏 阙外拜疏。而先生为首疏。略曰。金弘锡等。托以为先正臣成浑辨诬。诬辱先正臣宋时烈。罔有纪极。而搀及臣师。恣意丑诋。并请追夺官爵。 殿下不少加察。遽下该曹禀处之 命。噫。时烈之以此被诋。其来已久。而其百般妆撰。极口诟骂。未有如弘锡之甚。此诚斯文之变怪。士林之所共愤。而今臣等尤急于为师辨诬。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4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5H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5L 页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6H 页

咸从世稿成。
世(▣目)。即县令直学文孝襄肃及文贞灌圃(得江)松亭(泳浚)诸公诗文合选者。先生尝因旧本。证正增补。至是重刊行世。
遭凶徒赵趾彬发 启。六月。 命罢职不叙。
正言赵趾彬。因次对 启曰。前府使鱼有凤。自称金昌协之门生。乃敢纠率不逞之徒。投进一疏。语意绝悖。金某既是贼集之同气。则果使其人至今生存。律以邦宪。当坐收司。而今鱼某肆然笔之于疏中。极口称诩。略无顾惮。渠若有一分严畏之心。不念分义。伸救逆属。一至于此哉。请罢职不叙。其后持平沈埈传启。蒙 允。(按李公辅天遗事曰。鱼先生道义名理。实为农门之嫡传。望实俱隆。而不幸当辛壬之际。先生弟咸原。以肺腑之亲。不能救四大臣赤族之祸。訾谤
杞园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516L 页

与同门十馀人。往石室书院。参农岩先生两世撤享告由之祭。
司谏李世德。首发被罪人父兄黜院享之论。至是。沈埈再发 启。文谷农岩两先生。竟至撤享。先生往参。告由而敀。
编农岩先生语录。附四端七情人心道心说。
先生在师门最久。籍记绪言甚多。至是。删拣编定。而先生之在石室也。农岩先生以所述四七人道等说授之。使之讨论。及文集之剞劂也。先生欲编入杂识。而圃阴诸公。以为恶惹争端。不如姑秘之。遂不得行于世。既而士祸滔天。文献荡失。先生甚以为虑。从吴大浚仲深得一本。传布士友间。又附于语录之下。(按农岩先生四七人道说。皆与退溪栗谷两先生说有少异。而黄江诸公之论。皆主栗谷之说。不敢有异见。故有惹争端之论。)
七月。丁议政公忧。
九月。行襄礼于礼德望浦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