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左先生年谱 第 x 页
海左先生年谱
年谱
年谱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6H 页

景宗大王三年癸卯二月二十九日己卯戌时。先生生于忠州梧甲里外宅。
四年甲辰。(先生二岁。)○八月。 景庙升遐。
英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三岁。)
二年丙午。(先生四岁。)
三年丁未。(先生五岁。)
四年戊申。(先生六岁。)始受学于祖考参判公。
五年己酉。(先生七岁。)
六年庚戌。(先生八岁。)能成文赋诗。发语多惊人。先辈长老。莫不器重。祖考参判公尝称曰。大吾门者。必此儿也。
七年辛亥。(先生九岁。)
八年壬子。(先生十岁。)
九年癸丑。(先生十一岁。)遭祖考参判公丧。迎接吊宾及四时哭泣之节。如成人。
十年甲寅。(先生十二岁。)
十一年乙卯。(先生十三岁。)
十二年丙辰。(先生十四岁。)
十三年丁巳。(先生十五岁。)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6L 页

十五年己未。(先生十七岁。)
十六年庚申。(先生十八岁。)○四月。聘夫人东莱郑氏。进士瑾女。荫吏判世规号东里玄孙也。
十七年辛酉。(先生十九岁。)
十八年壬戌。(先生二十岁。)
十九年癸亥。(先生二十一岁。)
二十年甲子。(先生二十二岁。)赴江陵试。以初场发解。
二十一年乙丑。(先生二十三岁。)
二十二年丙寅。(先生二十四岁。)
二十三年丁卯。(先生二十五岁。)
二十四年戊辰。(先生二十六岁。)
二十五年己巳。(先生二十七岁。)秋。赴春川试。以终场发解。
二十六年庚午。(先生二十八岁。)
二十七年辛未。(先生二十九岁。)
二十八年壬申。(先生三十岁。)秋。赴金化试。以终场发解。
二十九年癸酉。(先生三十一岁。)
三十年甲戌。(先生三十二岁。)
三十一年乙亥。(先生三十三岁。)○正月子若衡生。
三十二年丙子。(先生三十四岁。)秋。赴原州覆试。三日居魁。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7H 页

三十四年戊寅。(先生三十六岁。)秋。赴横城试。以终场发解。
三十五年己卯。(先生三十七岁。)春。中进士试三等。
三十六年庚辰。(先生三十八岁。)
三十七年辛巳。(先生三十九岁。)殿讲入 侍时。讲咸卦。 上亟称讲声之清雅。大臣以关东钜儒仰对。时泮儒一边人。受长官嗾。上书 东宫。为动摇之计。先生与数三同志立异。一边人至有鸣鼓付黄之举。
三十八年壬午。(先生四十岁。)
三十九年癸未。(先生四十一岁。)○九月。赴麟蹄增广东堂试策。居魁。○十月。应会讲周易大有卦。讲声清雅。诸考官自帐内击节称善。讲毕。捲帷致敬。中会试初场壮元。以同榜人表策等次。居甲科三人。面试又居第三。以探花。付社稷署直长。选槐院。
四十年甲申。(先生四十二岁。)是时。有注书实荐望属先生。而先生时带社稷直长。故有人力劝呈递。先生屡辞曰。吾既有职名。岂可舍此而取彼清衔乎。仍让于他人。赴翰林召试。不欲与人较艺图占华衔。呈白券而出。
四十一年乙酉。(先生四十三岁。)○正月。夫人郑氏卒。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7L 页

四十三年丁亥。(先生四十五岁。)○二月。拜司宪府持平。不就。○六月。拜持平。不就。○八月。拜吏曹佐郎。不就。
四十四年戊子。(先生四十六岁。)○二月。移拜司宪府持平。有 召命。封章递。○三月。拜持平。有 召命。封章递。○五月。拜持平。有 召命。封章递。○十月。拜兵曹正郎。不就。
四十五年己丑。(先生四十七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有 召命。封章递。○四月。拜持平。有 召命。封章递。○十月。拜黄山道察访。有千金例捧之物。而自前邮官皆收用。盖其出处。元无月捧定规。故先生以为不正名色。付之公物。
四十六年庚寅。(先生四十八岁。)春。呈由省亲。○闰五月。以李养遂外补。本邮递。○十月。拜司谏院正言。不就。○十一月。拜司宪府持平。有 召命。封章递。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8H 页

四十八年壬辰。(先生五十岁。)○五月。拜吏曹佐郎。承 命上京。○六月。拜沃沟县监。奉板舆赴任。○七月。 上悉罢文侍从出宰者。先生亦因是递归。○十一月。选入弘文馆。拜副修撰。○十二月。承 召命。上京。
四十九年癸巳。(先生五十一岁。)○正月。归觐。○闰三月。拜司谏院献纳。有 召命。行到骊州。封章而还。○四月二十日。入湖堂选。又为修撰。有 召命。 上问曰。丁某谁也。右相元仁孙曰。故进善某玄孙也。 上曰。宜入是选矣。丁某居何处。承旨朴思亨曰。居原州矣。 上曰。玉堂行公乎。对曰。然矣。二十一日。 上曰。丁某为丁时翰后乎。右相曰。然矣。 上曰。为人何如。右相曰。疏脱矣。二十二日夜。 上曰。原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8L 页

问曰。文集几卷。对曰。三卷矣。 上曰。简矣。后入侍持入。对曰。在宗族家。而京则姑无矣。 教曰。
后日持入。 上命入漏具赓十韵。 上曰。难矣。右相曰。善作矣。 上曰。为人精矣。右相曰。然矣。 问曰。前年堂录乎。右相曰。然矣。 命书赏格传教。右相曰。至赐食物。儒臣必有谢笺矣。 上笑曰。何提醒也。三十日 崇政殿东月台 殿座时。 上曰。丁某之年玉堂中行首乎。其先为贰相云矣。兵判曰。然矣。食物谢笺制进后。 命进前赓二句韵。入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9H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09L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0H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0L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1H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1L 页

五十年甲午。(先生五十二岁。)○三月。奉板舆赴任。行 赠判书公回婚礼。自先生之出外。 上每进建功之时。辄诵先生诗而称善不已。大臣亦以真湖堂。仰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2H 页

五十一年乙未。(先生五十三岁。)○四月。往陶山。拜退溪李先生院宇。游清凉山。有诗与记。○闰十月。丁大夫人申氏忧。
五十二年丙申。(先生五十四岁。)○三月。 英庙升遐。○七月。为参 因山哭班。上京即还。
正宗元年丁酉。(先生五十五岁。)○十二月。服阕。
二年戊戌。(先生五十六岁。)○二月。拜兵曹参议。承 命西上。○三月。移参知。○四月。升参议。○五月。呈由归觐。○闰六月。拜右副承旨上京。○七月。拜襄阳府使。○八月。奉板舆赴任。时值大歉。悉蠲畬田之税。渔户之俸。邑有银鱼进上之规。而每于初秋。一境齐会捉纳。有阙则每名各俸罚租一石。以为官用。而并除之。襄民有叔子来暮之谣。至今追颂。
三年己亥。(先生五十七岁。)○三月。游雪岳。有游山录。○四月。游金刚山。
四年庚子。(先生五十八岁。)本邑号称多士。自先生莅任后。勤课诸生。丕变文风。先生曾为江陵兼官时。以木商之潜买松木事。五月。有 拿命。金吾以窜配之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2L 页

五年辛丑。(先生五十九岁。)○四月。拜右副承旨。○五月。拜同副承旨。○闰五月。拜同副承旨。又拜同副承旨。○六月。拜同副承旨。以在外蒙递。○十月。行 赠判书公司马回榜宴。○十一月。拜刑曹参议。承 命西上。未及入城。而又移拜同副承旨。以在外见递。故即为还乡。○十二月。拜司谏院大司谏。拟陈五条疏。一曰。施惠政以保生民。二曰。恢 圣度以来直言。三曰。建皇极以祛党习。四曰。振朝纲励颓俗。五曰。勤 筵讲以资 圣学。未及彻而移拜右副承旨。又递拜同副承旨。都政。拜礼川府使。
六年壬寅。(先生六十岁。)○正月。肃 命赴任。○三月。还乡。○四月。奉板舆赴衙。时方伯之从兄黄景源。适在营门。以非义之事。有干嘱之札。而先生非但不施。札亦不答。由是贬语有所不协。七月。先奉板舆还乡。仍为弃归。
七年癸卯。(先生六十一岁。)○正月。拜右副承旨。○三月。拜右副承旨。为参四月初一日 贺班上京。即还。○四月。拜同副承旨。○六月。拜右副承旨。又拜同副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3H 页

八年甲辰。(先生六十二岁。)○六月。拜同副承旨。又拜右副承旨。又递拜大司谏。○九月。为参 贺班上京。即还。○十一月。拜大司谏。
九年乙巳。(先生六十三岁。)○五月。拜左副承旨。又拜同副承旨。又递拜右副承旨。○六月。拜同副承旨。又拜大司谏。○七月。拜右副承旨。五六年之间。 除旨联翩。一朔之内。或至三四次。而先生以 赠判书公之年近九耋。一未承膺。○十一月。丁 赠判书公忧。先生年近七十。哀毁成疾。几至灭性。
十年丙午。(先生六十四岁。)
十一年丁未。(先生六十五岁。)○十月。以前任礼基时还谷单代捧事。岭伯摘发。状请己丑后郡守一并拿处。而自 上允下。旋有待用刑勘处之 命。
十二年戊申。(先生六十六岁。)○正月。服阕。○四月。拜大司谏。先生方在待勘中。铨臣未及觉察。有此检拟。至有陈疏自引之举。先生亦承 命西上。拟陈自讼之章。而旋蒙 恩递。故未果。○五月。患轮症还乡。○九月。有礼基事荡涤之 命。○十月。拜礼曹参议。承 命上京。○十二月。移拜成均馆大司成。陈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3L 页

十三年己酉。(先生六十七岁。)○正月。还乡。拜同副承旨。○二月。拜右副承旨。皆以在乡递。○正月十二日。朝参入 侍时。左相李性源曰。丁某素著文名。且优资历。合有升擢之举矣。 上曰。以其地处也文学也。岂靳一资。而国子才通。骤升宜念。且嗣后文词之任。可以倘来之物。此人姑置之。○四月。拜同副承旨。入 侍时。 上曰。予谓同副老矣。今不至甚老矣。仍 命閒职 除授。初拜礼曹参议。移拜工曹参议。○九月。移拜同副承旨。以同僚之嫌避。即递。拜大司成。○十月。 庄宪世子迁 园时。先生陪 驾往水原。 因山后。还朝。制进 挽章七律五首。移拜右副承旨。○十一月。还乡。拜吏曹参议。承 命西上。陈辞疏。未蒙允而连有 饬教。不得已随牌诣 阙。中路落马。重伤左脚。扶归旅次。 上俯谅实状而 特递。未几。又拜大司成。陈章蒙递。○十二月。拜吏曹参议。 召牌镇日临门。 上意必欲使之参政。而先生之脚病受针少差。故黾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4H 页

十四年庚戌。(先生六十八岁。)○四月。拜大司谏。即递。 上每对筵臣。 问先生病势之差减与否。○六月。拜吏曹参议。先生以脚病难强之状。陈章乞免。又连事违 牌。而 圣教谆谆。终难一向逡巡。故黾勉出肃。○七月。过都政后许递。○八月。拜刑曹参议。 上以词讼剧任之难于行公。 特命许递。○十月。拜吏曹参议。以牌不进罢职。○十一月。还乡。叙拜兵曹参议。○十二月。拜大司成。连以在乡递。又拜吏曹参议。 上以临政三铨之寻乡相续。有拿命。使之限三日就囚。而如或愆期。则押来府吏当定配为 教。先生苍黄登途。阻大雨。川渠涨溢。前路不通。发行五日始入城。才呈囚单。即 命放送。而都政已过矣。 上问筵臣曰。丁某老人。撼顿之馀。得无病乎。先生冒雨行役之馀。方患感气。而筵臣未及详探。以无甚有病为对。 上即除大司成。时泮长李弘载。方试士于泮宫。而移除承旨。 教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4L 页

十五年辛亥。(先生六十九岁。)先生才了升庠试。感患弥重。人日制设行日。泮长例当考试。而以病未进。罢职。宪长赵宗铉发启。以考试之不公。斥公。诸台之承风旨者。继起构捏。 上命对吏继有削版之 命。○二月。还乡。○六月。 特命荡涤叙用。升拜汉城府右尹。承 命西上。陈疏自引。移拜行右承旨。递拜礼曹参判兼都总府副总管。时长堂有故。 命先生替行。○八月。 陵役修改时。 上以先生之难于强疾董役。许递。遂呈辞还乡。○九月。差承文院提调。
十六年壬子。(先生七十岁。)○正月。拜司宪府大司宪。有 召命。从县道陈疏。未及彻而蒙递。○三月。拜礼曹参判。移拜承政院左承旨。以在乡递。○闰四月。拜刑曹参判。移拜行右承旨。政院以先生年限之已过仰禀。 上特命乘驲上来。数日后。以 宫幸时承宣之备员。递先生职。○六月。拜行右承旨。○八月。拜开城府留守。承 命西上。陈辞疏。下直入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5H 页

十七年癸丑。(先生七十一岁。)○正月。拜吏曹参判。以在外递。○二月。拜汉城府左尹。移拜吏曹参判。二十四日入 侍时。 上问筵臣曰。丁某何日入来乎。对曰。非但其入来日字无以知之。自乡发程。未可必矣。 上曰。何为其然也。对曰。年既衰迈。且自少习于静散。澹于宦情。从前有时入都下。身带职名。而未尝一日不思归。况铨衔尤非他职之比。臣知其决不上来矣。 上曰。此岂成说乎。丁某予之从前拔擢何如。宠用何如。则无论某职。屡次 除旨之下。规避不来。是岂义分乎。新年亚铨亚尹之除。亦既屡造而尚不上来。其在𨃃蹶之义。决不当如是。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5L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6H 页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6L 页

十八年甲寅。(先生七十二岁。)○正月。以年踰七耋。升嘉义。次对日。以前任松留时事。罢职。未几叙拜吏曹参判。先生以松留事。引义。连有政 命。而皆不就。 上命禁推。旋即分拣。仍以前牌催促。先生遂出 肃行政。○二月。以享官之差。拟老病人。 下严教。 命禁推夺告身五等。遂即还乡。○三月。拜吏曹参判。 特命荡涤。时大臣疏中。以蔑公济私等语。斥先生。先生因县道陈辞章。承勿辞上来之 批。○五月。 教曰。亚铨之许久在乡。作一权减之窠。本职递差。仍 命禁推。使之自来囚。先生苍黄就囚。 教曰。不过申饬。即为放送。未几。拜吏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遂陈老病乞退之疏。承调理行公之 批。时 上有衅孽人付职之 教。而长铨以覆逆。承 严旨迸出。先生方待罪喉院。 上命递先生职。以他铨堂举行。○六月。拜吏曹参判。以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7H 页

十九年乙卯。(先生七十三岁。)○正月。拜活人署提调。 宫幸时。 命春秋馆堂上中老病人许递。○二月。拜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7L 页

二十年丙辰。(先生七十四岁。)○二月。赓进 御制诗中和尺 颁赐韵。先生以所带提举之在外虚縻。陈疏乞免。承调理上来之 批。○十一月。 命制进华城老来堂上梁文。 教曰。梁文分排于诸文任。而重臣虽乡居。素有文誉。此选不可漏。卿其知悉。趁今念四五日。制呈于内阁。堂号命名之义。善为设辞可也。先生承 命制进。
二十一年丁巳。(先生七十五岁。)○六月。 命在外提调许递。○九月。拜知中枢府事。以在外递。
二十二年戊午。(先生七十六岁。)○十月。 景慕宫 亲祭时。 上问筵臣曰。丁某为泮长乎。对曰。然矣。又 问曰。此人为吏议乎。对曰。曾经亚三铨矣。 上曰。弘文提学为当职。曾经是职乎。对曰。未经矣。 上曰。文任为当职。○十二月。若衡以缮工监役。轮对入 侍时。 上问曰。此人谁也。承旨对曰。丁某之子也。 上曰。善哉。丁某之文学也。善哉。丁某之文学也。何故尚不为文任乎。都政。拜弘文馆提学兼同知 经筵事。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8H 页

二十四年庚申。(先生七十八岁。)○正月。兼知 经筵事。○六月。拜弘文馆提学兼观象监提调。陈疏未及彻而 正庙升遐。○七月。以在外。并递文任及提举。差 正宗行状撰述堂上。又以在乡减下。○八月。为参 哭班上京。制进挽章七律十首。○九月。先生患感沈重。不克留待 因山时。扶病还乡。
纯祖元年辛酉。(先生七十九岁。)○正月。差 正庙实录厅纂辑堂上。时 上日御 经筵。命递在外知 经筵。○二月。若衡奉往于昌平任所。○七月。以在乡。 命递实录堂上。○八月。念后患感。弥留十馀日。○九月初三日。朝赋五律一首。自朝至夕。精神不甚迷错。而别无语及身后事。戌时终于官寝。是月二十九日。返榇于本第。○十一月十一日。合窆于家后三相洞艮坐原。
海左先生年谱 第 218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