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附录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5H 页
年谱
戊午先生七十一岁。
正月 遣史官宣 批。
 批曰今冬雪寒。近似初见。为念耆年行役之跋涉。不欲以题外备例之说。勉卿登途。疏批之姑留中者此耳。见今左谕善姑难行公。今始敦谕于右谕善。期于必致。趁即幡然。方此企之。卿亦铨任台职既卸解。岁除又隔日。政合一体敦召。差待和煦上来。与右谕善出入讲席。其幸当如何。玆因批旨。兼致待卿之至意。
复拜大司宪。上疏辞职。兼陈引嫌之义。
 时台臣蔡趾永疏论先生去就。仍请递师傅铨任。以为召致之道。 上下严教。命削台职。而其疏留中不下。先生乃于辞疏自引。
往住莱谷。与诸生讲学。行一献之礼。
 次孙钦大寓居于此。先生移住焉。时门生来留者甚众。先生日与之讲庸学启蒙等书。又或往苏堤杞菊亭。徜徉而归。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5L 页
三月往鲁峰书院行相揖礼。仍行乡饮酒礼。
 先生时以山长到院。会者五十馀人。
四月峻渊堂重成。
 先生家素清寒。居室荒废。及长孙干家。请加修葺。则先生曰此亦可居。何必改为。至是几乎颓圮。始乃许其重修。及告成。先生乃叹曰新舍比前稍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汝辈戒之。
五月祇受 内赐节扇及衣资食物。
遣史官宣 批。
 批曰疏既屡上。非不欲体谅。而宪衔之于在乡儒臣。自昔久任。盖以纠俗正习。无间于出膺与否。且敦召之近姑徐徐者。耆年行役。不可冒热为也。卿须体予此意。差待秋凉。如可强即为登途。又 传曰向来台言。必是为卿进身。而辞不达意之致。批中不欲提说。今于史官之行。以此意付申。一体传谕。
七月递大司宪。寻复拜 下召命。上疏乞递。兼辞食物衣资。
九月答太学斋任书。
 时 上意欲以有子升配于殿内。太学儒生将设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6H 页
疏举。致书禀议。先生答之以疏请之不可缓。
十月 上遣史官宣 批。
 批曰予之复授卿是职。岂以縻以虚礼也。当俗颓纲弛之时。其激扬绳纠之责。非山林宿德莫可。况劝讲之职。为任尤紧重。如卿处地。当以卿家故事追踵而已。更望亟回遐心。即日登途。如以寒节为难。必以来头何间发行。附奏于史官之回也。问议条件。兼付传谕。便亦勿辞。并详陈意见。
十一月撰寒水斋先生墓表。
祗受 内赐春秋左传五经百篇。
祗受 内赐农书纶音印本。仍答李直阁晚秀书。
 时 上亲制劝农政求农书纶音。以印本一件 下内阁。即 恩颁于先生者也。又有十件加送之命。而 筵教若曰师傅门弟中必多读书讲理之士。以此分示。如有蕴抱。俾各对扬。直提学李晚秀因 上教书报。先生答之以不能对扬之意。仍以分给诸门人。
己未先生七十二岁。
正月取朱子大全传托于再从侄稚圭。
 再从侄刚斋公以过斋门徒。又尝受学于先生。至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6L 页
是被荐为 元子宫僚属。时先生以感患一旬危苦。刚斋公多日侍疾。先生曰吾病不可为矣。后事君其担着。而家学渊源。当先求于朱子书。君其勉之。遂以所尝传受于云翁者付之。
金而运讣至。为位而哭。
 有祭文。
二月祗受 内赐米肉。
 讲学厅书吏奉 圣教来传而问起居。时轮感大炽。故有此 特恩也。
三月 除知敦宁府事。
四月复拜大司宪。 下别谕。又 下召命。上疏辞本兼诸职。附陈农书事。
祗受 恩赐食物。
五月 下批嘉纳。
 批曰自卿之还。居然三载。耿耿予思。何日忘之。而予之不复以馀外职事强之于卿者。岂徒安卿之心。盖将以此为必致之道耳。予虽责卿以世道国政。卿当黾勉弹冠。况今予所以便安之企待之者果如何。而卿欲一味守东冈之初心乎。顾予寡昧诚浅礼罗。勉谕申复。遐心莫回。玆者巽牍之来。倍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7H 页
甚瞿然。顾今日候不至甚热。卿须俟间登途。附陈农书山林畎亩之间。必有自得之经纶。向于印颁之日。申致乞言之意。卿乃拈出务本节用四个字以应之。卿之诚款。予实感叹不已也。
祇受 恩赐食物。
七月祇受 内下传教封。仍答李直阁晚秀书。
 时 上欲以朱子笺注诸书。汇附于大全语类。会成一书。以拟春秋大一统之义。因使行之入燕。使之另购大全真本及语类各本。而以其 传教别作一封 下内阁。使即传送于先生。以为别具意见录报转闻之地。李直阁因 上教书报。先生答之以不敢僭议之意。
八月祇承 召旨。上疏辞。 下批趣召。
九月祗承 别谕。
 时 上以朝士儒生之专治朱书者。随闻见录闻事。 传教于大臣铨臣及诸道方伯。而仍 下谕于先生曰。卿在林下。必知读书之士。如以荐人为难则专意诵读朱子书者。须以已知者先即附奏。追知者随后报闻。先生因辞疏略陈不敢对之意。
会诸生于南涧精舍讲大学。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7L 页
十月复拜都宪。仍承 召命上疏辞。
十二月(甲申)戊子真像成。
 画师金寿权自考岩改摹尤翁影帧而来。乃写先生真像。
庚申先生七十三岁。
正月 特授侍讲院兼赞善。
 时 元子冠礼册礼并定吉日。故有是 除。
哭金善之。
 金公疾革。先生闻即发行。中路闻讣。赴哭丧次。观其袭敛而归。后有祭文。
戊辰 上遣史官别谕宣召。上疏辞。
 谕曰开讲而卿以师傅膺命。册储而卿以宾僚被召。一如卿家先正以师傅为宾僚之故事。家国之幸。若相符契。吉朝载近。和煦向序。此时卿行。岂俟驾屦。卿须即起登途。贲我春邸之盛礼。○时族孙钦诗以东部都事承 命入侍。 上下教曰汝以予意劝起山林。虽至抵书百度。必使簉朝。以趁庆礼也。
复 下别谕敦召。
 谕曰自我 孝庙盛际。命以山野招徕之士。皆兼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8H 页
宫衔。出入胄筵。而诸儒臣未尝有辞巽而不出者。文敬与两宋先正以赞善进善膺命。又如朴文纯与故吏参李惟泰故大宪李翔故进善郑瀁亦称自好者。辄于一番敦谕。出而登朝。山野之人虽有介石之操。其实即世禄之家也。其所勉膺于同庆之时。每不待召命之屡勤。则顾今中春之吉。三礼并举。而此时卿在宾僚之列。宁容过加推让。推让于例付之衔尚可。是衔不可推让。推让于例召之时尚可。是时不可推让。且况今番仪轨。悉遵 显庙朝三礼并举之例。而兼引 肃庙庚戌大礼之例而行之。则昔先正之簉班。亦岂非卿之所可仿援而为则者乎。吉日在近。卿须知予必欲致之至意。趁期上来。仍 传曰更遣史官。亦近于外面备例。此敦谕令地方官传谕。而上来日子即为状闻。沿路供馈之节。严饬为之事。下谕该道。
答李承旨书九书。
 上元日 上下教曰。崇儒重道。即我 朝家法。而辅翼元良之任。所系尤有重焉。弓旌旁招之勤。宾僚选任之重。 列圣故事。可按而知也。粤若 孝庙之升储。文正为进善。 显庙之冠礼。文正为赞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8L 页
善。虽以两文正难进之心。亦未尝过加逡巡。一时羽仪之盛。至今为邦家之光。而且以今日两山林(先生及李公直辅也)言之。一是先正之事则固宜出处之师法。一是先祖之事则尤岂不有光于趾美乎。方今盛典将行。吉日已涓。此何等至重至大之举也。春桂坊僚属虽已备员。予所虚伫企待。欲为今日邦家之光者。尤在于林樊讲道之士。且况年前开讲之初。两山林亦既次第上来矣。今番所重。比其时则难以去就之义言之。幡然膺命。岂待三思。既已示意于敦谕。又有言及于筵臣者。则亦庶几谅予惓惓之诚意。况今盛礼。固是有国之大庆。而在予心欣贵嘉悦尤如何也。两山林若或念此则贲然之来。想必不俟驾屦矣。史官之行。今已有日。姑未知其附奏之如何。而此时伫企不翅如渴。又有此缕缕之谕。登筵承宣。既承此教。必须使两山林知之可也。李书九以入番承旨。因 上教录送 筵本。而致书劝出。先生以病难强策之意答之。○上又以山林勉出。责在大臣。使之贻书劝起。又于筵中教于礼判李晚秀曰。今番庆礼。实遵 圣祖攸行之盛典。宋山林以先正之孙。膺先正之职。迨此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9H 页
吉日。自乡簉朝。乃是先正之故事。日前已有数行敦谕。而幡然而来。何待予言。况以师傅首开讲席。与初出脚尤异。当此三加宣册之时。岂无欲见之心乎。春寒尚峭。老人之道涂撼顿。非不为念。而念后则似当稍解。必为一番上来。册礼后更入胄筵。以副予侧席之思事。详细书报。于是大臣及礼判前后抵书。先生并答书以致惶缩之意。
上遣亚卿宣 谕。仍命偕来。又 下批趣召。
 谕曰卿之幡然。日劳企予。而史官反命。槩闻遐心莫回。顾予勉卿以膺之。卿果认予以例召例谕而然乎。新选两坊诸僚。姑未出肃。就直。兼为须卿来仪。见今吉日在迩。卿之膺命。偻指以待之。以卿延颈之诚。岂俟驾屦。况予所召之礼。即 先王之礼也。卿所叨之职。即先正之职也。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不于前宁人图功而攸修。卿不于昔先祖贻谟明徵则其可曰聪听祖考之彝训乎。到今不须多诰。躬以迎之。欲讲干旄之故事。先将此意。遣亚卿李翊模往宣。与之偕来。簉朝日子。先即状闻。继又 下疏批曰日昨敦召之前。卿前谅或如此。予既曰躬迎云。东冈之志。庶几挽之。虽自孟子以后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09L 页
如就见者。莫如云觏。适馆之诗。予所尝诵。卿须体予敷心之谕。即起登途。先生自承 躬迎之教。益切惶蹙。乃以分寸跻攀。以期趋簉之意附奏。
戊寅发赴 召。行到文义。上疏请递台衔馆职。兼乞收还 躬迎之教。且请 召还亚卿。
 是日留文义。宜宁倅金宗善历路来谒。因进曰南塘之道德文章。尚未有爵谥之追 赠者。殊为 圣世之欠典。近因湖儒之疏请。特蒙 赠爵之典。是为斯文之幸。而但谥号之请尚未蒙 允。今此簉朝之日。或可 筵奏否。先生曰吾行只为一瞻盛仪。而本不以世道担当。则不当以有所建白。且今 国家三礼将举。则尤何敢暇及于他事也。此则早晚当有公议矣。宗善曰湖洛之论。其来久矣。今番儒疏后。更起闹端。终无归宿之日。吾道之不幸甚矣。人物性同异之论。不在多辨。虽以一端言之。牛之所以耕马之所以驰。是本然也。牛不能驰马不能耕。是气质也。马牛之驰耕。岂有五常之可言。而谓同于人之本然乎。先生曰其言近之矣。盖理赋于气中然后方谓之性。故因气质而有五常名目之殊。人物所禀之异矣。塘翁所谓太极超形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0H 页
气而称之。五常因气质而名之云者。实为不易之正论也。朱子尝曰天之生物。有血气知觉者人兽是也。无血气知觉而但有生气者草木是也。有生气已绝而但有形色臭味者枯槁是也。是虽其分之殊。其理则未尝不同。但以其分之殊则其理之在是者不能不异。所谓性不同也。故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枯槁则并与其知觉者而亡焉。但其所以为是物之理则未尝不具耳。尤翁亦曰天下万物。莫不配属于五行。谓五行之理赋于人而为五性可也。因以为凡配五行者。皆具仁义礼智信则大不可。凡配五行者。或以形或以气或以臭或以味。今味之甘者皆属于土。遂以蜜为具信之性可乎。此等处切不可滞泥看也。寒水斋先生亦尝诵栗翁说曰。人之理即物之理者。理之通也。人之性非物之性者。气之局也。此愚之一生所诵也。朱子又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又曰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以全哉。此二段亦愚之所引据也。人物性同异之论。于此诸说自可辨破。而人见既不同。则只当各尊所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0L 页
闻而已。今之人不然。专以侵犯之语加之。是岂尊畏先辈之道也。世道良可忧叹。至如心说则朱子曰心是动底物事。自然有善恶。心之本体未尝不善。又却不可说恶全不是心。若不是心。是甚么做出来。又曰心有善恶。性无不善。若论气质之性。亦有不善。语类中此二条若是明白。而今主纯善之说者。尤不可晓也。
庚辰到天安。祗承 谕旨。壬午承疏 批递诸职。
 谕曰企企之馀。闻欲登途。而发程在于今日。欣喜万万。春寒尚峭。随意安心作行。又 下疏批曰宪衔为卿进身已许递。又以馆职为一分逡巡之端则前所体谅者。今何持重。且上京之后。当面言其不必若是。所请先为依施。偕来宰臣亦令入来。至于躬以迎之之教。必欲致卿。言出实际。卿其安心。
癸未到江头。祇承 谕旨。抵城外又承 储宫存讯。
 史官传 谕以何日入城。先生以病势添㞃。姑难入城回 启。及到城外。 元子宫遣讲学厅书吏问起居。 上命户曹继送米肉柴炭。又 遣掖隶赐食物药物。先生于 内赐之出于特恩者则不敢辞之。而该曹输送之物。终不受焉。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1H 页
二月甲申 遣承旨趣令入城。
 传曰欲于入城后。遣承旨传 谕矣。何乃尚在城外。即为入留城中事传 谕。如未侵夜。亦欲召见。此意一体传 谕。先生辞不敢承 命。 上又下教曰明日行礼时。笃老儒臣之出入升降。想难自强。其长孙钦天先付军衔。使之扶将参班。前郡守宋钦书亦陪来云。并付军衔。同为参班。○先生自登程以后。沿路守令及士友逐日坌集。及到城外。搢绅章甫填街盈门。一如丁巳簉朝时。而先生应接酬酌。始终如一。少无怠倦之意。笃老精力。可验颐养之有素也。
乙酉诣 阙肃拜。入参 庆礼。仍与李公直辅同为入侍。
 是日晓漏。先生以平服诣宣仁门外。赞善李公亦被 召诣阙。先生改服。仍参 庆礼于集福轩。卯时行冠礼。午时行册礼。礼毕百官陈贺。先生不参贺班。还出铸字阁。史官来传 圣谕。遂与李公同为入侍。 上曰今日庆礼。寔遵三朝故事。而卿以先正之孙。来参礼席。岂不贵哉。卿既上来则出入胄筵。岂可无开讲辅导之益乎。先生对曰日吉辰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1L 页
良。 缛礼顺成。此实邦家莫大之庆。而贱臣之欣忭有倍常情。至于开讲之 教。亦臣之所愿。而但贱疾难可迟留于旅邸。恐不能承膺也。 上曰卿以笃老之年。似难久留。而数三次开讲。卿岂可辞乎。对曰 圣教若是勤挚。病势如无添苦则第当一次开讲矣。 上命退休息。先生即出城外。 上遣掖隶 赐食物。
升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 特授议政府右赞成兼世子贰师。
 传曰山林一品。近所罕有。况赞成之窠。为先正而设。先正之后。追踵先正而入参大礼。且于当品。何可只付判府乎。判府事宋焕箕赞成除授。牌招行公。而以知此意谢恩之意。遣史官传 谕。先生以万万匪据之意。附奏而决归。
丙戌发行渡江。上疏告归。辞职兼辞食物。仍请慎拣宫僚。辅导 元良。
 先生连承牌招。终不敢进。是日待罢漏发行。平明渡江。到僧房坪旅店治疏。使家僮直呈政院。○先生始以 圣教甚勤。欲一参 雷肆讲筵而归矣。忽承升擢之 命。不俟终日而决意还乡。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2H 页
上遣承旨传 谕。仍命偕入。
 史官复 命后 下谕曰。见此附奏。卿行已捲还。卿何迈迈若是乎。姑为留京之意。面陈筵席。设有职名之新授。何可以此发行。升资或为卿逡巡之端。而既进身。故有是命。既升资则当品之职。亦不可不授。事面次第不得不然。卿若念此强留辞巽。则岂无别般体谅之道乎。虽已发行。行必未踰江以外。特遣承宣传予此意。卿须即为复路。○时春坊诸臣等劄请勉留。太学儒生等亦疏请勉留。而东斋不参。 上下严教曰于儒贤岂有偏论乎。勿论东西。一齐联名然后当下批矣。于是少论则皆呈名帖。而南人终不参。西斋掌议发论出斋。以声讨违 圣教之罪。○是日到果川。本倅金钢进谒。仍问性理说曰人物性同云者。以愚见观之。必无是理之说也。先生曰以理一分殊看之。理者公共之谓也。性者带气之理也。中庸首章注性即理云者。谓其就气中而单指其本然之理也。须于性即理三字潜心玩究。觑得乎性理二者之间。则人物性同异。不难分晓矣。
丁亥 遣史官宣 批。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2L 页
批曰予尝读朱子封事。以辅翼储嗣。眷眷千百言。而仍言苍颜白发之感。千载之下。可以想见其君臣之际矣。卿既惠然顾我于庆礼之辰。士曰时哉。民曰乐哉。而场驹可以永夕。不意樊园之行。直渡清汉。浦云汀树之间。翘予瞻言。历夜憧憧。爵秩之进。庖廪之继。即 先王所以待先正。先正所以受先王。则予可不遵而卿可不膺乎。卿疏中抄拣宫僚严其规范。莫或以恶小而近之。迹疏而遗之云云。旨哉言乎。此固朱子之意也。予既为之座铭。仍饬铨部。用作官箴。卿以从心之年。颜发尚旺。庶几迟留。以为薰陶之益。卿何迈迈若此。卿须即日复路入城。副此至意。
壬辰到清州上疏辞职。仍请 召还承旨。兼陈长孙除职躐等之嫌。甲午还第。
 时长孙直 除司宰监奉事。故先生辞疏兼有所云云。○上下谕于偕来承旨曰。赞成既过畿邑。计程可知其还第。到今一味敦召。反涉于欠诚。承旨则待还第复路。
上命道臣给食物。
 户曹米肉柴炭。更 命自本道代送。先生不敢辞。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3H 页
遣史官宣 批。
 批曰卿之来也。尚嫌其徐徐。卿之去也。胡为乎暨暨。三揖而进。一辞而退。莫曰于礼则然。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独非宵雅留贤之诗乎。予以先正之思勖于卿。卿乃不于先正出处是效是则。予之诚礼。固不及于 先王之待先正。而卿其可不以先正之事 先王者事予乎。卿之临行进牍。眷眷于保傅。欲择保傅。当求如卿宿德。与其言之于疏。曷若行之于身也。旌招之不以职事设言于卿。而赞成特授。专为贰师兼衔。卿必谅予心之非出縻爵。何乃过辞。至若卿孙除官。即前代承荫任子之法。复何足云尔。为贲胄筵函丈之席。更当敦勉。玆于批旨。先致此意。
三月议定礼山集成祠配享事。
 时道伯金履阳巡路历谒。而备传其辞 朝时筵教。先生遂与议定遂庵旸谷二先生追享之礼。撰春秋享祝文。
四月 除判义禁府事。
祗受 恩赐食物及节扇。
撰祖考判书府君皇考赞成府君墓志。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3L 页
七月(辛巳)癸未闻 上候违豫。发问候之行。到文义奉讳。入县庭举哀。
 正宗大王以前月己卯升遐。先生行到文义。逢收议礼官。始承 讳音。本官欲待关文举哀。先生以为公家文字。莫的于收议。乃入哭于县庭。仍留参朝夕哭班。
以 大王大妃 惠庆宫服制。有询问之 命。辞不献议。
己丑成服。以病未赴哭。上疏待罪。庚寅还家。
 国恤关文初四日始到。以是日成服。盖有遂翁已行之例也。○先生还第后朔望或入参县庭哭班。或举哀于后园之坛。
纯祖大王嗣位。遣史官宣 批。
 批曰获戾神明。奄罹巨创。攀号莫及。茕茕含恤。卿于此时。既到近京之地。何不奔赴。望须俟间前进。
八月 大王大妃垂廉后下谕。 上又遣史官敦召。上疏陈勉。仍辞职名 召旨。 下批趣召。
 传曰在野山林。既出入 胄筵。当此时何不顾冲年 主上。至今无簉朝之奇。此岂追先帝报陛下之意。使之即为簉朝事下谕。翌日 上遣史官宣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4H 页
谕。先生乃陈疏勉戒。兼乞职名镌免。 下批曰此时卿何不来。即起簉朝。予日望之。史官申在明来宣。○大政时长孙钦天因 特教除黄涧县监。肃拜时承 命入侍。 上问赞成病患近来如何。尔下去后须以病如少差。必为上来之意告达也。
九月以 因山后再虞祭冬至祭同日兼行当否有询问之 命。病未献议。
承 命制进 大行大王挽章。
 用尤翁 宁陵挽词韵。
十月为赴 因山发西行。
慈殿遣史官下 谕。
 传曰闻儒贤欲趁 因山上来。企待之馀。悲喜交切。遣史官问发程之期。又以厨传事连有 饬教。而先生并辞之。○时族孙钦书以 宗庙令在京。上以老人当寒远役。易致损节。 特命驰往陪来。
丙子到果川。祇承 谕旨。丁丑抵城外。连承 两殿下谕。
 谕曰闻卿行近京。企待之馀。甚幸甚幸。 慈殿方遣知申偕来。卿须即为簉朝。 两殿连遣史官承旨。口传下 谕。○入城后户曹食物连有输送之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4L 页
命。而先生终不受。
戊寅复承 两殿谕旨。诣 阙入临于 殡殿。仍蒙赐对。
 谕曰闻卿来到城外。企待之馀。尤为幸焉。寒程得无损节乎。遣史官问起居。仍与偕入。又遣承旨 谕以明日 殡殿哭班。有难登对于 垂廉所。今日内必为簉朝。先生乃诣 阙哭临于 殡殿。仍承 命入侍。自 慈殿缕缕下教。勉之以出入经席。辅翼 幼主。先生以病势难强。谨当退伏 陵所近地。过 因山后直归之意仰对而退。
十一月己卯发行。癸未迎哭 廞卫。进诣 陵所。
 先生抵华城留校村。翌日 大舆自华城启发。先生迎哭于路左。仍移住 山陵下依幕。 两殿连遣史官存讯。○沿路守令及本府判官。因 上教领致夫马及食物。先生皆辞之如初。
慈殿遣承旨宣 谕勉留。仍令偕来。
 先生附奏以不敢承当之意。
甲申子时入参下 玄宫哭班。
 自作门外即退。次于泥店旅舍。
乙酉上疏告归。仍请尊 先大王庙为世室。兼附陈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5H 页
勉 圣学。戊子还第。
 偕来承旨李羲甲仍奉 命随至。留十馀日始 召还。○先生奔赴之行。只为一伸情礼。而 两殿之敦勉。迥出寻常。先生虽以病情之不可强。留疏遽归。而哀陨恋结之忱。常见于辞色矣。
庚寅 慈殿又下敦谕。
丙申入县庭参 卒哭哭班。
上遣史官宣 批。允 世室之请。
 批曰 先大王世室之请。询于大臣。佥议攸同。卿之追先以报。极为感叹。传心录当日监矣。待春和簉朝。是企是企。
十二月参文正公庙 赐祭。
 时 上因大臣筵奏。特遣都承旨李翊模 致祭。
行焚黄礼于家庙。
 先是因大臣建请。蒙推 恩加赠之典。而值 国恤未及告庙。至是行之。 赠考议政府左赞成。祖考吏曹判书。曾祖考吏曹参判。妣皆从 赠如例。
除知敦宁府事。
辛酉(纯祖大王元年)先生七十四岁。
正月 命道臣给衣资食物。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5L 页
用岁时优老之典。亦岁以为常度。
慈殿遣史官宣 谕。仍令偕来。上疏乞收 召命。兼请递敦宁之任。仍附陈勉 圣学。
 传曰新年即我 主上御极之元年。春秋渐盛。辅导 圣学。尤急于此时。继 先王之志。增我 宗社之福禄。全在于 圣学之辅导。而山林宿德之士。出入 经筵。然后薰陶德性。扶持世教。今日急先务。无出于此矣。在外儒臣处。以予未亡人。为国家必欲致之之意措辞。遣史官传谕。期于偕来。注书姜应一来宣。
复拜右赞成。上疏辞。 下批敦召。
三月就养于黄涧县衙。
 长孙将移奉家庙于官次。适尤翁祠版亦将奉往于宗孙清道任所。路由涧邑。先生陪往。因而就养焉。后以衙中之非便。移住于寒泉之明淑堂。日与诸生讲朱书。
五月迎拜旸谷先生影帧。
 先是先生以老江祠追配旸翁事。贻书商确于岭伯金履阳矣。至是星州儒生等。自结城奉影帧向本祠。历次衙中。先生率诸生迎谒。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6H 页
还次本第。
六月入县庭参 小祥哭班。以未赴 国练。上疏待罪。兼附陈勉 圣学。 下批嘉纳。
八月 上遣史官宣 谕敦召。上疏辞。 下批趣召。
 谕曰向者疏批。已谕予意。侧席之思。何日忘之。而姑徐敦迫之音者。盖有所待焉耳。呜呼。予小子冲年践位。茕然在疚。虽仰禀 慈旨。俯仗宰辅。而忧兢若临履。夙宵不宁。苟使山林宿德之士。朝夕予左右予。启沃薰陶。以引以翼。予小子虽不足与有为。尚欲赖老成训诲。庶几勿蹈非彝。用巩我 祖宗宏基。耿耿一念。曷尝弛如渴之思也。间因庚炎。三讲久停。山木溪茅。怵焉为惧。方当新凉之际。将开迩英之筵。经幄赞读。迩列劝讲。非曰无人。而嘉邸劝学。愿得天下之名儒。崇政讲读。必须河南之宿学。当今之世。非卿而谁。今玆招徕。非欲以爵禄相縻。职事相迫。望在出入讲席。辅予典学。玆布十行之谕。庸伸三徵之义。卿须幡然回心。即起登途。以副予慇勤之意。
十一月 上遣史官宣 批敦召。上疏乞收 召命。仍缴进朱子及文正公疏语。以勉 圣学。复 遣史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6L 页
官宣 批嘉纳。
 时宣 召屡下。先生乃用尤翁故事。节取朱子疏一段及尤翁封事中一条语。缴进陈勉。仍乞镌免。时 上候以水痘屡日违豫。平复后始 下批。
上疏贺 圣候平复。 下批趣召。
壬戌先生七十五岁。
正月 上遣史官宣 谕。 慈圣又下敦 谕。上疏辞。
三月 上遣史官宣 召上疏辞。 召命。仍陈道学渊源心性理气之说。 下批嘉纳。
 
先生以前 批有欲听天人性命之蕴之 教。乃于辞疏附陈东方道学之统。而兼诵诸儒先论著之说。以勉戒 圣学。
五月以 祥祭后燕居服色有询问之 命。病未献议。
六月入县庭参 大祥哭班。上疏进慰。兼辞职。 下批敦召。
撰云坪先生行状。
八月入县庭参 禫祭哭班。
九月游俗离山。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7H 页
是月丙子发行。戊寅到报恩之西原村。拜山仰祠。仍行乡饮酒礼。庚辰谒象贤书院。与诸生行相揖礼。仍讲大学。(讨论疑义。)辛巳抵俗离。遍览诸胜。壬午到青川。省尤翁墓。甲申入华阳。乙酉行乡饮酒礼于皇庙前。盖用遂翁故事也。丙戌还到青川。复行乡饮酒礼于里社。丁亥到文山省墓而还第。○是行金参奉相进迎谒先生。亦历入其家。
十月 下别谕宣 召。上疏辞 召命。仍陈弭灾之道。 下批嘉纳。
 时因冬雷之变。 别谕又下。先生诵朱子雷变陈劄之说以陈勉焉。
十一月闻 两殿疹候平复。上疏进贺。 下批敦召。
 疏中引尤翁劄语以附勉戒。
十二月曾孙学洙生。
癸亥先生七十六岁。
正月 下别谕宣 召。上疏乞收 召命。仍辞职名。兼辞衣资食物。以附勉戒。 下批敦召。
 谕曰予惟莫难于知贤可好。莫甚难于好贤有诚。诚者好之真之谓也。苟使明君世主知贤而不知好。好贤而不能诚。则虽戋戋玉帛。日贲丘园。翘翘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7L 页
车乘。竞驰郊坰。一札十行。张皇乎适馆。絷驹之义。竟亦徒为文具焉耳。待贤之道。乌可以文为哉。卿于予以情则甘盘之旧也。以义则乔木之世也。年与德卲。地与望隆。予于卿知之熟矣。好之亦笃矣。然卿迈迈然莫予顾。则是必予不能诚而然也。予小子固当自反而省。务积乎诚而已。又何庸文为。然为诚未至。并文而阙。则是羽旄干戚。无关于作乐之用。簠簋笾豆。不足为饬礼之容。其可哉。予于是乎又不得不文焉。卿须谅此意。莫以予诚浅而迈迈然如前之为也。顾今天时向暖。昼漏渐稀。延英讲缀。甚思与卿讨论。际见谏臣疏语。陡觉犁然。玆宣心腹之谕。庸替弓旌之礼。卿其从近登途。羽仪明廷。以答我 先王知遇。以述先正故事。以副予慕贤如渴之诚。
二月 除典医监提调。
撰山水轩权公墓志文。
三月冠长曾孙继洙。
 宗孙钦书为主人。而戒宋载宁益鼎为宾。
四月著旸谷先生礼说讲义。
 旸谷礼说。有曰天子诸侯本无为长子斩。又有曰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8H 页
天子诸侯之父。有废疾或早死不得立。而受国于祖者及自旁支入承大统而不得以先君先后为父母者。皆不降其父母。世之倾陷旸翁者。乃以此说谓背驰于沙翁尤翁。笔之于书。诬逼罔极。先生不胜忧叹。乃与门人金万钟考诸仪礼丧服条及历代帝王已行之礼。著成讲说一编。
十二月 上遣史官宣 谕敦召。上疏辞。
 时 仁政殿灾。先生上疏进慰。仍辞 召命。
甲子先生七十七岁。
正月 上遣史官宣 谕。又 下批敦召。
六月曾孙景洙生。
十月献 经筵进讲次第议。
撰文正公墓表追记。
 尤翁墓表原有遂庵所撰。而改葬后未及移竖。至是先生作追记。并旧表竖之。
乙丑先生七十八岁。
正月闻 大王大妃升遐。入县庭举哀成服。上疏进慰。仍以病未赴哭待罪。
闻李孟宗讣。为位而哭。
二月以 贞纯王后因山定日。进退有询问之 命。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8L 页
病未献议。
闻 上患痘疹。即发问 候之行。到振威承 上候平复。上疏陈戒而还。 下批旨。
 批曰惟予无妄之疾。遄臻良已。寔荷皇天 祖宗之默佑阴骘。际见来章。如对卿面。积德爱民。克享天心。即我 圣祖四纪巍荡之化。而先正协赞之功。人到于今称之。卿以先正之告于 圣祖者。诵之于今日。予心旷感。顾如何哉。今闻卿行中道旋归。怅然如失。无以为谕。慎节曷胜奉虑。望须加意将摄。俟间惠然肯来。以副日夕侧席之望。
献 初虞踰日当否议。
五月承 命制进 贞纯王后挽章。
六月入县庭参下 玄宫哭班。仍以病未赴哭。上疏待罪。
闰六月以 贞纯王后卒哭后 宗庙大享时十四室十五室用乐当否有询问之 命。病未献议。
入县庭参 卒哭哭班。
八月哭长曾孙妇李氏。
十月奉览 毅宗皇帝御笔。
 北青人鲁启翼以 皇庙遗臣。奉 御笔而来。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9H 页
观从曾祖校理公改葬礼。
十一月就养于林川衙中。
 时长孙升守是郡。
丙寅先生七十九岁。
正月 贞纯王后小祥参郡庭哭班。仍上疏进慰兼辞职。
二月访黄持宪载谦。仍往沧江。谒秋浦黄文敏公祠。
 翌日与扶馀公州诸士友往白江。谒浮山祠沧江祠。登梦赉亭次屏溪板上韵。归路历入李定山家。瞻拜迂斋李忠贞公影帧而还第。
九月 上遣史官宣 谕。
 谕曰与贤为国。古今之通义。而今欲图治则舍卿讲道宿德之士而与谁为治乎。况今讲筵日开。启沃之责。无非横经问难之臣。而此时如渴之思。尤在于卿。前此非不欲延致。而大暑无前。恐妨调摄。不得相强。今则凉意日高。诸节想益康旺。迨今上来。以裨予治。以导予问学。即日夜区区之望也。卿见此必幡然命驾。不俟终日也。
十月冠次曾孙缵洙。
 戒知县权瑞应为宾。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19L 页
丁卯先生八十岁。
正月升崇禄大夫。
 时先生年跻大耋。 上因阁臣洪奭周所奏有是命。乃以该道之不即启闻。 谴责道臣。而该县监就理论勘。
贞纯王后大祥后上疏进慰。仍以道臣地方官被谴事。陈私义之不安。下 批体谅。
以 贞纯王后祔庙时告由议有询问之 命。病未献议。
六月 上遣太医视疾。
 
先生自春初感患弥留。数月沈绵。时次孙钦大新登司马。放榜时 上教曰赞成之孙参榜。 特为赐乐以饰其荣。未及荣到。先生促令还归。仍以居家处乡之道。戒饬诸子孙。自后痰喘转㞃。症候懔缀。至是筵臣以闻。 上命遣太医李彦厚看病。且令赍送相当药物。医官奉 命来致。先生使侍者扶持而坐。以冠服加之。俯伏祇受。医官看症后 启达。仍为复路。及到中路。更承 上教而来。不离看护。先生益不自安。欲陈疏请 召还。而不能自力。乃以惶蹙之意。附陈于医官之驰启。 上欲为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20H 页
先生安意调摄。旋 命召还医官。
八月(庚午)壬申。考终于峻渊堂。
 春夏以来。患候之添歇无常。至是益沉重。以是日卯时易箦。再从侄刚斋公与诸门人治丧准礼。长孙钦天持重奉馈奠。门人加麻者四百馀人。
甲戌讣闻。 上震悼。特遣承旨宣教 赐祭。
 传曰老人之慎节。虽云弥留。精力之康健。无异少壮。自当勿药。期有差复之效。医回未久。凶音遽至。故赞成即先正之后孙。小子之师傅。学问德望。朝野之所尊。今闻奄逝。岂胜怆痛。仍命辍朝市三日。吊祭致赙加例举行。葬需自该道优给。嗣孙待阕服调用。○馆学及各道院儒设位举哀。又操文致奠。
十月(己巳)庚辰行葬礼于文义县东烽岘壬坐之原。
 即祖考判书公墓下也。迁夫人成氏墓祔左。远近来观者殆千馀人。
戊辰家状成。
 长孙钦天撰。
辛未 命除谥状 赠谥文敬。
 玉堂疏请先生谥典。 批曰赠谥事许施。俾予待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20L 页
师之心。益见实报之义。于是议谥。道德博闻曰文。夙夜儆戒曰敬。
甲戌正月行延谥礼于金城县衙。
 壬申夏 世子册封时。长孙以桂坊官。因僚嫌呈状。 上曰宋钦天即予先师之孙也。当此册封时。不可无此人。特为仍任。是年冬领相金载瓒 筵奏。以本家贫不能延谥。请畀一邑。使之举行何如。翌年春直 除金城县令。至是行延谥礼于县衙。○是春先生第三孙钦人登司马。放榜时 传曰特为赐乐。以示追念先师之意。
是年冬追配兴仁祠。
 先是怀仁儒生建祠奉尤翁真像。至是以先生配享。
丙子追配龙门影堂。
 影堂在沃川九龙村。即尤翁岳降之地也。
庚辰配享于星州老江祠。
 祠即尤翁主享之所。而寒水斋屏溪旸谷三先生影帧前后追配。至是又以先生配享。
丁亥行状成。
 再从侄如圭撰。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221H 页
丙申(宪宗大王二年)墓志成。
 后学宋基鼎撰。
戊戌三月立遗墟碑于新池里。
乙巳年谱成。
辛卯(当宁二十八年)墓表成。
 族曾孙近洙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