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草榭谈献三
草榭谈献三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4H 页

朴承任密阳人。父安礼。崇祯丙子安礼没。承任方上墓哭。闻虏至。与母避兵东峡。路遇权井吉以兵觐 王。承任为之策曰城中望援兵甚急。子由龙津渡兵。取训局库所藏焇药以自资。分兵上黔丹山。树帜为疑兵。贼必撤城围而至。我以精锐从东门入。计之上也。井吉果上黔丹山。虏将欲击之。清主曰兵少而气锐。其帅必勇。殄之不足为武。徒损我劲。遂不击。朝廷既与虏讲好。承任西向哭。既卒丧。遂弃举业曰吾纵不能蹈海而死。岂忍扬扬为仕宦计哉。好与隐遁者游。与许格最善。
尹锳南原人。父孝全。母忠武公李舜臣之女也。少好经济之学。其妇父李文忠元翼。常曰吾婿宰相材也。丁丑虏媾成。锳痛之不应贡举。讲北伐之策。自鸭绿以西。道里险阻。兵马钱谷多少。皆瞭然甚悉。有书曰恒符同奇。盖孙吴之术也。其弟镌袭其说而用之。与柳赫然等。设体府厅于相国许积家侧。广募力士。招纳无赖。声言复明室。然镌实虚誉也。锳戒之不从。卒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4L 页

朴承任等皆奇士也。 孝庙当北伐时。可以奋戈跃马为前驱。惟是公也。可以运筹帷幄而决胜者。惟是公也。彼既不得乎此。而泯然自晦于世。以遂高节者。岂不诚丈夫哉。
郑时凝,宋将军。
郑时凝字汝绩。草溪人。父文翼观察使。时凝材勇绝人。中武科。 孝宗方欲北伐。蒐罗材武。尝见时凝骑射而奇之。每禁中肄射。辄召试。褒赐甚盛。时凝亦感念恩遇。谓将朝夕麾兵渡鸭绿水。磨铁枪以待。及 孝宗薨。时凝顾无所用。然金文谷寿恒惜其材。言于 朝。屡试之边上州郡。所至以廉白称。老居露梁江上。贫无以具酒。大雪中射禽鹿之属。从野老乞酒为乐。酒酣辄慷慨言 孝庙时事。抚所磨铁枪曰此枪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5H 页

宋将军佚其名。光州佣也。 孝宗下令求力士于国中。举千斤者方中格。座首出自州言之。宋将军指庭畔石曰彼可千斤耶。即举之甚易。座首甚喜。告之官试之。果中格。遂以闻。宋将军既至京师。 上促召之。命侍卫武士角力。皆莫能及。且赐食甚礼。宋将军啖之立尽。 上益奇之。即冠于前。且赐宫人为婚。赐第金虎门外。刀釰靴袍之属。皆从内府出。甚宠爱之。已而试边上小镇。使习边塞事。 上每念而赐与。驰驿相属。 上薨。宋将军猝闻 讳音。悲哀恸冤。弃印符驰至阙下。痛哭入其家。其妻感 上恩。已自缪死。节度使又以宋将军弃镇请枭其首。 显宗怜而赦之。宋将军无所依。客龙仁县。县人见其躯干壮大如貙虎。呼曰宋将军。为酒食邀宋将军。俱食观其啖。以为笑乐。宋将军当 孝宗讳日。辄终日恸哭。常着 孝宗所赐锦。半臂尽弊。独存银扣。常有涕泪痕。人劝卖以自食则不肯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5L 页

朴渊,鱼继卜。
朴渊南蛮人。崇祯戊辰。漂至耽罗。渊不识字。以蛮语称其姓名曰朴渊。渊在国。有善占候者。言某日风某日雨。其验甚神。航海者准之。渊不遵其指。遇飓而漂云。为人卓荦。每言善恶祸福曰毋庸汲汲。天报之矣。其言类有道者。谈土风曰地煖无霜雪。每天阴而重露。老人言此中国雪下之日也。国法作盗者。无轻重皆杀。由是国无盗贼。日本,琉球,安南之国。皆渊所行货者。亦尝游小人国。其人善锦布。海岛人言高丽俗炙人肉而食。方到耽罗也。会日暮。太守张炬以审之。舟中人皆哭。此炙我之具也。久乃觉其非。渊虽甚寒不绵衣。身体壮大。碧眼白面。黄髯垂腹。见者异之。娶我国女产男女各一人。渊至本国二十六年癸巳。西洋人又漂至耽罗。朝廷遣渊视之。渊戒傍人勿先言。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6H 页

鱼继卜训局管库也。 显庙辛亥。北关人得一儿于海上无人处。年可八九岁。衣服殊而言语不通。茫然不解所从来。送致之备边司。备边司令译者徐孝男问之。其音不可辨。久而后微可通。问土俗。即举臂上下作射猎状。问所由来。即掉曳欹侧若刺船者。训鍊大将柳赫然令卒伍养之。名曰继卜。姓曰鱼。以其为鱼皮獭子之种也。
我国三面距海。少盗贼。然东南海上。常有红毛夷阿兰陁之属漂至。即倭奴勿论也。海中诸国。皆侏𠌯啁啾。不可通其俗。然性悍毒易忿。所挟兵器皆精巧。万一为边土梗。安得而制之。士可以海外殊俗而不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6L 页

黄功,康世爵。
黄功者。杭州人。举武进士任职。崇祯末流寇犯皇城。天子崩。清人破逐流寇。遂自据燕京。功为清所俘。时 孝宗大王从入燕。功与其徒王凤冈等。随至本国。是谓从龙十三姓。 上时在凤林邸。居朝阳楼。馆功等于楼下。闾里相望。岁时赐与甚给。功等安之。 上即位。授功嘉善大夫。 显宗丁未。福建人林寅观等九十五人漂至耽罗。时郑成功在台湾。遥奉 永历号。为永历二十一年大统历。然 永历皇帝十七年。为吴三桂所弑。成功未之知也。寅观等贾人也。为成功贩海中。携大统历而至。时草野士大夫愤满洲殄明室。日夕思报之。及闻 皇统犹存。竞骈阗于道。求见寅观等。握手涕泣。悲不自胜。或笔谈相酬答。以抒其慷慨。然秉国者恐事泄。将执之与清。寅观等至国门外坚不去。朝廷苦无以开其意。迫功好谕之。寅观等闻功南音也。为叙流离困苦状。且曰感 国王义得生。既至此。又何为送与清人也。宁饿死不可行。即相向而哭。功盛言清人宽厚。得罪人不妄杀。朝野安乐。若虽去不死。且可得还乡路。寅观等意少解。仍问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7H 页

康世爵字子荣。荆门人。故家通州。移撞州北石塔村。曾祖祐以勇健擢金州参将。屡与蒙古战死之。赠指挥。祖霖从经略杨镐击倭于朝鲜。死平山。赠都指挥。给功臣禄。父国泰亦以武显。为青州通判。布政使王象乾论在州不法。系之狱。时建州叛命。经略镐讨之。广宁总兵李光荣与国泰联榜相善。即言国泰武艺可制敌。得宥之。仍擢为中军。光荣去。又属李如柏。及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7L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8H 页

黄功等并 皇朝之馀。流离失所。能自全于乱世。冠裳俨然。不为胡虏之臣幸矣。中国人薙发左衽戴满帽。与禽兽无别。视此果何如也。胡虏据天下已过百年。中国人安之。饫其禄而仕宦如不及。功等之后虽困苦佗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8L 页

金忠善倭人也。始名沙也可。万历壬辰。日本礼臣秀吉将犯 天朝。以假道名。先寇我。举其八道兵。以加藤清正为前驱。沙也可属清正。将兵三千为左先锋。既入我境。见衣冠文物与中州同。慨然慕之。禁其卒无杀掠。自号慕夏堂。遂降我。从朴晋金应瑞战。屡立奇勋。朝廷赐姓名金忠善。籍金海。忠善感之。海防十年不懈。进阶至正宪大夫。 仁祖初。李适叛。先是降倭三百属适。屯宁边。与适同诛。徐牙之者最勇。号称飞倭。亡至密阳。为忠善所斩。以功赐田民。忠善辞不受。丙子虏围广州。忠善时已老。从军至双岭。兵败而媾亦成。即痛哭归以终。忠善娶仁同张氏家。亦名族也。
贵盈哥。满州努尔哈赤第二子。雄鸷善战。努尔哈赤死。贵盈哥当立。让弘歹始。不辞而立。贵盈哥既失位。郁郁不自得。挈其子女奔我。我待之甚薄。贫穷不得食。以其女与武人朴玏为妾。生二子而依之。丙子冬洪歹始寇广州。贵盈哥夜入南阳府。杀府使尹棨。复归洪歹始。待之如初。且并其女北归。
明制勋戚子弟。为京营掌宿卫。夫趫勇之士。不问所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9H 页

金宗立,赵某。
金宗立镇川人。父贵贤中武科。万历丁酉。从战蔚山倭有功。宗立天启甲子中武科。碌碌乡里间。丙子虏骑围南汉。巡察使郑世规选兵八千人勤 王。宗立以镇川哨官从之。至广州之险川。日卓午军未食。下令传餐。虏将硕托尼堪博和托洛托等御之。世规军方列坐而食。有虏骑从树木间出汲。已而火箭发而虏骑大至。环而芟之。军大溃。宗立跳出栅外。问哨军孙永立曰使安在。答曰不知也。盍与我急走。宗立曰失帅而安往。即冒刃求之。为贼所杀。尸被焚不得。永立归闻之其父。父曰渠得死所。夫何恨。人皆曰宗立之节。其父之使也。
赵某镇川人。居柏谷。为人魁伟喜施与。光海时幽 母后于西宫。某以其徒四十馀人。将抗疏言不可。至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69L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0H 页

屈氏,梅环。
屈氏。中国苏州良家女。选入侍 周皇后。 崇祯甲申。李自成陷京师。 烈皇帝崩。 周皇后亦崩。屈氏逃匿民间。及清人破自成。获屈氏。时我 昭显世子从清人入京师。馆前星门外文渊阁东廨。又改馆广仁街西驸马万氏家。清人以屈氏侍。及 世子归。屈氏从之。属万寿殿。事 庄烈王后。常北望中州。泫然泣下。时 孝宗大王与一二臣议北伐事。屈氏独心知之。常愿忍死见 皇朝之兴复云。将死言愿葬我西郊。魂魄得见义师之出。如其言葬高阳大慈洞。
梅环。林庆业妾也。庆业当锦州之役。潜与 天师通。久之事泄。清人令我缚致庆业。庆业将如沈阳。顾梅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0L 页

孝庙北伐之议。诚天下之大义也。于时国中皆奋。有北首争死之志。虽妇人女子。皆与其义。事虽无成。亦足暴于天下。 圣人之旨深矣。
申浏,庆河昌。
申浏岭南人。 孝庙戊戌。为北道兵马虞候。时清人徵我兵攻车汉。车汉者罗禅也。在极北鄂罗斯地。在汉为坚昆丁零。在唐为黠戛斯。其人皆长大赤发晢面。绿眼而黑瞳者曰李陵之后也。窃据黑龙江上。侵扰傍近杂种。俾不得朝清人。清人遣兵击之多不胜。及是使浏选北边铳手二百及票下旗鼓手火丁六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1H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1L 页

庆河昌东海上人。往来庆兴府抚夷堡。以通货为事。天启中。满洲强大。侵及东海上。东海诸部落皆服属之。以貂貉之贡贡满洲。河昌独率其子啰啰只阿等入熊岛。崇祯丙子。我与满洲和。河昌滋益耻之。移住獐岛。潜使人越满洲境。与中国通。满洲人畏之。令我发舟师一千取之。我遣北道兵马虞候刘缵先。与满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2H 页

满州乃东胡之微者。雄强辽沈。卒乃吞中国。中国士大夫靡然服属之。况东北诸部乎。独罗禅及庆河昌不肯为满州臣。倔强海上。功虽不终。其志谅亦奇矣。
朴星锡,新源。
朴星锡字汝晶。密阳人。少踔厉有奇节。游于尤庵宋先生之门。闻 孝宗明大义。欲以功名自奋。一朝谢诸生。学射中武科。宋先生劝其读春秋。既而为文谷金公,老峰闵公所知。壬戌朝廷患西边寇盗。升昌城为防御营。擢拜星锡。星锡在边。戎事饬备。盗为之屏迹。尝从使臣南公九万赴燕。书状官吴公道一以诗名。见星锡诗。有男儿无限意瞋目视旄头之句。大惊曰公非我所及也。己巳尤庵,文谷赐死。老峰栫棘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2L 页

新源字景明。风骨滢澈。眉目如画。少好易。善数计。传父法。常往来公山之妇家。望堂前寒峰山可数里。妇党请筹之。即悬绳堂隅。出镜照峰影。布筹而对曰距几尺寸也。绳准之果然。少上俗离山读易。心豁然开朗。预知山外事。寻下山处尘嚣中。即不能也。家居江镜。江镜人传言其占甚神。所居里曰彩云。百济义慈王离宫之地。产异花发于古根。红白芬馥。不可名言。其堂前多此花。新源好奇。每谈说西洋利玛窦及 皇明昙阳大师事。又曰吾弟有神勇善用釰。有大熊逸于野。人林立而投之釰。熊噬之脆如葱。独吾弟能搏杀之。不幸早夭云。洪启禧学其数。荐拜礼宾寺参奉。然启禧议行均役法。新源贻书绝之。
朴星锡素以骄武称。然国俗贱武而崇文。为武者虽地均而秩比。亦为文所屈。少倔强肮脏者。辄谓之骄。彼从大老游。素讲明义理。及见文宰。便媚苟合。以取功名。诚不足于意。安得不轻之。使在文谷,老峰之侧。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3H 页

成揆宪,金百鍊。
成揆宪字仲一。昌宁人。生于崇祯甲申后三年。忿明室残毁清人主中原。常慷慨欲复之。涅其背曰敬直内义方外。国耻雪君恩报。始灸画成文。久之漫不可辨。乃涅之。老而居春川大明滩。寻入谷云山中。搆春睡亭。取诸葛亮兴复之志也。揆宪虽穷老无聊。心常眷顾 王室。国家有事辄赴之。 肃宗己巳。 仁显王后将出宫。揆宪倡诸生疏争之。会者一千八百人。是夜忠贞公吴斗寅,忠肃公李世华,文烈公朴泰辅被鞫。令复敢言者死。众稍稍自引起。独揆宪及申五相不去。屡呈疏。承政院辄却之。甲戌 仁显王妃复位。拜揆宪缮工监监役。尝代人撰疏。忤旨谪珍岛。二年乃还。 英宗丙午。以老拜五卫将。适命百官有所怀辄陈。揆宪以懋圣学破朋党等七条事。恳恳拖长。陈奏不已。 上悉嘉纳之。承旨言末官所陈。猥杂烦屑。请推考。揆宪即起对曰臣所陈。皆时务也。承旨请推考。此壅蔽之习也。朱云请釰以此。听者莫不变色。戊申逆贼李獜佐等叛。揆宪倡义旅勤 王。乱平条上安集之策。格不达。顺天金百鍊以间世英豪目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3L 页

金百鍊字砺世号五黜。顺天人。升平府院君瑬之后也。升平为癸亥元勋。家甚富。然多罪人家财货。百鍊见家中物。辄嚬蹙曰吾祖多蓄不义物。吾何用是为累哉。蔘银之属。任人持去。不之收也。 朝廷以功臣孙录之为郡县。虽廉白高洁。邑事不治。所至多坏乱散漫。每为观察使所殿。尝挈妻子入洞阴峡中。久之复诣忠州弹琴台。妻在杨津祠屋中。自出江上。拾木叶多所书。然皆荒怪不可解。已而入青山峡中。壬辰卒。年▣▣。其婿洗马李淞家甚贫。淞夫人闻父为荣川守。甚冀其济。逾年始遣纪纲负一大包而至。僮仆邻里环集。莫不动色。及发缄乃三纲行实一部。书其空曰父赠第几女某。复署官印。又伴大芭蕉根三。书中无他语。但曰吾之官。见三纲行实板甚佳。为汝而印。官舍有芭蕉甚敷大。辄刘而送之。可植以玩之。其高洁如此。百鍊又多灵异。有人见其所记日历云。梦入阎罗殿。阎王械一罪人。责以交搆两宫间。拷掠甚酷。视之乃金尚鲁也。丙申果籍产如法。百鍊又尝至婿家。忽敕主人促覆诸避雨之物。时天无纤翳。日色清朗而屡促之。主人弟KC02058怪而问之。曰山鬼入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4H 页

草野故多奇杰之士。南汉之和。诚百世之耻也。士当其时。咸悲愤不自得。轻爵禄入山林以自藏者类是也。及时移世久则又恬然安乐。不讲春秋之谊。独揆宪秉大义。以复雪为事。久而靡懈。岂非奇杰之士哉。
李夫人,郭夫人,任夫人。
李夫人号雪峰。延安人。延城府院君石亨五世孙。郡守廷显女。归平山申纯一。纯一仕为延安都护府使。夫人幽闲简静。有藻思。兼工书法。案上常置周易及李白诗集。子弟从场屋还。阅其草。预定高下得失。无不中。子弟登试。辄叹曰世无能文者。此辈亦得之耶。代其夫裁酬简牍。见者不知其为妇人笔也。名彻 上。上尝下黑绡八幅求夫人笔。其书益重于世。诗集逸于兵。传者二十馀首。夫人多灵异。尝斋沐整衣服。深卧屏障中。戒家人勿惊。俄而绝气息。久之傍人呼觉之。即欠伸曰何惊我也。神气扬扬如平日。若导引内视者。有疾辄向空若酬答。举手辄有物在。吞之病乃已。傍人怪而伺之。如凤仙花子。香烈触鼻。久而不息。问其名曰石中弹也。问何由得。曰天馈之。其孙误取吞其一。味辛甘绝异。夫人觉而恨之曰此非人人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4L 页

郭夫人号晴窗。西原人。 王子师傅始徵之女。嫁进士金铁根。少好词翰。铁根卒。自撰墓文。就质于陶庵李先生縡。铁根于先生戚联也。先生以为嫂叔不通问。无所可否。然甚敬其文。文甚典雅。不似闺壸体。有集六卷。
任夫人号允挚堂。礼川人。其兄弟并好学。曰圣周以经行闻。曰相周以文学称。夫人长于史学。为文皆典实。可为师法。与子侄谈说古时贤圣豪杰。纚纚不已。听者无不洒然。嫁为申▣▣(光裕)妇。有集行于世。
诗自关雎卷耳以来。多妇人所作。盖发乎情而止于义者也。后世妇人之诗。多秀丽纤薄。不离于玉台胭脂之习。盖关雎卷耳之风。无得以见之。东国妇人少能诗者。独推兰雪轩许氏诗。然其弟筠多润色之。如白玉楼上梁文。或以为李再荣所作。二人皆轻薄无实。故许氏诗少典雅之音。人亦有訾之者。若李夫人诗。幽闲清逸。郭夫。之敦厚可为则。有关雎卷耳之风。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5H 页

江上烈孝女,金银爱。
江上烈孝女。未知谁氏子。故判书郑载禧家在铜雀江上。冬日寒洌。有一童子行乞至其家。年可十二三。貌甚姣。一僮从焉。年亦差一二长而又纤好。载禧问其族。童子曰父责逋奴于南方。与一贾归。贾利父装而戕父于路。儿遂无所依。乞食到此。其言甚悲酸。载禧怜之。暮舍之门傍屋。间壁一妪病无睡。闻两儿昵昵语。闭息潜听。语幽鸣呜咽。不甚分明。已而一儿若潜出。移时返曰迹得矣。贼方宿僧房店第几舍。一儿即大哽塞曰腐心者三年。今始遇矣。一儿曰娘子泣而已乎。天将明矣。少缓复失之。即綷綷为结束声。户开蹀蹀然。时月明如昼。妪为之发竖。而年老钝劣。惧不敢迹。天既明。闻僧房店有人杀一客商而逸。刀函胸不抽。刀四射而首其街。妪以告载禧。载禧大骇良久。太息曰即纤纤一姣女乎。逢人辄以为言。竟不知所之。
金银爱康津良家女。里有安婆者本娼也。丑而甚口工诲淫。银爱母饶产而吝。婆或称贷不如意。憾而欲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5L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6H 页

女人荏弱。不能操兵刃与人争。考之传记。如吕母庞娥之伦不多有。妇人不迩戎器。古之训也。裨史所传红线云娘。其事诚闪忽神异。疑寓言者所托。设有是也。即釰侠之流。为人报仇怨解斗难。岂若二女之捍然奋袂。手剪除贼雠。歼灭淫丑之为快于心恔于义乎。吁亦奇矣。
卖粉妪,玉娘,柳氏妾,有分。
卖粉妪。都下人家婢也。少有姿首。邻之子悦而挑之。不应。从而䝱之。妪谢曰吾故贱。然窬墙而从。即死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6L 页

玉娘者。钟城女子而内寺婢也。有殊色而喜书史。家富而蓄书甚多。常寝处其中。邑中有儒生少年艳之。作歌词试投玉娘。玉娘亦慕其才。情和而谢。因与之唱酬。生乃微露其意。玉娘喟然叹曰得生之才而托吾身足矣。复何求。即告父母。约与为婚姻。生遽没。玉娘痛伤之。待生之亲尽妇道。守节以终身。
金川人柳恒镇之妾某。其族人婢也。族人适出。使恒镇守外。婢守内。恒镇夜求饮。婢奉浆而馈。恒镇悦其姿。执手而挑之。婢大恚。持莝刀欲斮臂曰吾闻古之烈女。有断臂以去污者。恒镇惧谢乃已。仍诱之曰而与其为人婢仆。曷若媵于我而脱贱籍乎。婢愈怒不应。已而曰君所言利也。吾不可从。然身已沾于君。不可以他适。君能终始我乎。恒镇曰诺。婢曰吾父母在。苟父母不许。请以死报君。翌日果告其父母。父母知不可夺许之。婢虑恒镇妻不见容。往为之执役累月。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7H 页

坡州驿奴金乭梦妻有分。亦贱人也。幼从邻媪入邑。憩棹楔之下。问媪曰此何门。曰旌门也。又问旌门何故。曰孝子忠臣烈女。官旌之。又问何如为烈女也。曰不事二夫为烈女。有分竦然久之。及嫁事其夫敬。事其舅姑孝。一乡称之。尝归母家。独穫于野。里有恶男子欲犯之。前求其镰。有分恚不予而骂男子。男子强夺䝱之。有分愈益奋骂。拳击男子折两齿。男子怒击之伤其面。有分披腹曰杀我。男子即刺溃其腹乃仆。男子刈草掩之。虑其苏。复蹴之而去。有分果苏。手纳其肠而握之。匍匐至家。其母大惊问其故。泣曰汝不畏死耶。何不少屈以求生。有分大恚曰母何辱我。我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7L 页

先王制婚姻之礼。以定男女之大伦。执纯帛而迎之。合𨚡而告庙。媒氏掌其判。不如是者谓之奔。然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夫奔虽恶德。亦先王有时许之也。夫读礼而律身者。苟有故则不能守其志者有之。如四女人皆贱者。非有濡染之素。而或许以心则不欲渝其誓。或许以身则不欲挠其节。男女之情。死生之分。亦大矣。而不之顾者何也。昔箕子设教于东也。国俗化之。妇女皆贞信。至于今赖之。穆姜之节。令女之懿。诚几家有之矣。且余见闻不能广。只记其四。安得以广之。俾发幽潜耶。
山南烈妇,金时雨。
烈妇岭南某郡士族。舅惑后妻。虐前妻子。前妻子既娶而亡不归。后妻生二子。皆娶而烈妇其季也。才入门而舅姑俱没。久之有僧来言我前妻子。道其婚时事。私昵款曲。可以为證左者甚悉。距其逃殆三十馀年。前妻子妇即信之。为夫妇如初。二弟虽不拒。心常疑之。前妻子妇怼曰吾夫之出。汝母之故也。今归而汝兄弟又欲搆杀之耶。即具诉于官。官问其邻里族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8H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8L 页

圣人设教。先正人家道者。为其消患乱于未然。未有家道失而无患乱者也。山南富人一失御家之法。三子三妇皆殄而家遂亡。烈妇之名以彰。彼以纤弱之质。间关险阻。历久而不渝。卒乃伸其愿。诚有志者。如金时雨亦奇矣。
金垍,金吕鸣。
金垍字汝彦。光山人。世家陜川。垍为人宽厚好义。 英宗戊申春。岭南盗郑希亮等起。陜川守李廷弼闻垍名。起家为府千总。甚委任之。郡人曹鼎佐者剧贼也。夜谒廷弼。言贼陷清州杀节度使。希亮等屯安阴。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9H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79L 页

金吕鸣彦阳人。世居草溪。吕鸣早孤无生业。力田而食。为人慷慨喜饮酒。 英宗戊申。清州贼李麟佐等先叛。郑希亮,曹圣佐等相和应。全岭骚屑。郡中议吕鸣有膂力。起为邑把总。尝会宾客亲戚。酒酣起舞。仍歔欷曰吾当世乱为武任。死固职耳。顾母老而子幼。将谁托乎。且指二子而泣。未几贼起安阴。陜川守李廷弼促召草溪兵。草溪兵素绾于陜川。而观察使又督令进兵。郡守郑旸宾素恇怯。日悲泣不知所出。自鞴马而立欲逃走。吕鸣力陈不可。且言陜危急状曰此贼不过乡里无赖。仓卒乌合。素无纪律。郡兵若动。与陜川三嘉兵临之。贼不敢犯。而郡中自定。今迁延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80H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80L 页

士当危乱之际。机事不密则害于身亏于行。陜川之事。至今讼李廷弼之冤。而垍与吕鸣无知者。岂不悲哉。当是时垍几死。吕鸣死。亦不得伸。彼巧于诬者果何心哉。功名之际。终古然矣。
李述原,慎溟翊,田兴道。
李述原字善叔。延安人。家世儒素。述原幼俊拔有折冲才。及长知名县中。 英宗戊申。李獜佐叛陷清州。其党多在岭南。流布讹言。郡县皆骚动。居昌县监申正模忧惧不知所为。择县中豪。得述原而为椽。时獜佐弟熊辅与郑希亮发难于岭南。希亮文简公蕴曾孙也。方居父忧。即脱衰服。率里中无赖。刻木为印。裂锦为裳。起自安义之南里。据古仓以叛。述原请正模发县兵讨之。将士素畏希亮。即惊散归希亮者以百数。独乡吏慎克终不去。述原与克终榜县门曰县民从贼者斩。既而正模亦逃。述原徒步二十馀里。追及山谷中。执其裾泣曰还之县。正模亦泣不听。希亮入县。遣壮士缚致述原骂曰。我移檄令整县中兵迎我。若敢违令为。述原骂曰若祖文简公忠臣也。若忍背而为叛逆。吾恨不得食若肉。岂从若乎。希亮党罗崇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81H 页

慎溟翊字南举。居昌人。少好洁行。 英宗戊申。逆贼李熊辅,郑希亮,罗崇坤等入县中。杀座首李述原。欲令溟翊代之。恐不听。令健卒缚致之。溟翊自念徒死无益。即从之。阳为贼治兵事。密以讨贼方略。报巡察使,节度使,讨捕使三营。又使别监李万运乞救于星州右防将李庆宗。自往熊阳仓备军饷。以待善山援兵。又告乡中忠义士勉讨贼。部署约束甚密。希亮等不知也。移兵咸阳。已而事泄。贼即还军茂林驿。四月一日熊辅入客馆。陈其徒欲斩溟翊。众竞请贷其死。熊辅恐溟翊死而众叛即止。使力士杖之。溟翊骂曰贼速杀我。事之不成天也。我岂从汝者。贼速杀我。熊辅愈怒杖益力。溟翊垂绝。贼以为死。即出弃之。溟翊复苏。然伤已重不可救。三日左防陈合县中义兵至县门外。熊辅等皆败溃被获。溟翊闻贼败。能大声曰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六 第 181L 页

田兴道不知何许人。戊申之难。贼魁李獜佐夜入清州。杀节度使李凤祥,讨捕使南延年,裨将洪霖而尸之。与其徒申天永,梁德溥等。咸聚节度使之堂。饮酒喧呼。意气张甚。门外报有人请谒。贼魁延入之。其人请上堂行宾主礼。既上堂。又稍益近之。贼疑之。搜其身得一釰。即杖问其所欲为。其人曰吾欲为国家除叛逆。夫何问。贼究其徒。闭口不言。贼魁见其号牌曰此黄海道人也。仍杀之。及乱平。搜其囊有诉牒云田兴道。丙午谒圣武科初试入格。考之兵曹榜目。果录闲良田兴道。年四十三。居信川。父幼学万兴。问之黄海观察营。郡中果有田兴道。游湖中未回。事闻 赠恤如例。
戊申之逆。非潢池者类。枭獍相连。诸道响应。能知取舍之分。而其死于烈者。搢绅则忠悯公李凤祥,忠壮公南延年。儒生则李弘茂。幕裨则洪霖。乡品则李述原,慎溟翊。武夫则田兴道。唯七人而已。巨室大族往往附反逆诛灭者多。死之早晚无几何。而荣辱若是。不亦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