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17-039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总义卷二
            宋 易祓 撰
 上经

    坤 上  坤 下
   (坤亥/建)(剥戌/建)(观酉/建)(否申/建)(遁未/建)(姤午/建)
   (龙/战) (黄/裳) (括/囊) 含 (直/方) (履/霜)
卷二 第 1b 页 WYG0017-0391d.png
  坤柔也不徒柔而已考之说卦其象不一故六爻
  之义圣人皆以臣道推之臣道主乎柔中而恶乎
  不中故初戒为履霜四戒乎括囊以其在各卦之
  下而未得其中者也三戒乎含章上戒乎龙战以
  其在各卦之上而已过乎中者也惟二为直方五
  为黄裳虽位有上下不同以其在各卦之中而皆
  柔中之位所以为臣道之善然臣道贵乎中不可
  过于柔变通不穷此用六所以为坤之利也
卷二 第 2a 页 WYG0017-0392a.png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
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之元亨利贞与乾之元亨利贞同而贞之上加
  牝马二字者坤以顺为正也顺乎乾而健行者也
  说卦乾为马坤为牛惟其顺而健行故卦辞不取
  坤之牛而取乾之马然其体健而至顺故不得同
  乎乾之马而谓之牝马也彖言柔顺利贞而以牝
  马地𩔖居其先利牝马之贞者也此不言所利惟
卷二 第 2b 页 WYG0017-0392b.png
  乾而已馀皆见彖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
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𩔖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𩔖行东
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以地而言亦犹乾以天而言也天以积气始乎
  物气则无方之可拟故谓之大地以积形生乎物
  形则有方之可拟故谓之至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卷二 第 3a 页 WYG0017-0392c.png
  者乃乾元资始之所发见顺承乎天而已矣是以
  厚德载物与天之无疆合德而后有含弘光大之
  美盖含以弘言光以大言则乾之品物流形至此
  而亨此坤以元亨而佐乾以六阳之月者也若六
  阴之月亦乾道变化而后坤阴得以用事故曰牝
  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言利贞则乾阳实行
  乎其间已夫阳者君子之道故以君子有攸往发
  明下句利贞之义曰先迷后得主利言利在得主
卷二 第 3b 页 WYG0017-0392d.png
  而不利为主为主者先乎阳则迷而失道得主者
  后乎阳则顺而得常此以从乾为主所以利也曰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之吉言当贞于阴方不
  当贞于阳方贞于阴方则西南得朋同𩔖是从贞
  于阳方则东北丧朋乃为有终以从阳为庆安贞
  之吉应地无疆者也三无疆字异意夫具天地人
  之功用生生不穷坤元之至者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卷二 第 4a 页 WYG0017-0393a.png
  坤地也地一而已故不取重象而言地势君子厚
  德载物亦以法地势之厚所谓势者虽非重象而
  已有重意乃所以见坤德之为无所不载也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魏志韩芝表易传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又郭京
  举正今本象曰履霜下多坚冰二字
  六老阴也八少阴也老变而少不变易以变为用
卷二 第 4b 页 WYG0017-0393b.png
  故阴爻不用八而用六六居卦下为姤建午之月
  一阴始生斯谓之初初虽未至于冰霜及乎履霜
  而为冰有消阳之渐正所以寓扶阳抑阴之意夫
  阴阳天地之道也为昼夜为寒暑皆消息往来之
  常而圣人亦何所容心于抑扬哉盖易于君子小
  人未尝不深其辨阳者君子之道阴者小人之道
  小人易进如冰霜有驯致之理宜圣人所以惓惓
  致戒于坤之初六也
卷二 第 5a 页 WYG0017-0393c.png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礼记深衣直方下无大字郑厚存古亦曰大字疑
  衍文六爻自履霜至玄黄皆叶音象文言皆无此
  字或曰大字别自为句
  坤以六二为中正亦犹乾以九五为中正君德备
  于乾之九五故先言大而后至于圣臣德备于坤
  之六二故先言直方而后至于大大者阳也何以
卷二 第 5b 页 WYG0017-0393d.png
  言于坤之六二坤阴物也六二纯乎阴也阴极而
  变故象不言大而言动惟其动也从阳而大何待
  于习夫积习温习服习皆非自然之义自然而大
  故曰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光亦大之发见如此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三以阴居阳而谓之章亦犹五以阴居阳而谓之
  文皆阴阳相比而为之者然六五中位故有文在
卷二 第 6a 页 WYG0017-0394a.png
  其中之美六三位不中正非任时之责故欲其含
  章不露可以守贞而已待时而发则其知之光大
  固足以从王事惟其体犹在下未可必进故或之
  也或之者居下承上从事可也代君而不敢成事
  故曰无成成功而不敢自居故曰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以六居四在坤体正大臣之任而阴柔不中又在
卷二 第 6b 页 WYG0017-0394b.png
  重阴之间将安所为乎以人事言之象为括囊耳
  夫囊者所以盛物之具今乃括结其囊口以喻人
  之缄默非特无咎也亦且无誉誉者咎之招也无
  咎所以无誉也至无咎无誉岂大臣之事乎行之
  以谨能不害而已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坤之六爻以臣道五与二一也黄者地之正色裳
卷二 第 7a 页 WYG0017-0394c.png
  者服之下饰以臣道而言惟二足以当之若言于
  六五则中而非正矣上而非下矣何取黄裳之象
  乎盖阴居阳位阴阳相比而成文古之人臣如伊
  尹周公文在其中美畅于外虽居坤位之六五而
  不外乎六二之德是以二为臣位之正则所处为
  甚易五为臣位之极所处为甚难赞六五以黄裳
  则于甚难之中而能尽为臣之道所以大善而吉
  也
卷二 第 7b 页 WYG0017-0394d.png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六坤阴之极也夏之十月六阴为坤正属上六
  一爻何以有龙之象乎盖八卦分属十二月每卦
  各得四十五日有奇乾西北之方乃戍亥之交以
  卦位言之则十月为乾以卦义言之则十月为坤
  是十月之初坤方临亥而乾已位乎西北阴阳相
  薄以乾为主是谓龙战夫龙战于野者谓坤土在
卷二 第 8a 页 WYG0017-0395a.png
  外为野其血玄黄者谓天地色杂为玄黄当是之
  时阴阳俱受伤系之以龙则阳道常伸说卦言战
  乎乾劳乎坎则知坤阴不得以用事剥穷则继之
  以复者此阴极阳生之理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六者老阴也老极必变故六爻之外继之以用六
  其义与乾之用同故利永贞永贞者变而从阳则
卷二 第 8b 页 WYG0017-0395b.png
  贞归于元象言以大终者终以从阳而大此永贞
  所以利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朱文公易本义曰刚方释牝马之贞
  此坤之四德以逆承顺者也坤体至柔何以言刚
  动则从乎阳是以刚生焉静则纯乎阴是以方立
  焉方以刚而行非卦所谓牝马之贞欤后得主而
卷二 第 9a 页 WYG0017-0395c.png
  有常非彖所谓后顺得常之利欤含万物而化光
  非彖所谓含弘光大之亨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
  时行非𧰼所谓顺承于天之元欤乾言四德则自
  元而至于贞坤言四德则自贞而复于元如六律
  六同阳道常饶故其律则顺而左旋阴道常乏故
  其同则逆而右转不特律同而已凡天下之言阴
  阳者无非以逆承亦顺承之义也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卷二 第 9b 页 WYG0017-0395d.png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冰坚至盖言顺也
  积渐也坤初在下一阴之始其渐不戒履霜必至
  于坚冰如不善之家以渐积之其极遂至于稔成
  臣子之大恶文言释之以顺者顺亦积习之渐使
  为恶者辨之于早所以易防顺以处之所以难辨
  察其𫝑之渐而不至于积小人之福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17-0396a.png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六二之德曰直曰方曰大此不言大者大本六二
  之动故文言不列大于直方之下惟以正释直以
  敬释正以义释方至于直方行于敬义之中敬义
  立而德不孤则知不孤乃所以为大盖易以阳为
  大阴为小小则孤立而不通大则通行而不孤凡
  阴柔之疑于有行者以其孤而不大也今六二之
  动从阳而大则见于所行者不习无不利何疑之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17-0396b.png
  有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六三非任时之责阴虽有美含之而已或从王事
  则不敢有其成及其成功则臣任其劳而王者得
  以优游无为亨其成于上亦犹地道无成而代天
  终物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不言子之道者臣
  与子一而已矣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17-0396c.png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𨼆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六四重阴也重阴居二体交际之地为天地闭塞
  上下不通之象贤者处此当洁身而退故曰𨼆四
  可𨼆而不能退乃在高位以括囊为身计虽无咎
  无誉不过缄默自守持禄保位苟容免过而已谓
  之谨可也非所以为贤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17-0396d.png
事业美之至也
  乾坤定体纯一不杂非他卦六爻之比乾之六爻
  皆君道也而二亦君也坤之六爻皆臣道也而五
  亦臣也或谓以六居五为臣则僭君以爻义推之
  守地道之中谓之黄中得守中之理谓之通理安
  乎臣位而不敢越谓之正位循乎臣职而不失其
  在下之体谓之居体四者人臣之大美乌有僭君
  之事哉盖古之臣事君不特如伊尹周公如三年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17-0397a.png
  不言之时百官总已以听皆坤之六五居臣位之
  极而尽为臣之道美之至者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𩔖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上亥建亥之月也坤阴虽极而乾阳已先位乎西
  北相疑不相得其势必至于战圣人作易嫌乎爻
  位之无阳故特系之以龙龙出而战阴犹未离其
  𩔖故复系之以血其血玄黄者玄本天之正色黄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17-0397b.png
  本地之正色战而至于杂则阴阳俱伤以龙战言
  之则阳常足以胜阴阴惫于上而阳复于下此天
  地所以无终息之机也

    坎 上  震 下
         
    (泣/血) (屯其往/膏 吉) (即/鹿) (女子利建/贞 侯)
  屯之成卦坎在震上动而遇险为屯之象卦之言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17-0397c.png
  利建侯者实主乎初以汉证之方高帝在蜀汉之
  时乃初九盘桓利居贞之意二以柔顺中正为女
  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四皓之徒也三无应而即鹿
  知几而舍则为陈平韩信往吝而穷者范增也四
  与初为应求婚媾而往吉无不利此张良萧何之
  所以为明也五本建侯之位其膏既屯所施未光
  与西楚交争之时也上六无应泣血待毙田横之
  徒而已知擅楚擅汉之说而后可以尽一卦之义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17-0397d.png
  惟初以建侯为利济险以动动乎险中此屯之所
  以亨欤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
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屯之刚柔始交谓震也难生谓坎也动乎险中者
  兼二体而言也大亨贞者释元亨利贞之义也乾言
  四德纯一不杂屯言四德而继之以勿用有攸往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17-0398a.png
  则不能纯乎乾之德大亨贞而已勿用有攸往利
  建侯者侯君也此专以初爻为主所以亨屯雷雨
  之动满盈乃天造草昧之时造谓造始草谓荒秽
  昧谓昏冥当是时也坎险在上震动于下有建侯
  不宁之象亨屯者其可遽进乎进则动而陷于险
  中故勿用有攸往非终不往也可往而往往必有
  济此初九所以专言建侯之利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17-0398b.png
  彖言雷雨而象言云雷何也盖坎水上升其象为
  云云在上而雷在下阴气郁结欲雨未雨之时所
  以为屯也君子以之经纶有解屯之理至雷雨之
  动则屯亨矣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初卦之主也当屯难建侯之世以天德在下而盘
  桓难进即卦辞所谓勿用有攸往者惟不轻于往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17-0398c.png
  故以居贞为利居贞者志在于行正而已此即仁
  义之举汉之高帝亦得是道入关之始约法三章
  民始知其仁为义帝发丧与天下除残贼民始知
  其义所以为得民之本然以位言之则下为贱而
  上为贵以德言之则阴为贱而阳为贵初以阳刚
  在三阴之下故曰以贵下贱又三阴在上互坤为
  众以阳刚下之故曰大得民此卦辞及初爻所以
  专主利建侯也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17-0398d.png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屯难之世六二以乘初九之刚为寇迟回不进有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之象初其果寇难者乎当是
  之时使其大明当天以正应而从何适不可惟天
  造草昧上非其应莫适所主顾乃守常不变以小
  谅为正女子之贞而已记曰女子许嫁笄而字贞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17-0399a.png
  而不字则非初之所能得然初之亨屯是谓建侯
  乌可以寇难视之哉难久必通天地复反其常五
  位既正然后知其匪寇而为婚媾十者互坤之成
  数故言十年乃字四皓之所以归汉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三震体之极阴居阳位躁而妄动即鹿之象即鹿
  所以从禽也无应于上又远于初是谓无虞以震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17-0399b.png
  木乘互艮之山是谓入于林中将安之乎君子知
  几不如舍之舍亦互艮之止往而不舍前遇坎险
  吝而穷之道也陈平韩信范增之所以异欤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四应初者也二比初者也二爻皆以阴居阴位迟
  回不进亦有乘马班如之象二疑其寇而不字四
  以求婚媾而往比与应不同而已当屯之世四从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17-0399c.png
  正应固足以同济屯难惟其柔顺得正不肯枉道
  以伸已必待初之求婚媾而后往焉所以谓之明
  明则深识乎时用之宜不往则已往必有济所以
  言吉无不利子房萧何其人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五本建侯之位有坎体润泽之象而爻言屯其膏
  何也世方屯难自陷于险其膏既屯岂大明当天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17-0399d.png
  之时哉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而初以天德在
  下群雄竞逐如项氏改宰侯王当是时也处以柔
  顺小贞之吉决以刚果大贞之凶惟初之桓盘居
  贞故象以施未光言之施光则屯难已解五位始
  正乃所以发明建侯不宁之意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上与二四皆阴居阴位阴柔不能以独济故皆有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17-0400a.png
  乘马班如之象方初之兴也四以求而往二以反
  常而字皆克有立惟上居屯之极而求以济难势
  穷力困无所得志正似田横之事何可长也泣血
  涟如而已

    艮 上  坎 下
        
   (击/蒙) (童/蒙) (困/蒙) (勿用包/取女蒙) (发/蒙)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17-0400b.png
  蒙之成卦艮在坎上见险而能止为蒙之象卦之
  四阴为蒙而二阳为训蒙以周公证之乃训蒙之
  义初与五则蒙之可训者抗世子法于伯禽则初
  六发蒙之事教成王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则九
  五童蒙之事此皆九二之所谓包蒙者也三与四
  则蒙之不可训者殷之顽民弗率则六三不有躬
  之事四国不靖之变则六四困蒙吝之事此皆上
  九之所谓击蒙者也考周公之始终而后足以尽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17-0400c.png
  一卦之旨然彖辞乃专主九二之刚中者是知包
  蒙固所以为包而击蒙亦所以为包此时中所以
  为蒙之亨欤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
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
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17-0400d.png
  蒙之为义山下有险内险而外止也止有行之理
  险有亨之理以亨道而行是谓时中惟二五得中
  其志既应匪我求童蒙则二以道自任而不求乎
  五童蒙求我则五不能以势自居而有求于二各
  尽其时中之道而已筮决也初筮告以刚中者谓
  二以刚中之道决于初也人生之初聪明未开是
  谓赤子之心非蒙欤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则其淳朴未散去圣不远特未有以发之耳于是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17-0401a.png
  假初爻为发明之义盖发明于初其心未分告之
  足以决其疑者若至于再三而告之则其心已分
  适所以为渎是以贵乎利贞利贞者以至正之道
  而内养其纯全之德则蒙非蒙也蒙以养正圣功
  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不言山下有泉而言山下出泉者泉出于山犹
  德之禀于天蕴而未发蒙之象也孟子所谓原泉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17-0401b.png
  者德也混混者蒙也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
  四海果行也君子以果行育德即蒙以养正之义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阴柔在坎险之下蒙之初也卦言初筮告者假初
  爻以明发蒙之义发蒙者奚取于利用刑人哉如
  刑于二女之刑本非刑威之刑象曰正法亦非用
  法之法使之取法于九二刚中之理用说其昏蒙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17-0401c.png
  之桎梏而已过此以往则为吝道是谓再三渎渎
  则不告此发蒙所以贵乎初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包也者无所不包之谓也初与五为蒙之可训者
  九二所以包之于始三与四为蒙之不可训者上
  九所以击之于终凡上九之击蒙无非九二之所
  包故曰包蒙吉然二以初三四之阴柔为妇道纳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17-0401d.png
  妇吉也五以九二之阳刚为子道子克家也克家
  继于两吉字之后则其吉莫大焉此爻惟周公尽
  之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三与上为正应从上顺也何以言勿用取女上体
  为艮艮止于上无下女之义三以坎体为水水陷
  而趋下比于同体之九二二之阳刚则金也于群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17-0402a.png
  阴则夫道也二在内卦之内而三反在外是谓见
  金夫不有躬乌用是取此不正之女哉以不顺而
  行无得于二又失于上故曰无攸利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蒙之众阴皆蒙也初与五比阳于上三则比阳于
  下六四阴柔不中介于二阴之间蒙之尤困者象
  言独远实者实阳也阳以长为实阴以消为虚卦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17-0402b.png
  之众阴皆比于阳而四独远焉欲从二之阳则下
  隔于六三欲从上之阳而上隔于六五与众阴昵
  比而固守其蒙之困所以吝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五以柔居尊位而艮体为少男故曰童蒙非蒙也
  淳朴未散去圣不远惟童蒙求我而后足以尽蒙
  以养正之义昔者成王之嗣位也拜手稽首惟周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17-0402c.png
  公之训亦不过顺以巽而已考之爻义五互坤为
  顺动而交二为巽顺以巽待二而二以包蒙应五
  养之以正谓之圣功此五于群阴之中所以独言
  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蒙至上九谓之击者何也击去其外邪而已九五
  童蒙之主发蒙于初以养正为圣功若是而击之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17-0402d.png
  是为寇也理不顺也三之阴柔不中如女子之不
  有其躬四亦阴柔不中不正独远于阳刚之实此
  蒙之甚者殆非发蒙之所能及至是而言击是禦
  寇也理之顺也所谓上下顺者以顺为击而三四
  皆归于顺革其邪而归于正夫岂容心于击者哉
 
 
 周易总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