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1a 页 WYG0017-0449c.png

周易总义卷七
宋 易祓 撰
上经
噬嗑
离 上 震 下






(何/校) (噬乾噬乾噬腊噬/肉 胏 肉 肤) (履/校)
卷七 第 1b 页 WYG0017-0449d.png

在四之位为颐中之间有噬嗑之象嗑者合也方
其未合必贵乎噬考六爻之义有言噬者有不言
噬者初爻言履校灭趾则除间之始未至于噬上
爻言何校灭耳则除间之终噬有所不足言惟二
爻之柔而得中则以噬肤之道噬之三爻之柔而
不中则以噬腊肉之道噬之至四爻言噬乾胏则
臣道贵乎刚决五爻言噬乾肉则君道贵乎柔恕
卷七 第 2a 页 WYG0017-0450a.png

则不言噬而言校六爻之义虽刚柔异体而皆能
得所噬之道噬嗑而亨之义也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颐中有物噬而后嗑所以言亨盖卦自否来五以
阳刚分而之初初以阴柔分而之五于是成震离
卷七 第 2b 页 WYG0017-0450b.png

为火为日为电不取诸火与日而取诸电者电与
雷合故也言雷电则向之分者合而章以其卦义
推之五爻以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于用狱
也然用狱本于治颐中之间上下皆噬者而彖辞
独归于九五者盖噬嗑之世噬物或过则其刚易
于挠惟五以一阴居尊位而二阳居其上与下则
刚柔相济正柔中上行之义也盖其位虽不当而
卷七 第 3a 页 WYG0017-0450c.png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石经作电雷噬嗑
噬嗑者所以除颐中之间刑狱者所以除天下之
间卦辞言利用狱夫狱者岂常用之具哉盖罚者
刑之轻也法者刑之先也明罚敕法欲使之不犯
于刑而已圣人体离之照而明其罚体震之威而
敕其法者耳
卷七 第 3b 页 WYG0017-0450d.png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初九与上九二爻皆曰校校一也上则言何初则
言履以履为校也说者皆言校而不及履尚书大
传曰中刑杂履即传所谓藨蒯之刑之𩔖是也履
者治世之中刑而后世则刑之最轻者何以谓之
履校灭趾灭者没也震体为足在初为趾履校至
于灭趾使之不得行而已大传以小惩大诫为小
卷七 第 4a 页 WYG0017-0451a.png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以六爻言之五乃除间之主也四乃大臣之除间
者也初二三上群臣之除间者也颐中为间之物
四言乾胏者是也六二柔体乃以噬肤之道噬之
固未足以得其情惟其乘初爻之刚以初爻之灭
趾为不悛又转而为灭鼻二互三四得艮体为鼻
卷七 第 4b 页 WYG0017-0451b.png

以惩之也故无咎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三亦柔体阴居阳位位既不当无乘刚之助当顺
中有物之时乃以噬腊肉之道噬之腊为小物全
乾而不虞胏骨之见伤遂为所毒未免小吝然志
在去间噬而必合亦无咎也
卷七 第 5a 页 WYG0017-0451c.png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此爻本为间者也一卦全体本颐之象阳刚居四
为颐中有物爻言乾胏是已先儒释乾胏为脯之
有骨者其物至刚而难噬二三柔体仅得无咎惟
四近君位其体为刚能以噬乾胏之道噬之故言
得金矢周官大司寇以东矢听民之讼以钩金听
民之狱金坚矢直固足以得其情矣爻言利艰贞
卷七 第 5b 页 WYG0017-0451d.png

噬乾胏之道以刚敌刚岂以是为用狱者之光哉
处以艰贞是以君子尽心焉诸爻言无咎而四独
言吉者以其同为间之位而终能除其间者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六五君位也即彖辞所谓柔得中而上行者是已
方其用狱有司既得其情矣以狱之成者告于六
卷七 第 6a 页 WYG0017-0452a.png

黄金金者坚而不变也黄者中色也得中不变固
可去间何以复言贞厉以六居五其位不当惟先
贞后厉是以位虽不当而义得其当此正圣人明
谨恤刑之意然言无咎而不言其吉天下未有得
当而不吉者盖用狱之道必噬之而后合此九四
爻之吉至此而后为无咎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卷七 第 6b 页 WYG0017-0452b.png

小人之恶积罪大至上而极何校灭耳谓之耳不
聪可也象以为聪不明者明何与于聪哉盖耳以
听物为聪听以察为明惟用狱者以之若被罪之
人以明用聪则诡计幸免是非贸乱足以惑人之
听惟蔽其聪而使之不明其情既专服其罪而后
已此何校灭耳小人凶也
贲
卷七 第 7a 页 WYG0017-0452c.png







(白/贲) (束/帛) (皤/如) (濡/如) 须 趾
贲之成卦离为下艮为上以六爻比应刚柔相文
而已考其爻之义初爻以阳刚应四则言贲其趾
不以不义而行也二爻之柔阴比乎上下二阳而
五不应焉则言贲其须必有所待而行也三爻虽
阳刚无应而比乎上下之二阴故言贲如濡如言
卷七 第 7b 页 WYG0017-0452d.png

矣至上三爻艮体则全以止为义四爻应初比三
言贲如皤如则白而不受饰也五爻无正应而比
于上言束帛戋戋则白而不过于饰也上爻无正
应而比于五言白贲无咎则白而终归于无所饰
也然岂饰哉始则因天下之质而饰之以文终则
反天下之文而归之于质离明艮止之义云耳
贲亨小利有攸往
卷七 第 8a 页 WYG0017-0453a.png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之为义离在下为文之盛艮在上为文之节卦
本泰体上二爻相易为艮离离之上下二刚得一
柔以文其中故曰柔来而文刚艮之二柔在下得
一刚以文其上故曰分刚上而文柔则是外卦之
上为艮之止故小利有攸往盖刚柔相错所以为
卷七 第 8b 页 WYG0017-0453b.png

任斯文之责者又在乎观文之主而已惟能观天
文以察四时之变斯能观人文以成天下之化由
是君臣上下之间礼乐教化之际莫不灿然有文
以相接岂徒文而遂已哉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所可明者庶政而已是以明
其小而不及乎大夫狱者民命所系大政也书言
卷七 第 9a 页 WYG0017-0453c.png

尽心焉则无敢折狱惧其明不及远而过于察此
君子用贲之道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初在卦之下未交乎上自贲而已故言贲其趾趾
者所以行也二三四爻互坎体为车车在前而初
载之固足以贲其行则以车为荣剥之上九爻君
卷七 第 9b 页 WYG0017-0453d.png

爻负且乘致寇至是也初比二而应四应四正也
从二非正也舍二之易而从四之难义弗克乘则
宁舍车而徒自贲在下亦惟其义而已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下卦离体离之言丽者正在六二盖二以一柔退
处二阳之中有待于上而后行故言贲其须易之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17-0454a.png

贲相濡之象故曰与上兴也与上兴则刚柔相济
不轻于所丽庸可忽乎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以一阳居二阴之间阴阳相文谓之贲如然以
阳居阳乂离体炎上为灾必待上下二阴而后济
盖互坎为水有濡如之象然阳刚不中惟待二阴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17-0454b.png

之正者也六二六四柔之正者也刚柔相比永守
其正故曰永贞之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白也六四阴居阴位未𫉬为贲且艮体为止故
言白四互三五爻震体为动在下为左之马足在
上为白颠之的颡白马也正应在初果于有行是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17-0454c.png

乎然九三亦以阳刚上行与初同德与四相比非
谓寇而害我乃为婚媾而亲我其终比应相贲上
承乎六五而无尤于我贲道之善者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朱文公易本传曰戋戋浅小之意今按字义水之
小者曰浅贝之小者曰贱贱钱线俴諓皆小貌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17-0454d.png

外束帛乃素质戋戋非盛礼则所贲亦小矣何以
为六五之象盖五以柔中在上阴道常乏加以艮
体为止用俭为贲其德固以吝而吉象以六五之
吉为有喜者阴阳相得为喜六五比六四而六四
与离体之九三爻相顺而上承乎六五虽吝而能
贲此终吉之道也
上九白贲无咎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17-0455a.png

上九分刚而上以离明居止之极盖饰终反素谓
之白贲杂卦言贲无色者是也盖下三爻言贲四
与五则言贲与白至上九则先言白而后言贲则
反文而归之于无色淡汨在上自得其志而超出
乎忧患之外是以无咎
剥
艮 上 坤 下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17-0455b.png







(硕/果) (贯/鱼) (剥/肤) 剥 (剥/辨) (剥/足)
剥之成卦坤在下艮在上一阳而为五阴所剥者
也夏至一阴为始历遁否观至十月建亥而后五
阴成剥将有消阳之渐一阳至此其𫝑甚危然天
地无终息之机是岂终剥矣乎以六爻考之五阴
自下而上初爻言剥以足者阴方来也二爻言剥
床以辨者阴浸长也三爻介乎二四爻之间而止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17-0455c.png

阴之盛将以剥其身也五爻为君位而不言剥者
下贯群阴而比乎上爻也上以一阳居艮止之极
而有所不能剥者建戌之月兑气既终已交西北
之乾至十月纯坤阴阳相薄是谓龙战龙战而胜
坤阴不得以用事而剥之上九爻即为复之初九
爻五阴之不能剥一阳者其道如此也
剥不利有攸往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17-0455d.png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盖剥之言剥者上剥字释卦体也下剥字释五阴
剥阳之义也故曰剥剥也柔变刚也其义则下所
以剥上邪所以剥正小人所以剥君子小人道长
君子道消也何所往而有利哉所以不利有攸往
君子观象顺而止之而已坤顺艮止即君子待小
人之道也反足则与小人为敌东汉之党锢是已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17-0456a.png

况于人乎夫有息必有消有盈必有虚乃天行之
之常君子循乎天行而知消息盈虚之理此一阳
虽往而五阴不能剥君子之善用剥者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附于地者言其得所附而不可以终剥也以六
爻言之五阴固所以剥一阳论卦之全体则坤为
下为厚艮为宅为安下厚则上安上之一阳岂五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17-0456b.png

曰以厚下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剥者自下而上者六爻皆乾体乾之初爻为姤以
成内卦之巽巽为木其象为床夫床者身之所安
亦君子之所处小人之害君子先去其所处之位
初爻之一阳剥于下故言剥床以足床足在下则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17-0456c.png

易于剥之初爻盖其戒之为甚切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剥至于二与三四亦成巽体故言剥床以辨辨者
床之干也比床之足则阴进而上矣如使二之见
与于九五而后可以言进惟其未有与也是以剥
床之害已离于足而及于辨然二虽下体亦居中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17-0456d.png

则凶此爻致戒与初同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至于三与四五亦成巽体然而不言剥床者以
有上九爻之正应也盖五爻皆为阴所剥惟上九
未至于剥以一阳处群阴之上而六三爻在群阴
之中失其上与下之阴类而独与上九爻为正应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17-0457a.png

谓在剥之道可以无咎盖咎者过也圣人未尝绝
人以君子之道三爻本群阴之同𩔖而独能应乎
上爻能补过之君子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剥至于四正为巽体又离于床之足与床之辨而
上及床之肤矣夫至肤则切近于灾与足辨不同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17-0457b.png

坐以待剥正临所言八月有凶者无贞可蔑直谓
之凶而已幸而六五之君居尊得中不为所剥故
象言切近于灾而已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六五独不言剥者五君位也不当待以剥君子之
道而有下制群阴之义群阴不可以力胜顺而止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17-0457c.png

物也以喻小人众多当剥之时小人骈首而来五
能用上九一阳以贯之若贯鱼然而皆宠以宫人
之宠其待人若过于厚然待之以厚而无与乎威
福之柄正顺而止之之道此小人安于下而无所
尤于君子如是而往无所往而不利者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17-0457d.png

极则坤也硕果不食不食则生生则不穷是岂可
以终剥也哉以人事言之乃小人道消君子道长
之时盖群阴为民而下卦坤体为舆上以一阳乘
之乃君子得舆之象得舆而为民所载矣则小人
亦自剥其庐矣向所谓剥床之凶者至此而终不
可用是知人事无终穷之理即天地无终息之机
阳长则阴消造化之自然也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17-0458a.png

坤 上 震 下






(迷/复) (敦/复) (独/复) (频/复) (休/复) (不远/复)
复之成卦震下坤上自剥而复乎乾之初也乾至
于剥穷上反下一阳生焉所以为天地生物之心
在人则为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故六爻皆以人
事言之初之不远复所以为成卦之主二之休复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17-0458b.png

言频复者得补过之道则于义可以无咎也四之
独复而言从道者应乎初之道以求复也五远于
初而言敦复者得坤厚之体则于中可以自考也
上居卦极而迷不知复所以为凶是知诸爻皆系
乎初故夫子称颜子以不远复之辞又告以克已
复礼之仁仁果何为哉草木之实谓之仁而生意
寓焉复之所以生生不穷者其道盖如此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17-0458c.png

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
朱文公易本义刚反为句
复之所以言亨者阳刚自剥之上九而反于下者
也合卦之二体震动而坤顺顺者在上动者在下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17-0458d.png

于出入之后入者谓自剥为复出者谓自复而临
于泰惟其有顺动之道是以出入无疾而五阴皆
顺至于临与泰则众阳类进故言朋来无咎朋来
至泰则阳道盛矣又自大壮而至于乾六乾终焉
一阴始生在姤为姤历遁否观而至剥则一阳在
上反下而为复故曰反复其道凡历六爻而后为
复之初九故又曰七日来复此天行之常君子因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17-0459a.png

子小人之进退与阴阳之消长一也然一阴谓之
姤者以其来于外而有适然相遇之势一阳谓之
复者以其生于内而为本然自有之物即是而推
之阳常主生足以见天地生物之心者矣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
雷在地中则有动而未行之象先王不先时而动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17-0459b.png

至于朋来无咎则动而顺者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荀爽九家本以祗为㩼音支广雅云㩼多也晁古
易按祗古文多字
初之一阳动于下复其失者也惟其在下其失未
远故曰不远复如人之失道跬步而复未至甚失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17-0459c.png

身以复乎善故无祗悔祗多也言无多悔而已惟
无多悔进德不已所以大善而吉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休止也二本震体阴居阴位守柔不动止乎中正
故曰休复非无事于复也初之修身在下得克己
复礼为仁之道而二比之当复之时二能以已下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17-0459d.png

休复而𫉬吉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居动之极频动频失频失
频复知复(阙/) 者也天下
之道二善与不善(阙/) 是以复而
乂其道甚危使其不能(阙/) 其咎何时而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17-0460a.png

不能改过知所自厉则频复犹(阙/)
善补过者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阙/) 行乎上下四阴之
中而独能(阙/) 复之六四即
剥之六三也(阙/)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17-0460b.png

之中而独应乎(阙/)
六爻之义惟初以阳(阙/)
道中行独复而已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阙/) 人皆以坤体而远
乎阳上远乎(阙/) 故曰敦临五远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17-0460c.png

之象而六五中位实坤厚之德中以(阙/)
仁从道而有间不仁从道则资诸人者(阙/)
则得诸已者五以柔中居尊位
故能(阙/) 自复乎善然去初阳
为甚远未足致(阙/)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17-0460d.png

上居复之极去阳为最远迷复也盖复以初之一
阳为主五虽去阳为远中以自考得君之道亦可
无悔至上六则极而不反是谓反君之道灾眚凶
败固已并至又君道在上惟其迷复则常为小人
所以以其国君凶其祸何如哉十为坤数之成至
于十年而不克征非能复者也
周易总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