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17-04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总义卷九
            宋 易祓 撰
 山经
大过
    兑 上  巽 下
        
   (女/妻) (士/夫) (栋/隆) (栋/桡) (老/夫) (老/妇)
卷九 第 1b 页 WYG0017-0470b.png
  大过之成卦巽下兑上上下二阴而四阳居中大
  者过也卦之全体取象于木初为木之本上为木
  之末本末俱弱故卦言栋桡也而诸爻皆以阳过
  为义二爻以阳而近于本五爻以阳而近于末乃
  木之弱者故皆有取于枯杨之象然谓之生梯生
  华者二以阳居阴而五则过于阳也三爻与四爻
  乘承皆阳乃木之刚者故皆有取于栋之象谓之
  栋桡栋隆者四以阳居阴而三则过于阳也然曰
卷九 第 2a 页 WYG0017-0471a.png
  隆曰桡与卦言栋桡相反何也卦举初上二爻言
  之爻举三四两爻言之而过之义则同君子于其
  过之中而求济焉大过之所以亨欤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
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过以阳过为义而初上亦过于阴柔故以本末
  弱言之本末既弱阳刚之所以为过也此大过所
卷九 第 2b 页 WYG0017-0471b.png
  以谓之栋桡盖栋桡则颠而覆矣乃言利有攸往
  何耶此以济过之时言之夫大过之时未尝有不
  可支之𫝑而患无以济过之责今也二五爻虽过
  于刚而处之以中位巽顺于内兑说于外巽而说
  行则能抑其有馀之阳而济其不足之阴所以利
  有攸往而有亨之道也此大过之时所以谓之大
  也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卷九 第 3a 页 WYG0017-0471c.png
  泽在木上而乃灭木大过也君子体大过之象独
  立不惧则所守在我而不可变遁世无闷则举世
  不我知而不加损是能以其大过人之德而行济
  过之事者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大过之四阳在上履物者也夫履物为履履于物
  者为藉初以巽体在下阴柔之才上承四阳故言
卷九 第 3b 页 WYG0017-0471d.png
  藉用白茅盖巽为草为白有白茅之象今初柔而
  在下不能无咎阳刚大过而以柔藉之则谨畏自
  持而四阳无所用其刚矣是能补其阳刚之过何
  咎之有柔之善用也
九二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二爻与五爻言老夫老妇者大过之义也凡物之
  过乎少壮者皆以老为言说者多以二为老夫初
卷九 第 4a 页 WYG0017-0472a.png
  为女妻五为士夫上为老妇独虞翻以老妇喻初
  六以女妻喻上六谓巽为长女兑为少女而以大
  过取义盖二与五为应而五非其应也过乎五而
  得于上六五与二为应而二非其应也过乎二而
  得于初六二者皆过以相与此老夫老妇所以有
  枯杨之喻然二谓之生梯五谓之生华者何也华
  者𤼵而将散无所生息所以喻九五爻之过于阳
  二则不然九二爻虽为老夫而以阳居在卦下体
卷九 第 4b 页 WYG0017-0472b.png
  阳过之始过而未及又得上六之士妻故言枯杨
  生梯梯者颠而复蘖反其始也其荣在下根本甚
  固诚大异于五之生华而无益于枯者也故曰无
  不利彖言刚过而中乃亨九二之谓乎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三言栋桡凶而卦言栋桡亨者何也卦之全体
  四阳为栋而本末俱弱栋桡之象惟君子有济过
卷九 第 5a 页 WYG0017-0472c.png
  之道所以言亨九三则不然以阳居阳而上承二
  阳末重本轻刚过于上虽与上为正应而上过于
  柔弱且居大过之末具能辅之乎象言栋桡之凶
  不可以有辅无辅于上宜其凶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四爻与三爻皆阳也而有栋隆栋桡之异者何耶
  三以阳居阳上承二阳是为末重本轻与上为正
卷九 第 5b 页 WYG0017-0472d.png
  应而过于柔弱故言栋桡而不可以有辅四以阳
  居阴下履二阳是谓本重末轻刚积于中不桡于
  下此所以为栋隆之吉然与初为正应而初之柔
  弱在下不能有济苟私于从应未免偏系是有它
  也故戒曰有它吝
九五枮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枮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大过之九五得中居尊宜非二之比也然九二爻
卷九 第 6a 页 WYG0017-0473a.png
  乃阳刚之始乂得上六之少女为妻故其象为枯
  杨生梯盖梯者犹有生息之理五以阳居阳位阳
  过而极又得初六之老妇妇既老矣无复生息虽
  得士夫果何益哉故其象为枯杨生华阳刚上行
  耗蠹之馀无益于枮其能久乎五本喻士夫而言
  老妇者五与二皆取义于老二有生息之理故先
  言老夫而继之以无不利五无生息之理故先言
  老妇而继之以无咎无誉而象则以为可丑者亦
卷九 第 6b 页 WYG0017-0473b.png
  深戒乎阳刚之不可过者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上居兑泽之极有过涉之象于是时也险难之𫝑
  必有奔溃而不可禦者上六阴柔之极勇于济难
  以至于灭顶自其身言之所以为凶然杀身成仁
  亦不可咎此义之所以为无咎也

卷九 第 7a 页 WYG0017-0473c.png
    坎 上  坎 下
        
   (过于/用险) (出/险) (出/险) (坎/窞) (有/险) (坎/窞)
  坎险也坎之成卦卦之上下二体各以一阳陷于
  二阴之中其义为两险相重乃君子习坎之象初
  爻言入于坎窞则其险在下二爻言求小得则未
  出乎险三爻言来之坎坎则为重险往来之地下
  三爻皆受险者也四爻言樽酒簋贰则人臣受险
卷九 第 7b 页 WYG0017-0473d.png
  之道五爻言不盈既平则人君用险之道上爻言
  徽纆丛棘则过于用险而及于险上三爻皆治险
  者也卦体上下皆险而彖言刚中为亨则专指二
  五两爻然二何以言未出中五何以言中而未大
  中无定位以德为本惟五比四为刚柔相济是以
  习坎而不陷于险坎之所以亨也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
卷九 第 8a 页 WYG0017-0474a.png
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
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险便习也坎以二阴为险而一阳陷于险中以重
  险言之其险为益深所以贵乎习故曰习坎重险
  也重险谓之二体而习不以重取义若取重义则
  大象言水荐至不当复言习又言君子以常德行
  习教事亦无重意此王辅嗣所以专有取于便习
  之说凡重卦皆一字而坎独加习字使人知重险
卷九 第 8b 页 WYG0017-0474b.png
  之可惧习其行险之道而已若禹汤文武数圣人
  皆未免于险难惟其能重是以能安此圣人忧患
  以仁天下后世之心至于习坎险而后见也盖天
  下之至险莫如水水流而不盈者正所以为险行
  险而不失其信则三五阳刚中实其德为有孚卦
  言有孚维心亨而彖以刚中明之刚中其心之谓
  欤行则有尚谓出险也往则有功谓济险也如天
  地有自然之险王公有设险之固险之时何如哉
卷九 第 9a 页 WYG0017-0474c.png
  彖复以大言之谓因其所以为难而亦所以为用
  惟圣人体习坎之义所以能用其大者也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之荐至为至险故贵乎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
  教事如政刑之𩔖亦习之以有常之德诗之美宣
  王者曰有常德以立武事武事即教事之一也而
  诗人犹以常德为戒此所以修攘复古得习坎之
  道也君子以之
卷九 第 9b 页 WYG0017-0474d.png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夫一阳陷于二阴之中为坎而初之习坎又居重
  坎之下故曰入于坎窞又说文谓坎更有坎曰窞
  言其险为尤深君子处之必有济险之道所谓道
  者其有孚维心亨欤初爻以阴柔之才上承阳刚
  而心不相孚习险所以出险而反陷于坎窞此失
  道之所以凶者也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17-0475a.png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夫易之为道阳无求于阴而阴有求于阳是求有
  益于得者也蒙卦之童蒙求我者是也阳有求于
  阴是求无益于得者也坎卦之坎有险求小得者
  是也盖二陷于险未能出乎险中而欲上求乎九
  五之阳乃相敌而不相应惟与上下之二阴相比
  仅足以自振而已是求小有得者也小者谓二阴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17-0475b.png
  也二阴非济险之才者也乃以刚中求之即小有
  所得果何益于求哉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来退也之进也三爻阴柔不立居下卦之上退而
  从二既陷于险进而从四复涉于险故曰来之坎
  坎将奚适哉而乃自以为安险而且枕枕者安也
  安于不安之地故与初皆入于坎窞然初在下而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17-0475c.png
  不能出险三比于四而反陷于深险故戒以勿用
  用则终于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王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晁氏古易以
  先读樽酒簋为一句贰用缶为一句则与众辞不
  合矣盖樽以盛酒簋以盛黍稷取坎为酒食之义
  也当从注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17-0475d.png
  八卦重体诸爻皆不相应惟以近比为贵六四以
  阴居阴而上比于五九五以阳居阳而下比于四
  四五爻君臣之位而言刚柔际也与解卦之四五
  爻同义盖刚柔各当其位而相孚之意自有得于
  礼文之先者樽酒簋贰器皆用缶至于纳约信以
  牖前为礼亦不必堂序行礼之地足以见其质实
  之至五与四相孚如此其终所以无咎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17-0476a.png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晁古易祗古文多字见复初九
  九五刚中在上若足济险而一阳尤陷险中故言
  坎不盈水不盈科不行故虽中而未大然济险之
  责将奚所属五比于四刚柔有以相济故又言祗
  既平祗者多也水多则有通流之渐行则有尚此
  四五所以言无咎也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17-0476b.png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坎之上与初其位不同而皆谓之失道何也初爻
  以阴柔居重坎之下处于险而未能出于险上爻
  以阴柔居重坎之极过于用险而反陷险之内二
  者失道则一而上为甚盖九五君位当以道处险
  而比于六四则刚柔足以相济不过于用险至于
  上九则险难已极如系用徽纆置于丛棘无可出
  之理三爻求应而非其应则不能相援故言三岁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17-0476c.png
  不得也是上爻则有过于初之坎窞矣此初上二
  爻所以皆言其失道凶也

    离 上  离 下
        
   (出/征) (戚/嗟) (突/如) (日/昃) (黄/离) (履/错)
  离明也离之成卦卦之上下二体各以一阴丽于
  二阳之中其义为两明相重乃三代以来人君重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17-0476d.png
  明继世之象初爻言履错之敬则明之谨于始者
  二爻言黄离元吉则明之正于中者三爻言日昃
  之离则明之善于终者下三爻离体前一君之象
  也四爻言突如其来如则刚躁之害我明者五爻
  言出涕戚嗟则忧畏而保其明者上爻言出征折
  首则慎动而用我明者上三爻离体后一君之象
  也前后皆明是为重明苟继世之时所丽非正则
  祸乱实阶于此秦隋季世其事亦可为鉴此离之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17-0477a.png
  所谓重明要在乎谨所丽而已也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离之为丽者明也卦言利贞亨而彖以日月草木
  百谷释之既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又曰
  柔丽乎中正何也夫柔之丽乎中者五爻也柔之
  丽乎中而正者二爻也二明于始五重于后五得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17-0477b.png
  中在上亦欲丽乎六二之中正是知离之成卦所
  主在二也六二柔顺而有牝牛之象盖人之恶乎
  柔顺者为其邪而已今丽乎中正亦何恶乎柔顺
  也畜者养也养之以中正之道即利贞亨之义此
  重明之得所丽者然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作如雷雨作解天地解而雷雨作作字为句
  明两作离者所以继明也象之取义不一继与重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17-0477c.png
  异重有前后相重之义继有始终相继之义继明一
  而已何以言两作哉大人与日月合其明明之所
  形有始有终苟或一息之不继则明有时而或息
  惟始终相继之无有间断所以无远不照方是大
  人之明者也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离者火也躁而丽于物故于其初者戒之盖文明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17-0477d.png
  之初侈靡纷华错然于前当是之时出与物接吉
  凶休咎实系于所履一或不敬咎所必至古之人
  主惟知履错之敬而不至轻于所履此避咎之方
  所以无咎者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二爻与五爻皆以柔得中道柔之丽乎中者五爻
  也柔之丽乎中而又正者二爻也中正之道惟六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17-0478a.png
  二爻能兼之彖言柔丽乎中正故亨是谓黄离盖
  六爻中正之爻而黄即中正之色与坤之黄裳同
  义所以皆谓之元吉象以元吉为得中道者离以
  中为重之故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郑薜本无凶字晁古易按无凶字得象数
  九三爻下卦离体之极也夫日过则昃作易者所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17-0478b.png
  以致日昃何可久之戒盖有始有卒者天道之常
  也当衰暮之年知道者处之如唐尧之明扬侧陋
  周武王之贻谋燕翼安乎常而已矣若夫不鼓缶
  而歌则大耋之嗟未免有哀乐之相袭非知道者
  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四已升乎上体而火性炎上逼近六五当重明之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17-0478c.png
  始或有害我之明突如其来如如舜之四凶周之
  四国盛世所不能兔惟六五爻柔中在上丽乎中
  正不为刚所陵而四则无所容适所以贻自焚之
  祸以至若烬而死若灰而弃其残灭有如此者乃
  刚而犯上之故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六五以柔中处尊位重明继世之主也人主继世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17-0478d.png
  之初以代亲为忧故言出涕戚嗟取互兑为泽为
  口之义象言六五之吉离王公者言必若是而后
  可以丽王公之位在书顾命康王之诰是已若曹
  丕为嗣而喜见辞色君子以是知魏祚之不昌忧
  乐之间吉凶判焉此不以位为乐者所以丽正而
  𫉬吉也故其宜耳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𫉬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17-0479a.png
  上九言王而不言公者公无专征之义而出征乃
  王者之事盖重明之始以正邦为急有扈之战商
  奄淮夷之伐皆人主继世不得已而征不服有嘉
  折首则如歼厥渠魁之𩔖𫉬非其丑则如协从罔
  治之𩔖不过曰用以正邦而已此上九虽言无咎
  及其成功则六五之所以为吉者也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17-0479b.png
 
 
 
 
 
 
 
 周易总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