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017-0534a.png

周易总义卷十四
宋 易祓 撰
下经
革
兑 上 离 下






(豹/变) (虎/变) (改/命) (三/就) (已日巩用/乃革黄牛)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017-0534b.png

者变也黄帝尧舜氏以来变通不穷皆革之义而
彖言汤武革命乃革道之大者初爻不可以有为
故言巩用黄牛伊尹耕莘大公钓渭之时也二爻
中正得君可以有为故言已日乃革之伊尹就商
太公归周之时也三爻言三就则升陑孟津之役
四爻言改命则南巢牧野之举五爻言虎变则革
夏反商之事爻辞皆言有孚者革而当者也上爻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017-0534c.png

也其他如不相袭礼不相沿乐以至改正朔易服
色之类无非通变之道革之贵乎时义者如此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
矣哉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017-0534d.png

宜居泽水之下取水火相息之义而已亦兑离二
女同居而志不相得之意盖离火至正秋之兑则
为泽水所变故曰革然圣人之有所革于天下不
能使人之遽信俟其已日乃孚非革而信者乎以
卦彖言之文明以说所以释革卦上下二体之义
也大亨以正所以释革卦元亨利贞之义也是以
宜革而当其悔乃可亡也彖复以天地之成四时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017-0535a.png

则知革卦之所以为大者也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泽中有火者天地革之义也治历何取乎革日行
之度每岁有差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昴中之
时日躔于虚至周已躔于牵牛其后躔于南斗岁
差有法革之而后当所以推明天地革而四时成
之大义者也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017-0535b.png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革卦之初九爻阳刚未中乃不可以有为之时故
戒之以巩用黄牛之革此皮革也借用其义巩者
固也黄者中色也牛者顺物也中顺者六二爻之
德何以言于初九爻初九用六二之德而不敢以
自用故曰巩巩则自外而来于内与遁卦之六二
爻同辞遁言于下卦之中而革言于下卦之初初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017-0535c.png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六二爻柔顺中正臣道之善者也上应九五爻刚
柔相济于是乎可以言革矣然臣道不可先乎君
先乎君则咎所由生故已日乃革之言革之已日
者九五爻以正应在上待其巳事之日而往应焉
是以行则有嘉盖君与臣相得往吉自可无咎尤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017-0535d.png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三爻以阴居阳位过中妄动其征必凶其道为
至危守以贞固亦为贞厉然离之体在下初爻不
可以有为二爻于已日乃革之三爻则革之而就
稽之于众亦云可革故曰革言三就三阳数之老
者也上六爻为正应有孚也有孚则革之而当又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017-0536a.png

以互乾卦之体为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革卦六爻之中惟九四爻不当位宜有悔也而居
泽火革之际其动也革而当悔亡矣是以下与初
六爻相应上与九五爻相比上下交信为有孚其
志既孚于人而后可以言改命改命即革命之义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017-0536b.png

卦之体为命当革卦上下之变则为改命之象也
改命于有孚之后上与下信其志所以为吉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革卦九五爻言大人亦犹乾卦九五爻之言大人
也乾卦于五爻有飞龙之象革卦于五爻有虎变
之象均是大人也而象则异亦各因其时而已盖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017-0536c.png

六二居离体之中柔顺而文明其文炳然惟革之
大人足以当之当革之时固不待占而已为有孚
与二爻四爻之有孚异矣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上六爻革道之成者也革至于五爻大人虎变其
文巳炳然至于上爻则人心从化在君子则下大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017-0536d.png

向道以正王面故曰面面取乎所向而已君子本
与君同向为成文之美小人本与君不同向亦为
顺从之义当是时也何革为哉若复纷更是谓征
凶矣惟能与天下相安而归乎常所以居贞而吉
此持盈守成之爻也哉
鼎
离 上 巽 下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017-0537a.png







(玉/铉) (黄/耳) (折/足) (耳/革) (有/实) (颠/趾)
鼎之成卦巽居下离居上取象于鼎者也易之诸
卦皆言象近取诸物以为象者鼎与井而已井卦
以木巽水鼎卦以木巽火二卦皆以养人为义故
皆实象明之今鼎卦之六爻初爻言鼎颠趾则以
阴柔在下为足二爻在下卦之中位为鼎有实三
爻在下卦之上为鼎耳革四爻应乎下卦之初爻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017-0537b.png

耳则以柔居中为耳上爻言鼎玉铉则以刚柔相
节为铉全体皆具而后足成鼎之用也盖鼎卦之
与井卦其用在五爻而成功皆在上爻井之卦至
上六爻而后为元吉鼎之卦至上九爻而后为大
吉皆所以全养人之道以溥利者也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017-0537c.png

刚是以元亨
鼎卦继于革卦之后故初爻利出否否道既革鼎
而新之斯谓之元必元吉而后可以言亨物之不
亨不知元吉之道者也彖为之推广其象巽木居
离火之下以木巽火也巽下也以木下于火亨饪
之象也惟圣人为能极其用亨以享上帝则天道
贵乎质故其礼为亨大亨以养圣贤则人事贵乎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017-0537d.png

下巽巽也自下而上故言巽而耳目聪明盖卦自
巽来柔进而上行于五爻五爻以柔得中而进乎
九二爻之刚中君臣以中道相孚而成革故鼎新
之功至是而后言元亨则吉亦在其中矣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离与巽成体乃鼎之象也禹之贡金九
牧铸鼎象物三代传之以为有国者之大宝镇离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017-0538a.png

体在下命也必有大宝而后可以凝巽申之命至
于武王乃迁鼎于雒邑周公遂定鼎于郏鄏皆正
位凝命之大旨也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初六爻居卦之下为鼎趾仰而从四爻之正应则
趾反居上颠趾之象趾颠则鼎覆咎也于义为悖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017-0538b.png

新者必去其秽故者否者故秽之物也利出否以
从贵则虽颠趾而末悖易以阳为贵阴为贱初爻
之应四爻以贱从贵者也巽在互兑之下为妾三
阳爻在前为子长子主器正鼎之象亦子贵贱妾
之义又初爻之阴柔妾也颠趾而未悖者也上从
四爻之正应子也出否从贵者也是以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017-0538c.png

九二爻鼎之腹也正应在六五爻易以阳为实阴
为虚六五爻阴柔而虚其中九二以阳刚应之则
虚者实矣故曰鼎有实然二爻五爻虽正应而二
去五尚远其间必有梗其进者春秋传曰嘉耦曰
妃怨耦曰仇以六五爻言之二爻其嘉耦而三四
爻其怨耦欤三四爻以阳刚不中之才见阻于上
下交际之间二爻将柰之何哉惟谨其所之不容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017-0538d.png

兑体为毁折是谓我仇有疾不我能即矣其终至
于九二爻六五爻自然相应亦无所取于我也乃
君臣相得斯谓之吉者欤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三爻亦鼎之腹宜有实者也而曰鼎耳革者耳
谓六五爻正所谓运铉而达其腹之所容者惟上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017-0539a.png

无所用力子其间实在其中美如雉膏谁得而享
之耶上卦离明为雉膏互兑口在下为不食不食
则乌能无悔然君子处已之道要使美实备于我
而不计其行之通与塞及其终三爻与二爻以同
体顺乎五爻阴阳相济有至和将雨之道此所以
亏其始之悔而终以𫉬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017-0539b.png

九家京荀虞以形为刑以渥为剭重刑也音屋薛
云古文作渥
九四爻亦鼎之腹宜有实者也其实在二阳之上
已过于溢而乃以阳刚之才求应于初爻初爻趾
已颠而四爻互兑为毁折故曰鼎折足覆公餗盖
四爻近君位为公之象也公为上所委任信如何
也而可以覆餗败事也宜乎刑之至于渥则其凶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017-0539c.png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六五爻为鼎黄耳黄取中色所以虚中受实为鼎
之主然在鼎之上受铉以举鼎者乃耳也在鼎之
外贯耳以举鼎者乃铉也上九爻以刚阳为金铉
而言于六五爻者谓六五爻以中处居无为之地
而来上九爻刚实之助也以贞为利君臣相正之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017-0539d.png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上九爻居鼎之极而在趾腹耳之外乃铉也铉在
鼎之外勇于从五以成运动之功六五以柔中而
资上九之阳刚故曰金铉金铉者取其刚而已未
足以语其德之全也至上爻处一卦之外以刚履
柔如玉之刚柔有节故曰玉铉铉之为用一而已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017-0540a.png

爻以成运动之功然功成矣而不居其功所以大
吉而亦无所不利者也
震
震 上 震 下






(索/索) (往来遂/厉 泥) (苏/苏) (来/厉) (虩/虩)
震者动也一阳动乎二阴之下为雷之象合卦之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017-0540b.png

故虩虩九四爻后震也后震人所暇豫故哑哑此
前惧后喜之义也六二爻言震来谓前震之来也
六五爻言震往谓前震往矣后震复来也二近乎
初之震五近乎四之震最近则最危故皆以利言
之然二之震言来厉震来虩虩也故丧贝五之震
往来厉笑言哑哑也故无丧此先丧后得之义也
六三爻去震为远故言震苏苏而无眚上六爻去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017-0540c.png

致福之义也卦中六爻之义取象荐雷则是恐惧于
先而修省于后其用震之道者欤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
主也
王昭素按徐氏云出字上脱不丧匕鬯四字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017-0540d.png

爻上爻所震也虩虩者顾虑不安之貌哑哑者笑
声不𤼵之貌震之方来而顾虑不安者乃所以为
致福之理此以前震论初爻也震之往来而笑声
莫知所自可以为后之则此以后震论四爻也然
四爻之遂泥不如初爻之吉者坤一索于初而后
震谓之长男其象为雷雷乃𤼵声之时初爻有震
惊百里之威所以言吉四爻之遂泥者亦初爻之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017-0541a.png

鬯谓秬鬯郁鬯灌地以求神之出皆长子主器之
象二爻居中正之位惟以恐惧致福所以丧贝五
爻得中而处尊位惟其后之有则所以无丧此不
丧匕鬯出则可以守宗庙社稷乃所以𤼵明震亨
之义也
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荐者如水荐至习坎之义重也重云者上下皆震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017-0541b.png

惧耳四爻为后震后有则也所以贵乎修省耳然
必有取乎荐震者欲君子之恐惧修省不敢一日
间断以自已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者长男之卦也以初爻为主故初爻与卦皆言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其词虽同而其时不同盖卦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017-0541c.png

以初爻本无哑哑之象于笑言字上独加后之一
字则知后字乃上卦之九四爻特举九四之哑哑
为初爻之虩虩发义自二爻至上爻皆不言吉而
初爻之独以吉称国本所关以恐惧致福而后遂
有则故于初爻𤼵明吉之义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017-0541d.png

厉未免丧其所有耳古者宝龟而货贝贝之为货
人所资者也今丧贝及十万之数且极其高远跻
于九陵所丧何其多耶惟二之长男柔顺中正能
以恐惧自守虽有所丧初不必逐七日可得矣七
日者卦中之六爻周而复始故言七日可得以其
当于所位故焉耳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017-0542a.png

三爻远于初爻者也不若二爻之最近而最恐然
二爻以长男居正得中以厉存心丧贝必得三爻
不当位故曰苏苏言神气缓散而不伸也当前震
之来行以避之仅以旡眚乃怠慢之所自取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九四爻后震也阳刚失位与前震为不同初爻之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017-0542b.png

间且互坎卦为未光其震遂泥而不释故曰震遂
泥泥读为致远恐泥之泥以其威极必亵不若初
之恐惧致吉也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以六居五爻正长子主器之时也五爻与二爻皆
震之最近者其得丧亦在乎所处之位而巳二爻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017-0542c.png

且成天下大有之事盖居得尊位正所以𤼵明不
丧匕鬯出则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之义爻
言亿无丧象言大无丧皆众多之事此出而主器
所以尤贵乎恐惧修省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
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017-0542d.png

志不相得故曰中未得也索索者气衰而不振之
貌矍矍者目动而不安之貌将安之乎所以征凶
也然尚远于四爻非若五爻之邻于四爻也九四
爻之威仅足以及我之邻而不能及我之躬故曰
震不于其躬于其邻畏邻戒而恐惧以临之是以
虽凶而无咎然而九四之爻乃阳之爻也上六之
爻乃阴之爻也阴与阳两相配合婚媾之义不能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017-0543a.png

有言此亦必不能免之者矣
艮
艮 上 艮 下






(敦/艮) 辅 身 限 腓 趾
艮卦以兼山为止不徒止也止有行之理惟其时
而已知时之说则知行与止之说圣人观象设卦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017-0543b.png

为止专于止则止其所未足以明艮止之义故诸
爻皆以动体为象初六爻言艮其止六二爻言艮
其腓九三爻言艮其限六四爻言艮其身六五爻
言艮其辅至上九爻则言以厚终由爻义推之固
以动体为言动而不适乎时则各囿于一偏非艮
体之全亦为止其所止惟圣人得乎时止时行之
道是以卦中六爻之动随所感而应之也故曰动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017-0543c.png

可止行止皆当乃尽艮之道者也
艮其背不𫉬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𫉬
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晁古易按艮其止只依卦辞作艮其背
艮卦以止为义卦之定体也卦辞不过曰无咎而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017-0543d.png

谓卦以艮名者时止也盖天下之理凡可止而不
止与夫不当止而止者皆非圣人之时以舜之安
汝止言之宜若淡然而无所事者及惟动丕应傒
志则出而酬酢万物之变是为时止则止时行则
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此行止以时乃圣人
之事若言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六位之爻皆敌
应而不相与故曰艮其背背者以相背为义如两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017-0544a.png

见其人此止其所止之义非圣人时止时行之道
者也是以不能随所感而应之惟能有以补其不
相与之过使之情通此无咎之谓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重艮为体兼山之象山以静为义是以君子思不
出其位夫所谓位者凡我所当为而不可过于有
所为者皆位也天下之理初非甚高难行不过君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017-0544b.png

不出其位者乎然必以思言之思乃出于心憧憧
往来何有纪极惟能思不出其位则尽我所当为
之理是得其所止者也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六爻居卦之下乃足趾之象凡人之行也必先
举趾趾贵乎动而艮止之下动必失正正之于初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017-0544c.png

爻柔顺未必能固守其正故利在永于贞盖贞则
正固而有常矣是谓得其所止之理此所以致戒
于艮之初六爻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六二爻居艮止之上其象为腓矣腓者足之腹也
上与股相依股动则腓随非能自动者也随乎三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017-0544d.png

执其随谓股也股居下卦之上刚而不中六二爻
能以中正拯之则刚而不病于刚今六二爻以阴
柔不能拯三而惟志于随九三爻亦过刚不中不
能退听于二是以其心不快凡在下位而上无应
援乃柔而不立艮其腓之谓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017-0545a.png

无所累于止以敦艮而止三爻下卦之上上下之
际皆接于我而乃能固止其所是谓艮其限列其
夤限与夤在人身皆为上下之交列而绝之能无
厉乎厉既薰心而象辞复谓之危盖人心之天未
始或忘心既不安其危特甚此三之言危薰心尤
有甚于二之心不快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017-0545b.png

六四爻巳出下之体而进于上之体在人则为身
之象爻言艮其身而象释之以止诸躬何也躬即
身之伛者也亦艮其背之义不言背而言躬躬犹
足以见其身与不𫉬其身者为不同然自其身之
伛者言之则见其背而不见其面故象于诸爻之
下不言止而于此爻独言止者亦止诸躬而已岂
仅免于咎故曰无咎也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017-0545c.png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六五爻居尊位而在众体之上其位为辅辅颊车
也言之所自出也夫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
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从违之间荣
辱系焉能无悔乎五爻惟位乎中正观其辅之所
止而知其出乎言乃有序是以命令皆得其正当
此悔所以能亡者也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017-0545d.png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九爻居一卦之极全兼山之体夫山者厚也故
曰敦艮盖敦至上九之爻乃成卦之主艮之终者
也天下惟善终者为难耳晚节不移惟厚德者始
能之此君子之行其所止非厚德不能以有立也
夫人之止难于久终故节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终
事或废于久人之所同患也上九能敦厚于终止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017-0546a.png

其善于守终者也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017-0546b.png

周易总义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