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x 页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丰山 洪奭周成伯 著)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29H 页
传重服斩考
(丙戌。先生遭长子丧。服斩衰。人或疑其踰于礼。先生乃广引经文笺注,先儒论断。作此以辨之。)
仪礼丧服篇曰。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父。诸侯为天子。君。父为长子。
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郑玄注曰。此言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重其当先祖之正体。又以其将代己为宗庙主也。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
贾公彦疏曰。郑云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此郑据初而言。其实继祖父身三世。长子四世。乃得三年也。郑注小记云。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者。郑前有马融等之解。为长子五世。郑以义推之。己身继祖与祢通已三世。即得为长子斩。长子唯四世。不待五世也。
雷次宗曰。父子一体也。而长适独正。故曰正体。既为正体。又将传重兼有二义。乃加其服。
丧服小记曰。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
(丙戌。先生遭长子丧。服斩衰。人或疑其踰于礼。先生乃广引经文笺注,先儒论断。作此以辨之。)
仪礼丧服篇曰。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父。诸侯为天子。君。父为长子。
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郑玄注曰。此言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重其当先祖之正体。又以其将代己为宗庙主也。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
贾公彦疏曰。郑云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此郑据初而言。其实继祖父身三世。长子四世。乃得三年也。郑注小记云。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者。郑前有马融等之解。为长子五世。郑以义推之。己身继祖与祢通已三世。即得为长子斩。长子唯四世。不待五世也。
雷次宗曰。父子一体也。而长适独正。故曰正体。既为正体。又将传重兼有二义。乃加其服。
丧服小记曰。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29L 页
郑玄注曰。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
孔颖达疏曰。马季长注丧服云。此为五世之适。父乃为之斩也。而郑注此云。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矣。庾氏云。用恩则祢重。用义则祖重。父之与子。各有一重。故至己承二重。而为长子斩。若不继祖。则不为长子斩也。
盛世佐曰云正体于上者。明其父之为适长也云。又乃将所传重也者。明其子之亦为适长也。重谓宗祀也。庶子不得祭。即不得为长子三年。以其无重可传也。庶子不为父后者也云。不继祖者。指其子而言也。虽继祢之宗。亦得为长子三年者。以身既继祢。即得主 庙之祭。是亦有传重之道故也。小记所谓不继祖与祢者。亦谓庶子。不继祢而庶子之长子。不继祖耳。先儒考之不审。因谓适适相承。必至四世。乃得三年。失其义矣。
杜佑通典曰。汉戴圣闻人通汉。皆以为父为长子斩者。以其为五代之适也。马融注丧服经用之。郑玄注小记。则以为己身继祢。便得为长子斩。自后诸儒皆用郑说。
李长年曰。丧服斩衰章。父为长子。子夏传云。庶子不
孔颖达疏曰。马季长注丧服云。此为五世之适。父乃为之斩也。而郑注此云。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矣。庾氏云。用恩则祢重。用义则祖重。父之与子。各有一重。故至己承二重。而为长子斩。若不继祖。则不为长子斩也。
盛世佐曰云正体于上者。明其父之为适长也云。又乃将所传重也者。明其子之亦为适长也。重谓宗祀也。庶子不得祭。即不得为长子三年。以其无重可传也。庶子不为父后者也云。不继祖者。指其子而言也。虽继祢之宗。亦得为长子三年者。以身既继祢。即得主 庙之祭。是亦有传重之道故也。小记所谓不继祖与祢者。亦谓庶子。不继祢而庶子之长子。不继祖耳。先儒考之不审。因谓适适相承。必至四世。乃得三年。失其义矣。
杜佑通典曰。汉戴圣闻人通汉。皆以为父为长子斩者。以其为五代之适也。马融注丧服经用之。郑玄注小记。则以为己身继祢。便得为长子斩。自后诸儒皆用郑说。
李长年曰。丧服斩衰章。父为长子。子夏传云。庶子不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0H 页
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礼大传亦云。而小记则云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文虽小异。气实不殊。乃后儒以或专言祖。或专及祢。遂相与聚讼。谓长子是五代之适者。戴圣闻人通汉也。马融尝用其说。以注丧服。是必身继曾祖之人。乃得为长子三年也。礼言不继祖。而我必谓之不继曾祖。其义何居乎。此则郑玄尝辨之矣。谓长子是四世之适者。贺循,虞喜,庾蔚之也。孔颖达,贾公彦。尝用其说。以补郑注之未及。是必身继祖之人。乃得为长子三年也。礼言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而我必曰继祢之适子。亦不得为长子三年。其义又何居乎。郑玄之注丧服传曰。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谯周曰。不继祖与祢者。谓庶子。身不继祢。故其长子为不继祖。合而言之也。然则身继祢之人。即得为长子三年。其说固无可易矣。独惜郑玄以师事马融之故。不敢直斤(一作斥)其非。但于小记条下。仅有不必五世之语。不复明言世数。遂以启后世之纷纭耳。是故。从马融诸儒之说。则传记当云庶子。庶子之适。庶子之适之子。皆不得为长子三年。从贺循诸儒之说。则传记当云庶子。庶子之子继祢者。并不得为长子三年。乃传记皆无其文。然则诸儒。或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0L 页
自为之说则可。而又何以重诬传记为哉。
徐乾学曰。丧服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郑注曰。此言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丧服小记曰。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也。大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此三章。礼文及注义甚明。世之说者多非其义。经明云庶子。不云庶子之子。明云继祖。不云继祖之祖父。所谓五世四世之适。岂经义乎。谯周曰。不继祖与祢者。谓庶子。身不继祢。故其长子为不继祖。刘智释疑曰。案丧服传与小记。皆云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两举之者。明父之重长子。以其当为祢后也。其所继者。于父则祢。于子则祖也。众说之中。无踰此二说者。盖经云不继祖者。谓此长子不继祖也。非谓庶子也。不继祖与祢者。自长子言之。为不继祖。自庶子言之。为不继祢也。庶子非继祢之宗。故不敢以承己之重而为之极服。若夫庶子之适。则固后其父矣。彼何所嫌而忍降其子。以薄其父乎。朱子服制斩衰条。止云父为适子当为后者也。亦不云继祖。愚谓为长子三年。惟当以继祢之宗。为断。祢而不遂服。是祢其祖而不知有父也。不继祢而遂服。是不忍其子而不知有父也。礼之
徐乾学曰。丧服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郑注曰。此言为父后者。然后为长子三年。丧服小记曰。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也。大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此三章。礼文及注义甚明。世之说者多非其义。经明云庶子。不云庶子之子。明云继祖。不云继祖之祖父。所谓五世四世之适。岂经义乎。谯周曰。不继祖与祢者。谓庶子。身不继祢。故其长子为不继祖。刘智释疑曰。案丧服传与小记。皆云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两举之者。明父之重长子。以其当为祢后也。其所继者。于父则祢。于子则祖也。众说之中。无踰此二说者。盖经云不继祖者。谓此长子不继祖也。非谓庶子也。不继祖与祢者。自长子言之。为不继祖。自庶子言之。为不继祢也。庶子非继祢之宗。故不敢以承己之重而为之极服。若夫庶子之适。则固后其父矣。彼何所嫌而忍降其子。以薄其父乎。朱子服制斩衰条。止云父为适子当为后者也。亦不云继祖。愚谓为长子三年。惟当以继祢之宗。为断。祢而不遂服。是祢其祖而不知有父也。不继祢而遂服。是不忍其子而不知有父也。礼之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1H 页
设。岂以训无父者哉。然则五世四世庶子之云者。非经义决矣。
朱子家礼斩衰三年条。父为嫡子当为后者。
沙溪金先生丧礼脩要斩衰三年条。父为嫡子当为后者注。引丧服疏曰。继祖及祢已三世。即得为斩。
尤庵宋先生曰。礼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父也。据此则必是继曾祖之长子。然后其父乃得斩也。
遂庵权先生曰。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既曰为之子。则与所生子何别。如此则适适相承之家中间一代。虽继后。以此降服。似无其义。况程子上宋帝疏曰。陛下先皇帝之嫡子。朱子于胡五峰行状曰。先生文定公之嫡子。是皆所后。而二夫子皆以嫡子归之。此嫡字与疏说所谓适适相承之适。同耶异耶。(按朱子集中。无胡五峰行状。此段恐是误记。)
以上诸说。自仪礼经文至我东诸先正之训。虽有一二参差。其以继祖之宗为长子三年。则无一异论。
尤庵宋先生曰。为子斩者据礼。则必适适相承者。然后乃可行之。适适相承云者。谓祖父以上。皆以长子相
朱子家礼斩衰三年条。父为嫡子当为后者。
沙溪金先生丧礼脩要斩衰三年条。父为嫡子当为后者注。引丧服疏曰。继祖及祢已三世。即得为斩。
尤庵宋先生曰。礼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父也。据此则必是继曾祖之长子。然后其父乃得斩也。
遂庵权先生曰。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既曰为之子。则与所生子何别。如此则适适相承之家中间一代。虽继后。以此降服。似无其义。况程子上宋帝疏曰。陛下先皇帝之嫡子。朱子于胡五峰行状曰。先生文定公之嫡子。是皆所后。而二夫子皆以嫡子归之。此嫡字与疏说所谓适适相承之适。同耶异耶。(按朱子集中。无胡五峰行状。此段恐是误记。)
以上诸说。自仪礼经文至我东诸先正之训。虽有一二参差。其以继祖之宗为长子三年。则无一异论。
尤庵宋先生曰。为子斩者据礼。则必适适相承者。然后乃可行之。适适相承云者。谓祖父以上。皆以长子相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1L 页
承。其间如有支子传重。养他子为后者。则虽累代之后。亦不可为长子服斩矣。然朱先生高祖振。实其父惟甫之支子。则是非适适相承者。而先生犹为其长子塾服斩衰。则虽非适适相承。而若继祖与父。则当为长子三年矣。
我东先正之说。惟此一条。差有异同之可疑。而其结之也曰。虽非适适相承。而若继祖与父。则当为长子三年。凡看议论文字之法。专以结辞归重。且先生他书。亦有曰继曾祖之长子。然后其父乃得斩。正与此所谓继祖与父当为长子三年者。若合符契。是则尤翁定论。固亦未尝有异于先儒也。又按朱子曾祖绚。即振之弟二子。祖森即绚之弟四子。朱子之为长子服斩。以其身之继祖与父之故也。尤翁所引但言其高祖之为支子。既以此为證。则当曰若继高祖。则当为长子三年。而乃曰若继祖与父。则当为长子三年。以是见之。则尤翁之意盖亦知朱子之只为祖适。特其一时作答。未暇详考而备引耳。
玄石朴文纯公曰。备要只曰继祖父已三世者。当服斩衰。愚尝谓人必因此而误服长子三年矣。厥后尹
我东先正之说。惟此一条。差有异同之可疑。而其结之也曰。虽非适适相承。而若继祖与父。则当为长子三年。凡看议论文字之法。专以结辞归重。且先生他书。亦有曰继曾祖之长子。然后其父乃得斩。正与此所谓继祖与父当为长子三年者。若合符契。是则尤翁定论。固亦未尝有异于先儒也。又按朱子曾祖绚。即振之弟二子。祖森即绚之弟四子。朱子之为长子服斩。以其身之继祖与父之故也。尤翁所引但言其高祖之为支子。既以此为證。则当曰若继高祖。则当为长子三年。而乃曰若继祖与父。则当为长子三年。以是见之。则尤翁之意盖亦知朱子之只为祖适。特其一时作答。未暇详考而备引耳。
玄石朴文纯公曰。备要只曰继祖父已三世者。当服斩衰。愚尝谓人必因此而误服长子三年矣。厥后尹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2H 页
童土舜举服长子哲三年。权右尹说服长子恒三年。童土乃出后于从叔燧者。右尹之父。又出后于从祖韐者。其于正体于上之义。可谓剌谬也。
继祖之宗。服长子三年。自周公以来。未之有异论也。其以继后之故。谓非正体者。唯玄石一人之言而已。正体之说。出于仪礼丧服传。郑玄注曰。重其当先祖之正体。又以其将代己为宗庙主也。贾疏则曰体而不正。立庶子为后是也。正而不体。立适孙为后是也。庾蔚之曰。用恩则父重。用义则祖重。己承二重之后。而长子正体于上。朱子曰。正体谓祖之适也。是其所谓正体者。皆据所服之长子而言。唯盛世佐所谓正体于上明其父之为适长者。独指服子者之身而言。亦未尝推而溯之于祖祢已上也。夫出后之子。固有疑于不体矣。然以出后者之父。而降服于继后之子可也。以其先世之有出后者。而降服于正体之子。古今礼家之所未尝讲也。玄石之邃于礼学。固非后学之所敢妄议。然舍周公,卜子,郑康成,朱文公,沙溪先生数千百年相传之明文。而独从玄石一人之说。亦非私心之所能安也。
继祖之宗。服长子三年。自周公以来。未之有异论也。其以继后之故。谓非正体者。唯玄石一人之言而已。正体之说。出于仪礼丧服传。郑玄注曰。重其当先祖之正体。又以其将代己为宗庙主也。贾疏则曰体而不正。立庶子为后是也。正而不体。立适孙为后是也。庾蔚之曰。用恩则父重。用义则祖重。己承二重之后。而长子正体于上。朱子曰。正体谓祖之适也。是其所谓正体者。皆据所服之长子而言。唯盛世佐所谓正体于上明其父之为适长者。独指服子者之身而言。亦未尝推而溯之于祖祢已上也。夫出后之子。固有疑于不体矣。然以出后者之父。而降服于继后之子可也。以其先世之有出后者。而降服于正体之子。古今礼家之所未尝讲也。玄石之邃于礼学。固非后学之所敢妄议。然舍周公,卜子,郑康成,朱文公,沙溪先生数千百年相传之明文。而独从玄石一人之说。亦非私心之所能安也。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2L 页
礼之缺久矣。后世之欲行古礼者。求诸经而不得其详。则求诸传记可也。求诸传记而不得。则求诸注可也。求诸注而犹不得其详。则求诸疏与后世诸儒之说。亦可也。若其已详于经传者。固不待求诸注也。而况于疏乎。又况于后世诸儒之说乎。仪礼者。周公之经也。其文曰。斩衰三年。父为长子。而子夏之传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礼记之丧服小记曰。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郑玄又为之注曰。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是其义亦已详且明矣。顾后之为说者。以继祖二字。或属之长子。或属之己身。于是乎始不能无岐贰之论。然其属之长子者。以为继祢之宗。皆得服长子三年。其属之己身者。以为继祖之宗。始得为长子三年。是以论继祢者之服。则固不能无异议矣。至于论继祖者之服者。则无不以三年为归。盖经传之义。既详且明。虽欲为异议而不可得也。贾公彦之疏仪礼也曰。为祖后。乃得为三年。孔颖达之疏礼记也曰。二世承重。乃得为长子三年。夫经言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而已。不言庶子之子也。注言为父后者之弟而已。不言为父后者之弟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3H 页
之子也。是则适子之为父后者。皆可以服其长子三年也。至于疏而推之。以为必继祖者而后。始服斩。亦已稍深矣。今又或推之于疏家所未言之外。以为必继曾祖。然后始可服长子三年。审如是也。为传记者。何不曰不继曾祖。而必曰不继祖与祢也。为疏者又何不曰承三重之后。而必曰承两重也。抑又有一说焉。为长子服者。通乎上下。古者之礼。大夫三庙。祭止于曾祖而已。是以继曾祖之祀者。传至于长子之身。则曾祖之祀。亦将祧矣。为长子服三年。专以其将传宗祀之重也。祖祢之祀。将传于长子而不为之服重。曾祖之祀则非长子之所得传也。而始为之服重。愚不知其何说也。且使继曾祖而始得服三年者。果有合于情与理耶。亦经传注疏之所未尝言也。为是说者。刬弃经传涂改注疏。而刱为义起之论则可矣。又何必引古礼为哉。
或曰。继祖之宗。为长子三年。礼固有明文矣。为人后者。与所生有间。为人后与为人后者之子。亦可以服长子三年欤。曰。何为其不可也。夫谓为人后者。与所生有间。特指为人后者之父而言也。是以
或曰。继祖之宗。为长子三年。礼固有明文矣。为人后者。与所生有间。为人后与为人后者之子。亦可以服长子三年欤。曰。何为其不可也。夫谓为人后者。与所生有间。特指为人后者之父而言也。是以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第 133L 页
为传重之子服三年。而所后之子则降于期焉。盖以为统绪虽传。而骨血不属。有嫌于礼家所谓正而不体者耳。若夫身为人后者。又安敢以所后之称。而贰视于所生哉。且为长子服三年者。以其承祀之重也。身为人后而降其服。是殆谓所后之祀之重。有间于所生也。是岂不伤于义而悖于礼哉。身为人后。而承两世之祀者。固不敢降其长子之服。而况于为人后者之子耶。
(按先生祖考赞成公为靖惠公弟四子。考承旨公出后于季父赞成公。先生。于是为继祖之宗。而又为为人后者之子。以故或以四世正体之说。疑其不当服长子三年。此篇上半截。辨其继祖而当服。下半截。明其不当以先世出后。降服长子。)
(按先生祖考赞成公为靖惠公弟四子。考承旨公出后于季父赞成公。先生。于是为继祖之宗。而又为为人后者之子。以故或以四世正体之说。疑其不当服长子三年。此篇上半截。辨其继祖而当服。下半截。明其不当以先世出后。降服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