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老柏轩先生文集附录年谱序 第 x 页
老柏轩先生文集附录年谱序
老柏轩先生文集附录年谱序 第 307H 页

三代寖降。君师之枋。移于孔子。自是以来。道由学明。而天衷赖而存焉。人极赖而立焉。以之施教万世而无弊。是知道本无二揆。而惟兴废系于人。如或学不精而知不的。无由以阐幽明微。著嫌辨似而得其真。此所以秦汉以后历二千年来。绝而复承。承而复绝。而道不得以恒一者也。至于我东。适丁一治之数而群贤辈作。斯道之兴。无愧于比隆三代。而逮及季世。学科迭兴。或师异而指殊。不免于仁智异见。德艺殊科而议论纷起。往往异同相猜。名实相攘。至于倡焉而莫之和也。微焉而莫之振也。加以夷教侵凌。纲常之祸。道术之厄。未有甚于此时。呜呼。此岂上天命物之意耶。我先师老柏轩先生崛起岭外。亲承芦门传旨。而精思力行。得之经礼者渊深。参之笺注者浩博。审于微细而充之以广大。明于分数而会之以理一。戒毫釐于心术隐微之地。分锱铢于义理精深之蕴。谨理欲主贼之分。严华夷人兽之判。反覆沉潜。详密精熟。而真诚之笃。老益弥励。深有契乎圣门心学之旨而毅然为主理之师宗。于是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而设科授徒。诲诱不倦。虽有异师殊趣者。亦莫不感
老柏轩先生文集附录年谱序 第 307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