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1378-02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编卷四十八
            明 唐顺之 编
  移太常博士书(刘歆/)
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
著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是故孔子
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乃得
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纪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
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1378-0252b.png
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
军旅之阵孔子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
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
灭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
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唯有易卜未有他
书至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
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
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
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1378-0253a.png
时师传读而已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
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
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
起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
或为颂相合而成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称
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时汉兴已七八十年
离于全经固已远矣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
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
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1378-0253b.png
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
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于秘府伏
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
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
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柏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
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
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
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
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1378-0253c.png
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
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
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
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
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哀哉今圣上德通神明继
统扬业亦闵文学错乱学士若兹虽昭其情犹依违谦
让乐与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又遣近臣
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
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1378-0253d.png
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
以杜塞馀道绝灭微学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
庶之所为耳非所望士君子也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
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
岂苟而已哉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往
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皇帝犹
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
置之何则与其过而废之也宁过而立之传曰文武之
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1378-0254a.png
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今
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若必专
已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
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黄州上文潞公书(苏轼/)
轼再拜孟夏渐热恭惟留守太尉执事台候万福承以
元功正位兵府备物典册首冠三公虽曾孙之遇绝口
不言而金縢之书因事自显真古今之异事圣朝之光
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1378-0254b.png
华也有自京师来转示所赐书教一通行草烂然使破
甑敝帚复增九鼎之重轼始得罪仓皇出狱死生未分
六亲不相保然私心所念不暇及他但顾平生所存名
义至重不知今日所犯为已见绝于圣贤不得复为君
子乎抑虽有罪不可赦而犹可改也伏念五六日至于
旬时终莫能决辄复强颜忍耻饰鄙陋之词道畴昔之
眷以卜于左右遽辱还答恩礼有加岂非察其无他而
恕其不及亦如圣天子所以贷而不杀之意乎伏读洒
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1378-0254c.png
然知其不肖之躯未死之间犹可以洗濯磨治复入于
道德之场追申徒而谢子产也轼始就逮赴狱有一子
稍长徒步相随其馀守舍皆妇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
下就家取文书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老幼几
怖死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
如此悉取烧之比事定重复寻理十亡其七八矣到黄
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
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
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1378-0254d.png
穷苦多难寿命不可期恐此书一旦复沦没不传意欲
写数本留人间念新以文字得罪人必以为凶衰不祥
之书莫肯收藏又自非一代伟人不足托以必传者莫
若献之明公而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
卷公退閒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
老而能学也轼在徐州时见诸郡盗贼为患而察其人
多凶侠不逊因之以饥馑恐其忧不止于窃攘剽杀也
辄草具其事上之会有旨移湖州而止家所藏书既多
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1378-0255a.png
亡轶而此书本以为故纸糊笼箧独得不烧笼破见之
不觉惘然如梦中事辄录其本以献轼废逐至此岂敢
复言天下事但惜此事粗有益于世既不复施行犹欲
公知之此则宿昔之心扫除未尽者也公一读讫即烧
之而已黄州食物贱风土稍可安既未得去去亦无所
归必老于此拜见无期临纸于邑惟冀以时为国自重
  答史讽书(苏轼/)
前日蒙访及以易说一通且欲责某之一言以信之天
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1378-0255b.png
下大非某智力之所能任也某于易尝学之矣而未之
有得故虽悦足下志意之高辞说之明而不敢断其义
之是非则何能推其义以信之天下虽然足下属我良
重不可以无说盖学者君子之本务而教者圣人之馀
事故学则求之教则应之有馀则应不足则求盖有馀
而求之者有矣未有不足而能应者也盖见求而不应
者矣未有不求而应之者也为足下计亦志于学而已
学足乎已则不有知于上必有知于下不有传于今必
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1378-0255c.png
有传于后不幸而不见知于上下而不传于今又不传
于后古之人盖犹不憾也知我者其天乎此乃易所谓
知命也命者非独贵贱死生尔万物之废兴皆命也孟
子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且足下求以诲人者也
道无求而诲之者求人而诲之则丧道丧道以求传道
则孰取以为道足下其试思之
  答张籍书(韩愈/)
愈始者望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
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1378-0255d.png
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
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
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
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
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
则有异乎此也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
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
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
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1378-0256a.png
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
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
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
爱于力乎哉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
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
既过之犹惧不及矧今未至固有所未至耳请待五六
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
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比之酒色不有间乎吾子
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1378-0256b.png
议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
当更思而悔之耳博塞之讥敢不承教其他俟相见薄
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重答张籍书(韩愈/)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
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浚其源导其
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
哉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昔者圣人之作春秋
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1378-0256c.png
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
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
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
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若遂成其书
则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
能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
声不入于耳其馀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
于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
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1378-0256d.png
也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
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盖
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可以朝令而夕
禁也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
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
及乎扬雄亦未久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
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
故余所以不敢也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
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1378-0257a.png
书书者皆所为不行乎今而行乎后世者也今吾之得
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
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
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
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前书谓吾与人商论不能下
气若好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己之道胜
也非好己之道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
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
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1378-0257b.png
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辨也有矣駮
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
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
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孟君将有所适思与
吾子别庶几一来
  上两制诸公书(苏辙/)
辙读书至于诸子百家纷纭同异之辩后世工巧组绣
钻研离析之学盖尝喟然太息以为圣人之道譬如山
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1378-0257c.png
海薮泽之奥人之入于其中者莫不皆得其所欲充足
饱满各自以为有馀而无慕乎其外今夫班输共工旦
而操斧斤以游丛林取其大者以为楹小者以为桷圆
者以为轮挺者以为轴长者扰云霓短者蔽牛马大者
拥丘陵小者伏榛莽芟夷蹶取皆自以为尽山林之奇
怪矣而猎夫渔师结网聚饵左彊弓右毒矢陆攻则毙
象犀水伐则执蛟鳝熊罴虎豹之皮毛鼋龟犀兕之骨
革上尽飞鸟下及走兽昆虫之类纷纷籍籍折翅捩足
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1378-0257d.png
鳞鬣委顿纵横满前肉登鼎俎膏润砧几皮革齿骨披
裂四出被于器用求珠之工隋侯夜光间以颣玭磊落
的皪充满其家求金之工辉赫晃荡铿锵交戛遍为天
下冠冕佩带饮食之饰此数者皆自以为能尽山海之
珍然山海之藏终满而莫见其尽昔者夫子及其生而
从之游者盖三千馀人是三千人者莫不皆有得于其
师是以从之周旋奔走逐于宋鲁饥饿于陈蔡困厄而
莫有去之者盖颜渊见于夫子而出告人曰吾能知之
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1378-0258a.png
子路子贡冉有出而告人亦曰吾知之下而至于邽巽
孔忠公西舆公西箴此数子者门人之下第者也窃窥
于道德之光华而有闻于议论之末皆以自得于一世
其后田子方段干木之徒讲之不详乃窃以为虚无淡
泊之说而吴起禽滑釐之类又以猖狂于战国盖夫子
之道分散四布后之人得其遗波馀泽者至于如此而
杨朱墨翟庄周邹衍田骈慎到韩非申不害之徒又不
见夫子之大道皇皇惑乱譬如陷于大泽之陂荆榛棘
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1378-0258b.png
茨蹊隧灭绝求以自致于通衢而不可得乃妄冒蒺藜
蹈崖谷崎岖缭绕而不能自止何者彼亦自以为已之
得之也辙尝怪古之圣人既已知之矣而不遂以明告
天下而著之六经六经之说皆微见其端而非所以破
天下之疑惑使之一见而寤者是以世之君子纷纷至
此而不可执也今夫易者圣人之所以尽天下刚柔喜
怒之情吉凶得失之际以教天下之趋利避害而世之
说者王氏韩氏至以老子之虚无京房焦贡至以阴阳
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1378-0258c.png
灾异之数言诗者不言咏歌勤苦酒食燕乐之际极欢
极戚而不违于道而言五际子午卯酉之事言书者不
言其君臣之欢吁俞嗟叹有以深感天下而论其鲁誓
秦誓之不当作也夫孔子岂不知后世之至此极欤其
意以为后之学者无所据依感发以自尽其才是以说
为六经而使之求之盖又欲其深思而得之也是以不
为明著其说使天下各以其所长而求之故曰仁者见
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而子贡亦曰在人贤者识
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1378-0258d.png
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夫使仁者效其仁智者效其
智贤者推明其大而不遗其小小者乐致其小以自附
于大各因其才而尽其力以求其至微至密之地则天
下将有终身于其说而无勌者矣至于后世不明其意
患乎异说之多而学者之难明也于是举圣人之微言
而折之以一人之私意而传疏之学横放于天下由是
学者愈怠而圣人之说益以不明今夫使天下之人因
说者之异同得以纵观博览而辩其是非论其可否推
卷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1378-0259a.png
其精粗而后至于微密之际则讲之当益深守之当益
固昔者辙之始学也得一书伏而读之不求其传而惟
其书之知求之而莫得则反覆而思之至于终日而莫
见而后退而求其传何者惧其入于心之易而守之不
坚也及既长乃观百家之书纵横颠倒可喜可愕无所
不读泛然无所适从盖晚而读孟子而后遍观乎百家
而不乱也而世之言者曰学者不可以读天下之杂说
不幸而见之则小道异术将乘间而入于其中虽扬雄
卷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1378-0259b.png
尚然曰吾不观非圣之书以为世之贤人所以自养其
心者如人之弱子幼弟不当出而置之于纷华杂扰此
何其不思之甚也古之所谓知道者邪词入之而不能
荡诐词犯之而不能讦爵禄不能使之骄贫贱不能使
之辱如使深居自闭于闺闼之中兀然颓然而曰知道知道
云者此乃所谓腐儒者也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
与不恭是君子之所不为也而孔子曰伯夷叔齐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柳下惠少连降志而辱身言中伦行中
卷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1378-0259c.png
虑至于孟子恶乡原之败俗而知于陵仲子之不可常
也美禹稷之汲汲于天下而知颜氏之自乐之非固也
知天下之诸侯其所取之为盗而知王者之不必尽诛
也知贤者之不可召而知召之役之为义也故士之言
学者皆曰孔孟何者以其知道而已今辙山林之匹夫
何敢自附于孟子然其所以泛观天下之异说三代以
来兴亡治乱之际而皎然其有以折之者盖其学出于
孟子而不可诬也今年春天子将求直言之士而辙适
卷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1378-0259d.png
来调官京师舍人杨公不知其不肖取其鄙野之文五
十篇而荐之俾与明召之末伏惟执事方今之伟人而
朝之名卿也其德业之所服声华之所耀孰不欲一见
以效薄技于左右夫其五十篇之文从中而下则执事
亦既见之矣是以不敢复以为献姑述其所以为学之
道而执事试观焉
  上兵部李侍郎书(韩愈/)
十二月九日将仕郎守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谨上书
卷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1378-0260a.png
侍郎阁下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
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薄命不幸动遭谗谤进寸退
尺卒无所成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
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
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凡自唐虞已来编简所存
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明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纤
之为珠玑华实变之为雷霆风雨奇辞奥旨靡不通达
惟是鄙钝不通晓于时事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益
卷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1378-0260b.png
困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已夫牛角之
歌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不书于传记齐桓举以相国
叔向携手以上然则非言之难为听而识之者难遇也
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钜尚贤而与能哀穷
而悼屈自江而西既化而行矣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
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
施设既有听之之明又有振之之力宁戚之歌鬷明之
言不发于左右则后而失其时矣谨献旧文一卷扶树
卷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1378-0260c.png
教道有所明白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
时俗之好所以讽于口而听于耳也如赐览观亦有可
采干渎严尊伏增惶恐愈再拜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
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
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
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
卷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1378-0260d.png
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
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
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
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
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
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抑又有
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馀
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
卷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1378-0261a.png
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
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
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
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
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汨
汨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
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
卷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1378-0261b.png
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
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
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
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
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
然处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
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
卷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1378-0261c.png
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
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
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答陈商书(韩愈/)
愈白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
愧赧又不以其浅弊无过人知识且喻以所守幸甚愈
敢不吐情实然自识其不足补吾子所须也齐王好竽
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叱曰
卷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1378-0261d.png
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轩辕氏之律吕客
骂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虽工如王不好何是所谓
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
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
门者比欤文虽工不利于求求不得则怒且怨不知君
子必尔为不也故区区之心每有来访者皆有意于不
肖者也略不辞让遂尽言之惟吾子谅察愈白
  答刘正夫书(韩愈/)
卷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1378-0262a.png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
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
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
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
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
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
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
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
卷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1378-0262b.png
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夫百物朝夕所
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
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
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
世沈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
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
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
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
卷四十八 第 21a 页 WYG1378-0262c.png
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
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
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愈于
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
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答窦秀才书韩愈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
卷四十八 第 21b 页 WYG1378-0262d.png
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
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
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
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
喘喘焉无以冀朝夕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
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
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
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
卷四十八 第 22a 页 WYG1378-0263a.png
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
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
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
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
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
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
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答尉迟生书(韩愈/)
卷四十八 第 22b 页 WYG1378-0263b.png
愈白尉迟生足下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
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
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馀
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愈之所
闻者如是有问于愈者亦以是对今吾子所为皆善矣
谦谦然若不足而以徵于愈愈又敢有爱于言乎抑所
能言者皆古之道古之道不足以取于今吾子何其爱
之异也贤公卿大夫在上比肩始进之贤士在下比肩
卷四十八 第 23a 页 WYG1378-0263c.png
彼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子欲仕乎其往问焉皆可学
也若独有爱于是而非仕之谓则愈也尝学之矣请继
今以言
  与友人论文书(柳宗元/)
古今号文章为难足下知其所以难乎非谓比兴之不
足恢拓之不远钻砺之不工颇颣之不除也得之为难
知之愈难耳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
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且自
卷四十八 第 23b 页 WYG1378-0263d.png
孔氏以来兹道大阐家修人励刓精竭虑者几千年矣
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登文章之箓波
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其馀谁不欲争裂绮绣互攀
日月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纵臾
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䠞势穷吞志而没故曰得之为
难嗟乎道之显晦幸不幸系焉谈之辩讷升降系焉鉴
之颇正好恶系焉交之广狭屈伸系焉则彼卓然自得
以奋其间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荣古虐今者
卷四十八 第 24a 页 WYG1378-0264a.png
比肩叠迹大底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
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未振彼之二才且犹若是况
乎未甚闻著者哉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
者矣故曰知之愈难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
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
聋瞽之人徼一时之声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
已甚是其所以难也间闻足下欲观仆文章退发囊笥
编其芜秽心悸气动交于胸中未知孰胜故久滞而不
卷四十八 第 24b 页 WYG1378-0264b.png
往也今往仆所著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之文凡四
十八篇合为一通想令治书苍头吟讽之也击辕拊缶
必有所择顾鉴视何如耳还以一字示褒贬焉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柳宗元/)
足下所封示退之书云欲推避仆以文墨事且以励足
下若退之之才过仆数人尚不宜推避于仆非其实可
知固相假借为之词耳退之所敬者司焉迁扬雄迁于
退之固相上下若雄者如太玄法言及四愁赋退之独
卷四十八 第 25a 页 WYG1378-0264c.png
未作耳决作之加恢奇至它文过扬雄远甚雄文遣言
措意颇短局滞涩不若退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若
然者使雄来尚不宜推避而况仆耶彼好奖人善以为
不屈已善不可奖故慊慊云尔也足下幸勿信之且足
下志气高好读南北史书通国朝事穿穴古今后来无
能和而仆稚騃卒无所为但趑趄文墨笔砚浅事今退
之不以吾子励仆而反以仆励吾子愈非所宜然卒篇
欲足下自挫抑合当世事以固当虽仆亦知无出此吾
卷四十八 第 25b 页 WYG1378-0264d.png
子年甚少知己者如麻不患不显患道不立耳此仆以
自励亦以佐退之励足下不宣
  答贡士廖有方论文书(柳宗元/)
三日宗元白得秀才书知欲仆为序然吾为文非苟然
易也于秀才则吾不敢爱吾在京都时好以文宠后辈
由吾文知名者亦为不少焉自遭斥逐禁锢益为轻薄
小儿哗嚣群朋增饰无状当途人率谓仆垢污重厚举
将去而远之今不自料而序秀才秀才无乃未得向时
卷四十八 第 26a 页 WYG1378-0265a.png
之益而受后时之累吾是以惧洁然盛服而与负涂者
处而又何赖焉然观秀才勤恳意甚久远不为顷刻私
利欲以就文雅则吾曷敢以让当为秀才言之然而无
显出于今之世视不为流俗所扇动者乃以示之既无
以累秀才亦不增仆之诟骂也计无宜于此若果能是
则吾之荒言出矣宗元白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
卷四十八 第 26b 页 WYG1378-0265b.png
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
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禦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
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
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
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
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
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
卷四十八 第 27a 页 WYG1378-0265c.png
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
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
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
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
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
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
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
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彊
卷四十八 第 27b 页 WYG1378-0265d.png
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
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
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
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霈然可谓
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
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
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
幸甚修白
卷四十八 第 28a 页 WYG1378-0266a.png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欧阳修/)
某月日具位某谨斋沐献书枢密相公阁下某闻传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
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诗书易春秋皆善载
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荀卿孟轲之徒亦善为言然
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书或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
恶而兴废之其次楚有大夫者善文其讴歌以传汉之
盛时有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能文其文辞以传
卷四十八 第 28b 页 WYG1378-0266b.png
由此以来去圣益远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间亦时
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然皆纷杂灭裂不纯信故百不
传一幸而一传传亦不显不能若前数家之焯然暴见
而大行也甚矣言之难行也事信矣须文文至矣又系
其所载之大小以见其行远不远也书载尧舜诗载商
周易载九圣春秋载文武之法荀孟二家载诗书易春
秋者楚之辞载风雅汉之徒各载其时主声名文物之
盛以为辞后之学者荡然无所载则其言之不纯信其
卷四十八 第 29a 页 WYG1378-0266c.png
传之不久远势使然也至唐之兴若太宗之政开元之
治宪宗之功其臣下又争载之以文其词或播乐歌或
刻金石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
所载之在文也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章
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章某不佞守先
人之绪馀先人在太宗时以文辞为名进士以对策为
贤良方正既而守道纯正为贤待制逢时太平奋身扬
名宜其言之所载文之所行大而可恃以传也然未能
卷四十八 第 29b 页 WYG1378-0266d.png
甚行于世者岂其嗣续不肖不能继守而泯没之抑有
由也夫文之行虽系其所载犹有待焉诗书易春秋待
仲尼之删正荀孟屈原无所待犹待其弟子而传焉汉
之徒亦得其史臣之书其始出也或待其时之有名者
而后发其既殁也或待其后之纪次者而传其为之纪
次也非其门人故吏则其亲戚朋友如梦得之序子厚
李汉之序退之也伏惟阁下学老文钜为时雄人出入
三朝其能望光辉接步武者惟先君为旧则亦先君之
卷四十八 第 30a 页 WYG1378-0267a.png
所待也岂小子之敢有请焉谨以家集若干卷数写献
门下惟哀其诚而幸赐之
  上欧阳内翰书(苏洵/)
内翰执事洵布衣穷居常窃自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
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
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
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
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
卷四十八 第 30b 页 WYG1378-0267b.png
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
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
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
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
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
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
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
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则已矣如其不然也吾
卷四十八 第 31a 页 WYG1378-0267c.png
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退而处
十年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
曩者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执事与蔡公复相
继登于朝富公复自外入为宰相其势将复合为一喜
且自贺以为道既已粗成而果将有以发之也既又反
而思其向之所慕望爱悦之而不得见之者盖有六人
焉今将往见之矣而六人者已有范公尹公二人亡焉
则又为之潸然出涕以悲呜呼二人者不可复见矣而
卷四十八 第 31b 页 WYG1378-0267d.png
所恃以慰此心者犹有四人也则又以自解思其止于
四人也则又汲汲欲一识其面以发其心之所欲言而
富公又为天子之宰相远方寒士未可遽以言通于其
前而余公蔡公远者又在万里外独执事在朝廷间而
其位差不甚贵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而饥寒衰
老之病又痼而留之使不克自至于执事之庭夫以慕
望爱悦其人之心十年而不得见而其人已死如范公
尹公二人者则四人者之中非其势不可遽以言通者
卷四十八 第 32a 页 WYG1378-0268a.png
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执事之文章天下之人莫
不知之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愈于天下之人何
者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
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
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
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执事之文纡馀委备往
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
容与閒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皆断然自为一家
卷四十八 第 32b 页 WYG1378-0268b.png
之文也惟李翱之文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俯
仰揖让有执事之态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
执事之实而执事之才又自有过人者盖执事之文非
孟子韩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夫乐道人之善而不
为谄者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彼不知者则以为誉人
以求其悦已也夫誉人以求其悦已洵亦不为也而其
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亦欲执事
之知其知我也虽然执事之名满于天下虽不见其文
卷四十八 第 33a 页 WYG1378-0268c.png
而固已知有欧阳子矣而洵也不幸堕在草野泥涂之
中而其知道之心又近而粗成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
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洵少
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
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已同列者皆
不胜已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
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已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
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其曩时所
卷四十八 第 33b 页 WYG1378-0268d.png
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
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
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
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
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
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
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
何噫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
卷四十八 第 34a 页 WYG1378-0269a.png
知已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

  上田枢密书(苏洵/)
天之所以与我者夫岂偶然哉尧不得以与丹朱舜不
得以与商均而瞽叟不得夺诸舜发于其心出于其言
见于其事确乎其不可易也圣人不得以与人父不得
夺诸其子于此见天之所以与我者不偶然也夫其所
以与我者必有以用我也我知之不得行之不以告人
卷四十八 第 34b 页 WYG1378-0269b.png
天固用之我实置之其名曰弃天自卑以求幸其言自
小以求用其道天之所以与我者何如而我如此也其
名曰亵天弃天我之罪也亵天亦我之罪也不弃不亵
而人不我用不我用者之罪也其名曰逆天然则弃天
亵天者其责在我逆天者其责在人在我者吾将尽吾
力之所能为者以塞夫天之所以与我之意而求免乎
天下后世之讥在人者吾何知焉吾求免夫一身之责
之不暇而暇为人忧乎哉孔子孟轲之不遇老于道涂
卷四十八 第 35a 页 WYG1378-0269c.png
而不倦不愠不怍不沮者夫固知夫责之所在也卫灵
鲁哀齐宣梁惠之徒不足相与以有为也我亦知之矣
抑将尽吾心焉耳吾心之不尽吾恐天下后世无以责
夫卫灵鲁哀齐宣梁惠之徒而彼亦将有以辞其责也
然则孔子孟轲之目将不瞑于地下矣夫圣人贤人之
用心也固如此如此而生如此而死如此而贫贱如此
而富贵升而为天沈而为泉流而为川止而为山彼不
预吾事吾事毕矣窃怪夫后之贤者之不能自处其身
卷四十八 第 35b 页 WYG1378-0269d.png
也饥寒穷困之不胜而号于人呜呼使吾诚死于饥寒
穷困耶则天下后世之责将必有在彼其身之责不自
任以为忧而我取而加之吾身不已过乎今洵之不肖
何敢以自列于圣贤然其心亦有所不甚自轻者何则
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然及其不成
也求一言之几乎道不可得也千金之子可以贫人可
以富人非天之所与虽以贫人富人之权求一言之几
乎道不可得也天子之宰相可以生人可以杀人非天
卷四十八 第 36a 页 WYG1378-0270a.png
之所与虽以生人杀人之权求一言之几乎道不可得
也今洵用力于圣人贤人之术亦已久矣其言语其文
章虽不识其果可以有用于今而传于后与否独怪其
得之之不劳方其致思于心也若或起之得之心而书
之纸也若或相之夫岂无一言之几于道乎千金之子
天子之宰相求而不得者一旦在已故其心得以自负
或者天其亦有以与我也曩者见执事于益州当时之
文浅狭可笑饥寒穷困乱其心而声律记问又从而破
卷四十八 第 36b 页 WYG1378-0270b.png
坏其体不足观也已数年来退居山野自分永弃与世
俗日疏阔得以大肆其力于文章诗人之优柔骚人之
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投之所向
无不如意常以为董生得圣人之经其失也流而为迂
晁错得圣人之权其失也流而为诈有二子之才而不
流者其惟贾生乎惜乎今之世愚未见其人也作策二
道曰审势审敌作书十篇曰权书洵有山田一顷非凶
岁可以无饥力耕而节用亦足以自老不肖之身不足
卷四十八 第 37a 页 WYG1378-0270c.png
惜而天之所与者不忍弃且不敢亵也执事之名满天
下天下之士用与不用在执事故敢以所谓策一道权
书十篇者为献平生之文远不可多致有洪范论史论
七篇近以献内翰欧阳公度执事与之朝夕相从而议
天下之事则斯文也其亦庶乎得陈于前矣若夫其言
之可用与其身之可贵与否者执事事也执事责也于
洵何有哉
  答谢举廉书(苏轼/)
卷四十八 第 37b 页 WYG1378-0270d.png
轼启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
性刚简学污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
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
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敢言也所
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
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
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
卷四十八 第 38a 页 WYG1378-0271a.png
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
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
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
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
太玄法言皆是物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虫而独
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
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
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
卷四十八 第 38b 页 WYG1378-0271b.png
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
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
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贵贱也纷纷多言岂
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
善作大字彊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
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欲有所记录当为作数句
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已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
远惟万万以时自爱不宣
卷四十八 第 39a 页 WYG1378-0271c.png
  答李端叔书(苏轼/)
轼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
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
可阙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
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
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
下也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
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
卷四十八 第 39b 页 WYG1378-0271d.png
誉如人嗜昌独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
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
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
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
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
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
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
卷四十八 第 40a 页 WYG1378-0272a.png
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
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
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
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
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木有
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
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
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
卷四十八 第 40b 页 WYG1378-0272b.png
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自得
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
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答刘沔书(苏轼/)
轼顿首都曹刘君足下蒙示书教及编录拙书文二十
卷轼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于世亦以此取疾于人得
失相补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瘖默
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乌没矣不知
卷四十八 第 41a 页 WYG1378-0272c.png
足下默随其后缀拾编掇略无遗者览之惭汗可为多
言之戒然世之蓄轼诗文者多矣率真伪相半又多为
俗子所改窜读之使人不平然亦不足怪识真者少盖
从古所病梁萧统集文选世以为工以轼观之拙于文
而陋于识者莫统若也宋玉赋高唐神女其初略陈所
梦之因如子虚亡是公相与问答皆赋矣而统谓之叙
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李陵苏武赠别长安而诗有江汉
之语及陵与武书词句儇浅正齐梁间小儿所拟作决
卷四十八 第 41b 页 WYG1378-0272d.png
非西汉文而统不悟刘子玄独知之范晔作蔡琰传载
其二诗亦非是董卓已死琰乃流落方卓之乱伯喈尚
无恙也而其诗乃云以卓乱故流入于胡此岂真琰语
哉其笔势乃效建安七子者非东汉诗也李太白韩退
之白乐天诗文皆为庸俗所乱可为太息今足下所示
二十卷无一篇伪者又少谬误及所示书词清婉雅奥
有作者风气知足下致力于斯文久矣某穷困本坐文
字盖愿刳形去皮而不可得者然幼子过文益奇在海
卷四十八 第 42a 页 WYG1378-0273a.png
外孤寂无寥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有味
以此知文章如金玉珠贝未易鄙弃也见足下词学如
此又喜吾同年兄龙图之有后也故勉作报书匆匆不

  与祖择之书(王安石/)
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书之策引而被之天下之
民一也圣人之于道也盖心得之作而为治教政令也
则有本末先后权势制义而一之于极其书之策也则
卷四十八 第 42b 页 WYG1378-0273b.png
道其然而已矣彼陋者不然一适焉一否焉非流焉则
泥非过焉则不至甚者置其本求之末当后者反先之
无一焉不悖于极彼其于道也非心得之也其书之策
也独能不悖耶故书之策而善引而被之天下之民反
不善焉无矣二帝三王引而被之天下之民而善者也
孔子孟子书之策而善者也皆圣人也易地则皆然某
生十二年而学学十四年矣圣人之所谓文者私有意
焉书之策则未也间或悱然动于事而出于词以警戒
卷四十八 第 43a 页 WYG1378-0273c.png
其躬若施于朋友褊迫陋庳非敢谓之文也乃者执事
欲收而教之使献焉虽自知明敢自盖邪谨书所为书
序原说若干篇因叙所闻与所志献左右惟赐览观焉
  上人书(王安石/)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
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
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
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
卷四十八 第 43b 页 WYG1378-0273d.png
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
语人以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
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
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
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
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
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
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
卷四十八 第 44a 页 WYG1378-0274a.png
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
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
可也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
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执
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
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答钱公辅学士书(王安石/)
比蒙以铭文见属足下于世为闻人力足以得显者铭
卷四十八 第 44b 页 WYG1378-0274b.png
父母以属于不腆之文似其意非苟然故辄为之而不
辞不图乃犹未副所欲欲有所增损鄙文自有意义不
可改也宜以见还而求能如足下意者为之耳家庙以
今法准之恐足下未得立也足下虽多闻要与识者讲
之如得甲科为通判通判之署有池台竹林之胜此何
足以为太夫人之荣而必欲书之乎贵为天子富有天
下苟不能行道适足以为父母之羞况一科甲通判苟
粗知为辞赋虽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何足
卷四十八 第 45a 页 WYG1378-0274c.png
道哉故铭以谓闾巷之士以为太夫人荣明天下有识
者不以置悲欢荣辱于其心也太夫人能异于闾巷之
士而与天下有识同此其所以为贤而宜铭者也至于
诸孙亦不足列孰有五子而无七孙者乎七孙业之
有可道固不宜略若皆儿童贤不肖未可知列之于义
何当也诸不具道计足下当与有识者讲之南去愈远君
子惟顺爱自重
  与蔡君谟求书集古录序书(欧阳修/)
卷四十八 第 45b 页 WYG1378-0274d.png
修启向在河朔不能自閒尝集录前世金石之遗文自
三代以来古文奇字莫不皆有中间虽罪戾摈斥水陆
奔走颠危困踣兼之人事吉凶忧患悲愁无聊仓卒未
尝一日忘也盖自庆历乙酉逮嘉祐壬寅十有八年而
得千卷顾其勤至矣然亦可谓富哉窃复自念好嗜与
俗异驰乃独区区收拾世人之所弃者惟恐不及是又
可笑也因辄自叙其事庶以见其志焉然顾其文鄙意
陋不足以示人既则自视前所集录虽浮屠老子诡妄
卷四十八 第 46a 页 WYG1378-0275a.png
之说常见贬绝于吾儒者往往取之而不忍遽废者何
哉岂非特以其字画之工邪然则字书之法虽为学者
之馀事亦有助于金石之传也若浮屠老子之说当弃
而获存者乃直以字画而传是其幸而得所托尔岂特
有助而已哉仆之文陋矣顾不能以自传其或幸而得
所托则未必不传也由是言之为仆不朽之托者在君
谟一挥毫之顷尔窃惟君子乐善欲成人之美者或闻
斯说谓宜有不能却也故辄持其说以进而不疑伏惟
卷四十八 第 46b 页 WYG1378-0275b.png
幸察
 
 
 
 
 
 
 文编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