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181-0802a.png

春秋繁露卷十七
汉 董仲舒 撰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天地之行美也是故春袭葛夏居密阴秋避杀风冬(案/他)
(本风冬误/作冬风)避重漯就其和也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
常劳而无长佚居多也凡天地之物乘以其泰而生厌
于其胜而死四时之变是也故冬之水气东加于春而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181-0802b.png

者至金而死生于金者至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过
秋秋之所生不得过夏天之数也饮食臭味每至一时
亦有所胜有所不胜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时不同气气
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
美者杂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荠以冬美而芥以夏成
此可以见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气也荠甘味也乘于
水气而美者甘胜寒也荠之为言济与济大水也夏火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181-0802c.png

而意以物物不与群物同时而生死者必深察之是天
所告人也故荠成告之甘芥成告之苦也君子察物而
成告谨是以至荠不可食之时而尽远甘物至芥成就
也天独所代之成者君子独代之是冬夏之所宜也春
秋杂物其和而冬夏代服其宜则当得天地之美四时
和矣凡释味之大体冬其时所之美而违天不远矣是
故当百物大生之时群物皆生而难不惜其命所以救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181-0802d.png

子所以助化也功成事就归德于上所以致义也是故
地明其理为万物母臣明其职为一国宰母不可以不
信宰不可以不忠母不信则草木伤其根宰不忠则奸
臣危其君根伤则亡枝叶君危则亡其国故为地者务
暴其形为臣者务著其情一国之君其犹一体之心也
隐居深宫若心之藏于胸至贵无与敌(案他本敌/误作遍)若心
之神无与双也其官人上士高清明而下重浊若身之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181-0803a.png

有四辅若心之有肝肺脾肾也外有百官若心之有形
体孔窍也亲圣近贤若神明皆聚于心也上下相承顺
若肢体相为使也布恩施惠若元气之流皮毛腠理也
百姓皆得其所若流血气和平形体无所苦也无为致
太平若神气无自通于渊也致黄龙凤凰若神明之致
玉女芝英也君明臣蒙其功若心之神体得以全臣贤
君蒙其恩若形体之静而心得以安上乱下被其患若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181-0803b.png

妄动而心之丧是故君臣之礼若心之与体心不可以
不坚君不可以不贤体(案他本体/误作礼)不可以不顺臣不可
以不忠心所以全者体之力也君所以安者臣之功也
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案他本光/误作尤)
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阴阳而降霜露高其位所以为尊
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也见其光所
以为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为刚也考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181-0803c.png

取(案他本/取作最)象于天(案他本下/有也字)故贵爵而臣国所以为仁
也深居隐处不见其体所以为神也任贤使能观听四
方所以为明也量能授官贤愚有差所以相承也引贤
自近以备股肱所以为刚也考实事功次序殿最所以
成世也有功者进无功者退所以赏罚也是故天执其
道为万物主君执其常为一国主天不可以不刚主不
可以不坚天不刚则列星乱其行主不坚则邪臣乱其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181-0803d.png

为君者务坚其政刚坚然后阳道制命地卑(案他本卑/误作毕)
其位而上其气暴其形而著其情受其死而献其生成
其事而归其功卑其位所以事天也上其气所以养阳
也暴其形所以为忠也著其情所以为信也受其死(案/他)
(本死/作形)所以藏终也献其生所以助明也成其事所以助
位也归其功所以致义也为人臣者其法取象于地故
朝夕进退奉职应对所以事贵也供设饮食候视疚疾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181-0804a.png

情不饰其过所以为忠也伏节死义代四时也而人之
所治也安取久留当行之理而必待四时也此之谓壅
非(案他本/非作兆)其中也人有喜怒哀乐犹天之有春秋冬夏
也喜怒哀乐之至其时而欲发也若春秋冬夏之至其
时而欲出(案他本出/误作忠)也皆天气之然也其宜直行而无
郁滞一也天终岁乃一遍(案他本遍/误作偏)此四者而人主终
日不知过此四之数其理故不可以相待且天之欲利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181-0804b.png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为政之理不可
不审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平也
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后发德必先平然后
发威此可以见不和不可以发庆赏之德不平不可以
发刑罚之威又可以见德生于和威生于平也不和无
德不平无威天之道也起者以此见之矣我虽有所愉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181-0804c.png

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
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谓之圣人为人主者
居至德之位操杀生之势以变化民民之从主也如草
木之应四时也喜怒当寒暑威德当冬夏冬夏者威德
之合也寒暑者喜怒之偶也喜怒之有时而当发寒暑
亦有时而当出其理一也当喜而不喜犹当暑而不暑
当怒而不怒犹当寒而不寒也当德而不德犹当夏而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181-0804d.png

可以不直处而发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不当其时而
出也故谨善恶之端何以效其然也春秋采善不遗小
掇恶不遗大讳而不隐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贬
喜怒之发威德之处无不皆中其应可以参寒暑冬夏
之不失其时(案他本下/有而字)已故曰圣人配天
如天之为第八十
阴阳之气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为好恶喜怒在天者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181-0805a.png

所稽留滞郁也其在人者亦宜行而无留若四时之条
条然也夫喜怒哀乐之止动也此天之所为人性命者
临其时致上而欲发其应亦天应也与暖清寒暑之至
其时而亦发无异若留德而待春夏留刑而待秋冬也
此有顺四时之名实逆于天地之经在人者亦天也奈
何其久留天气使之郁滞不得以其正周行也是故脱
天行榖朽寅而秋生麦告除秽而继乏也所以成功继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181-0805b.png

也除而杀殛者行急皆不待时也天之志也而圣人承
之以治是故春修仁而求善秋修义而求恶冬修刑而
致清夏修德而致宽此所以顺天地体阴阳然而方求
善之时见恶而不释方求恶之时见善亦立行方致清
之时见大善亦立举之方致宽之时见大恶亦立去之
以效天地(案他本/地作子)之方生之时有杀也方杀之时有生
也是故志意随天地缓急仿阴阳然而人事之宜行者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181-0805c.png

天非以春生人以秋杀人也当生者曰生当死者曰死
非杀物之任拟神明乱世之所起亦博若是皆因天地
之化以成败物乘阴阳之资以任其所为故为恶愆人
力而功伤名自过也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
若水常渐鱼也所以异于水者可见与不可见耳其澹
澹也然则人之居天地之间其犹鱼之离水一也其无
间若气而淖于水水之比于气也若泥之比于水也是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181-0805d.png

气与之流通相殽馔也故人气调和而天地之化美殽
于恶而味败此易之物也推物之类以易见难者其情
可得治乱之气(案他本/气作易)邪正之风是殽天地之化者也
生于化而及殽化与运连(案他本/连作之)也春秋举世事之道
夫有书天之尽与不尽王者之任也诗云天难谌斯不
易维王此之谓也夫王者不可以不知天知天诗人之
所难也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181-0806a.png

以观天道也天志入其道也义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
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
任德远刑若阴阳此之谓能配天天者其道长万物而
王者长人人主之大天地之参也好恶之分阴阳之理
也喜怒之发寒暑之比也官职之事五行之义也以此
长天地之间荡(原注/阙)
天地阴阳第八十一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181-0806b.png

数者至十而止书者以十为终皆取之此圣人何其贵
者起于天至于人而毕毕之外谓之物物者投所贵之
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
下贵也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故其治乱之故动静顺
逆之气乃损益阴阳之化而摇荡四海之内物之难知
者若神不可谓不然也今投地死伤而不腾相助投淖
相动而近投水相动而愈远由(原注一/作犹)此观之夫物愈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181-0806c.png

以众动之无已时是故常以治乱之气与天地之化相
殽而不治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
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
伤气生灾害起是故治世之德润草木泽流四海功过
名者所以别物也亲者重疏者轻尊者文卑者质近者
详远者略文辞不隐情明情不遗文人心从之而不逆
古今通贯(原注一/作道)而不乱名之义也男女犹道也人生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181-0806d.png

天人之分观道命之异可以知礼之说矣见善者不能
无好见不善者不能无恶好恶去就不能坚守故有人
道人道者人之所由乐而不乱服而不厌者万物载名
而所生圣人因其象以命之然而可易也皆有义从也
故正名以明义也物也者洪名也皆名也而物有和名
此物也非失物故曰万物动而不形者意也形而不易
者德也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道也四海之内殽阴阳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181-0807a.png

天地则是化矣岂独天地之精哉王者亦参而殽之治
则以正气殽天地之化乱则以邪气殽天地之化乱则
同者相益异者相损之数也无可疑者矣
天道施第八十二
天道施地道化人道义圣人见端而(案他本而/误作不)知本精
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动其本者不知静其末
受其始者不能辞其终利者盗(案他本盗误/作道下同)之本也妄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181-0807b.png

得也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
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故(案他本故/误作无)礼体情而
防乱者也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礼目视正色耳
听正声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夺之情(案他本情/误作精)也所
以安其情也变谓之情虽持异物性亦然者故曰内也
变变(原注一/作情)之变谓之外故虽以情然不为性说故曰
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其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181-0807c.png

虑达节欲顺行则伦得以諌争僩静为宅以礼义为道
则文德是故至诚遗物而不与变躬宽无争而不以与
俗推众强弗能入蜩蜕浊秽之中含得命施之理与万
物迁徙而不自失者圣人之心也
繁露一书凡得四本皆有余高祖正议先生序文
始得写本于里中亟传而读之舛误至多恨无他
本可校已而得京师印本以为必佳而相去殊不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181-0807d.png

书程公跋语亦以篇名为疑又以通典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所引繁露之书今书皆无之遂以为
非董氏本书且以其名谓必类小说家后自为一
编记杂事名演繁露行于世开禧三年今编修胡
君仲方矩宰萍乡得罗氏兰堂本刻之县庠考證
颇备凡程公所引三书之言皆在书中则知程公
所见者未广遂谓为小说者非也然止于三十七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181-0808a.png

篇之数余老矣犹欲得一善本闻婺女潘同年叔
度景宪多收异书属其子弟访之始得此本果有
八十二篇是萍乡本犹未及其半也喜不可言以
校印本各取所长悉加改定义通者两存之转写
相讹又古语亦有不可强通者春秋会解一书年
所集(案此句年字上/下皆原有缺文)仲方摭其引繁露十三条今
皆具在余又据说文解字王字下引董仲舒曰古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181-0808b.png

而参通之者王也许叔重在后汉和帝时今所引
在王道通三第四十四篇中其馀传中对越三仁
之问朝廷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问
之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三策中言天
之仁爱人君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故王者任德教而不任刑之类今皆在其书中则
其为仲舒所著无疑且其文词亦非后世所能到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181-0808c.png

之说呜呼汉承秦敝旁求儒雅士以经学专门者
甚众独仲舒以纯儒称人但见其潜心大业非礼
不行对策为古今第一余窃谓惟仁人之对曰仁
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又有言
曰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此类非一是
皆真得吾夫子之心法盖深于春秋者也自扬子
云犹有愧于斯况其他乎其得此意之纯者在近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181-0808d.png

不以成败为轻重也潘氏本楚庄王篇为第一他
本皆无之前后增多凡四十二篇而三篇阙焉惟
玉杯竹林二篇之名未有以订之更俟来哲仲方
得此尤以为前所未见相与校雠将寄江右漕台
长兄秘阁公刻之而谓余记其后嘉定三年中伏
日四明楼钥书于攻愧斋
春秋繁露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