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98-0170c.png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十七
表
上
太皇太后进衣表(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伏以
圣慈垂裕启万年光大之图景运维新极四海尊亲之
戴溥鸿恩于庶类配坤德之无疆锡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98-0170d.png

圣祖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
太皇太后陛下纯仁积庆盛德凝庥高厚难名至道永
符于覆载祯祥骈集遐龄常并乎升恒值宝历之方亨
仰璇阶之正泰谨奉觞而介寿爰制锦以伸怀膝下本
支百世长看戏䌽宫中尧舜万方共睹垂裳率土同欢
普天咸忭(臣/)夙承
教诲永沐涵濡瞻绣服之光华乐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98-0171a.png

享昌后燕天之盛广嘉祉于民物彰敛时锡福之仁(臣/)
踊跃欢忭之至
上
太皇太后万寿表(康熙十七年二月初八日/)
伏以
慈德同天五福集箕畴之盛遐龄配地万方腾嵩祝之
声冈陵献瑞于瑶阶永符安吉日月呈辉于宝算常并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98-0171b.png

圣祖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
太皇太后陛下性成至德躬备纯禧懿训弘深范累朝
而作则恩施高厚含万物而化光启景运于维熙正期
颐之方茂南极光连宝婺隆名永戴重闱东风庆入韶
年佳气恒瞻二月肃绮筵而介寿捧玉醴以称觞藉庭
实之微仪冀
慈颜之一顾欢生殿陛喜溢阶墀(臣/)祗奉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98-0171c.png

嘏无疆寿祺增盛玉册焕千秋之彩徽音偕星汉同昭
瑶池垂五色之云景祜与乾坤咸泰臣踊跃欢忭之至
上
太皇太后万寿表(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日/)
伏以时启阳和万国祝呼嵩之盛天开旭景千秋乐无
疆之休山川献瑞于
慈宫八方同庆河汉呈祥于内殿四海咸清远迩尊亲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98-0171d.png

圣祖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
太皇太后陛下性成仁圣德配坤贞日月并光照率土
而作范雨露浃洽明物理而垂恩遇佳节于雍熙被春
风之浩荡寿祉绵洪亿祀福星临耀兆年昭淑美之弘
规崇高厚之懿训冈陵拟颂进扁额以敷扬葵藿申诚
赋诗词而拜舞欢生丹陛喜溢彤墀(臣/)服膺
诲言仰承咻煦实邦家之共戴顾慈孝之相成伏愿纯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98-0172a.png

臣踊跃欢忭之至
论
慎几微论
易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夫天下之广事物之
众其接于中而散见于外者至纷纶而莫可纪极然当
其寂焉独处万感不交自人窥之罔测端倪而心之隐
跃欲动者已灼然其不能遏此所谓几也几动而理与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98-0172b.png

为理乎为欲乎理则扩充之欲则禁止之不待其滋长
显露而后为补救也以故理日长而欲日消昔大禹尝
以慎乃在位告舜而复推其旨于安止几康舜之庸作
歌也亦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夫不言事而言几何哉
盖事显而几微也微则幽而难辨危而难持苟非察之
于早而谨之于终则天命之在人者必漓心之安于止
者必荡轶而踰检矣朕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惟恐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98-0172c.png

务尽其诚意正心之功而犹恐未得其要也孜孜焉从
事于惇颐之所谓思张载之所谓豫朱熹之所谓敬劼
毖罔懈庶几慎独之方可企而全欤由斯以观易与书
之言几犹大学之言独中庸之言微显也其道总不外
于一慎而已矣然朕勉焉而未能自信也盖人心道心
消长靡定势不中立或纵于一时而贻于久远或疏于
一事而误及多端则其失非浅鲜也其何以无歉于圣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98-0172d.png

无逸以致寿论
三代盛时民风沕穆政令醇简天下诸侯分治其国为
之君者可以优游坐治矣乃圣君处此必兢兢业业宵
旰不遑以自劳其神力然卒获享遐福而成令名秦汉
以降废封建而为郡县凡事之有关于宫府者无不奏
请于天子其几务之众千百倍于三代宜为之君者日
给且不暇乃或自图便安至信神仙为可学辄为方士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98-0173a.png

得其故矣人君之所无逸者莫如商之中宗与高宗及
周之文王中宗则严恭寅畏天命自度高宗则作其即
位不敢荒宁文王则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而考其享国
之年此三君者最为悠久迄今无逸一篇班班可睹也
人君之好逸乐者莫如秦之始皇汉之武帝唐之宪宗
始皇既并天下方士争言不死之药于是遣使访三神
山久之药卒不可得武帝敬鬼神之事祠太乙建飞廉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98-0173b.png

验乃自叹愚惑宪宗诏求方士用柳泌为刺史求仙药
后服之日益躁渴夫中宗高宗文王之敬修其德而享
福者若此始皇武帝宪宗之博养其生而寡效者若彼
然则帝王致寿之道从可识矣宋儒吕祖谦曰敬之方
寿之理也盖无逸则主敬主敬则无欲无欲者仁也孔
子曰仁者寿又仁则有德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舜年
百有十岁是也则寿之理亦视其德之盛衰为何如耳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98-0173c.png

之旨则身与天下皆蒙其福矣
君臣一体论
泰交之治其惟唐虞之世乎天尊地卑自然之定位也
泰之象乾下坤上天之气下降地之气上升阴阳交而
成岁功也君尊臣卑百王之大经也唐虞之时君都而
臣俞君吁而臣咈同其寅焉协其恭焉上下交而成治
功也昔人谓天下犹一身君为元首大臣为心腹其次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98-0173d.png

疾则痒疴疾痛举切吾身者也而况于君臣之际乎三
代以还堂廉疏远志气日暌上之情无以达于下下之
情亦往往至于壅阏而难以自通政治之衰率由于此
唐之太宗受言纳谏时时延访群臣蔼然有家人之谊
故贞观之政庶几近古后之图治者莫能及焉有明之
世君臣阔绝至有辅弼之臣经年不一见颜色者凡出
纳之命皆假于宦竖之手相沿不变以至于亡此上下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98-0174a.png

列圣相承上下一心志气感孚罔不周浃朕嗣守丕基
临御以来无一日不与群臣接见恒恐席崇高之势不
克尽群下之情尝读易至泰之二曰包荒用冯河不遐
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言保泰之臣能以中道合乎君也
泰之五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言主泰之君能柔中虚
已以应乎臣也五之义朕方自勉以仰企乎唐虞之治
二之义则尚赖百尔有位一乃心德以匡不逮此又君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98-0174b.png

宽严论
昔子产之论政也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
猛斯殆为郑言之耳要非致治之本论也致治之本在
宽仁今夫天化育万物生之以春长之以夏成之以秋
藏之以冬阴阳消息四序代嬗而其道归于生生为用
仁爱为极夫岂春夏宽而秋冬严欤古之圣王知其然
体上天仁爱之心出而御物德以道之政以齐之刑以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98-0174c.png

民以威也是故五刑之属三千皆本恻怛之心以出之
而非惨刻峻削之为也夫物刚则折弦急则绝政苛则
国危法峻则民乱反是者有安而无危有治而无乱三
代之成事无论已秦用李斯挟荀卿之学行督责之令
不数年而秦亡汉高以宽大为政入关而万民大悦光
武以柔道治天下而王业用兴唐太宗听魏徵之言崇
尚教化而几致刑措是古之帝王以宽得之者多矣未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98-0174d.png

听于威非严不足以集事不知衰世之主百度废弛驯
致沦败者其失在纪纲废弛讵宽之谓哉朕抚绥元元
期以纯王之道化民成俗凡束湿之政弗敢庸也苛察
之明弗敢尚也恐恐焉日虑其刑之重而德之薄夫宁
忍从事于猛欤书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诗曰不竞不
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诗书之言朕之蓍鉴
矣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98-0175a.png

圣人之治天下有礼有刑礼也者所以劝民之为善也
刑也者所以禁民之为非也五伦以为准三物以为坊
渐而摩之优游而自化之邪慝不作比户可封圣人之
心岂不甚惬而势有不能于是制为刑罚以驱之于后
使天下之人𢥠然有所畏而不入于非彝是刑之设也
圣人之所不得已也其轻者伤肌肤重者戕性命天下
之惨痛至刑罚极矣圣人在上不能使天下无刑人而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98-0175b.png

刑之道得也夫生人之性有善而无不善陷溺既久匪
僻乃生一旦丽于邮罚虽欲悔之固无及已故圣人之
慎刑所以全民衷也雨露雷霆天之所以成岁功也而
一岁之中雨露时行雷霆之用不数数见焉故圣人之
慎刑所以顺天道也在易之噬嗑其象为明罚敕法而
即继之以贲曰无敢折狱丰之象为折狱致刑而即继
之以旅曰明慎用刑噬嗑上离下震丰上震下离于义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98-0175c.png

为用刑之道贵乎明断相资而必本之于至慎圣人之
心如此其昭然而可睹也然则慎刑者所以止刑也书
曰刑期无刑其谓是欤朕尝谓欲天下之治必使刑狱
清简者诚有见于此也盖惟刑慎则不滥善人无误罹
文网之惧刑慎则必当不善者无侥倖苟免之心天下
虽大天下之民虽众使为善必蒙福泽为不善必不可
倖免则是非别白大道昭明会极归极是训是行而刑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98-0175d.png

学校论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
之学校者教化所从出将以纳民于轨物者也是以古
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人生八岁自王以下
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元子
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
大学盖自家至于国莫不有学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98-0176a.png

干戈羽籥以为之文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于是焉观之
六德六行之教于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之举
措而养其心以复其性以为修己治人之大者可谓备
至矣是以当时之君子履信思顺以事其上小人亦皆
乐循礼而耻犯法侯挞不事而至治以兴后世学校寖
广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之遗意士之
游其中者直以为利禄之阶欲期道德之一讵不难哉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98-0176b.png

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气之充而识之明以渐求复
其性其何以为修己治人之道哉故曰教隆于上化成
于下教不明于上而欲化成于下犹却行而求前也教
化者为治之本学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兴起
学校者其道安在在务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实而不
务其华以内行为先不汲汲于声誉以经术为要不屑
屑于文辞如是则于圣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其有当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98-0176c.png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98-0176d.png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