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922-04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帝王经世图谱卷三
宋 唐仲友 撰
皇极建用之图
三德会极之图
五行五事庶徵配合之谱
五纪庶徵贯通之谱
卷三 第 2a 页 WYG0922-0414a.png

卷三 第 3a 页 WYG0922-0414c.png

卷三 第 4a 页 WYG0922-0415a.png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均有是极而建用皇极其责在君均有是中性不得为异觉有先后性不得为同故
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而不同性之所无不
可强也尽性者圣复性者贤建用皇极者善民之习
而复其性也复能使之近不能使之同故皇极一而
建用之道三也三者何建吾之极而五福萃于吾身
底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虽不家至户晓而有是极
者咸得于观感故曰用敷锡厥庶民民之性明而易
卷三 第 4b 页 WYG0922-0415b.png
觉者咸复其性以保其极虽不待亲接于都俞而其锡君多矣故曰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是之
谓建极此易之观也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
下皇建其有极也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
也锡汝保极也然民之性明而易觉者鲜有中人焉
非建极之所能感长善救失有待于好恶荣辱之际
则作极不可已也极不作则失其常心以为淫朋比
德者中人所不免也故必待于作极而后无有天下
卷三 第 5a 页 WYG0922-0415c.png
莫多于中人而其可上可下特未定也故因材而笃其事至详未为而有猷已谋而有为己为而有守其
是否之际不可不念也虽未协于极亦不罹于咎是
可教也受而诱进之可也虽未见其能行而有好德
之言福而劝之彼固乐于行其言矣然茕独之言易
卑而难达高明反是虐畏之不审则非所以作极有
以言取人以人废言之失矣至于有能有为则能行
之异于言之者矣勉之使进不独其人协于极国所
卷三 第 5b 页 WYG0922-0415d.png
赖以兴也若乃正人则非止于能为也进乎于汝极矣富之使益劝可也不能使愿立于朝则弃贤之罪
有所归矣受之锡之进之富之皆所以待君子至于
小人之无好德则不可锡之福过而锡之其咎大矣
五者作极之目也在易之贲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又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作极之谓也建极
者正心诚意之事也外物不干天理自见私心何自
而萌作极则交物矣吾心之不戒偏陂好恶偏党反
卷三 第 6a 页 WYG0922-0416a.png
侧从而生矣戒而绝之以遵道干始由而忘之以体道于终则合天下之有极而复之无不可者作极之
功至则进乎建极矣然天下不能皆中人也颛蒙之
难开建之不能于汝极也作之不能归其极也如之
何使之悟则有敷言而已道至于言末也不得已也
惟顺天理以迪之使知所趋向则虽未能使归其极
亦可使复其相近之性矣近天子之光相近之相也
建极而上性保焉作极而中人归焉敷言而后觉近
卷三 第 6b 页 WYG0922-0416b.png
焉无一民之不极而建用皇极之道至矣如此则德可以为天之子为民之父母如是而受人之归往以
为天下王庶无愧哉舜之执中汤之建中文王之克
宅厥心建极也舜之敷奏明庶汤之德官功赏文王
之遐不作人作极也舜之出纳朕命汤之播告之修
文王之发号施令敷言也古之圣人未有偏废于此
者而夫子亦然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颜渊知之由
求不与焉兼人故退退故进由求知之樊迟不与焉
卷三 第 7a 页 WYG0922-0416c.png
无违之告未喻而何谓之问继发夫子诲之亦谆谆焉故唐虞之民比屋可封三代之民直道而行夫子
之门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皆建用皇极之功也或曰
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何以作极为以身
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何以敷言为此执一废百子莫
之论也观而无贲也作极可已也贲而无咸也敷言
可止也咸者兑上之卦圣人之感人心亦必以言惟
其出于诚则言发而天下和平庶民而以近天子之
卷三 第 7b 页 WYG0922-0416d.png
光不谓和平可乎而何恶于敷言哉故圣人恶夫不建而作不作而言者不恶夫建而后作作而后言者
咸其辅颊舌不作而言滕口说而已岂得谓之皇极
哉子欲无言建极圣人之本心也子如不言则小子
何述焉敷言圣人之不免也既曰见而民莫不敬言
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又曰不动而敬不言而
信并行而不相悖本末精粗该贯而两得者其惟皇
极中庸之书乎吾厌说书者混并纷扰而无所发明
卷三 第 8a 页 WYG0922-0417a.png
故详释之云尔卷三 第 9a 页 WYG0922-0417c.png

卷三 第 10a 页 WYG0922-0418a.png
圣人之道皇极而已皇极之德正直而已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使人皆秉彝则无往而非平康者何以三
德为哉然而人不能以皆中故德必有权彊弗友刚
克燮友柔克此因人而为德之权也德不可以反中
故权必有道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此依乎中而行权
之道也有正直而刚柔辅焉有刚柔而正直成焉圣
人之用刚柔岂得已哉其思之必审其用之必当故
有一世之刚柔刑罚世轻世重是也有一事之刚柔
卷三 第 10b 页 WYG0922-0418b.png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是也又有施之于一人者格则承之否则威之是也讵可执一而偏胜哉不执一故
有刚柔不偏胜故刚柔会于极天之所以为天圣之
所以为圣中庸之所以为中庸君之所以治民所以
知人所以用刑所以教人与夫六经之所以载道孔
门之所以长善而救失未有能舍此者也徂征之众
方合而干羽已舞于两阶血流之战方胜而散财发
粟式闾表墓已见于未及下车之际由之瑟方见斥
卷三 第 11a 页 WYG0922-0418c.png
于丘门而遽继以升堂之许不忮不求方以称由之缊袍而何足以藏又以进其所未至圣人之于刚柔
如天之为天其晦明之变在于顷刻岂可常哉易六
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爻百二十有八以阴居
二以阳居五谓之中正以阴居五以阳居二谓之得
中而三德之理著矣卦以为时爻以为人其为变无
方要以中为之主则会于极之义也后之为治者曰
吾以刚或曰吾以柔言治者曰今世当以刚或曰当
卷三 第 11b 页 WYG0922-0418d.png
以柔是故知德之不可执一而不知偏胜之失无异于执一者故论为治之德而至于箕子之三德而无
馀蕴矣刚柔之德不必至于福威虽嚬笑抑扬之间
而刚柔著矣至于福威则刚柔之实也故必君而后
可以专之周礼大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可以诏而
已作之则惟辟而已曰威福足矣而又曰惟辟玉食
何也盖人主之失权皆自失礼始权者人主之所共
爱而礼之所寓常若不足爱曾不知礼一失而权从
卷三 第 12a 页 WYG0922-0419a.png
之矣故繁缨与曲县似不足较而夫子深惜之于于奚者虑夫礼一失而权从之也二执戈者前则楚公
子围之为君人皆知之矣改玉改行玉食可以假人
哉齐之将为田氏也晏子谓惟礼可以巳之亦是意
也故玉食不以假人则福威惟辟矣福威惟辟则刚
可以而沈潜柔可得而高明矣刚而沈潜柔而高明
则彊弗友燮友皆归于平康而刚柔会于极矣会于
极则乌睹所谓刚柔者哉故商颂曰不竞不絿不刚
卷三 第 12b 页 WYG0922-0419b.png
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毕命曰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此非无刚柔者也善用刚柔而会于极者也夔之
典乐皋陶之言知人无其失而有其济皆会于极而
已故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此
商之所以亦克用劝也欤
卷三 第 13a 页 WYG0922-0419c.png

卷三 第 14a 页 WYG0922-0420a.png

卷三 第 15a 页 WYG0922-0420c.png

卷三 第 16a 页 WYG0922-0421a.png

卷三 第 17a 页 WYG0922-0421c.png
天人分际之说圣人之训甚明诸儒汨之使洪范五行五事庶徵感通之理郁而不彰甚可叹也天地之
与人其势辽绝而不通其所以相为感召者惟一气
耳一气播而为五行降而在人为五事五行之气流
行上下而为庶徵然则人之感动乎天天之以行与
事示人者其能舍是三者乎天非屑屑以是应人人
非区区以是感天同禀乎一气机缄之相关此动而
彼随桴鼓未足喻其速也三与八合而成本在人为
卷三 第 17b 页 WYG0922-0421d.png
貌曲直之象也木之化为雨故貌之休咎雨实应之四与九合而成金在人为言声音之象也金之化为
𤾉故言之休咎𤾉实应之二与七合而成火在人为
视火明外景离之目也火之化为燠故视之休咎燠
实应之一与六合而成水在人为听水明内景坎之
耳也水之化为寒故听之休咎寒实应之天五生土
在人为思土之化为风土者金木水火之所生也思
者视听言动之所资也风者雨𤾉寒燠之所待也故
卷三 第 18a 页 WYG0922-0422a.png
思之休咎风实应之别而言之曰行曰事曰徵合而言之同出乎一机其能不相通相应若合符节哉箕
子之言著明易直若此奈何其汉儒汨之而后世诸
儒欲举而去之也然则汉儒汨之如何曰皇极者九
畴之主统三德五事以协于五行而休咎福极特其
效也汉儒之病以皇极列于五事以为六其于六极
则偶合矣于五行庶徵既阙其一则增益而离析之
益霿于咎益阴于罚析鱼于龙蛇至于歆向父子而
卷三 第 18b 页 WYG0922-0422b.png
有异同之说宜乎后儒厌之欲举而弃之也近世诸儒以皇极统五事庶徵合福极以应休咎固不易之
说也至谓皇极建则五事皆得休徵五福应之皇极
不建则五事皆失咎徵六极应之则未可也自尧舜
以来虽六圣人之世或未能使皆休而无咎皆福而
无极至于三代中材之主与后世之贤君其于建用
皇极殆未尽也而于五事固未至于皆失也故离之
而拘牵合之而混并者皆非箕子之本意也然则皇
卷三 第 19a 页 WYG0922-0422c.png
极之统五事奈何曰观之书可知也正直固皇极之道也既曰刚柔矣而复统于皇极者何也用刚于弗
友而沈潜之用柔于燮友而高明之故三德无非极
者而于五事亦然肃乂哲谋圣极也狂僭豫急蒙不
极也极于一事则休于一徵福随之矣不极于一事
则咎于一徵极随之矣事徵之相感各缘其类福极
之应则不可强合视其德之厚薄失之大小以为所
增之量数焉且极之在五事犹冲气之播于四时岂
卷三 第 19b 页 WYG0922-0422d.png
曰和于春则逆知三时之皆和乖于冬而遂至三时之不可以复和耶顾其所用可知耳然则汉儒言如
是则五行失其性亦尽矣乎推庶徵而至于妖孽祸
痾眚祥相沴之说经所无有亦可信乎曰五行之理
广大悉备汉儒未举其一隅而况尽之乎且五行万
物之本也其寓于人者为藏为官为神为窍为事为
常而后一身得其生其寓于天地者为时为气为日
为星为方为辰而后百化得其兴其寓于物者为形
卷三 第 20a 页 WYG0922-0423a.png
为材为声为色为臭为味而后万类得以成至于虫之为虫牲之为牲器之为器灵之为灵皆此气之寓
焉者是故五行有性有气有位有形有材有事有味
箕子之畴互见而兼该焉独详之于味者味所以养
人者周礼备之矣人五行之秀气参天地而用万物
者人君又其聪明而人所赖以为父母则夫一服食
器用嚬笑动静之间已足干天地之和召五行之变
而岂止若汉儒所言数条而已哉略举其凡则以五
卷三 第 20b 页 WYG0922-0423b.png
常五事恊之四时五气如汉天文志五星之说庶几得之而五行志之条目亦其举隅不可废也至于妖
孽祸痾眚祥相沴之属皆咎徵之类人君所赖以警
戒而正厥事者祥桑鸣雉拔木偃禾皆为商周之师
保何可忽哉吾虑君子厌汉儒之拘牵故依经订传
谱而明之庶不因噎废食视天人为适相值以启小
人无忌惮之说使箕畴庶徵几于无用亦惓惓不忘
之义云尔至于洪范言五行五事之序以其生出之
卷三 第 21a 页 WYG0922-0423c.png
次而庶徵特系诸人事而不可以次言亦箕子微意所当知者故并列之
卷三 第 22a 页 WYG0922-0424a.png

卷三 第 23a 页 WYG0922-0424c.png

卷三 第 24a 页 WYG0922-0425a.png

卷三 第 25a 页 WYG0922-0425c.png

卷三 第 26a 页 WYG0922-0426a.png

卷三 第 27a 页 WYG0922-0426c.png
庶徵既通乎五事又通乎五纪何也曰王者之五事修诸身者也本诸五行而庶徵者五行之流散也王
者之政事见于职者也应乎五纪而五纪者庶徵之
所由出入也职存乎人时协乎天情在于下法在于
上以人而合天治之所以兴也舍法而徇情乱之所
以致也通乎五事者修吾人以感乎天通乎五纪者
取诸天以验乎人其为徵则一也位有尊卑事有详
要职有劳逸所位弥尊所事弥要尊者享其逸卑者
卷三 第 27b 页 WYG0922-0426d.png
代其劳在天在人无二理也王所省者岁会王岁之象也卿士所省者月要卿士月之象也师尹所省者
日成师尹日之象也岁月日时无易则百谷用成王
卿士师尹无易则又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所谓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也反是则天之时失
其常而物从之人之治失其序而人从之所谓元首
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情之偏乎民之證也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法之存
卷三 第 28a 页 WYG0922-0427a.png
乎臣之證也月之从星则以风雨卿士舍法守以徇民情而致乱之證也故曰取诸天以验乎人也天者
人之验则人足以感天矣庶徵以时为休咎时以职
为得失月之从星卿士实感之也岁月日时之无易
日月岁时之既易亦修诸人而关乎天者也尧以历
象授时舜以玑衡齐政凡以察此而己然则洪范传
言日为寒温月为风雨信乎曰行有冬夏既言日月
则失行为之灾奚独月哉然则日月之为咎徵何以
卷三 第 28b 页 WYG0922-0427b.png
异曰吾闻之矣寒署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伤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
节则无功师尹卿士之得失系民之休戚关天之和
否如此故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然则如之何
曰明乎王之道而辨乎臣之职谨乎历数以协岁月
日时之纪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
之欲而人职修焉以四时为柄以日月为纪月以为
量而天功成焉如是而休徵之不应犹有极备极无
卷三 第 29a 页 WYG0922-0427c.png
之凶吾不信也曰日月之行可得闻乎曰尧典著之矣月令详之矣汉志备之矣春夏致日秋冬致月以
辨四时之序不曰有四时而独曰有冬夏何也二分
阴阳之中也二至阴阳之极也寒燠之表于是乎取
之其极犹不可违所行以从民好而况于其中乎举
冬夏则春秋可知矣举月之从星则以风雨则日之
为寒袄旸可触类而推矣穆王之命君牙曰夏暑雨
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言民之欲
卷三 第 29b 页 WYG0922-0427d.png
恶何常徇其无常则艰守吾之有常则易是故谟烈之所启佑则日月冬夏之行也舍之而从星则乱矣
尔身克正罔敢不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民惟卿士
之从可也月而从星不可也此以庶徵告卿士之说
也然则尧典月令汉历之日星咸不同何也曰是岁
差之所为也何承天知之明矣唐一行论之详矣逆
考乎千岁之上下推乎千载之后其精微不可悉合
大较可睹矣周之盛也以八法治官府大宰之施法
卷三 第 30a 页 WYG0922-0428a.png
于官府也建其政立其贰设其考陈其众置其辅又有宰夫以辨其八职正师司旅秩然其有叙也岁会
月要日成井乎其有条也考之于司会听之于冢宰
而后诏王而斟酌焉此周公念用庶徵之成法也吾
病释经者之未详五行传独谆谆乎五事之休咎故
图列之且究其说如此
卷三 第 30b 页 WYG0922-0428b.png
帝王经世图谱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