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354-02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崇古文诀卷三十二     宋 楼昉 编
  宋文
   吕公著制         邓润甫
    缜密温润有制诰体元祐词臣东坡之外便
    当还他清望之深全在结尾数语
国莫难于置相君莫重于知人尧舜之隆盖以畴咨而
熙载商周之盛至于梦卜而求贤天降割于我家予未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354-0255d.png
堪于多难思用耆德交秉政钧其敷宠章以诏群辟具
官某行应仪表学通本原忠义得于天资功名自其世
美被遇先帝尝入赞于枢廷暨予冲人遂同寅于政路
傅经义以谋国体推上泽以纾民心叙收隽贤补苴法
度方重不倚雅有大臣之风调娱适中遂通当世之务
是用升之右揆委以繁机申衍爰田陪敦真赋尔则代
天而理物予则羞耇以为君呜呼丞相之位未尝无其
人儒者之效久不白于世孟轲言无有者数百岁扬雄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354-0256a.png
称自得者二三臣盖迪远业者其功难循近迹者其力
易勉行所学以底丕平
   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制   邓润甫
    尊重简严
师傅道之教训先王所以迪厥官老成重于典刑天下
所以资其智乃眷旧德时谓元勋谋合祖宗之心名载
鼎彝之器申攽赞策播告外朝具官某敦大而清明方
严而信厚出则秉乎旄钺入则总我钧衡文武兼备其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354-0256b.png
才夷险能致其力毕公之弼四世三纪于兹传说之总
百官万邦其乂爵隆无富溢之累名遂有身退之荣神
明相其寿康人心想其风采是用还之论道倚以经邦
以帝者之师臣谋议庙堂之上以天下之大老制驭夷
狄之情庶几有为底于极治陪敦多并申衍真封于戏
吕望推贤起佐文王之治周公已老留为孺子之师矧
我耆英无愧前哲往宣一德用格多盘
   义田记          钱公辅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354-0256c.png
    规模布置好如累九层之台一级高一级用
    字亲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
咸施之方贵显时置附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
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
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
人一缣嫁女者钱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
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354-0256d.png
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
有馀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
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
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
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没后世子孙至今修其业承其志
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䘵厚而贫终其身没之时身无
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354-0257a.png
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以衣食者
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
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
觞而觞桓子予常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
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
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
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宜与晏子
比肩矣然晏子仁止生前而文正公之义垂于身后其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354-0257b.png
规摹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
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巳而
巳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
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略也独高其义因以
遗于世云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354-0257c.png
   南丰集序         王 震
    自少至壮自壮至老凡三节曲尽南丰平生
    涉历既可以见朝廷之用不用又可以见文
    之老壮学之进退结尾一节叹息其用之不
    尽尤有馀味
南丰先生以文章名天下久矣异时齿发壮志气锐其
文章之剽鸷奔放雄浑坏伟若三军之朝气猛兽之抉
怒江湖之波涛烟云之姿状一何奇也方是时先生自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354-0257d.png
负要似刘向不知韩愈为何如尔中间久外徙世颇谓
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先生泊如也晚还朝廷天
下望用其学而属新官制遂掌书命于是更置百官旧
舍人无在者已试即入院方除目填委占纸肆书初若
不经意午漏尽授草院吏上马去凡除郎御史数十人
所以本法意原职守而为之训敕者人人不同咸有新
趣而衍裕雅重自成一家始余为尚书郎掌待制吏部
一日得尽观始知先王之学虽老不衰而大手笔自有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354-0258a.png
人也呜呼先生用未极其学已矣要之名与天壤相弊
不可诬也
   送湖南某使君序      刘 敞
    湖南多蛮寇即三苗氏之族
苗民之顽不率帝命盖自古记之矣以尧为君以舜为
相而有三危之诛以舜为君以禹为相而有群后之师
此非其德不至力不足也不得已也然圣朝独得已之
乎夫苗蛮异类者也其暴虎也其贪狼也其捷猱猫也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354-0258b.png
山林之与居鸟兽之与群其险阻幽绝非人境也然而
驱中国之士衣三注之甲负弩荷戈加粮糗其上夜则
冒雾露昼则负赤日日夜不休与之驰逐是以难也然
则虽欲急成功安可得哉今者上策莫若修尧舜之义
明布其德而物将自服其次严兵以守之绝其抄略之
路而勿为深入之师其次诱而教之使去其穴则固可
取也若夫耻不能追而探其巢不为致人而致于人衅
于勇而啬于祸可进而不可退是以师侥倖也非国家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354-0258c.png
之利也愿使君不为昔者三苗之事益赞于禹故其功
烈垂于后世而莫得过焉世不可诬安知后来者之非
益也将在使君所以达之而已何畏乎有苗
   存旧论          唐 庚
    议论好切时便今通俗而不失正与世之好
    为高谈阔论者不同为国家者不可不知存
    旧两字已自好了
汉时仪注大抵率意制造不应古谊者十至八九其文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354-0258d.png
采法度略矣然而天下之人见即喜不见即悲中更王
氏之乱废弃不用者十馀年光武入洛东都之民始见
司𨽻僚属欢喜踊跃父老或至垂泣曰不图今日复见
汉官威仪自是天下翕然归之相与出力锄去祸难以
成中兴之业而复其宗庙社稷盖又二百馀年虽汉之
所以复兴者不专在是然亦不可谓无助也且汉官威
仪非若三代之盛叔孙所为非有周公之学萧何智识
又杂以秦制非复圣人之法也而遗民见之如盲者复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354-0259a.png
视废者复起如流浪积岁而返其故乡见其父子兄弟
感槩之极至于咨嗟流涕其得民心如此此何理邪方
是之时以三代车服示之吾知其民不复泣矣何者汉
之为汉十世于此矣民知有刘氏而已夫救天下于战
国秦项水火之中而措之于安全逸乐之地不数十年
海内无事斯民得以养生得以送死得以事其父母而
长育其子孙者汉之力也三代远矣何有于我哉由是
观之古者帝王之兴其正朔服色自为一王法而不慕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354-0259b.png
前朝异姓已陈之迹其用意深矣由是观之国家旧物
宜使斯民常见而熟识之以习其耳目而系其心自非
不得巳者不宜轻有改易变置以自绝于民也亦灼然
矣向使今日变其一明日废其二祖宗馀泽日益就尽
不在目前不幸而奸人撼之则人心摇而天下去古者
公卿大夫犹知守其家法至数十世不易其衣冠阀阅
岂无隆替而国人信服终莫之敢抗谓之名家旧族而
况数百年为天下国家者哉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354-0259c.png
   名治论          唐 庚
    议论考究切中事情文字平淡有精神是他
    亲见熙宁崇观间一等纷更誇大之弊故其
    说如此与存旧论相出入○议论切实汉宣
    帝说汉家自有制度亦是此意
古者一代之兴则有一代之治故曰夏后氏尚忠商人
尚质周人尚文虽圣人之道不可以名言而施之政事
必有称号可指非但王者如此而一国之治亦然故曰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354-0259d.png
周公治鲁尚齿而亲亲太公治齐尚贤而尊尊自是以
来汉唐之臣议论之士亦未有不明当世之治体而识
其面目者故汉世每以杂伯自名而晋人亦云以道胜
宽和为本今宋之为政久矣其所尚者何也士之通经
术知古谊者不为不众日夜讲究治道以游于世者亦
不为不熟其所称引动以宗周为言而问以当代治体
则茫然不知所以名之惟其无得于此是以有慕于彼
愚诚不自揆盖尝妄论之矣屦不必同要之适足治不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354-0260a.png
必同要之适时故成周之治任人而国朝之治任法任
人者非不用法也以人为本而辅之以法任法者非不
用人也以法为本而行之以人自古法无全是亦无全
非而人之忠佞智愚贤不肖至为辽绝故任法之世无
甚利亦无甚害而任人之世非大治则大乱矣周时
公卿不过数族周召毛原执政至数百载不绝今之
大臣更出迭入远者十馀年极矣近者期月而已虽
无累世辅弼之利亦无妨贤专恣之害矣周之诸侯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354-0260b.png
既锡以土宇则刑赏生杀之柄悉举以委之今郡县之
权不过鞭朴尔过此以往则相顾而议法矣虽无藩屏
形势之利亦无战争侵夺之害矣周时任官必考论人
物谓之量才度德今不然矣以资历为高下以注籍为
先后揭阙于道应法者得之虽无为官择人之利亦无
好恶徇私之害矣周时取士使之自推择谓之乡举里
选今又异于此矣盖自国初以来三易取士之法然要
之不离文字糊名易书暗考而明取之虽无出长入治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354-0260c.png
之利亦无毁誉比周之害矣其大略如此故周之极炽
者刑措不用四十馀年典章文物之盛信有以绝人而
晚节祸败亦足以称此国家受命百五六十年间海内
晏然如一日者此任人任法之效也昔者李绩为将无
大胜亦无大败薛万彻非大胜即大败而近世论将未
尝不以英卫为先然则今之所得多于成周亦明矣而
士方歉然不足争说人主以成康之隆而不知国朝规
摹处置所以成就天下之势者固已如此非独不知国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354-0260d.png
朝亦复不知成周矣何则人有情而法无心情之所在
恩怨以之其无心者漠然而已今日欲成康乎则必脱
略文法而一切任人夫以天下之大利而索之于绳墨
之内是犹以李绩之节制而求万彻之奇胜终不可冀
然与其蹈万彻之险孰若李绩之持重足任也哉
   家藏古砚铭        唐 庚
    文见于此而寄兴在彼盖不特为砚铭作中
    含讥讽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354-0261a.png
砚与笔墨盖气类也出处相近也任用宠遇相近也独
寿夭不相近也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砚之寿
以世计其故何也其为体也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
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乎其为用也笔最动墨次之砚
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吾于是而得养生焉
以钝为体以静为用或曰寿夭数也非钝锐动静所制
借令笔不锐不动吾知其不能与砚久远也虽然宁为
此勿为彼也铭曰不能锐因以钝为体不能动因以静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354-0261b.png
为用惟其然是以能永年
   议赏论          唐 庚
    议论精确文词雅健意有含蓄能发明他人
    所不能到不可以浅近求宜深味之
刑赏为用尚矣自尧舜时已有是说今夏书有之商书
亦有之至周礼为最详而孔子孟子无取焉以为上意所
向天下靡然而从惟患其过不患其不及故为人主者
示以好恶荣辱足矣何至用刑赏哉天下无事民各安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354-0261c.png
其性命之情非有夏启伐国之举盘庚涉河之役而重
赏以募善痛劾以惧恶此骇民乱俗之本王者之所深
恶也扬子曰民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刑觌德则纯觌刑
则乱以吾观之宁独刑哉刑赏皆不可觌而赏为甚秦
法斩一首赐爵一级而秦人赐爵者十室而九方是之
时宗室非此者不得附属籍而民非此者不得有芬华
故闾阎以公乘侮其乡人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世知
觌刑之弊至于亡秦而不知秦俗之败正由觌赏尔高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354-0261d.png
祖以金钱爵邑收天下豪俊此可与创业矣而不可与
守成可与立事矣而不可与善俗何则利者君子之所
讳也宋牼一言及之孟子恐惧变色以为不可训而况
以利诱天下得乎汉道之杂盖始于此是术也施之众
庶犹若有理焉施之士大夫则过矣古之誓师必以赏
戮为言至告群臣则曰用罪罚厥死用德彰厥善谓之
德者盖有恩礼存焉不止谓赏而已不言戮者以士可
杀不可辱故也德近义所以待君子赏近利所以待小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354-0262a.png
人古之所以待君子小人故有间矣世称伯夷叔齐适
周使叔旦往见之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盟之
二子相视而笑此固虚语也武王周公岂至是哉使诚
有此则其见笑也固宜何则贪夫徇利烈士徇名不察
其所徇为何如而一切以利啖之岂其志哉是术也施
之士大夫犹有理施之大臣则又过矣昔平原君用魏
无忌兵解邯郸之围虞卿为之请封公孙龙曰不可王
举君相赵封君东城非以有功也以亲戚故也君受相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354-0262b.png
印不辞割地不言无功亦自以亲戚故也今有功而求
益封是以亲戚受城而以国人计功也而可乎世以龙
为知言吾闻留侯晚节决策都关中出奇策取马邑皆
不复益封其所以自待者重矣而朝廷所以处之者亦
复有体汉世君臣唯此为近古哉
   上席侍郎书        唐 庚
    古人未尝凿事以为功故有功不为誇无功
    不为慊若耻于无功则不安于无事矣发明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354-0262c.png
    甚佳此是规讽宣政间纷纭制作之弊何丞
    相则何㮚也(一作何/执中)
某备员学校三载于此在辈流中年齿最为老大词气
学术最为浅陋教养训导之方最为疏拙所以未即遂
去正赖主人以为重今阁下还朝晓夕大用为执政为
宰相为公为师此诚门下小子之所愿闻然孤宦小官
遽夺所依此其胸中不能无介然者日夜思虑求所以
补报万一而书生门户无有他技因效其所得于古人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354-0262d.png
者惟阁下裁择某初读书时未习时事意谓古之圣贤
例须建功立名其后涉世益深更事益多考论前代经
史益见首尾乃知古人之心本不如此舟遇险则有功
烛遇夜则有功药遇病则有功桔槔遇旱则有功戈弩
剑戟临冲兜鍪遇战斗则有功凡物有功悉非得已龙
蛇杂处而禹有功草木障塞而益有功民不粒食而稷
有功天理人伦颠倒失次而卨有功夷蛮贼寇干纪乱
治而咎繇有功自此以降不可胜举然皆因时立功非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354-0263a.png
圣贤本意伊陟臣扈巫咸相太戊无他奇功以格上帝
乂王家为功巫贤甘盘傅说相祖乙武丁不闻有功以
保乂有商为功君陈相成王毕公相康王不自立功以
循周公之业为功后世知有功之为功而不知无功之
为功其去道已远至谓圣贤有心于功名其探圣贤亦
浅矣天下承平日久纲纪文章纤悉备具无有毫发未
尽未便一部周礼举行略遍但不姓姬尔窃谓今日正
当持循法度不宜复有增广建置歌呼于吏舍者勿问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354-0263b.png
醉吐于车茵者勿逐客至欲有所开说者饮以醇酒勿
听择士唯取通大体知古谊者用之虽不立功功在其
中矣某之所得于古人者如此不知其当否也阁下傥
以为然归见何丞相其亦以此说告之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园囿何关于世道轻重所以然者兴废可以
    占盛衰可以占治乱盛衰不过洛阳而治乱
    关于天下斯文之作为洛阳非为园囿为天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354-0263c.png
    下非为洛阳也文字不过二百字而其中该
    括无限盛衰治乱之变意有含蓄事存鉴戒
    读之令人感叹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
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
洛阳必先受兵余故尝曰洛阳之盛衰者天下治乱之
候也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
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354-0263d.png
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
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余故尝曰园囿之兴废
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
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
余岂徒然哉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以一已之
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

   光武论          何去非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354-0264a.png
    见得亲切故断得分明说用兵情态好
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克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古
之人有以多而败有以少而胜者王寻王邑以百万而
败于三千之光武曹公以八十万而败于三万之周瑜
符坚以百万而败于八千之谢玄是也夫率师百万以
临数千之军者必胜之道也然有时而至于败者骄吾
足以胜之而以轻敌败也提卒数千以当百万之众者
必败之道也然有时而至于胜者奋吾所以必败而以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354-0264b.png
致死胜也夫兵多在敌者智将之所贪而愚将之所惧
也兵寡在我者愚将之所危而智将之所安也多固可
惧而我贪之恃吾有以覆其骄也少固可危而我安之
恃吾有以激其奋也提数千之兵以抗大敌使之人人
自致其死而忘其为数千之弱者易能也连百万之众以
临小敌使之人人各效其命而忘其为百万之强者难能
也何者弱则思奋而强则易懈故也弱而奋则奋者其
气也强而懈则懈者其情也于气则易乘于情则难率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354-0264c.png
因易乘之气而激之故有以寡而胜者矣就难率之情
而驱之故有以多而败者矣是以古之善论将者必知
其所以胜任之多寡苟唯非所胜任虽多而累矣韩信
以高祖才之所胜将者十万耳而其自谓则虽多而益
办也是以古之善将者其用百万如役一夫分数既定
形名既饬节制素明威赏素著有术以用其锋故也赵
括一用赵人四十万束手而就长平之坑者败于众也
王剪必用秦军六十万然后取胜于荆者办于多也汉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354-0264d.png
高祖尝一大用其军矣劫五诸侯之兵合六十万以攻
楚也而项羽逡巡以三万之锐起而覆之濉水为之不
流此将踰其分而韩信之所忧也曹公之于兵也巧谲
奇变离合出没其应无穷白首于兵未尝不以少败众
也卒丧赤壁之师而成刘备周瑜之名者骄荆州之胜
恃水陆之众而败于懈也以曹公之能而败于众胜之
骄未为曹公者盖可知矣方寻邑百万之众以压昆阳
其视孤城之内外者几上肉也然而光武合数千之卒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354-0265a.png
申之以必死之誓激之以求生之奋身先而抟之则其
反视寻邑之众者乃几上肉也是以胜之虽然是役也
人见其为光武之能事而莫知其所以为能事也唯诸
将睹其生平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也尝窃怪之而不
知光武之为是勇怯者乃所谓能事而皆以求胜也夫
怯于小敌者其真情也勇于大敌者其权术也盖敌小
而怯怯而戒戒而励胜之道也敌大而勇勇而决决而
奋亦胜之道也于敌之小而示其真情是以不易胜之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354-0265b.png
也于敌之大而用其权术是以不畏胜之也唯不易故
能胜小唯不畏故能胜大光武非特能以少败众也固
又至于多而益办也呜呼光武之于取天下者亦何独
不出于真情之与权术欤顾人莫之测耳始伯升之结
客喜士规以诛莽以复刘氏而世祖乃独事田业勤稼
穑而已故伯升比之高祖兄仲而人亦以谨厚目之不
意其有他也及其部勒宾客绛衣大冠而起于宛则勇
决之气又有过于伯升者焉夫光武意之所以在莽者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354-0265c.png
岂一日之间邪然于莽之世而为伯升之所为者固亦
危矣是以光武之独事田业为谨厚者其权术也卒然
而起绛衣大冠者其真情也故伯升首事而光武收之
呜呼英雄若世祖者为难及矣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354-0265d.png
 
 
 
 
 
 
 
 崇古文诀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