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a 页 WYG0781-0115a.png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八
编辑伤寒心法要诀目录
类伤寒五證
停饮 伤食 脚气 虚烦 内痈
同伤寒十二證
冬温 寒疫 瘟疫 温病 热病
风温 温疟 湿温 中暍 温毒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b 页 WYG0781-0115b.png

易愈生證
难治死證
汇方
附河间两解利法等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八目录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a 页 WYG0781-0116a.png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八
编辑伤寒心法要诀
类伤寒五證
停痰 伤食 脚气 虚烦 内痈
相类伤寒有五證头疼发热恶风寒停痰头项不强痛
胸满难息气冲咽伤食恶食身无痛痞闷失气噫作酸
脚气脚膝胫肿痛或为乾枯大便难虚烦微热无表里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b 页 WYG0781-0116b.png

胃痈当胃痛难近肠痈肿痛少腹坚身皮甲错腹中急
便数似淋證中看
(注/)类伤寒五證初病之时皆与太阳表證相类一曰
停痰但胸满不得息气上冲咽头项不强痛与伤
寒异耳一曰伤食但身无痛心下痞闷失气噫气
作酸吞酸与伤寒异耳一曰脚气但病起自脚脚
膝两胫肿痛或乾枯肿痛名曰乾脚气大便鞕难
卷三十八目录 第 4a 页 WYG0781-0116c.png

伤寒异耳一曰内痈其状颇类伤寒但饮食如故
有痈痛之处与伤寒异耳胸中隐痛或喘或欬吐
唾腥黏是肺痈也当胃作痛手不可近是胃痈也
少腹重痛便数似淋身皮甲错是肠痈也
同伤寒十二證
冬温 寒疫 瘟疫
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之常伤之四时皆正病
卷三十八目录 第 4b 页 WYG0781-0116d.png

瘟疫长幼相传染须识岁气汗攻良
(注/)冬病伤寒春病伤风夏病暑病秋病疟疾皆四时
正令之常病也若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
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
气疫为殃也冬应冷反温而病伤寒者名曰冬温
春应温反寒而病伤寒者名曰寒疫若一时之气
不正长幼皆病互相传染名曰瘟疫凡治此病须
卷三十八目录 第 5a 页 WYG0781-0117a.png

量其轻重或汗或攻轻以刘完素之双解散重以
李杲之二圣救苦丸随證施治可也
温病 热病
冬伤于寒春病温夏日热病早亏阴脉浮头疼发热渴
不恶寒兮是所因无汗河间两解法有汗清下早当寻
失治昏狂诸热至无證随经以意神
(注/)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皆
卷三十八目录 第 5b 页 WYG0781-0117b.png

也早亏阴谓冬不藏精之人或辛苦之人汗出内
外失其固密在冬则早已损伤肾藏阴气阳热独
治所以至春一感微邪即引内热炎炎之势不能
已矣故病而即渴不恶寒也初病无汗有表證者
从刘完素两解汤治法可也有汗内热盛者或清
或攻急泻其阳而救其阴若因循失治昏狂诸热
證至则缓不及事也无證谓表里无證当随六经
卷三十八目录 第 6a 页 WYG0781-0117c.png

风温
风温原自感春风误汗灼热汗津生阴阳俱浮难出语
身重多眠息鼾鸣误下直视失溲少被火发黄瘈疭惊
葳蕤桂枝参白虎一逆引日再命终
(注/)冬伤于寒不即病者复感春寒名曰温病复感春
风名曰风温风温有汗不可汗也若误汗之益助
火邪则身热如火自汗津津不止言语难出身重
卷三十八目录 第 6b 页 WYG0781-0117d.png

误下之热陷膀胱竭其津液则直视失溲小便少
也风湿热盛若误以火熏蒸强汗火旺津亡则发
黄色瘈疭惊痫也风温之證不可汗下主以葳蕤
汤若脉虚汗多主以桂枝合人参白虎汤一逆引
日再命终谓一逆尚可引日若汗而又下下而又
火则为再逆是促命期也
温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7a 页 WYG0781-0118a.png

遇暑烁髓消肌形或因用力腠发泄邪汗同出故热生
衰则气复寒后作證同温热治相同
(注/)经曰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
春阳气尚微邪气不能自出因值大暑烁脑髓消
肌肉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同出出则
阴虚而阳盛故热生也衰则气复入入则阳虚而
阴盛故后作寒也其證同温热治亦相同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7b 页 WYG0781-0118b.png

温复伤湿湿温病身重胸满及头疼妄言多汗两胫冷
白虎汤加苍术苓
(注/)温病复伤于湿名曰湿温其證则身重胸满头疼
妄言多汗两胫逆冷宜白虎汤加苍术茯苓温湿
两治法也
中暍 温毒 风湿
温病中暍温毒病證同温热热尤炎伤湿汗出当风立
卷三十八目录 第 8a 页 WYG0781-0118c.png

(注/)中暍即中暑也温热之病复中于暑名曰温毒證
治同乎温热但热尤盛也伤湿之病复感于风名
曰风湿其證发热身重疼痛牵掣也治法已详于
身痛矣中暍详在暑门
痉證
痉證反张摇头噤项强拘急转侧难身热足寒面目赤
须审刚柔治法全
卷三十八目录 第 8b 页 WYG0781-0118d.png

项强拘急转侧艰难身热足寒面目赤色也须审
刚柔治之可痊也风湿盛者则有汗为柔痉风寒
盛者则无汗为刚痉均以小续命汤主之刚痉去
附子柔痉去麻黄表实者去参附加𦍑活独活里
实者去参附加芒消大黄甚者则以葛根汤桂枝
加葛根汤发之此治痉之大略也详在痉门
易愈生證
卷三十八目录 第 9a 页 WYG0781-0119a.png

脉即停伏战汗宁饮多消散知酿汗能食脉浮表还平
子得午解阳来济午得子解是阴从
(注/)易愈之病取于神则神清取于色则色泽取于声
则音长取于体则身轻取于皮则肤润取于脉则
和洪皆一𣲖不死之證故曰生證也若有如是之
生證忽然口噤不语烦躁而甚六脉停伏宜谨察
之非变凶也乃邪正交争生战汗之候为将愈之
卷三十八目录 第 9b 页 WYG0781-0119b.png

消散无停知酿汗而作解也伤寒多不能食若忽
然能食且脉浮知胃和邪还于表而作解也若不
即解者阴阳未得其时也子时得之午时必解阳
济阴生而解也午时得之子时必解阴从阳化而
解也
难治死證
伤寒死證阳见阴大热不止脉失神阴毒阳毒六七日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0a 页 WYG0781-0119c.png

环口黧黑腹满利柔汗阴黄脾败由肺绝脉浮而无胃
汗出如油喘不休唇吻反青肢冷汗舌卷囊缩是肝忧
面黑齿长且枯垢溲便遗失肾可愁水浆不入脉代散
呃逆不已命难留大发风温而成痉湿温重暍促命终
强发少阴动经血口鼻目出厥竭名汗后狂言不食热
脉躁阴阳交死形厥冷不及七八日肤冷而躁暂难宁
此病名之曰藏厥厥而无脉暴出凶厥而下利当不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0b 页 WYG0781-0119d.png

(注/)病有生死治有难易生病不药可愈死病虽药莫
救何则以阴阳邪正有盛衰也正盛邪衰则生阴
盛阳衰则死伤寒阳證见浮大数动滑之阳脉则
易愈而生见沉微涩弱弦之阴脉则难治而死故
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也大热不止
邪盛脉失神正虚正虚邪盛故死也阴毒阳毒亢
极不生化也色枯声败内外两夺也故均主死形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1a 页 WYG0781-0120a.png

也环口黧黑腹满下利不止柔汗阳黄者此为脾
绝也脉但浮无胃汗出如油喘息不休者此为肺
绝也唇吻反青四肢冷汗舌卷囊缩此为肝绝也
面黑齿长枯垢溲便遗失者此为肾绝也水浆不
入生无所赖也脉代散真气衰散也呃逆无休元
气不藏也误发风温之汗因而成痉误发湿温之
汗名曰重暍皆促人命也强发少阴汗动其经血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1b 页 WYG0781-0120b.png

后狂言不食仍复发热不为汗衰脉躁疾者名曰
阴阳交死之形也厥逆不回至七八日即通身肤
冷而躁无暂宁时者名为藏厥为阴邪盛极真阳
飞越也凡厥逆而甚者多无脉服四逆白通等汤
脉微续者真阳渐复也脉暴出者回光反照也凡
厥逆多下利当不能食今反能食名曰除中中者
胃也除者去也谓胃气已去即反能食亦无补于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2a 页 WYG0781-0120c.png

大能食而即死者亦此类也
汇方
桂枝汤
小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黄耆建中汤
桂枝加葛根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2b 页 WYG0781-0120d.png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桂枝加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芍药草姜枣加饴归耆曰建中加葛根汤加乾葛
新加倍芍加参称当归四逆归通细更加吴萸姜用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3a 页 WYG0781-0121a.png

(注/)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也依夲方倍芍
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
更加黄耆名黄耆建中汤依夲方加葛根名桂枝
加葛根汤依夲方倍芍药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
依本方加当归通草细辛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
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依本方
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依本方去桂枝名芍药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3b 页 WYG0781-0121b.png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去芍加苓术苓桂术甘去枣姜茯苓甘草生姜桂
加枣除姜大枣汤
(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即桂枝甘草生姜大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4a 页 WYG0781-0121c.png

甘汤也茯苓甘草汤即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也依
夲方加大枣减生姜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也
葛根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葛根桂枝加麻葛合麻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麻减半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4b 页 WYG0781-0121d.png

(注/)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桂枝麻黄各半
汤即桂枝汤麻黄汤二方合剂也桂枝二麻黄一
汤即桂枝汤合减一半麻黄汤也桂枝二越婢一
汤即越婢汤合加一倍桂枝汤也
麻黄汤
大青龙汤
越婢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5a 页 WYG0781-0122a.png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麻桂甘草杏加膏姜枣大青龙越婢大青减桂杏
加附加半风水清
(注/)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也依夲方加石膏生
姜大枣名大青龙汤依大青龙汤减桂枝杏仁名
越婢汤治风水病之肌热者若阳虚恶寒加附子
名越婢加附子汤喘欬上气加半夏名越婢加半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5b 页 WYG0781-0122b.png

麻黄加术汤
三拗汤
麻杏石甘汤
麻黄加术风湿痛三拗去桂喘寒风加膏麻杏石甘剂
外寒内热喘收功
(注/)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加白术也治风湿在表身
痛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风寒表实而喘三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6a 页 WYG0781-0122c.png

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减辛加草甘草方两感太阳少阴證
能发表水里寒凉
(注/)麻黄附子细辛汤即此三味也去细辛加甘草名
麻黄附子甘草汤不但能发两感太阳少阴表热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6b 页 WYG0781-0122d.png

小青龙汤
附子汤
真武汤
桂芍乾姜辛半味麻黄甘草小青龙附子术附参苓芍
真武无参有姜生
(注/)小青龙汤桂枝白芍乾姜细辛半夏五味子麻黄
甘草也附子汤白术附子人参茯苓白芍也真武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7a 页 WYG0781-0123a.png

乾姜附子汤
白通汤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理中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7b 页 WYG0781-0123b.png

附子理中汤
治中汤
姜附加葱白通剂更加尿胆治格阳加草四逆䓤通脉
加参茯苓四逆方理中参术乾姜草加桂桂枝人参汤
加附名曰附子理加入青陈治中汤
(注/)乾姜附子名曰乾姜附子汤依本方加葱名曰白
通汤更加人尿猪胆汁名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8a 页 WYG0781-0123c.png

汤依四逆汤方加人参茯苓名茯苓四逆汤温中
利水人参白术乾姜甘草名理中汤依理中汤方
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依理中汤方加附子名附
子理中汤依理中汤方加青皮陈皮名治中汤温
中理气
五苓散
春泽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8b 页 WYG0781-0123d.png

苍附五苓散
茵蔯五苓散
胃苓汤
五苓停水尿不利内蓄膀胱外太阳二苓泽术桂分用
虚渴加参春泽汤甘露寒水膏滑入苍附内寒附子苍
茵蔯发黄小便涩食泻合胃胃苓方
(注/)五苓散即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也治水停小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9a 页 WYG0781-0124a.png

恶寒发热自汗之表则不用桂枝而用肉桂故曰
桂分用也治诸虚饮渴加人参名春泽汤治水停
内热加寒水石滑石石膏名五苓甘露饮治水停
内寒加附子苍术名苍附五苓散治内瘀湿热小
便不利发黄加茵蔯名茵蔯五苓散治停水伤食
泄泻合平胃散名胃苓汤
栀子豉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19b 页 WYG0781-0124b.png

栀子生姜豉汤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
栀子乾姜汤
栀子厚朴汤
栀豉加草加生姜枳实栀豉加大黄去豉栀子乾姜入
枳朴栀子厚朴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0a 页 WYG0781-0124c.png

汤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加枳实名枳实栀子
豉汤依枳实栀子豉方加大黄名枳实栀子豉加
大黄汤去豉加乾姜名栀子乾姜汤去豉加枳实
厚朴名栀子厚朴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栀子檗皮汤
茵蔯蒿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0b 页 WYG0781-0124d.png

茵蔯蒿汤茵栀黄
(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麻黄连翘赤小豆生梓白
皮杏仁甘草大枣生姜也如无梓皮以茵蔯代之
栀子檗皮汤即栀子黄檗甘草也此方当有茵蔯
茵蔯蒿汤即茵蔯栀子大黄也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1a 页 WYG0781-0125a.png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旋覆代赭石汤
大黄黄连泻心浸附子煮汁大连芩甘草芩连乾半枣
半夏同上更加参生姜泻心生姜入覆赭姜枣半甘参
(注/)大黄黄连泻心汤即大黄黄连滚汤浸而服也附
子谓附子泻心汤也附子煎汁大黄黄连黄芩浸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1b 页 WYG0781-0125b.png

大枣也半夏泻心汤即同上方加人参也生姜泻
心汤即半夏泻心方再加生姜也旋覆代赭石汤
即旋覆花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生姜人参也
十枣汤
白散方
调胃承气汤
大陷胸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2a 页 WYG0781-0125c.png

小陷胸汤
十枣芫花甘遂戟白散桔贝巴霜俱调胃大黄芒消草
大陷去草入遂须为丸更加杏葶蜜小陷连半栝蒌实
(注/)十枣汤即十枚大枣芫花甘遂大戟也白散即桔
梗贝母巴豆霜也调胃承气汤即大黄芒消甘草
也大陷胸汤即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加甘遂些须
也大陷胸丸即大陷胸汤加杏仁苦葶苈子蜜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2b 页 WYG0781-0125d.png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麻仁丸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丸
三一承气汤
黄龙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3a 页 WYG0781-0126a.png

桃仁调胃桂枝长抵当汤丸分微甚俱用桃黄水蛭虻
三承合一名三一加参归桔黄龙汤
(注/)小承气汤即大黄枳实厚朴也依夲方加芒消即
大承气汤麻仁丸即小承气汤方加麻仁杏仁芍
药也桃仁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也
抵当汤丸分病之微甚俱用桃仁大黄水蛭虻虫
四味也三承谓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三方合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3b 页 WYG0781-0126b.png

参当归桔梗名曰黄龙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消汤
柴胡桂枝汤
小柴芩半人参草大柴芩半枳芍黄小柴胡加芒消入
合桂柴胡桂枝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4a 页 WYG0781-0126c.png

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芍药大黄也柴胡加芒消
汤即小柴胡汤方加芒消也柴胡桂枝汤即桂枝
汤小柴胡汤二方合为一方也
猪苓汤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猪苓二苓胶滑泽白虎膏知甘草粳竹叶石膏除知母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4b 页 WYG0781-0126d.png

(注/)猪苓汤即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也白虎汤即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也竹叶石膏汤即白虎汤除
知母加人参竹叶半夏麦门冬也
炙甘草汤
汗下烦悸小建治水悸茯苓甘草君虚悸肺痿炙甘草
地阿桂酒麦酸参
(注/)汗下后虚烦而悸宜小建中汤治之心下悸若饮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5a 页 WYG0781-0127a.png

后谓之虚悸宜炙甘草汤即炙草生地阿胶桂枝
麦冬酸枣仁人参生姜大枣酒煎也肺痿用麻仁
可也
桃花汤
赤石脂禹馀粮汤
黄芩汤
白头翁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5b 页 WYG0781-0127b.png

连蘖秦皮白头翁
(注/)桃花汤即乾姜赤石脂糯米也赤石脂禹馀粮汤
即此二味也黄芩汤即黄芩甘草白芍大枣也白
头翁汤即黄连黄檗秦皮白头翁也
葛根黄连黄芩汤
乾姜黄连黄芩汤
黄连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6a 页 WYG0781-0127c.png

葛根连芩汤甘草乾姜连芩汤人参连参桂草乾半枣
连胶芩芍卵黄新
(注/)葛根黄连黄芩汤即此三味加甘草也乾姜黄连
黄芩汤即此三味加人参也黄连汤即黄连人参
桂枝甘草乾姜半夏大枣也黄连阿胶汤即黄连
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也
四逆散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6b 页 WYG0781-0127d.png

乌梅丸
柴芍枳草四逆散人参姜枣吴茱萸乌梅参归连檗细
椒姜桂附苦酒需
(注/)四逆散即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也吴茱萸汤即人
参生姜大枣吴茱萸也乌梅丸即乌梅人参当归
黄连黄檗细辛川椒乾姜桂枝附子为末苦酒为
丸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7a 页 WYG0781-0128a.png

伤寒传变大法已详伤寒论注及心法要诀中矣
然近世治四时伤寒者咸用河间两解等法每多
神效诚治斯證之捷法也今复采双解散防风通
圣散诸经验名方编为歌诀附于心法之后俾后
之学者知所变通庶几于伤寒一證经权常变有
所遵循而无遗法云
双解散完素解利初法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7b 页 WYG0781-0128b.png

汗下兼行表里宣强者加倍弱减半不解连进自然安
若因汗少麻倍入便鞕消黄加倍添
(注/)名曰双解散者以其能发表攻里即防风通圣散
六一散二方合剂也河间制此解利四时冬温春
温夏热秋热正令伤寒凡邪在三阳表里不解者
以两许为剂加葱姜淡豆䜴煎服之候汗下兼行
表里即解形气强者两半为剂形气弱者五钱为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8a 页 WYG0781-0128c.png

之因便鞕不解则为里实倍加消黄以下之连进
二三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
河间过用寒凉仲景伤寒初无下法弃而不用深
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应手取效从无寒中
痞结之变即有一二不解者非未尽法之善则必
已传阳明故不解也防风通圣散详在后
河间解利后法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8b 页 WYG0781-0128d.png

甚用白虎解毒清有表热烦柴葛解表实大热三黄宁
里热尿赤凉天水胃实不便大柴承
(注/)服双解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不彻
或已传经治之不及也若表已解而里有微热烦
渴者用桂苓甘露饮以和太阳之里若内热太甚
大热大烦大渴者用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以清
阳明之里若表未解又传阳明身热而烦用柴葛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9a 页 WYG0781-0129a.png

三黄石膏汤以清表里之热若里有热尿赤而涩
者用凉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利之若胃实潮热不
大便有微表者用大柴胡汤下之无表者三承气
汤下之桂苓甘露饮白虎汤大柴胡汤三承气汤
已详伤寒要诀六一散凉膈散详在杂病要诀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治风热郁在三焦表里中气血不宣经络壅
卷三十八目录 第 29b 页 WYG0781-0129b.png

利减消黄呕姜半自汗麻去桂枝增
(注/)此方治一切风火之邪郁于三焦表里经络气血
不得宣通初感发热头痛肤疹传经斑黄抽搐烦
渴不眠便秘尿涩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
其妙也
柴葛解肌汤
四时合病在三阳柴葛解肌柴葛羌白芷桔芩膏芍草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0a 页 WYG0781-0129c.png

(注/)此方陶华所制以代葛根汤凡四时太阳阳明少
阳合病轻證均宜以此汤增减治之增减者谓如
无太阳證者减羌活无少阳證者减柴胡也即柴
胡葛根羌活白芷桔梗赤芍石膏黄芩甘草也下
利减石膏以避里虚也呕加半夏生姜以降里逆
也
黄连解毒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0b 页 WYG0781-0129d.png

三黄石膏汤
阳毒热极疹斑呕烦渴呻吟谵语狂下后便软热不已
连芩栀檗解毒汤里实便鞕当攻下栀子金花加大黄
表实膏麻葱豆豉下利除膏入葛良
(注/)阳毒热极等證或下后便软壮热不已宜黄连解
毒汤即黄连黄芩黄檗栀子也若里实便鞕当攻
下者宜加大黄名栀子金花汤若表实无汗当发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1a 页 WYG0781-0130a.png

下利者减石膏加葛根避里不实也
消毒犀角饮
消毒犀角表疹斑毒壅咽喉肿痛难犀角牛蒡荆防草
热盛加薄翘芩连
(注/)消毒犀角饮即消毒饮之防风荆芥牛蒡子甘草
加犀角也热盛加连翘薄荷黄芩黄连也
消斑青黛饮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1b 页 WYG0781-0130b.png

苦酒加入大黄煎
(注/)消斑青黛饮即青黛参虎谓人参白虎汤即人参
石膏知母甘草柴胡犀角山栀生地元参黄连用
苦酒与水煎也热甚便实者减去人参加大黄可
也
普济消毒饮
普济大头天行病无里邪热客高巅芩连薄翘柴升桔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2a 页 WYG0781-0130c.png

(注/)普济消毒饮治天行传染大头瘟疫无里可下者
是其邪热客于高巅即黄芩黄连薄荷连翘柴胡
升麻桔梗僵蚕甘草陈皮马葧牛蒡子板蓝根元
参也
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发颐高肿焮红痛可除花粉连翘柴胡蒡
荆防升草桔羌独红花苏木芎归尾肿面还加芷漏芦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2b 页 WYG0781-0130d.png

(注/)连翘败毒散治时毒发颐高肿焮红疼痛之阳證
也即连翘天花粉柴胡牛蒡子荆芥防风升麻甘
草桔梗羌活独活红花苏木川芎归尾两颐连面
皆肿加白芷漏芦肿坚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
燥结加酒炒大黄
都气汤
橘皮竹茹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3a 页 WYG0781-0131a.png

橘竹参草枣生姜
(注/)都气汤即六味地黄汤加肉桂五味子也橘皮竹
茹汤即橘红竹茹人参甘草大枣生姜也
葳蕤汤
风温浮盛葳蕤汤羌麻葛芷青木香芎草石膏葳蕤杏
里实热甚入消黄
(注/)风温初起六脉浮盛表实壮热汗少者宜葳蕤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3b 页 WYG0781-0131b.png

芎甘草石膏葳蕤杏仁也里实热甚多汗者加芒
消大黄以攻里热也
桂枝白虎汤
风温虚热汗出多难任葳蕤可奈何须是鼾睡而燥渴
方宜桂枝虎参合
(注/)风温初起脉浮有力汗少壮热宜与葳蕤汤若脉
虚身热汗多难用葳蕤汤者合与桂枝白虎加人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4a 页 WYG0781-0131c.png

浮盛者乃亡阳之證非风温也即桂枝白虎加人
参汤亦不可用也
泻心导赤各半汤
越经无證如醉热脉和导赤各半汤芩连栀子神参麦
知滑犀草枣灯姜
(注/)越经病名也无證谓无表里證也无表里證脉和
而身热不解形如醉人者是越经證也宜泻心导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4b 页 WYG0781-0131d.png

知母滑石犀角甘草灯心生姜大枣也
大羌活汤
两感伤寒病二经大羌活汤草川芎二防二术二活细
生地芩连知母同
(注/)两感伤寒病名也二经谓一曰太阳少阴二曰阳
明太阴三曰少阳厥阴同病也张洁古制大羌活
汤治之即甘草川芎防风防己苍术白术羌活独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5a 页 WYG0781-0132a.png

还阳散
退阴散
黑奴丸
阴毒还阳硫黄末退阴炮乌乾姜均阳毒黑奴小麦疸
芩麻消黄釜灶尘
(注/)还阳散即石硫黄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良久
寒热汗不出再服之汗出愈退阴散即炮变色川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5b 页 WYG0781-0132b.png

四肢不温连服三次即温热服若吐冷服亦可黑
奴丸即小麦成黑疸者名曰小麦奴黄芩麻黄芒
消大黄釜底煤灶突烟梁上尘也为末蜜丸重四
钱新汲水下服后若渴欲饮冷水者令恣意饮之
须臾自当寒振汗出腹响微利而解也若不渴者
恐是阴极似阳服之反为害耳
九味羌活汤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6a 页 WYG0781-0132c.png

羌防苍细芷芎合生地草芩喘加杏无汗加麻有桂多
胸满去地加枳桔烦渴知膏热自瘥
(注/)此汤即冲和汤张洁古制此以代麻黄桂枝二汤
即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甘草黄芩
也喘加杏仁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胸膈满闷
去生地加枳壳桔梗快膈气也烦渴引饮加知母
石膏热自瘥也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6b 页 WYG0781-0132d.png

十神外感寒气病功在温经利气殊升葛芎麻甘草芍
姜葱香附芷陈苏
(注/)此汤即升麻葛根川芎麻黄甘草芍药香附白芷
陈皮苏叶生姜葱白也能外发寒邪内舒郁气故
曰寒气病较之他剂有温经利气之功殊也
人参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7a 页 WYG0781-0133a.png

人参败毒虚感冒发散时毒疹痢良参苓枳桔芎草共
柴前薄荷与独羌时毒减参加翘蒡血风时疹入荆防
表热噤痢加仓米温热芩连实消黄
(注/)人参败毒散治气虚感冒时气之病即枳壳桔梗
川芎茯苓人参甘草柴胡前胡薄荷独活羌活也
时毒谓受四时不正之气或肿两腮两颐或咽喉
肿痛依本方减人参加牛蒡连翘治之时疹谓初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7b 页 WYG0781-0133b.png

人参加荆芥防风治之名荆防败毒散表热无汗
噤口痢疾依本方加仓米治之名仓廪散温病热
病热甚俱加黄连黄芩胃实便鞕俱加芒消大黄
也
五积散
内伤生冷外感寒五积平胃半苓攒麻桂枳桔归芎芍
姜芷加附逐阴寒腹痛呕逆吴萸入有汗除麻桂枝添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8a 页 WYG0781-0133c.png

(注/)五积散即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半夏茯苓麻黄官
桂枳壳桔梗当归川芎白芍乾姜白芷也表重用
桂枝里重用官桂阴寒肢冷加附子腹痛呕逆加
吴茱萸有汗除去麻黄加桂枝气虚加人参白术
除去枳桔妇人经痛加艾叶醋煎服之
升麻葛根汤
升葛芍草表阳明下利斑疹两收功麻黄太阳无汗入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8b 页 WYG0781-0133d.png

(注/)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即升麻葛根汤也阳明表邪
不解或数下利及斑疹不透者均宜主之若兼太
阳无汗之表證入麻黄若兼少阳口苦耳聋寒热
往来半表里之證加柴胡黄芩也
二圣救苦丹
初起时疫温热病救苦汗吐下俱全热实百发而百中
大黄皂角水为丸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9a 页 WYG0781-0134a.png

三钱无根水下弱者老者幼者量减服之此药施
治于初起时疫传染伤寒温病热病热盛形气俱
实者百发百中服后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
病立解
温胆汤
伤寒病后液津乾虚烦呕渴不成眠乃是竹叶石膏證
胆经饮热此方先口苦呕涎烦惊悸半苓橘草枳竹煎
卷三十八目录 第 39b 页 WYG0781-0134b.png

(注/)伤寒病后燥渴虚烦乃竹叶石膏汤證非温胆汤
證详在伤寒要诀若少阳胆经饮热则口苦呕烦
惊悸是温胆汤證也即半夏茯苓橘皮甘草枳实
竹茹也形气俱虚或因汗吐下后及气虚者均加
人参渴去半夏加麦冬花粉以生津也有热加黄
芩黄连以清热也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