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219-03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元 戴良 撰
  吴游稿第四

  记
   重修甫里书院记
吴郡甫里书院者祠唐甫里先生陆公而列于学官者
也先生讳龟蒙字鲁望居松江之甫里史称其学通六
经而尤粹于春秋举进士一不中即敛退海隅与其学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219-0372b.png
徒讲明授受不厌不倦而高风远识何可及也然性颇
高放雅不喜与流俗交乘一小舟设篷席赍书册笔床
茶灶钓具往来江湖间时谓江湖散人又谓之天随子
其曰甫里先生者则又尊之以其地也唐末尝以高士
聘不起后又召拜右拾遗诏下而先生卒甫里故有先
生祠书院之在吴郡则始于国朝之元统二年盖其裔
孙德厚请于郡而以已赀创之亦既事闻于朝建学立
师如书院之制而书院之所宜为者已皆次第举之矣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219-0373a.png
独以前逼民居门术弗称虽尝入钱请佃其南官地以
图改作而豪民怙势竟擅其利为己有搆讼连数岁不
决由是路仅右旋而灵星之门遂缺而弗置德厚殁子
孙散居他处弗遑于兹者垂三十载有司校官亦且视
为非急无能一举而问焉平章朱公之守吴也其居第
去书院甚迩一日过而叹曰岁时有事于夫子而周旋
升降揖拜跪起殆不容接武于户庭之间则何以奉扬
文治以淑吾邦人乎亟命治其南门而端其术道仍易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219-0373b.png
旁近民间地广之民居之当撤则资之力以迁而凡书
院之未具与夫既具而中坏者悉新之山长啜霭山实
交赞其事而躬程督之劳则省知印朱居敬及千夫长
王允中蔡庸也屋以间计者凡三十有奇完旧者曰夫
子殿曰甫里先生祠曰明伦堂曰求志轩曰明道正义
两斋曰东西庑曰仪门曰泮池新增者曰泮池桥曰灵
星门曰外门甃南出之路而崇其墉垣浚北达之河而
通其舟楫藻绘髹彤照映辉煌阶墄唐甃庑缜高固而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219-0373c.png
规制与郡学侔矣庀事于至正乙巳之七月辛未而讫
功于某月某日于是郡守王侯椿年来言曰书院之始
创也翰林待制柳公贯既为文记之子为柳公弟子则
所以纪兹兴修之役者尚得而辞哉余闻宋之季年郡
县学校之教其士子者大率以科举之业相尚本之则
无有也是以识者病之或即先儒之遗迹或因山川之
名胜别为精舍以讲学焉敦道义而绝功利以私淑诸
人盖取睢阳白鹿书院之遗制而名之国家承宋之旧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219-0373d.png
而书院之建遂遍满于天下十数年来中原衅难远近
绎骚江淮闽浙之间所在兵起侵轶官宇蹂践民庐则
所谓书院者常十废其八九求其修儒服俎豆事于干
戈之际世固未见其人焉惟公以藩翰重臣而当禦侮
制胜之暇孜孜焉以兴修书院为己任脱民生于锋镝
之馀正人心以弦歌之事不亦君子之用心乎昔僖公
之修泮宫鲁人颂之有曰矫矫虎臣在泮献馘又曰不
告于讻在泮献功公之文武并用所以克成是役者既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219-0374a.png
视僖公为无愧庶几献馘献功之坠典复见于今而鲁
人之颂且将继是而有作余何人也猥令载笔而为之
记其能铺张盛美敷陈伟绩以昭垂于永久也哉今姑
叙次其废兴之岁月以复郡侯之所请若夫先生之行
义与出处之大凡见于柳公之所论述者则不敢赘及

   上海横溪义塾记自京师及郡县皆有学置师弟子员而教之以诗书六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219-0374b.png
艺使知古圣贤之道此国家之常制也然穷乡下里僻
左之民去学每辽远为其上者或病其游歌之无所又
别为义塾以分教之其亦布宣德化淳一风俗之一事
乎横溪在上海西去县治百馀里一日县主簿陈君以
公事至其地偶见颓垣废址隐隐荆棘中进父老而问
焉则前县尹何君缉所建社学也盖规制将完而荡然
于兵火又北行若干里复见所谓孔宅者宅已墟而先
圣人之庙独存愚民以异端土偶杂祠庙中祷禳祈禬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219-0374c.png
必于是乎在君曰嘻吾其可以继何之志矣遂撤土偶
投诸水迁圣人像于向所建学处徙其庙为礼殿以居
之而益之以四配仍设两斋栖师弟子具祭器严春秋
二丁之祀事且劝慕义之士出田二百五十亩以供祭
祀教养之费亦既毕事矣乃言于其尹揭之为横溪义
塾率乡之士民舍菜于先圣先师落成之后数月其士
民为之请记呜呼古之长民者惟治与教而已此外无
他事也后世有簿书期会徵调供亿趋走逢迎之烦私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219-0374d.png
计之迫而仕于其时者不过以审狱讼时赋役慎保守
为职业岂复有为治之具而况于教乎惟其教之或熄
也故世之人沦胥而为异端之归凡浮屠老氏之宫既
竭其力以兴之而其心术又且大坏于其说数百年来
胶于见闻曾莫之悟也孰谓俗衰政弊之馀而君仅以
一县之佐断断焉撤土偶以示异端之当屏新学庐以
明正教之宜崇使斯民也归乎涂辙之正而不惑由乎
门户之中而无疑岂非古长民者之用心乎而横溪去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219-0375a.png
县治既远风气清淳习俗浑厚其民固易使也继今以
往复能以君之所期待者尊信而从事之识察乎问学
之博考验乎躬行之实端其心志以定其本措诸事业
以施诸用他日人材之盛彬彬然自斯塾而出则君之
遗爱又岂有既乎四方长民之吏闻君之风且有作而
兴者而况于继君之后者乎君名聚字敬德临海人
   守愚斋记
江浙行省参政周公治小斋于居第之右名之曰守愚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219-0375b.png
而命余记之余曰公以高才雅望致位通显则凡所以
用夫精神智虑者可谓劳矣于是即清閒高旷之室以
休息之此其涵养本源沉潜理趣之至功而余也何足
以知之又何足以言之虽然公之命不可以虚辱也乃
为其文曰夫天之于日月所以耀其光明于下土者盖
以中之而能昃满之而能亏也其于雷霆风雨霜雪所
以寄号令而行惠泽者盖以春之震者冬即藏晨之施
者晚即收也何为其然也彼之不数用其光明号令惠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219-0375c.png
泽者正所以成其为用也其于人也亦然人之有聪明
圣智犹日月之有光明雷霆风雨霜雪之有号令惠泽
也光明号令惠泽之在天者且不可以数用而况于人
乎故孔子曰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夫愚者昃之亏之藏
之收之之事也以是而自守岂有数用之失哉而其为
用也又岂有既哉是故有人于此其聪也如聋其锐也
如钝勿表暴勿浮躁勿浅露涵养乎闇室屋漏之中沉
潜乎不睹不闻之地而聪明圣智不可胜用矣老子有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219-0375d.png
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殆谓是欤
虽然余诚不足以知不足以言也姑诵所闻以复于公
请以是记之
   三乐轩记吴郡从事中山韩惟敬先生名其所寓之室曰三乐轩
既求浙省左丞鄱阳周公𨽻古书之复请余记其所以
名者余久而未有以为言也然其请至于三四而不倦
乃为之言曰求之书传得孟子之所谓三乐者矣父母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219-0376a.png
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
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释之者曰此三乐者
一系于天一系于人而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
已先生蚤尝起家宪史后以年劳赞郡于吴曾未及期
而南北兵起遂杜不出无仕进意及今年既耄老孑然
环堵之中四顾萧然而处之晏如是其自致者固仰不
愧而俯不怍矣然上无父兄可以尽其孝养之心下无
佳子弟可以广其教育之泽则系之天与人者犹有所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219-0376b.png
未得焉而于三者之乐何居先生之意若曰吾之系于
天者虽有所未得然以先人之遗训食士之禄稽诸国
典可得推恩于泉壤生不逮于养而死犹或及于荣岂
非为人子者之所愿乎系之于人者虽亦有所未得然
年逾七十未尝或陷于非义则古所谓以身教者庶乎
其有在不能淑诸人而犹可以及诸子孙又岂非人生
之所欲乎二者皆人之所愿欲而吾乃今有之于是充
充乎其自足也泄泄乎其无求也休休乎其不知富贵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219-0376c.png
之为富贵贫贱之为贫贱也而天下之乐有如此者岂
不去流俗千百十一哉是则先生三者之所乐夫岂尽
戾于孟子哉然余观先生之乐而窃有概于余衷者矣
始余之壮也父母俱己物故而兄弟之存焉者亦寡及
今叨尘仕版滥处师职而一时之英才又不能教育其
一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不敢有一时之閒幼而学
之壮而行之虽不敢有一事之失然退而自省焉所可
愧怍者多矣是三者皆余之所忧而先生乃得而乐之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219-0376d.png
其相去岂不霄壤哉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
子曰鯈鱼出游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余于先生亦既相
去霄壤矣则凡先生之所乐岂得而知哉先生之所乐
余既不得而知矣则于所以名轩者又岂能执笔而言
其万一哉顾以居金华时尝识先生于浙东宪幕及今
几三十载而获登先生之轩先生命为之记而不敢以
不知让也先生尚有以教余也哉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219-0377a.png
   剡源记
奉化陈君子经图其剡源之境属余而叙以书曰奉化
之西六十里有山夹溪而出蓊然而深茂者剡源山也
谓之剡源者以其近越之剡县名之也剡源之中有水
蜿蜿若白虹西来益折而东流者嵩溪也嵩溪盖剡源
之支流也剡源之溪以曲数者凡九其第二曲而为跸
驻者吾七世祖宋殿中监公当五代时以文学行义潜
焉吴越忠懿王亲往顾之俗故以是名也自跸驻东迤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219-0377b.png
北汇为两湖湖有大石离立不可名状去石数百步有
潭甚清冽鱼百许头可数所谓小盘谷也又北东而为
莲叶峰三石溪皆幽丽可观至第五曲则其境尤胜大
抵异石最多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而穹然若室者其大
可坐十人上有丹霞二字隐隐如朱书有洞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丹山赤水之
天而赤水不常有也此盖吾六世祖隆国文简公之所
居也又东折至六曲而为茅渚则吾始祖奉化公居之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219-0377c.png
公于唐末自长安使吴越遭乱不能还钱氏留为奉化
尉故居之也又北东而与班溪水会又北流为高岙又
东流为公棠而入为鄞于是九曲之溪始尽也然九曲
之溪与群山交络且百里其间土地入吾族之籍者什
常八九也吾之世居于此者亦既有山可樵有水可渔
而又有宅可以桑麻有田可以稼穑有圃可以笋茹此
吾之所以乐于处而自遂也吾少而安焉及壮而从事
四方今又出应方面之聘当事物之纷沮世故之艰难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219-0377d.png
则未尝不思退于此以自休也子幸为我记之使吾后
之人有以知吾之志也余惟陈氏自奉化公始居剡源
迨今四百馀年矣其子孙出而以廉谨名者殆不可以
数计处而以节义礼让自守者亦累累焉此固山川秀
气之所钟而其先世之遗泽要不可诬也盖其先世之
居此也凡居处之乐衣食之奉一无待于外而自足使
其子孙在官无内顾之忧在家无不给之患行义求志
无施而不可故其出者皆有廉谨之名处者皆有节义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219-0378a.png
礼让之行至于今不绝也然则子经之未出也则乐于
处以自遂其既出也则志乎退以自休而于出处之际
从容如此者岂非先世之泽乎夫称人之善而不推本
其所从来非知言者也庸因作记而具道之如此
   六柳庄记
六柳者何主人所以名庄也曷为以六柳名因庄之所
有也庄有柳而遂名之主人知取夫柳也卉木之品类
夥矣何独于柳焉取之盖是柳也先春而萌未秋而凋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219-0378b.png
参刚柔以定体应中和以屈伸者也柳乌乎生五沃之
土宜柳山西凤伯直陵平邱柳最多而柴桑之柳则以
陶潜著五柳先生传故其名独显六柳云者所以窃拟
夫潜也然则不谓之五柳者嫌其自同于潜也潜以时
之将乱解县绶而去之门适有柳者五故取以自号也
潜知取乎柳主人知取夫潜也或曰潜弃禄仕归故里
主人即故里为禄仕其出处不同吾不知主人之取于
潜者何也人有旷百世而相同者不于其迹而于其心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219-0378c.png
惟其心之同也则主人不必不为潜也人不同乎迹而
同乎心物不同乎人而同乎天也是故主人即潜潜即
柳也或曰刘悛之柳子厚非潜之心矣曷为亦取乎是
柳二人于柳虽欲忘已取之而柳不为其取也不为其
取而强取之犹不知取夫柳也传曰惟其有之是以似
之主人有焉主人孰谓谓沈君也沈其姓达卿其字也
记之者谁九灵山人戴良也
   小丹邱记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219-0378d.png
临海之东有山焉南骛而出于天台或曰山之土多
故名为丹邱或曰上有丹光煜煜也名以志其异学士
陈君居是山之下宜其日与之接也然乃系官吴门未
尝一揽其胜焉故其心有不能以相忘而小丹邱之所
为名斋也斋之始名也君与僚属宾佐顾而乐之或有
病君之取义者以为昔人作天台赋有曰仍羽人于丹
邱则丹邱者固临海之名山而亦神仙家之所栖息焉
者也今君以国之文儒职太史居乎玉堂之署则世所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219-0379a.png
谓蓬莱方丈瀛洲者亦既身宅其地矣又何慕乎安期
羡门而顾托是以为乐乎余闻而笑曰是盖烛乎其外
而闇乎其内者言君自官吴门以来释道路之劳而就
车马之安舍衡茅之陋而居府寺之美人固疑君之可
乐矣然处之既久而貌不加丰发之黑者日以白于是
浩然将归老于家而有所未能姑以治吾之园圃洁吾
之庭宇修补弊坏为苟完之计而日放情肆志于其间
悠悠然与颢气俱栩栩然与造物游方是时固不知是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219-0379b.png
山之在吴也抑在越也山之在吴与越且不知又岂知
是身之为儒耶为仙耶于是乎丹邱者常足为君之乐
而不足为君病常足为君之乐者乐乎其内而不以其
外也或人忻然而悟曰有是哉遂书之壁间以为君小
丹邱记
   旌表金氏义门记
吴之金氏聚族而居者六世有司为请于朝而旌表之
迨今几二十年一时名公卿往往为诗歌美之然未有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219-0379c.png
纪诸金石以永上赐者谓余方待罪翰墨且知金氏为
最深因复使执笔焉金氏不详其初所由徙宋将仕郎
讳铸者居吴之东门天性孝友与其弟钧同居共㸑斗
粟尺布弗敢私至今乡邻兄弟之不协者其长老必属
之曰汝等得为金将仕乎铸之子曰履曰顺钧之子曰
益曰谦俱以善继闻顺尤倜傥好义能济人之急至顺
之子曰昱曰晟曰升昱之子曰伯达晟之子曰伯荣曰
伯祥升之子曰伯迪而其族䆮盛合食尝至千馀指遭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219-0379d.png
值宋季兵疫荐臻东西逃匿家遂不能以久完及江南
内附流亡四归升挈诸子姓伯荣等来归故里即所谓
金将仕院者而基搆焉升卒伯荣痛自刻厉铢积丝累
殆四十年乃始复其旧业伯荣孝慈天至事叔父母如
事父母待兄弟之子若己子然性俭约雅不尚华采子
孙服稍丽则熟视而变容后易以朴素乃喜妻吴得妇
道甚每恨无姑可养而于养叔母也惟谨但衣裳垢必
亲为浣濯进之以为常伯荣曰是可为我家妇矣伯荣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219-0380a.png
之子六人从礼公大蚤亡其仲宏道与弟复善止善元
益思继承先志务以礼法齐其家宏道天质夙异伯
荣常奇之曰集吾事者必是子也至是果能力任家政
上下斩然事母吴尤尽孝家居无事未尝斯须去左右
吴好游宏道每率诸弟舆之庭庑间冀得其欢心一日
吴病痈宏道口吮以溃且焚香吁天乞以身代之已而
病随愈人以为孝感所致其遇诸弟克尽和孺之情其
有干才者则委以家事有仕资者则给使出仕妻早世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219-0380b.png
宏道抱弟之子以为嗣而终身不再娶屏处一室中无
长物茶灶香鼎败书数千卷而已宏道仪状清洁美须
髯衣冠非三代之制不御望之俨然而即之也温无侮
无傲无谑辞无窘步平居正身率下内外不少哗自铸
至宏道聚族凡六世县若府为列状以闻乃至正七年
十一月丁未中书以礼部之议移行中书下有司命旌
其门曰义门云余惟义门之名不见于三代盛时而每
称之于后世者盖以三代之时凡所以扶导吾民之具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219-0380c.png
无乎其不备民生斯世虽有刚柔缓急之不同然皆可
纳于中道以成智仁圣义中和之德以全孝友睦姻任
恤之行而天下之大四海之广且至比屋而可封义门
之名若之何而见之及乎既衰上之所以扶导吾民者
一切废去而风俗之坏久矣于是老师宿儒有不能知
当时童子之所知豪杰名士有不能行当时鄙人之所
行者以迄于今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
善其身而及其家岂非难得也哉有国家者安可不褒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219-0380d.png
之美名以为之劝哉朝廷之于金氏特名其门曰义门
者正以斯世之如金氏者鲜而欲藉之以为厚伦移风
计也书曰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彰以劝之瘅以惩之吾
知金氏之接迹当世矣遂刻石以记之   日月牖记
世之人有竭匠氏之巧尽木石之丽以为牖者客至而
非之曰胡乃以是为哉自昔豪杰之士惟思奋志于事
功而不耻居乎贫陋故有以瓮为牖而名著当时者穴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219-0381a.png
土刳木曾何足俪乎则又有非之者曰客之言似矣然
其役心于有为孰若肆志于无为故道家之书有曰耳
者体之牖然听众则牖闭而决牖之术无为而已耳则
夫以瓮而为牖岂若以耳为牖哉于是在座之士又非
之曰是固道家之所谓牖而非大人先生之牖也大人
先生以万期为须臾以八荒为庭衢故其于牖也非土
非木非瓮非耳独以日月而为之日谓之晨明月谓之
夜光晨夜相继则无时不明矣无时不明则几于天道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219-0381b.png
矣牖乎牖乎是岂世人之所能知乎于是参政陈公治
牖方成适闻座客之言即矍然曰余四明人也明以日
月为义而余牖以日月名顾不可乎遂命为说以释之
余曰日月之照临初无限量也人心之光明亦岂有限
量之可言哉此吾儒之心学所以贵夫扩充也彼大人
先生者虽所趋有不同然其负才放旷达乎事物之表
亦于其心而已矣凡其光明如日月无有限量之可言
者岂不廓然于胸中也乎今公以吾儒致位通显亦既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219-0381c.png
赞戎机参大政矣于是功成名遂乃思退居田里以自
放于山巅水涯而彼大人先生之心学因亦窥见其一
二故遂敛其致君泽民之思盎然自足于户牖之间则
其谓之日月牖也不亦宜乎公曰善哉其为言也虽然
吾儒之心学众所共闻大人先生之心学诚未之闻焉
请书其说以告夫世之未闻者遂书以为记   上海鹤砂义塾田记
上海鹤砂义塾者皇庆二年县人雅州守瞿君时学之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219-0381d.png
所建前为庙后为塾而庙有殿殿有庑庑有门塾有讲
堂东西有斋舍有庖有库而先圣先师之祭祀师弟子
之廪膳则有田一十四顷以给之视州县学盖无差等
矣其后瞿氏子孙日以陵迟田既易主而塾亦随废至
正十八年县大夫何君某始即故基而重搆之宏壮丽
密比旧有加仍劝知经之士割田七顷有奇以供祭祀
廪膳之费及苏君宗瑞之来为县也乃以学政弗举生
徒散去遂延礼某郡易蒙俾主其塾事蒙于教养之暇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219-0382a.png
益以兴修废坠为已责祠宇之未具者增之礼器之弗
完者足之租税之不实者正之其屋庐之多寡田亩之
广袤亦既立簿正以稽其数严契券以表其畔犹惧后
之人或失之也又谨伐石载始末请一言而表之呜呼
上海为吴之近邑泰伯仲雍之遗化在焉其人固易使
也蒙能兴善教以正人心美风俗使之知礼义廉耻而
不欺其上则所以质信于簿正契券者且不必又何取
于咫尺之石哉虽然继蒙之后者来读余文其亦有所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219-0382b.png
徵矣
 
 
 
 
 
 
 九灵山房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