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198-030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鲁斋遗书卷三      元 许衡 撰
  小学大义
古者民生八岁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之子弟皆令入小
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
其十有五岁自天子之元子众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
子与凡民之俊秀者皆入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脩已
治人之道此小学大学所以分也当其幼时若不先习
卷三 第 1b 页 WYG1198-0307d.png
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及其年长若不
进之于大学则无以察夫义理措诸事业先之以小学
者所以立大学之基本进之于大学者所以收小学之
成功也三代盛时贤才辈出风俗醇厚盖由尽此道也
自秦始皇焚书已后圣人经籍不全无由可考古人为
学之次第班孟坚汉史虽说小学大学规模大略然亦
不见其间节目之详千有馀年学者各以己意为学其
高者入于空虚下者流于功利虽苦心极力博识多闻
卷三 第 2a 页 WYG1198-0308a.png
要之不悖于古人者鲜矣至唐韩文公始引大学节目
以为为治之序及前宋伊洛诸先生又表章大学一篇
发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近世新安朱文公以孔门圣
贤设教为学之遗意参以曲礼少仪弟子职诸篇缉为
小学之书四卷其纲目则有三曰立教明伦敬身
立教者明三代圣王所以教人之法也盖人之良心本
无不善由有生之后气禀所拘物欲所蔽私意妄作始
有不善圣人设教使养其良心之本善去其私意之不
卷三 第 2b 页 WYG1198-0308b.png
善其上者可以入圣其次者可以为贤又其次者不失
为善人此先王之时所以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而比屋
可封也然所谓教者非出于先王之私意盖天有是理
先王使顺其理天有是道先王使行其道因天命之自
然为人事之当然乃所谓教也故引中庸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数语为说盖为教而不本于
道则非教也为学而不本于道则非学也道者何父子
也君臣也夫妇也长幼也朋友也此天之性也人之道
卷三 第 3a 页 WYG1198-0308c.png
也知此则为师者知所以教人之道为弟子者知所以
进学之方矣
明伦明者明之也伦者伦理也人之赋命于天莫不各
有当然之则如父子之有亲君臣之有义夫妇之有别
长幼之有序朋友之有信乃所谓天伦也三代圣王设
为庠序学校以教天下者无他明此而已盖人而不能
明人之伦理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淆乱而不可统理
其甚者至于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夫妇长幼
卷三 第 3b 页 WYG1198-0308d.png
朋友各不居其夫妇长幼朋友之分岂止淆乱而不可
统理将见祸乱相寻沦于禽兽而后已此所以古之教
者必以明伦为教而学者必以明伦为学
敬身序引孔子言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
之枝也敢不敬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
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圣人以此垂戒则知凡为人者
不可一日离乎敬也况人之一身实万事万物之所本
于此有差则万事万物亦从而差焉岂可不敬乎敬身
卷三 第 4a 页 WYG1198-0309a.png
之目其则有四心术威仪衣服饮食心术正乎内威仪
正乎外则敬身之大体得矣其衣服饮食二者所以奉
身也苟不制之以义节之以礼将见其所以养人者反
害于人也分而言之心术威仪脩德之事也衣服饮食
克己之事也统而言之皆敬身之要也盖唯敬身故于
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无施不可此古人脩身
必本于敬也
稽古载三代时圣人贤者已行之迹其纲目亦有三立
卷三 第 4b 页 WYG1198-0309b.png
教明伦敬身用此事迹以实前言其外篇嘉言善行皆
载汉以来贤者所言之嘉言所行之善行其纲目亦各
有三立教明伦敬身此外篇也衍内篇之言以合外篇
则知外篇者小学之支流约外篇之言以合内篇则知
内篇者小学之本源合内外而两观之则小学之规模
节目无所不备朱文公集小学之书大意如此
  大学要略
大学之书是孔夫子的言语当时孔子为鲁君不用就
卷三 第 5a 页 WYG1198-0309c.png
鲁国便去周流齐燕赵宋陈楚卫七国那七国之君也
不用孔子却来鲁国教三千徒弟于内有个徒弟唤做
曾子那个记述孔子的言语做成大学的确是根脚起
处如伏羲神农黄帝从有天地以来为头儿立这个教
人的法度选著好人做司徒复示以教人的缘由伏羲
在位一百六十四年神农在位一百四十五年黄帝在
位一百年尧在位一百单一年舜在位五十年后头到
夏商周三代这教人的法度渐渐的完备了朝廷的宫
卷三 第 5b 页 WYG1198-0309d.png
里大城子里小城子里以至村里都立著这学房上至
朝廷的孩儿下至公卿大夫每的孩儿百姓每的孩儿
聪明的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是人心都有这德性虚灵不昧
因后来风俗变化多有昏昧了处孔子所以说这在明
明德正是教后人改了那昏昧都教德性明著明德中
便知天地造化阴与阳相为运行中间便有五行金木
水火土阴阳是春夏秋冬四季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
卷三 第 6a 页 WYG1198-0310a.png
冬属水四季属土土寄旺四季各十八日木是仁火是
礼土是信金是义水是智夫妇是阴阳人受五行之气
成人天与人的仁义礼智信仁是温和慈爱得天地生
万物的道理义是决断事物不教过去不教赶不上都
是合宜的道理礼是把体面敬重为长的道理智是分
辨是非的道理信是老实不说谎的道理这五件虽是
天与人的德性一个个人都有人人各有禀受不同禀
得清气多的生得精细禀得浊气多的生得不精细便
卷三 第 6b 页 WYG1198-0310b.png
如蜜蜂儿有个头儿便自理会得那君臣的道理大虫
豹子不吃他孩儿便自省得那父子的道理雁大的小
的厮随着成行飞呵便自省得那兄弟的道理狗认得
主人便自省得那恩义的道理虽是人后来多被昏浊
的气蔽得那德性不明天生的好聪明的人出来教与
万民做主又做师父教道著人教都省得他元有的仁
义礼智信不教昧了其间行得高了人及不得的做得
大事可以做圣人行得较低处可以做贤人便如孔子
卷三 第 7a 页 WYG1198-0310c.png
道汤王去沐浴盆上写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人
身上有尘垢今日洗了明日又洗每日洗得身上乾净
若一日不洗呵便尘垢生出来恰是人心里常常的思
量呵好公事每日行著不教错了若一日不思量呵恐
怕便行得错了这的是那明明德解说那在新民呵民
是天下百姓若不教道多是合仁处不仁合义处不义
合礼处不礼合智处不智合信处不信眼中只要见好
颜色耳中只要听好音乐口中只要吃好茶饭鼻中只
卷三 第 7b 页 WYG1198-0310d.png
要闻好香气只要快活一就把那心都使得这上头去
了不问道理合与不合只拣他爱的便做此等人虽有
人形便与禽兽一般了圣人出世自已能明明德见这
般人教与那天与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将在前错
行了的改过自新这的便是新民在止于至善是那事
最上等好处且说朝廷跟前行呵把心敬谨便是为官
的道理最上等好处爷娘跟前孝顺便是为子的道理
最上等好处以至孩儿每跟前慈爱便是爷娘的道理
卷三 第 8a 页 WYG1198-0311a.png
最上等好处与人做伴当呵信实不说谎便是伴当其
间的道理最上等好处这几件都依著行呵便是止于
至善
一件事到根前心里知有处置便心定心既定更休动
便是静能心静不乱便是能安能安呵是能处置便理
会得那不合怕的不怕不合喜的不喜不合怒的不怒
不合忧的不忧故心常在这其间将事上心细寻思自
有得处然后理会格物致知圣人教人今日学一件把
卷三 第 8b 页 WYG1198-0311b.png
那一件道理穷究到是处明日再去为一件又恁的穷
究今日明日只管穷究将去或看文书评论古人是的
不是的或是眼前见的事思量合做不合做的这几般
一件件分拣得是呵便是格物这般穷究了多咱心里
都理会得久而闻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
都省得了心上明白无些昏蔽便是致知诚意是那不
昧自己不谩别人便是诚意如臭秽之物人见便嫌是
真个嫌好的颜色人见便爱是真个爱此便是诚意虽
卷三 第 9a 页 WYG1198-0311c.png
独自坐时也常把心来休教纵了小人于人不见处甚
的歹勾当不做出来及至见人口里则说道俺做好公
事却不知道好人先自知他做的歹了那肚皮里肝和
肺上事都被高人见了这般说谎呵谩不过人怎似那
人诚实的心正正当当的孔子道脩身在正心心是一
身的主宰心若主得正呵身里行得不错了若那心偏
了呵不合怒的便怒不合喜的便喜不合爱的便爱不
合怕的便怕我若行的正做得正呵我又怕甚么怒也
卷三 第 9b 页 WYG1198-0311d.png
怒得是喜也喜得是忧也忧得是比如怕呵有几般怕
便似做宰相的人见朝廷行得错了便合諌若朝廷怒
呵也不合怕死若怕死随著朝廷行得错了不諌呵便
是不合怕的怕不合怕的怕便是个不合进的进不合
退的退一般意儿若事上不用心眼前见也不明白耳
中听也不分明口中吃也不知滋味心既正身自脩得
身既脩得家便可齐齐家又在脩身身是一家的
主自己一身既是做得正咱一家人大的小的亲的不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98-0312a.png
亲的家法自然不乱了若是自己有偏爱的有偏嫌的
有偏怕的有偏敬重的有偏可怜见的有偏小觑的爱
的不合将那歹处也爱嫌的不合将那好处也嫌更说
比喻爷娘爱孩儿好不知孩儿每不是处身上有一件
偏向便是不会齐家齐得家事便是治国的法度治国
又在齐家凡人心既正了身又脩得正在一家之中为
父者慈为子者孝一日在朝廷为官决忠于君在家兄
弟和睦在外与人做伴当老实心里慈爱觑著百姓恰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98-0312b.png
似觑著家里孩儿每一般只要教百姓快活便是自己
快活一般孔子道一家仁一国兴仁如尧帝舜帝行仁
天下皆行仁桀王纣王不行仁德政事暴虐待教天下
行仁百姓每怎生行得仁上头人不曾教导下头人怎
生学得自古好人都会自己身上寻思自己心正便能
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得有如平天下在治国若
能以礼让治国呵必能以礼让治天下比这尧帝让位
于舜朝廷众官皆兴让这的是孔子道一家让一国兴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98-0312c.png
让天下皆这般地呵那里有那相争还报的道理在上
的敬老人在下便孝顺在上的重长上在下的便敬长
上上头人恤孤念寡下头人便可怜见那孤寡在上者
不以正礼使在下人在下者也不肯尽心以事其上若
不以正礼使在前人在后者也不肯尽心若不以正礼
使右边人左边人也不肯尽心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凡文人武人都要这个道理
圣人千言万语不过只是说这几件的道理这几件的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98-0312d.png
道理须索用自己心一件件体验过依著行呵便有益
若不用心体验便似一场閒话也似这般说过去了便
无益
一件钱谷是国家大事生财有个道理作生活者多食
用者少做造者多使用处不过当这般呵财常不阙少
一件宋宰相吕正献公曾说做宰相只理会钱呵不是
好事百姓是国之本财是百姓之心多取敛钱财必损
著百姓损著百姓必损著国家小人多收敛钱财教君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98-0313a.png
王见喜君王不觉百姓生受却道国家有利益君王又
道此人肯受天下怨却不知天下怨气只在君王处因
此上贤的君王在事前处置得不教生乱
孔子道脩身在正心这的是大学里一个好法度能正
心便能脩身能脩身便能齐家能齐家便能治国能治
国便能平天下那诚意格物致知都从这上头做根脚
来大槩看来这个当于正心上一步一步行著去一心
正呵一身正一家正一国正这的便是平天下的体例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98-0313b.png
这般心正的人见那好勾当便肯向前去做见那歹勾
当便不肯向前去做如那朱晦庵解了六经四书诸家
文字许多生受了他是个正心的人肯去做呵做的都
是那好勾当如古时有个柳盗蹠专一要做贼打劫吃
人的心肝也是一个昧心不是那正心的人都做得歹
了教后人道不好将那颜回来比呵便见得柳盗蹠歹
颜回好颜回是能正心的人盗蹠是不能正心的人若
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儿不是处一日家三遍思量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98-0313c.png
不教有些儿不到处都教做得正正当当地好似这般
便能齐家能齐家则俺家大的小的都学俺一般样好
不教大的不做大小的不做小治得这家齐呵便治得
那国事也好治国是做朝廷的政事大勾当平天下是
治得那国事好教天下四海内外都太平的勾当心若
有些儿不正便是昧了心便是要去谩人谩了下头人
呵便是昧心谩了上头人呵天也不可怜见有一等人
常常的做歹勾当却来人面前说道俺做的勾当好便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98-0313d.png
如掩著那耳朵了去偷那铃的也似他自道别人不见
他不知道别人先自见了他和他的肺上肝上的事都
见了这般的便是那心不正昧了心要谩人的人大槩
论来大学只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细分开却有八
件且如明德新民比著尧帝去征苗民有苗民并驩兜
作歹的人将那已前歹的心都改正了重新做个好人
却用做好勾当又如楚平王在临潼斗宝用那贤人赢
了诸国孔子道楚书说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这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98-0314a.png
的是那楚国有好人所以楚国强这般样思量呵便是
明德新民到那至善的意儿这三项都从心正生做若
心正也能诚意也能格物也能致知这其间一个心正
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君臣父子老的小的都正如桀
王暴虐纣王宠妲已只理会快活多徵百姓每差发钱
积在那鹿台库里粮积在那钜桥仓里却不思量这般
东西却是百姓每身上脂膏教百姓每怨不好天下诸
侯都怨为这上贤的人比干諌他又将比干杀了天下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98-0314b.png
诸侯每都投奔西伯昌西伯昌死西伯昌的孩儿武王
兴兵伐纣将纣王杀了这的都是那不能正心做坏了
家国又如周幽王爱褒姒褒姒是幽王的妃子褒姒每
常不好笑幽王要褒姒笑却去烟火台上擂鼓烧火诸
侯每寻常将这火鼓为信号才见擂鼓烧火则道寇贼
来害幽王诸侯每都来救幽王平白地擂鼓烧火诸侯
每都来褒姒见了大笑诸侯每来到见没事知道幽王
召咱每来只是要引得褒姒笑或别一日申伯将引西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98-0314c.png
番军马来杀幽王幽王烧火擂鼓诸侯每都不来救幽
王被西番杀了褒姒被西番掳了这的是不能正心便
是没诚意自将国家坏了如隋炀帝科天下数万人夫
开河脩路栽花插柳打造龙船准备开了河道差天下
夫都拽船去游玩扬州这般害杀天下百姓坏了国家
至今人都笑骂将这尧帝让位与舜帝比呵尧帝是个
正心的人认得舜帝也是那正心的人便肯将那位来
让舜做若当时尧立丹朱为主呵也由尧帝尧有这般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98-0314d.png
肯心让与舜帝天下都无相争还报的心是以正心用
正人天下后世说做仁贤之君孔夫子教人理会得这
大学正要教人行得这大学便是正正当当的人心若
正便有些行不尽的政事决没一些个歪斜偏向处大
凡为人件件从那正心上行得来自然有个主张不胡
乱行事又如前贤说道学好人的如造塔儿一般一步
高如一步学歹的人似穿井一般一步低如一步天下
事不拣甚么公事都从那正心上做将出来撇不得那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98-0315a.png
正心两个字心正的勾当在上的正呵在下的也正一
家正呵在下孩儿每都正一国正呵天下的人心都正
备细思量正心是大学的好法度
  小大学或问
人禀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所以为人故人之德有五仁
义礼智信人之伦亦有五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以
人之德行于五者人伦之间各尽其分乃所谓奉天命
立人道也然人生气禀不齐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98-0315b.png
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凡上品下品之人
分数常少而中品之人分数常多圣人立教使民生八
岁皆入小学及十有五岁学有长进始与王公卿士之
子同入大学小学教人自下事上之道如子孝于父臣
忠于君等之类大学教人自上临下之道如敬天脩德
节用爱民之类上知所以临下则下顺下知所以事上
则上安上安下顺此古昔治平之兴必本于小学大学
之教也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98-0315c.png
  论明明德
古之圣人以天地人为三才天地之大其与人相悬不
知其几何也而圣人以人配之何耶盖上帝降衷人得
之以为心心形虽小中间蕴藏天地万物之理所谓性
也所谓明德也虚灵明觉神妙不测与天地一般故圣
人说天地人为三才明德虚灵明觉天下古今无不一
般只为受生之初所禀之气有清者有浊者有美者有
恶者得其清者则为智得其浊者则为愚得其美者则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98-0315d.png
为贤得其恶者则为不肖若得全清全美则为大智大
贤其明德全不昧也身虽与常人一般其心中明德与
天地同体其所为便与天地相合此大圣人也若全浊
全恶则为大愚大不肖其明德全昧虽有人之形貌其
心中暗塞与禽兽一般其所为颠倒错乱无一是处此
大恶人也若清而不美则为人有智而不肖若美而不
清则为人好善而不明其清而美者类镜之明而平其
浊而恶者类镜之不明而又不平也其清而不美者类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98-0316a.png
镜之明而不平其美而不清者类镜之平而不明也清
美之气所得的分数便是明德存的分数不敌浊恶所得
的分数便是明德暗塞了的分数明德止存得二三分
则为下等人存得七八分则为上等人存得一半则为
中等人明德在五分以下则为恶常顺为善常难明德
在五分以上则为善常顺为恶常难明德正在五分则
为善为恶常交战于胸中战而未定外有正人正言助
之则明德长而为善外有恶人恶言助之则明德消而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98-0316b.png
为恶清的分数浊的分数美的分数恶的分数参错不
齐所以便有千万般等第
论生来所禀气阴阳也盖能变之物其清者可变而为
浊浊者可变而为清美者可变而为恶恶者可变而为
美纵情欲则清美变为浊恶明明德则浊恶变为清美
天生圣人明德全明不用分毫功夫于天下万事皆能
晓解皆能了干见天下之人皆有自己一般的明德只
为生来的气禀拘之又为生以后耳目口鼻身体的爱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98-0316c.png
欲蔽之故明德暗塞与禽兽不远圣人哀怜故设为学
校以变其气养见在之明开未开之明使人人明德皆
如自己一般此圣人立教之本意然为学之初先要持
敬敬则身心收敛气不粗暴清者愈清而浊者不得长
美者愈美而恶者不得行静而敬常念天地鬼神临之
不敢少忽动而敬自视听色貌言事疑忿得一日省察
不要逐物去了虽在千万人中常知有已此持敬之大
略也礼记一书近千万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98-0316d.png
今之善皆从敬字上起天下古今之恶皆从不敬上生
在小学便索要敬在大学便索要敬为臣为子为君为
父皆索要敬以至当小事当大事都索要敬这一件先
能著力然后可以论学学先要穷理且如论人才如何
知得高下(云云/)
 
 
 鲁斋遗书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