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a 页 WYG0167-0755a.png

春秋胡氏传辨疑卷上
明 陆粲 撰
隐公
鲁孝公之末幽王已为犬戎所毙惠王初年周既东矣
春秋不作于孝公惠公者东迁之始流风遗俗犹有存
者及平王在位日久不能自强于政治弃其九族葛藟
有终远兄弟之刺不抚其民周人有束薪蒲楚之讥至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b 页 WYG0167-0755b.png

三纲沦九法斁人望绝矣春秋托始乎隐不亦深切著
明也哉
春秋之始于隐公也其信为平王作乎平王之初以
犬戎戕天王是宇宙所无之变矣亦不足以托始耶
而必于赗仲子也不然平王尝戍申矣父怨之不复
而仇雠焉是保于赗诸侯之妾何有哉春秋舍其大
而讥其细何居葛藟扬之水二诗之作其岁月先后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a 页 WYG0167-0755c.png

乎然则春秋何以始于隐公闻之欧阳子曰孔子游
诸侯不用困而归且老始著书得诗自关雎至于鲁
颂得书自尧典至于费誓得鲁史记自隐公至于获
麟遂删修之其前远矣不能明也且孔子非史官不
常职乎史故据其所得修之而止耳夫义在春秋不
在起止也为此说者其善言春秋矣夫圣人未尝求
异也世之说春秋者常不胜其好异是故言之愈工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b 页 WYG0167-0755d.png

求之其于圣人之旨也或几矣
元年 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元即
仁也仁人心也春秋立文兼述作按舜典纪元日商训
称元祀此经书元年所谓祖二帝明三王述而不作者
也正次王王次春乃立法创制裁自圣心非史策之旧
文矣
古者谓首为元元年者即位之首年云尔曰明人君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3a 页 WYG0167-0756a.png

之称元年者盖未始议及于此也正次王王次春其
为史文与圣笔皆未可知今世所传古器物铭往往
有称王月者如周仲称父鼎铭则王五月父已鼎铭
则王九月敔敦铭则王十月是周之时凡月皆称王
不独正月矣商钟铭曰惟正月王春吉日又曰惟王
夹钟春吉月是三代之时皆然亦不独周矣以为立
法创制裁自圣心者殆未考于此邪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3b 页 WYG0167-0756b.png

前乎周者以丑为正其书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
则知月不易也后乎周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
年冬十月则知时不易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时
冠周月何哉圣人语颜回以为邦则曰行夏之时作春
秋以经世则曰春王正月此见诸行事之验也或曰非
天子不议礼仲尼有圣德无其位而改正朔可乎曰有
是言也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以夏时冠月垂法后世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4a 页 WYG0167-0756c.png

阳明王公曰春秋书元年春王正月仲尼作经始笔
也以予观之亦何有于可疑而世儒纷纷之论至不
可胜举嗟夫圣人亦人耳岂独其言之有远于人情
哉夫子尝曰吾从周又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生
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灾及其身者也仲尼有圣德无
其位而改正朔是议礼制度自已出矣其得为从周
乎圣人一言世为天下法而身自违之其何以训天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4b 页 WYG0167-0756d.png

于是乎作春秋以诛僣乱尊周室而已乃首改周之
正朔其何以服乱臣贼子之心乎孟子所谓春秋天
子之事者谓其时天王之法不行于天下而夫子作
是以明之耳其赏人之善罚人之罪诛人之恶与人
之善盖亦据事直书而褒贬自见若士师之断狱辞
具而狱成然夫子犹自嫌于侵史之职而谓天下后
世且将以是而罪我况敢取时王之制而更易之乎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5a 页 WYG0167-0757a.png

改月以史记之称元年冬十月而證周之不改时是
亦未为无据矣子谓周之改月与时也独何据乎曰
吾据春秋之文也夫商而改月则伊训必不书曰元
祀十有二月秦而改时则史记必不书曰元年冬十
月周不改月与时也则春秋亦必不书曰春王正月
春秋而书曰春王正月则其改月与时也何疑焉况
礼记称正月七月日至前汉律历志武王伐纣之岁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5b 页 WYG0167-0757b.png

日己未冬至考之秦誓十有三年春武成一月壬辰
之说皆足以𤼵明周之改月与时而予意直据夫子
春秋之笔不必更援是以为之證也然则冬可以为
春乎曰何为而不可阳生于子而极于己午阴生于
午而极于亥子阳生而春始尽于寅而犹夏之春也
阴生而秋始尽于申而犹夏之秋也自一阳之复以
极于六阳之乾而为春夏自一阴之姤以极于六阴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6a 页 WYG0167-0757c.png

周公其论之审矣若夫仲尼夏时之论则以其关于
人事者比之建子为尤切而非谓其为不可也曰夏
时冠周月此胡文定之论而程子亦尝云尔曾谓程
子之贤而不及是哉曰程子盖泥于论语行夏之时
之言也夫论语者夫子议道之书而春秋者鲁国纪
事之史议道自夫子则不可以不尽纪事在鲁国则
不可以不实且周虽建子而不改时与月则固夏时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6b 页 WYG0167-0757d.png

求圣言之过耳庸何伤夫子尝曰不以人废言使程
子而犹在也其殆不废予言矣(按春王正月之议诸/说最为纷纭独王公)
(据经立论卓然有见足以破千载不决之疑故备录/焉又尝考后汉书陈宠传冬至阳气始萌天以为正)
(周以为春十二月阳气上通地以为正殷以为春十/三月阳气已至人以为正夏以为春三微成著以成)
(三统观此益知王公冬/可为春之说为有据矣)
国君逾年改元必行告庙之礼国史主记时政必书即
位之事而隐公阙焉是仲尼削之也内不承国于先君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7a 页 WYG0167-0758a.png

乱造端而篡弑所由起也春秋首绌隐公以明大法父
子君臣之伦正矣
内不承国于先君上不禀命于天子二者孰重君父
一也传国者虽先君之心而锡命者实天子之事则
君重矣文公而下五君虽继世而立非有天王之命
也春秋遽许其即位是有父子无君臣也而可乎大
抵即位之礼行则书不行则不书隐将让桓自以为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7b 页 WYG0167-0758b.png

也(谷梁日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或曰国乱而杀礼也(左氏/曰不)
(书即位/乱故也)桓宣之即位桓宣之欲也定之即位季氏之
欲也以非道得国而僩然正位以视国人此奸人之
本志尔或书或否非仲尼所能与夺也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上古应时称号故
其名三变春秋以天自处创制立名系王于天为万世
法其义备矣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8a 页 WYG0167-0758c.png

有天王某甫王之称天也久矣春秋之尊王也岂必
曰天云哉其称天也王不加尊焉其不称天也王不
加卑焉以是为万世法浅之乎言春秋矣
或曰僖公之母成风亦庄公妾也其卒也王使荣叔归
含且赗其葬也王使召伯来会葬荣召何以书字而不
名也于前赗仲子则名冢宰于后葬成风王不称天其
法严矣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8b 页 WYG0167-0758d.png

辞责今也交互以见意俾来者习其读而不问其传
则圣人之意晦矣春秋立法不若是之迂曲也
纪履緰来逆女 逆女必亲使大夫非正也
履緰逆女何以书为齐侯灭纪而葬伯姬书也谷梁
所谓将有其末不得不录其本者此类是已非讥不
亲迎也然则诸侯可以不亲迎乎曰程子之论至矣
(程子曰先儒皆谓诸侯当亲迎亲迎者迎于其所馆/故有亲御授绥之礼岂有委宗庙社稷远适他国以)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9a 页 WYG0167-0759a.png

(周国自在渭旁况文王亲/迎时乃为公子未为君也)
葬宋穆公 宋殇齐昭告乱书弑矣而经不书葬是讨
其贼而不葬者也鲁宋盟会未尝不同而三世不葬是
治其罪而不葬者也
所谓讨其贼而不葬者谓弑君之贼不讨则不书葬
耳然非春秋之法也是特后世说春秋者之所谓凡
例者也考之于经有不尽然者(如蔡景/许悼)则又曰是变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9b 页 WYG0167-0759b.png

罪为可治邪大抵葬不葬视鲁人之往会与否耳
宿男卒 周人以谥易名于是乎有讳礼故君薨赴于
他国则曰寡君不禄春秋之时遵用此礼凡赴者皆不
以名矣经书其终莫不以名是仲尼笔之也
赴不以名而书其名者亦旧史之文耳襄昭以前非
仲尼所亲见使旧史本无亦何从而笔之哉
桓公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0a 页 WYG0167-0759c.png

与天王之失政而不王也
推此义也终桓公之篇不复书王可也然而有时乎
书则其说各异故十年书则曰十年盈数桓至是宜
见诛于天人矣十八年复书则曰桓身虽没王法不
得赦也说经而迁就至此嘻其甚矣春秋之中弑君
者三十六设令皆不书王是无年可书也自鲁言之
宣公篡立其恶视桓固伯仲间耳天王亦未尝讨而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0b 页 WYG0167-0759d.png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四年宰纠书名而去
秋冬二时以见天王不复能用刑也七年谷伯邓侯各
书其名而去秋冬二时以见诸侯不复能修其职也
夫二君之朝桓恶也虽然不有会于稷盟于越之齐
郑乎释焉弗问而责备于蕞尔之国也避彊击弱尊
大抑小圣人至公之心固若是邪秋冬二时之不书
以为圣人有意去之然则昭之十年不书冬定之十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1a 页 WYG0167-0760a.png

亦幸而四年七年秋冬无事可书耳设有如五年秋
之从王伐郑六年九月之子同生则如之何将去其
时并没其事乎是故不以正大之情观春秋而曲生
意义也将焉所不至矣
葬蔡桓侯 啖助曰蔡桓称侯盖蔡季之贤知请谥也
蔡季请谥之事史记三传皆无之啖氏何用知之乎
是亦臆说而已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1b 页 WYG0167-0760b.png

夫人孙于齐 孔季彦曰文姜与弑鲁桓春秋去其姜
氏传谓绝不为亲礼也
不称姜氏蒙上文尔赵氏所谓用一事再见之例略
之者是也若云绝不为亲则当去夫人不当去姜氏
盖夫人系鲁之尊称而姜则齐之姓二者固有轻重
矣后此盖屡书夫人姜氏又书葬我小君文姜既绝
之复亲之又何谓也大抵春秋于文姜哀姜始终皆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2a 页 WYG0167-0760c.png

曰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啖助曰不称天王宠篡弑以
渎三纲也
礼臣子无贬君上之文乃敢及天子乎孙氏谓不称
天者脱之是也若范宁之辨亦可谓明切而胡氏非
之过矣
溺会齐师伐卫 溺不称公子恶其会仇雠伐同姓故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2b 页 WYG0167-0760d.png

纪侯大去其国 大去者土地人民仪章器物悉委置
之而不顾也或曰以争国为小而不为以去国为大而
为之者
不曰出奔而曰去其国有悯之之意焉大直纪侯名
不烦曲说(困学纪闻引陈齐之之说谓圣人盖生名/之大名也若汉栾大是也又云以大为纪)
(侯名本刘/质夫说)
齐人来归卫俘 俘者二传以为宝言齐归卫宝则知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3a 页 WYG0167-0761a.png

宝字古或作□殆是与俘文相近而误耳
公败齐师于长勺 诈战曰败败之者为主善为国者
不师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至于善阵德已衰矣而
况兵刃相接又以诈谋取胜乎故书鲁为主以责之
长勺之役曹刿与庄公论战其言甚谊而正至于知
彼竭我盈之可克视辙乱旗靡而逐焉亦用师之道
当然不可谓之诈且大敌压境国之安危系焉而曰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3b 页 WYG0167-0761b.png

败亡者几希矣
同盟于幽 会者公也不书公讳也齐桓始霸仗义以
盟而鲁首叛盟故讳不称公恶失信也
庄公之篇可讳之事多矣及齐人狩于禚忘父之雠
则不子会四国伐卫抗王之命则不臣其恶视失信
于齐奚翅千万也春秋皆不讳而独于幽之盟讳乎
按公羊传会之上有公字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4a 页 WYG0167-0761c.png

狄之也至是来聘遂称人者嘉其慕义自通故进之也
荆楚之旧号其后国既彊大乃改号以通于中夏非
春秋辄有所进退也其称人说者谓立文不可直言
荆来聘故尔孰曰进之云乎抑凡吴楚徐越之称人
者有略且外之之意焉今曰进而称人矣俄曰贬词
俄曰讳词俄又曰众词一字而有数义焉春秋之法
固若是其纷纭也与哉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4b 页 WYG0167-0761d.png

公之女入者不顺之辞以宗庙为弗受也
谓姜氏为齐襄公之女于经传未有明据也庄公生
三十七年而始娶事既异常且母丧未终而图婚又
委社稷而亲如齐纳币至是又不与夫人俱入故春
秋详书以示讥也非必为娶仇女也
僖公
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拿 按公羊云云然则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5a 页 WYG0167-0762a.png

知不缩而引去则善矣今兵刃既接又用诈谋擒其主
将故以季友为主而书败获责之备也
莒以求赂之故而加兵于鲁非可以辞说下者也季
子恶得不与战公羊所谓御外难以正者是也谷梁
记相搏之事直委巷之言江熙辨之明矣(江熙曰经/书败莒师)
(而传云二人相搏则师不战何以得败理自不通也/夫王赫斯怒贵在爰整子所慎三战居其一季友令)
(德之人岂当舍三军之整佻身/独斗潜刃相害以决胜负者哉)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5b 页 WYG0167-0762b.png

于鲁
以受于鲁而不去氏于义何所取乎杜预谓不称姜
阙文也
诸侯盟于首止 无中事复举诸侯会盟同地再言首
止者书之重词之复其中必有大美恶焉首止之盟美
之大者也王将以爱易世子桓公有忧之控大国挟小
国会于首止以定其位一举而父子君臣之道皆得焉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6a 页 WYG0167-0762c.png

美之大者也
王将以爱易世子犹可谏乎与其率诸侯以会孰若
率以諌諌则王知众心之同矣能弗从乎今桓公管
仲挟彊大之势而要结诸侯私与世子会世子亦不
俟君父之命而私出与诸侯会虽定世子之位而亡
礼所亡滋多君子称五霸功之首罪之魁谓此类也
非邪会盟虽同地然会于夏而盟于秋以时则远矣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6b 页 WYG0167-0762d.png

郑伯逃归不盟 首止之盟善也犯众不盟是以为贬
故特书曰郑伯逃归
首止之盟非美也何以责郑伯之不盟曰郑伯以王
室懿亲位为藩辅进则宜以道正天王陈匡救之忠
退则宜以礼佐齐桓伸辅翼之谊一言而世子之位
定其道光矣乃从君之邪志乐于从楚遁逃苟免匍
匐乞盟故书逃以贱之耳岂曰齐桓之盟为可从哉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7a 页 WYG0167-0763a.png

人不子也不正其杀申生而立之也春秋书此以明献
公之罪
里克弑其君卓 里克欲以中立自免是谓持禄容身
速献公杀适立庶之祸者故成其君臣之名以正其弑
逆之罪
奚齐未立故称君之子卓则既立矣故称弑其君体
自当尔曰前罪献公后罪里克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7b 页 WYG0167-0763b.png

前此书齐侯来献戎捷胡氏曰献者下奉上之辞书
来献者抑之也至于楚则何独不然是故书楚人书
来献捷而抑荆蛮尊中国之义著矣不言宋者杜预
以为秋伐宋冬来献捷事不异年从可知也其说近
之要之此非大义所在也
天王狩于河阳 按左氏晋侯召王以诸侯见啖助谓
以常礼言之晋侯召君名义之罪人也其可训乎若原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8a 页 WYG0167-0763c.png

特书狩于河阳既为王讳之又为晋解之于以见春秋
忠恕也
夫诸侯见于天子其官司仪卫所以自从者有先王
之节制在必不敢盛徒众耀兵甲以震惊王之侍御
也虽彊大而恭顺亦何嫌之有晋文之不朝非自嫌
也惮于入观而将假王宠以誇诸侯也故曰以臣召
君不可以训而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既以存君体亦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8b 页 WYG0167-0763d.png

则跋扈之臣恃彊胁主孰非忠者而仲尼且曲笔以
顺其情是春秋方为乱臣贼子文过也曹操朱温之
徒劫迁其君者又何诛焉贼经而害义莫甚于斯言矣
及公子瑕 公子瑕未闻有罪而杀之何也元咺立以
为君故卫侯忌而杀之也然不与卫剽同者是瑕能拒
咺辞其位而不立也不与陈陀同者是瑕能守节不为
国人之所恶也故经以公子冠瑕而称及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9a 页 WYG0167-0764a.png

拒咺守节吾求之经与传乃不得其事庸非以臆断
者乎敞之说据经为合未可废也(刘敞曰瑕已为君/当与卫剽同不当)
(冠公子而名之即以为国人不与诸侯不助者当与/陈佗同不当仍冠公子也瑕冠公子此其不君明矣)
(假令元咺实立瑕者犹当书云卫杀其公子瑕及其/大夫元咺以正其君臣之名无为先咺以及瑕也)
文公
大事于太庙跻僖公 大事祫也合群庙之主食于太
庙升僖于闵之上也闵僖二公亲则兄弟分则君臣以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19b 页 WYG0167-0764b.png

尊故左氏则曰祀国之大事而逆之可乎子虽齐圣不
先父食久矣公羊则曰其逆祀先祢而后祖也榖梁则
曰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夫有天下
者祀七世诸侯五世说礼者曰世指父子非兄弟也然
三传同以闵公为祖而臣子一例是以僖公父视闵公
为礼而父死子继兄亡弟及名号虽不同其为世一矣
先师太常钱公曰按左氏以闵之为君也僖实为臣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0a 页 WYG0167-0764c.png

引孙不先祖稷不先帝姊不先姑皆所以明臣不得
先君之意初非有所谓祖祢昭穆之云也至公谷则
或以祖祢或以昭穆言之而胡氏遂并述左氏以为
證谓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世次惟一而不知左氏
之说不然也或曰君臣犹父子也僖尝臣于闵而又
继其位独不可以父子言乎曰是固然也然遂以兄
弟为父子而使昭穆异焉则又紊伦序之常损世次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0b 页 WYG0167-0764d.png

为父子也则不可王文恪公曰大事于太庙升僖于
闵之上是以臣而加君故春秋书跻以讥之而非父
子昭穆之谓也故范宁引旧说曰以昭穆父祖为喻
孔颖达曰闵僖不得为父子同为穆耳升僖先闵是
位次之逆非昭穆乱也今谓闵祖而僖父是以兄而
父乎弟也而可乎礼兄弟不相为后盖兄弟一体无
父子之道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天秩之次不可易也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1a 页 WYG0167-0765a.png

而祧则小乙之祭不及其父矣唐之穆宗宣宗皆宪
宗之子如各为一世而祧则懿宗之祭不及高祖矣
吾以是知其必不然也晋贺循之议曰殷之盘庚不
叙阳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昭穆父子位也若兄弟
满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世数不足何取于三昭三
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哉温峤亦曰凡言兄弟不相入
庙曾非礼文若一庙自为一世则祢有不祭是庶人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1b 页 WYG0167-0765b.png

者亦可见人心之所安天伦之不可紊矣曰兄弟一
世则闻命矣其祭也犹同一室乎各自为室乎曰亦
同一庙而已礼兄弟共食则虽四世三世一庙可也
同位异坐前代皆然曰同位异坐其次也如之何曰
是有君臣之先后焉而年之长幼有不得论若世之
同堂异室以西为上者亦庶乎其可也
晋侯伐秦 晋人三败秦师见报乃常情耳而穆公济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2a 页 WYG0167-0765c.png

之甚也襄公又报之于常情过矣而得称爵何也圣人
以常情待晋襄而以王事责秦穆所以异乎
以常情待晋襄以王事责秦穆信乎此求其说而不
可得从而为之辞非圣人之心也圣人之心犹权衡
焉锱铢无所偏重避彊击弱尅核于君子而阔略于
小人则何贵于仲尼之为春秋矣前乎此者郑伯克
段于鄢传曰专目郑伯罪在伯也吾恶知今之爵晋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2b 页 WYG0167-0765d.png

克纳传曰此赵盾也闻义能徙故为之讳吾恶知今
之人秦伯也非讳词乎昔之君子有言春秋无达例
如以例言则有时而穷矣惟其有时而穷也是故求
其说而不可得从而为之辞
宣公
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有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
贬绝以见恶夫人与有罪焉则待贬而后见故不称氏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3a 页 WYG0167-0766a.png

夫人援成风故事即以子贵为国君母斩焉在衰服之
中请昏纳妇而其罪隐而未见也故因夫人至特称妇
姜以显之槩指为有姑之词而不察其旨则精义隐矣
文有声姜宣有敬嬴成有穆姜在焉故三君之娶皆
称妇以别于君母所谓有姑之辞是也夫敬嬴之罪
固大然徒称妇姜亦何足以显其恶哉若夫人之氏
不氏则文有衍缩耳以为与有罪焉亦过矣女子从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3b 页 WYG0167-0766b.png

公子遂如齐 宣公篡立大夫有以死争者矣然削而
不书者以叔仲惠伯死非君命失其所也
人臣死难而必以君命则其得死者鲜矣惠伯之死
盖匹夫之谅弗能为有无者故不足书也不谓其非
君命也
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赵穿手弑其君董狐归狱于盾
其断盾之狱词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亡而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4a 页 WYG0167-0766c.png

复雠而不释也然后臣子之事终
桃园之弑操刃者穿而主谋者盾史狐据其实而书
之其折盾之词曰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盖
以是證盾之主谋乎弑也不谓盾非弑君而以二端
故加之恶名也左氏不得其意而谬为仲尼之言谓
盾为法受恶又云越竟乃免其诬圣人而失良史之
旨甚矣知道君子亦何取于此以汩乱圣经邪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4b 页 WYG0167-0766d.png

死生当其可而止尔泄冶之尽言无隐不愧乎史鱼之
直矣方诸比干自靖自献于先王则未可同日而语也
冶虽效忠其犹在宋子哀鲁叔肸之后乎故仕于昏乱
之朝若异姓者如子哀洁身而去可也其贵戚耶不食
其禄如叔肸善矣
夫泄冶之书名而无褒词何也春秋之中大夫见杀
未有不名者而泄冶恶得不名然书杀其大夫而见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5a 页 WYG0167-0767a.png

冶者皆惑于左氏之谬说所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者吾以为此非孔子之言特世之鄙夫志乎苟免者
妄为之也夫以荀息之从君于昏徒不食其言耳孔
子犹取之况泄冶哉或曰泄冶贤矣奚不能为子哀
之去也曰是或一道也虽然臣之事君荣其宠禄任
其大节有淫慝兴而无改焉又求去之贤者而皆若
是君谁与为国矣抑泄冶不得如子哀将不得为比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5b 页 WYG0167-0767b.png

乎而子一之何也曰异姓则不得諌也与哉古之死
忠者岂必皆其亲昵俾夫人者食焉而弃其事又自
诡曰我非同姓以求免于君子之议者则子之说启
之矣
同盟于断道 继道之盟诸侯同心谋欲伐齐释其愤
怒非有不得已而要之者也故书同
晋使郤克徵会于齐齐妇人笑其跛郤子怒而先归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6a 页 WYG0167-0767c.png

鲁卫伐齐之请又在其后今谓此盟为同心谋齐释
其愤怒与左氏谷梁二传皆不同(谷梁以妇人之/笑为成元年事)
春秋胡氏传辨疑 卷上 第 26b 页 WYG0167-0767d.png

春秋胡氏传辨疑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