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1359-0274a.png

古文集成卷三十九 宋 王霆震 编
前已集一
论
封建论(柳子厚/)
迂斋批(以封建为不得已以秦为公天下之制/皆非正论所以引周之失秦之得證佐)
(甚详然皆有说以破之但文/字绝好所谓强辞夺正理) 东莱批注增入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1359-0274b.png

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
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不取/封建)势不可也势之来则其生
人之初乎(吕曰/起伏)不初无有以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应/势)
(不可/一句)彼其初与万物皆生(直推向/前去)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
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
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此等议论/自不可破)其智而明者所伏必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1359-0275a.png

焉(此说乡胥/里师之属)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
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
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有大
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
率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有大者方伯连率之
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此说天/子○吕)
(曰结一/段意)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1359-0275b.png

子自天子而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
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吕曰封/建本意)夫尧舜禹汤之事
远矣(省/文)及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
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吕曰/密)轮运而辐集合
而为朝觐会同离而为守臣捍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
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
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国语周语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1359-0275c.png

(鲁人率懿公而立伯御三十二年/宣王伐鲁立孝公诸侯从是不睦)陵夷迄于幽平王室
东迁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左宣/三年)
射王中肩者有之(左桓/五年)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左隐/七年)天
下乖盭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
公侯之上耳(历数封建之失盖其意不/喜此制○吕曰结周语好)得非诸侯之盛
强末大不掉之咎欤判为十二(十二诸侯/见史记表)合为七国(七/雄)
(见史/记)威分于陪臣之邦(吕曰如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韩魏赵为诸侯等事是也)国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1359-0275d.png

(周君尽献其邑庄襄王元年/东周谋秦秦诛之尽入其国)则周之败端在乎此矣秦
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史秦/始皇)
(纪/)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
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明明是取他郡县又见有许多失处/却推向他处去以为非郡县之过)亟役万人暴其威
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
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吕曰谓陈胜/吴广之徒)人怨于下而吏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1359-0276a.png

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
宗子封功臣(前汉诸/侯王表)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
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匈奴/传)后乃谋臣献画而离
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
叛郡(吕曰谓吴楚之/属事见本传)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十分/取之)继汉而
帝者虽百代可知也(此句言州/县之制)唐兴制州邑立守宰(唐/地)
(理志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1359-0276b.png

将而无叛州(言州与郡不叛州县之利可知○吕/曰谓魏传卢龙之属事见藩镇传)州县
之设固不可革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
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
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
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
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其一失在于制不在于
政周事然也(出脱○吕曰间架○事/见史记十二诸侯世家)秦之事迹亦断可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1359-0276c.png

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
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吕曰/事见)
(史记赵高/李斯传)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
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吕曰/淮南)
(厉王孝文六年谋反废徙蜀/楚王戊孝景三年反诛之类)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
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县可谓理且安矣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1359-0276d.png

(传/)闻黄霸之明审观汲黯之简靖(并本/传)拜之可也复其
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吕曰上四人下三/句结得用事法)有
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
不法朝斥之矣(此固郡县之得/然失亦在此)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
王之纵其令乱其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
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
违矣下令而削之(只因汉有许多不好/事故子厚得以为辞)缔交合从之谋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1359-0277a.png

削其半民犹瘁矣(吴王/濞传)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
事然也(吕曰/间架)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
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
建而延秦郡邑而促(贾谊治安策夏为天子十有馀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馀世而)
(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
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而不革(通典职/官篇魏)
(王公侯伯子男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凡九/等晋亦有王公侯伯子男又有开国郡公县公郡侯县)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1359-0277b.png

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或者乂以为殷
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
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者也(应前封建非圣/人意也一句)盖以诸侯
之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
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皆是强辞初非正理然/就其说中可谓警策矣)徇
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以不得已也夫不得
已非公之大者也(从不得三/字缀下来)私其力于已也私其卫于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1359-0277c.png

也(吕曰承/得好)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十分取之/有激之论)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
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
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
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
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吕曰罪/封建)岂圣人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1359-0277d.png

复古王者之制论(胡澹庵/)
荀卿知有三代而不知有一王之法知天之无王而不
究尊王之义知矫革时弊而适以启天下之纷纷呜呼
卿乎以春秋之义责之则不免为罪人也卿之复古之
说曰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谓复古当以三代为准
也谓天下之无王可闵也是直以矫革时弊自任亦有
意乎春秋而作也愚谓卿之意则善而其说则疏也夫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1359-0278a.png

言大论谁不自期以皋陶稷契亦谁不许其君以尧舜
三代言则高矣其尚论古人则善矣幸而偶合古人之
尘迹亦足以耸动时主之观听矣然鹿豕鱼鳖世所珍
者人子谁不欲献于亲而居山者不能致鱼鳖居泽者
不能致鹿豕于其所不能致而必曰吾须此为吾亲之
养孰若即吾所居以求可致之物常不阙于孝养哉是
则尧舜信古也三王信古也势若不可行则徒胶空文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1359-0278b.png

之法之说客有难者曰子以春秋责卿似矣若如子言
是簠簋可去而盘杅杯桉当御矣韶濩可抵而箜篌笙
笛应奏矣春秋何取也曰春秋非恶夫异代也恶夫崇
饰前古之虚荒诞幻以弃灭当代之旧制者也凡人之
情贵耳贱目为朝夕所常见者人皆不注视也一睹古
人之怪珍则且惊且愕抱乌号之弓以为古则必以彤
卢之制为可贱保曲阜之履以为古则必以革舄之制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1359-0278c.png

贱世之好为谲怪者往往慕羲皇之高踪蔑视祖宗之
制度不啻脱屣今日变某事明日复某政改削更革略
无顾藉遂使先朝百年之基业为之一空呜呼信如卿
言三军鲁所当去也郊祀鲁所当用也逆祀鲁所当行
也春秋不当书而讥之也曰吁子责卿亦甚矣卿非不
知国家自有制度也谓凡非雅声者举废也凡非旧文
者举变也凡非旧器者举毁也以是为可以复三代也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1359-0278d.png

器未害也春秋所最害者正谓兵暴而非古刑烦而非
古赋敛用度之非古故凡书伐某侵某战于某者谓某
兵暴而非古也书放大夫杀大夫者谓其刑烦而非古
也书初税亩作丘甲者谓其赋敛用度之非古也不闻
书曰废某声变某色毁某器然后为复古也必如卿言
是犹饥渴滨死而投以大羹元酒曰此其古也古则古
矣其不顿仆饿踣者几希其谓复古而适以害之春秋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1359-0279a.png

岂无取于古欤曰为此说者何休也仲尼无此言也晋
铸刑鼎仲尼专以唐叔之法度责之不闻其通称三王
也季孙问田赋仲尼专以春秋之典责之不闻其通称
三王也属刑古良法纣行之则弊肉刑古良法汉行之
则弊井田古良法唐行之则弊三代法非本弊也后世
不能复三代也故仲尼尝论夏商损益之理矣至春秋
则一以周典断之谓其欲兴复文武之绪不当杂以异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1359-0279b.png

周之遗典也是未尝不尊一王之法也谓春秋必通于
三王者此僻儒之迂论也以是又知卿言之谬也呜呼
荀卿闵天下之无王似亦有意乎春秋之作者而复古
之论迂阔如此后世执其说以败乱国家者十常八九
且如褒赏一功臣直引周公锡山土田以为故事至用
兵则直援春秋车战以为法翘然远追遐想掇取古人
空谈以欺其君漫不知何许有得所谓终日食龙肉而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1359-0279c.png

灭其书于其师反眼若不相识及观斯之相秦奋不顾
患焚烧夫子之六经则变古也暴灭三代之诸侯则变
古也列都会而废封建则变古也破坏周公之井田则
变古也是必尝用荀卿复三代之说高而难行遂至大
坏先王之法以甘心焉其父杀人其子且必行劫李斯
师事荀卿而遂乱天下亦卿之诡辞怪说有以激之也
吁春秋必谨始盖重夫始为患者也卿其始作俑者乎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1359-0279d.png

复井田论(林之奇/)
齐宣王一悟仁术而可语王道之本滕文公一明性善
而可与兴井田之制孟子车辙未尝淹留于一邦徜徉
乎梁宋翔骛乎邹鲁或邈而退或言而退或仕不得志
而退其所拳拳者莫若齐足未尝履其庭而心已亲者
莫若滕吾观孟子童而习之壮欲举而行之而视王道
若可掌上而为之一日不遇则皇皇然不暇安席惟恐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1359-0280a.png

齐宣发明者独详于他国为滕公规画者又详于齐宣
圣贤不私于齐滕必矣呜呼欲复古者亦可以知复古
之由哉古先圣明致太平恢远业非一道也其大者曰
井田井田一法富民之薮也安民之基寓兵之府也兴
礼乐行政教之本也有如是之良法而秦人忍坏之秦
人何愚也非愚也功利之心夺之也由汉而下莫有能
复之者又不惟一功利之心夺之也夫已成之法心有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1359-0280b.png

之如回天井田之法不幸而复于新氏之世幸而遗意
粗见于太宗之时使庸医用药必能废药使贱工御马
必能废马井田复于新氏必废于新氏何也井田之法
废于秦而井田之利未尝废于秦一经新氏之害而民
闻井田如畏豺虎夫安得而不废汉复为东尚二百年
未尝敢有一人谈古制于朝者独荀悦慨然明其利害
犹有难行之叹盖欲得如高祖光武之时然后可以为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1359-0280c.png

宋齐而下吾何望焉千百年间乃有一元魏之主其施
设快人意然而元魏之主非深知古也特果于立事而
适当时之可者也元魏不足言而为太宗太平基地可
喜也元魏有可喜太宗乃有可恨太宗宜三代矣而卒
不三代愚故曰井田遗意幸而粗见于太宗之时也太
宗以来议者皆曰井田可复矣可复而不复则亦有说
乎愚前所谓既坏之馀有一毫不得于心则复之如回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1359-0280d.png

主之心术以尧舜三代之臣而致其君为尧舜三代之
君必能尽尧舜三代经纶天下之道智者规之仁者虑
之强者达之天下井井乎其成周矣
古文集成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