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60829a 页
卷二 第 1a 页 0525-054.png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薄兼/括州缙云县令朱弁正仪注)
精诚篇(精首研几至性诚者全素至/明济此二名则可感于物通)
(于道/也)
老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星辰朗
阴阳和非有为焉斯至精之感也亦不知其
所以然如有真宰存焉正其道而物自然万
物各有夭然之道但能成顺于彼而不犯之
则物得其性皆自治矣阴阳四时非生万物
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天之恒德物之常
卷二 第 1b 页 0525-055.png

生矣神交则机感气合则形生欲妙其原而
精诚可察也夫道者藏精于内绝欲之故栖
神于心去累之故静漠恬淡悦穆胸中和而
无怀也廓然无形寂然无声体乎道者则有
无迹之化不言之教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
人各治故无事无为故无人无隐士无逸民
治与道合何所隐逸无劳役无冤刑无为无
私岂至冤役天下莫不仰上之德像主之旨
圣人在上天下皆服其清静之德效其无欲
卷二 第 2a 页 0525-056.png

人见之也德以顺成故远迩皆化也推其诚
心施之天下而已心诚则物应也人君推诚
罔有不应故赏善罚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能
行者精诚也诚信素著则政令将行赏罚无
私故百姓知劝令虽明不能独行必待精诚
也故总道以被民弗从者精诚不包也精者
必良诚者必应
老子曰天设日月列星辰张四时调阴阳三
光四气未始相待禀乎自然皆独化耳日以
卷二 第 2b 页 0525-057.png

物也莫见其所养而万物长物禀自生无所
养者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万物亡物禀
自化无所杀也此谓神明也不测其由之谓
神变化必然之谓明是故圣人象之其起福
也不见其所以而福起天下之福在乎圣人
之道行也德与时合安有迹哉其除祸也不
见其所由而祸除将存道行之福理有蒙否
之祸及圣功养政亦无得而见焉稽之不得
察之不虚考无除起之由察有祸福之实日
卷二 第 3a 页 0525-058.png

济其事若岁之成德寂然无声潜感而已一
言而大动天下谓精诚也是以天心动化者
也无心能感之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
黄龙下凤凰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
不波涌诚至于明故有此应逆天暴物即日
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谓气过节昼冥
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诊气上蒸故有此
变天之与人有以相通灾瑞因所感也故国
之沮亡也天文变世惑乱虹晚见万物有以
卷二 第 3b 页 0525-059.png

失位之象也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
不可以强力致也至精至诚方可为治故大
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
合灵与四时合信怀天心无其私心抱地气
顺静为气执冲含和执冲以定万机含和以
御群有不下堂而行四海德泽之远变易习
俗民化迁善若生诸已能以神化者也致之
在我非以神化孰可任哉
老子曰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亏其身斯人
卷二 第 4a 页 0525-060.png

无私孔明至诚感之复无不应则遭争迫难
莫不以诚而通虽未全乎自然斯亦一时之
得耳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谓以
精诚为宗则无不成也死生同域不可胁陵
能齐生死者不可以死胁也又况官天地怀
万物反造化含至和而己未尝死者乎夫知
死生同域尚不至轻惧而况体道之士包总
天地复化合和与造物者为人而有不亡寿
者矣精诚形乎内而外谕于人心此不传之
卷二 第 4b 页 0525-061.png

言传所及耳圣人在上位怀道而不言泽及
万民故不言之教茫乎大哉夫中虚则物顺
身正则民效日用之化不其茫乎君臣乖心
倍谲见乎天神气相应微矣君为治化之道
臣为代终之者损益同事休戚同运而异心
滋诈使戾气上蒸则神化之道固无相应者
也此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上谓不言之
教下谓不道之道夫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
者言无事焉政教多方赋役多事则近者不
卷二 第 5a 页 0525-062.png

为不呼而自应圣人无事不就而自亲也唯
夜行者能有之默用之与阴德最近于道故
却走马以粪夫嗜欲奔流亦走马之谓粪者
可以肥养萌芽也故明君外却戎马之走以
肥农圃内除奔流之欲以养道德也车轨不
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端拱坐治而
化驰远方默用无迹是居陆能沈也天道无
私就也无私去也无亲疏私故不涉去就也
能者有馀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能
卷二 第 5b 页 0525-063.png

无能而凶也是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
同乎大和而持目然应者为能有之天道之
心时理俱协斯大和之谓也人君绝智巧以
同和持无私以应物则可任乎守天下也
老子曰夫道之与德若韦之与革远之即近
近之即疏稽之不得察之不虚夫道德者用
寄于有无韦革者声之于虚实感则自应求
乃无方固心智之莫量况耳目之能及也是
故圣人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万物不伤
卷二 第 6a 页 0525-064.png

得之也乃失之也存所得于胸中则失其妙
用矣其失之也乃得之也至虚乃鉴故通于
大和者闇若醇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若未始
出其宗是谓大通夫甘醉醇酎尚全安息之
分冥顺中外固通天地之和若放心于自得
之宗游神于混茫之际虽迹与物接复何碍
哉此假不用而能成其用者也世以恩情智
为不用今假此不用以偶千变万化之用也
老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调日月之行治阴
卷二 第 6b 页 0525-065.png

上下斯制作礼法也昔黄帝之代民丧真淳
情伪攸生智力将在遂至仰观俛察治变无
为诚乃利于当时莫知万世之弊矣使强不
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
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
不闇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市
不豫贾然而所治之功著也当于此时日月
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礼昌凤凰翔
于庭麒麟游于郊然而有为之德应也虙戏
卷二 第 7a 页 0525-066.png

动用不越天网故籍寝皆方绳也秋物成实
冬物伏藏则反本耳是以圣人因二时之杀
约成全孝复本之德耳负方洲抱圜天道周
天地阴阳所拥沈不通者窍理之德合大和
气自治矣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天
地既泰灾自灭矣其民童蒙不知西东行迹
迹视瞑瞑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生已见道
原篇浮游汎然不知所本罔养不知所往未
亲其亲故寄物为本寄即寄故本无所往浮
卷二 第 7b 页 0525-067.png

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未知相任功
揆天地无为之功故比天地至黄帝要缪乎
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名不彰其
功功已彰矣不扬其名名已扬矣且黄帝伐
蚩尤于涿鹿之野虽除害物归乎太祖而未
让之迹已著于将来要缪卑小之貌隐真人
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天尊地卑春生秋杀
盖自然之理也而黄帝法像尊卑以垂衣裳
揆度时序以行杀伐明真人之道而已隐丧
卷二 第 8a 页 0525-068.png

故消灭也若同德于天则智巧之类自为弃
物也
老子曰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
所立身不宁是非无所形唯身之安静方能
自正是非之理也是故有真人然后有真知
去俗之妄知而真知见也其所持者不明何
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与夫持世俗之妄知
以明真知者难矣所谓真知者无是非之知
也则世人是非之知何能真知是不知哉积
卷二 第 8b 页 0525-069.png

重货厚泽则积惠耳举大功显令名礼君臣
正上下明亲疏存危阙继绝世立无后者义
也此皆裁断以合其宜闭九窍藏志意弃聪
明反无识夫若是者乃尽摄生保性之理芒
然仿佯乎尘垢之外道遥乎无事之业芒然
无知在乎名利之外随遇而适得丧不能累
也含阴吐阳而与万物玄同者德也顺阴阳
之太常与物性而同得乃德也是故道散而
为德德溢而为仁义溢犹失也仁义立而道
卷二 第 9a 页 0525-070.png

谓也故出于自然方月太上之位矣夫德之
将立则所依之迹著矣著而保之使不溢者
未之有也是以过由仁义焉夫由仁义以治
物则诱慕之教大县于世而自然之道无得
之德斯不亏乎
老子曰神越者言华德荡者行伪夫神以鉴
物德以全行故神之忽越则言之失实德之
流荡则行之亏真也至精亡乎中而言行观
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一至越荡则中无
卷二 第 9b 页 0525-071.png

物役不能自全耳又曰中无精诚而言行居
所观之地则蔽伪百姓使彼循无行之政效
苟利之法贤者以多讳而避迹愚者以日习
而成性斯乃有位者之不恒而以身役于物
也精有愁尽而行无穷极所守者不定而外
淫于世俗之风愁犹耗也役于物故有耗尽
之时矣且举楷皆行何可穷极以不全之精
应触类之行本且未定宁免淫于俗哉是故
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其仁义知九窍四
卷二 第 10a 页 0525-072.png

体道以成心术者则仁义之功外自著矣保
精而以神遇者则形骸之宜内自安矣且一
物将间未可称游今内外俱顺斯圣人之游
也哉
老子曰若夫真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不知
所碍游心乎大无不知所有驰于方外不知
所累行于无门不知所由听于无声视于无
形惟寂惟默游之真者不拘于世不系于俗
物系者乃非游故圣人之所以动天下者真
卷二 第 10b 页 0525-073.png

非动哉故体真之士不过至于是矣贤人之
所以矫世俗者圣人不观也高行清节情性
外饰上诱下纂得非矫哉故大化之圣不窥
观于是矣夫人之拘于世俗必形系而神泄
故不免于累形系者礼法所拘也神泄者智
虑所散也泄而不已神将丧也系而不已质
将困也既困且丧宁非累于生之大本哉使
我可拘系者必其命有在乎外者矣信然也
若使我定为礼法所拘则天命之分全属于
卷二 第 11a 页 0525-074.png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
四域恬神自化知则民诈怀其仁诚之心甘
雨以时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
时考终岁献贡君能诚动于天仁泽于下故
天为之应民为之顺百官不旷有司之职九
州岁致任土之贡者也养民以公无为乃尔
威厉不诚不严而肃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
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夫适
于民性安于俗业则奸何由而起也此圣人
卷二 第 11b 页 0525-075.png

量即下贪功而无让君欲无极则臣下叨窃
其功名者也民贫苦而分争生税敛多端民
贫苦也困迫固分争矣事力劳而无功作无
用之器物也知诈萌生盗贼滋彰知诈所以
萌生上好利之故也求利无止欲不盗不能
济矣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喁
政苛者即民乱水尘浊鱼不能游乐故憣喁
以求息政烦苛民不复安业故苟生以成乱
也上多欲即下多诈遂设诈以奉上欲上烦
卷二 第 12a 页 0525-076.png

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
火不以道德为治而以刑法为政斯增乱之
术者也故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简则易
从故可治也少则常得故皆赡也不施而仁
静则各全不言而信顺则自应不求而得足
则无争不为而成任则皆成怀自然保至真
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
所修者本也修身则民正内诚则外应
老子曰精神越于外智虑荡于内不能治形
卷二 第 12b 页 0525-077.png

为物役则反害精神以资智虑而形亏生理
固亦宜焉神之所用者远即所遗者近矣自
远越其神则近遗其形故不出于户以知天
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言其神全者也夫以
气听万物之情可知以神观万化之理可验
三才之内精诚感通宁假户牖之所窥观也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役动不已弥丧真知
此言精诚发于内神气动于天下也
老子曰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
卷二 第 13a 页 0525-078.png

亟数也冬阳夏阴物性归之而四节数迁未
尝不尔尽自然相感之道也窈窈冥冥不知
所为者而功自成夫可得其由者非窈冥也
谓阴阳之功日新莫测也待目而照见待言
而使命其于为治难矣皋陶喑而为大理天
下无虐刑有贵乎言也师旷瞽而为太宰晋
国无乱政有贵乎见者斯不待目而照见也
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推诚者
不召而应任能者不察而明圣人御天下宗
卷二 第 13b 页 0525-079.png

者诚之表故奉化于上言者实之华故未信
于下也故人君好勇弗使斗争而国家多难
其渐必有劫杀之乱矣人君好色弗使风议
而国多昏乱其积至于淫佚之难矣上化于
下理之然也故圣人精诚别于内以其内著
故称别也好憎明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
明指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
奸内无精诚法令不能行于外也唯神化为
贵贵乎无迹而化精至为神精之所动若春
卷二 第 14a 页 0525-080.png

德无怨若二气之行焉故君子者其犹射也
于此豪末于彼寻丈矣发矢有豪末之差至
的则为寻文之失也言精诚有织芥之难其
于感也不亦远乎故治人者慎所以感之
老子曰县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
不抱也夫人君推诚于外则物信而无犯恃
智为治则民诈而苟免虽复县法以禁暴设
赏以劝善亦未足变于浇风薄俗也故听音
则知其风情动则声发成文则善著然听音
卷二 第 14b 页 0525-081.png

其乐则知其俗乐之为体和民导政宫徵不
杂以敛事物然有治乱之所感气候之所宜
则方俗因可知矣见其俗则知其化百姓所
好尚直由君之化耳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
地神踰方外令行禁止抱至真效丹诚则天
地随感而动况于人乎是能化备八方之外
法在心施之地也诚通其道而达其意虽无
一言天下万民禽兽鬼神与之变化诚能通
达是道虽幽暗异类孰能不与之相感哉故
卷二 第 15a 页 0525-082.png

上也民不忍欺治之得也一至诛劝政之末
也
老子曰大道无为体寂漠也无为即无有体
亦无形无有者弗居也无定方所弗居者即
处无形无所不在无形者即不动虚故不造
不动者无言理绝名迹无言者即静而无声
无形名迹既无影响何有无声无形者伣之
不见听之不闻耳目者唯止于形声之上是
谓微妙体则幽微用成玄妙是谓至神为能
卷二 第 15b 页 0525-083.png

若存是谓天地之根道体虚寂生化无方绵
绵不穷故为大块之本也道无形无声故圣
人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夫道本无质声何
立哉盖圣人强取途路之形以字无名之体
一以指归万象一以通贯性命虽一句胜言
而形声辄具天下所适莫不由之天地之道
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天地至大以微为
本象物至多以一为始天子以天地为品以
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上天降圣子
卷二 第 16a 页 0525-084.png

贵贱之资则可以至德圣人功济区宇盛名
威势肃服寰海也二德之美与天地配且而
与天地为品万物为资成斯贵大之二德自
可比配两仪矣然其子于天莫非立德之地
而称此位为德者亦所宜焉故不可不轨大
道以为天下母既德位配乎天地即动用侔
于造化安可不轨法大道处无为之中使夫
夭下日用而不知也
老子曰振穷补急即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
卷二 第 16b 页 0525-085.png

固不免有仁惠之浮名义济之小利世无灾
害虽圣无所施其德向使天下各得则圣人
之德何所施为也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
功君臣父子各当其分则贤人之功成立无
所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
知寝说而不言天下莫之知贵其不言者夫
有立德之迹非含德也循道而往非抱道也
以其至乃称至人盖推诚于中任之自正者
耳虽知鉴无穷而寝言玄默故尸居环堵之
卷二 第 17a 页 0525-086.png

道哉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可物之道者非自然之常道也可命之名者
非静体之常名也故至人不处著于竹帛镂
于金石可传于人皆其粗也功名书于竹帛
典法刊于金石皆有迹之功非无为之道较
而论之信粗矣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
异路而同归同济治之心异政化之路末世
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取成
事之迹跪坐而言之教其迹者固不周物徒
卷二 第 17b 页 0525-087.png

义者适足感时非致治之要也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精
之为用无迹而物化非名言所及也圣人不
降席而匡天下情甚于 呼也任乎精诚其
化如响故端天下正矣故同言而信信在言
前同立言而独见信者此以其诚信素著也
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同出令而独施行者
由其诚副于令民皆从之圣人在上民化如
神情以先之也以其信在言前诚在令外故
卷二 第 18a 页 0525-088.png

殊也情犹诚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
爱之逾笃者情也婴儿岂知亲疏之利害也
然其慈爱弥厚则交感之道明矣故百姓无
知圣人无名但相感而顺也故言之用者变
变乎小哉言教之化不能变俗不言之用者
变变乎大哉精诚之感夭下皆化信君子之
言忠君子之意由信傃智莫不顺其言以诚
至明莫不副其意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
外贤圣之化也夫感道内著化功外应也贤
卷二 第 18b 页 0525-089.png

抱君子之能君子阐圣人之化耳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
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夫为臣子者
岂钓忠孝之名以赴君亲之难然恩义感中
则自有忘生徇节之事矣君子之憯怛非正
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君子怀仁憯
恒于世非苟尚之直自中出然不察其俗而
教导之则失于政矣夜行圣人不惭于影故
君子慎其独也圣人无私君子居政故虽处
卷二 第 19a 页 0525-090.png

期远塞矣自得为近物应为远舍其自得远
岂通哉故圣人在上即民乐其治在下即民
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圣无私属而以
当济为志以济之无极是称志焉然亦非立
志之志也故其在位居方百姓莫不安其德
教慕其诚素也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勇者
气也气出乎诚而三军众心为之僻易向非
义勇之气感激之分虽临敌执兵然未能卫
卷二 第 19b 页 0525-091.png

中谓内外感会之际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
彼不载由其精诚未相接也不降席而匡天
下者求诸己也心诚则物应形正则物侥故
说之所勿至者容貌至焉夫言说之教所不
及者则正形之化而可及矣容貌所不至者
感忽至焉正形之化所不及者精诚之感而
必及矣感乎心发而成形内全而外自化形
精之至者可以形接而不可以照期形谓容
貌精谓情感二化之道期可接乎形类而不
卷二 第 20a 页 0525-092.png

精之能纯形之未正耳非其形正而能感化
于物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言有立教之宗事有
制作之本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若寡言既
丧宗本则蒡衍为害固不及保其静也害众
者倕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班
咈之巧有为也则名著而指断造化之巧无
为也是以用成而体全也故匠人知为闭也
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顺于变
卷二 第 20b 页 0525-093.png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事
异所顺化同所归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
乎欲利人也处此四异之际不忘乎利人之
忘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
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哀乐者主于中固非殊
俗所能异也夫歌者乐之徵也哭者哀之效
也精于中应于外故所在以感之矣歌哭者
得丧之验也夫治化之道顺其生则皆乐抑
其性则皆哀而群物怨畅之由莫非君上之
卷二 第 21a 页 0525-094.png

之所及亦远矣故华夷皆化也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性静而安有为者即伤
无为而治者加知以事故伤性本为无为者
不能无为也将有所存斯有为矣不能无为
者不能有为也既失已之静性安能治于物
哉人无言而神神精神也虚寂乃全用耳有
言也即伤无言之神者言以辩物神理而系
之故伤也载无言即伤有神之神者存无于
胸中乃心之不能虚也以是而碍则精神不
卷二 第 21b 页 0525-095.png

文子曰名可强立功可强成昔南荣畴耻圣
道独亡于己南见老子受教一言精神晓灵
屯闵条达屯难闵疾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
牢味道而饱德也是以明照海内名立后代
智略天地察分秋豪称誉华语至今不休所
谓名可强立者也事具亢仓子故田者不强
囷仓不满官御不励诚心不精将相不强功
烈不成王侯懈怠没世无名此篇玄旨尽以
精诚为宗文子恐世人但欲存诚而忘强学
卷二 第 22a 页 0525-096.png

藏其迹不见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进退
无难无所不通适于时变合于物理夫至人
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也喜而不
忘天下有害也怵若有丧性与理冥且无得
而无丧形与物顺故哀乐之若是也夫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乐以我之同物物亦不我异矣故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唯无心以
冥天下者故可为天下牢至人之法始于不
卷二 第 22b 页 0525-097.png

其陈迹故终不可及处于不倾之地以安静
为本积于不尽之仓以厚德为宗载于不竭
之府以自足为资出令如流水之原利物而
常顺使民于不争之官虚柔而治之开必得
之门由易故不失也不为不可成不易物材
而为也不求不可得不企所无之分也不处
不可久去乎骄盈不行不可复离乎执繁大
人行可说之政而人莫不顺其命命顺时从
小而致大命逆即以善为害以成为败大人
卷二 第 23a 页 0525-098.png

反此宜焉夫所谓大丈夫者内强而外明内
强如天地外明如日月天地无所不覆载日
月无所不照明大人以善示民不变其故不
易其常天下听令如草从风任道立德则善
之可示也因时顺性则令之可行政失于春
岁星盈缩不居其常政失于夏荧惑逆行政
失于秋太白不当出入无常政失于冬辰星
不效其乡四时失政镇星摇荡日月见谪五
星悖乱彗星出唯修德者无之春政不失禾
卷二 第 23b 页 0525-099.png

稼滋茂也夏政不失雨降时则降雨以时也
秋政不失民殷昌谷果成实民自殷之冬政
不失国家宁康冬阴安静政以顺之故宁康
也
通玄真经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