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径山痴绝禅师行状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四、《无文印》卷四
师讳道冲号痴绝武信长江苟氏子。
母郭氏尝梦经行木瓜树下,见其实累累,取其一而食之,占者谓当产奇士。
未几师生,丰上短下,资性绝人。
少长,以进士应诏不利,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礼修證,为落发。
师游成都,习经论大圣慈寺,已而以名相厌人,复弃其学。
绍熙壬子出峡,回翔荆楚间。
松源岳密庵之道于饶之荐福,径造其庐,以岁饥不受。
曹源生首众云居,亦密庵门人,松源以妙果举出世师,听其入门。
语有省,参堂,俾侍香,朝从夕游,老拳痛棒不少贷,平生知见至是都无影响。
曹源龟峰,侍行。
又三年,以偈辞,游浙。
其言有曰:「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痒处爬」。
京师松源灵隐,门严户峻,厉辞恶色,屡被折困,八阅月不得入室,而气不少贬。
或以失士告松源曰:「我已八字打开扶搭他,自是他当面蹉过了」。
闻其语,由是彻见。
侍曹源于妙果、龟峰时,嘻笑怒骂皆为人善巧方便,而后知二老之道超出情量,犹崩崖裂石,强弩发机,不可拟议,自此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
曹源领荐福逾月示寂,师低回诸老之门又二十馀年,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凡当时具大眼目者,皆入其室,声名暴白,所向户知。
潜庵光一翁如、痴钝颖、掩室开、浙翁琰,皆分半座,俾倡其所学。
嘉定己卯,由径山第一座应嘉禾光孝请,一香为曹源修末后供。
是庵元、即庵觉、逢庵原、无相范、石溪月皆在会中。
道闻于朝,忠献史卫王以堂帖除蒋山
濒江易涝,下田多无秋,师忍饥鸣道,行乞养士,居十三年无倦色。
虽足食如金山、承天,皆屡聘不就。
嘉熙己亥侍郎东畎曹公豳帅闽,闻师道望,以鼓山来聘。
未行,雪峰牒至,领事半年而天童诏下。
是岁大旱,东州尤烈,储无宿舂,分粒而食,士无饥色。
明年得岁,众集如海,法度修明,虽宏智盛时殆不之过。
育王虚席,摄住持事,往来说法两山间二年。
淳祐甲辰,有旨移灵隐
师谓灵隐乃畴昔大父密庵、伯父松源弘道之地,数十年来古风不竞,士气不作,思欲发挥家学,作兴后人。
志未及行,而世故有不满其意者,伐鼓告众,归隐金陵,不俟终日。
京兆尹遣属官追挽至苏台,不可;
朝命以虎丘俾养老,不就;
留守虚斋赵公以夫蒋山起之,不应。
戊申春,育王笑翁堪散席,朝论以大觉故家,不轻畀付,召师隐所。
使者三返,卒不奉诏。
明年二月,访丞相弘毅游公、侍郎沧洲程公公许霅川私第。
京尹闻之,走使迎至,留郡斋兼旬,以法华请开山,牢不可辞,以九月领事
秋八月径山诏至,师欲并法华辞,或谓不赴法华则不信,重违君命则不恭,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
师闻,幡然而作,留法华逾月,即登径山
未几,□膈间疾作,已不善饭。
涉春不瘳,然升堂说法,不废方丈职事。
二月末始不出,然说偈书赞、嬉笑言论如平时。
三月六日,手书龛记并遗书十数,且曰:「无准忌在十八,吾以十五即行,不能以瓣香修供」。
口占法语,缄寄塔所。
侍僧以遗偈请,麾斥不顾。
已而笑谓问疾者曰:「末后一句,无可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
或请书之,笑而不荅,即命纸笔,书辞众上堂曰:「世尊临入涅槃,告众云:『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毋令后悔,今日即有,明日即无』。
拈云:世尊平生用尽伎俩,临死之际,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
山僧则不然,要行便行,要去便去,八臂那吒拦不住」。
自是屏却医药,谢绝外事,至十四夜分起坐,移顷而逝。
师平生廉介,橐中无长物内帑赐币、天府遣赙,仅能成丧。
后三日荼毗,得五色舍利大如豌豆者无数,淘灰洗泥,无不得之,亦有得之草树间者。
其徒遵治命,奉遗骨以五月十九归葬于金陵山中。
学徒追慕不忍舍,中分其半,塔于照堂窣堵波之左,实是月二十四日也。
师内无城府,外无矫伪,处事应物,粹然一出于诚。
住山三十年,短褐勃窣,翛然如常僧。
河目海口,辩说无碍,不祈新巧,不尚险怪,纡馀宛转,劲直正大。
古人关键险绝谨严处,一经剖击,枝分条解,坦然明白。
端坐筹室,不以词气假人,虽饱参宿学无所容其喙。
闲居于书无所不,性淳直,不逆诈,有言辄受,或欺罔亦不尔较。
嘉定己卯,红巾叛蜀,豕突涪上,师之昆弟姊妹陵夷无几,父母坟庐或不免剽掠,万里望哭,无所纾其哀。
蒋山去东阳直六十里,中无招提,游东衲子最苦是役。
师住山日,缚茅玉山,为百世之藏,且谋买田饭僧,赞先世冥福,而资无所出。
京湖制帅无庵孟公珙、今京湖制置秋壑贾公似道京尹节斋赵公与缙,皆捐廪禄,以相其成。
师之决去灵隐与不赴育王,亦以是役未竟故也。
端、嘉以还,嘉定遗老相继逝去,自以身任大法之重。
论及宗门,则言涕俱出。
其登径山也,正欲贾其馀勇,收召后学,而病魔不贷。
石溪月灵隐来省疾,师升堂叙法门好,因言蜀本《宗派录》至密庵不书,遂至掩泣,闻者皆呜咽堕泪。
乌乎惜哉!
抑尝窃论,杨岐之道至圆悟、大慧而中兴,圆悟之道至应庵密庵而大行。
十数年来,大弘密庵之道于天壤间,若鼓雷霆而揭日月,师与无准二老而已。
二老出处同,师友同,然倡道垂教又有不同焉者,或以辩博,或以径约,天下之士皆信之不疑,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寿八十二,腊六十一。
门人高弟方兴未艾,他日当有僧中董狐者书之,兹不书。
申乞支旧米见底并巡仓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黄氏日钞》卷七二、《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五
照对某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曾申本司,大略谓转般仓新修,公田租米新创,以新仓收新米,凡仓之事,并合一新,乞赐备申朝省施行,闻至今未蒙从申。
今幸建台方新,所合再申,开具下项。
一、修仓必须先空其敖。
去年元申时尚有二十一敖宿米,自后节次支拨,督其兴工外,见今尚有一十四敖有米桩积,未可修动。
乞速赐尽数科拨,令敖眼空净,一体及时修整。
一、契勘本司自景定二年十一月内准省劄同提领此仓,元登承发运司见管在仓米六百四十五石七斗九升九合八勺八抄四撮〔一〕,自当时本司提领以来,截止今年景定五年三月二十四日终,节次共收江西帅漕两司并和籴镇江府诸项旧米一百一十一万八千一百五十一石二斗一升三合五勺八抄四撮,共支过九十七万九百一十三石四斗三升二合二勺八抄四撮。
内除淮东总所认桩米四千五百八十七石八斗七升五合外,合见管一十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九石九斗六合三勺。
窃照在法仓米桩积经月以上,每石许豁耗米三釐。
但仓场积弊,利于糊涂,不曾逐敖支绝,随时申数。
其在发运司提领之日,既以手籴手运,子母一家,间有耗折不及三釐者,例欲援豁以为赢馀,不与讨见分晓。
及自本司同提领以来,又不知仓场首尾,鞭长不及马腹,不过就用仓场申上之数,亦无从计见分晓。
今幸修仓之便,旧米一颗一粒须用支绝,合与逐敖讨见耗折实数,随多逐少,依实理豁。
其势度不至耗及三釐,自此一番清彻之后,公田米入仓,重新起头,候逐敖支绝,即时申有无耗折、多少实数,永免仓场前后衮杂之弊。
一、本仓天、地字两敖见有地板亦渐损坏。
盖元初诸敖无不以板铺地,今亦间有阁棂地板之木,及零碎烂版在地者。
照得仓敖若有地板,既可免地气蒸坏米粒,又可免逐时收买衬磹,此事于仓敖最为急务。
镇江府江下多有客船拆船板出卖,若就买铺磹,亦尽省事
但虑当初计料官此项不入料帐,元科之钱恐买办不敷,乞速申明。
此系元申如此,近又收拾得本仓拆下旧敖木植,虽已不可为柱,若弃短取长,解开为板,亦足添用,并乞申明行下元委官镇江府斟酌措置施行。
一、本仓正坐镇江府西北隅,濒于大江,人烟绝少。
曾有盗入仓,幸而警觉,免致疏虞。
访问老吏,旧来亦屡曾被盗,除本仓人众守宿外,元蒙朝省劄镇江府都统司于诸军轮差拨兵士二十名防护巡绰,以壮声势。
近年以来,因循不差。
乞申朝廷仍旧劄下差拨,而本司乃止牒镇江府
照得都统司之兵既非镇江府可差,而本司之牒又未尝据镇江府承准,竟成具文,担阁数月。
今年三月初七夜,又有盗跨墙而入,是守宿斗级等警觉发喊赶去。
夫官仓而有窃盗数数窥之,此岂细事。
今来欲望速申乞从久例,仍劄都统司差拨巡警,庶绝后虑。
一、仓后三面皆甘露港绕之,旧来粮运自浙达淮,通彻无碍。
自十馀年前拆去闸板,潮水积淤,遂成胶舟
官司不知复还闸板,反并去其闸,移置上河内闸里无用之地名曰栲栳闸
自此甘露港愈塞,制司运米尽须步担出数里外,久淹重费。
又船只无所稍泊,屡为风涛损坏。
某去到官,首陈十说,曾蒙本司申省,劄下所属开浚,而本府旧官拖捺不行。
某又陈两闸利害缓急对列申明,而前政提刑去官。
今年二月十五日,风雨曾坏江阴军公田米三船,此皆无港泊船之故。
兼盗贼跨越窥觎,亦正因港塞无水。
合不检照某前此两申,并为申明施行。
两里之港,工费不多,朝廷为军饷大事,必不较此小费,若许科拨,则所属官司决无不锐于任责之理,并乞详酌施行。
徽宗画四禽图淳祐二年三月 宋 · 俞松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四、《石渠宝笈》卷一四
徽宗皇帝御画《四禽图》,笔势飞动,神品之上也。
淳祐二年岁在壬寅三月七日手装。
恭题。
道和尚出塔缘化疏(解号妙光)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四、《雪坡舍人集》卷四六
光和尚愿力弘深,初在药山,悟明祖意,胁不沾席,二十馀年。
末后庐阜山前,烂泥田畔,遇大质禅师,深锥痛劄,三际俱纵。
自此机锋掣电,拈出如来向上顶门一窍,接物度人,发明心地者甚众。
不肯出世住院,自向灵峰卓庵。
丙午岁,偶驻锡锦江崇果院中。
忽于三月七日,沐浴辞众,端坐说偈而逝。
众信就立塔于崇果。
遗言后当出塔,复归灵峰
时节到来,今欲迎归本山,建塔院,立法堂,崇奉香火,永镇山门。
仗十方之主盟,立万世之标榜。
功德圆就,福报无边。
伏以六祖真身,亘古镇南华法窟;
育王舍利,至今留西浙名山。
况此妙光,重来古佛,澜翻舌本,掣电轰雷,铁打脊梁,撑天拄地。
百尺竿放身舍命,十字街运水搬柴。
大振宗风,普沾法雨。
孤独园中,方谈般若;
双林树下,忽入涅槃。
直成无上菩提,不比等闲坐脱。
虽然是不曾生,也不曾死;
谁知道恁么去,解恁么来。
石缝裂开,弥勒这番重出世;
宝轮拨转,观音无刹不现身。
曾有遗言,后当出塔。
因缘啐啄,时节到来。
直教今古播扬,免使儿孙覆盖。
当场独露幻身,元即法王身;
遍界不藏非相,是名真实相。
放光动地,返本还原。
永镇山门,谓似龙归大海;
共成胜事,莫教鹞过新罗
成此庄严,是真福德。
径山痴绝禅师行状 南宋 · 赵若琚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四、《径山志》卷六、《天童寺志》卷七
师名道冲自号痴绝武信长江苟氏子。
母郭氏,尝梦经行木瓜树下,其实累累,取而食之,占者谓当产奇士。
已而师生,丰上短下,资禀过人。
长应进士举,不利,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礼修政。
落发,游成都,习经论于大圣慈寺
未几以名相厌人,雅有志于出世间法。
绍熙壬子出峡,回旋荆、楚间。
松源岳密庵之道于饶之荐福,径造其庐。
适值岁饥,闻曹源生首众云居,松源以西湖妙果举出世,师听其入门语有省,参堂俾侍香。
甲寅夏,复从之徙龟峰,留三年,以偈辞入浙,有「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之句,江湖至今传诵。
松源灵隐,门庭高峻,不妄许可。
师栖笠八阅月,未得归堂。
每嗫嚅欲自言,娄呵斥不容近。
一日,有告之松源者,松源曰:「我八字打开挂搭他,自是他当面蹉过」。
闻此语,口耳俱丧,始知侍曹源于妙果龟峰时,嬉笑怒骂,无非善巧方便,自此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
既而曹源顺寂,遍历诸老之门,踰二十年。
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一见以为法器,知密庵之传,必复兴于异时。
其后潜庵光一翁如、痴钝颖、掩室开、浙翁琰皆分半座,俾倡所学。
嘉定己卯,由径山应嘉兴光孝请,一芗为曹源修末后供。
宝庆乙酉,被堂帖,移蒋山
蒋山田多,依山濒水,旱潦不常,岁租不足以供众。
师攻苦食淡,相安于寂寞十四年,始终如一日。
时参枢抑斋陈公开阃金陵,素敬师操行孤高,举似于闽帅东畎曹公
会鼓山虚席,即命师主之。
未行,迁雪峰嘉熙戊戌入院,甫半载,有旨住太白名山。
适育王住持未得人,因师之至,又强之兼领。
师往来两山间,四方学者从之如归市,声闻京师
淳祐甲辰,诏移灵隐,说法飞来峰下。
追念密庵松源旧游,方思所以振起祖风,而魔事出于意料所不及,难以口舌争,遽动终老故山之志,伐鼓亟去。
京兆尹节斋赵公致书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升师虚斋赵公蒋山起之,俱莫能回其意。
戊申春,育王散席,诸大老落落晨星,惟师为丛林尊宿,众举于朝,日夜傒师之出,亦固辞乃已。
明年己酉,访丞相弘毅游公、侍郎沧洲程公苕溪私第,归涂京兆节斋赵公命驾遣书要于路,留连郡治弥两旬,欲挽之为法华开山,恳祈再三,不得请,而敕牒住径山之命继至。
师谓先诺固不可违,君命岂应引避,乃以九月至法华,踰月登双径,实踵无准范之后,人神向合,声欢如雷。
俄染疾在心膈间,饮啖日减,自冬涉,形体虽羸,而升堂提倡,精明平时。
三月六日,忽手书龛记,叙得法之由,遣遗书十数,且口占法语,寄无准塔所曰:「无准忌在十八,吾以十五即行,不得瓣香修供矣」。
侍僧骇其言,而以遗偈请。
师笑曰:「末后一句无可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
即命笔书辞。
众上堂,曰:「世尊临,入涅槃」。
告众云:「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无令后悔。
今日即有,明日即无」。
拈云:「世尊平生用尽伎俩,临死之际,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
山僧则不然,要行便行,要去便去,八臂那吒拦不住」。
自是屏医却药,果至十四日夜分,起坐移顷而逝。
后三日毗舍利,五色粲然。
弟子遵遗教,奉灵骨,以庚戌五月十九日归葬金陵之玉山庵。
学徒追悼不舍,中分其半,建塔径山菖蒲田玉芝庵,实是月二十四日也。
寿八十二,腊六十一。
师纯诚无伪,表里如一,待人恕而律己严,应世圆而领众肃。
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扬宗风为己任,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
平居简淡沉默,若不能言,及坐筹室,勘验衲子,机锋一触,犹雷奔电掣,海立江翻,皆茫然莫知凑泊。
誓不轻以词色假人,重误来学。
晚年无他好,多留意字法,于小楷最得三昧,往往端严凝重类其人。
僧俗归敬,求法语偈赞无虚日。
虽祁寒盛暑,挥染不倦。
士大夫多乐从之游,而尤为名公钜卿所推重,以至声名喧传海外,有具书礼、犯鲸波而来问法者。
其道德有以服人,一至于此。
方在天童育王时,被旨开堂灵隐,束担将戒行,而邻峰疾之者声言,欲嗾群大逞梗于中道。
左右闻之,举以告。
师曰:「吾平日以诚实接人,将何以加我」?
略不为之动,彼亦终于无所施而止。
双径冷泉太白雪峰,海内甲刹也,近年以来,萌欲速之念者,挟奥援,矜智巧,历阶而上,力可以通神。
师则不然,短褐布衣,终其身不为势利所动,故其进不由介绍,其退心常泰然,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也。
钟阜东阳六十里,玉山实介其间,由润而升,禅锡经从,曾无驻足放包之地。
师诛茆结庐,凿石开径,倒囊钵所有,不足以给土木之费。
京湖制师无庵孟公秋壑贾公闻而为之助,京尹节斋赵公继捐金,以相其成。
于是即庵之傍,定瘗骨之所。
峰峦回环,龙虎对峙,既尽挹金陵诸山之秀,而玉山玉芝其名又适相符,夫岂偶然哉!
故其亡也,葬如其志。
既葬后一月,嗣法弟子法鉴致师遗书,以行实属若琚为之状。
顾方屏迹田里,多病侵陵,有所未暇。
越再岁,其徒了源持木石侍郎尤公所作语录叙引,切切申前请益力。
慨念丙申之春,识师于独龙冈下,一见倾盖如故,今回首十七年矣,谊不容辞。
因摭门人所编行实,间参以所闻,绪次始末,面授了源,使持以乞铭于当世大手笔,为丛林不朽之传。
谨状。
淳祐十二年六月朔朝散郎、新权知南雄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紫赵若琚状。
按:《痴绝道冲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三册。
丁亥纪蜀百韵1227年9月9日 宋 · 李曾伯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二郎庙楼
太岁在娵觜,羲驭正东陆(自注:自二月初八日,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越铎龙桥。)
羽书西边来,胡(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畜。
一越摩云险(自注:摩云岭,在大潭县之上,最为险隘,而官军不守。),已污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自注:峰贴隘,在阶州。官军守花石,而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由生蕃路来犯(原作攻,据影宋本改),遂入阶州。),重为武阶毒。
胡儿(原作敌人,据影宋本改)忽令名(自注:忽、丙令,探者以为忧国二字。),见谓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自注:戎司以为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而或又以为部落,为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所驱。)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自注:此皆一时边人之论。)
衣毛不知帛(自注:羌人多以皮为衣。),饮酪非茹(自注:羌人惟食牛羊,不甚食米。)
劲弓骨为面(自注:戎师所获羌人之弓,以驼骨为面。箭亦有骨为之。),健马铁裹足(自注:戎师获到羌人马,蹄以铁裹。时人以为未必有此,获全马却无。)
驾言取金,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以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自注:一时所传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不可与战,以此,官军望风不出战。)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自注:西和三月初被围,三月末道方通,元不遣兵解援。),文南暂蹢躅(自注:文南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三月初攻石靴关,止五十馀骑。守倅以下春聚并百姓空城而出。)
将利仅小退,凯音误陆续(自注:虏犯(原作敌攻,据影宋本改)将利程信误以捷音报。)
兰皋要寸功(自注:制司误得捷音,大帅遂领帐前将士上七方,将直至西和,遂有程信之败。是日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直至犀牛渡。),良将半丧衄(自注:兰皋之战,麻仲、马翼、王平俱死王事,皆西边良将也。)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自注:制垣石门,是夕败书闻,遂不敢进。)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自注:仙人关在鱼关下,前即杀金平制司。元以程信守之。)武林护午谷(自注:武林关兴元一百二十里,以李大亨守之。)
七方对垒持(自注:七方去沔州近百里,元以麻仲守之。死,吴守。),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自注:制司去年以来专塞小路,间差官断塞,而交径元自可通。),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自注:三关以外并无官军,民皆流徙。有老小入关,而关兵不纳,怨声盈路。)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自注:制司令西康太守安清野,安虽能守,而既无官兵,境亦蹂践。天水张继檄令间守仙原,天水弃矣。)
凤集一炬馀,地已付麋鹿(自注:凤州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元不到,去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兵何翅三百里。制司拟凤守吴刚同守武林,遂委焚荡,为祸最惨。)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自注:河池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亦未到,上司清野,盗贼溃兵乘之,遂委焚荡。)
群盗沸于鼎(自注:是时关外百姓皆聚为盗贼,有所谓括地风、穆黑子之类。),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于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自注:是时益昌之民皆入山避徙。)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自注:三月初七日,败音到沔,制司宅眷登舟下益昌,凡百馀艘。十一日益昌,阅三日下果阆。)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自注:三月十八日大帅起发沔州,回司益昌。),旌旗蔽前矗(自注:大帅行司随帐以一万人计,旌旗鼓吹,人前所未见。)
两劳使者(自注:令黄漕守彰明,胡漕守保安桥,以防文南之警。二漕未到而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三分元戎纛(自注:制司谋出会卒,以便宜除二漕为制副使。)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自注:兴赵原戍卒郭桂等数百人,以戎司李大亨调发失宜遂叛,声言欲杀不平人。)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自注:是时,益昌富家并携老小入山避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游手伺风烛(自注:是时,益昌市井小人乘时抛火者甚多,欲以作乱。)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诪张,天时幸炎燠(自注: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元不交战,以天气炎热特穆津死而退。)
晋边死季龙周翰方叔
不闻武侯败,街亭马谡(自注:兰皋之败,实帐前要功而行。既败,以违令罪程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自注:程信虽败,较诸将尤胜,劾以灭口,或以为过。)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自注:是时或者云朝廷已与鞑(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议和,将遣使通币,所以无战。)
搢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蹙。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自注:谓徒守三关而几透文南也。)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自注:谓徒守三关而不知以五州为篱落也。)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自注:鞑(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兵之来,皆本朝边人为之乡道。)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自注:是时,自三关以外葬为盗区,不止日蹙百里之谓。)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事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自注:总所五州钱粮闻失三四十万斛斗。)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自注:战士没于阵者不闻优恤之典。),方起邹阳(自注:诸将以主帅不能压服,间有怨言,是以有王兴宗之变,统制安远父子死于狱。)
辛苦在貔貅,恩赏归雁鹜(自注:事定恩赏未及战士,而帐前吏卒以下皆赏有差。)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自注:谓麻仲、马翼辈死王事而恩赏不加也。)
魏师付乳臭(自注:谓帐前提举王惟祐辈皆小儿。),汉校起奴仆(自注:谓何克勤及诸仆辈皆迁职。)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自注:平时凡送必胜军、送戎司者无不死诸非命,未尝明正典刑,不能以数计。)
于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自注:至利州杀戮如故,叛兵就招,尽死于必胜军之手,日以一二十人计。)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自注:边头民间窖藏,尽为寇盗所发。)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自注:百姓,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后官军一出即复,而官军不出也。),原堡未修筑(自注:边头原堡悉已毁坏,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更不复修。)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鞮曲(自注: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之后不闻谨武备,诸公惟事高饮,大失人望。)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自注:传闻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元出没境上,而遽申朝廷境内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以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蔿贾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虻,壮志寄鸿鹄
分无万户印,莞尔一杯醁。
熟慰豪杰心,有诏不盈轴。
尧门万里天,意者未亲瞩。
君相勤外忧,必有宁我蜀。
临终书偈 南宋 · 释文頠
 押虞韵
空山顽质世偏须,禅客元惭绮色枯。
几吐烟光供染翰,石田只字可留无弃庵老人文頠咸淳元年三月朔书)
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三《引谷水谈林》 《宋诗纪事》:右端砚,其背上半勒偈大字,下半勒记小字。记云:先师禅观之馀,游戏艺苑,一生不受衬施,知交唯以楮墨赠遗。此砚是白衣时故物,相随最久。一日,忽作偈书片纸置砚下,即检诗稿尽焚之,诘朝遂示疾,七日而化。因摹勒遗语手书于研石,藏之塔中云。次年九月二十二日,门人行朗记。
发高沙 其一 1277年3月7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晓发高沙卧一航,平沙漠漠水茫茫。
舟人为指荒烟岸,南北今年几战场。
癸未三月初七日泛舟东溪寻访赵石斋方壶山中临分留呈 南宋 · 徐瑞
 押词韵第三部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
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
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
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
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
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
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
修禊后三日仲退坐小斋煖雨初歇忽闻异香于是花事已罢春在尘土意其为草木畅茂有自然之香而卒莫诘其所从来明日仲退以心清闻妙香为韵作五诗奉次一噱 其一 丁亥 南宋 · 徐瑞
 押侵韵
斋居屏尘迹,读易洗我心。
微风逗天香,缥缈不可寻。
时时触鼻观,恍恍生空林。
掩卷坐床侧,桂树交繁阴。
修禊后三日仲退坐小斋煖雨初歇忽闻异香于是花事已罢春在尘土意其为草木畅茂有自然之香而卒莫诘其所从来明日仲退以心清闻妙香为韵作五诗奉次一噱 其二 丁亥 南宋 · 徐瑞
 押庚韵
金华太史公,隐几降心兵。
濛濛香事已,吟事方施行。
我方慕高致,澹境奇趣生。
不知何从来,乃有如许清。
修禊后三日仲退坐小斋煖雨初歇忽闻异香于是花事已罢春在尘土意其为草木畅茂有自然之香而卒莫诘其所从来明日仲退以心清闻妙香为韵作五诗奉次一噱 其三 丁亥 南宋 · 徐瑞
 押文韵
异时参上乘,成种芸自薰。
茫茫世界中,变幻如浮云。
岂知无尽法,真修不在闻。
我犹未免俗,志一谁能分。
修禊后三日仲退坐小斋煖雨初歇忽闻异香于是花事已罢春在尘土意其为草木畅茂有自然之香而卒莫诘其所从来明日仲退以心清闻妙香为韵作五诗奉次一噱 其四 丁亥 南宋 · 徐瑞
 押啸韵
眼缬龟甲屏,耳闻蚯蚓窍。
二者本无有,客感足悲吊。
君看此幽芬,无情尤可笑。
只作偶然观,冥冥会众妙。
修禊后三日仲退坐小斋煖雨初歇忽闻异香于是花事已罢春在尘土意其为草木畅茂有自然之香而卒莫诘其所从来明日仲退以心清闻妙香为韵作五诗奉次一噱 其五 丁亥 南宋 · 徐瑞
 押阳韵
何年有野人,闻香未肯忘。
世俗誇富贵,争费櫖黄。
我虽一扫空,奈此风韵长。
一笑与神遇,底用谱异香。
三月七日龙尾山 金 · 冯子翼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古寺寻龙尾,山城送马蹄。
花浓香腽肭,泉莹冷玻璃。
寒食春无几,催归日欲西。
春风吹病眼,烟树远凄迷。
点绛唇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四部
己丑清明前一日,春露堂即事,时既雨快晴,明日书示友人。主人出名酒相属,因放歌数阕而去,实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七日也,可为不虚度此节矣。秋涧老人深香间适(朱校云深香间适疑有脱误)
春雨如膏,最怜适与清明遇。
晚晴庭宇。
画出樊川赋。

冉冉行云,低拂垂杨度。
春如许。
乱花深处。
几点蔷薇露。
端午日由车中抵开平客中三度端阳怆然有怀(开平第四集,壬戌。) 元 · 袁桷
 押词韵第四部
居庸昔日逢端午,子规声声劝归去。
旧岁滦阳万寿宫九节菖蒲泛琼醑。
今年车中饱掀簸,盲风北来雨如注。
沙坡马鬣高下迎,土屋鱼鳞先后附。
旧家松篁百寻碧,薝卜花前石榴树
停车俯首不得语,邻墙箫声杂驼鼓。
劳生得意同蜗牛,旧历却行等蝇虎
附:开平第四集序:至治二年三月甲戌,改除翰林直学士四月乙丑,出健德门,买小车卧行,八日至开平,舍于崇真宫。有旨:道士免扈从,宫中阒无人声。车驾五月中旬始至,书诏简绝,仅为祝文十三道。(已入内制。)悲愉感发,一寓于诗。而同院亦寡倡和,率意为题,得一百篇。闰五月,上幸五台山,以实录未毕,趣史院官属咸还京。是月丁巳发,癸亥还寓舍。五月滦阳大寒闰月,道中大暑。观是诗者,亦足知夫驰驱之为劳,隐逸之为可慕也。六月丁卯朔,桷叙。
丁丑三月七日会同年于城南子期工部仲礼省郎世文编修文远照磨学升县尹子威主事克成秘书至能照磨子通编修凡十人二首 其一 元 · 黄清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曾记城南尺五天,重来携手宴同年。
春风远塞蒲萄酒,明月佳人玳瑁筵。
苔上药阑红染露,莺啼柳径碧生烟。
琼林十载多离别,欲拂金徽思渺然。
丁丑三月七日会同年于城南子期工部仲礼省郎世文编修文远照磨学升县尹子威主事克成秘书至能照磨子通编修凡十人二首 其二 元 · 黄清老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川凫浴日金粼粼,垂杨马嘶三月春。
游蜂舞蝶总爱客,飞絮落花时近人。
东风吹水入银瓮,芳草为我铺绿茵。
更催朝露染魏紫,舞袖一拂南山尘。
三月七日 元 · 吴景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松风谡谡响中唐,檐影微微下短墙。
新竹才添十二个,清诗遗却两三行。
流莺乳燕浑无语,野草幽花各自香。
妙意难言成散逸,此身如客独苍茫。